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和单元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294.68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七章力姓名:知识点一: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力(F)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产生力的条件:(1)至少要有两个物体;(2)物体间要有相互作用。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4.了解并会估计力的大小:如: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中学生重力大约为500N。
知识点二:力作用的特点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产生力的过程中必定存在两个物体,单一物体不会产生力。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一对相互作用力),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接触的物体间会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知识点三: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速度大小发生改变;(2)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3.力的作用效果与三个因素有关: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因素称为力的三要素。
知识点四: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2)力的方向;(3)力的作用点。
2.力的描述:描述一个力有两种方法: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图示作法:①先确定受力物体;②确定力的作用点O(通常画在受力物体的重心上);③选取标度,标度要适当,力为标度的整数倍(至少2倍);同一个图中若有多个力时,应选用同一个标度;④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线段并截取等于力的大小(根据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并截取);⑤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⑥在线段附近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
(2)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
①先确定受力物体;②确定力的作用点O(通常画在受力物体的重心上);③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线段等于力的大小(根据力的大小画线段);④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⑤在线段附近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
知识点五: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会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弹力。
2.产生弹力的条件:(1)物体直接接触并挤压;(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第七章力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不可以离开物体独自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遇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此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
2、力产生的条件:①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一定有相互作用(能够不接触)。
3、力学必记的三句话: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②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静、快←→慢、方向改变)③力能够使物体发生形变。
4、力的三因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它们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成效)5、力( F):国际单位是牛(顿),符号是 N;2 个鸡蛋在手上敌手的力大概是1N。
6、力的表示法有 2 种:力的图示和力的表示图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同光芒同样,这个方法叫理想模型法)7、口诀为:必定点二画线、三定比率四截线、五在尾端标尖尖、六是力的大小写尖边。
注:①力的表示图比力的图示少了画标度的过程。
能够这样记:表示图就是意思意思,不过表示出大概的意思就能够了,没有图示详尽;②在同一个图中,假如有几个力的话要公用一个标度和力的作用点。
(作用点必定在受力物体上,并且一般取中心。
)③线段长度没有半格的,也没有一个格的,也就是说最少 2 个格,且是格的整数倍。
8、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到本来的形状叫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或依照:①物体间能否直接;②接触处能否有相互挤压和拉伸。
9、弹力的大小与物体自己额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相关。
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在必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10、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常有的弹力有压力、拉力和支持力。
11、弹簧测力计又叫弹簧秤,可测重力和拉力。
其使用方法为:①看(量程)②认(分度值和单位)③调(调零,而后拉几下挂钩,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④测(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⑤读(视野与刻度面板垂直)⑥记( +单位)这类科学方法称做“变换法”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复习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产生的,如:物体间的推、拉、压等力,但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比如重力、磁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简称:,符号是。
2、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力可以使物体。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
形变是指发生改变。
3、力的三要素:(1)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图形。
(3)作力的示意图的步骤: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物体和物体。
二、弹力1、弹力:(1)弹性形变:在内,能够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2)形变后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
(3)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4)产生的条件:接触、形变。
(5)弹力的三要素:①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且接触面。
2、弹簧测力计(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形变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知识点复习(人教版)第七章力第一节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不一定接触,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力一般用大写字母F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其符号是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牛。
2、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3、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示意图。
练习:画出放在桌面上的重力为20N的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这两个物体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它们每个物体都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第二节弹力、直尺、弹簧等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如橡皮泥、面团等物体,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拉力、提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与物体的材料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3、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认清分度值和量程,所测力不能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读数时,视线必须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7 力7.1 力知识点一、力1、力的定义:杠铃被举起、车子被推动、货物被吊起、拖车被拉动、路面被压紧、铁屑被吸引,其中物体和物体之间发生的举、推、吊、拉、压、吸引等,说明了力的存在。
在物理学中常把生活中所说的推、拉、吸引等概括为“作用”。
可见,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对力的认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推、拉、提、压等作用时,施加这种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受到这种作用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力的作用时,必定有施力物体,同时又一定有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我们平常所说,物体受到了力,而未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如两物体虽然接触,但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相隔一定距离的小铁钉)力的作用方式推、拉、挤、压、提、吸引、排斥等思维拓展: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N。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解读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反过来,如果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则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如力可以使弹簧伸长,可以使树枝变弯,可以把金属片压成各种形状。
反过来,若弹簧伸长了,树枝变弯了,则说明弹簧、树枝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物理学中,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反过来,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则物体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惯性是所有物体都固有的一种属性。
(决定大小因素—质量)(3)怎样分析惯性现象:①确定对象是哪一个物体或同一物体的哪个部分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运动状态(静止或运动)③哪个物体或物体哪个部分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变化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第二节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分力。
(2)力的合成: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3)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①两个力同方向时:其合力方向不变,大小是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即:F合=F1+F2②两个力方向相反时:合力方向与其中较大的力方向一致,大小是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
即:F合=F1-F2。
第三节力的平衡(1)力的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物体在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是力的平衡状态。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为平衡力。
(2)二力平衡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并且在同一直线。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判断是否为二力平衡时,以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
(3(4)力和运动关系1)不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2)受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3)受非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将改变①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②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③合力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
第七章力复习讲义重点:力的三要素,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力示意图的画法,弹力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影响因素难点:力的概念理解,重力方向画法,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滑动摩擦力的测量方法:实验法,图像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转换法一、知识点通关站【知识点 1】力1、力的概念:(1)力是作用。
力不能离开单独存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物体之间存在力的作用(一定/不一定)要相互接触。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如果把前者叫做施力物体,则后者就叫做。
2、力的两个作用效果是: 和。
3、力三要素是、、。
4、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符号_______。
【知识点 2】弹力1、弹性是指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2、弹力是物体由于产生的力。
符号是。
3、力的测量工具是。
4、它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弹簧伸得越_______。
5、使用方法:测力计在使用前,要观察和,注意指针是否在,使用前要轻轻来回拉动几次,以免,使用时作用在挂钩上的力应与弹簧的轴线保持一致,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板。
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知识点 3】重力1、重力: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符号是。
2,重力的方向是,施力物体是,大小计算公式是。
3、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4、重力的由来: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二、练习成长站【类型1】下面几个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B. 发生力的作用时,两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C. 单独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D. 没有施力物体,物体也能受到力的作用【类型 2】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①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①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第七章知识点概括第1节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符号F2、单位: 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概有1N3、条件:起码要有两个物体物体间要有互相作用③接触和不接触的物体之间都可能有力的作用4、作用成效: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指: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三因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受力物体上〕,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成效。
6、特色: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
同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力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
互相作使劲特色:同时产生,同时消逝。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向来线上,作用在两个不一样的物体上。
第2节弹力1、弹性和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还本来的形状的特征叫做弹性。
〔弹性有必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可以完整还原。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可以自动恢复本来形状的特征叫做塑性。
2、弹力:〔施力〕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产生的条件:两物体互相接触〔挤压〕并发生弹性形变4、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相关方向: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点: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5、常有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
6、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答: (1) “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能否瞄准零刻线,假定不是,应调零。
(2)被测力的大小不可以高出量程。
(3)使用前,用手轻轻地往返拉动几次,防备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丈量的正确性。
(4)使用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视野一定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定义: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遇到的力。
符号 G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球邻近的全部物体3、重量:重力的大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_力》知识点总结第一篇: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_力》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力》知识点总结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一、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C、被测力的方向要与轴线的方向一致;E、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7.3重力(G)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①大小叫重量(物重)②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第七章力知识点一、力的相关概念【知识干货】一、力的概念:一个物体(施力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受力物体)的作用;概念的理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定同时成对存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可以是一个物体的两部分,可以是两个物体或多个物体;力的单位:牛顿(N)1N有多大?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力产生的条件:有物体,有相互作用;二、力的作用效果:熟练掌握两句话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力能使物体发声形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指的是运动速度的改变或运动方向的改变。
重点提醒:填空题中,一般不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属于这种情况的都要统一答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因素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四、力的示意图:含有力的三要素。
用一个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
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爱你,你爱我的关系)相互作用力是A对B一个力,那么B对A也有一个力,并且这两个力是等大、同向、共线的。
(需要注意,受力物体是两个,一个B,一个是A,简称异体)。
简言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相互作用力)的特点:等大、同向、共线、异体。
【常见典例】力的作用效果、示意图的画法1、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皮球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形状的是. (填序号)2、“足球进校园”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越来越喜欢足球运动. 下列现象不属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 足球在空中沿弧线飞行B. 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C. 被踩在脚下的足球变扁D. 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空中自由下落的小球速度越来越快,小球的惯性力越来越大B. 踢足球时脚对足球的力和足球对脚的力是一对平衡力C.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可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D.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4、4月28日,马龙夺得“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成为54年来获得三连冠的第一人. 决赛中,马龙将迎面飞来的球扣回,这一现象表明球受到的作用力改变了,该力的施力物体是.球离开球拍后,由于仍向前运动.5、俗话说“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从物理学角度看()A. 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更大B. 先有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C. 鸡蛋对石头的没有作用力D. 石头和鸡蛋间同时有等大的相互作用力6、头球是足球比赛中常用的技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头球过程中,头对足球的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B. 足球被顶飞,是因为头对足球的力大于足球对头的力C. 头对足球的作用力消失时,足球的惯性也消失D. 足球在空中飞行时,以运动员为参照物,足球是静止的7、如图7所示,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请画出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O为物体的重心)(7)(8)(9)8、如图8所示,物块沿绝对光滑的斜面下滑,请画出物块受力的示意图.9、如图9所示是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篮球,请作出这个篮球受力的示意图。
10、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 ℃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 N D.一个篮球的体积约为1 m311、如图11所示,请画出随传送带一起向下匀速运动的小物块的受力示意图.(11)(12)12、如图12所示,两辆相同的小车上分别固定一块磁体和一个铁块,将它们靠近到一定距离后由静止释放,两小车同时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小车相互远离B. 小车运动起来是因为小车有惯性C. 磁体对铁块有作用力,同时铁块对磁体也有作用力D. 磁体对铁块的作用力和铁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13、如图所示,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同样方向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________(填“A”“B”或“C”)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
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
(13)(14)(15)14、如图是同一弹簧两次受力的情景,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A.大小有关B.作用点有关C.方向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15、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向前移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仅改变推力F作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木块却向前倾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
【点拨】1.力的作用的效果只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说成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般不要说成改变物体的速度或改变物体的方向)。
而作用效果跟力的三要素有关,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的画法需要参考后面所学的二力平衡来处理。
匀速运动时,受力一定是平衡的,光滑的平面一定是无摩擦力的。
3.相互作用力的条件4点:等大、反向、共线、异体(异体指受力物体是两个物体),注意要和后面所学的平衡力的条件进行区别。
知识点二、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知识干货】一、弹力:首先理解弹性(可恢复原状)和塑性(不可恢复原状);物体形状的改变分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而弹力就是由于弹性形变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实质都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且有弹性形变;(注意区分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大小影响因素: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二、弹簧测力计:利用弹簧的弹性形变,拉力越大时,弹簧伸长量越大;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量程、分度值、零刻度)使用时(拉力方向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使用后(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常见典例】1、如图1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 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A. 手对弹簧的拉力 B. 弹簧对手的拉力C. 墙对弹簧的拉力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1)(3)(4)2、几位同学使用同一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 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A. 几位同学都一样大B. 手臂长的同学C. 体重大的同学D. 力气大的同学3、如图3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N. 则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N,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N.4、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的仪器,它是利用在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和,并调整指针在. 如图4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N,分度值是N,所测物体M受到的重力是N.5、如图所示,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_____N,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应________;该图中存在的操作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6、小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6所示实验装置记录的相应实验数据如下:(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弹簧原长是________cm,若用该弹簧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其量程为________N;(4)小李作出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7、下图展示了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情景,其中测量方法错误的是()A B C D8、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到了弹簧的长度与弹簧受到的拉力的关系如图,请回答:(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________cm;(2)弹簧在受到6 N的拉力时,弹簧比原来伸长了________cm;(3)分析图像及有关数据,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____(选填“正”或“反”)比。
(8)(9)9、如图所示,用F1=F2=5 N的两个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A.5 N B.10 NC.0 N D.无法确定10、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 为弹力大小,x为伸长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已知某弹簧劲度系数为100 N/m,原始长度为10 cm,则在弹力为5 N时,弹簧长度可能为()A.10 cm B.15 cm C.20 cm D.25 cm【点拨】弹力的方向是与形变方向相反的,作用在与形变物体接触的那个物体上。
如弹簧被手拉长,弹簧在恢复原状,要收缩,则对手产生一个拉力,这个力即是弹力(压缩过程一样);当受力过大时,弹簧超过弹性形变,发生塑性变形,力再增加,弹簧不会再线性增加。
所以弹簧测力计或弹簧的使用的前提条件就是:在弹性限度内。
知识点三、重力【知识干货】一、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吸引产生的力;字母(G)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G=mg;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铅垂线的应用);重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是几个中心,不规则物体需要用悬线法确定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增大物体稳定性的方法:降低重心或增大物体底部的支撑面积;了解稳度;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正比关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被测物体的重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常见典例】1、墙体的竖直性是房屋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图所示的铅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理,如图所示的墙体向________(填“左”或“右”)倾斜。
(1)2、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几何中心必然与重心重合B.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C.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之外D.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3、物体所受的重力G=mg,式中g=9.8 N/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A.1 kg=9.8 NB.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它质量的9.8倍C.质量是1 kg的物体的重力为9.8 ND.质量是9.8 kg的物体的重力为1 N4、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不倒翁有趣的不倒翁,无论你怎么使劲推,它都不会倒。
甚至你把它横过来放,一松手,它也会“倔强”地站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一方面,不倒翁上轻下重,底部有一个较重的铁块,重心很低;另一方面,不倒翁的底面大而圆滑,当它向一边倾斜时,它通过重心的重力作用线和桌面的接触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受重力作用而向另一侧摆动。
如,当不倒翁向右倒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左边,在重力作用下,不倒翁会向左倒(如图所示);当不倒翁向左倒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迫使其向右倒。
不倒翁就是这样摆过来,又摆过去的……(1)由文中资料可知,物体的重心越________,底面越________,稳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