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姜姓后裔家谱世系
- 格式:docx
- 大小:8.61 KB
- 文档页数:7
齐国姜姓后裔家谱世系(从姜太公至今繁衍104世)第一世齐太公姜尚第二世齐丁公姜伋第三世齐乙公姜得第四世齐癸公姜慈母第五世齐哀公姜不辰、齐胡公姜静、齐献公姜山第六世齐武公姜寿(献公子)第七世齐厉公姜无忌第八世齐文公姜赤第九世齐成公姜脱(说)第十世齐庄公姜购第11世齐僖公姜禄甫第12世齐襄公姜诸儿、姜无知、齐桓公姜小白第13世齐孝公姜昭、齐昭公姜潘、齐懿公姜商人、齐惠公姜元(桓公子)第14世齐顷公姜无野(惠公子)第15世齐灵公姜环第16世齐庄公姜光、齐景公姜杵臼第17世齐孺公姜荼、齐悼公姜阳生(景公子)第18世齐简公姜壬、齐平公姜骜(悼公子)第19世齐宣公姜积(平公子)第20世齐康公姜贷第21世姜异第22世姜正第24世姜崇武第25世姜元美第26世姜仕侃第27世姜之瑞第28世姜龙武第29世姜世相第30世姜家成第31世姜公若第32世姜真岗第33世姜立吾第34世姜成二第35世姜明性第36世姜和邦第37世姜尔委第38世姜从成第39世姜卓修第40世姜善初第41世姜培德第42世姜维(字伯约)第43世姜试第44世姜固第45世姜靖第46世姜康第48世姜廉第49世姜实第50世姜琛第51世姜烨第52世姜经第53世姜开之第54世姜选第55世姜诲第56世姜硕第57世姜庆第58世姜著第59世姜翰第60世姜神翊第61世姜挺第62世姜公辅第63世姜忠第64世姜诚第65世姜援第66世姜照第67世姜静第68世姜沼第69世姜昭范第70世姜梧第72世姜仲开第73世姜玄第74世姜郇第75世姜囿第76世姜畎第77世姜宜第78世姜数第79世姜绍夫(字知天)第80世姜继盛第81世姜高第82世姜勤第83世姜好信第84世姜永显第85世姜立肃第86世姜细舍第87世姜卜第88世姜顺第89世姜梯第90世姜烬第91世姜罗十三第92世姜文华第93世姜应祥第94世姜士龙第96世姜文光第97世姜景福(大荣)第98世姜兰堂第99世姜勇行(森林)第100世姜以知(良法)第101世姜孝尊、姜孝亲、姜孝敬、姜孝宗第102世姜为德、姜为初、姜为树、姜为武第103世姜显岳、姜显群、姜显民第104世姜学尚。
中华姓氏族谱之“”姓姜姓:源出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
秦汉时,姜姓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广泛分布于中、朝、韩、菲、泰和印尼等国。
姜姓在《百家姓》排第32,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60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4%。
据考证,从齐国第一代国君姜太公起到现在,共有102个姓氏由姜姓繁衍而来,包括吕、许、谢、纪、丘、卢等64个单姓和淳于、东郭、高堂、子雅、雍门、公牛等38个复姓。
得姓方式以地为氏郡望天水郡、广汉郡堂号稼穑堂、渭滨堂等当代聚集区中:鲁甘辽黑吉等;韩:晋州等历史名人姜尚、姜公辅、姜夔等炎帝神农氏先秦时期,姜姓活动的地区主要是甘肃和山东。
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
姜姓的历史在5000年以上,作为氏则始于齐国灭亡之后,至少也有2300年。
秦汉时,姜姓在河南灵宝的函谷关以东已经发展为大族,遂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
三国和南北朝时,姜姓已经在秦川陇、鲁皖苏浙地区蔓延开来,但其人口中心仍在陕西和山东。
唐宋时期,姜姓进入闽粤地区。
唐朝大臣桓庭昌改姜姓。
清朝时东北地区由于山东的移民和满洲八旗的全面汉化以及汉姓的使用,东北地区姜姓发展迅猛。
清满洲八旗的姜佳氏族全部、章佳氏族一部分集体改姓为姜。
姜子牙郡望堂号郡望天水郡、广汉郡堂号天水堂:湘阴姜氏【始祖:(后周)姜松年;先祖:姜应麟】、福建漳州姜世良公后裔、广东、香港、台湾等地姜姓稼樯堂:湖北、四川、福建渭水堂:江苏沭阳、福建。
山东郯城姜姓【始迁祖伯六,明洪武三年奉诏自姑苏迁徙】、合肥姜氏【始迁祖永贵,明洪武初自句容迁合肥东乡浮槎山】。
渭滨堂:浙江淳安官川姜氏族。
孝友堂:江西九江瑞昌市井泉庄,为汉姜肱、季江、伯淮三兄弟孝友传世,大被流芳。
齐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齐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87位。
齐姓在中国分布较广,尤以中国东北三省和河北、河南为多,上述五省之齐姓人口约1723000人,排名123位,人口较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齐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齐姓姓氏源流齐(Qí齐)姓源出有四:1、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姜太公之后,以国名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和《元和姓纂》所载,炎帝之裔,太公望子牙被封于营丘,建立齐国(故城在今山东省临淄),子孙以国为氏。
《通志.氏族略》载:“太公望封于齐,子孙以国为氏。
”齐姓始祖为姜太公子牙,是炎帝之后,发源于山东省营丘(今临淄)。
姜太公封齐的故事,流传很广。
主要是说炎帝的后裔四岳因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国(在今河南省南阳)。
商朝末年吕国出了一位很有才干的人,姓姜名尚,字子牙,以国名为姓,称为吕尚。
当时商朝几代君主不昏即暴,所以,吕尚虽有满腹经纶,毫无用武之地。
吕尚年过七十,仍在寻找显示才华的良机。
这时,西方周围的西伯姬昌广招贤士,吕尚听说到消息,立即赶去。
但他没有马上去拜见西伯昌。
却于渭水支流兹泉河边用直钩下钓,而且口中念念有词:“短竿直线守潘溪,这个机关谁人知?只钓当朝君与臣,何尝意在水中鱼。
”见者无不惊讶可笑。
有一天,西伯昌外出打猎,进行占卜,说此行将得一位辅国贤才。
西伯昌听说吕尚直钩垂钓之事以后,料定他决非等闲之辈,必有天才。
于是躬身前往,来到渭水之滨,上前同他攀谈。
西伯昌听了吕尚很有见地的谈吐,即恭清吕尚同坐一车,亲自执鞭驾驶,回到宫中,封为国师,号称“太公望”。
太公望为西伯昌出了许多好主意,使周的实力和声望大大提高。
西伯昌死后,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
对他更是言听计从。
在吕尚的辅佐下,周武王终于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称为霸主。
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蔡国,齐国疆域扩展到山东东部,西到黄河,东到大海,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尽属齐国。
姜姓字辈和姜姓发展世系姜姓字辈和姜姓发展世系一、从炎帝起:相传有五千二百一十四周岁之久远!瓜瓞绵绵!第一支:敬义堂一支(一)、字辈世系:1、唐朝左右开始,由唐.姜公辅主修姜氏统总谱合大成之始(在此之前未进行字辈排序)字辈排序:世运承先泽;光华继后如。
家国文明远;廷贤任尔思。
一邦登政仕;永绍吉人图。
三伯从公久;天壁可为谟。
子能辉前志;兆泰俊良储。
2、可能元末明初时期姜姓进行过一次大迁徒时期进行过一次字辈排序。
(如:江西瑞昌井泉村始祖;长子绍敬,陶波庄始祖;三子绍禄;四子绍福;绍禄、绍福二公俱迁徒至湖北)字辈排序:绍文茂胜永;大守志兴启。
贤能道仲时。
金常必正家(加);3、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修谱姜姓合大成统一字派再续40世。
字辈排序:孝友本厚;俊秀芬香。
前传衍庆;勋烈降昌。
肇基建业;丹书训详。
英才左汉;忠信相唐。
封侯赐爵;祖武留芳。
4、清末民初,江西一部份姜姓迁徒至湖南湘潭县花石观音阁,后修祠排字辈。
字辈排序:万象欣逢泰,云衽玉树芳;恭寅崇礼秩,敬义启家祥;俊彦微前德,诗书绍后香;幸修能继起,光绪自然长”(二)、人物世系:1、远古时代:古母系社会有娇氏—少典(炎帝母曰任姒,有娇氏女,名女登;为少典妃)—2、夏商时代1、炎帝魁傀(隗)—2、帝临魁—3、帝承公—4、帝明公—5、帝直公—6(来公?)—7、帝厘公—8、帝哀公—9、帝榆罔(戏公)—10、器公—11、、雷(祝融)—12、、共工(术器)—13、、句龙—信—夸父—14、伯垂(商未孤竹君)—15、伯夷(商时四岳之首,弟弟叔齐)—先龙—玄氐—16、、王宣公—17、王定公——18、次子王恒公(长子怀公)—19、字公(怀公子王宙公)—王宇公—20、王高公(次子王许公)—21、王宰公—22、王禅公—23、王启公—24、王蒯公(次子副公)—25、王正公(次子乔公)—26、志道—27、祖荣—28、社公(次子杜成公)—29、济公—30、林一—31、承先—32、次子荣公(长子光公、三子平公、四子理公)—33、永和—34、(嘉)禹宣—35、衡车—36、海复—37、祖甲(次子祖丙)—38、次子二懋(长子一懋)—39、正二(一懋子正一)—40、次子心成(长子美成)—41元一42、仲调—43、次子训元(长子计恒)—44、次子先二(长子先一)—45、司会—46、辉前—47、公伦(次子公显)—48、豫仲—3、周初和春秋战国姜姓齐国时代:49、次子吕尚(姜尚,49世,公元前1128年-公元前1015,齐国始祖;长子楷先。
姜姓的来源介绍姜姓源出神农氏,其历史在5000年以上,作为氏则始于齐国灭亡之后,至少也有2300年。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姜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姜姓简介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
古时主要分布在甘肃、四川、河南等地。
秦汉时,姜姓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
清朝时东北地区由于山东的移民和满洲八旗的全面汉化以及汉姓的使用,东北地区姜姓发展迅猛。
清满洲八旗的姜佳氏族全部、章佳氏族一部分集体改姓为姜。
姜姓源出1、炎帝神农氏。
《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
” 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
因炎帝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故以姜为氏。
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发源地。
姜姓始自炎帝。
2、出自桓氏改姓。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亘庭昌唐上元中准制改为姜氏。
”唐代上元时有桓姓者改为姜姓。
3、出自其他民族改姓。
据《宋书·吐谷浑传》所载,宋时有羌人改姜姓;另有清满八旗姜佳氏改为姜姓;除此以外,今满族、侗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保安族、白族、俄罗斯族、朝鲜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姜姓迁徙分布姜姓,是源自远古时期炎帝的姓。
据史书记载,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
”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建立吕国,复赐以祖姓姜,以接续炎帝的香火。
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国,创建始祖是吕国的吕尚。
史书记载说:“吕尚,姓姜名牙,掌四岳有功,子孙从封姓。
”这样,分迁到各地的姜姓不断繁衍发展,到了汉代已发展成为一大望族。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西戎也有以姜为姓的,故称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后逐渐东迁,约于公元前638年由其首领迁至晋南,属于晋国。
齐国姜氏(吕氏)国君世系表太公望吕尚是东海边上人,他的祖曾经担任四岳的官职,辅佐禹治理水土很有功劳,虞舜、夏禹的时候封在吕邑,有的被封在申邑,姓姜。
夏朝、商朝的时候,申、吕两邑的人,有的旁支子孙继续受封,有的沦为平民,吕尚是他们的后代。
吕尚本姓姜,因用他的封邑为姓,所以叫吕尚。
吕尚曾经很穷困,年老了,利用钓鱼的机会求遇周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在渭水的北岸相遇。
西伯姬昌说自己的先君太公说“当有圣人到周国来,周国因此而兴旺起来”,因此称吕尚为“太公望”。
另一种说法是姬昌被纣拘囚在羑里,散宜生、闳夭和吕尚共同求购美女和奇珍异宝给纣王,赎回姬昌。
姬昌出狱后,与吕尚谋划反商。
周武王姬发即位后,吕尚仍是国师。
姬发即位后第十一正月,征讨纣王灭商。
把齐国的营丘封给太公。
吕尚到封国后,先打败邻近的莱国,在周成王时因管叔、蔡叔和淮浦的夷族人作乱,授予其征伐各国的权利,齐国成为大国,建都营丘。
吕尚去世时大约一百多岁,他的儿子齐丁公吕伋即位。
齐丁公去世,儿子齐乙公吕得即位。
齐乙公去世,儿子齐癸公吕慈母即位。
齐癸公去世,儿子齐哀公吕不辰即位。
因纪侯在周天子面前说哀公的坏话,周天子烹死齐哀公,立其弟吕静为齐国国君,这就是齐胡公,齐胡公迁都薄姑,这正是周夷王的时候。
齐哀公的同母小弟吕山怨恨齐胡公,因此杀齐胡公自立为国君,称齐献公。
齐献公元年,全部驱逐齐胡公的儿子,在临菑建都。
齐献公在位九年去世,儿子齐武公吕寿即位。
齐武公九年,周厉王逃走,居住在彘邑。
齐武公十年,周王室大乱,大臣们执掌国政,号称“共和”。
齐武公在位26年去世,儿子齐厉公吕无忌即位。
因暴虐被齐胡公的儿子攻杀。
齐厉公的儿子吕赤立为国君,即齐文公。
齐文公在位12年去世,儿子齐成公吕脱即位。
齐成公在位9年去世,儿子齐庄公吕购即位。
齐庄公二十四年,犬戎杀周幽王,周王朝迁都东去雒城。
齐庄公在位64年去世,儿子齐釐公吕禄甫即位。
齐釐公九年,鲁隐公即位。
釐公十九年,鲁桓公杀其兄长鲁隐公而自立为君。
梅伯,姜氏后裔二十一世记辈分表姜氏家谱21世辈分排名姜氏字辈:垍頭條萊。
支字辈1:灿垂铭显彰芳声远振厚萊垍頭條支字辈2:泽永昌懋昭在德笃庆锡垍頭條萊支字辈3:光应代兴朝廷国正天心顺家萊垍頭條支字辈4:齐伦纪修大才为世用光显庆垍頭條萊支字辈5:宏猷文汝维昌积德萊垍頭條支字辈6:光华百代庄诗书承先业人才继起隆家声绵萊垍頭條支字辈7:孝友廷献永怀忠内仕单应眷德朝永仲文志大清之萊垍頭條支字辈8:盛鸿儒必克兴万秀定自学超荣绍祖昭顺运光宗继頭條萊垍支字辈9:世成惟铭元子萊垍頭條支字辈10:贵世思金彦太存守启兴隆定萊垍頭條支字辈11:国昌宏大绳宗敦序條萊垍頭支字辈12:源远庆长家声振卓祖业延芳舒仪萊垍頭條支字辈13:汇秀秉理含章贤良蔚立克绍书香萊垍頭條支字辈14:廷进再盛道宏元才仁上頭條萊垍支字辈15:大朝国定常公枝开垍頭條萊支字辈16:荣芳友万世永萊垍頭條支字辈17:兴宗启宗学大頭條萊垍支字辈18:开文贤世锦纯儒孔道全頭條萊垍支字辈19:治国兴仁定向烈名振珧常年萊垍頭條支字辈20:秀文应世万国长宁仕崇政大萊垍頭條支字辈21:盛命光庭德宗丹桂永代登今元如楚正祖德頭條萊垍支字辈22:泽龙秀景如开载永昌必显红頭條萊垍支字辈23:文光正启秀万代永條萊垍頭支字辈24:红昌世德永红頭條萊垍支字辈25:昌光清明志孟绍字枝文萊垍頭條支字辈26:嗣仲永世如国士能联永大光條萊垍頭支字辈27:祖德家必宏昌其子克效习作维祥英景通海宜单同萊垍頭條支字辈28:矩道之林司连加绍时正萊垍頭條支字辈29:大光明永昌世宗振弘续立朝萊垍頭條支字辈30:廷学克享熙荣特达奇兆萊垍頭條支字辈31:呈国正天心明自忠萊垍頭條支字辈32:大全道友武杰其世启大国楚春师圣萊垍頭條支字辈33:宗光华本元永庭应自贡明四條萊垍頭支字辈34:万世纲宗运长兴正大洪昌德萊垍頭條支字辈35:超英毓辅国永光天地腾凤国正明垍頭條萊支字辈36:永万春继清长兴盛世尚萊垍頭條支字辈37:忠孝生育安孔,正胜东子钦廷,学尚际明良人垍頭條萊支字辈38:文瑞集家声振谟烈光承世德頭條萊垍支字辈39:昌忠厚培元有大本诗书积业癸长祥云福克垍頭條萊支字辈40:绍遗谋志永锡华丰萊垍頭條支字辈41:焕玉望诚廉治启隆垍頭條萊支字辈42:文世慎洁白光前烈頭條萊垍支字辈43:圣朝达丹西直通昌光秀天启萊垍頭條支字辈44:学进世国正永长春朝廷文武云汉中华;萊垍頭條支字辈45:秉承咸仁尧政应洪日名士百條萊垍頭支字辈46:代昌容让传国美忠良永远彰楚本志思文添垍頭條萊支字辈47:承万海德才永祖世代荣昌显宗烈頭條萊垍支字辈48:贤能展大朝忠廉达上策克遵先哲萊垍頭條支字辈49:训悠远定卓越文腾国大九世同居仁义海万條萊垍頭支字辈50:福齐天永吉祥英贤继起承先泽清白传萊垍頭條支字辈51:家庆锦长昌启明良魁玉林子萊垍頭條支字辈52:朝上国永邦凝熙士庶敦仁让文治光华條萊垍頭支字辈53:远家声礼教先培材成大器树萊垍頭條支字辈54:德有名贤凤梦前徽美鳣征後代隆忠襄萊垍頭條支字辈55:承祖泽清白守宗功孔道万年新敬明诙萊垍頭條支字辈56:先述执上梁启正红茂大洲庭宗文萊垍頭條支字辈57:春开仕祥年春一南頭條萊垍支字辈58:和成春永志文昌祖萊垍頭條支字辈59:德毓荣芳世成明定选萊垍頭條支字辈60:久厚继忠良遗文世秉光萊垍頭條。
姜姓、陈姓与齐国、齐地齐国,是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之后封邦建国时,封功臣姜太公于齐地建立的齐国。
经过西周、春秋时期,至公元前386年田(陈)氏取代姜氏,称作“田氏代齐”。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统一天下。
齐国经历了姜、田两姓执政,历时八百余年,创造了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研究齐文化必须研究姜姓和陈姓文化。
一个姓氏的产生、繁衍、变化,是一个氏族产生、衍变的历史记录。
研究氏族文化、地域文化,也必须研究民族姓氏的衍变。
研究齐文化就要研究姜氏和田氏。
一个地域的姓氏都很复杂,有原有的姓氏,也有后迁移的姓氏。
后迁移者,又有早迁入者,也有晚迁入者,有大规模的集体移民,也有少量的自由移徒。
从历史记载,在全国范围来说,历代、历朝都有。
直到近年,还有三峡移民。
《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
”《索隐》又按《国语》云:“少典娶有蟜氏女,生黄帝、炎帝。
”炎帝,即神农氏。
《正义·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
”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最早最显赫的是姜姓炎帝与姬姓黄帝族。
炎帝居住在渭水支流姜水流域(今陕西岐山西南),子孙依水而居,因水命氏,遂姓姜。
后来传至伯夷时,正当夏禹时代,因帮助治水有功,被任命为主管四岳的长官,号为太岳,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
从此以后,炎帝的后代又称吕姓或吕姜并称。
据姜姓谱牒统计,炎帝之后姜姓的分支共有247个之多,也就是247个姓氏是姜姓。
黄帝当年主要活动在姬水流域。
因以水名为姓氏,姓姬。
后来黄帝的后裔孙后稷成为周部落的首领,也以姬作为本族部落的姓氏。
姜、姬两姓有密切的血缘关系,他们不但世为婚姻之族,而且还不断发生斗争。
其中最著名的蚩尤与黄帝之战,或曰炎黄之战。
结果炎帝族败,黄帝族胜。
炎帝族在春秋时代有齐、许、申、吕四大支族,齐在山东,而许、申、吕均在河南。
在史前时代,姜姓部落转迁地甚多。
仅以吕氏而论,几乎遍布神州各地。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
附:齐国世系表齐国世系表:第⼀任齐太公姜⼦⽛姜⼦⽛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建⽴⼤周王朝,被王室封为太师,成为朝廷重⾂。
武王将⼭东以东的齐地⼀百⾥赏赐给姜⼦⽛为其私⼈领地,建都营丘,故此号为齐太公。
去世后,他的领地由⼉⼦姜伋继承。
第⼆任齐丁公姜伋姜⼦⽛的⼥⼉嫁给周武王为妻,⽣下了周成王。
所以姜⼦⽛的⼉⼦姜伋便是“王舅”,他继承了⽗亲姜⼦⽛的封地,成为齐国的第⼆任君主。
第三任齐⼄公姜得姜伋去世后,本该⼉⼦姜季⼦受位,姜季⼦不受,让位于姜伋的弟弟姜得(姜⼦⽛之⼦)。
故此,姜得成为齐国第三任君主。
姜季⼦则⾷采于崔⾢,成为齐国的旁⽀⼤族,他的后代形成崔⽒、丁⽒两⼤⽀,他们都是丁公的后⼈。
第四任齐癸公姜慈母姜得去世后,由他的⼉⼦姜慈母继承了齐国的君位。
第五任齐哀公姜不⾠ (前?--前868年)姜慈母的⼉⼦姜不⾠,为齐国第五任君主。
当时,纪国君主向天⼦周王诬告齐君姜不⾠。
天⼦听信谗⾔,把姜不⾠扣在⼤⿍之中活活烹杀!因⽆过错⽽悲哀不幸,故死后谥号“哀公”。
第六任齐胡公姜静 (前867--860年) 在位8年哀公含冤⽽死,弟弟姜静被⽴为君,是为胡公。
胡公为防纪国暗算,将都城从营丘向西北迁移五⼗余⾥,建新都于薄姑。
第七任齐献公姜⼭ (前859--851年) 在位9年胡公迁都,对齐⼈震动极⼤,怨⾔颇多,弟弟姜⼭(哀公同母之弟)率私党营丘⼈杀死胡公,驱逐胡公之⼦,⾃⽴为君。
⼜把⾸都从薄姑迁回到营丘,并扩建营丘城,因新城滨临淄⽔,故从此改名为“临淄”。
第⼋任齐武公姜寿 (前850--825年) 在位26年齐献公姜⼭去世后,⼉⼦姜寿继位,成为齐国第⼋任君主,是为武公。
第九任齐厉公姜⽆忌 (前824--816年) 在位9年齐武公的⼉⼦姜⽆忌,继位第九任君主。
因昏愦暴虐,滥杀⽆辜,齐⼈痛恨之,被杀死后,谥号“厉公”。
第⼗任齐⽂公姜⾚ (前815--804年) 在位12年齐⼈痛恨厉公残暴,联络胡公吕静的⼉⼦们杀死了厉公,胡公的⼉⼦也都全部战死,最后拥⽴了厉公的⼉⼦姜⾚即位。
姜家家谱全部的字辈
唐朝姜公辅主修姜氏统总谱合大成派字辈:
世运承先泽光,华继后如家国,文明远廷贤任,尔思一邦登政,仕永绍吉人图,三伯从公久,天壁可为谟子,能辉前志兆泰,俊良储。
公元1941年起姜姓统一字辈:
孝友本厚俊秀,芬香前传衍庆,勋烈降昌肇基,建业丹书训详,英才左汉忠信,相唐封侯赐爵,祖武留芳。
姜姓源出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
秦汉时,姜姓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之后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如今姜姓广泛分布于中、朝、韩、菲、泰和印尼等国。
春秋战国时齐国君主世系图,姜姓齐国20代32君,田氏齐国7代8君周朝齐国的始封君是姜子牙,其因克商之功,被分封到东夷强国蒲姑旧居的营丘,以震慑东夷。
因是在未开垦的草荒和盐碱之地建国,齐太公遂奉行“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政策,因地制宜的发展鱼盐业和纺织手工业,由此人民多附,齐为大国。
春秋齐国君主中最出名的当属春秋首霸齐桓公。
桓公本是齐僖公的庶子,因其哥哥齐襄公在位时朝政昏聩,纲纪松弛而引发宗室内斗,襄公被其堂兄弟公孙无知弑杀,后君位空缺,使得避居莒国的公子小白入主临淄,是为齐桓公。
而襄助桓公成就霸业的首位功臣当属管仲。
其在桓公支持下大规模整顿内政,主要措施有三:一是“相地而衰征”,就是根据田地好坏和产量多寡征收田税。
二是“叁其国而伍其鄙”,所谓“叁其国”即将国人居住区分区管理,其中的士农工商“四民”各有定所,不得杂处,亦不得随便迁徙或者变更职业;而“伍其鄙”是指将控制的“野”划分成五个“属”,建立严密的行政管理体制,规定三十家为一邑,十邑为卒,十卒为乡,三乡为县,十县就是一属。
三是加强军队建设,设三军,每军一万之众,分别由国君和上卿国、高二氏统领,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军事训练,此举直接提高了齐军战力。
但晚年的齐桓公是悲催的,据说遭禁锢病饿而亡,随后五公子争立,闹得齐国乌烟瘴气。
桓公更是横尸在床六十七日,蛆出于户,齐国霸业瞬间土崩瓦解。
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的兴起,诸侯国内卿大夫的势力亦发展壮大,如此某些诸侯国君逐渐失去了对国家的主导权,形成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现象,如鲁国三桓、晋国六卿。
而齐国则是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还要追溯到田完,田完是陈厉公之子(陈国统治区域为豫东周口一带),妫guī姓,田氏,因为避祸而寄居齐国,时为齐桓公时期。
田完四世孙田桓子侍奉齐庄公,甚得宠。
而田桓子之子田乞时,施恩德于百姓,借给百姓贷粮时用五进制的新制,还贷时却用四进制的旧制,也就是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好治宫室,厚赋重刑的齐景公,田乞借公事施私恩,故“齐之民归之如流水”。
百家姓姜姓源流姜姓源出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
接下来由店铺给大家带来百家姓姜姓源流,希望大家喜欢!姜姓源流据史书记载,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
” 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
因炎帝生于姜水(今山西岐山县),故以姜为氏。
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发源地。
迁徙分布后来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炎帝的许多子孙已变易为其他姓氏。
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建立吕国,复赐以祖姓姜,以接续炎帝的香火。
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国,创建始祖是吕国的吕尚。
史书记载说:“吕尚,姓姜名牙,掌四岳有功,子孙从封姓。
”吕尚,既为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姜子牙,因他治四岳有功,被封于吕,故从封姓改叫吕尚。
其子孙世袭齐国国君,历29世。
后来齐国在战国时被田和所灭,齐国变为田氏政权,其子孙后代分居各地,多以姜为姓。
这样,分迁到各地的姜姓不断繁衍发展,到了汉代已发展成为一大望族。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西戎也有以姜为姓的,故称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后逐渐东迁,约于公元前638年由其首领迁至晋南,属于晋国。
居住在今山东、河南省境内的姜氏,在西汉以前已发展成为关东(今河南灵宝县函谷关以东地区)大族。
到西汉初,为充实关中人口,姜氏从关东迁徙至关中,此后世居天水(今属甘肃),故族人便以“天水”为郡号。
到了汉代,姜氏已有徙居到今江苏、四川者。
但是,直到唐代,天水仍是姜氏的发展繁衍中心。
唐、宋时期,姜氏还分布于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东等地方及广东琼山。
到了明、清时期,姜氏有的居住到今山西、陕西、湖南、贵州、湖北等地。
据姜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姜世良迁至福建漳州龙溪县红豆村,并在此发迹。
齐国国君世系图:姜齐和田齐的建立者都称齐...齐国国君世系图:姜齐和田齐的建立者都称齐太公,两位齐太公的后代齐桓公姜小白和齐湣王田地建立的霸业又都如流星般迅速消失【姜氏时期】1 齐太公姜尚。
2 齐丁公姜伋。
3 齐乙公姜得。
4 齐癸公姜慈母。
5 齐哀公姜不辰。
被周王烹杀。
6 齐胡公姜静。
被献公攻杀。
7 齐献公姜山,在位9年。
8 齐武公姜寿,在位26年。
9 齐厉公姜无忌,在位9年。
被胡公子攻杀。
10 齐文公姜赤,在位12年。
11 齐成公姜脱,在位9年。
12 齐前庄公姜购,在位64年。
13 齐釐公姜禄甫,在位33年。
14 齐襄公姜诸儿,在位12年。
被公孙无知谋杀。
15 公孙无知,在位2月。
被齐人杀害。
16 齐桓公姜小白,在位43年。
春秋霸主。
17 姜无诡,在位3月。
被齐人杀害。
18 齐孝公姜昭,在位10年。
19 齐昭公姜潘,在位19年。
谋杀孝公子,夺取君位。
20 姜舍,在位5月。
被懿公谋杀。
21 齐懿公姜商人,在位4年。
被丙戎、庸职谋杀。
22 齐惠公姜元,在位10年。
23 齐顷公姜无野,在位17年。
24 齐灵公姜环,在位28年。
25 齐后庄公姜光,在位6年。
被崔杼谋杀。
26 齐景公姜杵臼,在位58年。
27 齐晏孺子姜荼,在位1年。
28 齐悼公姜阳生,在位4年。
被鲍牧谋杀。
29 齐简公姜壬,在位4年。
被田常谋杀。
30 齐平公姜骜,在位25年。
31 齐宣公姜积,在位51年。
32 齐康公姜贷,在位19年。
被田常曾孙田和废黜。
【田氏时期】1 齐太公田和,在位2年。
2 田郯,在位10年。
3 齐桓公田午,在位18年。
谋杀田郯,夺取君位。
4 齐威王田因齐,在位37年。
邹忌变法。
5 齐宣王田辟强,在位19年。
匡章破燕。
6 齐湣王田地,在位17年。
乐毅破齐。
7 齐襄王田法章,在位19年。
田单复国。
8 齐王建,在位44年。
被俘国灭。
齐国姜姓后裔家谱世系(从姜太公至今繁衍104世)第一世齐太公姜尚
第二世齐丁公姜伋
第三世齐乙公姜得
第四世齐癸公姜慈母
第五世齐哀公姜不辰、齐胡公姜静、齐献公姜山
第六世齐武公姜寿(献公子)
第七世齐厉公姜无忌
第八世齐文公姜赤
第九世齐成公姜脱(说)
第十世齐庄公姜购
第11世齐僖公姜禄甫
第12世齐襄公姜诸儿、姜无知、齐桓公姜小白
第13世齐孝公姜昭、齐昭公姜潘、齐懿公姜商人、齐惠公姜元(桓公子)
第14世齐顷公姜无野(惠公子)
第15世齐灵公姜环
第17世齐孺公姜荼、齐悼公姜阳生(景公子)第18世齐简公姜壬、齐平公姜骜(悼公子)第19世齐宣公姜积(平公子)
第20世齐康公姜贷
第21世姜异
第22世姜正
第23世姜模
第24世姜崇武
第25世姜元美
第26世姜仕侃
第27世姜之瑞
第28世姜龙武
第29世姜世相
第30世姜家成
第31世姜公假设
第32世姜真岗
第35世姜明性
第36世姜和邦
第37世姜尔委
第38世姜从成
第39世姜卓修
第40世姜善初
第41世姜培德
第42世姜维(字伯约)第43世姜试
第44世姜固
第45世姜靖
第46世姜康
第47世姜肇
第48世姜廉
第49世姜实
第52世姜经第53世姜开之第54世姜选第55世姜诲第56世姜硕第57世姜庆第58世姜著第59世姜翰第60世姜神翊第61世姜挺第62世姜公辅第63世姜忠第64世姜诚第65世姜援第66世姜照
第69世姜昭范
第70世姜梧
第71世姜国兴
第72世姜仲开
第73世姜玄
第74世姜郇
第75世姜囿
第76世姜畎
第77世姜宜
第78世姜数
第79世姜绍夫(字知天)第80世姜继盛
第81世姜高
第82世姜勤
第83世姜好信
第86世姜细舍
第87世姜卜
第88世姜顺
第89世姜梯
第90世姜烬
第91世姜罗十三
第92世姜文华
第93世姜应祥
第94世姜士龙
第95世姜子章
第96世姜文光
第97世姜景福(大荣)第98世姜兰堂
第99世姜勇行(丛林)第100世姜以知(良法)
第102世姜为德、姜为初、姜为树、姜为武第103世姜显岳、姜显群、姜显民
第104世姜学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