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血液灌流技术和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9.97 MB
- 文档页数:26
血液灌流技术应用及护理血液灌流技术是一种通过机器代替人体肺脏功能,将患者的血液导入机器中进行氧合处理,并再次输送到患者体内的技术。
它主要应用于心血管手术、心脏支持治疗、体外循环等领域,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血液灌流技术的应用和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心血管手术方面的应用和护理:心血管手术是血液灌流技术最常见的应用领域之一。
在心脏手术中,病人的心脏需要停跳,此时血液灌流技术就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电解质平衡、气体交换等,及时调整机器参数,保持病人的稳定状态。
护士还需要检查血液回路是否畅通,避免血栓形成,确保血液的氧合和输注。
二、心脏支持治疗方面的应用和护理:心脏支持治疗是指在心脏功能衰竭时,通过机器代替心脏进行部分或全部的心血管功能,维持病人的生命功能。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心脏移植准备期、急性心脏病或其他心脏手术的术前和术后等。
护士需要定期观察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状态等,及时调整机器参数,确保病人的心血管指标稳定,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三、体外循环方面的应用和护理:体外循环是一种通过机器代替心血管系统完成体内循环功能的技术。
它主要用于心脏手术和心肺复苏等领域。
护士需要检查血液回路的密封性,确保血液灌流平稳无波动,并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和尿量等指标,指导调整机器参数,保持稳定的循环状态。
另外,护士还需要密切关注机器本身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行。
四、血液置换治疗方面的应用和护理:血液置换治疗是一种通过机器对血液进行除去有害物质,补充正常血液成分的技术。
它主要应用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情。
护士需要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情况,确保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护士还需要检查血液回路的密封性、血滤器的状况,避免感染和出血的发生。
总结起来,血液灌流技术的应用和护理是一项复杂而专业的工作。
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护理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合理调整机器参数,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
血液灌流的护理及操作【护理目标】按照sop标准规范操作,正确预冲灌流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操作重点步骤】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体重、生命体征;评估患者血管通路及对疼痛的敏感性与合作程度。
2.告知患者血液灌流的目的、注意事项。
3.严格按照sop标准规范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标准预防操作原则。
4.遵医嘱正确使用肝素剂量,防止灌流器凝血5.认真巡视,检查机器的运转情况,及时处理机器报警。
6、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及血管通路情况,及时发现血液灌流相关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做好记录。
【结果标准】患者/家属对所给予的解释和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操作规范、安全,准确设置治疗参数,及时发现机器报警及并发症并及时处理,使患者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内瘘/导管上、下机处理正确,无并发症发生。
准确、及时记录。
血液灌流护理常规一、概念血液灌流是将患者血液引入装有固态吸附剂的灌流器中,以清除某些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素,并将净化了的血液输回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
目前主要用于抢救药物过量及毒物中毒。
二、护理常规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变化、瞳孔反应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体外循环通畅。
导管应加以固定,对躁动不安的患者适当加以约束,必要时给与镇静剂,防止导管受挤压变形、脱出。
管道各个接头须紧密连接,防止出血或空气进入导管引起空气栓塞。
3、使用简易的血泵做血液灌流,没有监护装置,必须严密观察是否有凝血、血流量不足和空气栓塞等情况。
4、联合应用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时,灌流器应置于透析器之前,以免经透析器脱水后血液浓缩,使血液阻力增大,致灌流器凝血。
5、若患者在灌流1h左右出现胃寒、发热、胸闷等反应,可能是灌流器生物相容性差所致,可遵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给与吸氧,不要盲目终止灌流以免延误抢救。
6、给予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血液灌流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操作流程要点说明。
血液灌流术的护理常规血液灌流术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入装有固态吸附剂的容器中,以吸附清除某些外源性或内源性的毒物,达到血液净化的一种疗法。
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
2、观察血管通路的状态。
二、操作要点1、检查灌流器外包装是否完好及有效期限。
2、将灌流器垂直固定在支架上,动脉端向上,接通动静脉通道。
3、开动血泵用肝素生理盐水3000ml(内含肝素钠10-15mg/500ml)冲洗灌流器,以清除脱落的微粒,并使碳颗粒吸水膨胀,同时排除气泡。
冲洗时间不少于30分钟保证灌流器充分肝素化。
4、无菌操作下进行内瘘穿刺或深静脉直接穿刺插管,建立血管通路。
5、遵医嘱体内肝素化后分别将动-静脉管道连接患者。
6、检查灌流器与管道连接部位有无扭曲后,开动血泵,血流量由每分钟100ml逐渐调至每分钟200ml。
同时打开追加肝素泵。
7、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每3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并详细记录,有条件者进行心电监测,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对症处理。
8、治疗持续2小时,治疗结束前30分钟,关闭肝素泵。
9、用生理盐水300ml将留置在外循环的血液还回患者体内。
三、护理要点1、肝素化方法比血液透析用量大,一般1.0-1.2mg/kg。
2、治疗中输血应另外建立输血通道,以免影响体外循环,导致凝血。
3、灌流器的吸附能力一般在2小时左右达到饱和,不能复用。
4、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果开始血压低,已有容量不足的表现,可预充液体、预充血;中途血压低,可减慢血流速度,去枕平卧,使用升压药、补液、输血等,严重低血压者,停止治疗。
5、灌流0.5-1小时,患者出现寒战、发热、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提示吸附剂生物相容性差,可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并给予氧气吸入,一般不需要中断治疗。
四、注意事项1、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应消毒后注射器回抽导管内封管肝素,回抽量为动、静脉管各2ml左右。
确认管路通畅后连接透析管路,禁止使用注射器用力推注导管腔。
血液灌流的操作及护理血液灌流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常用于治疗心脏手术、器官移植、复杂手术等情况下,以保证患者体内循环系统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灌流的操作及护理措施。
一、血液灌流的操作步骤1.预备工作血液灌流操作前,护士应核对患者身份、术前准备是否完成,检查设备是否正常,确认有足够的血液和血液灌流液,准备必备的防御性用品,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和安全。
2.穿刺操作(1)常用的血液灌流穿刺部位有主动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2)穿刺前处理:采用无菌操作,消毒穿刺部位,用无菌巾覆盖,穿刺部位遵循无菌原则。
(3)穿刺前准备:穿刺针、导丝、导管等器械,要经过严密检查和消毒,确认无损伤和破损。
(4)穿刺针插入:确定穿刺针位于正确位置,插入时要迅速、准确、稳定,避免脱针,注重与患者的交流和安抚。
3.连接血液灌流设备(1)连接导管:将导管通过穿刺针插入血管,并固定。
(2)连接泵机:血液灌流设备需要和心脏肺复苏机或人工心肺机连接,使用消毒液进行连接,确保连接紧密。
(3)连接监测设备:如监测患者心电图、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设备。
(4)启动泵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示,设置血液流量、动脉压力和体外循环相关参数。
4.进行血液灌流(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电图、呼吸、血压等,随时监测患者情况,做好沟通记录,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2)血液灌流液配制:根据医嘱,按照一定的配方将血浆、胶体溶液、晶体溶液等配制成血液灌流液。
(3)监测血液参数:包括血糖、氧气饱和度、血液酸碱度等指标,在灌流过程中及时调整参数,保证患者的生理状态。
(4)血液回输:在血液循环稳定的情况下,根据医生指示,逐渐将回排出的血液回输患者体内,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5.操作结束(1)逐步关闭泵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医生的指示,逐渐减小血液流量,然后关闭泵机,断开与患者的连接。
(2)拔除导管:在医生指导下,缓慢拔除导管,密切观察血管穿刺部位,避免出现出血或血肿。
血液灌流的注意事项1. 什么是血液灌流血液灌流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维持体内器官和组织的血液供应,以保证其正常功能。
它通过将人工合成的液体注入到患者的血管系统中,以替代或增加患者自身的血液。
2. 血液灌流的适应症血液灌流适用于以下情况:•心脏手术:在心脏手术期间,为了维持心脏供氧和排出功能,常常需要进行血液灌流。
•肾脏替代治疗: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通过血液灌流来进行透析治疗。
•大面积烧伤:大面积烧伤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紊乱,通过血液灌流可以纠正这些异常。
•中毒:某些中毒情况下,通过血液灌流可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
3. 血液灌流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血液灌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1 严密监测在血液灌流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还需要监测血液灌流液的流速、温度和成分等参数,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3.2 液体选择选择合适的血液灌流液对于血液灌流的成功非常重要。
常用的血液灌流液有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人工胶体溶液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血液灌流液以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3.3 防止感染在进行血液灌流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感染。
包括:•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区域和设备无菌。
•使用无菌器材和消毒剂。
•定期更换导管和滤器等易污染物品。
•检测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并及时进行治疗。
3.4 血管保护血液灌流涉及到插管和导管等操作,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血管。
具体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管和插管,避免损伤血管壁。
•插管后,定期检查导管位置是否正确,避免误插导致并发症。
•避免过度灌流,以免造成血管压力过高。
3.5 监测并发症血液灌流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及时监测和处理。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血栓形成: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栓形成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
•出血:定期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出血。
•过敏反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并及时处理。
临床护理:血液灌流
(―)评估和观察要点。
同血液透析技术。
(二)操作要点。
L操作前准备。
(1)备齐用物,核对患者姓名、透析器、灌流器、管路的型号及有效期、透析机及透析方式。
(2)开机自动自检。
2.安装透析器、灌流器及管路。
3.预冲。
(1)开启血泵调至IoOnII∕min,开始预冲。
(2)生理盐水冲至动脉除泡器(动脉小壶)向上的透析管路动脉端的末端处,关闭血泵,连接灌流器。
(3)待透析器、灌流器、透析管路连接后,继续生理盐水预冲,排净灌流器、透析器中的气体,用肝素生理盐水预冲,预冲总量按照灌流器说明书要求执行。
(4)最后一袋肝素盐水剩至25Oml左右时关泵,同时夹闭静脉管路末端,夹闭废液袋,等待患者上机。
4.连接体外循环。
5.治疗过程中,观察机器的运转情况,各项压力监测的情况,患者的主诉和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和处理。
6.灌流治疗一般为2〜2.5h,灌流治疗结束后,回生理盐水20OmI左右,取下灌流器,继续血液透析治疗,或者结束治疗,回血。
(三)指导要点。
L告知患者血液灌流的原理和目的,治疗过程中配合的技巧。
7.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嘱患者有任何不适及时汇报。
(四)注意事项。
1.透析管路动脉端充满盐水后,再停血泵连接血液灌流器,按照灌流器上标注的血流方向连接管路。
2.遵医嘱抗凝治疗并严密观察各项压力的变化,及时发现灌流器堵塞情况。
3.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并用时,为避免透析脱水后血液浓缩发生凝血,应将灌流器串联在透析器前。
血液透析中心血液灌流护理常规血液灌流(HP)技术是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循环系统内,通过灌流器中吸附剂非特异性吸附毒物、药物、代谢产物,达到清除这些物质的一种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或手段。
与其他血液净化方式结合可形成不同的组合式血液净化疗法。
一、护理评估1.设备的评估血液灌流机或透析机是否运转正常。
2.治疗用物的评估治疗用物是否正确(灌流器型号根据医嘱选用),是否在有效期,包装是否破损。
3.对患者进行评估神志、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尿量、有无出血倾向、有无其他急慢性并发症等。
4.对血管通路进行评估检查动静脉内痿通畅情况,有无感染和血肿,深静脉插管者检查插管处是否固定良好、有无感染。
二、常见护理问题1.出凝血功能紊乱与灌流器吸附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有关。
2.体温降低的可能与血液灌流过程中体外循环没有加温装置有关。
3.发生过敏反应与灌流器生物相容性差有关。
4.体外循环凝血与抗凝剂用量不足、通路功能不良有关。
三、护理措施1.按血液灌流器预冲流程认真冲洗灌流器,保证灌流器充分肝素化。
2.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变化、瞳孔反应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保暖。
3.保持体外循环通畅,泵速一般以20OnII∕min为宜。
导管妥善固定,对躁动不安的患者适当给予约束,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4.严密观察肝素抗凝情况,发现凝血倾向及时调整肝素用量,必要时更换灌流器。
5.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联合治疗时,灌流器应置于透析器之前,这样有利于血液的加温,减少灌流器凝血的危险。
6.一次灌流治疗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
7.急性药物中毒治疗结束后采用空气回血,因为生理盐水回血有可能增加毒物与吸附剂解离而再次进入血液的风险。
8,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四、健康指导1.治疗过程中注意吸附剂对药物的吸附作用,必要时调整剂量。
8.胃肠道中毒者应积极进行洗胃或导泄,皮肤中毒积极清洗皮肤,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的后续吸收。
五、护理评价1.观察及时、处理及时、记录及时。
血液灌流的注意事项一、血液灌流的定义和作用1.1 血液灌流的定义血液灌流是一种通过外源性方法将液体注入循环系统,以维持和改善组织和器官的灌流情况的治疗技术,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1.2 血液灌流的作用血液灌流能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提高氧供及营养供应,并促进代谢产物及毒素的清除。
因此,正确使用血液灌流技术可以起到保护组织器官、改善病情的作用。
二、血液灌流的适应症2.1 心脑血管手术血液灌流常用于心脑血管手术,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移植、动脉瘤修复、脑血管疾患手术等。
这些手术往往需要大量的灌流液来保证组织的灌注,提高手术成功率。
2.2 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术中,为了维持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常需进行血液灌流。
三、血液灌流的注意事项3.1 选择合适的血液灌流液在选择血液灌流液时,需要考虑其渗透压、酸碱度、离子浓度等指标。
常用的血液灌流液有生理盐水、血浆代血浆等。
3.2 控制血液灌流速度血液灌流速度的控制非常重要,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因此,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灌流速度至适宜水平。
3.3 注意体液平衡血液灌流可能导致体液平衡紊乱,特别是过多的输液可能导致水肿等并发症。
因此,在进行血液灌流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体液平衡,及时调整液体输入。
3.4 保持适宜的温度血液灌流液的温度对组织和器官的灌注有重要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对组织造成伤害,应保持适宜的温度。
四、血液灌流的并发症及防护措施4.1 过度灌流过度灌流可能导致心脏负荷过重、水肿、器官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灌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评估灌流量。
4.2 感染与出血血液灌流过程中,感染和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
因此,在操作血液灌流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防栓药物。
4.3 动脉硬化和栓塞血液灌流过程中,动脉内膜受损和血栓形成是潜在的并发症。
预防措施包括术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术中注意动脉内皮保护,并定时评估血液灌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