三 养猪学 7.1育肥猪的操作管理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
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作者:周海峰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2期引言生猪的养殖规模逐步扩大,不但发展迅速,饲养的数量更是不断的上升,这给生猪的养殖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虽然饲养肥猪是养殖管理中比较简单的饲养环节,但是带来的经济影响力却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这一环节是形成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决定性阶段。
所以必须把育肥猪的饲养管理重视起来,提高管理力度,实现育肥猪的最佳产出比。
文章首先以育肥猪的生长特点及发育规律为出发点,提出了饲养管理技术的基本要点。
并且进行了阐述,以期为提高育肥猪的饲养质量提供有价值意义的参考借鉴。
1育肥猪的生长发育规律1.1肥猪体重的增长规律育肥猪在经过饲养后所体现的体重增长变化不仅是其出场待宰的基础性指标,更是检验育肥育肥猪的体重增长归路是不规则的。
在育肥猪的生长增速期,一旦达到它的生长极限,就会在向着体重增长减慢的过程当中呈现一个较大的转折特点,达到成年猪体积重量的二分之一左右,这一时期是屠宰的最适当时期。
尽管饲养环境及不同猪种最佳屠宰体重是不一致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六个月之前完成屠宰。
1.2肥猪躯体组织的生长规律猪从幼期成长至育肥阶段,骨骼和肌肉组织等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生长特点,而并不是没有规律可遵循的,在育肥猪的生长过程当中,骨骼一般都是发育最早的,但是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最早终止发育的也是骨骼;肌肉的发育则处于猪生长过程的中期,肌肉的生长会随着骨骼的生长发育而进行;脂肪的发育是在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之后的,处于育肥猪生长过程的最末期。
以上提到的这三种生长发育组织完成生长的速度与育肥猪的品种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就目前情况来说,瘦肉猪在一定期间内,育肥猪的肌肉处于较强的生长环境下,生长速度较快,以这一时期作为转折点,之后肌肉的生长速度会处于不断下降的状态。
猪的这一组织生长规律,是我们饲养育肥猪的重要掌控点和饲养的重要依据。
2提高育肥猪生长速率的技术措施在育肥的70-170个饲养日,也就是从育成到最佳屠宰体重,在这一时期,肥猪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所需要的饲料占所有饲料的68.5%。
育肥舍的管理规范(2)(本文较长,阅读时间需要17分钟,如果是育肥管理员相信读后必有收获!)一、装猪前准备1猪舍准备☛全进全出的猪舍要按照严格的空舍消毒程序进行操作,猪舍完全干燥时间至少5 天,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清洁干燥的养殖环境,是保证整个饲养阶段猪只健康的前提。
2环境温度2.1 温度☛育肥猪适宜的温度标准见表 1。
☛转猪前将舍内温度升至20℃-22℃,冬季利用炉子或燃气加热器升温。
需要注意的是适宜温度,不是指控制器温度探头或者普通温度计测量的猪舍内空气温度,而是猪的体感温度,猪的体感温度与四个因素有关:猪舍空气温度(和猪等高、猪舍隔热质量、风速和地板类型。
所以,温度标准只作为参考,重要的是看猪的表现,让猪来告诉你温度是高了还是低了。
温度适合与否的标准是当猪安静地睡下时猪的睡姿表现。
2.2 通风☛通风换气在呼吸道疾病的控制上起着重要作用。
通风必须在舍内保温和改善空气质量上寻找平衡。
不同季节育肥猪的通风量不同,风机等通风设备的配置和管理要满足育肥猪的通风量需求,现场强烈建议使用风速仪测量猪舍不同位置真实通风量。
☛风速的高低可以影响到猪的体感温度。
冬季天气寒冷时小猪体处的风0.15/秒以下,大猪则在 0.2/秒以下;夏季高温季节,风速以猪不着凉为限,一般为1.5-2/秒。
任何时候都要防止贼风,贼风对刚接入的仔猪影响要远远大于大体重猪。
每次进猪舍观察猪舍门窗是否有孔洞或缺口,如有须及时修复,确保所有进风口都正常工作,舍内空气流动均匀。
3饲料准备☛根据猪只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提供营养,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实施饲料预算是实现节约成本的一种重要途径。
科学的饲料预算包含两部分:(1)不同体重和年龄阶段的猪选用何种饲料;(2)该饲料的使用量和时间。
每一批猪进场都需要根据接猪头数、日龄、体重等信息制定准确的饲料预算,即不同阶段饲喂量有差异。
二、进猪后的管理1、分群☛单元接猪后当天需把母猪、阉猪分开。
育肥猪的养殖管理制度一、前期准备工作1. 确定养殖规模和投资计划在养殖育肥猪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养殖规模和投资计划。
根据养殖场的规模确定投资规模和养殖数量,合理规划资金和资源的使用。
2. 土地和场地选址选择距离城市、交通方便、周围环境好的地方进行场地选址,保证有良好的水源、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场地必须具备水源、排水、通风、采光等基本条件,以便后期养殖管理和扩展。
3. 建立健全的管理团队需要招募养殖技术人员、饲养员、兽医及管理人员组成完善的管理团队,保证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
4. 设备和供应物资准备为了顺利开展养殖工作,需要采购养殖所需的设备和物资,包括饲料、饮用水、消毒液、防虫用品等,保证养殖场能够正常运作。
二、养殖环境的准备1. 场地清理和平整在正式养殖前,需要对场地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养殖场的通风、采光等条件良好。
2. 猪圈搭建搭建猪舍和圈舍,确保猪圈的合理布局、通风透光、排水顺畅等基本条件,以保障育肥猪的生活环境。
3. 饮水系统和疏散通道建立完善的饮水系统和疏散通道,确保猪只的饮水供应和紧急疏散通道畅通。
4. 疾病防控措施进行场地消毒和杀虫,保障猪只在健康的环境中生活,预防瘟疫和传染病的发生。
三、育肥猪饲养管理1. 饲料配方合理制定饲料配方,保证育肥猪在生长发育阶段获得充分的营养,同时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饲养计划根据育肥猪的品种和体重,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包括饲料的投喂量、饲喂频次和饲养时间等。
3. 疾病防控加强育肥猪疫苗接种,定期进行疾病检测和防治,加强对猪只的健康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4. 水质管理保证养殖场的饮用水质量良好,定期清洁水槽和更换饮水管道,确保猪只获得安全、清洁的饮用水。
5. 定期体重监测定期对育肥猪进行体重监测,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确保育肥猪正常生长发育。
6. 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猪圈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保持猪圈的干燥、通风和清洁,预防疫病的发生。
四、销售计划1. 建立销售渠道建立和拓展育肥猪的销售渠道,与批发商和超市等客户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养殖场商品猪的销售。
育肥猪饲养与管理方法育肥猪的饲料一般为降低成本,采用粉料湿喂,育肥时间不要过长,-般在100天左右,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育肥猪饲养与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育肥猪饲养与管理方法1、合理分群当仔猪体重达到30公斤时则进入育肥舍育肥。
这时要根据育肥猪圈的大小、饲养的头数、仔猪的强弱等因素对仔猪进行合理的分群饲养。
一般来说,1.5平方米饲养一头猪,小猪阶段或秋冬寒冷季节饲养密度可以适当大一点,热天饲养密度要小一点。
分群时,强的在一个圈,弱的或相对小的在一个圈。
合理分群可以避免强的越来越强,弱的越来越弱。
使育肥猪群进入良好的育肥阶段,为育肥猪打下良好的基础。
2、调教当仔猪进入育肥舍后要对育肥仔猪进行调教,使之形成吃料、排粪尿、睡觉“三定”位,有利于保持猪舍卫生及管理。
一般的做法是在育肥仔猪进入猪圈前就要对猪在什么地点吃料、睡觉、排粪尿进行安排好,在排粪尿点撒少量水泼湿,并在此点弄点猪粪,猪进入猪圈后在1—2天内要有专人看守调教仔猪“三定”工作,使猪由不习惯到习惯,形成良好的“三定”要求。
3、科学饲喂与饮水进入育肥阶段后要根据猪的大小、猪的不同阶段对饲料营养要求不同,选择各个阶段饲料和营养水平饲喂。
一般育肥猪按其生长阶段可分为育肥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有“小猪(20—60公斤)长肉、中猪(60—100)长骨、大猪(100公斤以上)长膘”的生长特点和营养要求。
也就是说在小猪阶段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要在17—15%之间;中猪在饲料中的钙、磷水平要相应高一些,在2—1.5%之间,蛋白质水平可以在15—14左右;大猪蛋白质水平在14—13%左右,要求能量饲料(玉米粉、小麦等)含量高,占65%。
饲料可以自己按照饲料标准生产,以可以到饲料生产厂家购买。
饲喂方式:采取生喂。
生喂可以省力、省时、节省燃料,保障饲料营养不被破坏,是科学的饲养方式。
粉料用水拌成“马糠型”饲喂,颗粒饲料直接饲喂,每天2—3次,可以自由采食。
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工作目标育肥猪饲养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成活率和肉品质量,确保成活率98﹪。
二、作息安排7:00—7:20 观察猪群、清扫食槽。
7:20—9:00 喂饲、治疗。
9:00—9:30 备料9:30—11:40 清理卫生、日常工作、喂饲。
14:00—16:00 冲洗猪栏、清理卫生或消毒工作16:00—17:00喂饲17:00—18:00 治疗、其它工作、清理卫生、生产记录21:00—21:20 巡视猪群三、操作规程3.1、做好空栏的清洗消毒工作转入猪前, 对空栏用圣碘1:500倍液严格消毒一次, 生猪转出后, 对空出的栏要抓紧时间打扫清洗,然后用火碱1:2000倍液或联灭1:200倍液进行消毒。
3.2、做好保健计划与落实仔猪转入后喂加药料(倍能佳+附弓通灭+伊美芬)保健一周, 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和预防呼吸道、消化道疾病。
饲养员在做好保健计划后, 应主动与配料员联系并做好保健落实记录。
3.3、及时调整猪群猪只转入后,应按品种、强弱、大小分群,保持合理的密度,病猪、僵猪及时隔离饲养,并注意疾病的治疗。
3.4、做好饲料更换工作 30kg以前喂小猪料,30kg—60kg喂中猪料, 60kg以后喂大猪料, 每次更换饲料用3天的时间,用逐渐增减的方法平稳过渡,严禁突然更换。
3.6、做好保温和防暑工作按季节温度的变化,做好防寒保温及防暑降温工作,冬春季节注意舍内湿度,能不冲洗的栏尽量不要冲洗,应注意舍内有害气体浓度,保温的同时还应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3.7、做好卫生、消毒防疫工作按照场部规定做好紧急、常规、终末消毒工作,同时经常打扫栏舍卫生,铲除舍外杂草、拉圾,保证生产区常年卫生整洁。
3.8、每次喂完料后应将下次饲料装上料车,并将料车盖好,下班前整理好饲料袋,打扫饲料间。
3.9、做好生产记录以栋为单元,做好生猪转入、转出的生产记录。
育肥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育肥舍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工作目标1、育成上市率≥95%(即僵猪和死亡淘汰比例≤5%);2、饲料转化率(25~95KG)≤3.05:1;3、育肥阶段药费≤8元/头。
二、工作日程:夏季早晚各提前或推迟1-2小时,夏季值中班、夜班。
7:30~8:00喂料、巡棚8:00~11:00治疗、防疫、调群、卫生等11:00~11:30喂料、巡棚11:30~13:30休息13:30~16:30治疗、防疫、调群、卫生等16:30~17:30喂料、卫生、治疗、台帐、记录等注:技术员与饲养员上班时间同步,做好育肥管理台帐和各项生产记录,白天每次喂料时,分管的技术员在现场观察、记录肥猪的健康状况和采食量,并做好日常记录,分管多条育肥舍时,错开喂料时间。
三.操作规程(一)、准备阶段1、清洗:空栏后先清除积粪和余料,用烧碱浸泡后初步清洗,基本干净后,再用打泡机将1:200全清打成泡沫喷涂在墙壁四周、顶棚、料槽、地板、拐角、门窗等处,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抓清洗质量和效果,实现彻底清洗,确保冲洗到边,到头、到顶,到底,任何部位无粪迹、无污垢等。
冲洗机为高压电动机,冲洗前检查漏保,冲洗时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直到冲洗完毕,确保安全。
2、消毒:舍内干燥后,用1:400农福或聚维酮碘或百菌消消毒2-3天,自然晾干,空舍一周后方可进猪;棚舍入口每3天更换一次消毒液,可使用1:400农福或其他消毒药。
3、备料:与保育一样,刚转入时使用小猪料,如需要药物保健则提前2天通知饲料厂与动保中心,在进猪前一天将其进至棚内,及时通知饲养员。
4、查水:清洁饮水桶,检查每个饮水器是否有堵塞,且每个按3-5秒,排清主管道陈水。
5、控温、干燥:每年10月中旬开始,采用单层吊顶,顶高2米,并将北窗、风洞、粪洞用彩条布封好保温,在栏舍内垫些稻草或木屑、焦碳炉增温,确保进猪时猪舍干燥,杜绝冲洗干净后72小时内进猪,温度≥18℃,相对湿度≤75%。
育肥舍的管理规范(1)今天简单讲一下育肥舍的操作。
首先要给猪提供足够的空间:下表推荐了一般育肥猪需要的空间。
这些数据仅仅给管理人员一般的建议。
在任何猪场,根据各自的经济、管理和设备条件来决定最佳的养猪密度。
表1.育肥猪的空间活重面积Kg平方米15~29 0.28~0.3730~44 0.4645~69 0.5670~100 0.74有大量关于育肥猪密度和生产成绩的研究。
如果提供不必要多的空间,那是不经济的。
另外一方面,太拥挤会造成生长速度下降,采食量降低,以及与应激相关的一些问题,如疾病和争斗。
有学者总结15个欧洲猪场的案例,每头猪的空间若减少35%,那么其生长速度将减少10%。
当把13头猪,养在只能10头猪的圈里,所有的猪将需要额外的13天才能达到上市体重。
生长速度过慢使整个系统出现瓶颈,会造成恶性循环,使得猪越来越拥挤。
特别在夏天,猪需要空间和凉风时,这个问题就会更严重。
密度过高常伴随着不良的通风,不干净的的猪圈,增加应激。
很少有人注意到每头猪的空间与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
为了决定最佳密度,管理人员应准确检查生产记录。
不能猜测。
要用记录来找出最佳的生产密度。
其次,育肥猪必须执行全进全出制度:在养猪业,全进全出制度,特别是在分娩和保育阶段,已成为一种规范的操作。
全进全出制度也同样可以改进育肥猪的健康和生产。
下面是全进全出制度在育肥阶段的实际操作。
1)整个圈或一个单元圈养同龄同体重的猪。
2)在圈养下一批猪前,同组一起进入育肥舍的猪,也必须全部都上市。
3)在圈养下一批猪前,在每批猪之间,必须彻底清扫消毒。
靠全进全出制度能改善卫生条件,新进猪只就不可能暴露给上一批的猪的病菌。
在这种的条件下,常规的病仅仅会出现在某一批猪里。
因此,育肥阶段执行全进全出制度有以下的优势。
1) 相比非全进全出制度,猪群的生产性状将会显著改进,包括:快速生长,好的料肉比,和低的死亡率。
2) 由于同一幢舍所有的猪几乎是同龄的猪,因此,可用饲料供应系统来根据生长阶段调节日粮。
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一、购买仔猪前的准备1、运输车辆的准备运载车辆最好不要使用拉过动物的车辆,确保车况良好,并对车辆和猪笼等消毒,可以用2%的烧碱水、2%~10%的来苏儿或10%的过氧乙酸等。
在车厢底部铺上细沙或锯末等,寒冷季节要有防寒保暖措施、夏季要有降温措施。
2、圈舍准备首先检查维修门窗、房顶以及各种设备、设施等。
在准备买仔猪2周前,首先将圈舍清扫干净,尤其是发生过疫病的圈舍,更应彻底冲洗干净并消毒。
首先清扫、然后用水冲洗、再用药物喷洒(可根据病原选用2%的烧碱水、2%~10%的来苏儿或10%的过氧乙酸等)最后用福尔马林熏蒸。
熏蒸方法:福尔马林42毫升、高锰酸钾21克,21℃以上温度、70%以上相对湿度,密封熏蒸24小时。
然后打开门窗空1周。
寒冷季节进猪前给圈舍加温至23-26℃。
3、物资准备准备好常用的药品,如治疗腹泻的、消炎的、外伤用的碘酊等。
准备好仔猪所需的饲料最好先从养殖户那里购买3天~5天仔猪吃的饲料,让其在饲料上有个适应过程,以防因饲料不适应造成腹泻;同时,为增强仔猪胃肠适应能力,可在饲料中添加酵母粉或苏打片,也可以加入预防量的抗生素。
准备好常用的器具,如铁锨、雨鞋、消毒设备等。
二、仔猪的选购1、品种的选择:做为商品猪生产,建议选择瘦肉型品种或品系,如杜长大三元仔猪、PIC配套系等。
2、种猪场的选择:选择没有疫病流行的地区、选择正规的种猪场(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兽医卫生防疫合格证),最好就近购买,一是了解情况二可以避免长途运输。
到县外购买需要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经审批后方可调入。
3、群体选择:整个猪群活泼好动,眼睛明亮,粪便正常,采食积极,这一般是健康群,群体大小均匀的较好。
如果有少数猪离群独处,精神不佳,一定要坚持挑出来。
一次购买2-3头仔猪苗,或更多些,最好选择同窝的仔猪苗,因同窝仔猪苗不咬架,易养,长得快,省料。
如果买的少,在同窝中选择个头大的。
大的肯吃,长的快。
4、个体选择:(1)“八看”一看精神。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育肥猪对一个种猪场来说是最好管理阶段,是猪只对环境条件要求最低的阶段,也是猪场赚钱的最后冲刺阶段,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发挥决定着一个猪场的盈利多少。
但一般情况下,猪场往往把饲料管理的重点放在对母猪、种猪或哺乳仔猪的管理上,而不重视对育肥猪的管理。
如大部分猪场育肥猪舍设施最简单,饲料的营养价值也最低,有时甚至把发霉的饲料喂给育肥猪,这样就有可能导致育肥猪生长速度缓慢和发病率提高。
当前育肥猪常发生的疾病主要有两大类:呼吸道疾病综合症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主要为大肠炎、猪痢疾、结肠炎、回肠炎、沙门氏菌性肠炎等)。
另外,猪瘟、弓形虫病、萎缩性鼻炎等也经常在某些猪场发生,如果不加强对育肥猪群的管理而引起的这些疾病的发生,不但会给种猪的销售造成影响,而且对种猪场以后的管理也会产生恶性循环。
因此对育肥猪应加强饲养管理,不能在这一环节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营养全价的饲料配比生长育肥猪的饲料成本占猪场总饲料成本的近70%,因此,在育肥阶段节省饲料是最切实可行的,但是育肥阶段猪的生长速度快,身体和各内脏器官的发育不协调,所以其营养需求较高。
如果这时营养不够充分,容易出现免疫力低下的问题。
尤其是种猪在转群或长途运输过程中均可降低猪的采食粮量,而此时猪对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等要求较高,如这时不增加育肥猪的营养就会造成相对的营养缺乏。
育肥阶段的采食量最大,其饲料转化率将直接影响整个猪场的饲料消耗和经济效益,并不是饲料越便宜越省钱,关键是要确保饲料的质量,特别要注意霉菌毒素的污染。
如果因饲料原因而造成猪只患病或生长受阻,从而影响种猪场的经济效益,就太得不偿失了。
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全进全出是猪场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重要途径。
大部分种猪场都是按照全进全出的模式设计的,但在养猪效益好时,盲目阔群,导致密度增大,如果做不到完全的全进全出,就易造成猪舍的疾病循环。
因为猪舍内留下的猪往往是生长不良的猪只、病猪或病原携带者,等下一批猪进来后,这些猪就可做为传染源感染新进的猪只,新进猪只就有可能发病,生长缓慢或成为僵猪,而转群时又流了下来,成为新的传染源。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一、进猪前的准备工作(1)原则上空圈消毒7天。
(2)猪清空后首先对空圈内的粪尿、污水、残料、垃圾、墙壁、顶棚、水管等处的尘挨进行彻底的清扫,并整理归纳舍内饲槽、用具(3)清扫后用水将圈舍,培育床、饲料槽等浸润处理,再用2%—3%的火碱溶液将空圈地面、墙壁、料槽、下水沟等均匀地喷洒一遍。
(4)第2天,用高压水枪将空圈地面、墙壁、料槽、下水沟等处的火碱溶液冲洗干净,打开产房门窗,排除残留的消毒液气味。
(5)进猪前一天,用火焰喷抢烧灼底网、栏杆、料槽及垫板---注意避免烧毁设备。
(6)检查料槽、底网、水管、饮水器、暖气管道设备是否需要维修。
检查水管及饮水器,看供水是否正常。
(5)视外界气温情况关闭门窗户,提前将温度升至20度以上。
二、进猪后的饲养管理1、小育成猪阶段(70-120日龄)的管理(1)育成猪指选留的以后做种用的后备公母猪。
(2)保育猪70日龄转育成猪舍,育成猪转入育成舍当天换料过度,第一、二天用75%,第三天用50%,第四天用25%的401料,其他用205-1混合饲喂。
(3)小育成猪阶段用205-1饲料,自由采食。
6-8头一拦,每头占有面积1-1.5平面米。
(4)育成猪转入后的前3-5天,要加强调教训练,形成定点排粪的习惯。
(5)育成猪120日龄时进行初选择,将不合格的转入育肥舍。
2、大育成猪阶段(121-180日龄)的管理(1)大育成猪阶段125-130日龄进行饲料过度,第一、二天用75%,第三天用50%,第四天用25%的205-1料,其他用205-2混合饲喂。
(2)大育成猪阶段用202-2饲料,自由采食。
每头占有面积1.5-2平面米。
(3)大育成猪160日龄,体重90公斤以前自由采食,160日龄后限饲。
(4)大育成猪180日龄,体重90-100公斤转入后备母猪舍。
(5)必须始终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及时清扫地面撒落的饲料,将饲料浪费降到最低。
3、育成猪的防疫程序(1)育成猪150日龄接种兰耳疫苗,间隔21天加强免疫接种一次。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流程
一、选育种猪
1.选择健康、品种优良的猪作为种猪;
2.确保种猪无任何遗传疾病;
3.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品种。
二、配种
1.确定配种时间,一般在母猪发情期间进行;
2.确保母猪身体健康,不宜过胖或过瘦;
3.控制配种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
三、怀孕期管理
1.饲养环境要保持干净卫生,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2.增加营养摄入量,确保母猪及胎儿的健康;
3.定期进行产前检查,预防难产等问题。
四、分娩
1.提前准备好分娩用具和药品;
2.观察母猪是否出现分娩征兆,及时帮助分娩;
3.出现难产等问题时,及时请专业人员处理。
五、断奶
1.断奶时间一般在21-28天之间;
2.逐渐减少乳头刺激次数,使乳汁分泌减少;
3.给予小猪适量的饲料和水,逐渐过渡到干饲料。
六、育肥期管理
1.控制饲料摄入量和营养成分,避免过度肥胖;
2.保持饮水清洁,及时更换饮水器内的水;
3.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等防疫工作。
七、屠宰
1.选择正规的屠宰场进行屠宰;
2.提前安排好运输工具,确保猪只不受惊吓或伤害;
3.屠宰后对肉品进行检查,确保质量安全。
总之,对于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流程,要从选种、配种、怀孕期管理、
分娩、断奶、育肥期管理以及屠宰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实施。
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最终出产的猪肉质量安全可靠。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冬季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饲养育肥猪是指养猪专业户到仔猪销售市场购买断奶后的仔猪进行育肥,育肥到100公斤左右及时出栏销售的一种饲养方式。
饲养育肥猪周期短,经营方式简单,易于掌握。
从投入到产出仅需3至4个月,在许多农村饲养育肥猪已成为养殖户致富的首选途径。
要想在冬季继续保持育肥猪的高效饲养,必须掌握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育肥猪的良种化冬季气候寒冷温度低,要想保持育肥猪的经济效益,首先要注意的是育肥猪的良种化。
确保猪种具有良好的育肥性能和抗病性能。
其中三元杂交猪是国内外公认的优良育肥猪种。
二、圈舍准备育肥猪进圈前一周将圈舍打扫干净,用2%的火碱溶液消毒2天,并对猪舍进行检修和维护,保证猪舍无漏风现象。
通过暖气或者煤炉使猪舍达到20~21℃,湿度以50%~55%为宜。
三、隔离观察育肥仔猪要体质健康,反应敏捷。
新入场的仔猪先放置到经过严格消毒的隔离舍进行隔离观察,为期15天以上,期间做好疫病免疫。
如果有猪病发生,应该及时治疗,确保育肥猪健壮生长。
四、分群与去势育肥仔猪品种、体重不统一,这就要求养殖户进行分群饲喂。
方法是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
就是把弱小的猪留在原圈,把较强的猪并进去,一般每群以10~20头为宜。
公猪带有难闻的膻味会影响猪肉品质,通常需先去势后育肥,时间一般选择在25日龄,这时公猪流血少、恢复快;小母猪因为出栏早可以直接育肥。
五、强度育肥1.直线育肥法:又叫一条龙育肥法,是指从仔猪断乳到育肥结束,全程采用较高的营养水平,实行均衡饲养的方式,一般在6~8月龄时,体重可达到90~100公斤。
直线育肥法适用于规模化养殖场。
该法将猪划分为30~60公斤、60~90公斤两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营养需要配制饲料。
让猪自由采食饲料。
30~60公斤时玉米35%、大麦10.5%、高粱5%、面粉8%、麸皮17%、糠麸11%、棉籽饼10%、鱼粉2%、碳酸钙1%、食盐0.5%;69~90公斤时玉米35.5%、大麦20%、麸皮20%、糠麸12%、豆粉10%、鱼粉1.5%、碳酸钙0.7%、食盐0.3%。
育肥猪员工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育肥猪员工的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育肥猪员工,具体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
第三条育肥猪员工应当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履行相应的职责,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四条公司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育肥猪员工将给予相应的处罚,并保留进一步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第二章工作纪律第五条育肥猪员工应当按照公司规定的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进行工作,不得私自离岗、旷工。
第六条育肥猪员工应当按照岗位要求着装整洁,不得穿着拖鞋、短裤等不符合工作要求的服装。
第七条育肥猪员工应当尊重领导、团结同事,不得在工作中存在大声喧哗、互相攻击等不良行为。
第八条育肥猪员工应当爱护公司设备设施,不得私自损坏,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使用。
第九条育肥猪员工应当遵守公司的安全生产规定,不得违章操作,确保生产场所的安全。
第十条育肥猪员工应当遵守公司的环保规定,不得乱扔垃圾、污染环境,保护环境生态。
第十一条育肥猪员工应当遵守公司的用工规定,不得招聘、雇佣未经公司同意的雇员。
第三章岗位责任第十二条育肥猪员工应当按照公司规定的工作要求、操作流程进行工作,确保工作质量。
第十三条育肥猪员工应当积极学习公司相关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努力提升工作水平。
第十四条育肥猪员工应当维护公司利益,不得泄露公司机密、违反商业道德,保护公司形象。
第十五条育肥猪员工应当积极配合领导的工作安排,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不得拖延或推卸责任。
第十六条育肥猪员工应当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共同完成工作目标。
第长章处罚措施第十七条对于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育肥猪员工,公司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第十八条轻微违规行为将给予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等轻度处理。
第十九条较为严重的违规行为将给予停职、扣发奖金等适当处理。
第二十条严重违规行为将给予辞退、限制用工等严厉处理。
第二十一条对于构成犯罪的行为,公司将依法报警处理,追究相应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养猪育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确保生猪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养殖场全体养猪育肥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科学养殖、严格管理、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养殖场成立养猪育肥管理小组,负责养猪育肥工作的全面管理。
第五条管理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1. 组长:负责养猪育肥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管理;2.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日常生产调度;3. 技术员:负责养殖技术指导、生产记录和疾病防治;4. 管理员:负责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和安全生产;5. 饲养员:负责生猪的饲养、喂养和日常管理。
第六条各成员职责如下:1. 组长:负责制定养猪育肥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生产目标的实现;2. 副组长:协助组长进行生产调度,负责日常生产任务的分配和监督;3. 技术员:负责养殖技术指导,制定和执行防疫、饲料、环境等管理制度,确保生猪健康成长;4. 管理员:负责饲养管理,包括生猪的饲养、喂养、清洁、消毒等工作,确保环境卫生和安全生产;5. 饲养员:负责生猪的日常饲养,包括喂食、饮水、观察生长状况等,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第三章养殖技术管理第七条饲料管理:1. 饲料采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确保饲料质量;2. 饲料储存要符合规定,防止霉变和污染;3. 根据生猪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合理搭配饲料,确保饲料利用率;4. 饲料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生猪的采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配方。
第八条饲养管理:1. 生猪饲养密度要合理,确保通风、采光、温度等条件适宜;2. 生猪舍要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消毒,防止疾病传播;3. 生猪喂养要定时定量,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4. 观察生猪生长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第九条疾病防治:1. 建立健全疫病防治制度,定期进行疫苗注射和驱虫;2. 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并报告上级部门;3. 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减少疫病发生。
第四章环境卫生管理第十条生猪舍环境卫生:1. 生猪舍要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清扫;2. 及时清除粪便,保持舍内空气清新;3. 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保育育肥猪的饲养管理程序一.进猪前的准备工作:1.猪舍进猪前必须经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后,再经过三次有效消毒(每次消毒之间至少间隔一天)方可进猪;2.进猪前要保证猪舍干燥;3.在消毒间隙要对猪舍内栏位、设备(如料槽、饮水器)等进行检修;4.冬季要在接猪前升高舍内温度,使其与产房温度一致或略高于产房温度;5.为保证仔猪卧位区域温度,应在仔猪卧位区域铺上木板或锯屑或麻袋;6.准备齐饲料、常用药品以及消毒好的注射器及针头;二.进猪与合理分群:1.所接仔猪体重必须在13㎏以上、健康活泼,无瘦弱、拉稀等明显疾病;2.接猪时要轻拿轻放;3.仔猪进入的第一周要训练调教仔猪吃、睡、排三点定位;4.每栏仔猪头数以8-12头为宜,群体不可太大;5.根据场情,留2-4个空栏,以备弱猪加强饲养;三.饲喂:1.仔猪转入保育舍后的前5天内,为防止暴食造成营养性拉稀现象和便于观察仔猪采食情况,应采取限量饲喂,具体饲喂量以仔猪在饲喂后一个小时内吃完所喂饲料且不引起营养性拉稀为准;2.保存育前期仔猪日喂次数应达到每天6次,且每次加料前应先检查料槽内是否干净,防止饲料受粪便污染;3.针对病弱仔猪要做到少喂勤添,保证料质新鲜;可根据本场情况在料中加入相应的抗菌药物;4.加料时要尽量做到不撒料、轻放料,不引起粉尘;5.换料时要循序渐进,至少分4天进行,即第一天喂原料4/5新料1/5,第二、三、四天喂原料比例为3/5、2/5、1/5,第五天全部换完;6.刚转入仔猪第一餐应少喂,转出前一餐应停喂;四.病猪观察与治疗:(一)猪群观察:1.在饲喂后,应认真观察猪只采食情况,健康猪争食、尾巴卷起,粪便正常,如有不食、少食要打上印记,查清病因,及时进行对症治疗;2.当仔猪休息时要观察仔猪呼吸、卧姿及体表被毛情况,健康猪只呼吸均匀、躺卧分散、皮毛光亮发红;如有被毛粗乱、呼吸加快或压堆现象应及时查清原因及时排除;3.日常工作中要认真观察仔猪运动情况及精神状况,如有卧地不起、不愿走动、四肢无力、跛行或垂头夹尾、拉稀等情况时应及时诊治或上报主管技术人员;(二)病猪治疗:1.应根据病情做到合理用药,磺胺类药物首次量应加倍;2.应根据药物含量,严格控制用量,不可随意加大用量,随意配合药物使用;不宜混合注射的药物应分开注射;3.给药量过大时要分点注射,同时选用合适的针头,以确保药物注射到有效部位,防止药液漏出;4.给药时应将猪固定,防止猪乱蹦乱跳;5.给药注射时进针迅速,推药时应缓慢推注;6.治疗病猪时要确保一猪一个针头,至少一圈舍一个针头;7.换药时注射器应用生理盐水冲洗;8.注射器材及使用过的针头要定期煮沸消毒或高压蒸汽消毒;9.无论肌肉、皮下、腹腔注射等要保证注射部位准确;五.转猪1.转猪时动作要温和,以防外伤、应激等;2.转猪前一顿应停料;3.转猪时应遵循由大到小的原则,病弱猪留下或单独挑出单栏饲养;4.转猪前应对猪体表进入消毒,同时对转猪道路及工具进入消毒;六.消毒:(一)空舍消毒1.转过猪的猪舍要彻底干净,将粪、尿等杂物冲走;2.消毒前要封闭好门窗风扇;3.保证三次有效消毒,每次消毒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4.消毒时要彻底,不留死角,如猪栏、地面、墙壁、粪沟、顶棚等;5.消毒后栋舍出入口消毒池内加消毒液,禁止闲杂人员进入,以防重复污染;6.禁止未经消毒人员及相关物品进入猪舍;7.确保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是否变质、过期、浓度过低等;(二)带猪消毒:1.尽量做到彻底、干净、不留死角;如地面、料槽、墙壁等处;2.每周常规消毒两次,预防接种后,特别是防活疫苗后应加强消毒一次;3.发生疾病或重大疫情时应加强消毒;4.消毒最好是中午天气好,不影响猪舍温度条件下进行;(三)冲水1.每次冲水应在中午前后一天中温度最高时进行;2.冲水时应彻底不留死角,冬季冲水应尽快进行;3.对经常出入的走廊、门前应特别注意多冲几次;4.夏季每周根据情况适当冲洗地板及粪沟;5.冲水后要加强通风,使地面尽快干燥,冬季应注意提高舍温;七.环境控制1.仔猪转入保育舍后的前两周内,温度应控制在23-25℃之间,温度过高过低或忽高忽低对仔猪均不利;2.保育期内舍内湿度应控制在75-85%之间,切忌舍内湿度过高;3.保育育肥舍应注意合理的通风换气:夏季应常开门窗,适时打开换气扇、排风扇进行通风换气,下雨刮风应关闭门窗,特别是晚上下雨刮风;冬季通风时间要短,早晨氨气味浓时应打开门窗,通风后应立即关闭门窗;刚进猪时不宜长时间通风,当猪较大时,可适当增加通风时间,尤其是在加料后灰尘较大时更应加强通风;幽默一下:某君胆小如鼠,新娶一翻译小姐为妻,双双出国度蜜月,某日,下塌伦敦郊外一小酒店,夜深忽听门边有响动,忙唤其妻,妻曰乃鼠也,命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