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学》自学指导书
- 格式:docx
- 大小:45.60 KB
- 文档页数:11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成本会计学习指导书篇一:成本会计学习指导书成本会计学习指导书刘斌红第一章总论学习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该理解成本会计的对象、内容、职能和任务.认识做好成本会计工作对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意义,了解应该如何组织和做好成本会计工作,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应有的作用。
知识点:1.成本的概念2.成本会计的对象3.成本会计的职能4.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本章重点:成本会计对象;成本会计内容。
本章难点:成本会计对象主要概念:1.理论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与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2.产品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
3.生产费用: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费。
练习题一、填空题1.企业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的组织分工,既可以按分工,也可以按分工。
2.在成本会计的诸多职能中,是成本会计的基础职能。
3.为促使工业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减少生产损失,对某些不形成价值的损失,如和也作为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
4.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和的内容。
5.成本会计具有和两大基本职能。
6.从现行行业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出发,可以把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和。
7.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有和两种方式。
8. 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成本的经济实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2.在实际工作中,确定成本的开支范围应以成本的经济实质为理论依据。
()- 1 -3.成本预测和计划是成本会计的最基本的任务。
()4.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的讲,就是产品的生产成本。
《成本会计学》自学指导书沈晓红编写自学学时:64学时推荐教材:于富生:《成本会计学》(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 于富生:《成本会计学》学习指导书(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参考书目:1、王立彦等编著:《成本会计》,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2、乐艳芬主编,《成本会计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83、贺南轩:《成本会计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19994、王俊生:《成本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5、罗飞:《成本会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考核方式:平时作业×30%+笔试(闭卷)×70%第一章总论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1、掌握成本的经济实质2、理解成本会计的作用3、掌握成本会计对象的概念和内容4、掌握成本会计的职能、明确成本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了解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和成本会计制度所包括的内容二、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在于商品成本的经济实质和作用,成本会计的对象、任务、成本会计的组织。
难点在于商品成本的经济实质和作用。
三、学习方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
四、典型例题介绍:1、成本的经济实质是( D )。
A、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货币表现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D、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五、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成本的经济实质2、试述理论成本与实际工作中所应用到的成本概念的联系和区别3、试述成本会计的对象4、试述成本会计工作的职能5、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制度一般应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一、本章自学内容及要求:1、理解成本核算的要求2、掌握费用按各种标准的分类,以及这些分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了解费用的各种分类在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中的作用3、掌握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需要设置的主要会计科目及其用途和结构,以及明细账的设置口径、账页格式和登记方法二、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在于划分费用界限、费用分类标准,成本核算所设科目的结构用途,成本明细账的设置,难点在于费用分类标准,成本明细账的设置。
《成本会计学》教案完整教学版教案:《成本会计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成本会计学》教材的第四章,主要内容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生产成本的计算,制造费用的分配,以及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计算。
2. 学生能够理解生产成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学生能够理解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并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费用的分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间接成本的计算和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2. 教学重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计算,生产成本的计算,制造费用的分配,以及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的企业生产成本计算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成本会计学的兴趣。
2. 讲解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讲解生产成本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4. 讲解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5. 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生产成本的计算方法。
3. 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并给出一个实例。
答案: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追溯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制造费用。
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追溯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2. 请解释生产成本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一个实例。
答案:生产成本的计算方法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加直接人工成本加制造费用。
3. 请解释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给定的制造费用进行分配。
答案: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包括直接分配法、间接分配法和作业成本法。
具体的分配方法选择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成本会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理论课程属性必修课程名称成本会计学课程英文名称Cost Accounting 课程编码F01ZB07E适用专业财务管理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初级会计学总学时48学分3理论学时40实验学时/实训学时/ 实践学时/上机学时上机学时:8开课单位商学院二、课程简介《成本会计学》是本科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
该课程作为企业财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职能是成本的核算与分析,为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及审计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成本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有较强应用性和实操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理解并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构架与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具备基本的成本核算能力,并能把它们应用于实践当中,满足一般财务会计岗、审计岗、税务会计岗、财务管理岗等岗位对成本核算和控制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认真笃定,爱岗敬业乐业的科学精神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工作习惯。
三、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目标1:系统掌握成本会计核算原理、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规定与核算要求;掌握企业会计准则的实践应用方法、成本核算原理等。
能力目标目标2:熟练运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全面、系统地掌握成本会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能够准确地处理会计业务,编制财务报告。
素质目标目标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作为一个会计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诚实守信、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目标4:拥有扎实的成本会计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胜任力。
四、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及教学策略(一)理论教学教学模块学时主要教学内容与策略学习任务安排支撑课程目标成本会计的意义、任务、组织、原则和程序2重点:成本、费用的涵义;成本核算要求;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成本核算账户的设置。
难点:支出、费用、成本的关系;成本核算程序。
《成本会计学》教案完整教学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成本会计学》的第三章“成本核算的方法与程序”。
具体内容包括: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成本核算的方法、成本核算的程序以及成本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 学会运用成本核算的程序进行成本分析;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成本核算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以及成本分析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和程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企业成本核算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成本核算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全面、准确、及时、经济;b. 成本核算的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c. 成本核算的程序:确认、计量、分配、归集、分析。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一个具体的成本核算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些有关成本核算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成本核算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全面、准确、及时、经济2. 成本核算的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3. 成本核算的程序:确认、计量、分配、归集、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已知相关成本数据,运用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
2. 答案:根据题目所给数据,计算出甲、乙两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成本核算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成本核算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2. 成本核算的方法3. 成本核算的程序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一、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包括全面、准确、及时、经济。
《成本会计学》自学指导书附:作业题目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按照马克思的成本理论,产品成本是产品价值中的()部分。
A.C+M B.C+V C.V+M D.C+V+M2.生产费用中按受益原则分配的费用是().A.直接计入费用B.固定费用C.间接计入费用D.变动费用3.车间领用的一般性工具,应计入()账户。
A.销售费用B.生产成本C.制造费用D.管理费用4.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后,再在( )分配.A.辅助生产车间以外受益单位B.各受益单位之间C.各辅助生产单位之间D.各基本生产车间之间5.辅助生产费用计划成本分配法产生的成本差异,可简单处理计入( )账户。
A.管理费用B.制造费用C.基本生产成本D.销售费用6.在产品成本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算方法,适用于()。
A.各月末在产品不多B.各月末在产品较多C.各月末在产品数量不稳D.直接材料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7.某产品工时定额为40小时,经2道工序,分别为30小时和10小时,则第二道工序的完工程度为()。
A.37。
5%B.50% C.87.5% D.90%8.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是().A.直接法B.顺序法C.品种法D.代数法9.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
A.产成品B.产品品种C.产品批次D.步骤10.简化分批法与分批法主要区别是()。
A.不分批计算完工产品成本B.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C.分批核算原材料费用D.不分配间接费用11.平行结转分步法中在产品的含义是()。
A.本步骤在产品B.最终产成品C.狭义在产品D.广义在产品12.成本还原是将( )耗用各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始成本项目的成本。
A.广义在产品B.自制半成品C.狭义在产品D.产成品13.一般情况下,下列企业中适用选择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是()。
A.纺织B.采掘C.冶金D.重型机械制造14.在分离后再发生的加工成本为()。
A.联合成本B.可归属成本C.可分成本D.共同成本15.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项实际生产费用脱离了定额的差异为()。
所属章类型题干分值难度关联知识点第六章单选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
第六章单选逐步结转分布发只适用于大批、大量的连续式生产。
第六章单选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小批、单件,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成第六章单选平行结转分步法只适用大批、大量的装配式生产。
第六章单选在小批、单件生产中,按批、按件计算产品成本,也就是按第六章单选在分批法下,对于大型复杂的单件产品,由于其价值大、生第六章单选在分批法下,为了经济合理地组织生产,计算成本,可以将第六章单选在分批法下,如果一张订单中规定有几种产品,应将其作为第六章单选在分批法下,如果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情况不多,月末第六章单选为了避免批内产品的跨月陆续完工情况,减少完工产品与月第六章单选在简化分批法下,必须设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
第六章单选在简化分批法下,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是根据基本生产第六章单选简化分批法,由于只对完工产品分配间接计人费用,而分批第六章单选在简化分批法下,生产费用的横向分配工作和纵向分配工第六章单选逐步结转分步法,是在不需要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的情况第六章单选平行结转分步法是为了计算半成品成本而采用的一种分步法第六章单选成本还原的对象是本月产成品成本中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第六章单选成本还原的依据通常是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的成本结构。
第六章单选在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的情况下,如果各月所产半成品的成第六章单选在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第六章单选在逐步结转分步法下,采用综合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不第六章单选在逐步结转分步法下,采用综合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便第六章单选在逐步结转分步法下,采用分项结转法结转半成品成本,可第六章单选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各步骤所进行的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第六章单选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各生产步骤都不能全面反映其生产耗第六章单选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一般是按照成本项目平行结转,汇总第六章单选与逐步结转分步法相比较,平行结转分步法可以简化和加速第六章单选凡是尚未最后完工的产品都是广义的在产品。
成本会计学实验指导书成本会计学实验指导书⼀、课程实验的⽬的和要求根据本学科教学⼤纲理论联系实际的总体要求,掌握成本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法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实际动⼿⼯作的能⼒。
⼆、课程实验总学时数:24学时三、课程实验项⽬总数:7个四、课程实验开设对象:会计学专业本科学⽣五、考核与报告1、实验后,学⽣将实验结果等内容写出实验报告,应符合实验教学的要求,并得到指导教师的认可。
2、指导教师对每份实验报告进⾏审阅、评分。
3、该实验课程内容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应⽤和验证,实验课的成绩记⼊课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六、实验资料实验⼀材料费⽤的分配⼀、分配原则构成产品实体并能直接确定归属对象的材料费,应直接计⼊各产品成本明细帐的“直接材料”成本项⽬;对于⼏种产品共同耗费的间接材料费,应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各产品成本明细帐的“直接材料”成本项⽬。
⼆、分配标准的合理与简便合理性:所选择的分配标准与所应分配的费⽤⼤⼩有密切联系。
简便性:作为分配标准的资料容易取得。
三、材料费⽤分配标准的类型定额消耗量⽐例、系数⽐例、产品产量⽐例、重量⽐例、体积⽐例等。
四、定额消耗量⽐例分配法计算公式如下: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 该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 材料单价以上⽅法可考核材料消耗定额的执⾏情况,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
为了简化核算⼯作,也可采⽤按定额消耗量的⽐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的⽅法。
公式如下: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牧戏延梅峙渎?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材料单价÷各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 材料单价例:某企业⽣产甲、⼄两种产品,共同耗⽤某种材料1200公⽄,每公⽄4元。
《成本会计》自学指导书一、适用专业总学时:116面授学时:36自学学时:80适用专业:函授专科二、课程性质《成本会计学》是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以成本为对象的一种专业会计。
该课程是在学习基础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学以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三、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成本会计学课程是高等教育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实用人才的迫切需要,对应考者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为实现岗位从业能力而设置的。
在专业知识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成本会计学》是以初级财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阐述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为基础,以成本为对象的一门重要课程。
四、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明确成本会计的任务和环节,认识做好成本会计工作对于加强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五、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为了学好本课程:1、系统、全面的阅读教材,这是学习的基本环节。
按大纲要求的学习目的和要求,逐章学习,了解每一章的基本内容,明确其重点、难点。
2、认真演算习题。
成本会计学是一门业务技术性较强的实用性学科。
因此,只阅读教材,不演算习题是学不好的。
演算习题是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方法以及与其相关的基本理论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习质量、巩固所学内容的重要手段。
只有做了习题,而且做对了,才能算是真正理解了所学的内容。
为了做好习题,应该仔细阅读教材所述有关方法的原理和举例,但不能照着教材中的举例生搬硬套。
要闭上教材,自行演算,以锻炼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算习题要认真、一丝不苟。
演算习题和阅读教材是相辅相成的。
认真阅读教材,较好地掌握教材所述的原理和方法,有助于顺利地演算习题。
做对做好习题,才能把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学得更加扎实、深人。
3、联系实际、结合实践进行学习。
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财务、会计工作正在不断改革、发展。
为了了解成本会计学科和实际工作改革、发展的情况,不断更新知识,有条件的还可以阅读有关成本会计改革的文献资料。
《成本会计学》课程学习指导资料编写:吴岚适用专业:工商管理适用层次:专科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03年10月《成本会计学》课程学习指导资料编写:吴岚审稿(签字):审批(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本课程学习指导资料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现行采用教材《成本会计学》(贺南轩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以及课程学习光盘,并结合远程网络业余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编写,适用于会计学专业专科(专科升本科)学生。
第一部分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总体要求一、课程的学习目的成本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它不仅涉及会计知识,还涉及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中的一些方法。
因此,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先学习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同时,本门课程又为后续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的操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一个企业的成本进行基本的核算和分析。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企业成本核算与分析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和实际技能。
能比较熟练地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分配,计算出产品成本,编制出适合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成本会计报表;同时,能根据相关的成本信息,对企业成本计算的执行过程、结果和原因进行分析,据以评价企业成本管理工作。
第二部分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内容分析第一章成本会计总论1、本章学习要求(1)应熟悉的内容相关的名词概念;成本会计的具体任务;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包括成本会计机构、成本会计人员和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
(2)应掌握的内容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成本会计的中心任务;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的组织方式。
(3)应熟练掌握的内容现代成本会计的对象;成本会计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成本会计学习指导书刘斌红第一章总论学习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该理解成本会计的对象、内容、职能和任务.认识做好成本会计工作对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意义,了解应该如何组织和做好成本会计工作,充分发挥成本会计应有的作用。
知识点:1.成本的概念2.成本会计的对象3.成本会计的职能4.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本章重点:成本会计对象;成本会计内容。
本章难点:成本会计对象主要概念:1.理论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与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2.产品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
3.生产费用: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额表现的生产耗费。
练习题一、填空题1.企业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的组织分工,既可以按分工,也可以按分工。
2.在成本会计的诸多职能中,是成本会计的基础职能。
3.为促使工业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减少生产损失,对某些不形成价值的损失,如和也作为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
4.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和的内容。
5.成本会计具有和两大基本职能。
6.从现行行业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出发,可以把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和。
7.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有和两种方式。
8. 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成本的经济实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2.在实际工作中,确定成本的开支范围应以成本的经济实质为理论依据。
()3.成本预测和计划是成本会计的最基本的任务。
()4.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的讲,就是产品的生产成本。
()5.以已经发生的各项费用为依据,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的、可以验证的成本信息资料,是成本会计反映职能的基本方面。
()三、单项选择题1.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决定于()。
A、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
B、成本核算C、成本控制D、成本决策2.产品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项()。
成本会计学参考书目第一篇:成本会计学参考书目《成本会计学》参考书目:1、于富生等主编.成本会计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2、罗绍德主编.成本会计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63、樊晓琪主编.成本会计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14、陈云主编.成本会计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25、张宁,李兰田主编.成本会计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26、王宗强主编.成本会计学.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3月7、杨洛新,胥兴军主编.成本会计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00,18、贾宗武等主编.成本会计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69、朱朝晖主编.成本会计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110、王辛平,陈增寿编著.成本会计学.北京: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311、张爱清主编.成本会计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912、侯晓红,林爱梅主编.成本会计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013、汪祥耀主编.成本会计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914、常颖主编.成本会计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15、刘英编.成本会计学.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816、辛旭主编.成本会计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17、胡元木主编.成本会计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218、樊晓琪主编.成本会计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919、徐永超主编.成本会计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720、谢灵主编.成本会计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21、张智峰主编.成本会计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922、李娜,李惠芝主编.成本会计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823、杨尚军主编.基础会计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24、《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25、《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第二篇:成本会计学毕业论文浅谈人力资本成本会计核算框架构建【摘要】文章通过分析人力资本成本核算对象特点,重新定位人力资本在企业资本中的作用,基于消费的投资属性,改进人力资本终身收入计量模型,初步勾勒出企业人力资本成本会计核算体系框架。
成本会计学习指导第一章总论重点掌握1. 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2. 成本会计的对象及职能一般掌握1. 成本会计的任务2.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一、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1、“理论成本”: C + V其中 C :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V: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2、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概念:除C + V外,还包括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
3、成本会计的概念狭义的成本会计:仅指成本核算。
广义的成本会计: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评。
二、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1、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各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
2、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
基本职能:成本核算。
派生职能: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评。
第二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重点掌握1. 成本核算的要求2. 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一般掌握1.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2. 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账户一、成本核算的要求(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的界限。
(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的方法(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二、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1、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划归为三大类,即: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
生产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就是在这一划分的基础上,将生产费用划分为以下若干要素费用:材料费用、燃料费用、外购动力费用、工资费用、职工福利费、折旧费、其他生产费用。
2、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成本项目:要素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而划分的项目。
《成本会计学》自学指导书附:作业题目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 分)1.按照马克思的成本理论,产品成本是产品价值中的()部分。
A.C+M B.C+V C.V+M D.C+V+M2.生产费用中按受益原则分配的费用是()。
A.直接计入费用B.固定费用C.间接计入费用D.变动费用3.车间领用的一般性工具,应计入()账户。
A.销售费用B.生产成本C.制造费用D.管理费用4.辅助生产费用交互分配后,再在()分配。
A.辅助生产车间以外受益单位C.各辅助生产单位之间B.各受益单位之间D.各基本生产车间之间5.辅助生产费用计划成本分配法产生的成本差异,可简单处理计入()账户。
A.管理费用B.制造费用C.基本生产成本D.销售费用6.在产品成本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算方法,适用于()。
A.各月末在产品不多B.各月末在产品较多C.各月末在产品数量不稳D.直接材料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7.某产品工时定额为40小时,经2道工序,分别为30小时和10小时,则第二道工序的完工程度为()。
A.37.5% B.50% C.87.5% D.90%8.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是()。
A.直接法B.顺序法C.品种法D.代数法9.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
A.产成品B.产品品种C.产品批次D.步骤10.简化分批法与分批法主要区别是()。
A.不分批计算完工产品成本C.分批核算原材料费用B.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D.不分配间接费用11.平行结转分步法中在产品的含义是()。
A.本步骤在产品B.最终产成品C.狭义在产品D.广义在产品12.成本还原是将()耗用各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原始成本项目的成本。
A.广义在产品B.自制半成品C.狭义在产品D.产成品13.一般情况下,下列企业中适用选择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是()。
A.纺织B.采掘C.冶金D.重型机械制造14.在分离后再发生的加工成本为()。
A.联合成本B.可归属成本C.可分成本D.共同成本15.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项实际生产费用脱离了定额的差异为()。
A.定额成本B.脱离定额差异C.材料成本差异D.定额变动差异16.成本这种资金耗费,是相对于()而言的。
A.一定对象B.一定时期C.一个单位D.一个企业17.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成本项目的是()。
A.折旧费用B.燃料和动力C.直接人工D.期间费用18.下列人员工资,应计入产品中直接人工项目的有()。
A.车间管理人员B.厂部管理人员C.生产工人D.销售人员19.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中,能分清内部经济责任,有利于实际厂内经济核算的是()。
A.直接分配法B.交互分配法C.顺序分配法D.计划成本分配法20.不可修复废品成本,应借记废品损失账户,贷记()账户。
A.管理费用B.制造费用C.生产成本D.原材料21.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投料程度为()。
A.100% B.50% C.87.5%D.90%22.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当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和单位产品在各工序的加工量都差不多时,全部在产品完工程度可算()。
A.80% B.25% C.50% D.75%23.不属于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是()。
A.分批法B.分步法C.品种法D.分类法24.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是()。
A.简单法B.单一法C.按产品品种计算的方法D.定额法25.分批法适用于()。
A.小批生产B.大批生产C.大量生产D.多步骤生产26.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下,下步骤耗用的上步骤半成品的成本应转入下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制造费用D.直接材料或自制半成品27.分步法中,半成品已经转移,但成本不结转的成本结转方式是()。
A.逐步结转B.平行结转C.综合结转D.分项结转28.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是()。
A.分品种计算产品成本C.分批次计算产品成本B.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D.分类别计算产品成本29.产品品种、规格繁多,但可按一定标准分类的企业,产品辅助计算方法可采用()。
A.分批法B.分步法C.分类法D.定额法30.定额法,为有利于分析和考核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日常材料的核算是按()进行的。
A.计划成本B.实际成本C.定额成本D.标准成本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 分)1.下列属于成本会计职能的是()。
A.成本预测B.成本决策C.成本计划D.成本控制与核算2.制造业企业的产品成本项目一般包括()。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外购燃料D.制造费用3.辅助生产费用分配除了直接分配法外,还有()。
A.代数分配法B.交互分配法C.顺序分配法D.计划成本分配法4.广义在产品包括()。
A.正在各个车间加工中的在产品B.外部购入半成品C.已完成几个工序,但仍需继续加工的自制半成品D.已完工但尚未验收入库的产成品E.等待返修的可修复废品5.下列方法中,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核算期不一致的是()。
A.分批法B.小批单价法C.品种法D.分步法6.关于品种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订单C.在月末一定有在产品B.按生产部门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D.成本计算期固定7.简化分批法,生产成本二级账登记()。
A.直接费用B.间接费用C.生产工时D.期间费用8.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成本计算单中反映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A.平行结转B.综合结转C.分项结转D.汇总结转9.下列采用分类法进行产品成本计算的是()。
A.联产品B.等级产品C.标准产品D.品种规格繁多,但可按一定标准分类的产品10.定额法,产品实际成本是()组成的。
A.定额成本B.脱离定额差异C.材料成本差异D.定额变动差异11.下列支出中明确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支出是()。
A.折旧费用B.生产单位折旧费C.生产工人工资D.生产工人福利费12.()是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内容。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管理费用D.制造费用13.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包括()。
A.修复废品材料费B.修复废品工资费C.修复费用动力费D.修复废品销售费14.约当产量法下,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可按()计算。
A.投料程度B.完工程度C.预计废品率D.完工入库程度15.成本计算辅助方法包括()。
A.品种法B.分类法C.定额法D.分批法16.采用品种法月末计算产品成本使,如果(),也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A.无在产品B.在产品数量少,成本少C.在产品数量少,成本大D.在产品数量多,成本大17.分批法和品种法的主要区别是()。
A.计算对象不同B.计算期不同C.生产周期不同D.会计核算期不同18.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是()。
A.不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B.半成品实物转移但成本不结转C .在产品是广义在产品D .需要进行成本还原19.联产品的成本是由( )之和组成的。
A .联合成本 B .可归属成本 C .制造成本 D .销售成本20.采用定额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的是( )。
A .定额管理制度比较健全 C .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 B .定额管理制度无严格要求D .制定的各项消耗定额比较准确且稳定三、计算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光华公司的运输车间、机修车间成本总额分别为 13650 元和 14400 元,10 月份共运输6500 吨公里,计划成本 2.8 元/吨公里,机修 4000 小时,计划单位成本为 4.8 元/小时。
假定 这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供应的对象和数量如表 1 所示。
根据上述资料,用顺序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并编制会计分录。
2.某企业 2008 年 11 月份生产甲产品的有关资料如表 2 所示。
根据上述资料,采用定额比例法在月末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之间分配产品成本。
四、综合题(共20分)某企业某车间属于小批生产,产品批数多,为了简化核算,采用简化分批法,该厂6 月份产品批号有:2005批:甲产品8 台,5 月份投产,本月完工;2006批:乙产品4 台,5月份投产,本月尚未完工;2007 批:丙产品5台,6 月份投产,本月尚未完工。
该企业2005批产品5 月份工时6200小时,材料15500元,6月份发生工时5400小时,耗费材料11000元;2006批产品5 月份工时4600小时,材料8500元,6月份发生工时6300小时,耗费材料5200元;2007批产品6 月份发生工时9200小时,耗费材料45000元;3 批产品5月份一共发生工时10800小时,材料24000元,人工23500 元,制造费用24060元,6月份耗用工时20900小时,发生耗材61200元,人工43070元,制造费用33000 元。
要求:采用简化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
某企业生产甲产品,生产过程分为三个步骤,上一步骤完工的半成品,不通过半成品库收发,直接转给下一步骤继续进行加工;各步骤的在产品采用约当产量法按实际成本计算,直接材料在第一步骤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各步骤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均为50%。
该企业2003年3月有关产量记录和成本资料如下:要求:该企业采用逐步结转(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甲产品的生产成本。
附:作业答案一、单项选择题BCCAA, DCCBB, DDDBB,A C C D C,A C D C A, D B B C C二、多项选择题ABCD ABD ABCD ACDE CDABC ABC BC ABD ABCDBCD ABD ABC AB BD;AB AB ABC AB AD三、计算题1.机修车间在前,运输车间在后14400/4000=3.61000*3.6=36001800*3.6=64801200*3.6=4320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3600制造费用管理费用6480 432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14400(13650+3600)/(6500-1500)=3.453.45*3000=103503.45*2000=6900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10350 690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运输)172502.直接材料分配率=(5600+44800)/(60*500+60*500)=0.84产成品分配直接材料=60*500*0.84=25200在产品分配直接材料=60*500*0.84=25200直接人工分配率=(2600+19000)/(500*40+500*20)=0.72产成品分配直接人工=40*500*0.72=14400在产品分配直接人工=20*500*0.72=7200制造费用分配率=(1400+16840)/( (500*40+500*20)=0.608 产成品分配制造费用=40*500*0.608=12160在产品分配制造费用=20*500*0.608=6080产成品成本=25200+14400+12160=51760在产品成本=25200+7200+6080=38480四、综合题(共20分)生产成本二级账核算:累计总工时:10800+20900=31700累计人工:23500+43070=66570直接人工分配率:66570/31700=2.1累计制造费用:24060+33000=57060制造费用分配率:57060/31700=1.82005 批甲产品成本计算累计工时:6200+5400=11600直接材料:15500+11000=26500直接人工:11600*2.1=24360制造费用:11600*1.8=20880产品成本合计:26500+24360+20880=717402006 批、2007 批甲产品都没有完工,所以不需要计算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