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56.50 KB
- 文档页数:11
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情况总结我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省教育厅批准于xx年开始招生的。
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安全标准和规范,掌握机电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组装、调试、维护、检修、技术改造和销售等岗位工作,具有从事本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认真实施了教学计划,现总结如下:1.严格落实课堂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活动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我们通过上公开课、示范课和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xx年以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评奖活动,如:我系朱建平(xx年)、孙红霞(xx年),分别获得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其次,我们安排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和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本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
另外,根据学院的相关规定,我们安排老教师担任新进和青年教师的授课导师,指导青年老师备课及上课,迅速提高青年老师的授课水平及教学效果。
2.精心挑选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教材的质量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
教材应该溶传统性、时代性、先进性、前瞻性于一体。
带着这种理念,我们专业全部课程都采用了“十二五”或“十一五”家级规划教材和教育部规划教材。
3.切实抓好教学实习和实习基地建设教育实习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实习基地建设是抓好教育实习的重要保证。
因此,我系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育实习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安排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指导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效果深受实习单位好评。
我系与东营泰星模具有限公司、东营万通模具有限公司、山东博瑞制动有限公司、山东东营汇丰集团、山东恒丰橡胶有限公司、山东鸿亦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华帘集团、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并把这些学校作为我系重点建设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的建立为我系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很多有利条件。
作者简介:范双莉(1981-),女,河南孟州人,副教授,从事护理和基础医学教学与研究;杨洋(1984-),女,河南济源人,讲师,从事护理和基础医学教学与研究。
范双莉,杨洋(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河南济源459000)摘要:针对“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遇到的问题,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要注重构建“1+X”证书制度下高职护理专业“分方向、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护理岗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岗位导向、能力递进、X 向拓展”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课证融通”,深化“三教改革”,并构建“双主体三层次五环节”实践教学体系,以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关键词:1+X 证书制度;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方向;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6-0004-03国务院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
其中,“1”为学生在校学习获得的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X”则为通过考评等方式取得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反映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要通过“1+X”证书制度的实施,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同时,鼓励高职院校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职业技能考评,取得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明确指出:“有关院校将1+X 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通过试点,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促进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实训基地;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构建国家资历框架。
2020医院医务人员培训方案本文是关于2020医院医务人员培训方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20xx医院医务人员培训方案范文1xxxx年是我院“临床医疗技术规范年”。
为更好的抓好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医务科将以“三基三严”、“临床专业技术”及“医疗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培训为中心内容,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住院医师培训。
具体培训计划如下:一、“三基三严”培训学习(一)、加强对医疗人员“三基”的培训。
医务科具体负责全院的培训工作,经常利用晨会交班时间及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对全院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
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疗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三)、培训方式方法:采用集中学习及科室培训相结合的方法。
要求医疗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医学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
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月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
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概述护理人才的培养是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机构和组织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1. 培养目标的确定在制定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的目标。
护理人才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能够胜任临床工作并应对不同病患的需求。
2. 课程设置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合理的课程设置。
在护理基础课程中,应包括基础医学、生物学、护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为护理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还应设置临床实习课程,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还应设置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护理病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药理学等,帮助学生扩展专业知识面。
3. 实践教学护理人才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学校和医疗机构可以合作,为学生提供临床实习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临床工作,熟悉各项护理操作和流程,并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临床教师的培养也需引起重视。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临床实践经验,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并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实际护理工作。
4. 职业规划和发展护理人才的培养不仅应关注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培训,也需要提供职业规划和发展的指导。
学校和相关机构可以联合举办职业规划讲座、就业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并提供就业信息和资源。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医疗机构签署合作意向书,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环境。
5. 持续教育机制护理人才的培养不应止于毕业,持续教育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和医疗机构可以合作,建立持续教育体系,为护士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
同时,还可以鼓励护士参与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加强他们的专业知识更新和交流。
结论护理人才的培养方案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基础,学校和医疗机构应在培养目标的明确、课程设置的合理、实践教学的完善、职业规划和发展的指导以及持续教育机制的建立等方面下功夫。
护理教育卫生职业教育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根据社会市场需求的变化、行业调研结果、专家论证意见等,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认真落实是职业学校专业发展的根本任务。
我校是一所以高职护理专业为主干专业的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笔者作为护理专业负责人,现将我校近两年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实施情况介绍如下,以期和同行研讨。
1修订背景与依据1.1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而护理专业的发展本身也要求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临床护理人才需要。
1.2护理用人单位调研结果分析1.2.1调研对象我校利用2010年、2011年两个暑假组织护理骨干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对江苏省13个市32个县区40家医院护理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了调研。
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9家,三级乙等医院6家,二级甲等医院15家。
1.2.2调研内容医院规模与就诊情况;护理人员学历分布;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职称情况;医院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医院未来三年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医院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等。
1.2.3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对医院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86份,回收有效问卷472份,有效回收率97.1%。
1.2.4调研结果分析未来3年,医院对拟聘护理职位的学历要求以本科及高职为主,比例分别为55.2%和38.4%。
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素质的要求第一是责任心,占88.4%;第二是吃苦耐劳,占70.2%;第三是化解压力与承受挫折,占60.1%。
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知识的要求排位第一的是专业实践知识,占80.8%;第二位是基础理论知识,占72.4%;第三位是相关专业知识,占65.0%。
医药卫生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摘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申报、专业建设的基础,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
在大健康背景下,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组织构架、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的职业面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架构及教学进度安排、强化教学管理过程、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与毕业考核要求、开发专业主干课程或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等进行研究,我们制定并完善了毕节医专18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实力,对于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带动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创办健康服务基地、促进地方大健康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国内同类院校开办大健康产业专业设置提供参考与借鉴,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关键词]大健康;医药卫生;高职高专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申报、专业建设的基础,其内容涵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室建设等方面,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1]。
据央视报道,目前中国老年人口已达2亿,医养结合将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我国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2],大健康产业将作为国家或区域新经济或支柱产业进行打造和发展,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健康产业专业还是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必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大健康元素[3]。
毕节医专现有临床医学类、护理学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健康促进类和中医药六大专业群,分别含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养生保健、护理、助产、药学、药品质量与安全、中药学、中药生产与加工、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医疗器械维修及管理、健康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等18个专业,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均经过调研、撰稿、论证、修订等过程。
如何在大健康背景下制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作了大胆而创新的实践性研究。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1.专业名称:护理专业
2.专业代码:630201
二、招生对象、学制及层次
1.学制:三年
2.层次:大专
3. 招生对象:应届高中毕业生。
三、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护理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与从事临床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等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能胜任各级各类医院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也可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福利院及其他医疗机构从事预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
四、培养规格及适应的岗位群
(一)能力目标
1.具有为护理对象的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提供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操作能力。
3.具有对急危重症病人的初步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4.具有对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和常用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观察能力和护理能力。
5.具有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技能、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护理科研和护理管理能力。
7.具有一定的英语交流和阅读能力。
8.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9.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沟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10.具有继续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基础护理与临床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护理学科和医学技术发展动态。
2.掌握人体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评估原则。
3.了解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知识和科学方法,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护理实践。
4.掌握护理服务所必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社会、人文等学科知识并能综合有效地运用于护理实践中。
5.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方法。
6.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7.具备必需的医疗卫生法规知识,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在职业活动中学会用法律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权益。
8.掌握公平有效分配和合理使用有限护理资源的原则。
(三)素质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员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具有为医药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具有为国家富裕而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敬业精神。
2. 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毕业后接受继续教育及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能力。
3.身体健康,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能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四)就业岗位群
各级医院、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院、康复机构、职业健康、学校健康保健机构、老人院、家庭护理等服务机构。
五、职业能力、素质、知识结构图
护理专业主要岗位能力、素质、知识结构图
六、毕业标准
(一)学分要求:
修满所开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150学分。
(二)证书要求
1.获得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1)护理专业技能达标合格证书;
(2)全国护士职业资格证书;
2.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核证书(中级)。
(三)其他要求
每个专业的学生必须获得以下基础素质类课程的学分:
(1)军训、入学教育及军事课(第一学期开设)2学分;
(2)《专业核心技能达标》×4学分。
(3)医院实习56学分。
七、课程体系
(一)各类课程学分比例表
(三)教学进程及课时、学分分配表
八、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护理学基础(12学分)
本课程是研究护理专业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及重要基础课程,它包括了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护士护理病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指导下,应用护理理论、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及沟通交流技巧等,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和治疗的需要。
本课程的知识框架和理论是建立在新的护理观的基础上,即对人、环境、健康与护理概念的认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体系,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2.内科护理(8学分)
本课程是一门关于认识内科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病人、促进健康、增进健康的临床护理专业课。
它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讲授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述、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指导。
3.外科护理(8学分)
本课程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临床护理实践的基础课程,学好本课程对护理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教学内容以我国常见病、多发病的外科治疗和护理为重点,在讲授各系统常见的外科疾病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手术前后的护理和健康指导。
为了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护理部分采用护理程序的方式进行授课,强调对外科手术病人的整体护理和专科护理。
4.妇产科护理学(4学分)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主干专业课程,它以妇产科的系统理论为基础,研究妇女在非妊娠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生理、心理、社会变化,胎儿生理和病理的变化及优生优育等综合性内容。
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备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保持健康的服
务。
5.儿科护理学(4学分)
本课程是护理临床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以现代护理理论为基础,在临床医学与护理学的基础上,了解和分别掌握儿科学基本理论、儿科疾病的护理特点与特殊护理技术,为培养儿科临床护理人才打下基础。
本课程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儿童保健、疾病预防以及对患儿进行整体护理。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从体格、智能、行为和社会等各方面来研究和保护小儿,对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以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提高人类的整体健康素质。
6.急救护理学(4学分)
急救护理是职业教育大专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院外急救与护理和院内急救与护理,重点是急救护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急救与护理技术。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使学生掌握对各种危重病人的初步处理和抢救配合,并能正确实施急救护理技术,为今后从事或参与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旧在几
作品编号:2254487796631145587263GF24000022 时间:2020.12.13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