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积扇相
- 格式:ppt
- 大小:16.86 MB
- 文档页数:42
第二章冲积扇相第一节冲积扇概述一、冲积扇的形态和形成条件(一)概念冲积扇是陆上氧化条件下由山区河流所携带的粗粒沉积物在山谷出口处堆积而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具体地说,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壳升降运动较强烈的地区,风化、剥蚀作用强烈,其形成的产物被暂时性流水(雨水或洪水)或山区河流带走。
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坡度急剧变缓,水流向四方散开,流速骤减,碎屑物质大量沉积,形成锥形或扇形粗碎屑堆积体,称为洪积锥或洪积扇。
它具有山区河流冲积成因的特点,故又称为冲积扇。
(二)形态冲积扇从山口向下游方向呈放射状顺坡展开,在平面上呈近三角形的扇状。
横剖面上为凸透镜状,纵剖面呈顶面下凹的透镜状或楔状。
扇根处坡度可达20~30°,而扇端仅为1°,大部分扇面坡度为5~10°。
沉积物的平均粒度与扇面坡度有正相关关系。
从扇根到扇端,扇面坡度随沉积物平均粒度减小按指数关系下降。
(三)形成条件1.造山运动是形成巨厚的大型冲积扇的重要条件山脉的形成导致母岩区剥蚀作用的增强和河流能量的提高,有利于碎屑物质的大量搬运和沉积,造成大型冲积扇的形成。
2.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是形成冲积扇的又一重要条件这种气候条件下植被不发育,物理风化强烈,形成大量粗碎屑物质。
同时这种条件下的季节性暴雨或高山积雪在夏季的融化可导致间歇性河流或洪水的形成。
间歇性水流携带碎屑物质流出山口,因流速骤减而沉积形成冲积扇。
3.地形坡度的突变也是形成冲积扇的重要因素山区间歇河流流出山口,由于坡度突然变缓,使流速骤然降低,碎屑物质沿山麓大量沉积。
4.物源区的母岩性质影响着冲积扇的大小和形态若母岩区为泥质岩,形成的冲积扇大而陡,面积可比母岩区为砂岩的大一倍。
5.冲积扇的保存条件需要长期相对沉降的构造条件,否则将遭受侵蚀而破坏。
二、冲积扇的沉积作用冲积扇上可能出现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有两种基本类型:牵引流(河流)搬运和沉积作用、陆上重力流(泥石流)搬运和沉积作用。
1.沉积相的分类:陆相组:残积相、坡积一一坠积相、沙漠(风成)相、冰川相、冲积扇相、河流像、湖泊相、沼泽相过渡相组:三角洲相、河口湾相海相组: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半深海相、深海相2.冲积扇的形成条件:明显变化的地形和大量沉积物供应一一构造背景、母岩性质和气候条件3.冲积扇的类型:冲积扇的类型分为旱扇和湿扇旱扇(Arid Fan)气候干旱扇形清楚主河道或单一河道间歇性水流或洪水以副砾岩为主,分选差,混杂堆积.纵向粒度变化快,常见红层和膏盐类沉积.无煤层,沉积构造类型少,碎屑流发育相带分布清晰4.湿扇(Wet or Humid Fan)气候潮湿常年流水扇形不清叠加河道,辫状平原,正砾岩发育,无副砾岩,分选好•纵向粒度渐变,无红层或膏盐类沉积. 可见煤层,沉积构造发育缺少碎屑流,可发育泥流相带分布不清5.冲积扇亚相的划分:扇根,扇中,扇缘扇根:1泥石流沉积:基质支撑的混杂堆积,块状构造(副砾岩);2河道沉积:砂砾岩,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发育不明显的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递变层理;3筛析沉积:砂砾岩,粒度双峰分布。
扇中:1辫状水道沉积:砂砾岩,发育叠瓦状构造和不明显的递变层理、交错层理;2局部片流沉积:平行层理含砾砂岩、粉砂岩,呈透镜状。
扇端:水道不发育,以漫流活动为主,发育平行层理砂岩、粉砂岩,与泛滥平原或湖泊沉积物呈指状交互。
6.冲积扇中主要的沉积类型:1.泥石流沉积形成:泥质母岩,植被不发育,地形较陡的地区,遭受阵发性洪水侵蚀,大量泥砂被携带流动。
流体性质:密度大粘度高,可呈塑性一一重力流。
形态:呈舌状或叶瓣状,具有陡,厚的清晰边界。
成分:砾,砂,泥混杂,细粒成分占优势(主要由砂,粉砂,泥组成的泥石流称为泥流)结构:分选极差构造:块状层理粒序层理,一般层理不发育;扁平砾石呈水平或叠瓦状排列2.漫流沉积形成: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流速和水深骤减,携带的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形成席状砂,砾岩堆积体,为浅的坡面径流(漫洪沉积,片流沉积).形态:呈透镜体状,一系列透镜体组合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成分:主要由碎屑组成,可含少量粘土和粉砂。
沉积相的分类及详解沉积相是地球表面上由沉积物形成的地质单位,在地质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根据沉积物的特征和形成环境的不同,沉积相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对沉积相的分类及其详解进行阐述。
一、根据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和颗粒组成,可以将沉积相分为以下几类:1.碎屑岩相:碎屑岩相主要由岩屑颗粒组成,岩屑颗粒的大小和组成决定了岩性。
碎屑岩相可以进一步分为砂岩相、砾岩相和泥岩相。
砂岩相主要由砾石、砂粒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粗,常见于河流、河口和河口三角洲等环境。
砾岩相主要由砾石和卵石组成,颗粒更大,常见于冲积扇和冲积台地等环境。
泥岩相主要由粉砂粒和粘土颗粒组成,颗粒较细,常见于湖泊和海洋等环境。
2.碳酸盐岩相:碳酸盐岩相主要由碳酸盐矿物组成,如石灰石、白云石等。
碳酸盐岩相常见于海洋和湖泊等浅水环境,是海洋生物的主要构造物。
碳酸盐岩相又可以分为浅海碳酸盐岩相和深海碳酸盐岩相。
浅海碳酸盐岩相主要由珊瑚、藻类和浅海生物的骨骼等构成,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深海碳酸盐岩相主要由微生物的残骸和颗粒物质组成,常见于深海盆地和大陆边缘沉积区。
3.有机质岩相:有机质岩相主要由有机质组成,如煤和页岩等。
有机质岩相常见于湖泊和海洋等富含有机质的环境,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岩相可以进一步分为煤相和页岩相。
煤相主要由植物残体和腐殖质组成,常见于湖泊和沼泽等湿地环境。
页岩相主要由有机质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细,常见于海洋和湖泊等深水环境。
二、根据沉积物的形成环境和沉积过程的特点,可以将沉积相分为以下几类:1.河道相:河道相主要由河流运输的颗粒物质沉积形成,常见于河流底部和河口沉积区。
河道相的沉积物主要由砾石、砂粒和粉砂粒组成,颗粒较粗,呈现层理结构和交错纹理。
2.冲积扇相:冲积扇相是由冲积扇形成的沉积相,常见于山区和山前平原。
冲积扇相的沉积物主要由砾石和卵石组成,颗粒更大,呈现扇形堆积的特点。
3.三角洲相:三角洲相是由三角洲形成的沉积相,常见于河口沉积区。
冲积扇相亚相划分
《冲积扇相亚相划分》
冲积扇是指在河流、冰川或海岸等地形条件下,由于地质作用使得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扇形地形。
冲积扇地形成因复杂,地质过程繁多,因此人们对冲积扇相亚相进行划分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地质现象。
冲积扇相亚相划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沉积物类型、地质过程和地形特征。
首先是沉积物类型的划分,冲积扇上沉积物的类型有河流冲积物、湖泊冲积物、冰川冲积物等。
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在冲积扇上形成不同的地貌特征,因此在划分冲积扇相亚相时需要考虑不同沉积物类型的影响。
其次是地质过程的划分,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受到地质作用的影响,如河流泛滥、冰川融化等。
这些地质过程在不同时期形成的沉积物对冲积扇地貌特征有着重要影响,因此也需要考虑在冲积扇相亚相划分中。
最后是地形特征的划分,冲积扇地形特征丰富多样,包括冲积扇主体、扇头、扇颈等。
在冲积扇相亚相划分中需要考虑不同地形特征对于沉积物的分布和地貌特征的影响,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冲积扇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通过对冲积扇相亚相的划分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和地质特征,为地质学研究提供更多的数据和信息。
同时,通过对不同冲积扇相亚相的划分研究,也可以为沉积物资源勘查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
冲积扇扇缘亚相冲积扇扇缘亚相,是地质学家们认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从层状沉积物中从低到高的积累过程。
当海水冲刷沿岸,砂石和沉积物被冲走,新的沉积物从老的上方堆积起来,形成一种“冲积扇”。
在大部分地区,冲积扇的形成往往是自然过程所致,而当这种冲积扇形成后,它又将被认为是一种“扇缘亚相”。
冲积扇是构成冲积扇扇缘亚相的沉积过程,其下游区域是由近岸低洼区和潮间带组成,近岸低洼区是由连续的沉积物层积形成的,是过去海洋活动的产物,由河流把砂石搬到拥挤的潮间带。
潮间带则是由空间有限的潮滩组成,它们在不断地接受砂石的搬运,形成砂差夹层。
冲积扇的上游区域则由上游平台组成,这里的沉积物由过去的洪水和风蚀作用形成。
在冲积扇的垂直结构上,它的特征表现为:上游平台具有轻干流的结构,有粗粒、细粒构成,是经过风蚀作用形成的;近岸低洼区具有较强湍流结构,有流动性较强的细粒沉积,是由冲刷作用形成的;潮间带具有低到高的海床起伏,有粗粒、细粒沉积物构成,是由潮滩和搬运作用共同形成的。
从地质的角度来讲,冲积扇扇缘亚相是重要的地质构造,通过它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活动的变迁,以及海洋活动作用影响了周围地区地质结构的演化。
同时,它也是海洋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冲积扇能够把砂石和沉积物搬到潮间带,造成当地植物生长和野生动物繁殖的不利影响,而在距离海洋较远的岸线地带,也会有潮汐影响,因而也会影响到沿岸地区的植被状况。
因此,可以说,冲积扇扇缘亚相是一个复杂的地质系统,它不仅涉及到地质学,还涉及到与环境、生态等有关的研究领域。
在研究冲积扇扇缘亚相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海洋物种的生态学特征、潮汐的影响等,努力利用这种有价值的自然资源,为人类创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之,冲积扇扇缘亚相是一种重要的地质构造,它涉及到地质学、环境学和生态学等多个学科,并能够为我们提供深入了解海洋活动及影响等重要信息。
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才能让我们有能力更好地利用这种自然资源,保护我们的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冲积扇亚相划分及其特征冲积扇一般根据古地貌学的分类方法,可以被划分为扇头、扇谷和扇撑三个亚相类型。
1.扇头亚相:扇头即冲积扇的最高部分,它是冲积扇的主要组成部分,呈锥形。
扇头亚相的特征主要包括:-变化较大的坡度:扇头的坡度逐渐下降,从山区到扇头顶部,坡度会减小。
这是由于河流从高山流下来时,流速快、侵蚀力强,可以携带大量的岩屑和泥沙,在较陡的山坡上冲刷、分解岩石。
而当河流到达低地时,流速减慢,携带的岩屑和泥沙开始沉积,形成坡度较缓的扇头。
-堆积的沉积物:扇头的主要特征就是大量的沉积物堆积。
这些沉积物主要是由于河流的冲刷和侵蚀力度减小,无法再将泥沙带走,导致泥沙沉积在扇头上。
-层状沉积物:扇头上的沉积物呈现明显的层状结构。
这是由于河流的水流动力逐渐减小,导致沉积物的沉积速度减缓,形成分层的现象。
-水系发达:扇头上的河流网密集,水系相对发达。
这是由于扇头的地势较平坦,地表径流较顺畅,形成多条河道。
2.扇谷亚相:扇谷是指扇头与下坡过渡之间的地区,是冲积扇的中部部分。
扇谷亚相的特征主要包括:-沉积物较深:扇谷是冲积扇的主要沉积区,河流在这里泥沙沉积的速度较快,导致沉积物堆积较深。
-相对平坦:相比于扇头和扇撑,扇谷地势相对平坦,坡度逐渐减小。
-分散的河流:扇谷上的河流较多,但不像扇头那样密集。
河流在扇谷中相对较平缓,因此没有像在扇头上那样发育成水系网。
3.扇撑亚相:扇撑是冲积扇的下游部分,位于冲积扇的最外围。
扇撑亚相的特征主要包括:-平坦的地势:扇撑地势相对平坦,坡度较扇头和扇谷更小,呈现平坦的特征。
-少量沉积物:河流在扇撑地区的沉积物较少,主要是由于河流的水流速度进一步减慢,导致泥沙的输运能力减小,不能再有效地携带沉积物。
-水系稀疏:扇撑地区的河流更为稀疏,分布相对较少。
总的来说,冲积扇的划分及其特征主要是由河流的流速、沉积速度和地势变化等因素决定的。
了解冲积扇的不同亚相类型有助于我们理解地貌形成的过程及其演化规律。
冲积扇的基本特征
今天来看冲击扇相,也可称为洪积扇。
⾸先来看看冲积扇的形态,从概念上来讲,冲积扇就是陆上氧化条件下由⼭区河流所携带的粗粒沉积物在⼭⾕出⼝处堆积⽽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陆上肯定就是氧化条件了,⽽且说到⼭区河流那能量肯定不低啊,所以携带的都是粗粒沉积物,但是从⼭坡进⼊到⼭⾕,坡度变缓,流速降低,⽔体能量也降低,这些粗粒沉积物肯定就带不动了,于是在⼭⾕出⼝处堆积形成扇形沉积体,在空间上具有锥体的形态,尖顶是指向⼭⼝的,锥底向平原延展。
在进⼀步来说说它的形态,从平⾯上是扇形,在纵剖⾯上(A-B段)具有楔形和凹透镜形态特征,横向上(C-D段)具有凸透镜状的特征。
从形成条件上来看要具有以下三个条件。
1、冲积扇要有强烈的构造运动背景,⽐如⼀边升⼀边降的构造运动,形成⾼落差、坡度⼤的条件。
2、具有⼲旱、半⼲旱的⽓候,因为这种⽓候条件下容易下暴⾬,引起⼭洪暴发,容易携带粗碎屑物。
3、⼭⼝外地形坡度突然变缓,可以使得⼭区河流流速骤减,能量降低,使得携带的沉积物在⼭⼝处形成扇形的沉积体。
冲击扇相的沉积类型中,河道沉积为最主要的沉积相带,具有以下⼏个特点:1、向平原⽅向枝状分叉。
2、多属暂时性河道,迁移快。
3、洪⽔期及洪⽔后期常具有侵蚀下切能⼒。
从沉积物上来看,能量⾼、近物源,所以沉积物以粗粒的砾⽯、粗砂为主,分选、磨圆差,常具有快状或具叠⽡状构造,倾⾓10-15°的⼤⾓度交错层理,暴露构造,具有冲刷-充填构造,底部可见冲刷⾯。
今天先聊到这,下次接着看其他沉积亚相。
有对油⽓⽥开发地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微信公众号:littlemonkey105,期待与⼤家⼀起交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