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治疗毛囊炎的中西医药物
- 格式:wps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两种药物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伊曲康唑与氟康唑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马拉色菌毛囊炎。
它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红色皮疹、脓疱和瘙痒。
过去,由于对其认识不足,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抗真菌药物已成为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关键。
在众多抗真菌药物中,伊曲康唑和氟康唑是两种常用于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药物。
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中的真菌鲨烯环氧化酶,从而抑制真菌生长和繁殖。
氟康唑则是一种强效的抗真菌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阻止真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合成,进而抑制真菌生长。
那么,这两种药物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疗效如何呢?与伊曲康唑相比,氟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疗效更为显著。
在一项涉及200名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的研究中,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氟康唑治疗,另一组接受伊曲康唑治疗。
结果显示,氟康唑组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7天,皮疹消退率达到了85%,而伊曲康唑组仅为65%。
氟康唑的用药时间较短,一般为1周左右,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尽管氟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具有较高的疗效,但价格相对较高,可能使部分患者难以承受。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患者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疗效、价格、副作用等因素。
2. 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护肤品和化妆品,以免刺激皮肤,加重症状。
3. 在治疗期间,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用药,确保药物达到最佳疗效。
4. 在治疗结束后,仍需注意皮肤保养,以防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复发。
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通过抗真菌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在选择药物时,患者及医生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治疗期间注意生活习惯和皮肤保养,有助于减少疾病复发。
在深入探讨两种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与氟康唑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方面的疗效时,我将基于广泛的研究和临床数据,提供一个全面的比较分析。
这不仅包括药物的疗效,还将涉及治疗过程中的体验、副作用以及患者的经济负担。
用什么药治疗毛囊炎比较好*导读:用什么药治疗毛囊炎比较好?西药和中药都可治疗。
……用什么药治疗毛囊炎比较好?脑囊炎是指葡萄球菌侵入毛囊部位发生的化脓炎症,好发在春季,主要在人体的头部、颈部、臀部比较常见。
免疫力比较低下的人群或者糖尿病患者患此病的几率较高。
毛囊炎的主要症状有:皮肤痒痛、出现玉米大的丘疹,顶端有含脓的情况。
* 那么出现毛囊炎的时候怎么办?应该怎么治疗?1.西药治疗。
第一:可以肌注我们常用的青霉素,同时配上维生素B作补充辅助治疗。
第二:免疫治疗,使用自家菌苗或多价菌苗注射,此方法是适用于经常反复的慢性毛囊炎患者。
第三:外治法。
主要是使用对毛囊炎有抑制作用的消炎杀菌类外涂药物。
第四:物理治疗:可以采用专业的紫外线或超声波照射仪器,通过这些光线对毛囊炎进行治疗,要坚持每周约三次,每次大概二十分钟。
2.中药治疗第一:银连黄菊汤。
银花、紫花地丁各15g,川连、黄芩、野菊花、山栀、连翘、赤芍、黄柏、茯苓、绿豆衣各9g,生甘草6g。
舌尖红,面部升火,口渴,乏力,失眠等阴虚内热者,加天花粉、鲜生地;皮损硬结明显者加大黄或青宁丸包煎;痛痒甚者加苦参、白鲜皮、萆薢;热重者加龙胆草、丹皮、蒲公英。
水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本方有清心解毒利湿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毛囊炎50例,结果痊愈26例,好转17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6%。
第二:解毒四妙汤苍术、连翘、大黄各10g,薏苡仁30g,黄柏、牛膝各12g,蚕沙、银花藤各24g,木通15g。
每日一剂,水煎内服。
由于此病的复发率比较高,所以在治愈以后还是要好好注意个人的卫生,避免对皮肤的搔抓,夏天出汗比较多,就要更加注意保持自身的清洁。
饮食要以清淡为主,辛辣的食品容易诱发病情的复发。
毛囊炎用什么药最有效
对毛囊炎的治疗药物的选择当然是比较重要的,例如新霉素软膏或者是疮疖膏药,以及使用一些清血解毒的药丸,对于帮助治疗毛囊炎都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应该注重生活当中的清洁卫生。
★一、可选用的药
1.局部治疗:剪去毛发后选用下列药物:
(1)近远堂毛囊炎套装: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
(2)2.5%碘酊: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
(3)1%新霉素软膏:外用,涂敷患处,每日数次。
2.全身治疗:
(1)多发性者可酌情选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口服复合维生素。
(2)调节免疫:转移因子 4ml 皮下注射 1/2日
★二、可选用的中成药
1.疮疖膏药:外用,视疮疖大小选用小张或大张药膏,加温软化后乘温热贴于患处,稍加按压,2-3日换药1次;如果疮疖溃破出脓,则宜每日换药1-2次,待脓出净后可再贴1-2次,使其根盘硬节完全吸收。
凡正常皮肤在贴膏药后发生红斑、皮疹或瘦痒,应及时停用本品。
2.连翘败毒丸:每次口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清血解毒丸:每次口服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4.拔毒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隔日换药1次。
5.小败毒膏:每次口服15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6.大黄廑虫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3次,温酒或温开水送服。
如何治疗毛囊炎毛囊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导读:如何治疗毛囊炎?治疗毛囊炎可以使用肤力康、疮
疖膏、翘败毒丸、清血解毒丸及丸圣散等药物。
……
如何治疗毛囊炎?中医认为,毛囊炎是由于人体内湿热内蕴,外受热毒,郁于肌肤而导致的。
也有一部分人则是因为体弱,腠理不固,外受热邪而患上毛囊炎的。
毛囊炎患者不妨可以采取一些中药进行治疗,不仅效果理想,而且不会产生其他副作用,更加安全可靠。
治疗毛囊炎可使用的中成药主要有以下几种。
*治疗毛囊炎的中成药
如何治疗毛囊炎?患者可以选用纯中药的制剂---肤力康药
物进行治疗。
治疗效果理想。
疮疖膏药治疗毛囊炎。
这是一种外用药物,可以将药膏加温软化后热贴在患处,适当按压以下,每隔2-3日换一次药膏。
如果患处破损出脓的话,就需要一天换1-2次药膏了,等到脓净后再贴1-2次。
还有一些内服药物也可以有些治疗毛囊炎的。
患者可以口服连翘败毒丸,每次服用6-9g,一日要服用2次。
清血解毒丸也
适合用于治疗毛囊炎,患者一天可以服用2-3次,每次服用6g,最好是用温开水送服。
还有小败毒膏,患者一天要服用两次,每次服用15g。
毛囊炎患者还可以使用以下几种外用药物。
丸圣散:可以使
用一些花椒油或食用植物油来调敷。
拔毒膏:要先将药膏加热,使其软化,然后在贴在患处,隔日就要换1次药膏。
中西医治疗毛囊炎的良方妙法毛囊炎为毛囊部发生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炎症,可分为浅表型和深型,各型又有急慢性之别。
临床上可见毛囊性丘疹,小脓疱。
中医根据发病部位称“发际疮”,“羊胡子疮”,“坐板疮”。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 本病主要发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糖尿病患者。
有化脓性及非化脓性两种。
化脓性者其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
多在瘙痒性皮肤病基础上发生。
非化脓性者多与职业或某些治疗因素:如经常接触焦油类物质,长期应用类固醇激素,或皮肤经常接受摩擦,均易诱发毛囊炎。
2.病理 毛囊口、毛囊深部的毛囊壁及部分毛囊组织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以嗜中性细胞为主。
二、中医本病相当于中医学中“疖”、“疮疡”,是发生于人体毛囊部位的疮疡。
平时人体的毛囊部位就有细菌存在,但不致病。
当人体内蕴湿热,感受暑湿、风毒外袭,或体质虚弱,新陈代谢障碍(如糖尿病),以及皮肤不洁,经常受到摩擦等情况下,使病原菌乘机而入侵,引起本病的发生。
【临床表现】1.症状 初起为粟粒大炎性丘疹,抓破成毛囊性丘疹脓疱,数天后脓液干燥结痂,约一周后痂脱而愈。
皮疹数目较多,但孤立散在,自觉瘙痒和轻度刺痛。
多见于成人好发头、颈部及臀部或身体其他部位。
常多数发生,性质顽固,迁延难愈。
2.体征 初发与毛囊一致有痒感的炎性小丘疹,周围有明显红晕,迅速变为脓疱,中心有毛发穿过,脓疱如粟粒大小,不相融合,疱壁薄,破后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数日干燥结痂而愈,愈后不留瘢痕。
【诊断要点】1.病史及临床表现①损害为炎性毛囊性丘疹,或小脓疱,周围有红晕,散在分布。
②好发于毛发及易摩擦的部位,如头皮、颈项及背部,伴微痒或疼痛。
③可因瘙痒性皮肤病,糖尿病,或抵抗力低下而诱发。
④病程约1周左右,易复发。
2.本病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如脓疱性痱子,青年痤疮。
【防治方法】一、一般措施(一)预防方法(1)应注意皮肤卫生,避免搔抓摩擦。
(2)积极治疗诱发本病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贫血等。
(3)加强户外身体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西医主要采取局部用药、全身治疗或注射丙种球蛋白及菌苗等。
本病属中医“发际疮”、“羊须疮”、“坐板疮”、“眉恋疮”等范畴。
其发病由湿热火毒,蕴解肌肤,郁结不发所致。
故治疗以清热解毒,除湿消疮为基本治则,效果良好。
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1.桂枝葛根汤葛根12g,桂枝、白芍、连翘、胡黄连、苦参各9g,金银花30g,紫花地丁15g,甘草38。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本方有清热解毒,温经通络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多发性毛囊炎、毛囊炎50例,结果全部治愈。
观察发现,服药时间与病程长短呈正比。
2.银连黄菊汤银花、紫花地丁各15g,川连、黄芩、野菊花、山栀、连翘、赤芍、黄柏、茯苓、绿豆衣各9g,生甘草6g。
舌尖红,面部升火,口渴,乏力,失眠等阴虚内热者,加天花粉、鲜生地;皮损硬结明显者加大黄或青宁丸包煎;痛痒甚者加苦参、白鲜皮、萆薢;热重者加龙胆草、丹皮、蒲公英。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有清心解毒利湿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毛囊炎50例,结果痊愈26例,好转17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6%。
3.芩连平胃汤黄芩,黄连、厚朴(姜炒)、陈皮各3g,苍术(炒)6g,生甘草,姜1片。
加水300ml,煎取240ml,饭后服。
本方出自《医宗金鉴》,有除湿清热之功。
适用于燕窝疮(颈项部多发性毛囊炎)。
4.解毒四妙汤苍术、连翘、大黄各10g,薏苡仁30g,黄柏、牛膝各12g,蚕沙、银花藤各24g,木通158。
每日1剂,水煎内服。
本方有清热除湿,解毒散结之功。
适用于各种阳证疮疡,湿热郁滞者;尤宜发际疮(枕骨下硬结性毛囊炎)湿热重者。
蒲公英、地丁、银花各30g,连翘、当归各15g,川芎12g,皂刺、山甲各6g,陈皮、桔梗各5.解毒排脓汤9g,甘草3g。
气虚加生黄芪、党参;阴虚加生地、玄参、花粉;湿热重者加黄芩、黄连。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有清热解毒,化瘀排脓之功。
有报道运用其治疗头部脓肿性穿凿性毛囊周围炎10例,结果全部治愈,服药25〜92剂。
有效治疗毛囊炎的中西医药物
毛囊或毛囊周围被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感染所发生的亚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炎症,就叫毛囊炎。
毛囊炎的发生多因病人抵抗力降低,有瘙痒性皮肤病,如糖尿病、慢性皮脂溢出过多症等,毛囊口因搔抓、摩擦而受损,致病菌侵入破损处而发病。
除此之外与受到汽油、润滑油、煤焦油、沥青等物理、化学刺激有关。
多见于成人,好发于有毛及易摩擦的部位,特别是头皮、后颈、背部、臀部和外阴部等。
自觉轻度痒痛,—般没有全身症状。
皮疹初起时为针头大红色毛囊性丘疹,逐渐变成粟粒大脓疱,中心有毛发贯穿,周围有炎性红晕。
脓疱大多分批出现,互不融合。
脓疱破渍后,排出少量脓血,结成黄痂,痂脱即愈,不留瘢痕,但易复发。
药物治疗:
1、1:5000高锰酸钾溶液十氯柳酊:
1:5000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
氯柳酊具有消毒、杀菌、止痒的作用,且能溶解皮脂。
对于头皮的毛囊炎患者,先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后涂氯柳酊具有较好辅助效果。
2、2%莫匹罗星软膏十青霉素:
2%莫匹罗星软膏外涂具有消炎和杀菌的作用,青霉素全身应用可以进—步增强抗炎和抗菌效果,适用于光滑皮肤部位反复发生迁延
呈慢性的患者。
青霉素过敏者忌用。
3、三黄片十三黄洗剂:
三黄片是中成药,具有解毒、消炎的功能,同时配合局部应用三黄洗剂可以内外兼治,取得良好的效果。
4、黄连6克十黄芩10克十丹皮10克十赤芍10克十银花10克十蚤休10克十连翘10克十三棵针15克十生甘草6克:
上述中草药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先将上药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再放火上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
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主要适用于臀部和头部毛囊炎患者。
头部疮加荆芥10克、桔梗5克;臀部疮加牛膝、萎芍各10克;大便干者加生大黄(后下10克)。
5、银花18克十连翘15克十苍术18克十黄柏18克十归尾9克十赤芍9克十猪苓9克十茵陈30克十车前子9克:
将上述中草药加水煎服,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发际疮、坐板疮等。
毒热重者加地丁、野菊花、川军、土茯苓、黄芩、栀子;湿盛者加生苡米、六—散、云苓、白术、苦参、防己;肿痛明显者加川楝子、乳香、没药、红花、川芎、丹参。
健康处方:
1、患者要避免物理性刺激,饮食上要注意少吃酒类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反复发作者平时应少吃油腻之物,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保持大便畅通。
2、禁忌烟酒。
3、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避免搔抓、摩擦皮肤,保护皮肤完整。
4、经常接触汽油、润滑油、煤焦油、沥青等的工人,应加强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