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 格式:docx
- 大小:37.17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大体框架1.古代文学史的划分: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2.文学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修辞手法的逐渐成熟、文体多样化、作家人物形象逐渐丰满二、夏商周文学1.夏代文学:《夏小正》、《史记》中记录的文学成果2.商代文学:甲骨文、《诗经》3.周代文学:《周易》、《尚书》三、秦汉魏晋文学1.秦汉文学:《楚辞》、史书体裁的发展2.魏晋文学:建安文学、乐府诗、骈文、魏晋之难3.创造性的文学理论:刘勰的《文心雕龙》四、南北朝隋唐文学1.南北朝文学:乐府民歌、士人诗、佛教文学2.隋唐文学:唐诗的发展、辞章体诗、玄宗时期的文学繁荣3.文化交流与诗歌的发展:唐代与西域的交流、唐代与日本的交流、诗歌和绘画的结合五、宋元明清文学1.宋代文学:唐宋八大家、宋词的发展、宋代戏剧3.明代文学:洪武年间的文艺运动、明代小说的发展4.清代文学:四大传奇、三言、八旗文学六、文学理论1.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观念:治身、齐家、治国、和天下2.文学批评的发展:修辞手法的研究、文体论争、诗歌的审美标准3.审美观念的转变:宋代理学对文学的影响、《红楼梦》的写作风格对小说的影响七、作家人物1.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屈原、诗经的作者、严子陵、张衡、刘勰、杜甫、李白、李商隐、苏东坡、白居易、王安石、辛弃疾、杨万里、陆游、曹雪芹等2.文学作品的背后人物:《红楼梦》的曹雪芹与高鹗、《水浒传》的施耐庵与罗贯中、《西游记》的吴承恩、《活佛骑鲸记》的吴祯八、中国古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比1.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与世界文学的异同2.中外文学作品的交流与影响3.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九、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1.对文学文本的解读与分析2.对历史背景的研究3.对文学理论的研究4.文学批评和评价方法的探索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复习提纲,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详细拓展和调整。
最后,希望你能够有效地复习,顺利通过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史 (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讲1.概述先秦文学的进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进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进展的历史时期。
第二章神话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要紧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事情怎么?2.《诗经》是怎么分类与编排的?3.汉代的传《诗》的事情怎么?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讲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挑选两篇举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妨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要紧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挑选《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举行分析。
7.《国语》的要紧艺术特点有哪些?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挑选《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举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明白。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啥是“三表法”?5.《老子》散文的艺术特点要紧有哪些?6.谈谈你对老庄思想基本精神的明白。
7.以《逍遥游》为例,谈谈《庄子》散文的要紧艺术特点。
元代,我国戏剧艺术走向成熟。
戏剧包括杂剧和南戏(一)杂剧的体制1.“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形式:全剧用楔子开场,中间四折,结尾用两句或四句对句,叫做题目正名,以概括全剧内容。
2.在乐曲上每折使用一个宫调,全剧四折由四大套曲组成。
用北曲演唱。
3.一角独唱的演唱体制,根据主唱角色的不同性别,分为“末本”和“旦本”(由男主角唱者为“末本”,由女主角唱者为“旦本”)。
4.杂剧演出的三要素:科、白、唱、综合歌唱、舞蹈、念白一体,是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特点。
5.杂剧的角色的行当:末、旦、净、杂四大类。
比之前代戏剧,角色增设和细分。
(二)南戏的体制元戏剧活动形成为两个戏剧圈。
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流行杂剧;南方戏剧圈为杭州第一章关汉卿二、《窦娥冤》(一)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1、不幸的生活遭遇和她善良性格的体现。
2、社会恶势力把窦娥平静而又可怜的生活也破坏了,种种迫害造成了她的反抗性格。
3、封建官府一手制造了窦娥的冤狱,使她的反抗性格进一步发展。
4、临刑前对天地的愤怒质问、指责与发下的誓愿,是对神圣的最高主宰者――天地的大胆怀疑,是不公平不合理的黑暗的社会形象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古代作品鬼魂形象出现的思想意义及其不同倾向。
(二)窦娥形象的意义:有力地揭露了黑暗与残酷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封建吏治的腐败,表现了被压迫者要求伸冤复仇、伸张正义的强烈愿望;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
作品使用浪漫主义手法,对悲剧气氛的渲染,所获得的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一、《救风尘》与关汉卿的喜剧创作二、《单刀会》与《西蜀梦》第四节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一、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二、关汉卿杂剧的语言艺术场上之曲尽快入戏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善于设置悬念第二章王实甫和《西厢记》二、崔张故事的演变(一)唐元稹《莺莺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否定莺莺不合封建礼教的行为:为好色无情、负心背义的张生开脱、辩护。
(二)宋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完全保存了《莺莺传》的内容的倾向,只是将文言小说改变成韵散相间的讲唱体鼓子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一、前秦时期的文学1.前秦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前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衰荣交替的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
由于战乱和政治压迫,文学创作受到严重限制,出现了文学的衰落。
二、南北朝时期的文学1.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分裂,政治动荡,社会动荡,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悲壮、抒情的特点。
2.南北朝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陈情表》、《孔尚任表状》等,代表作家有陈寿、陆机等。
三、隋唐时期的文学1.隋唐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隋唐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隋唐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豪放、骚气和儒雅的特点。
2.隋唐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长恨歌》、《鹿柴》等,代表作家有白居易、岑参等。
四、五代时期的文学1.五代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五代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忧愤、辽阔和浪漫的特点。
2.五代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观差》,代表作家有李煜、李清照等。
五、宋元时期的文学1.宋元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宋元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风华绝代的时期,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元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纤细、含蓄和深沉的特点。
2.宋元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等,代表作家有杨万里、文天祥等。
六、明清时期的文学1.明清时期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稳定但思想封闭的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明清时期的文学主要表现出懦弱、顺从和自卑的特点。
2.明清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代表作品有《西游记》、《儿女英雄传》等,代表作家有施耐庵、吴敬梓等。
七、现代文学1.现代文学的特点和背景分析: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在接受和吸收西方文学的同时,保留了中国文学传统的一些特点。
名词解释1、豪放词派:答:豪放词派就是婉约词派相对的宋代词派,由苏轼开创,至辛弃疾而大成,包括黄庭坚、晁补之、陆游以及陈亮、刘过、刘克庄等词人,因她们的词风飘逸豪放故名。
2、临川四梦:答:就是指明代汤显祖的四部著作,即《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因作者就是江西临川人,而这四部戏都写到梦境,故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3、套数:答:就是散曲中相对于小令一种大型体式,与诸宫调有渊源关系,就是由多种曲调连贯而成的整套曲子。
又名“套曲”、“散套”。
4、唐传奇:答: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多以传、记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轶事。
“传奇”一词最早见于裴铏的小说集《传奇》,后来逐渐被认为就是一种小说的体裁,并作为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而沿用。
5、人情世态小说:答:人情世态小说属于通俗小说的一种,又叫“人情小说”,就是指立足人间社会,以基本写实的方式来描写家庭生活、婚姻、男女感情,并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作品。
6、玉茗堂四梦:答:汤显祖的四部传奇,《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又称为“临川四梦”,因汤显祖为江西临川人故得名。
7、“三言二拍”:答:“三言”即明代冯梦龙整理、编撰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就是三部影响很大的话本、拟话本小说集。
“二拍”即明代凌濠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就是“三言”之后重要的拟话本集。
“三言二拍”代表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8、南洪北孔:答:清初,剧坛出现了洪升与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
洪升创作的剧作《长生殿》与孔尚任创作的剧作《桃花扇》代表了古典戏剧创作的两座高峰,堪称传奇剧本中的双壁,因为洪升就是南方浙江钱塘人,孔尚任就是北方山东曲阜人,故两人有“南洪北孔”的美誉。
9、志怪小说: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小说。
内容主要记述神鬼怪异、远方异物,宗教迷信色彩浓重,但也有不少有意义的作品,代表作就是干宝的《搜神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绪论1. 文学与外在环境之关系2. 中国文学与宗教之关系3. 「文学通史」、「文学断代史」、「文学专史」的特性与重要著作4. 民间文学与文人创作的关系5. 历代文体兴盛与帝王提倡之关系6. 中国「文体」观念的演进与代表著作7. 「文学运动」的特质先秦诗经1. 简述诗经的作者与时代。
2. 孔子删诗之说的商榷。
3. 何谓「六义」,试举例说明。
4. 何谓「四始」?各家说法中裴普贤先生认为《史记》的四史说最为乎实,何故?5.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先秦散文1. 请简述先秦散文的发展梗概。
2. 先秦散文中,《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章有何特色?先秦楚辞1. 何谓「楚辞」?楚辞的艺术特色与成就为何?2. 何谓「离骚」?〈离骚〉写作的时代背景与情志内容为何?3. 何谓「九歌」,九歌的文学特征为何?4. 试比较《诗经》与《楚辞》的不同。
先秦神话1. 何谓「神话」?中国神话的类型与题材有哪些?2. 请介绍几本保存中国古神话的重要典籍。
先秦文论1.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莫不同祖风骚」,李白〈古风〉:「劣于汉魏近风骚」,何谓「风骚」?其代表的文学精神为何?汉赋1. 「赋」的文学特征如何?赋体文学发展的源流与演变如何?2. 汉代辞赋分「写物」、「言志」两大系统,请举例说明。
3. 汉赋全盛时期,重要赋家及其作品介绍。
4. 汉赋兴盛的的原因为何?5. 汉赋受到儒家何种理念的支持?此理念与实际相符的情形如何?6. 两汉赋体的演变与发展。
汉散文1. 两汉散文概述。
2. 请概述汉代散文的成就。
3. 试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4. 史记的文学价值。
5. 王允说:「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王固认为:「司马迁著书,……微文刺讥。
」《史记》是否为谤书?试抒己见。
6. 试比较司马迁《史记》与班固《汉书》文章风格、取材、内容之异同。
7. 试述王充之文学见解。
汉代诗歌1. 何谓「乐府」?乐府官署的兴废时期为何?与文学的关系如何?2. 郭茂倩《乐府诗集》有关汉乐府之分类如何?试列举诗例说明。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识记:一、神话的概念::所谓神话,就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语)。
二、上古神话的保存:《山海经》,《诗经》,《楚辞》,《淮南子》理解:一、上古神话的分类:(P35-39)υ创世神话——盘古的故事υ始祖神话——女娲的故事υ洪水神话——鲧禹父子《山海经▪海内经》υ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史记▪五帝本纪》υ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发明弓箭除了以上这些类型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二、中国神话的民族特色:(与西方神话比较)(P40-41)(一)深重的忧患意识(如: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神话)古希腊神话的享乐精神更为明显。
(二)厚生爱民(如:神农尝百草、大禹治水等神话)古希腊神话不重视普通民众,体现鲜明的天神(或英雄)情结。
(三)为公为群(如:尧杀子让位等神话)西方神话突出个人英雄行为,张扬自我。
(四)主张顽强抗争(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争神等神话)西方神话宣扬命定。
总的来看:1.中国神话重点突出人本身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西方神话重点突出命运的主宰力量和人的自然本性。
2.中国神话的实质是将人神化,着眼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中心是“人”;西方神话将神人化,着重表现神的故事,中心是“神”。
第二章《诗经》识记:一、《诗经》概况:包括数量、编订、分类、采集、传播等(P51-5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
编订——1.采诗说——派官员到民间收集民歌;2.献诗说——很大部分由卿大夫所献;3.删诗说——《诗经》经孔子删定。
分类——1.风,国风,各地的民歌;2.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符合礼仪规范的乐曲;3.颂,祭祀所以的音乐,歌颂祖先的功德。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纲要第一章元代文学一.名词解释1.元曲:是人们对元代文学的一种习惯性称谓,代表了世人对元代文学创作成就的认识和概括性评价。
包括剧曲和散曲。
剧曲是指元杂剧的曲辞,散曲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带过曲等。
元曲元代文学的标志。
2.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元杂剧是融文学创作和多种表演成分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是中国戏曲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真正走向成熟。
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楔子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
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著名作家关白马郑。
3.元代散曲: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是我国古代最后成熟的一种诗歌形式,是在民间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小令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连缀而成,曲牌间联系有一定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和尾声,前期代表作家:关白马,后期代表作家张可久,张养浩,乔吉,睢景臣,刘时中。
语言生活化,口语化,戏剧化。
4.说话四家: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
宋代的说话有四家之说。
各有门庭,自成路数。
四家是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所谓说话的家数(种类)是以故事题材作划分标准的。
前三类以叙事取胜。
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
说经即演讲佛书。
讲史:则说前代兴废争战之事。
合声:以演出者的敏捷见长,如指物题咏,应命辄成之类。
5.南戏:是北宋末叶至明嘉靖末期由最初“温州杂剧”流布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繁衍而成的性质相类的民族艺术的总称,亦称南词。
一般认为南戏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
它用南方方音演唱,音乐采取不太严格和规范的曲牌连套体,主要角色是生旦,另有净丑等,各种角色都可歌唱,形式比较自由。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纲要复习资料一、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史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的学科,包括文学作品的创作、发展背景、流派特点等方面。
本文档提供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复资料,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二、古代文学的起源古代文学起源于中国远古时期的口头传统,主要包括神话、歌谣、民间故事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代文学逐渐从口头传统转变为文字表达,逐步形成了古代文学的基础。
三、先秦时期的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包括《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传承。
这一时期的文学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抒发政治观点,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迅速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作家。
如司马迁的《史记》、曹操的《观沧海》等,这些作品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五、唐代文学的繁盛时期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和作品。
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这些作品代表了唐代文学的精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宋代文学的特点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出现了许多以陆游、苏轼为代表的文学家。
他们的作品注重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和批判,为古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表现手法。
七、元代至明清时期的文学元代至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走向衰落的阶段,但仍有一些杰出的文学作品涌现出来。
如元曲、明代的四大奇书等,在这一时期继续着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和风格。
八、结语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研究古代文学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
以上是本文档的纲要复习资料完整版,希望能对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提供帮助。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提纲以下只是一个简单复习提要,教材目录中成章立节的重要作家、作品还要重点复习。
一、识记知识要点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2.《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
诗中刻画了秋景的种种凄凉寂寞,并将其和自身的惆怅失意之情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取得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此发端。
3.《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因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所以《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杂家。
4.刘勰的文论专著《文心雕龙》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5.“建安七子”中,有“七子之冠冕”之称的是王粲。
6.李白《蜀道难》用“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两句出入意表的想象来形容蜀山之高。
7.晚唐诗歌创作的代表人物“小李杜”是指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8.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加工而成的《三国志演义》。
9.先秦散文分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
10.《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1.“正始文学”的代表人物是阮籍和嵇康。
12.《正气歌》的作者是文天祥,《论诗绝句三十首》的作者是元好问。
13.以语录体形式记述的先秦诸子著作是《论语》14.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子虚赋》、《上林赋》、《长门赋》等。
15.高适《燕歌行》“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之“玉箸”是指眼泪。
16.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代表诗人是白居易、元稹、李绅等人。
17.“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二语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文。
18.一般将唐代文学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二、名词解释(部分附参考答案)1.诗经六义2.春秋笔法3.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氏作品。
原非一时一人所为,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合在一起,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歌词内容,大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彷徨失意的消极情绪。
名词解释
1.白体
2.晚唐体
3.西昆体
4.江西诗派:一祖三宗、吕本忠活法、点铁成金
5.四大诗人
6.诚斋体
7.江湖诗派
8.永嘉四灵
9.大晟诗人
10.苏门四学士
11.二晏
12.二窗
13.易安体
14.词别是一家
15.词源
16.唐宋八大家
17.四大笔记
简答题
1.黄庭坚诗歌的艺术成就以及影响
2.范成大田园诗的特色
3.柳永对慢词的贡献及影响
4.苏轼的以诗为词
5.苏轼词的艺术特征,词史地位以及影响
6.通过具体作品论辛弃疾词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7.姜夔的主要成就
8.欧阳修散文的主要成就
论述题
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2.苏轼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3.比较苏轼与辛弃疾词风的异同
4.苏祠发展演变进程以及苏轼柳永辛弃疾所起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I》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一、秦代文学秦王朝实行极端的文化专制政策,文学创作空前冷落。
再加上秦朝时间短暂,所以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屈指可数。
1、由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成书于秦王政八年,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之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其刻石铭文除《琅琊台》外都是三句一韵的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文有影响。
二、汉代文学汉代的经济文化状况1、汉代国力增强,社会进步。
2、汉代在文化政策上有较大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学发展的措施。
作家的文化素养汉代文学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文学作品的数量和种类思想深度和艺术水平(1)以新的“天人合一”关系为基础的建构●2)巨大的空间意识(动态的建构过程)(3)英雄主义的高扬●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1、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五经为主,汉代士人的阅读范围并不限于五经,而是广泛得多,尤其是解读辞赋的社会风尚,对作家群体的生成提到了催化作用。
2、献纳辞赋的风气盛行。
3、汉代采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提供了许多机遇。
4、两汉某些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经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
乐府、东观等机构均有许多文人供职。
后来出现鸿都门学这种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校,在历史上是首创,是汉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5、汉代时断时续的游宦风气,也为作家群体的生成注入了活力。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多元化的发展态势)1、汉朝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疆域的扩展,使那个时代的作家充满豪迈的情怀。
反映在文学上,就是古往今来、天上人间的万事万物都要置于自己的观照之下。
例:“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人物。
”——司马相如《西京杂记》卷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大赋中对作品都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宏的气势,欣赏那种使人崇高的巨丽之美。
明代部分:一、《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反映:《三国演义》既包含正史的观念,又富有文人的政治理想,同时也反映了社会中下层人群的需求和生活态度,比如反对暴政和战乱,渴望仁君贤臣来治理国家,患难相扶,以义相交等内容。
它传达了一个时代的情绪。
1、正邪之辨与民间的审美趋向:A、刘备集团B、曹操集团正邪之辨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的心理(英雄救世、宣泄功能)。
与特定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欣赏水平有关历史意见:制度实施期间的意见时代意见:后代人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表达的看法。
“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历史意见……”这两者之间,该有精义想通,并不都是一种矛盾与冲突。
”2、“义”与明代市民意识的萌生:义——宜,正当的,应该做的事情,合理的在《三国演义》中,小说设计了桃园三结义的情节,将其作为开宗明义的第一章,就表明作者对“义”这一原则的重视。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所以受到颂扬主要是因为他们兄弟间的情义而不是君臣之义。
在《三国演义》中,“义”是绝对的,关羽首先将刘备视为朋友,然后是兄弟,最后才考虑到他们自己的君臣关系,这本身就是对忠的漠视。
(关羽:我与玄德是朋友而又兄弟,兄弟而又君臣也。
)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是处于受恩必报的“义”,但他这种行为恰恰背离了“忠”的原则,甚至可以说是不忠的表现。
但《三国演义》中,他的这种行为却是受到赞扬的,由此可以看出在《三国演义》中“义”的价值远远高于“忠”之上。
“义”是市民社会建立起来的新的人际关系。
3、对智勇的崇尚二、《水浒传》的思想倾向:“忠义”的“义”和《三国》中“义”的区别1、官逼民反,逼上梁山《水浒传》客观地揭示了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历史规律。
《水浒传》通过梁山泊的故事,正确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这就是“逼上梁山”、“官逼民反”。
书中形象地描写了从皇帝到大小官吏和土豪劣绅的种种罪恶,一百单八将正是在他们的压迫、迫害下,从不同的道路,最终走上梁山参加起义的。
古代文学史(三)复习提纲一、填空、选择之类的客观题小说话本的结构包括:入话、正话与结尾关汉卿在著名套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表白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称《窦娥冤》“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其戏剧冲突的性质是社会悲剧与伦理道德悲剧。
他还著有平民喜剧《救风尘》和《望月亭》分别塑造了谭记儿、赵盼儿这两个女性英豪的形象。
历史剧《单刀会》是一部诗人史剧。
王实甫《西厢记》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理想。
其主线是张君瑞崔莺莺恋爱双方与老夫人的冲突,副线是双方彼此以及与红娘的冲突。
白朴的代表作《梧桐雨》讲述的是李杨题材。
白其爱情喜剧《墙头马上》取材于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
主人公分别是李千金、裴少俊。
马致远杂剧代表作《汉宫秋》是一部具有强烈抒情色彩的诗人史剧。
王国维认为同为历史剧的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其悲剧精神与西方悲剧最接近,主人公是程婴、屠岸贾。
郑光祖《倩女离魂》取材于陈玄祐的《离魂记》。
元人南戏中被称为四大南戏的是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和拜月亭记。
《琵琶记》是高明根据宋元戏文《赵贞女》改编而成的,被称为“南戏之祖”,其男女主人公分别叫做蔡伯喈、赵五娘。
元散曲中,《高祖还乡》的作者是睢景臣,《借马》的作者是马致远。
元散曲清丽派的作家以张可久为首。
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称诸葛亮、关羽、曹操为《三国演义》的“三绝”:智绝、义绝、奸绝。
毛评本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整理批评的一个本子,表现出很强的拥刘反曹倾向。
鲁迅评价说三国中的诸葛亮“多智而近妖”。
空城计、青梅煮酒、温酒斩华雄这几个情节的关键人物是哪些?历史演义小说还包括《列国志传》《东周列国志》《隋唐演义》等。
《水浒传》的版本根据文字的详略、描写的密疏可分为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
明末金圣叹砍掉了七十一回以后的内容,世称“贯华堂本”。
故事始于“洪太尉误走妖魔”,终于“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中国文学史复习提纲绪论部分1、文学起源:文学起源于生产劳动2、最早的文学:上古歌谣(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的文学)3、最古老的文字:甲古文,青铜铭文(金文)4、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5、商代文化的传承者是巫觋,与巫觋是分不开的6、根据《尚书.洪范》我们知道商代已经形成“五行”思想体系7、编订于周初的《易》卦辞,已经具备了阴阳的观点神话部分1、神话的概念:神话以故事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百科全书似的知识体系。
2、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代表盘古的故事),创世神话又属于卵生神话。
卵生神话对中国的阴阳太极观念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宇宙生成的人格化、意志化过程反映了先民对人类自身力量的肯定3、(2)、始祖神话(女娲补天),女娲补天不仅虚构了人类,同时也试图阐释人为什么会有社会地位的差别,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族…4、(3)、洪水神话(大禹治水),看重人类的智慧及斗争,5、(4)、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6、(5)、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神话进入一个英雄时代,人类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项重大发明都,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英雄身上,并把他们看者本部族理想的象征,7、(6)、还有一类神话显示了显示了人类突的个人英雄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夸父逐日)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1、感性具体缺乏抽象能力2、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拟人化自然观3、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4、神话思维伴有浓烈的情感体验诗经部分1、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词。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
2、最早的诗《大雅》中大武乐歌《诰天有成命》《武》《酌》《般》《桓》3、诗经中的手法:赋、比、兴4、诗经根据其内容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乐调,活泼清新)、雅(即正,指朝廷正乐,雍容典雅)、颂(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板滞凝重)5、的内容: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周早期,祈丰年,酬神,大多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和发展历史,或歌颂先王先公的德业,总之是歌功诵德之作,代表作《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的开国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与初期发展
1.文字的发明与古代文学的起源
2.《诗经》的创作与意义
3.《史书》的写作与发展
4.儒家经典《论语》的产生及其文学特点
5.《楚辞》的成就与意义
二、两汉时期的文学
1.汉乐府的创作与影响
3.鸿门宴的文学价值与美学特点
4.班固的《汉书》及其文学价值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
2.《世说新语》的创作与文学价值
3.乐府诗的复兴与发展:《长歌行》的艺术特点与意境
4.佛教对古代文学的影响与贡献
四、唐代文学的全盛时期
1.诗的繁荣与发展: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艺术特点
2.唐诗的艳丽与沉郁:杜牧《秋夕》的意境与表达
3.唐诗的豪放与奔放:杜甫《登高》的艺术特色
4.宋词的兴盛与影响:李清照《如梦令》的艺术魅力
五、宋代文学的演进与变化
1.词的鼎盛与发展:苏轼《水调歌头》的意境与表达
2.宋词的清新与婉约: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艺术特点
3.元曲的创作与表演:关汉卿《单刀会》的文学价值与历史背景
4.《红楼梦》的创作与艺术价值
六、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
1.明代小说的兴盛与发展:严谨《长生殿》的文学成就
2.明代戏曲的繁荣与变迁:汤显祖《牡丹亭》的文学价值
3.清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与批判精神:曹雪芹《红楼梦》的魅力与影响
4.清代诗词的创新与扬弃:袁枚的文学成就与批评价值
七、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与意义
1.古代文学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2.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与传承
3.古代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塑造与传统的形成
4.古代文学精神对当代生活的启示与借鉴
八、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风格与特点
1.古代文学的思想性与崇高追求
2.古代文学的艺术表现与匠心独运
3.古代文学的历史感与时代精神
4.古代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以上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