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开展的校本教研内容以及形式
- 格式:doc
- 大小:17.77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逐渐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校本教研活动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增强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 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4.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如新课程改革、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等。
(2)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拓宽教师视野。
(3)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2. 教学观摩与研讨(1)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2)开展校内教学研讨活动,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难题。
(3)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比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3. 教学反思与改进(1)要求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
(2)开展教学改进活动,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3)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评价活动,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估。
4. 教学资源建设(1)组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学校教育教学资源。
(2)鼓励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3)建立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便捷的教学支持。
5. 教师培训与交流(1)开展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师视野。
(3)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跟踪教师专业发展。
四、活动实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校本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
2. 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参与人员等。
3.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活动作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
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多样,旨在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教师的研究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
一、校本教研活动的意义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校本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2.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推动学校发展:校本教研活动有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二、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1.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可以共同探讨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问题,分享教学经验,提高备课质量。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确定备课主题,明确教学目标。
(2)教师分组,分工合作,共同研究教材、教法。
(3)小组讨论,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
(4)组内交流,完善教学设计。
(5)备课组长汇总,形成最终的备课方案。
2. 教学观摩教学观摩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方式。
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确定观摩主题,明确观摩目的。
(2)教师分组,分组观摩。
(3)观摩后,进行分组讨论,分享观摩心得。
(4)学校组织集中交流,总结观摩成果。
3. 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活动的核心内容。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可以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目标。
(2)教师分组,分工合作,开展研究。
(3)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研究进展。
(4)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4. 专家讲座邀请教育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多样,旨在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校本教研活动的多样性及其实践。
一、校本教研活动形式1. 专家讲座邀请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为教师提供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这种形式有助于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借鉴优秀教师的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 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组织教师开展合作研究,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这种形式有助于教师深入思考,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 教学反思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这种形式有助于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5. 教学研讨组织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进行研讨,分享教学心得,交流教学经验。
这种形式有助于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6. 教学比赛举办教学比赛,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间的竞争与合作。
这种形式有助于教师展示教学风采,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7. 教学基本功训练针对教师教学基本功进行训练,如板书、课堂管理、多媒体运用等。
这种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
8. 教学案例分享组织教师分享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践1. 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应成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校本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2. 制定校本教研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校本教研计划,明确教研主题、活动形式、时间安排等。
3. 建立教研制度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确保教研活动的规范性和持续性。
4. 营造良好氛围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分享教学心得。
5. 注重成果转化将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1篇一、引言校本教研活动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核心,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多样,旨在通过不同的活动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
二、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1. 教学观摩与研讨教学观摩与研讨是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探讨改进策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具体包括:(1)公开课:学校定期组织公开课活动,邀请优秀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让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2)同课异构:同一课题,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
(3)课例研讨:教师针对某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教学经验交流教学经验交流是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通过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具体包括:(1)教学沙龙: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进行座谈,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
(2)教学故事会:教师讲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感人故事,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
(3)教学反思:教师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 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学基本功训练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具体包括:(1)教学设计比赛:教师针对某一课题进行教学设计,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2)教学技能比赛: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如板书、课件制作、课堂管理等。
(3)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分析典型案例,探讨教学策略和方法。
4. 教学课题研究教学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活动的核心,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具体包括:(1)校级课题研究: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实际,确定研究课题,组织教师进行研究。
(2)个人课题研究:教师根据自身教学需求,选择研究课题,开展研究。
(3)联合课题研究:学校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跨学科、跨区域的课题研究。
第1篇一、引言校本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小学校本教研活动已经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小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1. 课堂教学观摩课堂教学观摩是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具体形式包括:(1)同课异构: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课后进行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2)同课同构:相同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师进行教学,课后进行反思、总结,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3)专题观摩:针对某一教学主题,组织教师进行观摩,共同探讨、研究。
2. 教学研讨教学研讨是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具体形式包括:(1)集体备课: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完成备课任务。
(2)教学沙龙:教师围绕某一教学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探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3.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
教师通过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具体形式包括:(1)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形成书面反思。
(2)教学日志:教师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
(3)教学论文: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撰写教学论文,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4. 教学竞赛教学竞赛是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具体形式包括:(1)优质课评比:组织教师参加优质课评比活动,选拔优秀教学案例。
(2)教学基本功比赛: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3)教学创新比赛: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 教学研究课题开展教学研究课题,有助于教师深入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1篇一、引言校本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通过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可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教师校本教研活动形式。
二、教师校本教研活动形式1.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教师校本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教师们围绕某一教学内容或教学问题,共同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探讨教学方法。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主题: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提出备课主题,如某一章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2)分组讨论:教师根据主题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3)制定教学方案:各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本组特点的教学方案。
(4)交流分享:各组将教学方案提交给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进行交流分享。
(5)修改完善:根据交流意见,各组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2. 教学观摩教学观摩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借鉴、提高的重要途径。
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了解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从而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观摩对象: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根据教学需要,选择观摩对象。
(2)观摩活动:教师参加观摩活动,认真记录观摩内容。
(3)交流讨论:观摩结束后,教师们就观摩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反思总结:教师根据观摩内容,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出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3. 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教师校本教研活动的另一重要形式。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可以深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具体步骤如下:(1)选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选择一个研究课题。
(2)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
(3)实施研究:按照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
(4)总结成果:研究结束后,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形成论文或报告。
4.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第1篇正文:一、引言校本教研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丰富校本教研活动的内容,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以下是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纪实。
二、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为了拓宽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我校邀请了知名教育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涵盖了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等方面,使教师们在思想上得到了洗礼,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教学观摩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活动。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聆听、记录、反思,从中学习他人的优点,查找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 教学研讨教学研讨是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
我校组织教师围绕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通过集体智慧,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4. 课题研究为了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我校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通过文献研究、实践探索、总结反思等环节,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5. 教学技能比赛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我校定期举办教学技能比赛。
比赛内容包括说课、模拟上课、板书设计等,旨在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6. 教学经验交流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我校定期举办教学经验交流会。
教师们分享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活动成果1. 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们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作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推进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校特开展了一系列校本教研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具体内容。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主题教研活动(1)活动主题: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2)活动形式:教师分组讨论、案例分析、专家讲座、教学观摩等。
(3)活动内容:①教师分组讨论:针对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教师分组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②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措施。
③专家讲座:邀请教育教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
④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2. 教学反思活动(1)活动主题:以教师教学反思为切入点,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活动形式:撰写教学反思、交流分享、专家点评等。
(3)活动内容:①教师撰写教学反思:要求教师针对每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②交流分享: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交流,分享教学心得,互相学习。
③专家点评:邀请教育教学专家对教师的教学反思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学研究活动(1)活动主题:以教学研究为载体,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活动形式:课题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实验等。
(3)活动内容:①课题研究:组织教师申报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开展课题研究。
②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针对某一教学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
③教学实验: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实验,验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4. 教师培训活动(1)活动主题:以教师培训为抓手,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2)活动形式:专题讲座、教学技能培训、教学研讨等。
第1篇一、引言校本教研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旨在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研方式,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校本教研活动形式1. 教学观摩教学观摩是校本教研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们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具体操作如下:(1)选择观摩对象:根据教研主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教师进行观摩。
(2)观摩前准备:教师们提前了解观摩对象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
(3)观摩过程:认真观察、记录观摩对象的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手段、师生互动等方面。
(4)观摩后反思: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观摩内容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学研讨教学研讨是教师们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分享教学经验的一种形式。
具体操作如下:(1)确定研讨主题:根据教育教学实际,确定研讨主题,如教学方法、课程设计、评价方式等。
(2)收集资料:教师们收集与研讨主题相关的资料,如教学案例、教育理论等。
(3)分组讨论: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围绕研讨主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4)总结发言:各组推选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和改进的过程。
具体操作如下:(1)撰写教学日志:教师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手段、课堂管理、学生反馈等。
(2)定期回顾:教师定期回顾教学日志,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不足。
(3)撰写反思报告:教师根据教学日志,撰写反思报告,分析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 教学竞赛教学竞赛是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热情、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
具体操作如下:(1)竞赛主题:根据教育教学实际,确定竞赛主题,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
(2)参赛对象:全体教师均可参加。
(3)竞赛流程:教师提交参赛作品,组织评委进行评审,评选出优秀作品。
创新小学教师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与内容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注重的不再是单纯传递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为此,小学教师校本教研活动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是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详细介绍创新小学教师校本教研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一、教研活动的形式1. 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是创新小学教师校本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
教师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或者有需要研究的课题,通过研究后形成文献报告、实验报告等形式的成果,并在学校的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分享。
2. 教学观摩教学观摩是教研活动的另一个形式,教师可以到其他学校参观观摩其他教师精彩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从中学习吸收先进教学经验。
教学观摩的好处在于,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外部环境,与其他学校互相交流学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 研讨会研讨会是校本教研活动的必要形式,它是教师之间交流学习的平台,研讨会内容主要是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在研讨会中,教师可以就同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换看法,创新思路,以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教研活动的内容1. 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小学教研活动的重中之重,是教师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教学改革中,教师们可以探讨教学方法的创新、教材的开发和完善,以及新教育技术的应用等问题。
教育改革不仅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帮助,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为整个教育系统的改革奠定基础。
2. 学科教学研究学科教学研究是小学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们可以就某一个学科的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这样有助于教师们逐渐理解某个学科的教学难点,提高教学的效率。
3. 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创新针对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创新,教师可以探讨如何制作出更富有创意和创新的教育资源,如素材、课件或者网络教育资源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创新。
第1篇一、引言校本教学教研活动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本教学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校本教学教研活动形式,并分析其特点和实施方法。
二、校本教学教研活动形式1. 教学观摩活动教学观摩活动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方式。
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实施方法:(1)提前确定观摩教师和观摩内容;(2)观摩过程中,教师认真记录,做好笔记;(3)观摩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座谈,交流观摩心得,共同探讨教学问题;(4)针对观摩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在后续教学中加以实践。
2. 教学研讨活动教学研讨活动是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的活动。
通过研讨,教师可以分享教学经验,共同解决教学难题,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方法:(1)确定研讨主题,提前通知教师;(2)教师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收集、案例分享;(3)研讨过程中,教师积极发言,畅所欲言;(4)总结研讨成果,形成共识,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 教学反思活动教学反思活动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的过程。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方法:(1)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笔记;(2)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反思交流活动,分享反思成果;(3)对教学反思进行评价,鼓励教师积极参与;(4)根据反思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在后续教学中加以实践。
4. 教学竞赛活动教学竞赛活动是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通过竞赛,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实施方法:(1)制定竞赛规则,明确竞赛内容和评分标准;(2)组织教师报名参赛,进行赛前培训;(3)开展竞赛活动,评选出优秀教学成果;(4)对获奖教师进行表彰,推广优秀教学经验。
值得开展的校本教研内容以及形式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的、为了学校而进行的实践性的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的主题是教师。
是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多样化,比如:
一、组内教师共同进行教材研读、课程的探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等;
二、集体备课过程中对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探讨、教学过程的研究、作业设计的研究等;
三、还可以进行组内教学听课评课活动、课例研讨活动、专题(问题)研讨等;
四、校级间磨课研课活动、共同体研讨活动等。
我校在教研组通常会开展以下教研活动:
1、每月一次的课题组研讨活动(),全员参与,会对先进的理论进行学习,有时会学习特级教师的课例。
2、每周进行集体备课,同年级组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对单元的重难点、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作业的创新设计进行研讨。
3、师徒结对活动,师傅与徒弟之间对相互听课,针对课堂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师傅传授经验,徒弟对自己把握不足的地方向师傅请教。
4、定期开展教学比武,如校级评优课、骨干教师展示课、毓娄杯教学比武等。
我认为,任何一种形式的校本教研,只要在内容和形式上真正满足教师的需求,对教师的成长有帮助的教研活动都是值得开展的。
相
对而言,我认为,结合课堂,以课堂为载体,从而进行的评课、议课活动可能更直接、更有针对性。
当然,这过程中理论的学习和支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