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汉语语法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代词在语法中起着替代名词的作用,常常用于简化句子结构,使表达更加简练、明确。
在中文中,代词的使用较为灵活,但也需要注意一些细微的差异和使用规则。
本文将介绍中文语法中常见的代词及其用法。
一、人称代词人称代词用于代替特定的人或一组人,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常见的人称代词有:1.第一人称单数代词:“我”。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2.第二人称单数代词:“你”。
例如:“你可以帮我吗?”3.第三人称单数代词:“他/她/它”。
例如:“他是我的朋友。
”4.第一人称复数代词:“我们”。
例如:“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吧。
”5.第二人称复数代词:“你们”。
例如:“你们需要什么帮助?”6.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她们/它们”。
例如:“他们都很努力。
”二、指示代词指示代词用于指示特定的人或物,有时也可以用于强调或表示选择。
常见的指示代词有:1.这/这个/这些:“这”用于指示较近的人或物,“这个”用于指示单数的人或物,“这些”用于指示复数的人或物。
例如:“这是我新买的书。
”2.那/那个/那些:“那”用于指示较远的人或物,“那个”用于指示单数的人或物,“那些”用于指示复数的人或物。
例如:“那是我在旅行时买的纪念品。
”3.这儿/那儿:“这儿”表示相对较近的地方,“那儿”表示相对较远的地方。
例如:“这儿有一家很有名的餐厅。
”三、疑问代词疑问代词用于提问特定的人、物、时间、地点等。
常见的疑问代词有:1.谁:“谁”的用法主要是针对人,用于询问对方的身份或可识别的具体人物。
例如:“你是谁?”2.什么:“什么”的用法较为广泛,可以用于提问事物的名称、性质、种类等。
例如:“这是什么东西?”3.哪个/哪些:“哪个”用于询问单数的人或物,“哪些”用于询问复数的人或物。
例如:“你要买哪个?”4.什么时候:“什么时候”的用法用于询问时间。
例如:“你什么时候回来?”5.哪里:“哪里”的用法用于询问地点。
例如:“你在哪里?”6.怎么/如何:“怎么/如何”的用法主要用于询问方式、方法。
中文是一门古老而丰富的语言,其语法体系的演变可追溯至上古汉语时期。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文语法不断演变,形成了独特而复杂的规律体系。
首先,中文语法演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词序的变化。
在上古汉语时期,词语的顺序较为灵活,主谓宾的顺序并不固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文逐渐形成了严格的主谓宾语序: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面。
这种固定的词序使得句子的表达更加清晰简洁。
其次,中文语法演变还涉及到词语的变化。
古代汉语的词汇较为复杂,字义多样,与现代汉语相比更具有象形意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文词汇开始逐渐简化,相同音调的字开始代表不同的意思,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同音异义词。
这一变化使得中文变得更加灵活多样。
此外,中文语法演变还表现在动词的变化上。
古代汉语的动词较为简单,基本上只有一个词义。
然而,随着文化的发展和语言的交流,中文动词逐渐形成了丰富的词义,有时甚至一个动词可以表达多个不同的意思。
这种变化丰富了中文的表达方式,使得对话更具有深度和情感。
同时,在中文语法演变中,虚词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虚词是指语法功能较为明确的词语,如连词、副词和助词等。
古代汉语的虚词较为简单,语义较为明确。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文化的交流,中文虚词日渐繁多,语义多样,具有较强的上下文依赖性。
虚词的变化使得中文更具有表现力和逻辑性。
最后,中文语法演变的规律体现在语法结构的变化上。
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句子中的成分不太丰富,缺乏复杂的从句和短语结构。
然而,随着历史的演进,中文语法结构逐渐复杂起来,从句和短语结构的使用更加普遍。
这种变化使得中文的表达更加精确明确,同时也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丰富性。
总的来说,中文语言的语法演变和规律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
词序、词语、动词、虚词和语法结构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使得中文具有独特的表达能力和魅力。
这一演变的过程是中文文化和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中文语言能够充满活力和生机的重要原因。
中文语法目录[隐藏]语素词短语语句各种病句语素一.语素和语素分类: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语素按音节分类可以分成:①单音节语素:如土、人、水、风、子、民、大、海等。
②双音节语素,组成该语素的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有意思,分开来没有与该语素有关的意义,双音节语素主要包括联绵字、外来词和专用名词。
二.词和词的分类。
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①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汉语语法的完整体系
汉语语法的完整体系
现代汉语有五级语法单位,他们是语素(词素)、词、短语(词组)、句子、句群(语段)。
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词是可以独立使用的最小的语法单位,根据其语法功能,共分两大类十小类:一类是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一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短语由两个以上的词组成,可以作为整体充当句子的成分。
根据其语法功能,分为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等类别。
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单句是结构较简单,之包含有一套句子成分的句子,根据其不同的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
主谓句按照谓语的结构,又分为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等四类;非主谓句按照起构成成分,分为名词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形容词非主谓句、叹词非主谓句等。
复句包括两个以上的失去独立性的单句(被称为分句),他们在结构上互不包含,分句间多用关联词语来关联,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可以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假设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紧缩复句等。
句群是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他们围绕一个明晰中心意思来展开,是最大的语法单位。
每一级语法单位都是由比他小的语法单位组合而成,组合的手段有两种,一是语序,二是虚词。
较小的语法单位构成较大的语法单位,不是线性构成,而是具有层次性的。
两个以上较小的语法单位构成较大的语法单位,他们之间具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关系,如并列关系、偏正关系、补充关系、支配关系等。
中文语法句子成分
1. 嘿呀,咱先来说说主语!主语不就是句子里那个带头的嘛!就像“小明在跑步”,这“小明”就是主语呀,他可是第一个冲出来的呢!
2. 接着呢,那就是谓语啦!谓语就像是动作大师,比如“她唱歌很好听”,这里的“唱歌”就是谓语,是它让整个句子活起来啦!
3. 宾语也很重要呀!它就像是主角得到的宝贝,比如“我给他一本书”,这“一本书”就是宾语呀,是给出去的东西呢,你说是不是很形象?
4. 定语呢,就像是给句子里的东西打扮一下,让它更特别哟!像“漂亮的花”,“漂亮”就是定语呀,让花变得更吸引人啦!
5. 状语可不得了,它像是给动作加上各种调料呢!比如“他飞快地跑”,“飞快地”就是状语,让跑这个动作变得不一样啦!
6. 补语就像是给句子来个完美收尾,让它更完整呢!比如“他跑得气喘吁吁”,“气喘吁吁”就是补语呀,把跑的状态补充得更到位了!
7. 同位语呀,就像是和某个词并肩作战的好伙伴!就像“我的好朋友小明”,“我的好朋友”和“小明”就是同位语呢,互相陪着!
8. 独立成分呢,就像是一个单独出来冒个泡的家伙!比如“哎呀,下雨了”里的“哎呀”,就是独立成分呀,有意思吧!
9. 别小瞧了这些句子成分呀,它们组合起来才能让句子变得丰富多彩呀!想想看,如果没有它们,句子该多单调呀!就像没有调料的菜,那多没味儿呀!所以呀,可要好好重视中文语法句子成分哟!。
汉语语法知识汇总语素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练习:思考: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思考:两个汉字肯定是两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汉字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是书写基本单元,传说是仓颉所创造的。
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
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瓜是一个象形字。
“瓜”字中,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
“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
“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
“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
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
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
“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中国话的文法汉语口语语法在学习汉语口语时,掌握正确的语法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语法可以使我们的表达更准确、更清晰,并且能够避免歧义和错误信息的产生。
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汉语的基本句型。
汉语的句子通常是主谓宾的结构,例如:“我喜欢吃苹果”。
在这个句子中,“我”是主语,“喜欢”是谓语,“吃苹果”是宾语。
另外,汉语的句子还可以通过加上状语来进行修饰,例如:“我经常喜欢吃苹果”。
在这个句子中,“经常”是状语,用来表示动作的频率。
除了基本句型外,汉语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型。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是……的”来强调某个动作或事件的发生,例如:“昨天是我生日”。
在这个句子中,“是……的”结构强调了“昨天”是“我生日”的具体时间。
汉语还有一些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的状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具体地描述事物。
例如,“在家里”、“用中文”、“明天早上”等等。
这些状语可以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例如:“我明天早上在家里用中文写作业”。
除了句子结构外,汉语口语中还有一些常用的语法规则。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一……就……”表示两个动作或事件的紧密关联,例如:“我一看到她就笑了”。
在这个句子中,“一看到她”和“就笑了”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汉语中的动词还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过去时来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例如:“昨天我吃了一个苹果”。
在这个句子中,“吃了”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
汉语的语序灵活多变。
除了基本的主谓宾结构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其他语序来强调句子中的某个成分。
例如,“我吃了一个苹果”可以改写为“一个苹果我吃了”。
在这个句子中,“一个苹果”被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了这个苹果的重要性。
除了以上的语法规则外,汉语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和表达方式。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一点儿”来表示数量的少,例如:“我只会一点儿汉语”。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又……又……”来表示两个或多个特征的并存,例如:“他又高又帅”。
在学习汉语口语语法时,我们要多加练习,不断积累。
汉语5种基本语法结构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语言之一,它拥有丰富多彩的语法结构,其中最基本的有五种。
这五种基本语法结构是: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系表结构、并列结构和独立结构。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五种基本语法结构的特点、用法和应用。
一、主谓结构主谓结构是汉语中最基本的语法结构,通常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组成。
主语指的是句子中的主要名词或代词,而谓语则指的是句子中的动词或形容词。
主谓结构通常用来表达简单的陈述句,例如:“他跑了。
”、“她很漂亮。
”、“我们学习汉语。
”二、主谓宾结构主谓宾结构是指由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和一个宾语组成的语法结构。
主语和谓语的作用和主谓结构相同,而宾语则指的是句子中的动作对象。
主谓宾结构通常用来表达动作的完成或者动作的影响,例如:“我吃了一个苹果。
”、“他教我中文。
”、“我们看电影。
”三、主系表结构主系表结构是指由一个主语、一个系动词和一个表语组成的语法结构。
主语和系动词的作用和主谓结构相同,而表语则指的是句子中的形容词、名词或者介词短语。
主系表结构通常用来表达状态、特征或属性,例如:“他很高。
”、“这个苹果很甜。
”、“我在学习中文。
”四、并列结构并列结构是指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句子组成的语法结构。
这些句子通常由逗号或者分号分隔开来,或者用连词连接起来。
并列结构通常用来表达相似或者相反的意思,例如:“他喜欢打篮球,她喜欢跑步。
”、“我喜欢吃水果,但是我不喜欢吃蔬菜。
”五、独立结构独立结构是指不依赖于其他部分的语法结构,通常由单个词或短语组成。
独立结构通常用来表达强调或者感叹,例如:“好啊!”、“真的吗?”、“不可能!”总之,这五种基本语法结构是汉语语法的基石,它们可以组成无数种复杂的语言结构。
掌握这些基本结构的使用方法和应用场景,对于学习汉语和提高汉语水平都非常重要。
中文的语法结构一、基本语法结构1. 主谓宾结构主谓宾结构是汉语中最基本的语法结构,也是最常用的语法结构。
其中主语指出动作的发起者,谓语表示这个动作的发生方式或状态,宾语表示这个动作的对象。
例如:他吃饭。
他是主语,吃是谓语,饭是宾语。
主谓补结构是指谓语动词需要补充一个补语才能够表达完整意义的结构。
补语可以是形容词、名词、副词、介词短语等。
例如:我觉得他很聪明。
他被评为最佳学生。
3. 主语从句主语从句是指一个完整的句子作为主语,以指出主语所表示的内容或行为。
例如:他说他爱你。
谁会是下一任总统?我知道他在哪里。
你可以问他为什么没来。
1. 并列句并列句是指两个或多个由并列连词连接的句子,并列连词有“和”、“或”、“但是”等。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但是我不喜欢吃草莓。
他要去爬山,还要去游泳。
2. 选择句选择句是由“是……还是”“要么……要么”等引导的两个选项的句子。
例如:你是要买这个鞋子还是那个鞋子?我们要么玩游戏,要么看电影。
条件句是由“如果……就”、“假如……就”等引导的条件性语句,表示如果某个条件成立,就会发生什么事情。
例如:如果今天不下雨,我会去公园。
假如你来这里,我会请你吃饭。
时间状语从句表示主句中的动作发生在从句中所表示的时间中。
例如:当我听到那个消息的时候,我非常震惊。
她刚到那里,就被请出去了。
原因状语从句表示主句中的原因,引导词有“因为”、“由于”、“所以”等。
例如:由于下雨,我们取消了野餐计划。
我不去那个地方,因为我不喜欢那里。
为了庆祝生日,我请了许多朋友。
他学习很努力,以便考上重点大学。
让步状语从句表示尽管有某种情况存在,但某个动作仍然发生了。
引导词有“虽然”、“尽管”、“即使”等。
例如:虽然今天很冷,但是我还是要去上班。
即使你不同意,我也会坚持我的决定。
今天太热了,因此我决定去游泳。
这本书很有趣,所以我一口气读了一晚上。
三、简单句和复合句常用的连接词2. 引导词引导词分为许多种类,如时间状语从句的引导词“当……时候”、“一……就”等,比较状语从句的引导词“比……更”、“像……一样”等等。
中文语法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和法则。
汉语语法分析可以按由小到大分为五级单位,即语素(字)、词、短语、句子、句群。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法为了掌握语言的组合规律、规则,提高理解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节、词类一、实词和虚词词是由语素(字)构成的。
词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六类。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它可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
二、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普通名词:牛、人、学生、云、飞机、菜2、专有名词:中国、黄河、泰山、毛泽东3、抽象名词:精神、文化、人生、思想4、时间名词:现在、去年、明天、星期一5、方位名词:上、前、东、夏天、以上、之南、之东、一旁、底下、跟前、当中、里外、左右、上下三、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存在、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表示动作行为:看、听、笑、唱、跳、飞、劳动、研究、认识、安慰、团结、休息2、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希望、喜欢、回忆、思考、理解、厌恶3、表示发展变化:增加、扩大、提高、降低4、表示存在、出现、消失:存在、出现、消失、死亡、停、丢5、表示使令:叫、让、派、请、使、要求、命令、禁止、6、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可能、应该、应当、必须、要、愿意、需要、肯、敢、情愿7、表示动作趋向——趋向动词:上、下、来去、进、出、过、起来、回去8、表示判断——判断词:是四、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状态的词。
1、表示形状:大、小、圆、粗、滑、平、高、低、宽、窄、肥、胖、美、丑、温柔、平缓、笔直2、表示性质:好、坏、冷、热、酸、甜、苦、软、聪明、朴素、老实、正确、勇敢、特殊3、表示状态:快、忙、急、稳、轻松、高兴五、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数词可分为基数、序数、分数、小数、倍数和概数。
1、基数:一、二、三、……十、百、千、万、亿2、序数:第一…头一回、初一…老大…老幺3、分数、25‰、几分、几成4、小数:0•25、12•345、倍数:一倍…6、概数:几、两、来、多、把、左右、上下、以上、以下、成千、上万、近亿、三四个、两三年六、量词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行为的量的词。
汉语语法十大结构汉语语法是研究汉语句子的结构与构成规律的学科。
在汉语语法中,有许多常见的句子结构,下面将介绍汉语语法的十大常见结构。
每个结构将附上详细的解释和例句。
1.主谓结构主谓结构是汉语中最基本的句子结构之一,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构成。
主语是句子中执行动作或承受动作的实体,而谓语则描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2.主谓宾结构主谓宾结构是汉语中常见的句子结构之一,由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和一个宾语构成。
主语执行动作,谓语描述动作,而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例如:“她喝咖啡。
”中,“她”是主语,“喝”是谓语,“咖啡”是宾语。
3.主谓补结构主谓补结构是由一个主谓结构和一个补语构成的句子结构。
补语用于补充或强调主谓结构中的信息。
例如:“他成为了一名医生。
”中,“成为”是谓语,“一名医生”是补语。
4.主系表结构主系表结构由一个主语、一个系动词和一个表语构成。
系动词用于连接主语和表语,表达主语的状态或特征。
例如:“他是个工程师。
”中,“他”是主语,“是”是系动词,“个工程师”是表语。
5.主谓状结构主谓状结构由一个主谓结构和一个状语构成。
状语用于描述动作的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等信息。
例如:“他正在认真地工作。
”中,“认真地”是状语。
6.主谓双宾结构主谓双宾结构由一个主谓结构和两个宾语构成。
一个宾语是直接宾语,另一个宾语是间接宾语。
直接宾语是动作的直接承受者,间接宾语是动作的间接受益者。
例如:“我给她一本书。
”中,“我”是主语,“给”是谓语,“她”是间接宾语,“一本书”是直接宾语。
7.主谓定结构主谓定结构是由一个主谓结构和一个定语构成的句子结构。
定语用于修饰主语,限定或描述主谓结构中的主语。
例如:“那个房子很大。
”中,“那个房子”是主语,“很大”是定语。
8.主谓状定结构主谓状定结构由一个主谓结构、一个状语和一个定语构成。
状语和定语分别用于描述谓语动作的方式和主语的特征。
例如:“他每天快乐地读书。
”中,“每天”是状语,“快乐地”是定语。
汉语语法知识(四)一,复句概说1. 什么是复句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片面地只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只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蓝蓝的天空,巍巍的群山,火红的战旗.2.复句的特点复句的各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句末有较大的语音停顿.3.关联词语的运用复句之间有关联词语的叫关联法,不用关联词语表达分句间结构关系的叫意合法.二,复句的类型(一)联合复句1.并列关系:既…也(又) 有时…有时一边…一边是…不是不是…而是2.顺承关系:首先…然后刚…,就3.解说关系:4.选择关系:或者…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5.递进关系:不但…而且不但…反而尚且…何况(二)偏正复句1.转折关系:虽然…但是2.条件关系: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3 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4.因果关系:因为…所以既然…就(那么)5.目的关系:以便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容易混淆的一组关联词语:不是……就是不是……而是下列句子属于单句还是属于复句由于这项工作,他们受到了奖励.由于完成了这项工作,他们受到了奖励.只有抓紧教育,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只有教育,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无论是谁,都要遵守纪律.无论你是谁,都要遵守纪律.即使在软席包房里,他还在不断地看资料.即使有了汽油灯,还只能照见小小一块地方.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我们要坚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三,多重复句1,何为多重复句多重复句是指有多个结构层次的复句.其分句间的层次关系都在两层或两层以上.如:一成功的基础是奋斗, 二奋斗的收获是成功, 三所以,天下唯有不知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走上成功的高峰.一般地说,两个分句,可以构成一重复句;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可以构成多重复句.但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也不见得就一定构成多重复句.例如:因果并列|‖一他应当以恒心为友, 二以经验为顾问, 三以希望为守护者.一火箭从乳白色的巨大水柱中飞窜而出, 二拖着橘红色的火焰, 三飞向湛蓝的天际, 四然后准确地降落在预定的海域.以上两例都是属于一重复句.||并列并列|||顺承顺承顺承2,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①总观全句,确定分句界限,在每个分句开头标明数码;②找出关联词语,判定分句间的关系;③尽量一分为二,依次用竖线隔开(第一层用单竖线,第二层用双竖线.依此类推 ),并写明关系.逐层分析到单个分句为止.例如:一我赞美白杨树, 二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三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因果递进|‖现代汉语语法•句群二,句群的类型句群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根据层次的多少划分,可以分成一重句群和多重句群两类.根据句际关系划分,句群可以分成并列,顺承,解说,递进,选择,转折,因果,目的,假设,条件,衬附等类.下面先介绍句群的句际关系类型.(一)并列句群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也,同时,又"等.可分为平列和对待两小类.例如:①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②五香瓜子,要吗盐炒葵花子,要吗油炸花生米,要吗③不要变成事实的保管人.要洞悉事实发生的奥秘.(二)顺承句群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于是,然后,后来"等.例如:①叶芳压不住火气,突然用拳头发疯似的打着刘思佳的肩膀头.然后,又把脸趴在他的肩上,哭了起来.②听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云梯山.山上住着个种树的老爹,白发白眉白胡子.他的胡子很长,从下巴一直拖到地上.(三)解说句群可分为总分式,注解式,特解式,例解式,问答式.例如:①珠宝项链分为长短两种.一种是紧贴脖颈的短项链,另一种是垂挂式的长项链.(总分式)②电流和抵抗成反比例嘛.就是说,抵抗越大,电流越小;抵抗越小,电流越大.(注解式)③他把我那件破得可怜的衬衫洗干净了,并且缝好了.这件衬衫是我第一次受审时的牺牲品.(特解式)④还有,以为诗人或文学家高于一切人,他的工作比一切工作都高贵,也是不正确的观念.举例说.从前海涅以为诗人最高贵,而上帝最公平,诗人在死后,便到上帝那里去,围着上帝坐着,上帝请他吃糖果.(例解式)⑤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么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问答式)现代汉语语法•句群(四)递进句群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而,并且,甚至,何况"等.例如:①有人说幸福是抽象的,那是因为他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而且,他所谓的幸福是对人人而言.②仿佛从这一天起,未庄的女人们忽然都怕了羞,伊们一见阿Q走来,便个个躲进门里去.甚而至于将近五十岁的邹七嫂,也跟着别人乱钻,而且将十一岁的女儿都叫进去了.③便是七斤嫂,那时不也说,没有辫子倒也没有什么丑么况且衙门里的大老爷也还没有告示.(五)选择句群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或者,还是"等.例如:①我又模糊地睡去了吗或者我在嘻嘻地笑你的愚蠢吗或者我在怜悯你的困苦吗②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六)转折句群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但是(但),可是,然而,不过"等.例如:①他有点傻气,有点呆气,姜亚芳就说他是书呆子.可是,这个书呆子会念诗,而且念得那么好!②焦大的骂,并非要打倒贾府,倒是经贾府好,不过说主奴如此,贾府就要弄不下去了.然而,得到的报酬是马粪.(七)因果句群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所以,因此"等.例如:①湿沙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所以在流动沙丘上植林种草,是可以成活的.②作品的句子有长有短,短句子可以一口气读完,而长句子有时候则需要分成几段来读.因此,停顿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手段.前果后因的句群常在后面句子中用"因为".例如:③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因为这种议论和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现代汉语语法•句群(八)目的句群表示目的的句子可以是积极的目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目的.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为的是,省得"等.例加:①我勤奋学习,刻苦锻炼.为的是夺回那失去了的宝贵时间.②你来了好!省得我去找你.(九)假设句群常用的关联词语有"那么,那"等,前面的句子一般是问句.例如:①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②倘使后来对此用了"侵略"一词呢那就会变成"干了坏事,不尊重他们"了.(十)条件句群这种类型比较少见.例如:①你爱喝的咖啡多得很!我还有一瓶哩!只要你能喝.三,多重句群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句群叫多重句群,又叫复杂句群.只有一个层次的叫一重句群或简单句群.例如:并列①(一)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二]我也端详解说了一下那个人.‖[三]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②[一]在煤业联合公司大厦的总入口处,军队的解说并列夜间活动继续着.‖[二]车和摩托车不断开来.‖‖递进[三]官兵们不断进进出出,步枪和马刺锵锵作响.|‖转折[四]还听到外国人的刺耳的谈话声.|[五]但是煤业公司的窗上都遮着黑纸.四,句群和复句,段落(一)句群和复句句群和复句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句群和复句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句群的句子之间的关系类型和复句的分句间的关系类型基本上是相同的.因而在一定语境中有些句群可以变换成复句,有些复句可以变换成句群.例如上面句群例①,在不强调"历史是过去的事实"的重要性和独立性的时候.后面隔离性停顿可以改用句内连续性停顿,书面上把句号改为逗号,这样,句群就变成复句了.同理,例②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改成复句.反过来,一个复句,特别是复杂的多重复句,也是可以变换成句群的.不过,变不变,采用句群的形式,还是采用复句的形式,都要根据语境和表达的需要而定.四,句群和复句,段落句群和复句的根本区别是构成单位不同:句群的构成单位是句子,复句的构成单位是分句.其次,二者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不同:在复句中经常成对运用的关联词语,有些在句群中不能出现.如"又……又""也……也""尚且……何况""不是……就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之所以……是因为""既然……那么""即使……也""只有……才""无论……都"等.这是因为它们互相呼应,联系紧密,不容易分开成为几个句子.另外,有些句式如问答句式,连问句式,连叹句式等,在句群中有,在复句中却没有.这是因为复句只是一个句子,内部的分句不能用句子充当.因此,句群和复句有些是不能互相变换的.例如,上面句群例③是问答句式,例④后句中间用了分号,内部给构复杂,这两例都不能变换成复句.上一节"联合复句"中"并列关系"的例②例⑥,"选择关系"的例22至27等,不改动关联词语都不能变换成句群,这是因为句群不可能运用其中的成对的关联词语.四,句群和复句,段落(二)句群和段落这里的段落指的是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如果是由一个句子构成的,则段落中没有句群,如果是由几个甚至几十个句子组成的,则可能分出一个或几个句群;或分析为既有句群,也有句群之外的句子.由此可见句群和段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区别主要有两点1)句群是语言使用单位,属语言学范畴;划分的依据主要是语意上的向心性,逻辑上的条理性和相应的关联词语.自然段是文章结构单位,属文章学范畴;它的划分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文章的内容,风格,体裁,流派,作者的个性,习惯等等.二者相比,自然段具有更大的任意性.(2)划分的目的不同.划分句群主要是为了研究句群的结构规律及其表达效果;划分自然段主要是为了使文章的眉目清楚,结构显豁.五,句群运用中常见的错误句群在运用中的语病是各种各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前后脱节句群里的几个句子在意思上缺乏必然的联系,有的句子脱离中心意思.例如:①[一]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植树,不能去毁树.〔二〕植树和毁树是一对矛盾.[三]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四]现在社会上还有毁树的现象.[一]句是句群的语意中心,[三][四]句是围绕这个中心说的,[二]跟前后句脱节,应删去.(二)语序不当客观现实之间的联系有一定次序,困此,句群里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也不是任意的.①[一]人们一般把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类.[二]在人类历史以前爆发过,迄令为止没有爆发过的火山叫死火山;在人类历史中爆发过,以后长期处于平静, 但仍可能爆发的火山叫休眠火山;经常的成周期性喷火的火山叫活火山.这个句群,包含两句.前一句是总说,提到三种火山;后一句有三个分句,分说三种火山,但没有按总说中的"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的次序说,显得条理不清,连贯性差.(三)前后矛盾①[一]在一次战斗中,连长腰部负了重伤,因流血过多昏过去了.[二]战士们送他回后方,他用坚定的口气说:"不要管我!追击敌入要紧!"连长既然"昏过去了",就不能说出神志清醒的话.如果说"不要管我!追击敌人要紧!"是连长清醒之后说的,那也应该交代清楚.(四)答非所问这种语病出现在自问自答或甲问乙答的解说句群中.①(一)"志"是怎么得来的呢[二]是天生的吗[三]不.[四]古人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五]"有心人"即教导人们要有恒心,要善于做长期艰巨的工作.[六]古时李时珍花了一生的精力,攀山涉水,走遍天涯海角,才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本草纲目》.本例共六句.问的是"'志'是怎么得来的",下文并未对此作正面回答,转而大谈要做"有心人".答非所问,语意不连贯.(五)重复多余①〔一〕昨晚上我们全家去山东剧院看电影. 〔二〕六点半出发.〔三〕去早了也没有意恩.〔四〕剧院门前人山人海.〔五〕我们在大门口检票后就进场了.〔六〕没有票的不能入场.例①中〔三〕 ,〔六〕两句是废话,应删去.。
中文语法时间状语时间状语是描述动作发生时间的词语,它在句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时间状语的运用,能够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在中文语法中,时间状语可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比如表示时间点的状语、表示时间段的状语等等。
本文将对时间状语的不同种类进行介绍,并举例说明其在句子中的运用。
首先,时间状语可以分为表示时间点的状语和表示时间段的状语。
表示时间点的状语通常是指某一具体时间,比如“昨天”、“今天”、“明天”等。
例如,“明天我要去旅行。
”这里的“明天”就是表示时间点的状语,指的是将来某一具体的时间。
而表示时间段的状语则是指一段时间的长度,比如“一天”、“一个月”、“一年”等。
例如,“他们在海边玩了一整天。
”这里的“一整天”就是表示时间段的状语,指的是持续一整天的时间。
另外,时间状语还可以分为绝对时间状语和相对时间状语。
绝对时间状语是指确切的时间点或时间段,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早晨”、“下午”、“晚上”等都属于绝对时间状语。
例如,“下午三点我去图书馆。
”这里的“下午三点”就是一个绝对时间状语,指的是具体的时间点。
相对时间状语则是相对于其他事件或情况而言的时间。
比如“之前”、“之后”、“同时”等都属于相对时间状语。
例如,“他们吃完晚饭后去散步了。
”这里的“吃完晚饭后”就是一个相对时间状语,指的是相对于吃完晚饭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
除了以上几种时间状语,还有一种特殊的时间状语叫做时间副词,它是用来修饰动词或整个句子的时间状语。
比如“经常”、“有时候”、“常常”等都属于时间副词。
例如,“他经常在周末去游泳。
”这里的“经常”就是一个时间副词,修饰了动词“去游泳”的频率。
总的来说,时间状语在句子中的运用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描述动作发生的时间,使句子更加清晰明了。
通过对不同类型时间状语的了解和掌握,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句子更富有表现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时间状语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在写作和交流中运用得更加得当。
1,是/不是
①명+是+명。
~는~이다.
--中文老师是大学生, 所以很忙。
②명+不是+명。
~는~아니다.
--他不是我的男朋友,也不是我同学的男朋友。
2,有/没有
①명+有+명。
~는~있다.
--那个妈妈有两个儿子和3个女儿。
②명+没有+명。
~는~없다.
--她男朋友没有工作,正在找工作。
3,有没有의질문
①명+有没有+명?=명+有+명+吗? ~는~있어요?
--请问!社长有没有时间?=请问!社长有时间吗?
Yes:(社长)有(时间)No:(社长)没有(时间)
②명+동没동(过)+명?=명+동(过)+명+了吗?~는~었어요?(과거의질문=~었어요?) Yes:동(过) 了。
No:没동(过)。
--上学前,学生吃没吃过早饭?=上学前,学生吃(过)早饭了吗?
Yes:吃过了。
No:没吃过。
(동没동(过)=有没有동(过):去没去过=有没有去过)
4,在/不在
①명+在+장소。
~는~장소에있다/계시다。
--你的爸爸在家吗?
--我的中文书在哪里?
②명+不在+장소。
~는~장소에없다/안계시다。
--因为我爸爸不在家,请你打他电话吧。
--你的中文书在书包里。
③명+在+장소+동。
~는~장소에서~하다.
--他的爸爸在会社做什么工作?
--他的爸爸在会社做会计。
1.汉语的根本语序主语+ 谓语+ 宾语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4.正反疑问句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他是汉语教师。
|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他是我爸爸。
|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形容词前〕〔1〕副词作状语:我常常去商店。
|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我在中国学习。
| 我从美国来。
| 我跟中国教师学汉语。
|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他快乐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你快走!〔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形式:动词+ 动词/ 形容词〔1〕动词+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我听懂了。
| 我看见他了。
| 作业做完了。
|车停在门口。
〔2〕动词+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你说对了。
| 饭做好了。
|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动词+ 上、下、进、出、回、过、起/ 来、去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去〞的情况:〔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处所词语+ 来/ 去明天他回北京来。
|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表示完成:动词+ 来/ 去+ 事物词语我借来一本书。
|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事物词语+ 来/ 去你快倒茶来!10.复合趋向补语动词+ 上来/ 上去、下来/ 下去、进来/ 进去、出来/ 出去、回来/ 回去、过来/ 过去、起来〔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来/ 去〞在句末他走进教室来。
中文官方语法
中文语法,即汉语语法的规则和原则。
在中文中,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
1. 语序:中文的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同时,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在中心词之前。
例如,“我爱北京天安门”中,“我”是主语,“爱”是谓语,“北京天安门”是宾语。
2. 虚词:中文中有很多虚词,如“着”、“了”、“过”、“已经”等,这些词可以表达动作的时间、进行状态等。
3. 词类:中文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
名词表示事物,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形容词表示性质或状态,副词表示程度或方式,介词表示方向或来源,连词表示关系或转折等。
4. 句子结构:中文的句子结构有简单句和复杂句两种。
简单句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组成,复杂句则由一个或多个从句组成。
从句可以是名词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
以上就是中文语法的一些基本规则和特点,供您参考。
如果需要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中文语法相关书籍或咨询中文语言学专家。
中文汉语语法一、语素语素和语素分类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语素按音节分类可以分成: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
①单音节语素如土、人、水、风、子、民、大、海等。
②双音节语素组成该语素的两个音节合起来才有意思,分开来没有与该语素有关的意义,双音节语素主要包括联绵字、外来词和专用名词。
A.双声,声母相同的联绵字:如琵琶、乒乓、澎湃、鞑靼、尴尬、荆棘、蜘蛛、踯躅、踌躇、仿佛、瓜葛、忐忑、淘汰、饕餮、倜傥、含糊、慷慨、叮当、蹊跷、玲珑、犹豫等。
B.叠韵,韵母相同的联绵字:如从容、葱茏、葫芦、糊涂、匍匐、灿烂、蜿蜒、苍茫、朦胧、苍莽、邋遢、罗嗦、怂恿、螳螂、桫椤、倥侗、蜻蜓、轰隆、当啷、惝恍、魍魉、缥缈、飘渺、耷拉等。
C.非双声叠韵联绵字:如蜈蚣、蓊郁、珊瑚、疙瘩、蚯蚓、惺忪、铃铛、奚落、褡裢、茉莉、蚂螂、窟窿、伉俪、蝴蝶、笊篱、蹦达、蟪蛄、狡狯、狡猾、蛤蚧、蛤蜊、牡丹、磅礴、提溜等。
D.外来词,由汉语以外的其他语种音译过来的词语。
如干部、涤纶、甲克(夹克)、的士、巴士、尼龙、吉普、坦克、芭蕾、哒爹等。
E.专用名词,主要是地名、人和事物名称。
如纽约、巴黎、北京、苏轼、李白、孔子、萝卜、菠菜、番茄、红薯等。
③多音节语素主要是拟声词、专用名词和音译外来词。
如:喜马拉雅、珠穆朗玛、安迪斯、法兰克福、奥林匹克、白兰地、凡士林、噼里啪啦、淅淅沥沥、马克思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词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有两种分类方式,1、按构成方式分单纯词和合成词;2、按词性分为实词和虚词。
从构成方式来看,可以分成:①单纯词: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自由的单音节语素和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都可以组成单纯词。
如:山、水、天、地、人、有、土、红、凑;仿佛、苍茫、蜈蚣、琉璃、参差、蹉跎;敌敌畏、阿司匹林、萨克斯、麦克风等。
②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
从词性来看,可以分成:实词共6个有实际意义的词,包括:(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示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有表示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包括:(1)副词: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3)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如和、同、跟、不但、而且、只要、而且、与其、尚且等。
(4)助词:附着在别的词后面、独立性差、无实义的一种特殊的虚词。
汉语中有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等;有时态助词:如着、了、过等;有语气助词:如呢、吧、吗、哟、哩、呀、啥等。
(5)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答应的词。
如啊、哎、哦、噢、哼、呸、呀等。
(6)拟声词:模拟事物的声音的词。
如哗哗、轰隆隆、淅淅沥沥、咚咚、噼里啪啦、哗啦啦、滴答、喔喔、旺旺、喵喵、唧唧、叽叽喳喳、啪啪等。
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多用现象如(1.他(人称代词)怎么(疑问代词)还(语气副词)不(语气副词)来(行为动词)呀(叹词)?(2.下回(量词)我(人称代词)还(重复副词)来。
(3.有(存现动词)借(行为动词)有(存现动词)还(行为动词),再(重复副词)借(行为动词)不(语气副词)难(形容词)。
三、短语和短语的类型短语,也称词组,是词和词组合成的语言单位。
根据其构成方式可以分成:①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
如老师和同学、调查研究、培养和提高、万紫千红、理直气壮、丰功伟绩、是非黑白等。
②偏正短语:词和词按修饰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定语或状语加中心词组成。
如我的老师、一个顾客、伟大的人民、世外桃源;小心观察、更加坚决、突然发现、非常壮观、相当迅速。
③动宾短语:词和词按照支配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和宾语组成。
如吃晚饭、盖房子、歌唱祖国、顾全大局、关心集体、饱经风霜、理清思路等。
④动补短语:词和词按照补充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加上补语组成。
如看明白、想得太多、送出去、住一宿、说两句、红得发紫、害怕得要命、好得很、傻呆了、漂亮极了。
⑤主谓短语:词和词按照陈述关系构成的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
如心情舒畅、人声鼎沸、春光明媚、好人一生平安、月儿弯弯照九州等。
⑥介宾短语:由介词加上宾语组成的短语。
如从山中来、向沙漠进军、为人民服务、因下雨中止、在教室、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等。
⑦复指短语:由两个所指意思基本一致的词构成的短语。
如故乡四川、伟大领袖毛泽东、酒仙李白、智多星吴用、小明他们、天王刘德华等。
⑧连动短语:由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而成的短语。
如踢球去、领书去、画蛇添足、守株待兔、买菜回来、打靶归来等。
⑨兼语短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合构成的短语。
如叫你不要讲话、让他把话说完、引狼入室、请君入瓮、引人入胜、使羊将狼、放虎归山等。
⑩特殊短语:(1.“所”字短语。
如所讲的、所见、所想、所不愿看到的等;(2.“的”字短语。
如我们的、看见的、婆婆妈妈的、匪夷所思的等;(3.能愿短语。
如能看见、会说话、愿意听命、可以出发、宁可缺席等;数量短语,由数词和量词组合成的短语,如一群、一条、一箩筐、两趟、四十年。
按照语法功能,短语可以分为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动词短语、主谓短语、介宾短语等。
四、句子和句子分类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单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能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际任务,在语音上有一定的语调,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的语气,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表示出来。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定)主//[状]谓<补>+(定)宾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如:“(冬天里)的春天”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如:“辨认<仔细>”句子成分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1)什么叫信息?(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是名语或代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形状等。
例如:(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复指成分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
例如:(1)先生自己也要书。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
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状——修饰全句的]+(定)主+[状]谓<动补>+(定)宾+<宾补>。
[每当有外地人来],(好客的)天津人[总是][眉飞色舞地]谈<起了>(天津的)小吃<有多么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