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一览表
- 格式:docx
- 大小:16.91 KB
- 文档页数:2
50种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质地、色泽、香味、保鲜等特点而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这些添加剂通常是经过科学研究和严格检测的,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今天,我们将介绍50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用途。
第一类:色素类食品添加剂1. 甲基红:常用于果酱、糖果等食品,赋予红色。
2. 胭脂红:常用于饮料、肉制品等食品,赋予鲜艳的红色。
3. 日落黄:常用于清凉饮料、糕点等食品,赋予金黄色。
4. 洋红:常用于饮料、糕点等食品,赋予紫红色。
5. 孔雀蓝:常用于口香糖、冷饮等食品,赋予蓝绿色。
第二类:增味剂类食品添加剂6. 酸味剂:如柠檬酸、苹果酸,用于调节酸味。
7. 甜味剂:如蔗糖、葡萄糖,用于增加甜味。
8. 麦芽糊精:常用于奶粉、巧克力等食品,增加香甜味道。
9. 酵母提取物:常用于面包、酱料等食品,增加鲜味。
第三类:防腐剂类食品添加剂10. 亚硝酸盐:常用于腌制食品、火腿等,具有抑菌作用。
11. 苯甲酸:常用于果脯、糖果等食品,具有防腐作用。
12. 乙酸钠:常用于饮料、豆制品等食品,具有抗菌效果。
第四类:增稠剂类食品添加剂13. 明胶:常用于果冻、炖品等食品,提高质地稠度。
14. 卡拉胶:常用于冷冻食品、糖果等,增加黏性。
第五类:稳定剂类食品添加剂15. 亚油酸盐:常用于酱料、沙拉等食品,防止油脂溢出。
16. 多聚磷酸钠:常用于肉制品、罐头等食品,保持食品稳定。
第六类:酸度调节剂类食品添加剂17. 乳酸:常用于饮料、乳制品等食品,调节酸碱度。
18. 苹果酸:常用于糕点、果酱等食品,调节酸度。
第七类:抗氧化剂类食品添加剂19. 大豆异黄酮:常用于油脂、食品添加剂等,保持食品新鲜。
20. 维生素C:常用于果汁、保健食品等,延长食品寿命。
第八类:硝化剂类食品添加剂21. 硝酸钠:用于腌制食品、火腿等,改善食品风味。
第九类:膨松剂类食品添加剂22. 无水葡萄糖酸钠:常用于面包、蛋糕等食品,增加体积松软度。
第十类:增酸剂类食品添加剂23. 柠檬酸:常用于饮料、果汁等食品,增加酸味。
营养强化剂注意:①使用要早②复配使用或与增效剂并用可提效③对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光;温度;金属离子;氧;物质的均匀分散状态)合成色素(了解)别称类别特性安全性注意事项苋菜红及其铝色淀08.001水溶,偶氮磺酸类铝色淀:越细着色度越高比苋菜红耐光耐热几乎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酸、碱性水可缓溶。
安全性相同有致癌性,挪威、美国不使用●耐腐蚀器具●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溶液效果好,可避免不全溶现象●避光胭脂红08.002丽春红4R、大红,亮晶红,食用红色1号水溶性,偶氮类ADI 4mg/kg适用范围与苋菜红大致一样主要:饮料、配制酒、糖果●耐光、耐热、耐酸●耐还原性、耐菌性差,●遇碱变褐●对酒石酸、柠檬酸稳定●难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赤癣红以及其铝色淀樱桃红水溶,夹氧杂蒽类非偶氮类中性水溶液呈红色,酸性黄棕色,碱性为红色沉淀,不溶于油脂●耐热,耐还原性●耐光耐酸差新红08.004水溶ADI 0-0.1mg/KG●只有我国批准使用柠檬黄酒石黄、酸性淡黄水溶性,偶氮类使用最多,应用最广占全部的25%●热、酸、光、盐均稳定●耐氧性弱,遇碱微变红,还原则褪色●可复配使用日落黄夕阳黄、橘黄、晚霞黄橙红色粉末或颗粒●亮蓝食用蓝色2号水溶性,非偶氮类与柠檬黄配成绿色●耐光耐热,●通常与其他色素复配食品蓝、酸性靛蓝色至暗青色颗粒或粉末使用广泛●易着色,有独特色调乳白、浅黄至浅褐色颗粒或粉末状体可溶于水,不溶于大多数有机剂水溶液对温度、ph、电解质溶液变化不敏感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无臭,味淡冷水中,λ型-卡拉胶溶解k型,l型钠盐也可溶凝胶热可逆性热水和热牛奶中所有型都可溶。
常见食品添加剂
1.防腐剂: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延长食物保质期
常用物质:
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
常用的食品:
碳酸饮料、果酱、蜜饯、酱菜、酱油、食醋、果汁饮料等食品
2.着色剂:为食品着色
常用物质:
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等,天然色素:甜菜红、紫胶红、越桔红、辣椒红、红米红等
常用的食品:
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类、糕点上的彩装、糖果、山楂制品、腌制小菜、冰淇淋、果冻、巧克力、奶油、速溶咖啡等各类食品等
3.甜味剂: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
常用物质:
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等常用的食品:
饮料、酱菜、糕点、饼干、面包、雪糕、蜜饯、糖果、调味料、肉类罐头等
4.营养强化剂: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常用的物质:
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
常用的食品:
婴幼儿配方奶粉
5.香料:增加香味,使其具有独特的风味
常用物质:
糖香精油、香精、粉体香料浸膏
常用的食品:
糖果与巧克力
6.膨松剂:使制品具有膨松、柔软或酥脆
常用物质:
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常用的食品:
饼类糕点、蛋糕、饼干
7..酸味剂:赋予食品酸味,一般具有防腐效用,又有助于溶解纤维素及钙、磷等物质,帮助消化,增加营养
常用物质:
柠檬酸、酒石酸、乳酸、苹果酸。
常用的食品:
一部分糖果与巧克力制品,尤其是水果型的制品
8.抗氧化剂:保护食物免受氧化损伤而变质
常见的物质:
维生素A、C、E;类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硒、锌、铜和锰等。
常用的食品:
干果类食品。
食品添加剂一览表分类名称性质适用范围最大使用剂量备注防腐剂允许使用在酸性条件下,于酱油、醋、果对酵母和霉菌有肝功能苯甲酸或酸性防腐剂,呈汁类、果酱类、抑制作用, PH 值不正常苯甲酸钠白色针状结晶物罐头、汽酒、汽为 3 时抗菌力最的人,不水、低盐酱菜等强。
不在体内积宜多用食品蓄,较为安全对人体无毒,最防腐剂酸性防腐剂,大使用剂量为 1 克/ 千克在。
0.1%山梨酸为无色针使用时浓度时对酵母、山梨酸或状结晶或白色结不要接同上霉菌有效,在酸山梨酸钾晶粉末,山梨酸触铜、铁性条件 PH 值为钾盐白色或淡黄等金属4.5 以下,对乳酸色鳞片状结晶菌、杆菌效果最佳白色粉末,带浅灰色或淡黄色,我国规定硝酸钠硝酸钠咸味或苦味。
在或亚硝酸钠只能食品中,经亚硝用于肉类罐头和发色剂化菌的作用可还肉类制品。
原成亚硝酸钠白色或淡黄色结亚硝酸钠晶,无臭,微咸。
同上在空气中易氧化成硝酸钠婴儿食品中不得无色或白色结使用糖精;我国晶、结晶形粉末允许使用于酱菜糖精或无臭稍有苦味其类,调味酱汁、糖精钠甜度是蔗糖的浓缩果汁、蜜饯200-700 倍(一般类、配制酒、冷甜味剂为 500 倍)饮类、糕点类、饼干类等。
它不但可作食品甜叶菊苷,属天工业的添加剂还甜叶菊然甜味剂,比蔗可供糖尿病患者糖还甜 300 倍食用以代替人造糖精。
亚硝酸钠进入最大使用剂量:体内后0.5 克/ 千克有致癌作用。
目前美国最大使用剂量:已禁用此类添0.15 克 / 千克加剂近年的动物实最大使用量:验认为可致膀0.15 克 / 千克胱癌,应限制使用。
艾青、薑黄、红曲天然色素米等苋菜红人工合成色素胭脂红人工合成色素柠檬黄人工合成色素着色剂(食用色素)靛蓝人工合成色素八角、茴香、花椒、天然植物香料丁香等天然香叶油、姜油、玫瑰花天然植物提取物油、康乃食用香料、克油香精一般用于各种饮料、配制酒、糖果、糕点上彩、红绿丝、果子露、罐头等食品。
以下几种食品不得使用食用合成色素:肉类及其加工制品、鱼类及其加工制品、水果及其制品、(包括果汁、果脯、果酱、果子冻和酿造果酒)、调味品(醋、咖喱粉、酱油、豆腐乳)、婴幼儿食品(包括乳粉、代乳粉、饼干及糕点)一般对人体安全无害0.05 克 / 千克0.05 克 / 千克0.1 克/ 千克滥用会对人体有害,少用或不用是0.1 克/ 千克原则一般对人体安全无害各种香味人造香料的香精使用前一般浓度为应过滤在投料一般在汽水、冰0.02-6%。
防腐剂: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丙酸盐、对羟基苯甲酸类、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钾、脱氢醋酸及其钠盐、富马酸天然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壳聚糖、溶菌酶、香辛料提取物油溶性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没食子酸丙酯、特丁基对苯二酚、抗坏血酸棕榈酸脂水溶性抗氧化剂:抗坏血酸及其盐类、天然抗氧化剂:生育酚(维生素E)、植酸、茶多酚等合成着色剂: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诱惑红及其铝色沉淀、二氧化钛天然着色剂:萝卜红、葡萄皮红、红米红、玫瑰茄红、越橘红、黑豆红、红花黄、可可壳色、玉米黄、栀子黄、辣椒红、姜黄、红曲米和红曲红、叶绿素铜钠、甜菜红、天然苋菜红、焦糖色、藻蓝、柑橘黄护色剂: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钾漂白剂:二氧化硫、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过氧化丙铜、过氧化氢、二氧化氯、过氧化苯甲酰、二氧化氮、亚硝酰氯酸度调节剂:柠檬酸、磷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天然甜味剂: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甜菊糖苷、甘草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天冬氨酸苯丙氨酸甲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乳糖是食品原料合成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增味剂:味精、5’-肌苷酸钠、5’-鸟苷酸钠、动物(植物)蛋白质水解、酵母抽提物天然增稠剂:食用明胶、酪蛋白酸钠、阿拉伯胶、田菁胶、琼脂、海藻酸钠、卡拉胶、果胶、黄原胶、瓜尔豆胶化学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羧甲基淀粉钠、淀粉磷酸酯钠、羟丙基淀粉乳化剂:单、双、三甘油脂肪酸酯(油酸、亚油酸、柠檬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蔗糖脂肪酸酯(脂肪酸蔗糖酯)天然香料:甜橙油、橘子油、柠檬油、留兰香油、薄荷素油、薄荷脑、桉叶油、桂花浸膏合成香料:香兰素、苯甲醛、乙基香兰素、柠檬醛、丙酸乙酯、肉桂醇凝固剂:氯化钙、硫酸钙、氯化镁、葡萄糖酸-§-内酯膨松剂:碳酸氢钠、碳酸氢铵、钾明矾、磷酸盐、酒石酸氢钾抗结剂:二氧化硅、硅铝酸钠、硅酸钙、亚铁氰化钾水分保持剂:磷酸三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维生素类强化剂: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
食品添加剂目录分别是: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异维C 等;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他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营养强化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等;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含有各种营养强化剂;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甜味剂——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目的是增加甜味感;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我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酸奶果胶增稠剂副作用:有的增稠剂是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改性淀粉等,它们本身无毒无害,但容易升高血糖,甚至可能导致更剧烈的血糖反应;标准:我国允许使用的有琼脂、明胶、卡拉胶等25种;推荐:目前使用广泛的是卡拉胶、黄原胶以及改性淀粉、纤维素等自然界存在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酸奶含有防腐作用的乳酸和乳酸菌素,所以不需添加防腐剂;冰激凌、雪糕着色剂: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苋菜红、亮蓝等都是食用合成色素,也称食用合成染料;副作用:因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糕点及肉制品;标准:我国规定,任何婴幼儿食品中严禁使用任何人工合成色素。
巴渝樵夫[高三]按照超市的分类,我们调研了常见食品的添加剂。
下次,你逛超市的时候,别忘了仔细看看食品成分的标签上是否有某些让人不快的名字。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中有1960多种添加剂,共有22类。
分别是(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
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
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
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
他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营养强化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等)。
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含有各种营养强化剂。
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
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甜味剂——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
目的是增加甜味感。
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
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
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
我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最大剂量为0.06g/kg。
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
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
50种食品标签及其食品添加剂的归类总结课程名称:食品添加剂指导老师:杨锋老师班级: 食品112*名:***学号:************以上是搜集的50种食品,列出其名称、配料表以及其所含添加剂,并对所含添加剂作功能性归类。
通过这一次作业,了解到关于添加剂的一些知识。
其实一开始由于自己理解偏了,认为老师需要我们所做的归类是对所搜集的食品进行分类,因此还查有一些食品分类的资料。
例如,面条、小麦粉之类的就属于粮食加工品,味精、鸡精属于调味品,还有其他的一些蜂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炒咖啡制品、乳制品、糖果制品等等。
在上面的表格中,我对搜集的50种食品的添加剂作了分类,是根据它的添加剂的功能分类的。
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或者用到一些添加剂,名字非常的熟悉,甚至可以随便叫出一些,但是对于他的功能性类属却不是那么了解。
就比如山梨酸钾,柠檬黄,阿斯巴甜等等。
生活中的食品很多都离不开防腐剂、酸味剂、甜味剂等。
经过以上表格中添加剂的比对,了解到,常用的增稠剂有阿拉伯胶、卡拉胶、明胶、果胶,增稠剂一般用于酸奶等风味乳制品。
常用的防腐剂有山梨酸钾、乳酸链球菌素、苯甲酸钠、海藻酸钠、丙酸钙等,其中山梨酸钾属酸性防腐剂,在接近中性(PH6.0-6.5)的食品中仍有较好的防腐作用,常用于食品、饮料、烟草、农药、化妆品等行业,不适用于酸奶,因为酸奶PH值一般在6以下。
常用的甜味剂有甜蜜素、安赛蜜、糖精钠,经常同时食用柠檬酸、柠檬酸钠、乳酸钙、碳酸氢钠等酸度调节剂以调节酸度。
常用的色素有柠檬黄、日落黄、β-胡萝卜素,常用的水分保持极有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乙硫化淀粉磷酸酯。
常用的抗氧化剂有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钠等,其中前两者是油溶性,后两个是水溶性的抗氧化剂。
食品添加剂大全姓名:单奕朗完成时间:2013年12月7日目录A1、阿斯巴甜2、安赛蜜3、阿拉伯胶4、阿力甜5、AK糖B1、苯丙氨酸2、苯甲酸钠3、丙酸钙4、冰醋酸5、半纤维素酶6、丙二醇脂肪酸酯C1、赤藻糖酸钠2、赤霉素3、赤藓红4、醋酸维生素A5、刺槐豆胶D1、大豆磷脂2、丁基羟基茴香醚3、单硬脂酸甘油脂4、D-异抗坏血酸钠5、D-甘露糖醇6、单、双甘油脂肪酸酯7、dl-α-醋酸生育酚8、D-泛酸钙9、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钠10、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11、低亚硫酸钠12、蛋氨酸13、低聚果糖E1、二氧化硅2、二丁基羟基甲苯3、二氧化钛F 1、富马酸G1、甘氨酸2、甘草酸三钾(一钾)3、瓜尔胶4、果酸5、甘草酸铵6、谷氨酸钠7、甘油H1、海藻酸钠2、环己基氨基磺酸钠3、琥珀酸二钠4、海藻酸丙二醇酯5、琥珀酸单甘油酯6、红曲红7、黄原胶8、槐豆胶9、核黄素I 1、i木瓜蛋白酶J1、酒石酸2、焦亚硫酸钠3、焦磷酸钠4、焦磷酸二氢二钠5、聚甘油脂肪酸酯6、酒石酸氢钾7、聚二甲硅氧烷8、聚甘油蓖麻油醇酯9、聚葡萄糖10、结冷胶11、甲硫氨酸12、焦磷酸铁13、胶基K1、卡拉胶2、可溶性大豆多糖3、抗坏血酸棕榈酸酯4、抗性糊精L1、磷酸二氢钾2、磷酸二氢钠3、磷酸二氢钙4、L-胱氨酸5、酪朊酸钠6、六偏磷酸钠7、L-丙氨酸8、氯化镁9、磷酸三钙10、酪蛋白酸钠11、硫酸钙12、磷酸酯双淀粉13、亮蓝14、辣椒红15、硫酸镁16、辣椒油树脂17、磷脂酶18、磷酸19、赖氨酸20、亮氨酸21、连二亚硫酸钠22、磷脂23、铝色淀24、L-赖氨酸盐酸盐M1、木糖醇2、木聚糖酶3、明胶4、麦角钙化醇5、麦芽糊精N1、柠檬酸钠2、柠檬酸钾3、柠檬酸5、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6、纽甜7、纳他霉素O1、偶氮二甲酰胺2、偶氮甲酰胺P1、葡萄糖酸-δ-内酯2、葡萄皮红3、葡糖氧化酶4、苹果酸Q1、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2、琼脂3、氰钴胺R1、热反应鸡粉2、热反应牛肉粉3、日落黄4、乳酸钙5、乳酸钠6、乳酸脂肪酸甘油酯S1、山梨酸钾2、双乙酸钠3、山梨糖醇4、三聚磷酸钠5、叔丁基对苯二酚6、双乙酰酒石酸单双7、山梨醇肝单硬脂酸酯8、羧甲基纤维素钠9、三氯蔗糖10、司盘6011、水解植物蛋白12、酸水解植物蛋白13、色氨酸14、苏氨酸16、山梨酸钙T1、碳酸氢铵2、碳酸氢钠3、特丁基对苯二酚4、脱氢乙酸钠5、碳酸钾6、甜菊糖7、脱氢醋酸钠8、碳酸钙9、糖精钠10、甜菊糖苷11、吐温(20、40、60、80)12、碳酸氢三钠13、天门冬氨酸UVW1、5’-呈味核苷酸二钠2、5’-肌苷酸二钠3、5’-鸟苷酸二钠4、微晶纤维素5、维生素CX1、香兰素2、硝酸硫胺素3、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4、苋菜红5、缬氨酸6、辛癸酸甘油酯Y1、胭脂红2、亚硝酸盐3、乙基麦芽酚4、硬脂酰乳酸钠5、硬脂酰乳酸钙6、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7、乙酰化双淀粉磷酸酯8、叶绿素铜钠盐9、乙二胺四乙酸二钠10、乙酸11、硬脂酸镁12、胭脂虫红13、盐酸吡哆醇14、烟酰胺15、氧化羟丙基淀粉16、亚铁氰化钾17、胭脂树橙18、乙酸钠19、异亮氨酸20、亚硫酸钠21、氧化锌22、乙二胺四乙酸铁钠23、叶酸24、乙酰磺胺酸钾Z1、栀子蓝2、蔗糖素3、蔗糖脂肪酸酯4、脂肪酶5、栀子黄6、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其它1、β-环状糊精2、α-淀粉酶3、β-胡萝卜素4、γ-氨基丁酸(将不定期更新)A1、阿斯巴甜(Aspartame、アスパルテーム、韩文暂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