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小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部编版⼀年级下册语⽂《古诗⼆⾸(池上/⼩池)》教案三篇》,供⼤家参考!篇⼀ 教科书分析: 1.课⽂的两⾸古诗,分别是唐代⽩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的《⼩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个可爱的顽童形象;《⼩池》则描绘夏⽇的⼀处由泉眼、流⽔、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景,富有夏天⽣活情趣。
诗歌语⾔浅显易懂,朗朗上⼝,有利于学⽣诵读理解。
2.课⽂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中华传统⽂化的熏陶,⼜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道开”表现得不够,⽽且没有“开”;《⼩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显得“⼩池”不⼩。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由两⾸古诗组成,但⼀篇课⽂相对⽽⾔是⼀个整体,从优化的⾓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等。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前,学⽣已经通过课⽂和语⽂园地,学习了10⾸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是不容易理解,甚⾄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具体情况采⽤不同的策略⽅法进⾏教学。
教学⽬标: 1.借助汉语拼⾳,能正确朗读课⽂,背诵课⽂。
2.图⽂结合和结合⽣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孩顽⽪、天真的形象以及⼩池夏⽇美景。
3.能正确认读“⾸”等12个⽣字新词,正确读记“泉⽔”等8个词语。
小池-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材特点《小池》是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是全国统一的部编版教材,从内容上将孩子带入自然、人文、社会等世界,注重交际能力、启发思维、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教材的不断升级,教师需要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加强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学会认识字音、字形,初步形成用拼音查字的能力;2.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使用语言描绘事物;3.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提升书写能力;4.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5.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动手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认字、识字、读字和写字;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使用语言描绘事物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1.集体呈现法:演示教学内容,突出语音组合和用字的基本规律;2.联想渗透法:通过类比比喻,让学生自然联想,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3.朗读体验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阅读能力,提高语文表达与思维能力;4.组合拼装法:提高学生观察、探究、动手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5.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集体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协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日常生活一、识字1.条2.路3.草4.湖5.玉6.色7.早8.送二、诗词朗诵《草》,作者:曹丕,唐代三、启发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平时走过的路边上,有哪些有趣的事情或景色呢?你愿意和同学分享吗?”四、写作根据所学汉字,写一篇不少于50字的小作文,描述家里的花园。
第二单元:季节一、识字1.迎2.着3.种4.跳5.伞6.风7.红8.黄二、诗词朗诵《小燕子》,作者:周济,宋代三、启发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家里有哪些属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物品呢?你们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四、写作根据所学汉字,写一份不少于50字的小作文,描述你最喜欢的季节,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喜欢在这个季节做什么。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12古诗二首小池》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内容浅析:诗人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初夏小荷花池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热爱之情。
2.作者背景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
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
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3.注词释义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倒映在水面。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
4.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12 古诗二首《小池》教案(2课时)一、教学内容1. 课标要求根据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标要求,学生能够朗读、绘本、认读古诗《小池》。
2. 教学目标•能够朗读古诗《小池》。
•能够配合图片理解古诗《小池》。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小池》中描绘的场景。
•能够绘画表达《小池》中的内容。
3.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朗读《小池》,理解古诗的内容。
•难点: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古诗内容。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准备一张古诗《小池》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看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图片内容。
2. 学习古诗《小池》•让学生跟读《小池》,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讲解古诗中生字的意思。
3. 朗读《小池》•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小池》,引导学生朗读情感。
4. 绘画表达•让学生用彩笔或颜色填充的方式画出古诗中小池的场景。
第二课时1. 复习•让学生回想前一节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复习古诗《小池》。
2. 辅助文章阅读•给学生提供与古诗《小池》相关的短文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更深入。
3. 情感表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小池》的情感。
4. 课堂小结•总结今日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诗《小池》所传达的意境。
三、教学反思本课程设计的主题为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12 古诗二首《小池》教案,通过两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朗读《小池》,理解古诗内容,通过绘画表达古诗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会。
同时,巩固学生所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小池》中沉静、幽深的意境。
《小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二册《小池》。
二、教材分析《小池》是第四单元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主要讲的是有关夏的课文,其主题是“快乐夏天”,内容丰富,既有写夏天美景的,又有写夏天情趣的,还有些夏天的气象知识的。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下的美好,感受夏天的情趣。
通过这组课文,激发对夏天的向往。
《小池》作者杨万里,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
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
《小池》的大意是: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来,好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
浓密的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
嫩荷叶那尖尖的角刚刚露出水面,马上就有蜻蜓落在上面了。
这首七言绝句《小池》从小处入手把大自然中的及平常的细小事物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写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犹如一幅色彩明丽的水墨画。
诗句捕捉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景物稍纵即逝的变化,极富情趣。
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喜爱。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夏天有了自己的认识,也有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想法。
有的学生生不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有蚊子;也有的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吃西瓜游泳等。
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还很有限,农村的孩子有的甚至不认识荷花,理解诗句内容有一定难度。
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而且,能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理解诗句内容和想象诗歌美景上提出简单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先让学生反复读诗句,在语言环境中有所感悟,然后让学生自读质疑、释疑,理解古诗内容。
最后在优美的画面欣赏和动情的音乐渲染中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达成本课的情感目标。
四、学习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低年级三维标准的目标和学生的学情,以及古诗教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古诗《小池》。
古诗《小池》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读记“无、树、爱、角、尖”5个生字,理解“惜、爱、露、立、泉眼、树荫”在诗中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3、情感目标:初浅理解《小池》的内容,感受诗中美丽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1、初浅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加深对词的识记。
2、在多形式诵读古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积累课外诗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一、课题导入。
出示小池图片,师问:图上画了什么?生随机答。
师述:小池里满满的都是绿绿的荷叶,在这绿绿的荷叶丛中,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荷花,就像是在池上沐浴的仙女,这样的图画你们喜欢吗?古时候宋代的诗人杨万里也喜欢,并写了一首古诗《小池》。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出示古诗: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自由朗读诗文。
(师述:喜欢读诗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读出来。
)找生朗读。
2、出示词语,开火车学习词语。
xīquán róu qíng lùyīn chí可惜泉眼温柔晴天露出阴天小池孩子们,发现了吗?这些都是这课要认的词语,现在我们拼一拼,先读准字音,再把诗歌连起来读一读。
3、出示生字,点兵点将认生字。
wúshùài jiǎo jiān无树爱角尖①这些字的读音要注意些什么?②怎么记住这些字?猜谜法:“又”住进了村子里;笔画法:“元”伸出了长尾巴。
加减法:小+大=尖③爱的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区别。
繁体字有一个心,心是告诉我们要用心去爱他人,秃宝盖就是把手伸开,拥抱朋友,让朋友住进来。
我们应该从小学会爱,用心爱。
练习书写“爱”字。
强调写字姿势。
④现在快速认读生字,有把握吗?4、记牢生字,现在谁来读读这首诗?(出示不含拼音的古诗)。
5、出示节奏古诗。
(引导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赏读)(1)教师范读(牵引示范)(2)个别读(集体评议)(3)男女分组读(读出个性)(4)再次个别朗读(尝试品读)(5)拍手掌读(情感共鸣)(适时表扬)三.译诗文。
古诗《小池》教学目标1.认识“泉、爱”等7个生字;会写“爱、尖、角”等5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泉眼、晴柔、尖尖角”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所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所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过程一、趣入《小池》(2分钟)1.上节课,我们在诗人白居易的《池上》中读到了一幅很有意思的画面,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艇偷采白莲。
你们会背了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
(全班齐背)2.诗人杨万里也在小池边写下了一首诗,名字就叫做《小池》,他又描绘了一幅怎样有意思的画面呢?打开书,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吧。
二、趣读《小池》( 13分钟)1.初读要求(1)哪位孩子有信心第一个来读。
指名读。
预设:你读得很准确/预习得真不错/相机指出没有读准的字。
(2)合作读。
A.老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
B.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3)全班读。
2.你们读得很棒!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8个字,有7个是要认的字呢。
你们瞧,生字宝宝们蹦蹦跳跳地出来了。
(课件出示生字)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读完后请坐端正。
3.老师来查一查你们究竟读得怎么样呢?师:小小火车开起来,开到哪里来?(老师随机快速抽出字卡,学生认读)强调:(1)“泉”泉水、清泉。
泉水流出的地方,我们就把它叫做——生:“泉眼”(课件标红)(2)“流”,流水、水流。
在诗句里面,细细的流水就叫——生:“细流”(课件标红)4.生字都认会了,那古诗一定读得更好了,这一次老师给塔门加上了节奏线,你们自己试一试吧。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全班读。
三、趣品《小池》(10分钟)1.你们读得很好,读着读着,你看到了哪些有意思的画面呢?画面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预设生回答:有一只蜻蜓停在了小荷上面。
(2)你们知道吗?这里的小荷不是荷花,而是荷叶哦。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一)创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
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
如我们刚学过的(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3)还有前几天我们学过的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过渡: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
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
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
你能试着读一读吗?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
(惜露蜓。
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
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小班古诗《小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诗《小池》。
该诗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诗词背诵》。
《小池》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小池塘中泉眼、树阴、小荷和蜻蜓等景物,生动地展现了夏日池塘的美丽景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小池》的字词、诗句和诗意。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古诗《小池》的字词、诗句和诗意。
难点:把握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夏日池塘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物。
(2)引出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小池》,板书课题。
2. 学习诗句(1)学生自读诗句,理解诗意。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3)逐句解析诗句,讲解重点字词。
3. 赏析诗意(1)引导学生观察诗中的意象,如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
(2)分析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描绘出的夏日池塘的美丽景色。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爱。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角色朗读诗句。
(2)学生根据诗意绘制夏日池塘的图画。
5. 随堂练习(1)填空题:根据诗句内容填空。
(2)简答题:简述诗中描绘的夏日池塘景色。
(2)拓展: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尝试用诗意的语言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小池》2. 内容:(1)诗句(2)重点字词(3)诗意概括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小池》。
(2)根据诗意绘制夏日池塘的图画。
2. 答案:(1)诗句:略(2)图画: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小池》,让学生感受到了夏日池塘的美丽景色,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古诗的背诵情况,并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尝试用诗意的语言进行描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的读书方式——吟诵。
2、了解吟诵的简单规则:平长仄短、依字行腔。
3、能正确标出平声、仄声、入声的吟诵符号,并按照规则吟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能正确标出平声、仄声、入声的吟诵符号,按照规则吟诵古诗。
教学媒体:课件、吟诵音频、视频教学过程:一、对比朗读,引入吟诵之门1、出示古诗《池上》。
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你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的诗,谁能用你认为最美的声音来读一下。
(点2名同学展示朗读)。
2、师:这两个同学读得真美呀,听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池鲜艳的荷花,还有一个顽皮的小孩,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你们愿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吗?(师展示吟诵)3、师:你们觉得张老师读的与刚才两位同学读的有什么不同吗?(有停顿、有拖延………)是的,这就是古人读书的方式,今天我们把它叫做——吟诵。
二、寻找钥匙,打开吟诵之门1、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依字行腔师: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老师刚刚的读法和我们平时的读法为什么不一样吗?(想)那是因为,在这些普普通通的文字的读音中藏着许多秘密,而老师这里有一把开启声音秘密的钥匙,你们想不想要?这把钥匙的名字叫做“依字行腔”。
(1)什么叫做依字行腔?就是按照字本来的读音来读。
声调向上,就往上读;声调向下,就往下读;声调平的,就平着读;声调拐弯,就拐着弯读。
(2)师:有人说,汉字的声调就是最美的乐谱。
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小朋友都是小小的音乐家。
不信,咱们来试试?(3)出示“春天春阳春水春树”,示范依字行腔,点名展示。
再示范读“凉姜——凉姜中心学校——凉姜中心学校欢迎你”。
(4)名字也可以这样读“李白”“白居易”“张居先”。
同桌之间吟诵名字。
(5)瞧,有了“依字行腔”这把钥匙,是不是能把我们普通的文字变得像歌曲一样美美的。
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美美地吟一吟《池上》这首诗。
新部编版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小池》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泉、流”等7个生字;会写“无、树”等5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过程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1.吟咏春天。
(1)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春晓》《咏柳》。
(2)交流: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3)教师引导: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
从古至今,不知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它。
2.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南宋诗人杨万里被大自然中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1)板书古诗题目:小池。
(2)学生读古诗题目,教师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
南宋诗人。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主要描写寻常的自然景物与日常生活,语言浅显易懂,自然流畅,风趣活泼。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充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孩子自己展示背诵,互帮互学,自主投入到新诗的学习中。
二、朗读古诗,学习字词1.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教师引导: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吧!(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课件出示:●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指名朗读古诗,相机出示“泉、流、爱、柔、荷、露、角”的生字卡片,巩固字音,交流识字方法,联系诗句或者生活实际理解字义。
相机指导:(1)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泉”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甲骨文字形像泉水从泉眼中流出的样子。
本义:泉水。
(2)出示课件。
一年级下册《小池》教学设计优秀4篇《小池》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
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小池》(板书:2小池)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小池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
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惜、洗、柔。
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
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
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
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
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4)指名反复读。
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学设计第【1】篇〗池上早秋唐代·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赏析这首小诗是诗人于公元826年(唐宝历二年)在苏州时作。
诗的前六句写景,结尾抒发感慨。
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诗开始的“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首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画面:秋水满池,碧波荡漾,有荷花点点,菱芰片片点缀其中,秋风徐来,清凉送爽,一扫夏日的炎热,这是何等令人赏心悦目的事。
但是,一幅画仅仅有水、有荷,尚嫌单调,还必须有外围景物。
下文“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正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
其实栏干本身不会生凉,“早凉生北槛”云云,是写早秋的天气已产生了凉意;同时,满池秋水,参差荷芰,本身就使人产生暑意顿消之感。
池水,绿色荷叶、菱角,配上护池栏干、篱笆,加之颈联所写远处隐约掩映之柳树,每当夕阳返照,色彩鲜明,风景宜人,一幅构思巧妙的画面展现出来了。
诗中有画堪称好诗,但诗毕竟不是画,它还要传递一些画所无法表达的东西。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表面是写蝉、柳,实际暗寓诗人数十年人世沧桑之感,实中有虚,亦实亦虚。
诗人以蝉自托,自己虽然做了多年的官吏,但屡屡直言招祸,渐渐噤若寒蝉,不再忠言直谏了。
“风干”句则以柳树经秋叶落,暗指自己的年迈体衰。
《世说新语·言词》:“顾悦与简文帝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白居易三十有余而发白,这年春天又害痰喘,眼病,不幸坠马,因此这“风干柳意衰”中暗寓着诗人无限的悲愁在内。
这一联中,两个动词,“饱”、“干”出语新颖、奇警。
末句“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看似解脱旷达之词,实际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已如寒蝉、秋叶,虽是“夕阳无限好”,但“黄昏”即将到来,未来的命运如何,是难以预测的。
《小池》教学设计甘露教学目标:使学生快速地、有效地背诵古诗《小池》。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领会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学习了《小池》,感受到了作者描写的宁静而富有动感的初夏美景,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读一读这首古诗。
读的时候想象这个美丽的画面。
二、领悟意境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树阴小荷蜻蜓)2、读中悟情(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三、《小池》赏诗会1、听录音范读。
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2、二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诵读古诗。
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古诗《小池》手势舞助力课堂有效教学1、教师示范《小池》手势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课堂上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起来会比较轻松。
2、《小池》手势舞动作分解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耐心地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
使学生快速地掌握手势舞的基本动作。
3、抓关键词语背诵古诗,配上优美的手势舞。
难忘的一天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小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字理识字、图画识字、加一加等方法来认识泉、流、爱、柔、荷、露、角等字,会写无、树、爱、尖、角,本课重点指导爱(上中下结构)和树(左中右结构)和角(上写结构)三个字。
2.联系画面和生活实际,了解泉眼、细流、树阴、晴柔和惜、爱等字词的意思,知晓古诗大意。
3.能够正确、流利、多种形式地诵读古诗,初步感受诗中的夏日美景和情.趣。
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和画面了解词意和古诗大意。
做好学习准备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珠江路小学的韩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上语文课。
本节课我们需要的学习用品主要有四项:(点击学习准备)请大家按照要求准备好你本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吧!相信每位同学都能非常准确、迅速的准备好用品。
接下来,请你挺直小腰板,认真来听课。
新课讲授一、复习前文,引出新知。
导: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池上》,现在请同学们看图,根据提示把古诗填一填吧,我们一起来看你填的对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首古诗《小池》,注意池是翘舌音,要读准,跟随老师齐读题目《小池》那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呢,我们看一下他的自我介绍吧!(读课件)(小朋友们好,我叫杨万.里,是来自宋代的大诗人,注意是南宋奥,我一共写过2万多首诗呢!不过你们现在能看到的只剩4200多首了,我很喜欢写大自然里的景物,写了很多山水田园风光的诗呢!)二.读准古诗,识记字词(一)听录音,学生圈画生字并正音1.同学们,了解完诗人我们一起来看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听泛读,听清每一个读音。
2.下面,请你暂停视.频,自己读一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圈一圈诗人到底写了什么?开始吧。
同学们,你们找对了吗?(二)学习二类字1.现在,生字宝宝带着他们的好朋友出来和大家打招呼了,(出示带拼音词语:泉水水流喜爱柔和荷叶露珠角落)现在请大家暂停视.频,借助拼音把词语多读几遍。
2.现在请跟老师一起读。
《小池》教案设计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让学生在朗朗的读诗、背诗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教材分析:《小池》这首古诗,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
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
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努力搜集与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
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
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泉眼、树荫等,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准备:PPT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滕春江《渔舟唱晚》古筝曲等。
教学目标:1、认识泉、流等7个生字,会写树、爱等5个生字。
2、能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泉眼、树荫、晴柔尖尖角等词语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的古典美意境。
4、指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爱好美好事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小池》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二册里的一首古诗。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么情.趣盎然的画面,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这份热爱之心,以及古诗用词的精妙(尤其是“惜、爱、露、立”),都是比较难体会的。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古诗的意境,诗人的心情就成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导入课题1、看图引入。
师:今天,非常幸运今天到咱们学校上一节课,孩子们谢谢你们。
今天赵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拍的几张照片,同学们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荷花、荷叶和莲蓬的图片。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古诗《小池》
【教学年级】: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
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
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
这首七言绝句《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美景图,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朗读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根据诗意,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几张美丽的大自然图片)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
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杨万里的《小池》。
让他带着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小池吧。
(板书:2小池)
2.介绍作者: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
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
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
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2.学生自由读诗。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重点指导(出示课件):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细流:细小的流水;照水:倒映在水面;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板书:泉眼——惜树阴——爱)
(3)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指导理解诗意: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来,好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
一片树荫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天里的柔和而美丽的风光。
(4)(出示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5)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6)学生自由练读。
(7)男女比赛读。
2.学习三、四句。
(1)找出关键词语,指导理解:(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嫩小荷叶尖端。
)(板书:小荷——露蜻蜓——立)
(2)(出示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3)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
(初夏。
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
(4)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
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5)指名反复读。
读出欣喜的语气。
(6)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结语: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
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
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
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板书设计】:
小池(杨万里)
泉眼——惜
树阴——爱
宁静、美丽
小荷——露
蜻蜓——立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