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拖动课程设计汇本
- 格式:doc
- 大小:218.50 KB
- 文档页数:14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实训报告题目十机架连轧机分部传动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学生姓名李东盼专业班级电气工程1222 学号************系部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指导教师程辉完成时间 2014年 1 月 3 日实训报告评语一、实训期间个人表现□1.尊敬师长,团结他人,能吃苦耐劳。
□2.在现场能坚持不迟到,不早退,勤奋学习。
□3.出现少于3次迟到和早退现象,表现一般。
□4.能主动向指导老师提问,能积极做好各项设计任务。
□5.在实训中能灵活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二、实训报告内容完成质量□1.能按时完成报告内容等实训成果资料,无任务遗漏。
□2.能按时完成报告内容等实训成果资料,有少许任务遗漏。
□3.不能按时完成报告内容等实训成果资料,有多处任务遗漏。
□4.条理清晰,书写规范工整,图文并茂,报告内容全面,主要内容阐述详细,能体现实训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与专业相关知识能紧密联系,认识体会深刻,起到了实训的作用。
□5.条理清晰,书写规范工整,图文并茂,报告内容全面,主要内容阐述详细,能体现实训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与专业相关知识能较紧密联系,认识体会较深刻,起到了实训的作用。
□6.条理清晰,书写较规范工整,报告内容全面,主要内容阐述较详细,能体现实训工作过程,能与专业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认识体会较深刻,起到了实训的作用。
□7.条理较清晰,书写较规范工整,报告内容较全面,主要内容阐述较详细,能体现实训过程中的相关工作,与专业相关知识不能紧密联系,认识体会不太深刻,基本起到了实训的作用。
□8.内容有雷同现象。
三、成绩不合格原因□1.实训期间旷课超过3次。
□2.报告有严重抄袭现象。
□3.未同时上交实训报告。
四、需要改进之处□1.进一步端正实训态度。
□2.加强报告书写的规范化训练,对主要内容要加强理解。
□3.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深刻理解各设计步骤具体的要求。
五、其他说明等级:评阅人:职称:讲师年月日交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摘要直流调速系统具有调速范围广精度高动态性能好和易于控制等优点,因此本设计运用《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设计出可行的直流调速系统,并详细分析系统的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的给定下的仿真。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1)施教日期年月日星期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2)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3)第教时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1)施教日期年月日星期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2)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3)第教时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1)施教日期年月日星期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2)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3)第教时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1)施教日期年月日星期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2)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3)第教时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1)施教日期年月日星期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2)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3)第教时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1)施教日期年月日星期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2)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3)第教时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1)施教日期年月日星期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2)自动往返控制线路 L3L2L1FU1FU2QSSB3FR12至限定位置挡铁1碰SQ1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3)第教时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1)施教日期年月日星期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2)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3)第教时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1)施教日期年月日星期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2)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3)第教时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1)施教日期年月日星期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2)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3)第教时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1)施教日期年月日星期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2)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3)第教时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1)施教日期年月日星期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2)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3)第教时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1)施教日期年月日星期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案纸(2)。
电力拖动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力拖动的概念,掌握基本的电力拖动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电力拖动系统中常用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3. 学生能够描述电力拖动系统中电流、电压、功率等物理量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电力拖动系统中的简单问题。
2.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实验设备,进行电力拖动实验,并正确记录、处理实验数据。
3. 学生能够运用实验结果,分析电力拖动系统的性能,提出优化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力拖动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验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但对电力拖动知识了解较少,需要通过实践操作加深理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鼓励学生提问、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电力拖动基本原理:包括电机的工作原理,电磁感应定律在电力拖动中的应用,电机类型及特点。
- 教材章节:第三章“电机与电力拖动”2. 电力拖动系统参数:介绍电流、电压、功率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探讨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 教材章节:第四章“电力拖动系统参数分析与计算”3.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指导学生进行电力拖动实验,学习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与分析技巧。
- 教材章节:第五章“电力拖动实验”4. 电力拖动系统性能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电力拖动系统的性能,探讨影响系统性能的因素,提出优化方案。
《电拖教案》PPT课件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PPT课件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电力拖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电力拖动的控制系统以及各种电动机的启动和制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2. 掌握电力拖动的控制系统。
3. 学习各种电动机的启动和制动方法。
4. 能够分析实际电力拖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三、教学内容1. 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
2. 电力拖动的控制系统及其分类。
3. 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和制动方法。
4. 同步电动机的启动和制动方法。
5. 特殊电动机的启动和制动方法。
四、教学方法采用PPT课件进行讲解,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电力拖动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含电动机原理、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各类电动机启动与制动方法的讲解及实例。
2. 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 教学材料:教材、教案、讲义等。
4. 辅助工具:黑板、粉笔、图表等。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电力拖动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2. 讲解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介绍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电动机的分类。
3. 讲解电力拖动的控制系统:介绍电力拖动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分类。
4. 讲解各类电动机的启动和制动方法:分别介绍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和特殊电动机的启动和制动方法。
5.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提问、讨论,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作业1. 观看电动机工作原理的相关视频,加深对电动机原理的理解。
2. 分析身边的电力拖动设备,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转速特性指导教师:王建萍职称:工程师2011 年12 月31 日中北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11/12 学年第_J—学期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自动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课程设计题目:交流电动机工作特性仿真分析――转速特性起迄日期:12 月31日〜01月06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设计地点:____________ 校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王建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主任:________________ 王忠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达任务书日期:2011年12月31日课程设计任务书3. 得出仿真的结果。
仿真结果1份.6•工作计划及进度:2011年12月31日——2012年01月02日收集整理资料,学习MATLAB!定方案2012年01月03日——2012年01月05日设计并完成设计说明书.2012年01月06日答辩系主任审查意见:签字:年月日「、原理阐述感应电动机是一类重要的交流电机。
它在正常电动运行时主要是通过定子对转子之间的电磁感应,使转子获得进行正常运行所需的电流和转矩。
众所周知,交流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交流电的频率,一般来讲,感应电动机的转速与供给它进行工作的交流电的频率不保持同步的关系。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交流感应电动机又常常被称作异步电动机。
三相异步电机是重要的异步电动机。
三相定子绕组通过三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转子导体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进而产生电磁转矩使转子旋转。
三相感应电动机在空载运行时,转子的转速接近于电机同步转速厲。
电力拖动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拖动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机的工作特性及相应的控制方法;2. 掌握电路图的识图方法,能正确分析电力拖动电路图;3. 了解电力拖动的应用领域,如工业控制、交通运输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电力拖动知识,设计简单的控制电路;2. 能够对电力拖动系统进行故障分析和排除;3. 能够运用电力拖动技术,完成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拖动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其沟通协调能力;3. 提高学生对我国电力拖动技术发展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以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电工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力拖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力拖动技术基本原理:包括电机的工作原理、电机类型及特性、电力拖动系统组成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电路图识图与分析:教授电路图的识图方法、电路元件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典型电力拖动电路图,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电力拖动控制技术:介绍常见的控制电路及其工作原理,如继电器控制、PLC控制等,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电力拖动系统设计与应用:讲解电力拖动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电梯、机床等,并进行案例分析和设计实践,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故障分析与维修:分析电力拖动系统常见故障原因,教授故障排除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电力拖动实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电力拖动技术基本原理;第3-4周:电路图识图与分析;第5-6周:电力拖动控制技术;第7-8周:电力拖动系统设计与应用;第9-10周:故障分析与维修;第11-12周:实践操作。
电力拖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力拖动的概念、原理及分类;2. 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电磁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其在电力拖动中的应用;3. 学生能够描述电力拖动系统中常用的控制电路及其功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电力拖动系统中的简单问题;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电力拖动控制电路,并对其进行调试与优化;3.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电力拖动实验设备,进行基本实验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电力拖动知识,培养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2.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力拖动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合作、探究的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气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力拖动的基本原理、设备与应用,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本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学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对电力拖动系统的认识尚浅。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此基础上,明确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力拖动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电力拖动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阐述电力拖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力拖动概述2. 常用电磁设备:分析直流电动机、交流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动机及其特性3. 电力拖动控制电路:讲解常用的控制电路(如启动、制动、调速等)及其工作原理;分析控制元件(如接触器、继电器、控制器等)的功能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力拖动控制电路4. 电力拖动系统设计与应用:介绍电力拖动系统的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分析典型应用案例,如机床、电梯、起重机械等。
电力系统拖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拖动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分类。
2. 使学生了解电力拖动系统中电动机、变压器、控制设备等主要设备的作用和性能。
3. 帮助学生理解电力拖动系统的运行特性,掌握相关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拖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调试电力拖动设备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增强对电力行业的职业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素养。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掌握电力系统拖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明确课程预期成果,并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拖动基础理论- 电动机原理及其分类- 变压器的作用和性能- 控制设备的基本原理2. 电力拖动系统设备及其运行特性- 电动机的运行特性分析- 变压器的运行特性分析- 控制设备的选型与应用3. 电力拖动系统计算方法- 电动机的功率、电流计算- 变压器的电压、电流计算- 控制设备参数计算4.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原则与步骤- 控制方案设计- 设备选型与参数配置5. 电力拖动系统实践操作- 实验设备认识与操作- 系统调试与故障排查- 实际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遵循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电力系统拖动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涵盖理论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以下为具体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拖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行特性。
《电力拖动》一课教案
审签: 2014 年 3月5日
老师活动:
讲解这几幅图片的含义,它们的动作都是通过电动机的正反转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
还有那些设备是通
过电动机的正反转来
实现的?
活动达到
的目标: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
趣
时间
分配
2分钟
学生活动:
思考片刻,回答老师提出的问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法、自主描述法、多媒体演示法。
活动达到的目
标:
为了更好的完成
学习任务做知识
准备
时间分配:
2分钟
第二步:按下SB1,读数应为接触器KM1线圈
的电阻值,不同类型的接触器电阻值不同。
我
们用的这种接触器的电阻应为2K左右。
(如左
第三步:再按下SB3,则读数应为无
穷大(按下接触器KM1的测试按
键,读数应为KM1线圈的电阻值)。
(如右图)
第四步:同时按下KM1和KM2的常闭点,万用表读
数应为无穷大(如左图)
附:教学组织流程图:。
电力拖动实验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电力拖动实验,使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电力拖动系统的运行规律,培养学生对电力拖动技术的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2.掌握电力拖动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3.熟悉电力拖动系统的运行规律和控制方法。
4.能够运用实验仪器进行电力拖动实验;5.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力拖动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培养学生对电力拖动技术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保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机原理、电力拖动系统和实验操作三个部分。
具体安排如下:1.电机原理:介绍电机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分类;2.电力拖动系统:讲解电力拖动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电力拖动系统的运行规律和控制方法;3.实验操作:进行电力拖动实验,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电机原理和电力拖动系统的理论知识;2.讨论法:用于探讨电力拖动系统的运行规律和控制方法;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力拖动系统的应用;4.实验法:进行电力拖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力拖动实验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电力拖动技术书籍,供学生课后阅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力拖动实验原理和方法;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电力拖动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电力拖动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拖动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机的工作特性和运行方式;2. 掌握电力拖动系统中常用控制电路的组成、原理及功能;3. 了解电力拖动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在我国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电机,进行基本的电力拖动系统设计和调试;2. 学会分析和解决电力拖动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力拖动系统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维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拖动技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力拖动技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电力拖动技术基本原理:包括电机的工作原理、类型及特性,电机启动、制动和调速方法。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力拖动技术基础2. 常用控制电路:分析讲解点动控制电路、自锁控制电路、多地控制电路、顺序控制电路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力拖动控制电路3. 电力拖动系统应用:介绍电力拖动技术在机床、电梯、起重机械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力拖动系统应用4. 故障诊断与维修:教授常见故障分析方法、维修技巧以及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力拖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电力拖动技术基本原理(1课时)第二周:常用控制电路(2课时)第三周:电力拖动系统应用(1课时)第四周:故障诊断与维修(2课时)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教材为依据,系统地组织课程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力拖动技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电力拖动整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力拖动的概念、分类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 掌握电力拖动系统中常用电动机的类型、结构、原理及特性;3. 学会分析简单电力拖动电路,并能进行基本的计算。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进行电力拖动系统的检测;2.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电力拖动控制系统;3. 能够解决电力拖动系统中的常见故障,并进行基本的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拖动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树立安全意识;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路分析基础和电机原理知识,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为今后从事电力拖动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力拖动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电力拖动的定义、作用及分类,以教材第一章内容为基础,使学生建立电力拖动系统的整体认识。
- 电动机类型及原理- 电力拖动系统的基本组成2. 常用电动机结构与特性:分析交流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及特性,结合教材第二章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 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动机的运行特性与控制方法3.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设计:讲解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设计原则、方法及步骤,以教材第三章内容为参考,引导学生学会设计简单控制系统。
- 控制系统设计原则与要求- 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与步骤4. 电力拖动电路分析与计算:分析典型电力拖动电路,并进行基本计算,以教材第四章内容为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力拖动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企业岗位需求为首要,以工作任务驱动为导向,以企业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结合我国电气行业当前发展的趋势,注重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现电气技术应用专业中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通过对本地区有代表性的各大企业进行现场调研,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本专业毕业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与工作内容。
确定应用电气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并遴选出对应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课程设计思路:1.以理论知识点的理解为出发点设计课程该课程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它含有较多理论知识,如果只是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必然感到枯燥,而且脱离实际的讲授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知识。
因此,课程设计时,围绕这些知识点利用触控一体机、多媒体课件、仿真教学等精心安排,使学生通过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学习机床电气基本控制线路时,首先通过教师讲授、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画出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安装示意图、分析线路工作原理,然后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电气元件的安装固定,并按工艺要求进行配线安装操作,最后进行通电调试。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思路。
2.强调校企结合本课程的实验实训课题均来源于企业生产中实际操作,尽量要求在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一致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完成教学与实践环节。
3.开放实验环境学校实验室、实训室全天向学生开放,并安排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同时也为学生培养较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做”引导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实训及教师指导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实训技能,并在实验实训中掌握理论知识。
电机拖动课程设计封面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机拖动的基本概念,掌握电机拖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电机拖动过程中电流、电压、功率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电路分析。
3. 帮助学生了解电机拖动系统的控制方法,掌握基本的启动、制动和调速原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机拖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机类型及驱动方式。
2. 提高学生进行电机拖动系统电路设计和分析的能力,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电机拖动领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机拖动系统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树立绿色发展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机拖动课程的实践环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机拖动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机拖动基本概念:介绍电机拖动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电机拖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电机拖动系统电路分析:讲解电机拖动过程中电流、电压、功率的计算方法,分析电机启动、制动和调速等电路的工作原理。
3. 常见电机类型及驱动方式:介绍直流电机、交流电机等常见电机类型及其驱动方式,分析各种驱动方式的优缺点,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机和驱动方式。
4. 电机拖动控制系统:讲解电机拖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启动、制动、调速等控制环节。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海椿学号:0905054236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题目:交流电动机工作特性仿真
——转速特性
指导教师:王建萍职称: 工程师
2011 年12 月31 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11/12 学年第 1 学期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学生姓名:海椿学号:0905054236 课程设计题目:交流电动机工作特性仿真分析
——转速特性
起迄日期:12 月31日~01月06日
课程设计地点:校
指导教师:王建萍
系主任:王忠庆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1 年12月31日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原理阐述
感应电动机是一类重要的交流电机。
它在正常电动运行时主要是通过定子对转子之间的电磁感应,使转子获得进行正常运行所需的电流和转矩。
众所周知,交流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交流电的频率,一般来讲,感应电动机的转速与供给它进行工作的交流电的频率不保持同步的关系。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交流感应
电动机又常常被称作异步电动机。
三相异步电机是重要的异步电动机。
三相定子绕组通过三相交流电产生旋转磁场,转子导体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与感应电流,进而产生电磁转矩使转子旋转。
三相感应电动机在空载运行时,转子的转速接近于电机同步转速n 1。
随着
负载的增大,必须输出较大的转矩以维持电机的稳定运行,这样,就会使转子转速度略有降低。
经试验测试和分析后,可以得出输出功率2P 的增大与转子的转速n 的降低近似为线性关系)(2f n P =。
三相感应电动机的旋转磁场的旋转速度(又称同步转速) n 1为:
p
f 60n 1=r/min f —三相交流电的频率;
P —三相电动机的定子极对数。
磁场转速n 1和转子速度n 之差与n 1的比值称为转差率S :
%100n n -n s 00⨯= 异步电动机启动时n=0,s=1;n=n 0时,s=0;
额定工况下一般s=1.5~6%
转子角速度Ώ为:
s /rad 60n 2π=Ω
电动机转矩T 为:
])()[(f 2r p 32'212'211'221
x x s r r s U T +++=π
转子端电磁功率m P 为: Ω⨯=T P m
转子端电磁功率与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为:
):(:s -112m =P P
所以输出功率2P 为:
Ω=
T P )(s -12 由以上式子可以得输出功率2P 与转速n 的关系)(2f n P =。
选定参数为额定电压U1=380V ,定子△连接,定子电阻R1=1.375Ω,漏抗X1=2.43Ω,转子电阻R2=1.047Ω,漏抗X2=4.4Ω,设额定负载时,有转差率s=0.028。
计算得额定转速N n =1458r/min;
输出功率2P =10027W
二、程序
n 与2P 的关系:
clear
U1=220*sqrt(3); %输入电机参数
Nphase=3;
P=2; %极对数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