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玉红油4号的选育
- 格式:docx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5
白菜型油菜新品种北油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仁青吉;安海梅;霍建萍【摘要】为了鉴定选育的油菜新品系在青海省不同生态气候类型地区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每年同时进行设置了油菜各类试验,通过品种筛选试验、产量鉴定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最终筛选出了春油菜新品种北油4号,该品种青海省海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油菜新品种,属白菜型春油菜常规种,该品种早熟、丰产,籽粒含油量42.10%,芥酸含量26.8%.适宜青海省海拔3100m左右,且年均温度在0℃以上地区种植.【期刊名称】《青海农林科技》【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2页(P83-84)【关键词】白菜型;油菜;北油4号;选育;栽培技术【作者】仁青吉;安海梅;霍建萍【作者单位】青海省海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青海海北 810200;青海省海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青海海北 810200;青海省海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青海海北 81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气候冷凉、日照时间长、空气湿度小、昼夜温差大,是油菜适宜生产区域之一。
近年来油菜种植面积常年在15.1×104hm2。
传统种植油菜类型两种—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其中白菜型油菜占青海省油菜播种面积的75%左右,主要在高海拔区域,是当地的主要油料经济作物之一,尤其海北州是藏区青稞和北方春油菜的主产区,油菜是两大主产作物之一,目前全州播种面积4×104hm2,而油菜面积占1.8×104hm2以上,白菜型油菜占油菜播种面积的70%以上,白菜型油菜常年主栽的浩油号品种历时五十余年,面临品种单一、产量低而不稳、退化严重的局面,对白菜型油菜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亟需丰富和替换品种的育成。
北油4号白菜型油菜品种是青海省海北州农科所用浩油11号作母本,冬白作父本配置杂交组合,F1代回交后代选择单株选育而成,原代号:C82-17。
赣北地区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赣北地区是中国油菜种植的重要地区之一,油菜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为了满足当地农民的需求,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近年来在该地区推广了多个新品种。
为了对这些新品种进行评估,我们进行了比较试验。
比较试验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田间试验,另一个是室内试验。
田间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不同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室内试验则是为了了解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和抗病性。
首先进行了田间试验。
我们选取了8个品种,分别是:红油1号、红油2号、中红、南红、绿玉、金满堂、长兴899和兴国芥。
试验地点在赣北地区的一个油菜种植基地,在同样的土壤条件下进行。
试验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品种设置了3个重复区。
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品种是红油2号,其次是南红和绿玉,而中红的产量最低。
品质方面,红油1号和红油2号的颜色比较鲜艳,而且口感也比较好,金满堂和长兴899的口感也不错。
接着进行了室内试验。
我们主要测试了不同品种的株高、叶面积、生长周期、病虫害发生率等指标。
试验结果表明,红油1号和红油2号的生长周期较短,而且比较抗病虫害,叶面积也比较大。
相比之下,金满堂的株高比较低,但是比较抗病虫害,叶面积也比较大。
兴国芥的生长周期比较长,但是在其他指标上表现较好。
综合以上两个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红油2号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品种,既有较高的产量,又有较好的品质和农艺性状,适合在赣北地区进行推广。
同时,南红和绿玉也是比较不错的品种,可以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品种的适应性和表现也会因具体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而有所差异,推广前需要做好区域适应性试验和定向推广。
2020·02技术推广·实用技术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玉红油4号油菜,是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2006年用中双9号品种 (中国油料所引进)作母本,A35品种作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采用系统选育方法选育而成,2016年9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
1 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2~3 h,提高种子发芽率。
2 精细整地合理开墒大春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地块、精细整地;开墒时,做到墒平、土细、沟直,墒宽1.5~2 m,沟宽40 cm,沟深30 cm。
3 合理密植、适期播种规范打塘点播每亩种植密度为4698~5050塘,每塘留3~4株,每亩种植1.4万~1.8万株,种植规格采用43 cm×33 cm 或40 cm×33 cm。
选择最佳播种节令10月10-18日精量播种,每亩播种0.2~0.3 kg。
4 适时间苗、定苗油菜3叶1心时间苗,疏理窝堆苗、拥挤苗,每塘留苗5~6株;5叶1心时定苗,拔除异生苗、弱苗,每塘留苗3~4株,保证每亩均匀留苗1.4万~1.8万株。
5 合理施肥5.1施足底肥播种前,每亩施金沙江牌菜籽复混肥(11∶8∶6)20 kg;播种后,再用有机肥(有机质5%)盖种,每亩施有机肥200 kg,对水冲塘作种肥。
5.2早施薹肥在前期施足底肥和种肥的基础上,早施5叶期苗肥,即在5叶期定苗后每亩施用农家乐复混肥 (21∶6∶5) 20 kg 或金沙江牌尿素(46%)10 kg。
5.3巧施蕾薹肥在蕾薹期,每亩追施农家乐复混肥(21∶6∶5)20 kg 或金沙江牌尿素(46%)10~15 kg。
5.4补充根外追肥玉红油4号属优质双低油菜,对硼较为敏感,在油菜5叶期和盛花结荚期时分别用0.2%硼砂或磷酸二氢钾作叶面肥喷雾,每次施用1 kg,每亩施用2 kg。
6 绿色防控6.1选择地块选在上年和上茬未种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种植。
6.2加强监测强化示范点病虫害监测,适时、科学指导防治病虫害。
油菜“壬油4号”不同橋期、密庚、氮胆港用量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朱自芬,柏廷a,王爱明,鲍婕(峨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峨山653200)摘要:通过开展优质油菜玉油4号不同播期、密度、氮肥施用量正交试验。
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第1因素是播期,第2因素是密度,第3因素是氮肥施用量,播期间、密度间、氮肥施用量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播期以9月30日至10月5日、密度以18~24万株•hm52、施纯氮量以241.5-276.0kg-hm"2最为适宜。
关键词:玉油4号;播期;密度;氮肥;产量油菜品种玉油4号是玉溪市农科院2005年从红塔区种子站提供的新品系“20-5-10”中发现并筛选的变异单株“Y05”,采用系统选育方法,经9年加代选育于2014年定型而成;2016年12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油菜2016005号;2018年1月通过农业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GPD油菜(2018)530019;含油量43.92%,芥酸含量0.4%,硫貳含量20.30!101- 451,品质特优〔日,达到了国家:”油菜品种;2018年云省农业为云省主品种(云农科〔2018〕2号)。
2018年峨山县为摸索总结岀与品种特征特的,为用提,特展了优质油菜玉油4号品种不同用量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田概况试验地选在峨山县小街街道永昌村委会五组某农,1533m;作,中,质中;,到草。
1.2供试材料选用优质油菜品种玉油4号,氮肥选用尿素。
收稿日期:2019-06-19作者简介:朱自芬(1967-),女,大学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
1.3试验设计采用,选用L(34)正交表,选与量关系的用量3,设3,9(1),区,3次,27区,小区13.4m2,区长9.6 m,宽1.4m o表1试验设计[L,(34)]A(扌)B()C(纯)处堆■(月/日)(万株-hm-2)(kg*hm-2) ABC]A19/30B118C1241.5(525)A1B2C2A19/30B221C2276.0(600) A1B3C3A19/30B324C3310.5(675) A2B1C2A210/5B118C2276.0(600) A2B2C3A210/5B221C3310.5(675) A2B3C1A210/5B324C1241.5(525)A3B1C3A310/10B118C3310.5(675) A3B2C1A310/10B221C1241.5(525) A3B3C2A310/10B324C2276.0(600) 1.4试验方法1.4.1播种分别于2018年9月30日、10月5日、10月10日种,打塘点播,每墙4行,密度18万株・hm-2的塘距32cm,每行30塘,每区120塘;密度21.0万株•hm-2的塘距27cm,每行35塘,每小区140塘;密度24万株・hm-2的塘距24cm,每行40塘,每小区160塘。
2019/1635新 品 一 玉油4号是云南省玉溪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油菜新品种,2016年通过了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春性,属甘蓝型中早熟双低品系。
幼苗直立,叶片椭圆形,叶面平展,叶色浓绿,株型紧凑,生育期181天。
平均株高156.8厘米,分枝高度45.1厘米,有效分枝10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23个,每角粒数21粒,千粒重3.68克,单株产量优质油菜新品种玉油4号甜椒新品种中椒115号中椒115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的甜椒一代杂交新品种。
1.特征特性。
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中早熟,始花节位为第9~10节,从定植到青熟果采收需35天左右。
果实灯笼形,纵径10厘米、横径7厘米,味甜,3或4心室,果面光滑,果色浅绿,单果重130~150克。
抗逆性强,抗番茄斑点萎蔫病毒,中抗疫病,耐储运。
植株中后期仍能保持较高的结果率和较好的商品性,每亩产量可达3000公斤,丰产、稳产。
2.栽培技术要点。
适合在全国各地栽培,尤其适合南菜北运基地栽培和北方保护地栽培。
品种表现存在区域和环境差异,建议先试种。
广东、海南地区8—9月播种,9—10月定植;京津地区根据育苗条件2月上中旬播种,4月20日后露地定植。
低温易引起果实畸形,因此栽培期间需注意防范低温天气。
每亩定植3000~4000株,用种量约40克。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王立浩 邮编:100081)21.42克,高产、稳产。
籽粒芥酸含量0.4%,硫苷含量20.3微摩尔/克,粗脂肪含量43.92%。
抗病性和适应性较好。
在云南省一年两熟油菜产区栽培,秋季直播以10月上旬播种为宜。
三叶一心时间苗,五叶一心时定苗,每亩保苗1.2万~1.5万株。
(云南省玉溪市农业科学院 杨进成 邮编:653100)DOI:10.19433/ki.1006-9119.2019.16.013DOI:10.19433/ki.1006-9119.2019.16.014。
0引言红塔区多年来以‘A35’作为油菜主栽品种,外引品种多数因受到生态条件限制,难以达到本区域种植需要的优质、高产的目的。
不同作物中通过品种间杂交选育成功的新品种已经很多[1-2],油菜也不例外。
油菜‘中双9号’是集抗病性、抗倒伏性、优质和高产的好品种,但在红塔区种植生育期过长,无法适应本区域的茬口矛盾,‘A35’[3-4]是红塔区选育出的品种,能较好的解决茬口矛盾,但其抗逆性不强,产量不高,已难于适应当前生产的需要。
基金项目:玉溪市油菜育种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简介:戴荣珍,女,1966年出生,云南玉溪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油菜种子选育及种子生产试验。
通信地址:653100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文化路5号红塔区种子管理站,Tel :0877-*******,E-mail :dairz@ 。
收稿日期:2016-05-03,修回日期:2016-11-23。
优质油菜新品种‘玉红油4号’选育报告戴荣珍,刘庆荣,张仕莲,李丽辉(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云南玉溪653100)摘要:为了选育出适应红塔区仍至云南省的品质优良、高产、抗性强的优良油菜品种满足品种更新换代,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选用从中国油料所引进的‘中双9号’品种和红塔区的当家品种‘A35’作亲本进行品种间杂交,再经过多代的提纯选择培养,选育出了优质、高产的油菜新品种。
2013—2014年度8个试点平均产量2924.25kg/hm 2,产量排名1,与对照‘花油5号’6个试点增产2个试点减产,增产12.65%,产量与对照差异显著,且与其他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
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19.75μmol/g ,粗脂肪含量45.26%,品质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标准。
2009年3月25日由云南省种子管理站主持进行田间鉴定,定名为‘玉红油4号’。
关键词:油菜;‘玉红油4号’;选育报告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6050001Breeding Report on New Rape Variety ‘Yuhongyou No.4’with Good QualityDai Rongzhen,Liu Qingrong,Zhang Shilian,Li Lihui(Seed Management Station of Hongta District in Yuxi,Yunnan Province ,Yuxi 653100,Yunnan,China)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breed a new high-quality,high-yield and oilseed rape variety with strong resistance and good adaptation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Hongta District even the whole Yunnan Province.‘Zhongshuang No.9’imported from Oi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CAAS and local variety ‘A35’were used as materials to conduct cross.Through selective culture of multiple generations,we obtained the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 varie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2013-2014,average yield of the new variety in the eight experimental plots was 2924.25kg/hm2,which ranked the paring with the control group ‘Huayou No.5’,the new variety showed yield increase in 6plots and yield decrease in 2plots.In general,yield of thenew variety increased by 12.65%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In addition,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ew variety and other varieties.Contents of glucosinolate and crude fat in the new variety were 19.75μmol/g and 45.26%respectively,and no erucic acid was detected,indicating that this new variety could meet the national standard.Finally this new variety was named as ‘Yuhongyou No.4’by Yunnan SeedManagement Station on March 25,2009.Key words :Oilseed;‘Yuhongyou No.4’;Breeding Report农学学报2017,7(3):9-12Journal of Agriculture为了解决上述品种的缺点,发扬优点,根据亲本选配的原则以‘中双9号’品种作母本,‘A35’作父本进行杂交,选择适应红塔区生态条件的早熟、优质、高产、高抗的新品种[5-8]。
白菜型春油菜双低新品种陇油4号选育报告
张涛;孙万仓;杨玉萍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2(000)009
【摘要】陇油4号系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以矛羽早为母本、82C-1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白菜型油菜新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高产、优质、早熟.在1997-1999年的甘肃省春油菜区域试验中,3 a折合平均产量达1 944.9 kg/hm2,较对照品种武威小油菜增产10.05%,居参试品种第1位.芥酸、硫苷含量分别为4.70%和39.28 μmol/g,含油率为39.90%.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张涛;孙万仓;杨玉萍
【作者单位】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甘肃,兰州,730070;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甘肃,兰州,730070;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甘肃,兰州,7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4.4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春油菜双低高产新品种陇油2号的选育 [J], 孙万仓
2.双低优质甘蓝型春油菜陇油杂1号选育报告 [J], 靳丰蔚;董云;王毅
3.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18号选育报告 [J], 刘婷婷; 闫春梅; 徐一涌; 齐燕妮; 庞进平
4.双低高产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2号的选育 [J], 孙万仓
5.白菜型春油菜低硫中芥新品种陇油3号选育 [J], 孙万仓;张涛;杨玉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熟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德恒油900的选育赵昌斌;邓武明;田露申;余青青;杨玉恒;宋稀;黄成云【摘要】为促进四川省油菜产业的发展,培育适宜稻-油两熟制地区种植的早熟油菜品种,解决稻-油轮作地区作物接茬季节矛盾,避开不良天气对油菜生产的危害,南充市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以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南A5为母本,以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并染色体加倍选育获得的胞质不育恢复系23R为父本,配组育成甘蓝型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德恒油900,201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14年、2015年参加四川省油菜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18.00kg/hm2,较对照德油早1号增产10.05%;全生育期214 d,与对照德油早1号熟期相当;芥酸含量未检出,硫苷含量22.93 μmol/g饼,含油量平均42.95%,具有早熟、优质、高产、稳产、抗(耐)病及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四川省平坝、丘陵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04【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杂交油菜;早熟;新品种;德恒油900【作者】赵昌斌;邓武明;田露申;余青青;杨玉恒;宋稀;黄成云【作者单位】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南充637000;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南充637000;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南充637000;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南充637000;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南充637000;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南充637000;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南充6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油菜是我国南方冬闲田栽种的主要冬季作物,也是四川省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其双低菜籽油是良好的食用油,双低菜籽饼粕是重要的优质饲料蛋白质[1]。
发展油菜生产,充分利用冬闲田,既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地力,提高我国油菜总产量,又可对后茬水稻的高产、稳产奠定良好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2]。
早熟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赣油杂1009”的选育汤洁;戴兴临;涂玉琴;涂伟凤;王丽钦;张弢;张南峰【摘要】[目的]选育和推广应用早熟油菜,避免或减轻江西3熟期油菜产区油菜生育后期的高温逼熟或干热风等灾害的危害,为三熟制早稻等后茬作物及早腾地,保证后茬作物的高产、稳产并确保我国粮油安全供给.[方法]恢复系和不育系主要通过系统选育,综合性状和适应性主要通过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进行鉴定和筛选.[结果]“赣油杂1009”在江西省早熟组各点试验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早熟性,开花较早,终花早,具有较好的高产、稳产性能和增产潜力,综合农艺性状优异.[结论]早熟性育种重点是进行花期选择,油菜初花和终花期的迟早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油菜成熟期的早晚,可以作为生育期选择的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00)012【总页数】3页(P35-37)【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赣油杂1009”;选育【作者】汤洁;戴兴临;涂玉琴;涂伟凤;王丽钦;张弢;张南峰【作者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200;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200;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200;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南昌 330200;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南昌 330200;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200;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4我国是油菜生产大国,其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占世界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的 30%左右[1]。
我国年产菜籽油约 450 万t,占自产植物油总量的 40% 以上。
而我国是世界植物油料消费大国,油料供给长期处于短缺状态,植物油自给率不到40%[2-5]。
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的 85% 左右[6]。
优质双低油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品种选择油菜高产关键是品种的选择,一般要选择高产、高含油量、低芥酸、低硫甙的优质双低甘蓝型春性品种进行种植。
我站选育的优质双低油菜“A35”品种2000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在云南省累计推广种植面积650万亩,在红塔区全面推广种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2年选育的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玉红油1号”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在红塔区和全省示范推广种植。
品种特征特性如下:(一)A35该品种属甘蓝型中早熟优质双低品种,表现为株型紧凑、生长势强、花期集中(45―50天)、叶缺深、叶色淡绿、分枝较多、抗病性好,主要经济性状:株高175―180cm,有效分枝部位高40―50cm,一次分枝7―8个,再分枝5―6个,结角密度1.1个/cm,单株有效角果数350―450个,角粒数18―20粒,千粒重3.6―4克,全生育期180―185天,一般单产200―250千克。
相宜我省1500―2000米海拔区域种植。
(二)玉红油1号该品种属春性甘蓝型中早熟优质双低品种,苗期叶色较深绿,叶缘锯状,叶片长椭圆,叶面稍皱,幼苗半直立,株高适中,株型紧凑,株高160―180厘米,分枝部位高40―5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6―9个,再分枝8―10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00―450个,角粒数20粒左右,千粒重3.6―3.8克,全生育期180―185天,一般单产220―280千克。
高抗白锈病,中抗病毒病,品质优,芥酸含量末检出,硫甙含量17.19umol/g,粗脂肪含量41.06%。
相宜云南省海拔800―2200米中上等肥力的油菜产区种植。
二、选地与整地田油菜,选择排灌便利、前作栽种烤烟或水稻、无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发生的中上等肥力土壤进行种植。
播种前3~5天进行浅耕和整地,结合整地每亩一次性施入腐熟农家肥1000~1500千克,普钙25~35千克作底肥,要求墒面平整,一般墒宽1.6~1.8米。
《早熟、高含油量山地油菜新品种玉红油3号选育与应用》项目公示为做好2018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按照《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实施细则》要求,现将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完成的《早熟、高含油量山地油菜新品种玉红油3号选育与应用》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从2018年4月28日至2018年5月5日。
公示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内容有异议,或有遗漏需要更正的,应当以书面方式向办公室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客观公正处置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
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须签署真实姓名。
匿名、冒名或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人:刘庆荣联系电话:2025396地址:玉溪市红塔区文化路5号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2018年4月28日一、项目基本情况成果登记号: 1022017Y0003二、项目简介(限1000字以内)科研计划,主持育成早熟、高含油量山地油菜新品种玉红油3号。
在项目实施进程中,争取中央、省、市、区项目资金,成立油菜育种重点实验室、油菜选育、实验示范基地,在全省油菜主产区组织开展油菜新品种示范推行工作。
对项目完成有突出贡献。
第2候选人:戴荣珍,承担了玉红油3号选育的杂交组配,在株系圃、鉴定圃的田间和室内检测的持续选优工作,品比实验、展示实验和生产示范的方案的撰写和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用,原原种、原种的提纯,撰写相关总结。
参与品比、展示、生产实验和示范推行工作。
第3候选人:张仕莲, 参与玉红油3号选育,承担品比实验、展示实验,组织品种审定相关工作,完成品种审定。
组织实施生产示范和推行工作。
搜集整理连年相关的实验、示范资料,撰写功效申报相关材料,负责组织申报工作。
第4候选人:李丽辉,组织完成玉红油3号的品种选育、实验、示范工作,搜集、整理该品种连年的实验、示范数据及资料汇编。
四川盆周山区冬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岳诚;彭霄;谢婉;郭世星;吴永成【期刊名称】《四川农业与农机》【年(卷),期】2024()2【摘要】筛选适宜四川盆周山区巴中市的高产高含油量冬油菜品种。
选择21个冬油菜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育苗移栽条件下开展大田比较试验。
21个参试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含油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生育期较短(195天)的品种有10个(佳油早701、蓉油18、德油6号、川油83、旺成油8号、佳油JS06、德油199、科乐油2号、科乐油4号、庆油3号)。
株高低于参试品种平均值的品种有11个(佳油1号、佳油早701、佳油JS01、佳油5号、长江油3号、双籽油18、佳油4号、旺成油8号、德油199、科乐油4号、庆油3号)。
一次分枝高低于参试品种平均值的品种有10个(佳油早701、蓉油18、德油6号、长江油3号、佳油4号、川油83、渝油35、旺成油8号、德油199、科乐油4号)。
籽粒产量高于参试品种平均产量的品种有7个(佳油JS01、庆油8号、川油81、望乡油1881、佳油1号、科乐油4号、佳油JS06)。
含油率高于参试品种平均值的品种有12个(佳油1号、长江油2号、佳油早701、蓉油18、双籽油18、佳油4号、川油81、川油83、渝油35、科乐油2号、庆油8号、庆油3号)。
油产量高于参试品种平均产量的品种有8个(庆油8号、川油81、佳油JS01、望乡油1881、佳油1号、科乐油4号、佳油JS06、庆油3号)。
四川盆周山区移栽条件下,筛选出7个高产高含油量冬油菜品种(佳油JS01、庆油8号、川油81、望乡1881、佳油1号、科乐油4号、佳油JS06)。
【总页数】4页(P42-44)【作者】岳诚;彭霄;谢婉;郭世星;吴永成【作者单位】巴中市农林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相关文献】1.铜陵县冬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2.12个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系)在景电灌区的比较试验初报3.四川省盆周贫困(含特贫)山区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4.冬油菜新品种(系)比较试验5.基于GIS的四川盆周北部山区夏玉米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以旺苍县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熟杨梅良种萧山早熟F的选育
张国春
【期刊名称】《浙江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早熟杨梅品种中的变异株系萧山早熟F具有自我调控特性,表现为叶色浓绿,叶形宽厚,利于光合积累;芽萌发率低,发芽量少,而早色品种芽萌发率高,发芽量多.变异品种早熟F发梢只有早色的1/2.树冠内枝条稀疏,有利于通风透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易达平衡,既见果又长梢,枝条稀疏一般不用修剪,无大小年结果现象,优质稳产,经济效益好.
【总页数】2页(P511-512)
【作者】张国春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进化镇农技推广中心,浙江杭州3112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7.6
【相关文献】
1.早熟、含油量高'玉红油3号'、'玉红油4号'油菜的选育及良种繁育技术
2.早熟杨梅新品种'浮宫1号'的选育研究
3.早熟、含油量高‘玉红油3号’、‘玉红油4号’油菜的选育及良种繁育技术
4.早熟高产稳产抗病小麦新良种凤麦36号选育及栽培要点
5.早熟杨梅新品种——‘早佳’的选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豫油4号高产保优制种技术王建平;张书芬;田保明;文雁成;朱家成;郑华惠;李建华;葛云宪;隋天显;王素华【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00(000)012【摘要】@@ 豫油4号是河南省农科院油菜研究室为解决油菜生产中的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问题,采用胞质雄性不育技术育成的高产双低优质油菜杂交种.该品种1996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我国第2个通过审定的双低冬油菜杂交种,1997年被评为国家"九五"首批农作物后补助品种,并被农业部列为十大重点推广品种.【总页数】1页(P8)【作者】王建平;张书芬;田保明;文雁成;朱家成;郑华惠;李建华;葛云宪;隋天显;王素华【作者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郑州,450002;唐河县种子公司;唐河县种子公司;唐河县种子公司;唐河县种子公司;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相关文献】1.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Ⅷ.母本隐性核不育两型系SAB-3的保优扩繁技术规程 [J], 肖华贵;陈静;李超;饶勇2.杂交油菜沣油737在勉县的保优高产制种技术 [J], 戚永明;孙志刚;史建中;孙建兵3.国审油菜品种豫油5号高产保优制种技术 [J], 王建平;张书芬;田保明;文雁成;朱家成;赵磊;常成义;李建华;李万平;张书法;葛云宪;隋天显4.黔油16号晚秋高产保优制种技术 [J], 李大雄;刘元春;官国金5.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Ⅵ保优高产制种技术规范 [J], 肖华贵;饶勇;陈静;李超;代文东;王沁;陈佳琴;曾兵;王璐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熟、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玉红油4号的选育
刘庆荣;张仕莲;戴荣珍;李丽辉
【摘要】云南省是我国油菜主产省份之一,种植面积达到30万hm2,旱地油菜面积占55%,针对山地油菜生产中对早熟稳产型油菜品种的迫切需求,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于2006年引进国内优异品种,与本地优质、高产、抗逆性强主栽品种杂交,经一年多代筛选鉴定、品质同步检测育成早熟、高含油量、高稳产油菜新品种玉红油4号,该品种2016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油菜2016004号).现已成为云南省大面积示范推广、区域适应性广的油菜新品种.
【期刊名称】《种子》
【年(卷),期】2018(037)004
【总页数】2页(P119-120)
【关键词】早熟;高含油量;油菜;玉红油4号;选育;栽培技术
【作者】刘庆荣;张仕莲;戴荣珍;李丽辉
【作者单位】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云南玉溪653100;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云南玉溪653100;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云南玉溪653100;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种子管理站,云南玉溪65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4
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年种植面积667万hm2左右,产量已占国产食用油料作物的55%以上。
其中,长江流域的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长江上游的四川、贵州、云南、重庆年种植面积近200万hm2。
通过近10年的
努力,云南油菜种植面积已由原来的6.7万hm2发展到30万hm2,总产突破
50万t,实现了跨越发展,成为全国主产省份之一。
随着云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的进一步深化,油菜生产逐步由坝区向山区转移,向南部、西南部低海拔早熟油菜产区(冬季农业开发)扩张的势头进一步加剧。
旱地油菜(无灌溉条件)面积逐年扩大,面积已占全省油菜面积的55%以上。
加之近年来受干旱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大春种植推后,收获时间推迟,生产中对早熟稳产型油菜品种的需求日显迫切,选育含油量相对较高,早熟、丰产性好的优良油菜品种成为油菜育种的主要任务。
在滇中地区,玉溪市委、市政府提出“依托烤烟建油菜产业”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后,在配合烤烟生产区域由坝区向山区的转移过程中,必须大力促进“烤烟-油菜”耕作模式的推广,认真研究山地生态条件特点,尽快培育早熟、抗旱、耐瘠、丰产性好的油菜新品种,解决油菜生产区域转移中出现的山地油菜品种不多等实际问题。
玉红油4号具备早熟、丰产和稳产性好等生产特性,有助于解决油菜-烤烟轮作的
茬口矛盾,缓解秋收秋种期间劳动力紧张问题,促进山区农业“油烟双丰、周年高效”,为山区精准扶贫、脱贫致富提供了品种和技术保障。
1 选育经过
早熟、高含油量油菜新品种玉红油4号(选育编号:ZA 10 X 0205),是红塔区种
子管理站2006年采用中国油料所引进的优异品种中双9号作母本,与本地主栽品种A 35作父本杂交,经一年多代筛选鉴定、品质同步检测选育而成。
2016年通
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滇审油菜2016004号)。
2006年在油菜选育基地种植中双9号和A 35品种,在初花期进行人工杂交,2007年4月收杂交一代种子108粒。
2007年9月采用育苗移栽方法种植60株,并进行套袋隔繁单收12株,对套袋单株进行品质检测。
2008年优选5株进行夏
播加代选育,2008年9月将夏播单收表现好的1株纳入品比试验,平均产量3 835.5 kg/hm2,比对照A 35增产1.19%。
2009年夏播种植7个单株,优选株
进入品比试验,2009年9月将夏播优选株纳入品比试验,平均产量2 298
kg/hm2,比对照花油8号增产9.0%。
2010年夏播种植7个单株,其中编号2~5表现稳定,编号为“ZA 10 X 0205”品系,纳入品比试验。
2010年在团山油菜选育基地进行预备试验:性状稳定,熟期适中、产量高,平均产量4 027.4
kg/hm2,比对照A 35增产11.2%。
2010—2014年共组织5组品种比较试验,经数据汇总,ZA 10 X 0205表现为产量高、熟期适中、抗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
2012—2014年,参加云南省甘蓝型优质油菜山地组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其中:2012—2013年平均产量2 573.25 kg/hm2,比对照花油5号增产4.16%,2013—2014年平均产量2 924.25 kg/hm2,产量排名第1,比对照花油5号增
产12.65%。
2014—2015年在云南省5个地州组织生产试验。
在玉溪市及全省油菜主产区开展示范推广种植。
2 产量表现
2.1 云南省区域试验
2012—2014年参加云南省甘蓝型优质油菜山地组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其中:2012—2013年9个试点平均产量2 573.25 kg/hm2,产量排名第6,与对照花
油5号差异显著,6个试点增产,3个试点减产,比花油5号增产4.16%;2013—2014年8个试点平均产量2 924.25 kg/hm2,产量排名第1,与对照花
油5号差异显著,6个试点增产,2个试点减产,比花油5号增产12.65%。
2.2 生产试验
2014—2015年在文山、腾冲、建水、罗平和澄江5个不同生态环境地区组织生产试验,经数据汇总,ZA 10 X 0205平均产量3 054 kg/hm2,比对照云花油早熟1号增产20.6%。
2.3 品种(系)比较试验
2010—2014年共组织了5组品种比较试验,ZA 10 X 0205平均产量3 617.40 kg/hm2,比对照A 35增产18.28%。
2.4 品种展示试验
2013—2014年组织5组品种展示试验,ZA 10 X 0205平均产量3 408.45
kg/hm2,比对照花油5号增产12.99%。
2.5 生产示范
2011—2014年在云南省累计示范种植953.67 hm2,比当地主推品种加权平均增产204 kg/hm2,在种植区累计新增油菜总产量19.45万kg。
2015年开始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该品种属春性甘蓝型早熟双低品种,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叶型倒卵型,叶缘波状平展,叶色淡绿,株高139.9 cm,有效分枝11.6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76.65角,每角粒数17.95粒,千粒重为3.99 g,单株产量16.55 g,全生育期167 d,比对照花油5号早熟0.7 d。
3.2 抗病性
2013—2014年经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对油菜菌核病、霜霉病和白粉病进行鉴定,3种病级均为7级。
3.3 品质特征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芥酸含量未检出,硫甙含量
19.75 μmol/g,粗脂肪含量45.26%,芥酸和硫甙的含量显著优于国家双低油菜指标。
3.4 适应性
适宜云南省800~2 200 m海拔区域种植。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精细整地
播种前应及时翻挖、整细。
4.2 适时播种
坝区10月1—10日,山区9月25—30日。
4.3 播种规格
采取打塘点播,播种规格为0.30 m×(0.35~0.5)m,每塘留苗3~4株,基本苗18.0万~22.5万株/hm2。
4.4 科学施肥
施足底肥,重施五叶期苗肥,早施蕾薹肥,N∶P∶K=1∶0.30∶0.25。
4.5 病虫害防治
红塔区危害油菜的主要病害有十字花科根肿病、油菜白锈病、白粉病、菌核病和霜霉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和黄曲跳甲等。
其中根肿病、白粉病和蚜虫的为害最重。
及时防治好病虫害是油菜获得高产优质的前提条件。
4.6 成熟收获
油菜“八成熟,十成收”,即在终花期后40 d左右,当全株50%以上植株角果转黄变色,主柱花序中部的角果种子呈成熟色泽时,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