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古今异义教学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605.50 KB
- 文档页数:44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教师版)1、B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地位低,见识浅。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不好今义:坏。
古义:①不美。
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治邺》)②不喜欢。
例如:不好交接俗人。
《张衡传》不行今义:不可以。
古义:不能走路。
例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陈情表》)2、C春秋今义:①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
②时代名称。
古义:①年龄。
例如:天子春秋鼎盛。
(《汉书》)②一年。
例如: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③书名。
例如:仲尼厄而作《春秋》。
(《报任安书》)操持今义:料理;筹划。
古义:握着,拿着。
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苏武传》) 从容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古义:①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例如: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张衡传》)②举动。
例如:从容中道。
(《中庸》)从而今义:连词。
古义:从:跟随;而:并且、而且。
例如: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古义:刚开始。
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3、D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
古义:①当地的事。
例如: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
(《方腊起义》)②土地方圆。
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项羽本纪》)东面今义:东边。
古义:脸朝东。
例如:东面而视。
(《秋水》)大方今义: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古义: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大风今义:风力很大的风。
古义:麻风病。
例如: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怠慢今义:冷淡;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
古义:松懈,轻忽。
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劝学》)4、F风流今义: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古义:①杰出,英俊。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高中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古今异义的概念,认识到古今异义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古今异义词义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古今异义的概念和分类。
2. 古今异义词的辨别方法。
3. 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今异义的概念、分类和辨别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实例。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古今异义词的辨别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提出古今异义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古今异义的兴趣。
2. 讲解古今异义的概念和分类:讲解古今异义词的定义,介绍古今异义的分类,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等。
3. 教授古今异义词的辨别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词义搭配、词义引申等方法,辨别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4. 分析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实例:选取典型的古今异义词实例,进行分析解读,让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在文言文中的具体运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古今异义词实例,互相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2. 古今异义词辨别能力:通过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辨别能力。
3. 文言文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或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文言文实例材料。
教学时间:45分钟。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古今异义词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重要性。
2. 推荐阅读古代文献,如《左传》、《史记》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今异义词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七、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古今异义词的辨别和理解,特别是在语境复杂的文言文中的运用。
2. 重点:掌握古今异义词的辨别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言文通假字的概念和古今异义。
2. 掌握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及其古今异义的对照。
3. 能够正确运用文言文通假字进行阅读和翻译。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通假字的概念介绍。
2. 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及其古今异义的对照。
3. 搭配例句的解析和实例演练。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一篇有关文言文中通假字使用的短文,引发学生对古代文言文中通假字的兴趣,并引出课堂主题。
2. 概念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文言文通假字以及其与现代汉字的异义对照。
3. 常见通假字的对照:(1)教师列举一些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并与现代汉字的异义进行对照说明,例如:“愈”通假为“越”、“多”、“增”,示范解读句子中使用的具体含义。
(2)学生分组合作,自选一些文言文段落,找出其中的通假字,并在小组间讨论其古今异义。
4. 搭配例句的解析和实例演练:(1)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句子,重点解析其中的通假字及其古今异义,引导学生理解其运用。
(2)学生进行配对练习,根据给定的文言文句子,选择合适的通假字填入空格中,然后互相交流、讨论答案,并进行批改。
五、拓展延伸:通过阅读其他文言文课文,或者辅助阅读一些简单文言文作品,让学生更加熟悉文言文通假字的运用,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六、课堂总结:教师对本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强调文言文通假字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的文言文阅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七、课后延伸:布置学生以文言文通假字为题目,撰写一篇与古今异义相关的短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并在下堂课上交流和分享。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需要更详细的教案或其他教育阶段的教案,请告知。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教学文案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微专题之文言文虚词:(一)专项积累:文言文古今异义词1.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低微,学识浅陋(《出师表》)2.不行:“九岁不行”:不能走路(《陈情表》)3.猖狂:“阮籍猖狂”:狂放,不拘礼法(《滕王阁序》)4.操持:“卧起操持”:拿着(《苏武传》)5.成立:“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成人自立(《陈情表》)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言语举止适度得体(《屈原列传》)7.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刚刚开始(《赤壁之战》)8.东面:“东面而视”:脸朝东(《秋水》)9.反复:①“其存君兴国欲反复之”:扭转形势(《屈原列传》)②“于反复不宜鲁莽”:书信往来(《答司马谏议书》)10.非常:①“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非同寻常,不同一般(《报任安书》)②“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或突如其来的(《鸿门宴》)11.风流:①“千古风流人物”:杰出、英俊(《念奴娇赤壁怀古》)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京口北固亭怀古》)12.逢迎:“蹑履相逢迎”:迎接(《孔雀东南飞》)13.感激:“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感动奋发(《出师表》)14.故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先例、旧事(《六国论》)15.果然:“腹犹果然”:饱的样子(《逍遥游》)16.交通:①“交通王侯”:勾结(《论贵粟疏》)②“阡陌交通”:空间上彼此通达(《桃花源记》)17.结束:“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整装(《冯婉贞》)18.方丈:“室仅方丈”:一丈见方(《项脊轩志》)19.从事:“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官名(《伶官传序》)20.具体:“亦雁荡具体而微者”:具备形体(《雁荡山》)21.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出师表》)22.慷慨:“抗辞慷慨”:意气激昂(《<指南录>后序》23.可怜:①“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②“可怜焦土”:可惜(《六国论》)24.口舌:“意北亦可以口舌动也”:言语言辞(《<指南录>后序》25.上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2020年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第3讲古今异义(6)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今异义词的不同词义2.了解古今异义的形成及种类【知识梳理】乌有先生历险记(文言总复习趣味训练)(6)方瞑目俟死,闻虎惨叫,怪而视之,盖一矢已贯其喉矣。
寻见一长者挟弓立崖上,衣短褐,著草履,不冠不袜,须眉悉白,颜色如丹,俨然类仙人。
先生趣而前,拜谒长者,不敢慢。
长者诘曰:“若何为者也?奚自?何所之?”先生具白所以及所从来。
长者笑曰:“子虚者,吾之氏也。
寒舍在迩,不可不入。
”遂引至其家,杀鸡为黍以食之。
先生请曰:“事迫矣!乞长者速往,冀有万一之望。
不者,时不逮矣。
”长者询曰:“病者孰与君少长?”曰:“长仆四岁。
”又问病状,曰:“毋庸忧!旦日,吾当与君具往。
”先生言路险,恐迟滞时日。
长者曰:“后山有坦途,抵中山,第半日耳。
”侵晨,遂携药囊乘健驴与先生同行。
无何,至山口,先生取己驴与长者并驱而循大道。
涂经乡所入兰若,先生因述遇鬼事,指示曰:“此寺,吾之所遇鬼也。
予当死之矣。
”长者笑曰:“嘻!先生不亦惑乎!鬼神者,心之幻景耳,安能受人祸!足下知者,曷为信此哉?”逢寺旁有田父五六人,辍耕坐陇上。
长者偕先生就而问焉,并述向之所见。
田父掩口胡卢而笑,曰:“君误矣!彼缢妇者,吾村王氏妾也,不为恶姑、嫡妇所容而自经焉。
子所见女鬼者,吾村李氏妇也。
家素贫,今岁饥,赋敛又重,衣食不给,夫新丧,其子昨又夭矣。
妇抢呼欲绝,悲极而入邪魔,夜半病作,发其子之坟取尸以归。
自言其首为寺鬼所伤。
君无问,何由知其乃先生为也?”言已,皆大笑。
注释:第六段:方瞑(闭)目俟(等)死,闻虎惨叫,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而视之,盖(句首语气助词,原来)一矢(箭)已贯(射穿)其喉矣。
寻(不一会儿)见一长者挟弓立崖上,衣(名作动,穿)短褐,著草履,不冠(名作动,戴帽子)不袜(名作动,穿袜子),须眉悉(全都)白,颜色(古今异义,脸色)如丹(名词,朱砂),俨然(很像的样子)类(类似,像)仙人。
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古今异义词在古今异义问题上,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单音词和双音词分辨不清。
文言实词以单音词为主,也有少量的双音词。
注意不要把双音词拆开来理解,更不能把由单音词构成的短语看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也有一些单音词用法意义在今天发生了变化,但往往被以今训古,错误地理解。
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
1.古今异义词的分类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
这两种情况,对学习文言文带来的困难不大。
困难大的是古今字形同而意义用法已不同的词,这类词的词义发生了演变,其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现在指全中国。
(2)词义缩小。
如:“臭”,古代指气味,现在只表示不好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后一意义不用了。
(3)词义转移。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义是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4)词义弱化。
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
(5)词义强化。
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如“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诸葛亮《出师表》)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是责备义,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6)感情色彩变化。
如:“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无贬义,现在则指品质恶劣,为贬义词;“爪牙”,古代是得力帮手之意,是褒义词,现在是贬义词;“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
(7)名称说法改变。
如:“目”改称“眼睛”、“寡”改称“少”等。
2.如何掌握古今异义词(1)“牢记迥别”。
【2023一轮复习】文言文—(2.2)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考情简述】考纲中要求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为B,当然熟练掌握和积累一定数量的重点文言词汇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常考文言实词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5大类,其中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考查是重中之重,偏义复词相对较少。
今天我们总结的“古今异义”相关知识点及用法,供同学们学习备战高考使用。
关于中学阶段的“古今异义”(包括最新高中统编教材和初中统编教材),我们会在实词积累系列中陆续推出,为同学们提供最全、最系统的相关内容,敬请期待!【必备知识】古今异义词分类一、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黄河,而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2.“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中的“好”,原来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二、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1.“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金”,原来泛指一切金属,而在现代汉语中专指黄金。
2.“丈夫亦爱怜其子乎?”(《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丈夫”,是指成年男子。
3.“生丈夫,二壶酒,一犬”(《勾践灭吴》)中的“丈夫”则是指男孩,在古代,不管是成年的还是未成年的,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男人,均可称丈夫,但在现代汉语中“丈夫”一般仅指已婚女子的配偶。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因”(《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行李”,在古文中既可以指出使的人,也可以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在该句中就是指出使的人,而在现代汉语中仅仅指出门所带的东西。
三、词义强化某些词语的今义与原义相比,词义性质发生了变化,程度加深了。
这是词义的强化。
如“恨”,古代多表遗憾、不满意。
古今异义词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
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
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
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
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员,现代汉语中则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员。
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
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陆游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卑”即此义,“鄙”指见识短浅;而现在则是个地道的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
如“无论”,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词,而文言文里却是两个词,如《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
下面择要列出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古今异义词。
1、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2、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 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4、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5、布衣 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6、感激 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出师表》)7、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