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骨再生培训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45.35 MB
- 文档页数:109
骨科培训课件ppt课件•骨科基础知识•诊断技术与方法•治疗手段与方案选择•特殊人群骨科问题探讨目•典型案例分析•现代技术在骨科中应用前景展望录骨骼系统结构与功能骨骼组成人体共有206块骨头,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大部分。
骨骼功能保护内脏器官,提供运动支持,储存矿物质如钙和磷,以及参与血液细胞生成等。
骨膜与骨髓骨膜覆盖在骨表面,内含血管和神经,负责营养供应和感觉传递;骨髓位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根据关节面的形态和结构,可分为滑膜关节、纤维关节和软骨关节三类。
关节分类关节运动关节辅助结构关节的运动形式包括屈、伸、收、展、旋内、旋外等,不同关节的运动范围各异。
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韧带、关节盘、关节唇等,它们对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起到重要作用。
030201关节类型及运动范围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常见于儿童及老年人。
骨折定义根据骨折处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可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可分为不完全骨折和完全骨折。
骨折类型急救处理包括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治疗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
骨折处理常见骨折类型与处理方法损伤类型软组织损伤包括擦伤、挫伤、撕裂伤等,多由于钝性或锐性暴力所致。
软组织定义软组织是指人体的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滑膜囊,神经、血管等。
修复原理软组织损伤后,机体通过炎症反应、组织再生和修复等过程进行自愈。
治疗原则包括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软组织损伤修复原理03常见骨科疾病的X 线诊断学习骨折、脱位、骨肿瘤等疾病的X 线表现及诊断要点01X 线检查基础了解X 线成像原理、设备类型及操作规范02骨骼系统X 线表现掌握正常骨骼及关节的X 线解剖和变异X 线检查在骨科应用CT和MRI在骨科诊断中价值CT检查原理及应用01了解CT成像原理,掌握其在骨骼系统中的应用,如复杂骨折、脊柱病变等MRI检查原理及应用02熟悉MRI成像原理,掌握其在软组织病变、脊髓病变等骨科疾病中的应用CT和MRI在骨科诊断中的比较03分析CT和MRI在骨科疾病诊断中的优缺点,合理选择检查方法了解血常规、血沉、C 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血液学检查掌握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等免疫学检查在骨科疾病中的意义免疫学检查熟悉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微生物学检查在骨科感染疾病中的应用微生物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辅助诊断手段1 2 3强调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体格检查在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性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学习常见骨科疾病的症状与体征,掌握其鉴别诊断要点症状与体征分析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提出鉴别诊断意见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鉴别诊断思路和方法保守治疗措施及适应症使用非甾体消炎药、镇痛药等缓解疼痛、减少炎症。
引导骨再生膜技术第十六章引导骨再生膜技术膜技术的原理及技术膜的分类及用途骨缺损GBR膜植入术(以不可吸收Gore-Tex膜为例)膜技术的原理及作用引导骨再生的生物膜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 technique)最早始于牙周病学领域,称为引导组织再生技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 technique)。
根据各类不同组织细胞迁移速度不同,即上皮细胞、纤维组织细胞比形成牙骨质、牙周韧带及骨组织的细胞快,采用生物材料人工制成一种带微孔的生物膜,起屏障作用,以阻止软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长入骨缺损区,避免这些细胞与有骨生成能力的细胞产生竞争抑制,保护血块的稳定,维持血块充填的间隙,使有骨生成能力的细胞缓慢进入骨缺损区,修复骨缺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页首膜的分类及用途GBR膜有不可吸收(生物不降解)及可吸收(生物降解)两类。
不可吸收膜以聚四氟乙烯膜(expended polytetrafuorethylene-ePTFE,又称Gore-Tex膜)临床应用最多,它又分两种类型:一种为中间硬,边缘柔软,微孔为0.45um,孔大允许结缔组织长入;另一种为膜中加钛网支架或聚丙烯网架,以保持骨缺损间隙。
可吸收膜目前尚不成熟,有聚乳酸膜、聚乙烯酯膜、共聚物膜及胶原膜等,但因其降解速度与成骨速度的控制尚不理想,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GBR膜技术应用于种植外科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页首骨缺损GBR膜植入术(以不可吸收Gore-Tex膜为例)【适应证】⑴术前增加种植区因失牙后或外伤缺损之骨量;⑵拔牙后即刻种植种植体颈部骨缺损;⑶种植手术中造成的骨裂开或骨旁穿;⑷由种植体周围炎造成的骨吸收。
焕发新生,引领未来——引导骨再生技术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引导骨再生技术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特定的材料、手术方法和生物学机制来促进骨细胞再生和骨骼重建,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本文为大家介绍的引导骨再生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引导骨再生技术的基本原理引导骨再生技术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促进骨细胞再生和骨骼重建:一是材料,即应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人工骨料或天然骨料等物质来充当骨细胞再生的模板;二是手术方法,即采用开放性或微创性手术方法将模板粘贴或置入患者的受损部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骨细胞增生和分化;三是生物学机制,即应用细胞因子或干细胞等物质来促进骨细胞再生和骨骼重建。
二、应用领域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广泛,主要用于骨折、创伤等骨骼损伤,以及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和植骨等领域。
同时,引导骨再生技术也成为了口腔种植与牙周重建等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三、技术特点和优势引导骨再生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1. 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活性。
2. 操作简单,不需要损伤健康的组织,微创性手术和经皮操作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3. 效果明显,可以促进骨细胞再生和骨骼重建,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
4. 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多种骨骼损伤和缺损,具有丰富的应用前景。
四、技术发展趋势引导骨再生技术将成为未来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其应用领域和治疗效果将不断扩大和提高。
同时,骨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也将为引导骨再生技术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未来,引导骨再生技术将成为我国医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发展方向。
总之,引导骨再生技术是一项备受关注的新兴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临床意义。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引导骨再生技术将在治疗骨骼损伤和缺损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加健康和美好的生活。
GBR引导骨再生技术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治疗不及时,或者牙齿缺失已久等都会造成牙槽骨被吸收、骨板缺损,从而使疾病治疗难度更大,甚至直接被“判死刑”,这种现象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后来,随着引导组织再生技术的发展,此项原理和医学诊疗理念也迅速扩展到骨再生领域,逐渐开发出了引导骨再生技术,基本或完全利用纯天然生物生长方法,使缺损的骨部分完成再生长,让被判了“死刑”的口腔疾病和牙齿种植重获生机。
【技术详解】GBR技术,让失去的骨重新长出来GBR(guided bone regeneration)引导骨再生技术,指利用屏障膜特性,阻止来自周围软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让骨面处的成骨细胞有足够的时间增殖,最终达到组织再生、定向修复的目的。
GBR技术原理:主要依据是各类组织细胞迁移速度不同的特点。
将带微孔的人工生物膜或自体骨膜固定在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形成生物屏障,阻止迁移速度较快的结缔组织细胞和上皮细胞进入骨缺损区,从而创造出骨组织优势生长的环境,使成骨细胞优先进入骨缺损区,无竞争生长,同时保护血凝块,实现缺损区骨修复性再生。
【技术条件】引导骨再生技术成功的条件河南赛思口腔医院医师介绍,引导骨再生技术若要完成骨缺损区域的修复,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屏障膜。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应具有足够的硬度,能够保证骨再生的空间环境,并具有良好的固位和稳定。
2、良好的口腔环境。
进行骨再生的骨缺损区域,必须是健康的,并保证没有潜在的感染源,而且牙周组织要有一定稳定性,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良好的空间等待骨再生组织成长。
3、骨移植材料。
被新骨置换前,可以为新骨生长提供支架,帮助新骨生长。
【技术优势】引导骨再生技术,安全完成骨修复1、安全,无副作用。
新的骨组织来源于机体自身,相比于人工材料而言,不会发生过敏、适应不良等情况;2、应用范围广。
引导骨再生技术可以适于由于食物嵌塞、咬合创伤、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等因素所致的个别患牙牙周骨质严重吸收、骨板损伤的修复;更多适用于牙种植领域,扩大了牙种植适应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种植体周骨缺损的修复并保证了牙种植成功率。
引导骨再生技术
引导骨再生技术是一种创新的医疗技术,可以帮助人体重建骨骼组织,促进骨折愈合和骨损伤修复。
这项技术的发展为那些因意外、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骨折或骨损伤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帮助他们重获健康和活力。
引导骨再生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生物材料或生物工程技术,将特定的生长因子或细胞种植到受损部位,促进新骨组织的生长和修复。
这些生长因子可以刺激干细胞分化为骨细胞,从而加速骨折愈合的过程。
通过引导骨再生技术,患者可以减少手术次数和恢复时间,同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引导骨再生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骨折、骨缺损和骨质疏松等疾病。
例如,对于严重的骨折或骨缺损,传统的手术治疗往往效果不佳,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期,甚至可能出现并发症。
而引导骨再生技术则可以在不开放手术的情况下完成骨折愈合,减少创伤和感染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除了治疗骨折和骨损伤外,引导骨再生技术还可以用于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预防骨折的发生。
通过植入生长因子或细胞,可以刺激骨细胞的活动,增加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症的进展。
这对于老年人和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骨折的风险。
总的来说,引导骨再生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医疗技术,可以帮助人体重建受损的骨骼组织,促进骨折愈合和骨损伤修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引导骨再生技术将会在骨科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患者能够受益于这项创新的医疗技术,重获健康和幸福。
引导骨再生理论和技术
李德华
【期刊名称】《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20)4
【摘要】Brancrnark教授建立的牙种植体骨结合理论(osseointegra tion)奠定了口腔种植技术的理论基础,使牙种植体的临床成功率得到了保证。
10年累计成功率达到90%以上。
然而,缺牙后牙唐突骨量不足一度成为限制牙种植技术应用的一个主要障碍。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牙种植体以全口无牙为主要适应证。
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cheralion,GBR),是
【总页数】3页(P507-509)
【作者】李德华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种植科,7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引导骨再生的理论和应用 [J], 金啸;王佐林
2.引导骨再生术结合应用浓缩生长因子技术的应用与护理 [J], 张波
3.改良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后牙区种植患者中的应用及牙槽嵴骨量变化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变化的观察 [J], 邢建峰;李玲玲
4.帐篷螺丝技术与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上前牙单牙缺失患者行水平向骨增量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J], 王金刚;于婷婷
5.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上前牙种植中的修复效果与美学评价 [J], 李剑平;石燕萍;高学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综述与讲座#骨缺损治疗中的骨诱导与骨引导郭现辉 张铁良作者单位:067000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郭现辉);天津骨科医院(张铁良)外伤、疾病造成的骨缺损是骨科、口腔科等临床科室的难题之一,在骨缺损治疗和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促进骨再生理论,即骨诱导(os teoi nduction)和骨引导(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骨诱导理论认为骨缺损达到一定程度,骨断端的成骨细胞本身已不能使骨缺损完全以骨组织形式愈合,而需要诱导周围组织中的其它细胞转化为骨细胞来填补缺损。
近年来又出现一种新的观点即引导性骨再生(骨引导),认为骨缺损达到一定程度后造成的骨不连接(Bone nonunion)是由周围软组织细胞的抢先侵入,影响了骨断端成骨细胞的再生,因此,主张用一机械性隔膜把骨与周围软组织隔开,阻挡周围软组织细胞的入侵,从而促进骨性愈合。
两者表面看来是矛盾的,其实是骨愈合过程的两个方面。
1 骨诱导1.1 骨诱导的概念和来源 通常指无成骨性质的间充质细胞(mesenchyme cytes)通过各种生化、机械或生物因子的作用,使其具有成骨能力的过程。
1965年,美国的Urist [1]发现牛的脱钙骨基质明胶可以诱导小鼠肌肉组织形成新的软骨和骨。
经过提纯分析发现起诱导作用的物质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e proteinBMP)。
Sato [2]等进一步验了BMP 的骨诱导作用的存在,在体外培养大鼠肌肉组织的间充质细胞时不加B MP,接种的细胞仅发展为纤维样组织。
当在培养基中加入BMP 可发现培养基与间充质细胞的界面上形成软骨细胞。
提出B MP 作为诱导因子,它的靶细胞是具有成骨潜能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在一定的环境下使其转变为成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参与骨愈合。
在Urist 发现B MP 之后,其它一些骨组织诱导因子被陆续发现,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转化生长因子(T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