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标准高职(陈长应)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296.51 KB
- 文档页数:23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无锡卫生高职校专业课课程标准(2014级用)《有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时数:136(理论学时:100 实践学时:36)学分:8适用专业:五年制高职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后续课程:《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有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是根据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的教学需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并为培养职业能力和适应继续学习的需要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有机化学,积极探究有机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有机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具备工作所必需的有机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同时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了解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有机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有机化学》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出,课程框架和学时分配如下表:二、课程目标《有机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机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的工作能力和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高职《有机化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有机化学是化学制剂、药学技术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反应等后继课程和今后工作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有机化学和药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药物中,极大多数为有机化合物;而且在大量涌现的新药中,也几乎是有机化合物。
通常有机药物的结构和性能都较复杂,要正确了解和掌握药物的组成、结构、性质、配制和药效,以及对新药的创研、药物构效关系的研究、合成药物生产中的工艺改进、药品质量检验、剂型加工以及药品使用保管、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精制等,都需要有比较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作基础, 因此学生必须具备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以从事化学制药生产中的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基本职业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质为主线,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在选择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结构和基本理论,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紧扣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门课程总计144学时包含:理论课程(100学时)、实验课程(44学时)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这些知识、技能、方法在生活和化学制药生产中的应用,关注化学制药技术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初步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和培养一定的合作共事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意识、劳动纪律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
重新建立及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高职《有机化学》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有机化学是化学制剂、药学技术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反应等后继课程和今后工作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有机化学和药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药物中,极大多数为有机化合物;而且在大量涌现的新药中,也几乎是有机化合物。
通常有机药物的结构和性能都较复杂,要正确了解和掌握药物的组成、结构、性质、配制和药效,以及对新药的创研、药物构效关系的研究、合成药物生产中的工艺改进、药品质量检验、剂型加工以及药品使用保管、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精制等,都需要有比较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作基础, 因此学生必须具备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以从事化学制药生产中的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基本职业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质为主线,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在选择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结构和基本理论,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紧扣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门课程总计144学时包含:理论课程(100学时)、实验课程(44学时)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这些知识、技能、方法在生活和化学制药生产中的应用,关注化学制药技术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初步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和培养一定的合作共事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意识、劳动纪律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
重新建立及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有机化学》W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有机化学W,OrganicChemistry W课程号(代码):20321240-5课程类别:基础课学时:64学分:4教学目的及要求:有机化学是医学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后期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要求如下:一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法、主要理化性质、了解重要合成法及官能团的鉴别。
二、正确理解现代化学键理论(原子轨道杂化、。
键、n键及大n 键)、电性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立体效应、共振论、典型的反应机理(亲电反应、亲核反应及游离基反应)及立体异体、构象分析等基本概念,并用来理解或解释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本课程适用于临床医学七、八*、五年制学生、卫生五年制、四年制本科学生,讲课64学时。
其中划线内容为重点内容或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学时)有机化学中的化学键一一共价键的形成及参数。
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概念。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章烷烃(4学时)第一节烷烃的结构和异构现象烷烃的结构——碳原子的SP3杂化)。
键的形成及特点。
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和构象异构。
第二节烷烃的命名烷烃的通式和同系列,普通命名法:烷基、饱和碳原子及氢原子的类型。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顺序规则。
第三节烷烃的性质烷烃的化学性质:卤代反应及卤代反应机制:1°、2°、3°氢的活性。
自由基的稳定性顺序。
生物体内的自由基及自由基反应。
第三章烯烃、炔烃、二烯烃(7学时)第一节烯烃和炔烃烯烃、炔烃的结构碳原子的SP2杂化和SP杂化。
n键的形成及特点。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顺反异构的概念,产生条件,顺反异构的命名法(顺反和Z、E构型标记法)。
烯烃和炔烃的化性:与亲电试剂加成、马氏规则、氧化反应。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CL0103课程中文名称:有机化学课程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分数:2学分课程学时数:32学时授课对象:粉体工程、材料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一、课程简介有机化学课程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以及有关理论的学科,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
21世纪是科技更加迅猛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时代,在科学迅速发展和新技术革命中,有机化学仍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因为它将越来越升入材料、环保、卫生、生物、农业等领域,孕育着新的生机。
有机化学是我校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化学、环境工程、粉体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大纲范围内有机化学的内容有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的了解,掌握杂化轨道理论在有机化合物结构方面的应用,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各类有机反应的机理及其在有机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掌握近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分析和解决一般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1.绪论课程教学内容: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概念;有机化合物的特点;价键理论;轨道的杂化理论(sp3、sp2、sp杂化);诱导效应;有机反应的类型;有机反应中间体的概念。
反应的类型。
课程教学重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其属性;杂化轨道理论及其解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诱导效应。
难点:轨道的杂化;诱导效应。
课程教学要求:(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方法;(2)熟悉:有机反应中间体的概念;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简化路易斯结构式。
(3)掌握:轨道的杂化(sp3、sp2、sp杂化);共价键的属性;诱导效应;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2.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
《有机化学》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定位《有机化学》学习领域是应用化工技术、化学制药技术和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他的前修学习领域是《无机化学》,他的后续学习领域是各专业的《化学品质量检测技术》以及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有机合成技术》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反应》和《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制药工艺学及反应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粮油加工技术》和《食品发酵技术》。
本学习领域的工作任务以有机物官能团特征为主线按实际工位进行设计,以烃、含卤衍生物、含氧衍生物、含氮衍生物和杂环化合物等为项目载体,设置了六项学习情境,16项工作任务。
通过完成由简单到复杂的16项工作任务,使学生具备制备工艺流程及装置辅助设计能力;有机物检测基本能力;设备运行、操作、故障处理能力;整个实训过程的操作、检查、评估能力。
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有机化学》学习领域在应用化工技术、化学制药技术和食品加工技术的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完成本学习领域设置的16项工作任务,能够将前修学习领域《无机化学》所培养的各项能力进一步加强和综合,同时为后续学习领域《化学品质量检测技术》、《有机合成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制药工艺学及反应器》、《粮油加工技术》和《食品发酵技术》奠定基础。
二、学习目标(一)课程总目标《有机化学》学习领域通过六项学习情境,共16项工作任务的实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以引导的方式结合具体任务的实施,使同学们学会有机物制备、分离、提纯等方法。
训练学生具备制备工艺流程及装置辅助设计能力;有机物检测基本能力;设备运行、操作、故障处理能力;整个实训过程的操作、检查、评估能力。
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专业能力目标《有机化学》学习领域通过校内两个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等工作设备完成了甲烷的制备、鉴别与应用、任一烯烃的合成、鉴别及应用、乙炔的制备、鉴别与应用、对硝基苯甲酸的合成、任一卤代烃的合成、鉴别和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合成及液体洗涤剂的制备、酚醛树脂的合成、分离煤油中的乙醚、乙醛的合成、鉴别及应用、板蓝根的提取、肥皂的制备和应用、硝基苯的合成和应用、丁腈橡胶的制备和应用、乙酰苯胺的合成和提纯、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单糖、二糖、多糖的鉴别和应用共16项工作任务,使学生具备制备工艺流程及装置辅助设计能力;有机物检测基本能力;设备运行、操作、故障处理能力;整个实训过程的操作、检查、评估能力。
高职《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有机化学是化学制剂、药学技术等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反应等后继课程和今后工作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有机化学和药学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药物中,极大多数为有机化合物;而且在大量涌现的新药中,也几乎是有机化合物。
通常有机药物的结构和性能都较复杂,要正确了解和掌握药物的组成、结构、性质、配制和药效,以及对新药的创研、药物构效关系的研究、合成药物生产中的工艺改进、药品质量检验、剂型加工以及药品使用保管、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精制等,都需要有比较坚实的有机化学知识作基础, 因此学生必须具备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以从事化学制药生产中的一线岗位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基本职业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质为主线,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在选择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结构和基本理论,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紧扣化学制药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门课程总计144学时
包含:理论课程(100学时)、实验课程(44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动手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这些知识、技能、方法在生活和化学制药生产中的应用,关注化学制药技术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初步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和培养一定的合作共事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意识、劳动纪律意识、严谨的工作态度。
重新建立及保持一定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
a.学会重要的典型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结构特点和异构现象,能正确写出常见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名称和构造式;
b.应用化学键理论概念,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立体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并能应用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来解释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c.学会各类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反应、来源和合成方法;
e.理解碳水化合物、油脂、蛋白质、萜类等天然产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f.具备有机化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与若干单元操作的实验技能;
g.学习预防与处置化学实验事故的方法,正确使用与处置教学中的一些化学危险品;
h.培养实验者的化学实验的工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作风与习惯;学习有机化学的科学研究的工作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2. 技能教学目标
(1)专业技术能力
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这些知识、技能、方法在生活和化学制药生产中的应用,关注化学制药技术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初步的专业实践能力。
(2)关键能力
①方法能力
a.有不断重塑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愿望。
b.有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c.有计划、班组管理、自我评价和自控能力。
e.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②社会能力
a.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b.有对人民健康与生命负责的职业道德。
c.有团队协作精神。
e.具有爱家庭、社会的仁爱之心。
f.遵守法律与公共道德。
3.素质教学目标
工作中遵章守纪,爱岗敬业,质量为本,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内容标准
(一)有机化学理论(100学时)
(二)有机化学实验(共44课时)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紧扣医药类专业特点,本着实用和够用的原则,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在选择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基本结构和基本理论,紧扣药学、化学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技术等专业培养目标,适用于高等职业教学。
(二)教学建议:
主要采用课堂与实验室现场教学方式,由老师课堂讲解、课堂演示或实验室现场组织学生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在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结合医药生产实际帮助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打下基础,增强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评价建议:
1.评价应该贯穿教学全过程,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以考试的结果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
在学习评价上,实行教师评价与学习者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
学生的课程最终成绩由作业、课堂表现、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总评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评定。
2.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上,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每个操作单元培训学习后,现场评价,记入学生平时实验成绩;学期末对全体学生考核八个基本实验,每人随机抽取一个实验操作题和相关实验理论题,现场评价,记入学生期末实验成绩;实验总评成绩的组成:实验报告10%、平时现场评价实验成绩40%、期末实验考试成绩50%。
实验总评成绩以30%计入有机化学总评成绩。
3.实行教考分离,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1.相关教辅材料
邢其毅主编,《基础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1994
汪小兰主编,《有机化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胡宏纹主编,《有机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赵建庄主编,《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马祥志主编,《有机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刘振梅主编,《药物化学》(第二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沈新安主编,《药物合成技术》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2.有机化学实验技能考核标准(见附录一)
3.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
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用书、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光盘、图书报刊、互联网、校内图书馆、有机化学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
教师应该根据本校特点和学生的需求,精选课程资源,充实物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标准的要求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
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做课外实验。
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光盘、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等课程资源,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明了。
带领学生参观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突出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的培
养。
4.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
校外课程资源包括校外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图书馆、药厂、科研院所等。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与有机化学和医药方面有关的电视节目和科学教育相关的网站。
还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带领学生到药厂、科研院所等参观见习,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有利途径。
五、其他说明
本课程标准适用药校各专业,有关附录及说明。
附录一:有机化学实验技能考核标准
技能一简单的玻璃工操作(100分)
技能二选用和组装仪器(100分)
技能三测定熔点(100分)
技能四萃取(100分)
技能五重结晶(100分)
技能六抽滤(100分)
技能七蒸馏和沸点测定(100分)
技能八分馏(100分)
技能九水蒸汽蒸馏(100分)
技能十减压蒸馏(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