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释经学讲义释经学概论.doc
- 格式:doc
- 大小:354.61 KB
- 文档页数:48
教牧班姓名:李春龙班级:赖若瀚著,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共456页。
作者简介:本书由五大部分组成的,导论、观察、解释、应用、总结。
导论:导论中有四部分: 第一,《圣经》的独特性。
《圣经》它前后经过约1600多年形成、是一本最古老的书、它是一本最畅销的书、它是世界上老少咸宜,各个阶层的人都能诵读的一本书、它是由四十多位作者写成,小到囚犯大到君王、它曾多次要被人将它销毁,却存留至今。
第二,研读圣经的态度。
问:读经对我有什么益处嘛?读经能使人有得救的智慧(提后3:15);能使人的灵命得以成长(提后3:16—17);使人的灵性得着复兴(尼8:1--18);使人能分辨好歹(来5:11--14)。
当用什么态度去读经呢?如读遗嘱一样字句不漏;如读情书一样,细心的认真推敲每一个词句;如圣旨一样,放下自己的意思,完全顺服意旨,不得违背。
第三,解经者应有的装备。
读经者必须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不靠自己的意思,依靠圣灵的带领,完全顺服神的旨意,还有一点就是必须受过适当的教育,要识字懂得怎么阅读。
工具书方面的装备,若想更深的明白神的话语,要有一些辅助的书具,如注释书,圣经百科全书,经文汇编等等。
第四,“十步释经法”简介。
作者写到有关释经的一些方法,归纳式查经法,释经学,归纳法,演绎法等等,它们间做了些比较,取其中的精意,补其中的不足,从中而结合的一种“十步释经法”。
观察:“观察”是细察、考察事物的现象、动向。
观察是有目的的查找,而不是没有目的的观看、观赏。
观察圣经中不同的文体,确定文体找出想要的,细察每一个步骤,观察经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结果等等,不同的文体要找出相关的资料,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句子,如命令的、应许的、警告、例证的、神学性的等等。
不但要找出相关的资料,还要理清它们的相互关系,上文下理找出经文的中心思想,高潮点。
也要注意结构,先后顺序,主次分别。
解释:解释圣经是非常重要的,解释是要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第一课:导论以及释经学的历史第一导论:在释经学的导论里我们要介绍「释经学的重要性」,「释经学的字义」以及「释经学的定义」。
首先我们来谈「释经学的重要性」,圣经提摩太后书二章十五节说:「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按“正义”,换句话说就不是按着私意,是把圣经的真意吸出来,而不是把自己的私意注入圣经里面。
经常有人在查经班查考圣经的时候会说:“我想是这样”,“我想是那样”。
在查考圣经的时候,人想的不算数,重要的圣经说什么?圣经怎么说?有两个英文字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出正确解释圣经的真意。
这两个英文字都是“解经”,第一个是“eisegesis”,前缀的“eis”是由其次希腊文来的,是“注入”的意思,就是把自己的意思注入圣经,是圣经原来所没有的;我们称之为“私意解经”。
另外一个英文字则是“exegesis”,前缀的“ex”也是由希腊文来的,意思是“出来”;也就是把圣经的意思吸出来,按着原意解释,求得经文的真正意义。
而把圣经作者的原意,真正的意思吸出来,这才是解释圣经的正确方法。
因此释经学的重要性就是“帮助我们依据一些原则来规范我们正确的解释圣经”。
当然这种规范并不是要限制我们的自由。
就好比「交通规则」;我们都知道「交通规则」对开车的人来说虽然是一种限制,但是也惟有透过这样的限制才能够让开车的人,开起车来更自由,更安全,也更有秩序。
同样的,透过解经原则的学习可以实际的帮助我们,好让我们在解释圣经的时候真是把圣经的原意吸出来照着去行,而不是把个人的私意注入经文里曲解了经文的原意。
总而言之,盼望藉着释经学课程的学习,能帮助我们避免错误的解经,达到按正意分解真道的目标。
其次,我们可以从神学思想来了解释经学的重要性。
从神学的角度我们看见「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
而因着人堕落犯罪的结果,人的理性、知识都受到了影响。
人的理解力也因着罪的缘故变得诲暗不明。
所以,对于圣经的解释,必须藉助于一些解释的原则。
经济法名词解释人格权: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厂长负责制:是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由厂长统一领导和全面负责的一种企业内部领导制度。
它是一种首长负责制。
国内电视大学学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厂网分开,主要指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划分,管网的不管电厂,并分别进行资产重组。
竞价上网,就是每个电厂报价,谁的电价低就吸收谁的电,公平竞争。
撤销权:是债的保全的一种,为区别合同撤销权,可以称为保全撤销权。
保全撤销权,是债权人对于债务人减少财产以至危害债权的行为,得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投资者依法购买上市公司发行的股份以达到对该公司控股或取得控制权的目的。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和其他所得所征收的一种税。
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将该幅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
土地使用权转让:是指土地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再转移的行为。
土地所有权: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土地管理法:是调整在土地的管理、保护、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土地增值税:是对单位和个人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增值收益进行征税的一个税种。
其特点是:增值多的多征,增值少的少征,无增值的不征。
工业产权:工业产权,是指人们依法对应用于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创造发明和显著标记等智力成果,在一定地区和期限内享有的专有权。
在我国法律上,工业产权实际上是关于技术成果专有权和有商业信誉的标记权的总称。
经学讲演录(范文澜)一经学的开始经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很密切。
经学虽然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但也起了一些好的作用。
例如,宗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顽固敌人,许多民族的宗教信仰很深,汉民族的情况就不同些。
汉民族的宗教——道教和自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在隋唐时期盛行,但无论如何总有儒家与他们对抗。
唐太宗时,道教的地位最高,佛其次,儒排在最后。
武则天时,佛的地位最高,道其次,儒仍旧排在最后。
尽管儒的地位不及佛、道,做官的人很多都信佛、道,但唐代仍以明经取土,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儒者。
以诗赋应试的进士,也很多以儒自命。
宋学是由韩愈创始的,韩愈反佛很积极。
宋学产生的原因很多,原因之一就是儒与佛的对抗。
儒经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它起了反对宗教的作用。
宗教不能在汉民族中扎根,儒有贡献。
这一估计可能高了,请大家批评。
经学是什么?什么叫经?章学诚有“六经皆史”之说,这个说法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
古代所谓的史,就是记事和记统治者重要的话,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六经中的《书经》是重要的政治文件选集。
《春秋》是大事年表,其他四经——《周易》、《诗经》、《仪礼》、《乐》(《乐》已遗失),既不记言,也不记事,只有史科价值,讲究哲学、文学、制度、音乐这些独立性的专业,都得研究讲这四经。
所以说六经皆史,其实只有《春秋》、《尚书》是史,其他四经不能称为史。
但是章学诚的话有他的道理。
清儒讲汉学,也讲宋学,都把经看作神圣的书,章学诚却说经都是史,把经从神圣的地位上拉下来与史平列,这是有意义的。
另外,章学诚反对“离事而言理”,就是反对宋学的空谈。
章学诚偏重古文经,主张实际的考察和治史,所以有六经皆史的说法。
什么叫经?恐怕谁也讲不通。
班固的《白虎通》解释经为常,即常道,也就是正常不可改变的道理。
《说文》释经为直线,六经讲的都是直言,故称为经,这是很牵强附会的。
为什么叫经,是无法说清楚的。
经有多少?先说经的来源。
周朝的技术官是世袭的。
目录自序。
ii 第一部【十步释经法】方法介绍。
1 一.观察部分。
3 第一步骤:细查事实。
5第二步骤:认清关系。
8第三步骤:注意结构。
12二.解释部分。
14 第四步骤:勤发问题。
17第五步骤:逐题解答。
19第六步骤:归纳总意。
30第七步骤:找出主题。
31三.应用部分。
33 第八步骤:写下原则。
33第九步骤:列出细节。
36第十步骤:身体力行。
38 四.结语。
39 第二部分十步释经法:师徒行转一章8节。
42 后记。
58 附录:研经基本参考书目。
59自序《实用释经法》一书早在一九九四年出版。
在这十多年来,笔者有机会到不同的地方带领[实用释经法]讲座,在各地华人神学院中讲授【释经学】科目,又开办【十步释经法】读经营等。
透过不同教学的机会,笔者深切体会【十步释经法】确实可以为华人教会提供一套有路可循的研经法。
故此,在二零零八年一至六月将《实用释经法》的内容增订与补充,使整个方法更加充实完整,并改名为【十步释经法】,于同年七月出版。
在不同地方开办讲座时,有不少热爱研经与查经的同道认同原作的资料丰富,详尽。
但若能将十步释经的步骤简单列出,让人一目了然,一下子就可以窥其堂奥,那就更好了。
《简易十步释经法》是应这需要而写,将《十步释经法》的基本操作步骤,提纲挈领的说明,让第一次接触这方法的人很快可以入门;又让读过《十步释经法》一书的人,可有一个重点式温习的机会。
在书末之处用师徒行转一章八节作为范例,帮助读者可以举一反三的应用。
在此要强调,简易版只是入门而已。
若有不明了之处,仍需回去参考原作《十步释经法》,因为它是理论的基础。
本书的出版,仍借重《十步释经法》一书的出版团队。
姚志华弟兄担任编辑于校对,杨雅花姊妹设计与排版,海洋印务公司曾守雄弟兄配合赶印等,在此一一致谢。
赖若瀚二零零八年十月十八日第一部【十步释经法】方法介绍[方法]是一项工具,可提高工作的效率。
它亦是一项指针,文人提供方法与路径,作为[仆人],他发挥最大的功能,但若被高举成了[主人],就会带来祸患与混乱。
班级:教牧班******赖若瀚著,新世界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共456页。
作者简介:赖若瀚,香港海外神学院毕业(1973),菲律宾亚洲神学院道学硕士(1981),美国德州达拉斯神学院神学硕士(1986)、教牧学博士(1991)。
曾任达拉斯基督徒中国教会主任牧师(1987-1997),加州圣荷西海外神学院教务主任兼实用神学教授(1998-2003)。
现任美国圣言资源中心会长(2004至今),并兼任美国加州基督工人神学院客座教授、香港建道神学院教牧学博士班客座教授。
代表作除《十步释经法》(原名《实用释经法》)外,还有《顽石点头——彼得生平研究》与《永活的信仰——雅各书诠释》等。
本书由五大部分组成的,导论、观察、解释、应用、总结。
导论:导论中有四部分:第一,《圣经》的独特性。
《圣经》它前后经过约1600多年形成、是一本最古老的书、它是一本最畅销的书、它是世界上老少咸宜,各个阶层的人都能诵读的一本书、它是由四十多位作者写成,小到囚犯大到君王、它曾多次要被人将它销毁,却存留至今。
第二,研读圣经的态度。
问:读经对我有什么益处嘛?读经能使人有得救的智慧(提后3:15);能使人的灵命得以成长(提后3:16—17);使人的灵性得着复兴(尼8:1--18);使人能分辨好歹(来5:11--14)。
当用什么态度去读经呢?如读遗嘱一样字句不漏;如读情书一样,细心的认真推敲每一个词句;如圣旨一样,放下自己的意思,完全顺服意旨,不得违背。
第三,解经者应有的装备。
读经者必须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不靠自己的意思,依靠圣灵的带领,完全顺服神的旨意,还有一点就是必须受过适当的教育,要识字懂得怎么阅读。
工具书方面的装备,若想更深的明白神的话语,要有一些辅助的书具,如注释书,圣经百科全书,经文汇编等等。
第四,“十步释经法”简介。
作者写到有关释经的一些方法,归纳式查经法,释经学,归纳法,演绎法等等,它们间做了些比较,取其中的精意,补其中的不足,从中而结合的一种“十步释经法”。
释经讲道讲章范例尊敬的弟兄姐妹,今天让我们一同来探讨一段经文,从中汲取神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所选取的经文是《约翰福音》3章16节:“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这段经文可谓是基督教信仰中的核心表述之一,它简洁而深刻地阐明了神的爱以及救恩的应许。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神爱世人”这一表述。
这里的“世人”并非是指某一部分特定的人群,而是包括了你我,包括了世上所有的人,无论贫富贵贱、善恶美丑。
神的爱不是有条件的、有选择的,而是普世的、毫无保留的。
这种爱是一种主动的爱,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值得被爱的地方,而是出于神本身的慈爱和怜悯。
接着,“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这是何等伟大的牺牲!耶稣基督,神的独生子,他本与神同在,享有无比的荣耀和尊贵。
然而,为了拯救我们这些罪人,他甘愿离开天堂的荣耀,降世为人,经历世间的苦难和试探。
他在十字架上承受了无比的痛苦,为我们的罪付出了代价。
“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这里提到了“信”,信是我们获得救恩的关键。
但什么是信呢?信不是一种头脑中的知识,不是简单地承认耶稣的存在,而是全心全意地依靠他、跟随他,将自己的生命交托给他。
信意味着我们要悔改自己的罪,离开罪恶的道路,按照神的旨意生活。
当我们真正相信耶稣基督,我们就不再处于灭亡的状态。
灭亡不仅仅是指肉体的死亡,更是指灵魂永远与神隔绝,遭受无尽的痛苦。
而永生则是与神同在,享受永恒的喜乐和平安。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真正体会到了神的这份爱?我们是否真的相信耶稣基督为我们所做的牺牲?还是只是把信仰当作一种形式,一种表面的东西?比如,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是抱怨神的不公,还是坚信神的爱和他的计划?当我们面对诱惑和罪恶时,我们是选择顺从自己的欲望,还是依靠神的力量去抵挡?再比如,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是否能够以神的爱去关爱身边的人?是否能够宽容和饶恕别人的过错?弟兄姐妹,这段经文是神对我们的呼唤,是他向我们伸出的拯救之手。
章太炎:《国学讲演录》之经学略说经之训常,乃后起之义。
《韩非·内外储》首冠经名,其意殆如后之目录,并无常义。
今人书册用纸,贯之以线。
古代无纸,以青丝绳贯竹简为之。
用绳贯穿,故谓经。
经者,今所谓线装书矣。
《仪礼·聘礼》:“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
”《礼记·中庸》云:“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盖字少者书于方,字多者编简而书之。
方不贯以绳,而简则贯以绳。
以其用绳故曰编,以其用竹故曰篇。
方,版牍也。
古者师徒讲习,亦用方誊写。
《尔雅》:“大版谓之业。
”故曰肄业、受业矣。
《管子》云:“修业不息版。
”修业云者,修习其版上之所书也。
竹简繁重,非别版书写,不易肄习。
二尺四寸之简(《后汉书·周磐传》:编二尺四寸简写《尧典》),据刘向校古文《尚书》,每简或二十五字,或二十二字,知一字约占简一寸。
二十五自乘为六百二十五。
令简策纵横皆二十四寸,仅得六百二十五字。
《尚书》每篇字数无几,多者不及千余。
《周礼》六篇,每篇少则二三千,多至五千。
《仪礼·乡射》有六千字,《大射仪》有六千八百字。
如横布《大射》、《乡射》之简于地,占地须二丈四尺,合之今尺,一丈六尺,倘师徒十余人对面讲诵,便非一室所能容。
由是可知讲授时决不用原书,必也移书于版,然后便捷。
故称肄业、受业,而不曰肄策、受策也。
帛,绢也,古时少用。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每书皆云篇;数术、方技,则皆称卷。
数术、方技,乃秦汉时书,古代所无。
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汉人亦有作。
所以不称卷者,以刘向叙录,皆用竹简杀青缮写,数术、方技,或不用竹简也。
惟图不称篇而称卷,盖帛书矣(《孙子兵法》皆附图)。
由今观之,篇繁重而卷简便,然古代质厚,用简者多。
《庄子》云:“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五车之书,如为帛书,乃可称多;如非帛书,而为竹简,则亦未可云多。
秦皇衡石程书,一日须尽一石。
如为简书,则一石之数太多,非一人一日之力所能尽(古一石当今三十斤,如为帛书,准之于今,当亦有一二百本)。
第一講釋經學導論I.名詞定義A.hermeneutics1.釋經學2.詮釋學B.「詮釋學」的範疇包括:1.一般詮釋原則:情境(歷史/文化)與語意(字義/文法/句法)2.特殊詮釋原則:文學體裁3.哲學詮釋學:詮釋的原理4.詮釋學歷史:各個時代的聖經/文學詮釋II.研經法和釋經學的關係:A.兩者與詮釋聖經有關B.前者一般上著重操練某種釋經的方法(例:歸納法查經、歷史文法進路)C.後者涉及較多何謂「意義」的探討III.研讀聖經的基本方法與步驟A.歸納法(自己觀察研究)B.演繹法(使用工具書與學者對話)•思考:以上兩種方法的關係是什麼?它們重疊的地方何在?1.若只用歸納法而忽略演繹法…2.若只用演繹法…3.兩種方法必須交替使用:以歸納法開始,再用演繹法,讓經文不斷挑戰自己原有的觀念,然後反思評估自己和他人的見解,接下來重建與調整自己對經文的認識。
4.兩者之間不斷交替,不只是一個迴圈(circle),而是個螺旋(spiral),不斷趨向接近作者和經文原有的意思。
再從經文原有的意思中,引申出經文對現今世代和自己的意義,讓聖經的原則主導我們行事為人和信仰內容。
IV.解釋聖經的十個步驟1A.觀察:1.5W1H:何人、何事、何處、何時、為何、如何2.單句:重複的字眼、對比、比較、條列、因果關係、象徵性用語、連接詞、動詞和代名詞。
23.段落:問答形式、對話、方法、目的/結果陳述、一般原則至細節/細節至一般原則、條件句、神的作為/角色、人的作為/角色、感情用語、段落語氣。
4.講述:段落和故事單元之間的連接點、故事的轉變/關鍵點、交替變化文體、迴旋交錯文體。
5.有怎樣的結構(全書圖解[思路發展]、文學結構、句法結構)?作者使用了什麼文學體裁、用了哪些文學和修辭技巧?1格蘭·奧斯邦,《基督教釋經學手冊:釋經學螺旋的原理和應用》,劉良淑譯(臺北:校園書房,1999),27。
2單句、段落和講述的觀察專案取自J·史考特·D 和J·丹尼爾·海斯,《抓準神的話:閱讀、詮釋和應用聖經的實用指南》,世界e 家翻譯小組譯(臺北:道聲,2007),76-77。
目录自序。
ii 第一部【十步释经法】方法介绍。
1 一.观察部分。
3 第一步骤:细查事实。
5第二步骤:认清关系。
8第三步骤:注意结构。
12二.解释部分。
14 第四步骤:勤发问题。
17第五步骤:逐题解答。
19第六步骤:归纳总意。
30第七步骤:找出主题。
31三.应用部分。
33 第八步骤:写下原则。
33第九步骤:列出细节。
36第十步骤:身体力行。
38 四.结语。
39 第二部分十步释经法:师徒行转一章8节。
42 后记。
58 附录:研经基本参考书目。
59自序《实用释经法》一书早在一九九四年出版。
在这十多年来,笔者有机会到不同的地方带领[实用释经法]讲座,在各地华人神学院中讲授【释经学】科目,又开办【十步释经法】读经营等。
透过不同教学的机会,笔者深切体会【十步释经法】确实可以为华人教会提供一套有路可循的研经法。
故此,在二零零八年一至六月将《实用释经法》的内容增订与补充,使整个方法更加充实完整,并改名为【十步释经法】,于同年七月出版。
在不同地方开办讲座时,有不少热爱研经与查经的同道认同原作的资料丰富,详尽。
但若能将十步释经的步骤简单列出,让人一目了然,一下子就可以窥其堂奥,那就更好了。
《简易十步释经法》是应这需要而写,将《十步释经法》的基本操作步骤,提纲挈领的说明,让第一次接触这方法的人很快可以入门;又让读过《十步释经法》一书的人,可有一个重点式温习的机会。
在书末之处用师徒行转一章八节作为范例,帮助读者可以举一反三的应用。
在此要强调,简易版只是入门而已。
若有不明了之处,仍需回去参考原作《十步释经法》,因为它是理论的基础。
本书的出版,仍借重《十步释经法》一书的出版团队。
姚志华弟兄担任编辑于校对,杨雅花姊妹设计与排版,海洋印务公司曾守雄弟兄配合赶印等,在此一一致谢。
赖若瀚二零零八年十月十八日第一部【十步释经法】方法介绍[方法]是一项工具,可提高工作的效率。
它亦是一项指针,文人提供方法与路径,作为[仆人],他发挥最大的功能,但若被高举成了[主人],就会带来祸患与混乱。
实用释经法第一课 书中之书1.“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为什么说圣经是人的书?3.请写出研经的阶梯。
4.写出圣经翻译的三种哲学。
第二课 明察秋毫1.实用释经法有三大步骤,观察、____和____。
2.观察时要看____、关系和____。
3.回答以下问题。
•请问有多少个博士来朝拜耶稣?•他们从什么地方来?•他们先到什么地方?是耶路撒冷还是伯利恒?•当时的王叫什么名字?•那颗星是否一直引领博士到耶路撒冷?•博士找到耶稣的时候,耶稣是否在马槽里?•博士在房子里面看见……?(请按圣经次序回答,圈出答案)a. 马利亚和小孩子b. 约瑟、马利亚和小孩子c. 小孩子和他的母亲马利亚d. 小孩子和他的父母•圣经记载博士献上几件礼物?•博士将礼物献给谁呢?a. 马利亚b. 约瑟和马利亚c. 小孩子•博士回程的时候是否曾再去见希律?4.观察事实包括:文体、____、____、地点、____、评语、________、引用语、________、命令、____、警告、____、神学性的观念、____、象徵性的用语、难解的用语。
5.观察结构:以马太福音第二章为例,老师认为可以用____来观察其结构。
第三课 解文生义1.“解释”有什么特性?2.解经者主要的任务是什么?3.写出三种问题的类型。
4.马太福音的耶稣家谱中,出现了哪四位外邦女子的名?第四课 眼明心快1.承认无知的基本态度,第一我们相信圣经________,我们不知道不代表圣经出错。
第二是圣经在________上是清楚的。
第三我们承认无知并不等於我们就可以因此____不去研究。
第四我们用尽方法后,就必须承认资源缺乏和________有限。
2.实意解释就是按照文字语句最自然、最____、最________的意义来去解释经文。
3.在以下三项条件的规范下,即________的用途、________的法则和________的要求,除此以外我们尽量不作另类的解释。
十步释经法第三课十步释经法是一种研读经典文献的方法,它通过逐步深入地解读和理解经典文献,帮助人们更好地领悟其中的智慧和哲理。
在第三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十步释经法来解读经典文献中的关键内容。
本文将以人类视角,仿佛真人在叙述的方式,详细介绍第三课的内容。
第三课主要围绕着“关于人性和道德的思考”展开。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人类的本性和道德的内涵。
我们将从经典文献中找出与人性相关的关键词汇或概念。
通过分析这些词汇或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逐步揭示出经典文献对于人性的理解。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关键词汇或概念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内涵。
通过将相似的概念归类在一起,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捕捉到经典文献对于人性的整体思考。
然后,我们将进一步分析经典文献中的道德观念。
通过寻找与道德相关的关键词汇或概念,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经典文献对于道德的理解和要求。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道德观念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差异,以便更准确地理解经典文献中的道德思想。
接着,我们将对人性和道德的关系进行思考和探讨。
通过分析经典文献中对于人性和道德关系的论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对于道德的影响和制约。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道德的普遍性和个体差异之间的平衡,以及人性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和发挥。
然后,我们将对经典文献中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具体地理解人性和道德的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案例中的伦理和道德困境,以及人性在解决这些困境中的作用和局限。
接下来,我们将对经典文献中的道德准则进行梳理和总结。
通过提炼出经典文献中的道德准则,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道德行为,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决策和选择。
然后,我们将对人性和道德的争议和讨论进行梳理和总结。
通过对不同观点和观点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和道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道德观念的差异,以及人性和道德的相互关系。
实验心理学笔记第一章引论一、实验心理学的性质(一)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研究方法)(二)实验心理学的学科内容1、阐述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
(涉及心理学实验的一般原理)2、阐述实验法在一些领域中的应用。
(如何在具体领域中应用实验方法)(三)心理实验及其特点心理实验是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有组织地逐次变化条件,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心理现象的变化,确定条件和心理现象的关系。
具有以下特点:目的性、准备性、验证性、因果性、严密性。
二、心理实验中的变量(一)实验中主试与被试主试:实验者,主持实验的人,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资料。
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二)自变量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三)因变量因变量即行为变量,也就是被试的反应,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对象。
(四)额外变量额外变量是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它是要被严格控制在恒定水平的,也被称为控制变量。
自变量的种类及有效性:1、刺激特点自变量2、被试特点自变量3、环境特点自变量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当自变量水平或数量有了变化并导致行为改变,我们就说行为是处在自变量的控制之下。
(自变量是有效的)因变量的信度、效度与敏度及种类1、因变量的可信度即信度信度是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当确是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时,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由自变量造成,而是由其他的因素造成的,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无效的,或者说,产生了自变量的混淆。
3、因变量的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反之就是不敏感的。
不敏感的因变量的两个典型例证:高限效应(ceiling effect)低限效应(floor effect)4、因变量的种类(1)反应速度(2)反应的准确性(3)反应的难度(4)反应的机率(5)反应的强度额外变量的控制额外变量是必须加以控制的,如不控制额外变量,就会弄不清因变量的变化是由自变量的影响引起的,还是由额外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因而就不能得出结论。
评价一项实验设计的好不好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看研究者是否能成功的控制那些额外变量。
三、各种不同的实验范式实验范式即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它的出现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论背景。
实验范式的价值:1、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
2、检验某种新的假设或概念。
四、心理学规律的性质定性的规律——疾病是由病菌造成的。
疾病是由阴阳失调造成的。
(生物学规律)定量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具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物理学定律)实验心理学笔记:第二章实验设计有关实验效度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1、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变量(处理)能被精确估计的程度。
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1)历史(经历)(2)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3)选择(4)测验(5)被试的亡失(6)统计回归(7)仪器的使用(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2、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实验研究的外部效度指的是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条件以外的程度。
(1)测验的反作用效果(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4)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
这两种效度的相对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要求。
一般而言,在实验中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越大,则对因果关系的测量就越有效。
因此,可以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以提高外部效度。
有关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研究者针对需要验证的实验假设,为有计划的搜集观察资料而预先建立和依据的设计模式。
被试内设计真实验设计单因素设计被试间设计准实验设计多因素设计混合设计非实验设计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组)都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相同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种处理,而另一被试(组)接受另一种处理,然后比较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混合设计——在一个实验中同时采取两种基本设计的实验设计。
一、非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是一种对现象的自然描述,一般用于识别和发现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它可以为进一步实施更严格的实验设计积累资料。
1、单组后测设计:(1)设计的模式只有一个实验组,而对实验组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然后通过测量得到一个后测成绩。
X O(2)设计的评价不足:①无对照组比较。
②无前测。
③没有考虑对机体变量、自变量及其他无关变量的控制。
④很难排除历史、选择和成熟等内在无效来源的作用。
2、单组前测后测设计:(1)设计的模式是对单组后测设计的一种改进,它增加了在实验处理前的测验,但还是仅有一组实验组。
O1X O2(2)设计的评价优点:由于前测验,可以提供被试的基线数据及某些有关信息全部被试既属于实验组又属于控制组,通常认为选择变量可得到适当控制。
缺点:历史常与实验处理的效应相混淆很难控制成熟对内部效度的影响前测可能对后测内容和形式产生威胁3、固定组比较设计(1)设计的模式又称静态组或整组比较设计,该设计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被试,但因这两组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就已经形成,故它不能使用随机化原则来选择被试。
X O1………………O2(2)设计的评价优点:基本上能对历史因素进行控制无前测可以控制测验效应和仪器因素的干扰控制组可以对成熟因素做到有限的控制缺点:对选择这一因素缺乏控制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以及选择与处理的交换作用常常成为混淆不清的因素影响实验的效度。
4、事后回溯设计事后回溯设计是指所研究的对象是已经发生过的事件。
(X)O(1)相关研究设计相关研究设计是在一个被试组内收集两个集合的数据,其中一个数据集合是观察到的结果,另一个则是被追溯的数据集合,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这两个数据集合之间的关系(正相关、负相关和无关)O1O2(2)准则组设计要求研究者通过对所研究现象的被试的比较,确定某些被试(准则组)具有一种状态的特征,而另一些被试(非准则组)不具有这种状态的特征,然后去追溯可能存在的原因。
(X)O1……………………O2二、准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是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的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1、单组准实验设计(1)时间序列设计【设计的模式】:是指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一系列周期性测量,并在测量的时间序列中引进实验处理(X),然后观测引进实验处理后的一系列测量结果,并与引入实验处理X前的一系列测量结果相比较,研究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O1O2O3O4X O5O6O7O8设计的评价:优点:①可以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
②可以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
③有可能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
缺点:①没有控制组。
②不易控制测验与处理X的交互作用。
③多次实施前测验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
(2)相等时间样本设计【设计的模式】:在心理研究中,与选择两等价样本组(实验组和控制组)相对应,当只有一组被试时,常用两相等的时间样本,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不出现实验变量,而采用常规安排X0。
X1O1X0O2X1O3X0O4设计的评价:优点:①能较好的控制“成熟”因素。
②能较好的控制“历史”因素。
缺点:①测验的反作用效果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应②实验安排的反作用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③选择的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④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也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2、多组准实验设计(1)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设计的模式】:研究者不能按随机化原则和等组法来选择对等组,有时也不能随机安排哪个是实验组,哪个是控制组。
O1X O2………………O3O4设计的评价优点:增添了控制组两组都有前测验缺点:没有使用随机化方法来分配被试或实验处理两组都使用前测安排(2)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设计的模式】:它是在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和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组准实验设计。
O1O2O3O4X O5O6O7O8………………………………………………O9O10O11O12O13O14O15O16设计的评价:在该设计模式中,虚线以上是一个单组时间序列设计,所以该设计具有时间序列设计的特点该设计还可被看作是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推广,所以该设计也具有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特点.在两种设计组合的基础上,影响该设计内部效度的因素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即该设计基本上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但测验的反作用效果、以及选择偏差与实验处理X的交互作用则可能会成为影响该设计外部效度的因素。
(3)平衡设计又叫做轮换设计,或拉丁方设计。
在该设计中,研究者为了达到对实验控制的目的,使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而对实验处理的序列和实验时间的序列都采用了轮换的方法。
①【设计的模式】该设计既称平衡对抗设计又称轮换设计,这两个名称都有其特定的内涵。
平衡对抗设计是指在实验中,往往由于前一个实验处理影响后一个实验处理的效果,因而该实验设计的作用就在于提供对实验处理顺序的控制,使实验条件均衡,抵消由于实验处理先后顺序的影响而产生的顺序的误差。
轮换设计是指在实验中,由于学习的首因率,被试容易记住先实验的内容;又因学习的近因率,对刚学过的内容,被试回忆的效果一般也较好。
因而是实验方法上,有必要使实验内容的先后次序轮换,使情境条件和先后顺序对各个实验组的机会机均等,打破顺序界限。
②设计的评价与显著性差异优点:平衡对抗设计是仅有后测的模式,这个设计包括三个分类:组别、时间顺序情况和不同的实验处理。
在该设计中,每个分类的每种变量与其他两类的每种变量都是等同发生的,每种处理(每个实验变量)在每列和每行中仅发生一次。
缺点:由于不能采取随机分配被试的方法,各组被试只能选择尽可能相等的固定整组,因此人为选择被试组的差异就有可能造成组与组之间的差异,这种选择因素也可能会与历史、成熟、练习效应等产生交互作用的效应。
三、真实验设计在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真实验设计来进行实验研究是检验实验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
真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程度要求较高,在使用这类实验设计时,实验者可以有效地操纵实验变量,能有效的控制内在无效来源和外在无关因素的影响,能在随机化原则基础上选择和分配被试,从而更能客观的反映实验处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