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什么是艾滋病一、简介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疾病。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自20世纪80年代起,艾滋病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
二、病因艾滋病的病因是HIV病毒感染所致。
HIV病毒可侵入人体的淋巴细胞,破坏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对各种感染和肿瘤的防御能力减弱。
患者长期处于免疫低下状态,容易感染各类病原体,进而导致多种并发症和恶性肿瘤的发生。
三、传播途径1. 性接触:通过性行为传播是艾滋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包括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直接性接触、同性之间的性接触以及性行为中使用未经消毒处理的静脉注射器具。
2. 血液传播:共用有HIV污染的注射器、医疗器械、血制品等,或通过输血、血制品感染。
3. 母婴传播:HIV感染的孕妇可将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也可能在分娩或母乳喂养过程中将病毒传给婴儿。
四、症状和并发症艾滋病的潜伏期可长达数年,患者在潜伏期不一定有任何症状。
在发病期,常见的症状包括:1. 发热、盗汗和体重下降。
2. 反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结核病、念珠菌感染等。
3. 肿瘤:如卡波西肉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增加。
4.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可能出现头痛、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等症状。
五、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1. 诊断:艾滋病的诊断主要依靠HIV的血清学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HIV抗体检测、HIV抗原-抗体检测以及病毒核酸检测。
2. 治疗:目前,艾滋病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治愈,但通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症状和并发症的发生。
六、预防和控制1. 远离高风险行为:避免与感染者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具等。
艾滋病科普知识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
随着艾滋病疫情的不断扩大,对于艾滋病的科普知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关于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等内容,旨在提高大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一、艾滋病的定义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种严重并具有慢性进展特点的免疫缺陷性疾病。
艾滋病主要通过病毒感染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受损,使人体无法有效应对各种疾病和感染,因而引发各种临床症状和合并症。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传播:1. 血液传播:通过血液直接传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
例如,在注射毒品、输血、器官移植等情况下,如果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就有可能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2. 性传播:性行为是艾滋病传播的另一个主要途径。
无论是异性性行为、同性性行为还是双性性行为,只要有一方感染了HIV,就存在传播的风险。
3. 垂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孕妇,通过妊娠、分娩和母乳喂养等方式,可以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4. 注射器共用:共用注射器在吸毒人群中容易造成HIV感染的传播。
注射器的刺伤和血液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5. 其他途径:除了以上途径,艾滋病还可以通过针刺和接触已经被感染的器械等方式传播。
三、艾滋病的预防措施艾滋病的预防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保持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大幅降低性传播的风险。
尽量减少与多个性伴侣的性行为,降低感染的机会。
2. 拒绝共用注射器:切勿共用注射器,尽量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以防止血液传播。
3. 定期检测HIV:如果可能接触了HIV源,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感染。
4. 孕期防护:孕妇感染HIV会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因此孕妇需接受HIV的筛查和防治。
艾滋病冷知识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它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削弱身体抵抗力,导致感染者易受各种疾病和感染的侵袭。
虽然艾滋病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但许多人对它的了解仍然有限。
下面介绍一些与艾滋病相关的冷知识。
1. 艾滋病的起源艾滋病最早被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流行病学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和纽约城市地区发现了一些罕见的肺炎和皮肤病病例。
随后,病毒被确定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是一种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的病毒。
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等体液传播。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婴儿垂直传播和输血等。
此外,艾滋病病毒也不能通过空气、水、食物、昆虫叮咬、接触物体和共用厕所等途径传播。
3. 艾滋病的症状艾滋病的潜伏期可长达数年,感染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然而,在病毒逐渐破坏免疫系统后,感染者可能出现疲劳、发热、盗汗、体重下降、腹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这些症状并不特异,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艾滋病的确诊需要进行特定的检测。
4. 艾滋病的治疗艾滋病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感染者可以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生活质量。
ART是一种长期治疗,需要每天按时服用药物。
此外,预防性用药和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也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5. 艾滋病的预防与保护艾滋病的最佳预防方式是遵循ABC原则:避免性行为(Abstain)、坚持忠诚关系(Be faithful)和使用安全套(Condom)。
此外,避免共用注射器、使用无菌注射器等也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
6. 艾滋病的社会影响艾滋病不仅对感染者本人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还对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感染者常常面临社会歧视和排斥,有些人甚至失去工作和家庭支持。
因此,艾滋病的防治除了医学层面,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7. 艾滋病的全球疫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全球有38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约有730万人感染HIV后发展成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
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
1.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2.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①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②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
③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
④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
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者、静脉吸毒者、与HIV携带者经常有性接触者、经常输血及血制品者和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
4.影响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注射吸毒公用注射器行为,不安全性行为(婚前、婚外的多伴性性行为、感染者配偶婚内无保护性行为、男男性行为)、人口流动、性观念变化、较为严重的社会歧视以及大众艾滋病知识及防护意识的缺乏。
5云南艾滋病流行的特点:1、流行范围广,地区差异大。
2、传统模式从注射吸毒传播为主,逐渐发展为注射吸毒传播、性接触、和母婴传播并存的局面;3、近年来传播明显增加,艾滋病由高危行为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6.社会性别即男女两性之间存在的社会性差异和社会性关系。
主要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不是生理因素而是社会因素形成的男性和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等差异。
艾滋病及相关疾病篇1、艾滋病知识[1]1.1艾滋病的定义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也称艾滋病病毒。
1.2病原学特征、发病机制1.2.1病原学特征HIV分为HIV-1型和HIV-2型。
我国以HIV-1为主要流行株,已发现的有A、B(欧美B)、B’(泰国B)、C、D、F、G、H、J和K10个亚型,还有不同流行重组型(CRF)和独特重组型(URF)。
1.2.2发病机制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CD4+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主要表现为CD4+T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此外,HIV感染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CVD)、骨病、肾病和肝功能不全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1.2.2.1病毒感染过程①原发感染:HIV需借助于易感细胞表面的受体进入细胞。
HIV进入人体后,在24-48小时内到达局部淋巴结,5~10d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病毒成分,继而产生病毒血症,导致急性感染。
②HIV在人体细胞内的感染过程:HIV-1感染人体后,选择性的吸附于靶细胞的CD4受体上,在辅助受体的帮助下进入宿主细胞。
经环化及整合、转录及翻译、装配、成熟及出芽,形成成熟的病毒颗粒。
③HIV感染后的三种临床转归:由于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形成慢性感染,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典型进展者、快速进展者和长期不进展者三种转归。
1.2.2.2抗HIV免疫反应抗HIV免疫反应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以特异性免疫反应为主。
包括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特异性细胞免疫,人体免疫系统主要通过针对HIV蛋白的各种特异性抗体、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和CTL直接或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抑制病毒复制[2]。
艾滋病
(一)单项选择题
1、艾滋病的全称是:( B )
A、免疫缺陷综合征
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下列哪项不是急性HIV感染的临床表现:(D )
A、发热
B、咽痛
C、淋巴结肿大
D、口腔真菌感染
3、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犯和破坏哪种细胞:(C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T淋巴细胞
D、巨噬细胞
4、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D )
A、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吸毒者
D、无偿献血人员
5、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临床症状分期错误的提法是:( B )
A、急性感染期
B、病毒携带期
C、无症状感染期
D、艾滋病期
6、下列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D )
A、性传播
B、母婴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虫媒传播
7、下列哪项检查能够最终确定病人感染了艾滋病毒:( B )
A、血常规
B、HIV抗体确诊试验
C、HIV抗体筛查试验
D、尿常规
8、HIV不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杀灭:(C )
A、370C,10%漂白粉处理30分钟
B、焚烧
C、室温条件下,放置3天
D、56˚C,30分钟
9、艾滋病常见合并症一般不包括:( D )
A、复发性单纯疤疹
B、持续性或间歇性慢性腹泻
C、皮肤瘙痒
D、急性肾炎
10、当HIV侵入机体后,未进入发病期者被称为:( B )
A、艾滋病病人
B、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C、窗口期病人
D、艾滋病期病人
11、艾滋病人体体液含有大量病毒,具有很强传染性的是:( A )
A、血液
B、尿液
C、泪液
D、汗液
12、人群对艾滋病病毒的易感性正确的描述是:( A )
A、人群对HIV普遍易感
B、种族、性别与易感性有关
C、只有高危人群易感
D、只有性传播疾病患者易感
13、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诊断艾滋病的主要症状是:(D )
A、体重减轻10%以上
B、发热1个月以上
C、持续性或间歇性慢性腹泻1个月以上
D、体重减轻10%以上,发热1个月以上和持续性或间歇性慢性腹泻1个月以上
14、艾滋病的特异性治疗是:(A )
A、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B、抗反转录酶抑制剂治疗
C、蛋白酶抑制剂治疗
D、融合抑制剂治疗
(二)判断题
1、感染HIV的人是艾滋病的唯一传染源。
(V )
2、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作用是抑制病毒复制。
(V )
3、两次初筛试验抗体阳性即可确诊HIV感染。
(X )
4、HIV急性感染期中,患者不具备传染性,无任何症状。
(X )
5、如母亲为艾滋病人,其新生儿不可能成为HIV感染者。
(X )
6、用于杀灭乙型肝炎病毒的消毒剂完全可以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消毒。
(V )
7、医护人员受到针刺等接触到HIV污染的血液而感染的几率远高于乙肝。
(X )
8、北京市艾滋病确认实验室是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中心。
(V )
9、由于艾滋病无法治愈属于甲类传染病。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