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通俗点说,语法就是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律。
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
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学科,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
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另一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学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二、语法的性质(一)抽象性(二)稳固性(三)民族性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一)语法单位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可以组合成合成词,有的可以单独成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单独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称为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二)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句法结构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
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动语: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宾语: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第二节词类(实词)一、词类的划分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本课内容第一讲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第二讲汉语句型与句类第三讲汉语中各种补语的教学第四讲汉语中特殊句式的教学第五讲汉语中反问、活用、引申与比较句的教学第一讲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精讲多练二表达浅化、简化三形式化、少用术语四形式、语义、语用并重五注重学生偏误第一讲汉语句型与句类第一节单句第二节句型第三节句类第一节单句一词组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状中偏正/定中偏正)、动补词组、联合词组二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动语(述语)、中心语主语和谓语;动语(述语)和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三单句分析方法1. 句子成分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主、谓、宾、定、状、补)2. 层次分析法(二分法)第二节句型一句型:根据结构关系划分的句子的类。
二主谓句与非主谓句主谓句:同时含有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非主谓句: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三主谓句按照谓语性质的分类动词谓语句(普通动词谓语句、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存现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名谓句)主谓谓语句四非主谓句的分类名词性非主谓句:谁?动词性非主谓句:下雨了。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好!叹词句:哎呀!第三节句类句类: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的句子类型。
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陈述句1 肯定形式的陈述句2 否定形式的陈述句3 特殊形式的肯定句1)双重否定句2)包含疑问代词或疑问结构的陈述句三疑问句1 一般疑问句1)是非问句(吗)2)特指问句(疑问代词)3)选择问句(还是)4)正反问句(不/没)2 反诘疑问句(反问句)3 测度疑问句(带“吧”表示猜测)第二讲汉语中各种补语的教学本节介绍汉语中的七种补语。
需要注意的是:特殊的结果补语的意义;趋向补语(“来、去”)与宾语的位置,尤其要弄清楚说话人所处的位置;可能补语与程度补语在重音上的区别:可能补语重音在前,程度补语重音在后;时量补语中要弄清楚补语与宾语的位置。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一、语法知识概括(一)词类汉语的词能够分为 12 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沓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 "专用名词 ",如 " 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 "抽象名词 " ,如 " 范围、思想、质量、道德、友情、方法 " 。
表示方向的叫做 " 方向名词 " ,如 "上""下 "" 左"" 右"" 前"" 后"" 中"" 东"" 西"" 南""北"" 前方 ""后边 ""东边 "" 南面 "" 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腾飞、审察、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 "想、重视、着重、敬爱、认识、相信、钦佩、挂念 " 等,这样的动词前方常常能够加上 "很、十分 "。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 "能愿动词 ",它们是 "能、要、应、肯、敢、得( dei)、能够、应当、应当、愿意、能够、可能、一定 ",这些能愿动词经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方,如 " 得去、能够做、能够考虑、愿意学习、应当说明、可能发展 "。
现代汉语语法要点
一、词类与词性
汉语词类主要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其中,名词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和代词所指的事物;动词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形容词用来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特征;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介词用来表示位置、方向、方式等;连词用来连接句子和词语;助词用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叹词用来表示感叹或命令。
二、语序与语音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谓宾,即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中间,宾语在后。
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基本音节结构是声母+韵母,音调是汉语的特特点之一,汉语有四个声调。
三、句子成分与句子类型
句子成分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主语是句子的中心成分,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谓语是表达动作、状态的成分,定语用来修饰名词,状语用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补语用来补充或说明动词的意义。
句子类型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四、句法关系与短语结构
句法关系包括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定状关系、主谓宾关系等。
短语结构由词语组成,常见的短语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等。
五、语法范畴与句法功能
语法范畴指的是汉语中的动补结构、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状语从句等,它们在句子中起到特定的语法作用,用来完成句子的表达。
句法功能指的是汉语中句子成分的具体作用,例如主语、宾语、状语等。
六、语法规则与用法注意
以上只是现代汉语语法的一些要点,实际上,现代汉语语法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学习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一、词类二、短语三、句子成分划分句子成分练习1.我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
2.藤野先生总是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3.干事在黑板上写广告。
4.这位客人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5.托尔斯泰透出一股才气。
6.一个陌生人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7.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8.科学技术是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成就。
9.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场面。
10.在场的老年人格外兴奋、活跃。
11.白色的丝线拧成细细的绳子。
12.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习惯。
13.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鸟叫。
14.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
15.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一声不响地解掉了系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16.许多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
17.他非常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18.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19.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21.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22.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23.后来,鲁班又陆续发明了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木匠工具。
24.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25.当时,还有人把字写在丝织的帛上。
26.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27.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终于发明了造纸术。
28.窗外,细雨烟似的飘散着。
29.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30.母亲那种勤劳简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1.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东奔西走地忙碌。
四、单句五、复句。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了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一、实词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XXX、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有发展动词:如发展、枯萎、发芽、结果、产卵;有生理动词:如喜欢、恨、生气、觉得、思考、厌恶;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有能愿动词:如会、乐意、可以、能够、宁肯;有趋势动词:XXX、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外形的:如大、高、胖、瘪、细、壮;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有透露表现状态的:如快、浓、满、多、疾速、静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透露表现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座。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人人、咱们;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二、虚词1.副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语气、频率等。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等;1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有规模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现代汉语语法学一、名词解释1.向心结构: 一个句法结构s由a和b构成, 如果a或b的功能同s的整体功能相同, 那么a或b就叫做s的核心, 有核心的句法结构就叫做向心结构。
2.直接成分: 一个句法结构s, 如果由a和b两个成分直接构成, 那么a和b就叫做句法结构s的直接成分, a和b则互为直接成分。
或: 对一个句法结构s进行切分, 得到两个构成成分a和b, 那么a和b就叫做句法结构s的直接成分, a和b则互为直接成分。
3、狭义同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 如果满足如下两个条件①同模。
②相对应的成分的功能都相同。
那么它们狭义同构。
4.语义特征:一组词或一类词共有的, 同特定的句法结构的语义具有语义兼容关系的语义成分叫做这组词或这类词的语义特征。
5.语义指向: 句法结构中具有一定方向性和一定目标的语义联系。
6、区别词: 属于实词中的饰词部分的词类, 只能充当定语修饰名词, 同结构助词“的”构成“的”字结构的词类。
7、变换:句法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 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也指把具有依存关系的句法结构联系起来的过程。
8、异类同构: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满足如下条件: ①核心的功能相同;②它们的推导式有部分对应关系。
那么这些句法结构异类同构。
9、语义属性: 定中结构中的定语所表示的语义, 这是以名词为主体而确定的语义性质, 包括形态属性、质料属性、数量属性、来源属性等等。
10、语义格:以谓语动词为中心, 根据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同谓语动词的语义联系而确定的成分性质及其类别。
如施事格、受事格、工具格。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词组是划分词类的操作平台。
答:①由于汉语的词多功能, 词同句子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所以汉语不能根据词同句子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不能把句子层面作为划分词类的操作平台。
②词组是静态的结构单位, 词在词组平面的组合要受到比句子平面较为严格的制约, 从而显示出比较明显的类的区别。
现代汉语语法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体系语法概念:①语法规律,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②指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实施的说明,有主观性。
词类词法构词法语法学研究:构形法句法成分句法句法结构句子分类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递归性汉语语法的特点:汉语缺少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和词类标志。
因此现代汉语语法呈现出一系列分析性语言(与综合性语言相对)的特点:①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②词法结构和句法结构基本一致;③词的多功能性(可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④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主谓:陈述关系。
主语:被陈述的对象。
谓语:陈述主语。
动宾:动语:表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宾语:表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偏正: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中补: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形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层次分析法语法词类一、 词类划分依据词类: 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分类依据: 语法功能(主要):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 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能否充当、充当什么) 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实词与实实词或短语) 形态: 构形形态、构词形态。
意义: 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二、实词 概念: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语法意义。
(一)名词 种类:①专有名词;②普通名;③时间名词所名词位名词 语法特征: ①经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宾语。
②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③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现代汉语语法简表一、词类二、短语三、句子成分四、单句五、复句一、词类汉语的词可以两大类,12小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
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了”(楹联了)①具体名词人、牛、山、水、对联②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方位词:名词中表示方向位置的词常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后面东、西、南、北、前、后、中间、下边(二)动词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
②后面一般能加“着”“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①不及物动词(自动词) 醒、病、游行、觉悟②及物动词(他动词) 看、写、打、调查、讨论、认为能愿动词: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等意思的词。
①不能重迭。
②后面不能加“着”“了”“过”表示时态。
③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①表示可能的能、能够、可以②表示必要的该、当、应当③表示愿意的敢、肯、愿意趋向动词:表示动作的趋向的词。
①不能重迭。
②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很好、不坏)。
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③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①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②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常和量词结合,数词量词结合起来称为数量词。
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②序数第一、第二、第三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④倍数一倍、十倍、百倍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五)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①常和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结合。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汇总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汇总一、句子成分1. 主语:句子中执行动作或者是被描述的对象。
2. 谓语:句子中表达动作或状态的核心部分。
3. 宾语:句子中受动作影响或者是动作的承受者。
4. 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
5.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者副词的成分。
6. 补语: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成分。
二、句子的基本结构1. 简单句:由一个主谓结构构成。
2. 并列句:由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并列排列构成的句子。
3. 复合句:由一个主要分句和一个或多个从属分句构成的句子。
三、名词1. 分类:名词可以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
2. 数量:名词可以有单数和复数形式。
3. 所有格:表示名词所有关系的词语。
4. 冠词:用于修饰名词的语法成分。
5. 量词:用于修饰名词表示数量和程度。
四、代词1. 分类: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反身代词等。
2. 作用:代词可以替代名词在句中发挥同样的作用。
五、动词1. 分类:动词可以分为实义动词和虚词(包括情态动词、助动词、系动词等)。
2. 时态:动词表示时间的变化。
常见时态有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3. 语态:动词表示动作的主动或被动。
常见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4. 语气:动词表示说话人的情绪或态度。
常见语气有陈述语气、祈使语气、虚拟语气等。
六、形容词1. 作用: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和代词,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2. 构成:形容词可以通过添加后缀或使用比较级和最高级来进行构成。
七、副词1. 作用: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
2. 构成:一些副词可以通过在形容词后面加上“地”来构成。
八、介词1. 作用:介词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2. 常见介词:常见的介词有在、向、从、往、为等。
九、连词1. 分类:连词可以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条件连词、目的连词等。
2. 作用:连词在句子中起连接的作用,使句子具有逻辑关系。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品德、;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看说进行开始
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
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
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
如,能够解决)
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
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Kou 录散领就其吴旧叄期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胖、瘦弱;
表示事物性质的:红、甜、干净、清楚、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