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3-4-5-6年级上下册科学教学进度表
- 格式:doc
- 大小:187.50 KB
- 文档页数:13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两篇)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进度表(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结构、内容分析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一个窗口。
在“微小世界”这个单元里,学生们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研究各种物体。
集中研究的内容首先是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他们将观察昆虫身体构造的细节部分,如口器、触角和翅膀,还将观察小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接下来他们要研究放大镜下的晶体,平时习以为常的白糖、食盐、碱面溶液的结晶,一定会让他们惊奇万分。
在这一单元里,学生们还将研究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自制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并使用它展开一个观察、研究身边生命的活动。
放大镜和显微镜下的发现会拓展学生们了解认识世界的新视野,激起他们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更大兴趣。
“环境和我们”是向孩子们打开的第二个窗口。
此前他们参与了有关生命和物质世界的许多探究活动,但还没有对我们生活的地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观察的视角。
这一单元将引领学生们关心有关地球整体的环境问题,并力图影响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活动是从研究垃圾问题开始的,试图通过调查垃圾来源、组成及处理方式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们认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身体力行,参与解决这一问题的活动,继垃圾问题之后,教材又引导学生们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和关注人类面临的其他一些环境问题,如淡水资源缺乏、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等,并引导他们开展考察家乡环境、制定保护环境的班级活动方案和个人环保行动计划。
“宇宙”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三个窗口。
他们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接触的主要是有关地球物质、构造及运动的知识。
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
他们会观察月相的变化,做月球上环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利用自己制作的活动观星图,在夜晚观星……他们还将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知道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的世界,还会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期待着他们去参与和努力。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孩子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孩子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
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
2024最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2)第二单元船的研究:让学生了解船的相关历史。
(3)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进一步树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能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学会并初步形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能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4)第四单元热:热是一种能量形式。
然而,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探究“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一热现象。
例如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摩擦生热及热传递等。
关于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尤其是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物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一物体状态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从渐变到突变的。
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三、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进度表第一学期
第一单元:物体变冷和变热
- 第一课:物体变冷和变热的实验
- 第二课:变热对物体的影响
- 第三课: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与季节的变化
- 第一课:日升日落
- 第二课:地球自转
- 第三课:季节的变化
- 第四课:地球公转
第三单元:生态系统
- 第一课:生物的生活环境
- 第二课:食物链
- 第三课:生态平衡
第二学期
第四单元:光的传播
- 第一课:光的传播实验
- 第二课:光的反射
- 第三课:光的折射
第五单元:声音的传播
- 第一课:声音的传播实验- 第二课:声音的产生
- 第三课:声音的传播和听觉第六单元:物质的变化
- 第一课:物质的三态和相变
- 第二课:溶液的制备和分离
- 第三课:三种常见酸的性质
注意事项
- 每个单元的课程安排是基于每周四节课的情况。
- 每节课的时间安排为45分钟,包括教学、实验和小组讨论等环节。
- 请确保在每节课结束后给予学生时间进行实验记录和课后作业。
以上是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进度表的内容。
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进度安排。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学计划四年级下册学校2023年02月2023年春学期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一、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
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
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
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电”“新的生命”“食物”和“岩石和矿物”。
“电”单元是从“什么是电”开始的。
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这一单元将通过与电相关内容的实验、交流、预测、检验、测量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新的生命”单元是从“观察油菜花”引入的。
由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系列观察活动,过渡到动物的卵、繁殖的观察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植物和动物如何繁殖新生命的认识,并形成关于生命的一系列发展性概念。
教科书中的观察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有关生命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食物”单元通过对一天中所吃食物的回忆和分类,引起学生对饮食的关注,发现自己在饮食中的不良习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科学、合理、均衡地饮食。
2024年春学期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一、学情分析本学期由我担任小学三年级科学教育教学工作,全班45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3人。
学生视野较开阔,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听课的技巧不足。
普遍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动手实验时多无计划无目的。
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重科学启蒙教育,对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强化训练培养,从抓实践能力入手,结合新课标,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创造性地培养科学探究和创新精神,全面提升科学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本册内容由“物体的运动”、“动物的一生”、“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单元组成。
“物体的运动”单元将机械运动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机械运动的系统学习,对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运动速度等有初步认知,能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审视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的运动。
经历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的学习过程,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融合,综合应用跨学科知识,体会科学实践的乐趣。
“动物的一生”单元研究动物生命周期。
包括两条线索:一条是研究蚕的生命周期现象。
另一条是由蚕拓展到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在此过程中认识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
在饲养、观察、记录、交流、展示等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结论等能力。
“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研究三个天体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认识三个天体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锻炼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享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强调建构科学模型。
三、教学目标能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知道物体的运动有不同形式。
知道物体的运动按运动轨迹(运动路线)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可以用“当运动距离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和“当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 ________ 教师 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案(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作业练习含答案1.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课堂练习一、填空。
1、 声带越(),发出的声音越(),声带越( ),发出的声音越()。
2、 赛龙舟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而产生的。
3、一个物体,如音叉、钢尺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4、 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5、 敲击音叉,然后轻轻按住,感觉音叉在(6、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o 二.选择。
1. 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 99的声响,这响声是由于()。
A 、 破裂时气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B 、 气球破裂时引起周闱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C 、气球被吹大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2、下列有关声音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有声音产生,就一泄有物体在振动。
B 、 振动停止后,声音要慢慢消失。
C 、 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左能听到声音。
C 用手按压鼓而D 拨动伸出桌而的钢尺4、使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最佳方法是()。
A 用力拉伸橡皮筋B 轻轻拨动橡皮筋C 揉搓橡皮筋D 挤压橡皮筋5、将敲响的锣而用手一按,响声就立即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A 、 锣而停止了振动B 、 锣而振动更慢了C 、 声波传到锣内去了三、判断。
(对的打“ J”,错的打“X”)1、用手敲击桌而,可以听到声音,但并看不见桌而在振动,说明桌而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一个()物体。
)(填“能”还是“不能”)发岀)。
3、下列做法中,()会发出声音 A 拉伸橡皮筋 B 揉搓橡皮筋2、 让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马上就停止了。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独立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1.本册内容情况:《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声音”和“我们的身体”、“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5.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