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 第一章 货币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48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摘要1.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是指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或消偿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体,它与我们日常使用的一些类似概念(如通货、财富、收入及流动性等)有区别。
2.对货币本质的理解有“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债务货币论”和“现代货币契约论”等观点。
3.货币具有四种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
4.货币形式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支票货币和电子货币等演进过程。
5.依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将货币划分为M1、M2、M3和M4,其中MI为狭义货币,M2为广义货币。
各国货币当局大多选择M1、M2作为货币政策控制的重点。
6.货币制度是一国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法律或法令形式对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所做的一系列规定。
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其演进过程可以表述为,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习题一、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2.流动性:3信用:4货币:5消费信用:单项选择1.货币和收入的区别在于()A.货币是指存量而收入是指流量B.货币是指流量而收入是指存量C.两者无区别,都是存量概念D.两者无区别,都是流量概念2.货币在发挥( )职能时可以使用观念上的货币。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3.现代货币契约论认为,货币本质上是()。
A.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B.持有者对发行者的一种债权C.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D.购买力的暂栖所4.信用货币是建立在货币的()上的。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储藏手段D.支付手段5.典型意义上的储藏手段是针对( )而言的。
A.信用货币B.电子货币C.银行券D.铸币6.货币在( )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分期付款购房B.裁馆就餐付账C.缴纳房租、水电费D.企业发放职工工资7.本做货币是()。
A.被规定为标准的、基本通货的货币B.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C.李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8.当货币作为资产成为持有者的财富时,货币是在执行()职能。
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完整版)货币金融学复习要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产生:社会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二、货币形式的发展(一)实物货币(二)金属货币(三)信用货币1.传统信用货币两种信用形式:一是银行债券二是纸币2.现代信用货币三、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职能(二)流通手段职能(三)贮藏手段职能(四)支付手段职能在银行存钱属于支付手段职能(五)世界货币职能四、货币数量的界定(一)狭义的货币量:现金加活期存款(三)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划分: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划分的一般性标准应该是金融工具能否作为直接购买力。
一般我们将广义货币口径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成为准货币或亚货币。
五、货币层次的划分(一)基本公式M1=C+Dd(M1表示第一层次,C表示现金,Dd表示活期存款,Ds表示储蓄存款,Dt表示定期存款,Dn表示其他所有存款,L表示除存款以外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二)货币层次划分依据: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依据是流动性。
包含三重要求:1、不受损失2、及时转化3、现实购买力六、货币制度定义:货币制度是指一国由法律所确定的关于货币发行和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包含四个方面: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与偿付能力的规定;银行券与纸币的发行准备与流通的规定;黄金准备制度。
“角”“分”为辅币单位。
七、货币制度的演变货币制度以币材为代表。
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金属货币本位制和信用货币本位制两大阶段。
金属货币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符合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货币制度信用货币本位制八、金银复合本位制九、金本位制的特点:1.以黄金为主币材料,流通金铸币,无限法偿还,国家对铸币有法定的样式和含金量规定。
(最主要的)第二章、信用和信用工具一、信用的含义:信用是经济活动中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贷款行为。
二、信用形式(信贷信用体系中,最典型的直接信用是证券信用,最典型的间接信用是银行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