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遗传变异
- 格式:ppt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5
专题16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我国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受精卵中,让其发育成幼体,在同等养殖条件下,该幼体的生长速率比普通鲤鱼提高了42%~115%。
该实例可得出的结论是()A.基因是DNA片段B.基因能够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该培育过程涉及了克隆技术【答案】B【分析】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可见,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性状的表现,还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详解】A.DNA分子上的这些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就叫基因,A不符合题意。
B.该实例运用转基因技术,证实基因能够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符合题意。
C.DNA分子上的这些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就叫基因。
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C不符合题意。
D.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
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的个体或种群,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2·江苏宿迁·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兔子的白毛与直毛B.小麦的抗锈病与水稻的抗稻瘟病C.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D.番茄的红果与苹果的红果【答案】C【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详解】A.“兔子的白毛与直毛”是同种生物(兔子)不同性状(毛的颜色和形状)的表现形式,故不属于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小麦的抗锈病与水稻的抗稻瘟病”是不同生物(小麦和水稻)的性状的表现形式,故不属于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是同种生物(人)同一性状(耳垂)的不同表现形式(有耳垂和无耳垂),故属于相对性状,C符合题意。
D.“番茄的红果与苹果的红果”是不同生物(番茄和苹果)的表现形式,故不属于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生物能遗传和变异的例子
1. 你看那小猫生出来的宝宝,有的像猫妈妈一样是花的,有的却像猫爸爸一样是纯色的,这难道不是生物能遗传和变异的体现吗?就像我们人类,有的孩子长得像爸爸,有的地方又像妈妈呀!
2. 嘿,想想那些漂亮的蝴蝶,同一品种的蝴蝶也会有不同的花纹和颜色呢!这可不是偶然,这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在搞怪呀,就如同你和你的兄弟姐妹也不会完全一样呐!
3. 哇塞,金鱼的种类好多呀!有眼睛鼓鼓的,有尾巴长长的,它们的后代有时会继承这些特点,但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新的特征,这不就跟变魔术一样神奇嘛,这就是遗传和变异的魔力呀!
4. 大家都知道狗狗吧,有的狗狗特别聪明,它的小狗可能也很机灵,但也可能会有一只与众不同,或许更活泼呢!这不正像生活中的我们,既有着家族的传承,又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嘛!
5. 去动物园看看那些猴子,它们的族群里也会有不一样的个体存在呀!有的更灵活,有的更健壮,这不就是遗传和变异带来的多样性嘛,像我们的世界一样丰富多彩呀!
6. 观察一下那些各种各样的花,即使是同一品种的,花朵的大小、颜色也会有差异呢!这就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呀,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就好像每个人的性格都各不相同一样!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真的是非常神奇又有趣的现象,它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多样性和独特性。
高考生物总复习: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关系【考纲要求】1.理解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2.掌握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理解其发生时期3.理解细胞分裂与遗传的关系4.重点掌握细胞分裂与变异的关系【考点梳理】要点一、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指的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
1.基因重组(1)概念:通常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2)产生原因: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结果:产生多种类型的配子。
如上图: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产生了4种配子。
②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结果:在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基础上,使配子更具有多样性。
产生配子要点诠释:我们一般讲的基因重组的原因就是上面阐述的两个,需要注意的是基因工程即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也是基因重组,它是不同种生物间基因的重新组合。
2.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2)结果:产生等位基因(3)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物理因素:各种射线、紫外线等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秋水仙素等生物因素:各种病毒和某些细菌(4)发生时期:最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时间为DNA复制时DNA复制过程是外界诱变因素起作用的有利时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DNA复制时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3.染色体变异(畸变)(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缺失某片段(缺失)增加某片段(重复)倒位易位注意:易位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染色体结构变异,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则属于基因重组。
病例:猫叫综合征患者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发生时期: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间期染色体复制时易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2)染色体数目变异①非整倍体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发生时期: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病例:21三体综合征病因:减Ⅰ时同源染色体(两条21号染色体)或减Ⅱ时21号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未分离未被分到两个细胞中②整倍体变异: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遗传:指间的相似性。
例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指间和间的差异。
例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金鱼品种多。
【点拨】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生物的性状(1)生物的性状:生物体的、、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眼睛的颜色,头发的颜色、形状,身高,血型,能否卷舌。
(2)相对性状:种生物性状的表现形式。
例如,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人的血型有A 型、B 型、O 型和AB 型,狗的白毛和黑毛。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转基因超级鼠:①过程:利用技术将转入核未融合的受精卵内,再将受精卵注入代孕小鼠的内,生出的小鼠个体较大。
②所用生物技术:技术。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③结论: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的影响。
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而不是性状。
【小试牛刀】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体性状的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人的A 型血与B 型血是一对相对性状C.性别也属于人体的性状D.在生物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2.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B.变异的实质是生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之间遗传物质发生变化C.生男生女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中所含的性染色体D.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3.(2021北京房山二模,18)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A.遗传现象 B.繁殖现象C.变异现象 D.进化现象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手段。
初三生物生物的变异试题答案及解析1.生物的变异分为两大类型: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的改变引起的。
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型与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遗传物质,环境条件【解析】生物的变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变异,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变异的原因以及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2. 1985年我国科学家把生长激素基因转入鲤鱼的受精卵内,培育出特大的胖鲤鱼。
这种生物技术是A.克隆技术B.转基因技术C.发酵技术D.酶技术【答案】B【解析】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1985年,我国科学家把生长激素基因通过生物技术转入鲤鱼的受精卵里,该鱼卵发育成特大的胖鲤鱼.胖鲤鱼的培育主要应用了转基因技术.【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3.下列属于转基因技术的是A.将抑制乙烯(一种催熟物质)合成的基因转入番茄DNA中B.利用某些微生物生产谷氨酸C.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蝴蝶兰D.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繁殖出新植株【答案】A【解析】A.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非洲罗兰是利用了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不是转基因技术。
B.利用某些微生物生产谷氨酸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获得的,不是转基因技术。
C.将抑制乙烯(一种催熟物质)合成的基因转入番茄DNA中,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D.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繁殖出新植株是利用了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的,不是转基因技术。
【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4.下列变异能够传给后代的是()A.晒黑的皮肤B.手术后隆起的鼻子C.用眼不当导致的近视D.转基因棉花获得的抗虫性【答案】D【解析】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有无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变化(对于无性生殖的生物而言,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
癌细胞不可遗传基因突变。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的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和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不同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不同:①病毒—基因突变②原核生物—主要是基因突变(R 型菌变成S 型菌,是基因重组)③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④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对于单个细胞而言,基因突变发生于间期。
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交叉互换导致) 在DNA 序列的荒漠区上不叫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氨基酸发生了改变: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
碱基顺序的变化:T//A 变成A//T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最小单位——碱基对。
结果:基因脱氧核苷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但不改变基因的位置和数量,基因突变通常产生他的等位基因,通常为原性状的相对性状,从而引起生物形状的改变。
碱基的替换可导致基因的改变,从而引起所编码的蛋白质的改变,进而引起生物形状的改变。
基因改变,性状可能不改变(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后形状不变的原因:①突变后所对应的密码子-氨基酸与原来的相同②AA-Aa Aa 中为什么不表现A 基因; ①A 基因发生突变②带A 基因部分的染色体缺失③带有A 基因整条染色体缺失以RNA 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其RNA 上核糖核苷酸序列发生变化,也可以引起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中碱基对数目、种类改变非常小,若碱基对数目改变幅度过大,超过一个基因的范围,则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基因突变不改变基因的数目,但基因上的碱基对的数目有可能改变。
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突变基因频率的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编稿:闫敏敏审稿:宋辰霞【学习目标】1、概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原因。
2、举例说明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意义。
3、比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要点梳理】要点一、生物变异的类型1.生物变异有两种类型: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2.两种变异的区别: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发生变异的条件遗传物质的改变环境因素的影响,遗传物质没有改变遗传物质是否变化发生变化不发生变化一般在当代表现出来,不能遗传给后代特点可以在当代,也可以在后代中出现,变异一旦发生,就有可能遗传给后代3.变异类型之间的关系:要点诠释:(1)病毒的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
(2)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
(3)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①进行无性生殖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②进行有性生殖时——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要点二、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1)症状:细胞呈镰刀状,运输氧的能力降低,易破裂溶血造成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2)直接原因: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分子一个氨基酸(β链的第6位氨基酸)发生改变引起的,由正常的谷氨酸变成了不正常的缬氨酸。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分析研究要点诠释: 突变的原因:基因中碱基对的改变 2.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1)概念: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时间:细胞分裂间期DNA 分子复制过程中,即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由于这是稳定的双螺旋结构解旋形成单链DNA ,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改变缺失 增添要点诠释: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其RNA上核糖核苷酸序列发生变化,也引起基因突变,另外,RNA通常为单链,更易发生突变。
(3)原因:①内因——DNA复制过程中基因内部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或排列顺序发生局部的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
②外因——诱变因素:物理因素:各种射线、紫外线等化学因素:亚硝酸盐、秋水仙素等生物因素:各种病毒和某些细菌4.基因突变的特点和意义(1)特点:①普遍性: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1、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
传给后代。
2、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
3、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4、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5、基因突变
①类型:包括形态突变、生化突变和致死突变。
②特点: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
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⑤实例: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
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
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
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
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
6、基因重组:指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亲本类型的
现象或过程。
①类型: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换(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②意义: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例子
1. 嘿,你看那孩子和他爸爸长得简直一模一样,这就是遗传的魔力呀!就像小树苗会长成大树,基因也会一代代传下去哟。
比如我们的眼睛颜色、头发质地,不都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吗?
2. 哇塞,你知道吗,有的双胞胎长得那叫一个像,这可不是巧合,这是生物遗传的典型例子呀!就好像是复制粘贴出来的一样,难道不是很神奇吗?
3. 哎呀呀,有时候家里养的宠物狗生的小狗,和大狗在某些方面特别像,这就是遗传在起作用啦!好比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就是生命延续的表现呢。
4. 你们注意过没有呀,有些人明明父母不胖,可他自己却很胖,这也许就是变异导致的呢!就像平静的湖面突然泛起了涟漪,让人惊讶不已呀!
5. 嘿哟,同一棵树上的叶子也会有不同呢,这就是生物的变异呀!就如同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意外和惊喜一样,是不是很有意思?
6. 哇哦,孔雀的羽毛有各种颜色和花纹,这当中肯定也有遗传和变异的功劳呀!好像是大自然这位艺术家在随意挥洒画笔呢。
7. 哈哈,人的性格有时候也会受到遗传的影响哦,但也可能会出现变异呢!比如有些人特别活泼,而父母却很安静,这不就是生物的奇妙之处嘛!
我的观点结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真是无处不在,它们让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惊喜呀!。
高中生物可遗传变异知识点-遗传变异是指生命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同一基因库中不同个体之间在DNA水平上的差异,也称“分子变异(molecular variation)”,也是对同一物种个体之间遗传差别的定性或定量描述。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生物可遗传变异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生物可遗传变异知识点1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即R型细菌转化是S 型细菌)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
因是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注意其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来完成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
9、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0、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所以,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并由蛋白质分子直接体现的。
生物的变异1、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基因突变有以下特点:①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②由于DNA碱基组成的改变是随机的、不确定的,因此,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基因突变的不定向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如控制小鼠毛色的灰色基因既可以突变成黄色基因,也可以突变成黑色基因。
③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1. 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图⑤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1)图①②都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2)图③中的变异会使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变短(3)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4)图中①②④的变异都不会产生新基因(5)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如基因a可以突变为基因d(6)a、b、c均可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7)Ⅰ、Ⅱ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不会引起基因突变(8)若基因a上游的起始密码子发生突变可能影响其正常表达(9)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10)当环境改变时,原先对生物生存不利的性状也可能变得有利(11)同一双亲的后代,出现多种不同的性状组合,往往是由基因重组引起的(12)“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内有三个染色体组导致联会紊乱从而不育(13)基因突变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突变的基因才能遗传给下一代(14)基因重组既可以发生在染色单体上,也可以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15)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16)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17)γ射线处理使染色体上某基因数个碱基丢失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18)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产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19)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种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20)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21)三倍体西瓜不能产生种子,属于不可遗传变异(22)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能产生三倍体,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23)某染色体上的DNA缺失15个碱基对所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24)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若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25)经低温处理的幼苗体内并非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会加倍(26)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和再分化后便可得到稳定遗传的可育植株(27)发生在水稻根尖细胞内的基因重组常常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28)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性状(29)Aa自交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30)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四倍体植株作母本,在四倍体植株上可得到三倍体无子果实(31)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知识点]染色体变异[答案](4)(7)(9)(10)(11)(14)(17)(18)(20)(25)(28)[解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2、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3、细胞内存在着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
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和DNA。
4、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它是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DNA上有许多与遗传特征相关的片段叫基因,不同的基因控制生物的不同特征。
5每条染色体通常包含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基因。
6、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形态相似;不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形态都不同。
7、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含有23条染色体,受精卵中有23对染色体。
8、染色体的组成: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由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
男性可以表示为22对+XY;女性可以表示为22对+XX。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卵细胞为22条+X,精子为22条+X或22条+Y组成。
9、生男生女是随机的、机会均等的,概率各占50% 。
男性性别决定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10、受精卵形成时,决定人类的性别,由男性(精子类型)决定。
11、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叫性状。
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相对性状。
12、根据性状在亲代和后代中的表现规律,把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两种。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大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小字母表示;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隐性性状的基因是aa。
13、生物性状一般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一对基因控制一个性状。
14、生物学上把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根据变异的原因,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类。
根据是否有利于生物自身的生存,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两类。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一.三大可遗传变异1.三大可遗传变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2.不同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类型生物类型⎩⎪⎪⎨⎪⎪⎧⎭⎬⎫病毒原核生物只有基因突变真核生物⎩⎪⎨⎪⎧ 有性生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无性生殖⎩⎨⎧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二.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机理和特点碱基对 影响范围 对肽链的影响备注替换 小 只改变1个氨基酸的种类或不改变替换的结果也可能使肽链合成提前终止或延迟终止 增添大插入位置前不影响,影响插①增添或缺失的位置越靠2.基因突变的类型(1)显性突变:aa→Aa(当代可表现)(2)隐性突变①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如AA→Aa),当代不表现,一旦表现即为纯合子。
②雄性个体X染色体上若发生隐性突变(如X A Y→X a Y),当代可表现。
3.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突变可能会影响生物性状原因:基因突变→mRNA上密码子改变→编码的氨基酸可能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生物性状改变。
4.DNA中碱基对改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3个原因(1)DNA分子上碱基对改变可能在非编码部位(如内含子和非编码区)。
(2)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多种密码子可决定同一种氨基酸,因此某碱基改变,不一定改变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
(3)若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AA中一个A→a,此时性状不改变。
5.基因突变对后代的影响(1)如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通过无性生殖传递给子代。
由于多数生物进行有性生殖,所以体细胞基因突变对后代影响较小。
(5)如果基因突变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6.影响基因突变的外因和内因生物因素某些病毒影响宿主细胞DNA等内因DNA分子复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7.基因突变的特点错误!8.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二、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的三种类型重组类型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重组人为导致的基因重组(DNA分子重组技术)图像示意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机制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重组目的基因经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导致受体细胞中的基因重组特点难以突破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可产生新的基因型、表现型,但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基因重组是生物的变异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