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讲解《蜂》演示教学
- 格式:pptx
- 大小:386.53 KB
- 文档页数:17
郦波《唐诗十八讲》13罗隐《蜂》爱上唐诗。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郦波。
长于直陈时势,甚至针砭讽喻的,首屈一指的就当属罗隐了。
小“李杜”和温庭筠,我们在前面都讲过很多了,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罗隐的那首咏物名作——《蜂》。
希望能通过这首诗可以去触摸、去体验罗隐那坎坷的人生,以及悲情却坚守的命运。
诗云:蜂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在诗歌方面,罗隐的科举诗、咏物诗、咏史诗都非常有特色,有不少佳作名篇,而在他的七十多首咏物诗中,这首咏蜂诗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了。
在这首诗中,罗隐并没有像以往的文人那样,把蜂与蝶看作是风情、风韵的象征,而是从一个极其特别的角度去着眼,写了蜜蜂的命运,甚至是人生。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诗的前两句写到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高山峻岭,只要有鲜花的地方,就可以看到蜜蜂的身影。
蜜蜂似乎是大自然的宠儿,风头独享,所谓“占尽无限风光”。
但接着诗人笔锋一转,“采得百花成蜜后”,这是写蜜蜂流连百花之中,并非是为了享乐,而是有着繁重的酿蜜工作,这是凸显酿蜜之不易,劳作之辛苦!而横空出世的一句“为谁辛苦为谁甜”,显然这才是全诗的中心所在。
诗人提出了一个令人难以回答的问题,蜜蜂如此卖力、如此辛苦,到底是为了哪般,是为了何人?你看这首诗,完全不用典,也没有什么难理解的词,却在浅白至极的文字中引发了人们的多种理解和丰富联想。
关于这首诗的理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南辕北辙、大相径庭、截然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认为这首诗是一首借蜜蜂歌颂辛勤劳动者的诗歌;有的认为诗中的蜂代表了下层的劳动人民,但诗人并不是歌颂他们的勤劳,而是心有悲戚,同情他们终日劳作却常年衣食堪忧的生活,从而对那些不劳而获者进行无情地讽刺;还有的则认为此诗是悲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
这不能不说罗隐是有一支生花妙笔,在创作上达到了一种极为高妙的艺术境地。
我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用在这里同样合适。
《蜂》课堂实录一、揭示主题,鉴赏古诗1、谈话师:其实,不只曾老师喜欢蜜蜂,古往今来,不管是作家,还是诗人都对蜜蜂情有独钟。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蜜蜂的古诗《蜂》。
2、揭示主题师:(幻灯出示古诗并板书“蜂”)我们齐声读一遍。
(生齐读)师:这是罗隐笔下的蜜蜂。
同时我们也来欣赏一下其他诗人笔下的蜜蜂是怎样的了?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些古诗,想想从诗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只只怎样的蜜蜂。
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
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
(自强不息)——明·吴承恩《咏蜂》蜂儿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
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又带百花香。
(舍己为人)——宋·杨万里《蜂儿诗》百花头上选群芳,收拾香腴入洞房。
但得蜜成甘众口,一身虽苦又何妨。
(无私奉献、碧血丹心)——宋·姚勉《咏蜂》纷纷穿飞万花间,终生未得半日闲。
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谁怜。
(兢兢业业)——明·王锦《咏蜂》3、谈谈蜜蜂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是怎样的一种形象?过渡:这样一群小精灵,(他们勤劳、无私奉献句式训练)它们的精神令人敬佩。
但是在罗隐笔下的蜜蜂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细细来品味。
(多媒体出示整首古诗)二、初读感知,畅吟古诗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古诗的味道。
2、指名生读一读古诗。
师:诗词的读法和文章可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所以,词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师: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注意把古诗的味道读出来。
3、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感觉读了古诗,接着我们也来学着古人吟诵古诗,你们准备用什么形式来吟诵,小组讨论一下。
4、老师这边也有一曲《蜂》的古诗新唱,我们一起来听听。
(师:从你的吟诵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快乐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采着蜜。
在悬崖峭壁上,在花园里,在春风里)过渡:是啊,只要有花的地方,便有了蜜蜂的踪影。
那一簇簇、一群群,不辞劳苦的蜜蜂默默地采着蜜。
大班下学期古诗语言教案《蜂》【活动目标】1、学习古诗《蜂》,理解诗的意思。
2、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送别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蜂》的课件、两只蜜蜂教具、汉字蜂、四幅图。
【活动过程】一、复习巩固古诗。
古诗接龙游戏。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过渡语:小朋友讲得太棒了!嗡嗡嗡,谁也被我们吸引来了?(出示两只蜜蜂)2、玩两只小蜜蜂的游戏。
三、看图讲述,理解图意。
1、欣赏一组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观看课件:蜜蜂采蜜的图片,观察蜜蜂是靠什么来采蜜的?分角色表演蜜蜂采蜜。
2、蜜蜂这么辛苦是为了谁呢?教育幼儿要保护小蜜蜂,不能伤害它。
3、看图连贯讲述图意。
四、学习古诗《蜂》1、过渡语:其实这四幅画里还藏了一首古诗,有个诗人名字叫罗隐也非常喜欢小蜜蜂,看了小蜜蜂辛辛苦苦采花酿蜜,就写下了一首诗来赞扬小蜜蜂,题目就叫《蜂》。
2、看课件欣赏古诗两遍。
3、看图分析古诗,了解古诗内容。
4、注意语气,完整学说古诗。
5、配上身体动作学说古诗。
4、结束:今天我们学了一首罗隐的古诗《蜂》,也了解了小蜜蜂是怎样采蜜的,那我们小朋友喜欢小蜜蜂吗?为什么?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小蜜蜂,仔细观察一下它是怎样采蜜的,好吗?大班下学期古诗语言教案《蜂》(2)教案标题:《蜂》古诗语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蜂》这首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内容;2. 学习并理解《蜂》这首古诗中的重要句子和表达方式;3. 提高学生对古诗语言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教学重点:1. 了解《蜂》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内容;2. 学习并理解《蜂》中的重要句子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课文《蜂》;2. 多媒体设备;3. 图片或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呈现一幅描绘自然景色的图片或播放与自然相关的视频,通过观察并进行简短的讨论,引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大班下学期古诗语言教案《蜂》一、教学目标:1. 兴趣目标:通过学习和欣赏《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2. 理解目标: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意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3. 表达目标:通过诗歌创作和朗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学习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抒情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通过解读和分析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观看古诗《蜂》的图片,唤起学生对蜜蜂的认知和感觉。
2. 导引:用简单的问题导引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引导学生思考蜜蜂的形象和意义。
3. 分析诗歌文本:(1)读诗:朗读《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语感和节奏感。
(2)理解诗歌的意义: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分析诗歌结构: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的格律和韵脚,加深对诗歌形式的理解。
4. 欣赏诗歌:听老师朗读《蜂》,学生跟读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5. 创作诗歌:结合《蜂》,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古体诗。
6. 分享和朗读: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古体诗,进行朗读和互动。
四、课堂拓展和延伸:1. 文学创作: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能力。
2. 诗歌欣赏:介绍和推荐其他古诗,扩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和鉴赏能力。
3. 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五、教学评价和反馈:1. 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作业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鼓励和指导,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3.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和评估,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做相应调整和改进。
古诗《蜂》教案(蜂古诗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
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
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点评:创设良好的古诗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1、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3)、学生小组试讲,逐句理解。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那儿采蜜?②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
③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提示:“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成蜜”二字虽具“甜”意。
但末二句的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
(点评:设置问题情景,通过朗读、揣摩、品味,不禁为蜜蜂短暂的生命而惋惜,为蜜蜂不知疲倦地辛勤劳作而感动,更为蜜蜂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而震撼。
在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智慧、释放思想的展示平台。
)⑤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⑥赞美蜜蜂。
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一个才艺展示台,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
可以送它一句格言,为它唱一首歌,或者创作一首诗歌。
(点评:这一环节,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能。
此时,学生的心灵迸发出了创作的火花,他们为蜜蜂送上了一首首赞歌,送上了一句句诗句。
幼儿园古诗教案:蜂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幼儿能够: - 正确朗读《蜂》这首古诗 - 理解诗句的意思 - 培养幼儿对蜜蜂的认知,促进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蜂》这首古诗及相关图片
•课堂道具:一些蜜蜂模型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老师和幼儿一起观察蜜蜂模型,引导幼儿描述模型的外形和特点。
2.老师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蜂》这首古诗,想问问幼儿大家有没
有听说过呢?
第二步:朗读诗歌
1.老师朗读全诗,让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声音上,并且让幼儿尽
可能多地听到古诗的语言,为学习做好准备。
2.分段讲解诗歌,帮助幼儿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三步:深入理解
1.老师和幼儿一起回顾“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
解古诗片段中的蜜蜂,并且扩展幼儿的生态学知识。
2.老师和幼儿一起欣赏蜜蜂的美,引导幼儿从诗歌中感受蜜蜂的美,并
且培养幼儿对蜜蜂的爱和保护意识。
第四步:巩固
1.让幼儿重复朗读《蜂》这首古诗,让幼儿在朗读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和记忆。
2.让一些幼儿手拿蜜蜂模型朗读古诗,让幼儿在模拟蜜蜂觅食的过程中
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也巩固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幼儿们对蜜蜂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不仅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更是增长了对生态学知识的了解。
在今后的生活中,幼儿们也会更加热爱并且保护大自然中的生物,成为爱护环境的小卫士。
《蜂》教案教材分析《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的劳动者。
教学目标1、读懂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教学准备作者简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
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
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点评:创设良好的古诗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2、简介作者(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1、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3)、学生小组试讲,逐句理解.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①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那儿采蜜?②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提示: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
这里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③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提示:“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成蜜”二字虽具“甜"意。
但末二句的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
(点评:设置问题情景,通过朗读、揣摩、品味,不禁为蜜蜂短暂的生命而惋惜,为蜜蜂不知疲倦地辛勤劳作而感动,更为蜜蜂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而震撼。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蜂》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2个字。
2、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导语唐代诗人罗隐以《蜂》为题写了一首诗,赞美了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的品质,那在这一首诗中,还会不会蕴涵着其他的思想感情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简介诗人。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
2、反馈识字情况,了解生字意思。
3、再读古诗,注意把句子读流利。
4、指名读、齐读古诗。
三、学生质疑,初步感悟1、结合教学挂图、注释,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同学之间互相答疑。
师作点拨讲解。
(1)“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写出了无论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景致最美的地方都有它们奔忙的身影。
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终日劳作的辛苦。
(2)“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诗人以一个问句写出对劳动人民终日劳碌却常被剥削的同情,以及对剥削阶级的愤慨之情。
3、指导朗读。
4、尝试背诵古诗。
四、小结这首诗以“借物喻人”的手法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这样写比直接接效果会更好。
学了这课后,你们也可以将这一表现手法运动到自己的写话中去。
板书设计:蜂为谁辛苦为谁甜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蜂》教案2活动目标:1.知道蜜蜂的外形特征,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2.知道蜜蜂对人类的贡献,具有热爱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歌曲《蜜蜂做工》、幼儿人手一杯蜂蜜、蜂皇浆、蜂窝,蜜蜂课件。
活动过程:一、认识蜜蜂的外形特征。
1.猜谜引出课题:“一只小小虫,飞到花丛中,又采花粉又采蜜,人人夸它爱劳动。
”2.打开蜜蜂课件(图片),提问:(1)蜜蜂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头、胸、腹)(2)蜜蜂的头上有什么?(眼睛、触角、口器)(触角就象“天线”一样,它可以闻出花香;口器上有一根针,它用来吸花汁;)(3)蜜蜂身上有几对翅膀?(两对)(4)蜜蜂的有几对足?第三对足跟前面两对有什么不一样?(三对足,第三对足上有花粉篮和花粉刷)(5)蜜蜂全身长什么?小结:蜜蜂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一对大眼睛和口器,胸部上有两对翅膀、下面有三对足,蜜蜂全身长着细细的毛,可以粘住花粉。
大班下学期古诗语言教案《蜂》【活动目标】1、学习古诗《蜂》,理解诗的意思。
2、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送别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蜂》的课件、两只蜜蜂教具、汉字蜂、四幅图。
【活动过程】一、复习巩固古诗。
古诗接龙游戏。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过渡语:小朋友讲得太棒了!嗡嗡嗡,谁也被我们吸引来了?(出示两只蜜蜂)2、玩两只小蜜蜂的游戏。
三、看图讲述,理解图意。
1、欣赏一组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事?观看课件:蜜蜂采蜜的图片,观察蜜蜂是靠什么来采蜜的?分角色表演蜜蜂采蜜。
2、蜜蜂这么辛苦是为了谁呢?教育幼儿要保护小蜜蜂,不能伤害它。
3、看图连贯讲述图意。
四、学习古诗《蜂》1、过渡语:其实这四幅画里还藏了一首古诗,有个诗人名字叫罗隐也非常喜欢小蜜蜂,看了小蜜蜂辛辛苦苦采花酿蜜,就写下了一首诗来赞扬小蜜蜂,题目就叫《蜂》。
2、看课件欣赏古诗两遍。
3、看图分析古诗,了解古诗内容。
4、注意语气,完整学说古诗。
5、配上身体动作学说古诗。
4、结束:今天我们学了一首罗隐的古诗《蜂》,也了解了小蜜蜂是怎样采蜜的,那我们小朋友喜欢小蜜蜂吗?为什么?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小蜜蜂,仔细观察一下它是怎样采蜜的,好吗?附赠材料:幼儿园教案导入环节怎么写?设计教学活动环节教学活动一般由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大环节组成,在这三个大环节中可以演变出唤醒、呈现、练习、巩固、结束等各个小环节。
这些环节为教师掌握教学过程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程序,能帮助教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同时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逐步递进的接受过程。
教学环节就像是一个个支架,通过把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为幼儿的学习理解搭建起一个个台阶,以便把幼儿的学习逐步引向。
导入环节的设计高结构化的教学活动通常由教师发起话题,所以通过有效导入能起幼儿积极的情绪反应,激发幼儿作为参与主体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1.直接导入法直接导入法,是指教师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告知幼儿活动的内容或目标,使幼儿立即明白活动的任务。
《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古诗《蜂》,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蜜蜂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3、帮助学生学习诗歌中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中蜜蜂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感受诗人通过描写蜜蜂所表达的情感。
2、难点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并能够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特别的“朋友”,它小小的身体却蕴含着大大的能量,总是忙碌地飞来飞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甜蜜。
你们猜猜它是谁?对啦,就是蜜蜂!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蜜蜂的古诗——《蜂》。
2、初读古诗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之间互相纠正读音。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理解诗意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歌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如“不论”“无限”“占”等。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内容。
4、体会情感思考:诗人笔下的蜜蜂是怎样的形象?引导学生体会蜜蜂的辛勤和无私。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蜜蜂对人类的贡献。
探讨:诗人通过写蜜蜂,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5、写作手法介绍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来借物喻人。
6、拓展延伸展示一些描写蜜蜂的现代文,让学生对比阅读,感受不同文体的特点。
布置作业:让学生模仿《蜂》,写一首借物喻人的小诗。
7、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勤劳的蜜蜂,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它们的赞美。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像蜜蜂一样勤劳、无私,为自己和他人创造美好的未来!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我小时候观察蜜蜂的一次有趣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跟着爸爸妈妈去乡下的奶奶家。
奶奶家有一个大大的花园,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我在花园里玩耍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嗡嗡”的声音。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和点评《秋浦歌第十四首》《蜂》教学内容: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罗隐《蜂》教材分析《蜂》一诗,借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及其意义的反思,赞颂那些象蜜蜂一样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造福的劳动者。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诗的题材特别特别,写的是正在从事紧急劳动的冶炼工人,这类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诗中是绝无仅有,而且就是在中国整个诗歌艺术宝库中,也是非常罕见的,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不畏艰辛的精神面貌,由衷地发出赞美和敬佩之情。
教学目标: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场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不畏艰辛的精神。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学习第一首古诗(一)、背诵导入,理解课题1、从前面我和同学们的简短沟通中,我捕获了一条有价信息,那就是我们班的同学特殊爱读书。
现在我要考考同学们,谁能背一首自己宠爱的古诗?2、有会背李白的吗?同学背《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知道这首诗的文眼是哪个字?李白为什么会如此之愁呢?(安史之乱、社会衰败,受小人陷害,怀才不遇……)3、激情谈话,介绍背景,了解李白。
李白在秋浦时,感觉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似乎山穷水尽,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但是一副感人至深的劳作场面,让他震撼。
他从今吸取生活的力气,感受到人生的真谛,他的灵魂得到新生。
于是,他忘却自身的所患病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忱地讴歌生命,赞美劳动。
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4、板书课题今日,我们来学习古诗《秋浦歌其十四》。
(师板书课题)秋浦,在今日安徽贵池一带,是唐朝铜、铁的重要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