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蓝线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目录目录 (1)1 编制依据 (1)1.1主要法律法规及规程规范 (1)1.2相关规划及设计报告 (2)2 蓝线规划工作方案 (4)2.1诸暨市水系概况 (4)2.2规划范围 (4)2.3规划编制步骤 (6)3 诸暨市河道蓝线划示和管理规定 (9)3.1河道蓝线划示依据和方法 (9)3.2河道蓝线划示的技术要求 (9)3.3河道蓝线内建设活动的管理办法 (9)3.4明确蓝线调整的管理规定 (9)4 河道蓝线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10)4.1规划编制总则 (10)4.2对河道现状及规划进行调查、整理、分析 (11)4.3划示河道防洪规划线 (13)4.4河道管保线的划示 (13)4.5河道蓝线的规划 (14)4.6河道信息本底数据库 (14)4.7河道管理信息化平台 (14)4.8河道蓝线管理 (15)4.9河道运行养护机制 (16)4.10河道管理保障体制 (16)5 规划编制前期资料 (17)5.1已有资料 (17)5.2需要委托方提供的资料 (17)5.3地形图资料 (18)6 工作费用 (20)6.1河道蓝线规划编制费用 (20)6.2河道信息本底库建设费用 (21)6.3信息化平台建设费用 (21)6.4河道断面测量费用 (22)7 工作进度安排 (23)7.1河道蓝线划示管理条例进度安排 (23)7.2浦阳江干流、五泄江、高湖南渠规划进度 (23)7.3浦阳江其它支流规划进度 (23)7.4城区主要排涝渠道及镇区河道规划进度 (23)1编制依据河道蓝线规划的工作依据如下:1.1主要法律法规及规程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根据《防洪法》第二十一条,有堤防的河道、湖泊,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行洪区和堤防及护堤地;无堤防的河道、湖泊、其管理范围为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和行洪区。
河道、湖泊管理范围,由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界定。
上海市水务局关于加强本市河道蓝线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水务局•【公布日期】2024.01.09•【字号】沪水务〔2024〕6号•【施行日期】2024.0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水务局关于加强本市河道蓝线管理工作的通知沪水务〔2024〕6号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各区水务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构建上海市水网,建设幸福河湖,保障防汛安全、提升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河道蓝线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根据《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上海市水资源管理若干规定》,结合近年来工作实际,就本市河道蓝线管理要求通知如下:一、河道蓝线方案编制原则(一)全市的河道蓝线已通过2017-2018年市政府批复的各区河道蓝线专项规划落图,原则上不宜对已批复的河道蓝线作大范围、大幅度的调整,但从优化河道蓝线可实施性、减少用地矛盾等角度出发,在符合“必须、合理”的原则下可对河道蓝线进行适度调整,调整范围应充分考虑河道的系统性,并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涉及圩区的应将整个圩区纳入论证范围。
(二)如因重大工程建设、地块开发等原因确需调整河道蓝线的,应由调整蓝线的需求方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水利设计单位编制河道蓝线调整方案,充分说明河道蓝线调整的必要性。
骨干河道蓝线原则上不做调整,支级河道蓝线调整应遵循“河湖功能不削弱、河湖面积不减少、调整方案可落地”的原则:河湖功能不削弱指调整后河湖的过流能力及水系沟通能力不降低,原则上规划河口宽度不得缩小;河湖面积不减少指调整范围内的河湖面积总量不减少(如涉及圩区应满足圩区内规划河湖面积不减少);调整方案可落地指调整后的规划河道具备可实施性,尽量避免占用耕地或林地。
(三)原则上刚性控制河道不得调整为弹性控制河湖。
对于弹性控制河湖,在河道蓝线方案中应明确河湖面积以及建议的形态布局和具体位置,并与所在范围的相关项目设计方案充分衔接,提高实施性。
上海市水务局关于青浦区赵巷商业商务区庙浜(崧泾-崧塘)河道蓝线调整方案行业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水务局•【公布日期】2024.04.02•【字号】沪水务〔2024〕141号•【施行日期】2024.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其他规定正文上海市水务局关于青浦区赵巷商业商务区庙浜(崧泾-崧塘)河道蓝线调整方案行业意见的通知沪水务〔2024〕141号青浦区水务局:你局《关于〈上海市青浦区赵巷商业商务区庙浜(崧泾-崧塘)河道蓝线调整方案〉报请审查的请示》(青水〔2024〕8号)以及《上海市青浦区赵巷商业商务区庙浜(崧泾-崧塘)河道蓝线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收悉。
经研究,有关意见通知如下:一、同意《调整方案》的规划范围为东至规划佳悦路、南至规划佳晓路-崧塘、西至佳文路、北至崧泾北岸,规划面积约7.98公顷。
二、同意《调整方案》提出的区域除涝标准为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面雨量,采用1963年9月设计暴雨雨型及相应同步潮型,24小时排除不受涝。
三、原则同意《调整方案》提出的河道水系调整方案:即对庙浜在原蓝线基础上局部微调。
调整后规划河湖面积较原规划增加约5平方米。
四、请你局配合区规划资源局将本次水系调整方案纳入正在编制的《上海市青浦区赵巷商业商务区QPS7-0102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C7、C8A、C8B街坊局部调整》成果中,相关规划批复后,将蓝线成果报送我局备案。
五、填堵河道为市政府行政许可事项,按照《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规定,水系调整中如涉及填堵河道,请你局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按程序办理填堵河道行政许可手续,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填堵现状河道。
特此通知。
上海市水务局2024年4月2日。
河道蓝线划示工作应急方案一、背景为了保护水域环境以及提高水域利用效率,我国各地对河道进行了蓝线划示工作,以明确界限、规范管理。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突发事件,需要有针对性的应急方案,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顺利进行。
二、应急预案范围本应急方案适用于河道蓝线划示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设备故障、人员伤害、环境污染等。
三、应急预案内容1. 应急预案组织1.1 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包括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包括项目经理、安全主管、环保主管等相关人员,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具体指挥和处置突发事件。
1.2 应急预案组织程序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立即启动,由项目经理、安全主管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处置工作,确保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2. 突发事件防范2.1 自然灾害预防在施工前,需进行详细的环境调查和天气预警,确保施工期间不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2.2 环境污染防范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围栏,并配备环境监测设备,确保施工期间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3. 突发事件处置3.1 自然灾害处置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组织人员疏散,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3.2 设备故障处置在设备出现故障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派遣维修人员前往现场处理,排除隐患后方可继续施工。
3.3 人员伤害处理一旦发生人员伤害,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前往现场,组织施救和医疗救治,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4.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实际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5. 应急资源保障保障应急处置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员、设备以及资金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
6. 应急预案的修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其适应性和实用性。
四、应急预案的执行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宿迁市河道蓝线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加强河道工程管理,保障防汛安全,改善水环境,促进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宿迁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蓝线,是指河道工程的保护范围控制线。
河道蓝线范围包括河道水域、沙洲、滩地、堤防、岸线等以及河道管理范围外侧因河道拓宽、整治、生态景观、绿化等目的而规划预留的河道控制保护范围。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河道、湖泊、干渠等。
本市行政区域内河道、湖泊、干渠等工程应当划定蓝线。
主要有:㈠流域性河道、湖泊:淮河、怀洪新河、新汴河、新濉河、老濉河、徐洪河、中运河、淮沭河、新沂河、洪泽湖、骆马湖等。
㈡区域性河道:西沙河、西民便河、废黄河、总六塘河、邳洪河、大涧河、北六塘河、柴米河、沂南河、岔流新开河、沭新河、古泊善后河、前蔷薇河、黄泥新伍河等。
㈢骨干排涝河道:老汴河、拦山河、安东河、濉河、濉北河、利民河、黄码河、高松河、成子河、马化河、朱成洼河、肖河、五河、古山河、张稿河、淮泗河、葛东河、泗塘河、小黄河、刘柴河、爱东河、颜倪河、邢马河、邢西河、柴塘河、老涧河、马河、南崇河、北崇河、塘沟河、柴南河、古屯河、柴沂河、路北河、东民便河、山东河、友谊河、虞姬沟、万公河等。
㈣县乡河道和灌溉干渠工程。
第四条市、县(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河道蓝线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区河道蓝线管理工作;县(区)河道管理机构或才派出机构受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河道蓝线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河道蓝线应当根据流域防洪规划、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宿迁市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其它专业规划等划定,合理确定河道蓝线控制对象和范围。
河道蓝线划定应当明确河道整治用地界线;各县(区)在改、扩建或者整治河道时,应当符合河道蓝线规定。
河道生态保护蓝线管制规则
首先,河道生态保护蓝线管制规则会规定禁止在蓝线范围内进行破坏性开发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乱倒垃圾、非法采砂、乱搭建建筑物等。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河道周边的植被、动物栖息地和水域生态系统,防止人为活动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其次,蓝线管制规则还会限制沿岸开发和建设的范围和方式。
例如,可能规定禁止在蓝线范围内新建工业厂房、仓储设施等对水质和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建筑物,或者要求严格控制沿岸的土地利用,确保开发活动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另外,蓝线管制规则还可能规定河道岸线的保护带宽度和保护措施,要求在蓝线范围内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
这可能包括植树造林、湿地恢复、河道清淤和水质监测等措施,以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此外,蓝线管制规则还可能涉及到对河道污染物排放的管制和监测,以及对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罚和整改措施。
这些规定旨在通过法律手段强化对河道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河道水质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的来说,河道生态保护蓝线管制规则是为了保护河道生态环境,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这些规
则的实施有助于保护河道周边的生态系统,维护水质和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规划蓝线
规划蓝线是城市规划七线其中之一。
城市规划七线是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黑线、橙线和黄线。
其具体内容如下:
“红线”主要针对道路控制;
“绿线”是规划城市公共绿地、公园、单位绿地和环城绿地等;
“蓝线”规定城市水面,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及护堤;
“紫线”规定历史文化街区;
“黑线”规定给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等市政管网。
“橙线”轨道交通管理
“黄线”地下文物管理。
规划蓝线一般称河道蓝线,是指水域保护区,即城市各级河、渠道用地规划控制线,包括河道水体的宽度、两侧绿化带以及清淤路。
根据河道性质的不同,城市河道的蓝线控制也不一样。
河道蓝线和河道管理范围的异同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一直会遇到河道蓝线和河道管理范围的术语,二者的范围有什么差别?一、先说蓝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145号令《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第三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市蓝线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蓝线管理工作。
第七条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应当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需要保护和控制的主要地表水体,划定城市蓝线,并明确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的要求。
第八条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蓝线,规定城市蓝线范围内的保护要求和控制指标,并附有明确的城市蓝线坐标和相应的界址地形图。
第九条城市蓝线一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
第十条在城市蓝线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一)违反城市蓝线保护和控制要求的建设活动;(二)擅自填埋、占用城市蓝线内水域;(三)影响水系安全的爆破、采石、取土;(四)擅自建设各类排污设施;(五)其它对城市水系保护构成破坏的活动。
第十一条在城市蓝线内进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经批准的城市规划。
从以上可知,城市蓝线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各类城市规划时划定。
城市蓝线应当与城市规划一并报批。
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城市蓝线的划定和管理。
二、河道管理范围以河南省为例。
(一)黄河依据《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82号)1.城镇乡村建设控制线第十三条城镇建设和发展不得占用河道滩地。
城镇建设的临堤界线为堤脚外五百米,乡村建设的临堤界线为堤脚外一百米。
在编制和审查沿河城镇、乡村规划时,应当事先征求黄河河道主管机关的意见。
2.黄河河道管理范围第十八条黄河河道管理范围为黄河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滞洪区、库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
无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应当根据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
蓝线是指河道工程的保护范围控制线。
河道蓝线范围包括河道水域、沙洲、滩地、堤防、岸线等以及河道管理范围外侧因河道拓宽、整治、生态景观、绿化等目的而规划预留的河道控制保护范围。
[1]河道蓝线是城市规划的控制要素之一,是水务部门依法行政,指导河道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建设用地定界依据之一。
河道蓝线主要作用是控制水面积不被违法填堵,确保防汛安全。
根据市、区水利行政部门批准的水利等河道规划,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河道规划用地范围控制线的绘制。
一般有五条线组成,有河口线,河道中心线和陆域控制线。
[2]二、编制河道蓝线的原则河道蓝线的编制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它不仅要考虑河道行洪、排涝、航运等功能,还应考虑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因此,河道蓝线编制的指导思想应是:以人为本、追求人与水和谐相处,保持上海所具有的江南水乡特色;与上海水务发展总体思路相一致,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相统一,做到水资源“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使河道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达到较好的结合。
这样,河道蓝线的编制就不应是任意的、盲目的,而必须遵循如下一些基本原则:1 遵循流域水利规划和区域水利规划的原则。
这是河道蓝线编制的依据。
流域水利规划是全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符合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是为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
而区域水利规划是流域规划在一定区域的具体化,它必须符合流域水利规划,是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
对上海而言,上海市河道蓝线的编制既要符合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的水利规划,同时,也必须符合上海市水利分片治理规划,是上海市水利分片治理规划所确定的河湖水网系统的具体体现。
2 遵循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这是河道蓝线编制不可缺少的环节。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是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和依据,河道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河道蓝线的编制应充分体现河道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
因此,河道蓝线的规模和走向除应满足流域水利规划要求外,还应满足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河道功能的要求,如防洪、排水、航运、引水、城市景观等功能。
一、河道蓝线概念的提出上海地处长江下游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太湖流域碟型洼地的东缘,为长江河口和杭州湾所包围,境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
据最新上海市水资源普查统计,全市现有大小河道23787余条(段),总长约21646.29km,河网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3.41km,河湖面积532.47km2,占全市总面积8.4%。
充沛的水资源孕育了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丰富的河湖水网系统在防洪、排水、农田灌溉、航运、生产生活取水、城市景观、观光旅游、水产养殖、避免热岛效应和改善生态环境,及保障城市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是,在城市化急剧加快发展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认识的局限性等多方面原因,随意填埋河道、围湖造地,致使河湖面积锐减,部分城市地区平均水面率已不足3%,水面减少近3倍。
水面的减少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加之污染河道的事件不断发生,使得水环境不断恶化,形成水体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影响了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形象。
人们从多次水害中逐步认识到,将上海建设成国际现代化大都市,是不能离开水这个大环境的。
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命的源泉。
人们对水和水环境的这种共识比以往更具有现实意义:人们已经行动起来,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渴望和水和谐相处。
而最能从规划上反映这种变化的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于是有了河道规划控制线的概念,即河道蓝线。
作为反映水的载体之一的河道蓝线已列为城市规划的控制要素之一,从规划上确定了河道的重要地位。
尽管河道蓝线涉及的与水有关的只有河道,尚不够全面,但它已成为保护河道、建设和管理河道、保护水资源的依据之一。
二、编制河道蓝线的原则河道蓝线的编制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它不仅要考虑河道行洪、排涝、航运等功能,还应考虑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因此,河道蓝线编制的指导思想应是:以人为本、追求人与水和谐相处,保持上海所具有的江南水乡特色;与上海水务发展总体思路相一致,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相统一,做到水资源“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使河道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达到较好的结合。
蓝线是指河道工程的保护范围控制线。
河道蓝线范围包括河道水域、沙洲、滩地、堤防、岸线等以及河道管理范围外侧因河道拓宽、整治、生态景观、绿化等目的而规划预留的河道控制保护范围。
[1]
河道蓝线是城市规划的控制要素之一,是水务部门依法行政,指导河道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建设用地定界依据之一。
河道蓝线主要作用是控制水面积不被违法填堵,确保防汛安全。
根据市、区水利行政部门批准的水利等河道规划,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河道规划用地范围控制线的绘制。
一般有五条线组成,有河口线,河道中心线和陆域控制线。
[2]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编制河道蓝线的原则
河道蓝线的编制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它不仅要考虑河道行洪、排涝、航运等功能,还应考虑到人与水的和谐相处,因此,河道蓝线编制的指导思想应是:以人为本、追求人与水和谐相处,保持上海所具有的江南水乡特色;与上海水务发展总体思路相一致,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相统一,做到水资源“安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使河道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达到较好的结合。
这样,河道蓝线的编制就不应是任意的、盲目的,而必须遵循如下一些基本原则:
1遵循流域水利规划和区域水利规划的原则。
这是河道蓝线编制的依据。
流域水利规划是全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符合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是为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
而区域水利规划是流域规划在一定区域的具体化,它必须符合流域水利规划,是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
对上海而言,上海市河道蓝线的编制既要符合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的水利规划,同时,也必须符合上海市水利分片治理规划,是上海市
水利分片治理规划所确定的河湖水网系统的具体体现。
2遵循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这是河道蓝线编制不可缺少的环节。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是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和依据,河道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河道蓝线的编制应充分体现河道服务社会的基本功能。
因此,河道蓝线的规模和走向除应满足流域水利规划要求外,还应满足城市总体规划中对河道功能的要求,如防洪、排水、航运、引水、城市景观等功能。
城市总体规划也应为河道提供必要的空间通道条件,协调河道规模、走向与城市总体规划中道路、铁路(包括地铁、轻轨)、电力、港口、居住、商业等城市功能规划布局的相互关系。
也就是,河道蓝线的编制要与城市总体规划中其它基础设施规划相互协调,充分发挥河道的综合功能。
3遵循以人为本,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相统一,体现生态型河道的原则。
人类依水而生,上海更具江南水乡特色。
因此,河道蓝线的编制一方面应尽量考虑到现状的河湖水网生态系统,使之保留传统的江南水乡地方特色,另一方面应更多体现出现代社会人与水的和谐关系,使生态型河道更加符合现代大都市水都特色。
是传统和现代化并存的河湖水网格局,更充分地发挥河湖水网系统的综合功能。
三、编制河道蓝线的基本技术要素
河道蓝线通常被认为是河道的上口宽控制线和河道两侧的防汛抢险通道控制线。
笔者通过对太浦河、张家浜、川杨河等已建河道工程的运行管理分析后认为,河道蓝线的编制要素不仅包括河道的河口规划控制线,还应包括河道管理范围和河道安全运行以及河道配套工程的规划控制线,在河道立面上也应予以控制。
下面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编制河道蓝线的基本技术要素。
1河道蓝线的平面控制要素。
河道蓝线的平面控制主要指五条线,即河道中心线,河道两侧河口控制线,以及河口控制线外侧的河道安全防护控制线。
其中河道中心线是一条虚拟的河道的中心线,实地上是不存在的,是作为图纸上控制的基准线,特别对规划实地开河、拓宽河道以及有些以此为基准的村、镇、区、县、省、市的行政边界线尤为重要。
河口控制线是河道的河口边线,是根据河道的规模和走向来确定的最小河口控制范围,通常是关于河道中心线对称的两条线。
河口控制线外侧的安全防护控制线是考虑了河道的防汛通道,河道堤防安全,河道绿化,河道生态景观以及河道岸边建筑物的安全等因素后确定的最小控制范围,一般也是关于河道中心线对称的。
对弯曲河道还应考虑减少水流阻力、防止冲淤河床的河道水力半径,如有通航要求时,还应根据航道等级来考虑航道的转弯半径。
在水力半径和转弯半径中取较大者作为河道的弯曲半径。
如太浦河河道两侧各修建了一定范围的堤防安全带,与绿化结合,形成了一条景观林带。
张家浜西段两侧将防汛抢险通道与小区道路、沿河安全与绿化结合起来形成河滨公园,使河道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成为新区河道综合整治的样板工程。
2河道立面控制要素。
河道立面控制要素也是河道蓝线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
河道立面控制主要是河道断面控制,是根据水利规划确定的河道过水能力要求而拟定的最小河道断面,一般概化为梯形断面来进行控制,即由河底高程、河底宽度、河道边坡和河口高程等主要要素组成。
对于满足过水能力要求的河段,可以进行优化断面形式,结合陆上规划进行局部放大断面。
提倡亲水边坡和生态护岸。
有通航要求的河道还应根据航道等级来考虑河道断面,取其中较大的断面要素作为河道规划控制断面。
3河道附属工程控制线。
河道附属工程控制线同样也是河道蓝线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
河道附属工程主要指河道工程的附属工程,在上海地区常见的主要有水闸、泵站及其管理房,以及河道管理站,这些附属工程是河道工程得以正常运转发挥综合效益的关键性工程,与河道工程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在河道蓝线编制工作中,也应予以规划控制。
综上所述,河道蓝线的编制应包括平面、立面及相关附属工程的控制线,才构成完整的河道规划控制线。
在满足过水能力及调蓄库容的前提下,河道蓝线的走向可以结合陆域规划,适当“裁弯取直”或“裁直取弯”。
四、加强河道蓝线的规划管理
1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按照《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严格实行按河湖水系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职责。
在水务执法中,充分发挥市、区(县)、镇、村各级部门水务规划管理的积极性。
联合城市规划管理执法,加强河道蓝线和水务规划管理执法。
2尽快修订完善新一轮区域水务规划,加紧编制河道蓝线,尽早纳入流域水利规划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