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功能与中心静脉压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原理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体内心脏出口大静脉的压力。
监测中心静脉压可以提供有关心脏前负荷、循环容量以及心脏功能的信息。
监测中心静脉压的原理是通过放置一个导管到心脏出口大静脉(通常是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然后连接到压力传感器。
通过监测导管连接的压力传感器的输出即可获得中心静脉压的数值。
其中,导管的放置需要通过刺入皮肤和静脉以将导管插入到静脉内。
通常会经过消毒、局部麻醉以及实施穿刺技术。
导管插入后,通过注射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并观察压力波形变化,以确保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压力传感器将导管连接到监测设备上,通过波形和数值显示中心静脉压。
监测设备可以是独立的压力监测仪器,也可以是一体化的多功能监护设备,如心电监护仪或重症监测仪。
总之,通过放置导管到心脏出口大静脉并连接到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和测量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这种监测方法可以提供有关心脏功能和循环容量的重要信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和监护。
简述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血液在心脏右房内的压力。
它是临床上常用的指标之一,可以反映心脏前负荷和血液容量的状态。
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和超声心动图两种。
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多方面,首先是评估心脏前负荷的状态。
心脏前负荷是指心脏在收缩前所接受的血液容量,对于心脏的收缩力和心排血量有重要影响。
中心静脉压可以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水平,如果中心静脉压过高,说明心脏前负荷过大,心脏需要较大的收缩力来克服阻力,这可能意味着心脏负担过重,容易导致心脏功能不全。
相反,如果中心静脉压过低,说明心脏前负荷不足,这可能导致心脏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下降。
中心静脉压还可以评估血容量的状态。
血容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循环于体内的血液量,对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器官功能至关重要。
如果中心静脉压过高,说明血容量可能过多,血液循环负担加重;如果中心静脉压过低,说明血容量可能不足,血液循环受限。
因此,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可以及时了解血容量的变化,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中心静脉压还可以指导液体治疗。
在临床上,液体治疗是常用的一种手段,可以通过补充液体来维持或调整患者的血容量。
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液体治疗的效果。
如果中心静脉压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液体治疗已经达到预期效果;如果中心静脉压持续升高,可能需要减少液体输入或者考虑其他治疗措施;如果中心静脉压持续降低,可能需要增加液体输入或者调整治疗方案。
中心静脉压的监测还可以评估心脏的输液能力。
对于一些需要输液治疗的患者,了解心脏的输液能力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如果中心静脉压较高,说明心脏输液能力较强,可以适当增加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如果中心静脉压较低,说明心脏输液能力较弱,需要谨慎调整输液方案,避免过度负荷心脏。
中心静脉压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评估心脏前负荷和血容量状态、指导液体治疗以及评估心脏输液能力等方面。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
它可判断病人血容量、心功能与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有别于周围静脉压力。
后者受静脉腔内瓣膜与其他机械因素的影响,故不能确切反映血容量与心功能等状况。
CVP测定常用于:1.急性心力衰竭:2.大量输液或心脏病人输液时;3.危重病人或体外循环手术时。
CVP正常值成人6—12cmh2o , 儿童3—10cmh2o注意事项1、测压管0点必须与右心房中部在同一水平,体位变动时应重新调整两者关系。
2、导管应保持通畅,否则会影响测压结果。
3、导管留置一般不超过5d,过久易发生静脉炎或感染。
临床意义CVP对了解血容量,心功能,心包填塞有着重大意义,可了解原因不明的急性循环衰竭是低血容性的还是心源性的;少尿或无尿的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还是肾功能衰竭。
1、低血压,中心静脉压低于0.49kpa(5cm H20)提示有效血容量不足,可快速补液或补血浆,直至中心静脉压升至0.59-1.18kpa(6-12cm H20).2、低血压、中心静脉压高于0.98kpa(10cm H20)应考虑有心功能不全的可能。
需采用增加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如西地兰或多巴酚丁胺并严格控制入量.3.中心静脉压高于1.47-1.96 kpa(15-20 cm H20)提示有明显的心衰,且有发生肺水肿可能,需采用快速利尿剂与洋地黄制剂。
4、低中心静脉压也可见于败血症、高热所至的血管扩张。
必须指出,评价中心静脉压高低的意义,应当从血容量心功能及血管状态三方面考虑。
当血容量不足而心功能不全时,中心静脉压可正常。
故需结合临床综合判断。
禁忌症一、穿刺或切开处局部有感染。
二、凝血机制障碍。
测压方法一、测压管零点,平卧位,平腋中线;侧卧位,平右侧第二肋间隙胸骨旁。
以上时,需用抗凝剂冲洗,以防血栓形成。
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冲管和封管1.冲管定义用等渗盐水将导管内残余的药物冲入血管,避免刺激局部血管并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应用于两种药物之间或封管前。
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方法中心静脉压(CVP)是指在右心房内或近邻部位的压力。
它是反映右心室前负荷的指标,对于评估循环容量状态、心脏功能和血容量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准确地测量中心静脉压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方法,以帮助医护人员正确操作。
1. 选择合适的位置。
中心静脉压的测量通常选择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进行测量。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疗条件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测量。
在选择位置时,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手术部位、血管通路情况等因素,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准备测量工具。
进行中心静脉压测量时,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和设备,包括注射器、导管、压力传感器等。
在选择工具和设备时,要注意其质量和准确性,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3. 术前准备。
在进行中心静脉压测量前,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包括告知患者测量的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的同意,清洁测量部位,消毒皮肤,准备好所需的药物和器械等。
4. 测量操作。
在进行中心静脉压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操作步骤:a. 让患者取适当体位,一般采用头低脚高的半卧位,以利于静脉回流和测量操作。
b.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一般选择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进行穿刺。
c. 插入导管,确保导管的位置正确,不要过深或过浅。
d. 连接压力传感器,进行压力测量。
e. 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测量时的时间、压力数值等信息。
5. 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心静脉压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a. 操作要轻柔、细致,避免损伤血管和周围组织。
b. 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c. 测量结束后,及时处理导管和压力传感器,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
6. 结束工作。
在完成中心静脉压测量后,需要及时处理相关的医疗废物和器械,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和观察。
同时要及时记录测量结果,以备后续参考。
总结。
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方法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操作技能。
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对于指导临床诊疗和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方法中心静脉压(CVP)是指在右心房内或近邻部位的压力,它是反映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和静脉回流阻力的指标。
CVP的测量对于评估患者的循环状态、心脏功能和输液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方法,以便临床医护人员正确、准确地进行CVP的监测。
1. 穿刺法测量。
穿刺法是最常用的CVP测量方法之一,通过在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导管,直接测量CVP值。
具体步骤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头转向对侧,暴露测量部位。
(2)消毒穿刺部位,麻醉皮肤。
(3)用穿刺针穿刺静脉,将导管插入静脉腔。
(4)连接导管至压力监测仪,记录CVP值。
穿刺法测量CVP的优点是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但操作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且存在一定的感染和出血风险。
2. 压力传感器法测量。
压力传感器法是通过置入导管,将导管连接至压力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测量CVP值。
具体步骤如下:(1)选择适当的导管长度和直径,插入患者的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2)将导管连接至压力传感器,通过监测仪器测量CVP值。
压力传感器法测量CVP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无创伤,但测量结果受到导管位置和压力传感器的准确性影响。
3. 超声心动图测量。
超声心动图测量CVP是一种无创伤、实时监测CVP的方法,通过超声波技术观察心脏内腔的变化,间接推测CVP值。
具体步骤如下:(1)患者取仰卧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2)观察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的直径和呼吸变化,推测CVP值。
超声心动图测量CVP的优点是无创伤、无放射线,但需要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超声心动图技术和经验。
4. 气囊压力测量。
气囊压力测量是通过在导管末端连接气囊,通过气囊内的压力变化来间接测量CVP值。
具体步骤如下:(1)将导管插入患者的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2)将导管连接至气囊,通过监测气囊内的压力变化来推测CVP值。
气囊压力测量CVP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无创伤,但受到气囊压力变化的影响,测量结果相对不够准确。
中心静脉压在临床有何应用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简称CVP)是指在右心房至vena cava superior 或 vena cava inferior、在心内或肺动脉嵴的压力,通常以 mmHg 为单位表示。
CVP是循环系统中重要的生理参数之一,它反映了心脏充盈情况和组织灌注情况,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监测。
在临床上,中心静脉压的测量对于评估循环状态、液体管理、心脏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具体介绍中心静脉压在临床中的应用。
1. 评估血容量和心脏充盈状态CVP是评估有效血容量和心脏充盈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监测CVP值,医生可以判断病人的血容量是否足够,从而指导液体管理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策略。
CVP过高可能表示心脏充盈过度,液体超负荷等问题;而CVP过低可能反映低血容量、心脏排血功能不全等情况。
因此,通过监测CVP值,可以及时调整液体管理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2. 指导循环支持和危重监护在危重病人的监护中,CVP的监测是极为关键的。
通过连续监测CVP值,医生可以了解危重患者的心脏功能、循环状态和组织灌注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循环障碍、心肌缺血等问题。
同时,在危重患者的治疗中,CVP值的动态监测还可以指导药物使用、氧合支持和危重病理生理学的调整,从而提高救治疗效。
3. 指导输液和药物治疗在临床工作中,CVP监测也被广泛应用于输液和药物治疗中。
通过监测CVP值,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剂量和类型,避免液体超负荷或低血容量状态。
同时,CVP的监测还可以指导危急患者的升压治疗和心力衰竭的管理,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评估心脏功能和预后判断CVP监测不仅可以反映心脏的充盈状态,还可以间接反映右心室功能、心脏前后负荷等参数。
通过持续监测CVP值的变化,可以诊断心肌功能减退、心脏衰竭等心脏疾病,并根据相应的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CVP值还可以作为评估患者危急情况和预后的指标之一,有助于指导医疗工作的开展和病情的判断。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
它可判断病人血容量、心功能与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有别于周围静脉压力。
后者受静脉腔内瓣膜与其他机械因素的影响,故不能确切反映血容量与心功能等状况。
CVP测定常用于:1.急性心力衰竭:2.大量输液或心脏病人输液时;3.危重病人或体外循环手术时。
CVP正常值为0.49—1.18kPa(50一120mmH2O),降低与增高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如休克病人CVP<0.49kPa表示血容量不足,应迅速补充血容量。
而CVP>0.98kPa,则表示容量血管过度收缩或有心力衰竭的可能,应控制输液速度或采取其他相应措施。
若CVP>1.47一1.96kPa表示有明显心力衰竭,且有发生肺水肿的危险,应暂停输液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给予速效洋地黄制剂和利尿药或血管扩张剂。
如有明显腹胀、肠梗阻、腹内巨大肿瘤或腹部大手术时,利用股静脉插管测量的CVP可高达2.45kPa以上,但不能代表真正的CVP。
少数重症感染患者虽CVP<0.98kPa,也有发生肺水肿者,应予注意。
注意事项:1.如测压过程中发现静脉压突然出现显著波动性升高时,提示导管尖端进入右心室,立即退出一小段后再测,这是由于右心室收缩时压力明显升高所致。
2.如导管阻塞无血液流出,应用输液瓶中液体冲洗导管或变动其位置;若仍不通畅,则用肝素或枸橼酸钠冲洗。
3.测压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时间过长易发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故留置3天以上时,需用抗凝剂冲洗,以防血栓形成。
操作方法:1、静脉选择单位。
经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穿刺插管至上腔静脉。
经右侧腹股沟大隐静脉插管至下腔静脉。
一般认为上腔静脉测压较下腔静脉测压更能准确反映右房压力尤其在腹内压增高等情况下。
2、中心静脉搏压测定装置:用一直径0.8-1.0cm的玻璃管和刻有cmH20的标尺一起固定在输液架上,接上三通开关与连接管,一端与输液器相连,另一端接中心静脉导管。
监测中心静脉压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中心静脉压(CVP):是指右心房或靠近右心房的上下腔静脉的压力。
正常值4-12cmH2O。
临床意义:CVP是反映右心功能和血容量的常用指标。
目的:测定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的压力,了解血容量,心功能及周围循环阻力情况。
1.CVP小于4 cmH2O,血压降低时表示有效血容量不足,应加快输液速度。
2.CVP正常,血压低时表示周围血管收缩,或可能有右心功能不全,应控制输液速度并采取其他相应措施。
3.CVP大于12 cmH2O,表示回心血量已超过心脏容量负荷的最大限度,或右室射血功能降低,不能把回心血量完全排出,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4.CVP大于15 cmH2O时表示有明显心功能不全,应暂停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并采取强心利尿等措施。
测量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引起感染。
注意勿进入空气,防止形成空气栓塞。
2.患者取平卧位,测压前确定标准点,应注意与右心房在同一平面上。
3.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进行测量,导管应保持通畅,否则会影响测压结果。
通畅的标志是回血好,测压管内液面随呼吸有波动。
4.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当吸气压大于25cmH2O时胸内压增高,会影响中心静脉压值,测压时可根据病情暂时脱开呼吸机。
5.患者咳嗽,吸痰,呕吐,躁动不安时均可影响中心静脉压值,会使测量的压力值偏高,应安静10-15min后再行测量。
6.测压前禁止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和胶体类药物,如必须使用,应在测压前用生理盐水冲洗测压管路,净管内血液再行测压。
以保持通畅。
7.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的病人,胸内压增高会影响测量值,可根据病情暂时脱开呼吸机。
8.拔管时先用注射器抽吸后拔出,以防止尖端附着的血栓脱落而形成栓塞。
注:中心静脉置管,通常经中心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入导管,以测得中心静脉压,平均静脉压,左房压,肺动脉压,肺小动脉嵌压以及心排血量等,临床上用于休克的鉴别诊断,作为脱水输液的容量控制和心功能判断等指标(正常值4-12cmH2O)。
中心静脉压的相关知识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英文简写CVP,指的是上下腔静脉与右房交界处的压力,是反映右心前负荷的指标。
通过对CVP 血容量、静脉回心血量、右心室充盈压力、心脏功能,以指导术后补液和输血,防止输液过多,加重心脏负担。
由于其操作简单,较为安全上危重病人抢救治疗的方法之后。
CVP的监测在危重病人抢救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评估血管容量和右心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值为5-1CVP小于5厘米水柱的时候,常提示血容量不足。
CVP大于15-20厘米水柱常提示右心功能不全一、测中心静脉压的适应症、原因不明的急性循环衰竭患者,测定中心静脉压借以鉴别是否血容量不足抑或心功能不全。
、大手术或其他需要大量输血、补液时,借以监测血容量的动态变化,防止发生循环负荷过重的危险。
3、血压正常但伴有少尿或无尿时,借以鉴别少尿原因是血容量不足还是心功能不全。
二、测CVP注意事项1、测压管0点必须与右心房中部在同一水平,体位变动时应重新调整两者关系。
2、导管应保持通畅,否则会影响测压结果。
3、如测压过程中发现静脉压突然出现显著波动性升高时,提示导管尖端进入右心室,立即退出一小段后再测,这是由于右心室收缩时压力明4、如导管阻塞无血液流出,应用输液瓶中液体冲洗导管或变动其位置;若仍不通畅,则用肝素或枸橼酸钠冲洗。
5、测压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5天,时间过长易发生静脉炎或血栓性静脉炎三、测量CVP的方法仪器测量:用换能器和压力传感器,连接多功能监护仪,这种方法,在ICU里比较常用,可持续监测病人的CVP。
具体做法为:将中心静脉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上腔静脉,也可经股静脉或肘静脉插入到下腔或上腔静脉。
置管成功后,通过压力连接管和三通,使导管尾端与输液器功能监护仪相连。
置管之后,为了防止血液凝固,要用肝素盐水持续冲洗。
一般是用500ML的生理盐水,加1250u单位的肝素钠,配好之,然后用加压袋套上,挤捏加压袋的皮球,打气到300mmHg(指针在绿区),用这种加压袋,即使你把调节器调到最大,它的速度也是每小时液。
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如下:(一)中心静脉压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变动范围为4~12cmH20。
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心脏射血能力较强,能及时地将回流入心脏的血液射入动脉,中心静脉压就较低。
反之,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或静脉回流速度加快时,中心静脉压就会升高。
中心静脉压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又一指标。
临床上在用输液治疗休克时,除需观察动脉血压变化外,也要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
而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称为外周静脉压。
(二)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单位时间内的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差,以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故凡能影响外周静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静脉阻力的因素,都能影响静脉回心血量。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反映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指标。
实验证明,血管系统内血液充盈程度愈高。
静脉回心血量也就愈多。
2.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舒张时则可从静脉抽吸血液。
如果心脏收缩力量强,射血时心室排空较完全,在心舒期心室内压较低,对心房和大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量也就较大。
3.体位改变:当人体从卧位转变为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静脉扩张,容量增大,故回心血量减少。
在高温环境中更加明显。
在高温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血管中容纳的血量增多。
因此,如果人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站立不动,回心血量就会明显减少,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和脑血供不足,可引起头晕甚至昏厥。
长期卧床的患者,静脉管壁的紧张性较低,可扩张性较高,加之腹壁和下肢肌肉的收缩力量减弱,对静脉的挤压作用减小,故由平卧位突然站起来时,可因大量血液积滞在下肢,回心血量过少而发生昏厥。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人体在站立位的情况下,如果下肢进行肌肉运动,回心血量和在没有肌肉运动时就不一样。
一方面,肌肉收缩时可对肌肉内和肌肉间的静脉发生挤压,使静脉血流加快:另一方面,因静脉内有瓣膜存在,使静脉内的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中心静脉压名词解释生理
嘿,咱今天就来说说这个中心静脉压!你知道吗,中心静脉压就好
像身体里的一个神秘信号员!比如说吧,你的身体就像一个庞大的城市,血管就是那四通八达的道路,而中心静脉压就是在监测着这些道
路状况的关键指标。
中心静脉压呀,简单来说,就是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它
能反映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呢!就好像你开车时看仪表盘上的速度表,能知道车开得快不快、稳不稳。
中心静脉压能告诉你心脏这个“大泵”工作得怎么样,血液回流是不是顺畅。
想象一下,如果中心静脉压过高,那不就像是城市里的某个路段堵
塞了,血液没法顺畅地流回心脏,这可不行呀!反过来,如果中心静
脉压过低,是不是就像道路上没多少车在跑,那是不是意味着身体可
能出问题啦?
医生们可重视这个中心静脉压啦!他们会通过各种仪器来监测它。
在病人情况危急的时候,中心静脉压简直就是医生的得力助手。
“哎呀,中心静脉压这么高,得赶紧调整治疗方案呀!”或者“中心静脉压低了,得赶紧想办法让血液多回来一些呀!”
咱普通人了解中心静脉压也很有必要呀!当你或者你身边的人生病
住院了,医生说中心静脉压怎么怎么了,你就不会一头雾水啦。
你可
以更好地理解病情,也能和医生更好地沟通呢!
总之,中心静脉压就像身体里的一个无声的守护者,时刻提醒着我们身体的状况。
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有着大大的作用呢!所以呀,可别小瞧了它!。
静脉的功能与中心静脉压—一个生理的故事静脉系统容纳总血容量的70%,它的顺应性是动脉系统的30倍,因此静脉血容量的改变致使相对较小的压力改变。
静脉容量,血管顺应性,压力容积,非压力容积的概念将被明确。
静脉流量的下降会致使静脉压力和容量的下降,反之亦然。
小动脉和微动脉阻力的改变能够在相反的方面阻碍静脉回流,这能够用两室模型说明:顺应性好的(主若是内脏静脉)和顺应性差的(主若是非内脏静脉)。
胸腔内压及腹内压对中心静脉压的阻碍及中心静脉压的意义也将被讨论。
在关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时期,系统的生理学常被大伙儿轻忽。
那个综述涉及心血管生理学的很多方面。
这篇文章要紧想阐释静脉系统的功能在整个心血管生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明白得这些功能能够帮忙咱们在临床工作中明白得一些参数,尤其是中心静脉压。
咱们能够把心血管系统简单的明白得为心脏和回路,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回路,也确实是静脉系统。
在描述静脉系统对心脏和动脉系统的阻碍时,心脏和动脉系统的功能能也将被提到。
除系统的生理学外,这篇文章还会在分子生物学水平描述血管滑腻肌收缩和舒张的机制。
最后,咱们对CVP这一参数在指导临床诊断和医治中的作用加以讨论。
静脉系统的作用静脉系统不仅是外周血向心脏回流的通路,也是血液的存储器。
静脉系统容纳容纳总血量的70%,动脉占18%,3%在终动脉和小动脉;静脉的顺应性是动脉的30倍。
动脉的顺应性比静脉低很多,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形下动脉的顺应性会增高,比如怀胎的时候,或是在某些药物的作用下比如硝酸甘油。
内脏系统同意心输出量(CO)的25%,容纳总血量的20%。
因为静脉的顺应性高,该部份血容量的改变会伴随着相对较小的血管跨壁压的改变。
静脉系统的顺应性在整个血管系统中是最高的,也是最容易发生容量改变的部份,因此被称为容量血管,为了维持右心的充盈压静脉系统的容量会发生迅速地改变。
在人体中内脏和皮肤的静脉是顺应性和容量最高的部份。
四肢静脉的顺应性比内脏的低,作为容量贮存器的作用也相对的小。
静脉的功能与中心静脉压—
一个生理的故事静脉系统容纳总血容量的70%,它的顺应性是动脉系统的30倍,因此静脉血容量的改变导致相对较小的压力改变。
静脉容量,血管顺应性,压力容积,非压力容积的定义将被明确。
静脉流量的下降会导致静脉压力和容量的下降,反之亦然。
小动脉和微动脉阻力的改变可以在相反的方面影响静脉回流,这可以用两室模型解释:顺应性好的(主要是内脏静脉)和顺应性差的(主要是非内脏静脉)。
胸腔内压及腹内压对中心静脉压的影响及中心静脉压的意义也将被讨论。
在关注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时代,系统的生理学常被大家忽视。
这个综述涉及心血管生理学的很多方面。
这篇文章主要想阐释静脉系统的功能在整个心血管生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理解这些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理解一些参数,尤其是中心静脉压。
我们可以把心血管系统简单的理解为心脏和回路,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回路,也就是静脉系统。
在描述静脉系统对心脏和动脉系统的影响时,心脏和动脉系统的功能能也将被提到。
除了系统的生理学外,这篇文章还会在分子生物学水平描述血管平滑肌收缩和舒张的机制。
最后,我们对CVP这一参数在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加以讨论。
静脉系统的作用
静脉系统不仅是外周血向心脏回流的通路,也是血液的存储器。
静脉系统容纳容纳总血量的70%,动脉占18%,3%在终动脉和小动
脉;静脉的顺应性是动脉的30倍。
动脉的顺应性比静脉低很多,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动脉的顺应性会增高,比如妊娠的时候,或是在某些药物的作用下比如硝酸甘油。
内脏系统接受心输出量(CO)的25%,容纳总血量的20%。
因为静脉的顺应性高,该部分血容量的改变会伴随着相对较小的血管跨壁压的改变。
静脉系统的顺应性在整个血管系统中是最高的,也是最容易发生容量改变的部分,因此被称为容量血管,为了维持右心的充盈压静脉系统的容量会发生迅速地改变。
在人体中内脏和皮肤的静脉是顺应性和容量最高的部分。
四肢静脉的顺应性比内脏的低,作为容量储存器的作用也相对的小。
内脏和皮肤的静脉有大量的α1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因此它们对肾上腺素能药物非常敏感,而四肢静脉有相对少的交感神经支配。
由于皮肤的循环主要受体温影响,所以静脉收缩对血容量的影响主要在内脏静脉系统。
定义和基本概念
静脉容积:静脉内的血容量和由此而产生的血压。
静脉的顺应性:静脉内单位血压力的变化而导致的容积变化。
C=△V/△P
因此,容积是某一点压力的容量。
顺应性是容量变化与压力变化的斜率。
容量的减少可能是因为静脉系统容积减少或是顺应性改变造成的,或是两者都有。
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降低静脉容积不改变顺应性。
静脉容积和顺应性,压力和非压力容积。
A1点代表静脉的总容量,它对应的压力是P1,A2,点,和A3点代表容量改变和与之相应的压力改变,粗黑线代表基线顺应性,A0是粗黑线的延长线与Y轴的交点,这一点A0代表静脉血管跨壁压为0时对的容积,也就是非压力容积Vu1。
Vt与Vu1不同,它是压力容积(Vs)。
当一部分血液从静脉中移出,A1点移动到B点。
同样的压力下P1,静脉内的血容量减少。
在不同的容量点上,,A1点和B点的压力-容积曲线的斜率可以是相同的(细黑线与粗黑线平行)。
这就是静脉的顺应性没变,容积变了。
B0(细黑线的延长线与Y轴的焦点)点代表减少了的非压力容积(从Vu1到Vu2)。
然而,静脉的压力-容积关系也可以改变得象灰线,同样血容量的改变(A1点到B点)但非压力容积没变。
灰线的延长线同样与Y轴交于A0点,降低的血容量被降低的顺应性所调
节,而非压力容积(Vu)没变。
区分静脉腔内压和跨壁压是很重要的。
压力和非压力容积
顺应性曲线与Y轴的焦点(Vu)代表非压力容积,是跨壁压为0时静脉血管内的血容量。
压力容积(Vs)是跨壁压大于0时血管内的血容量。
产生这一部分压力的容量大约占总静脉系统容量的30%,非压力容量大约占70%。
一个类似木桶的模型帮助我们理解Vu与Vs的关系。
两个容量都很重要,Vs决定平均体循环充盈压(MCFP),直接影响静脉回流量(VR)和心输出量(CO)。
Vu是储备血容量,需要时可以转移到循环中。
图 2 压力和非压力容量—桶模型。
桶里的水代表总的血容量,在水面和桶底之间的桶壁上的洞把整个容量分成压力容量(Vs)和非压力容量(Vu),分别在洞的上下。
水通过洞从桶中流出的速度与洞的直径(反应静脉阻力)和洞以上水的高度(代表Vs)相关。
Vs大通过
洞的流速快。
洞和桶底之间的水量不影响水从洞中流出的速度。
这是Vu,一部分隐性的容量,它不能直接参加水从桶内的流出(静脉回流)。
桶内总的水容量(总的静脉系统血容量)相同,通过洞的上下移动VS和Vu的量会被改变。
洞往下移代表静脉收缩,增加了Vs(静脉回流量)。
洞到桶底的高度代表中心静脉压(CVP)距桶底较高,CVP 较高,静脉回流的压力差较低,反之亦然。
水龙头代表动脉流量,水龙头和桶之间的断开代表由于动脉阻力的增高导致的动脉和静脉系统之间的断流。
1 AP PVP CVP
2 AP-PVP
AR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