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十大最耐饿动物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世界十大濒危动物简介濒危动物是指受到威胁,数量濒临灭绝或濒临严重减少的动物物种。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上许多珍稀的生物正面临着被彻底消失的危险。
以下是世界十大濒危动物的简介:1. 大熊猫: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
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非法狩猎,大熊猫的数量急剧减少。
目前,大熊猫被列为濒危物种,并受到了严格的保护。
2. 虎:虎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猫科动物之一,但它们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栖息地的破坏和非法狩猎是导致虎种群锐减的主要原因。
目前,全球虎的数量仅剩下约3900只。
3. 非洲象:非洲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但它们正面临着走向灭绝的危险。
买卖象牙和栖息地的丧失是导致非洲象种群减少的主要因素。
国际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非洲象,但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4. 北极熊: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标志性物种,但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冰减少,它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
北极熊需要海冰来捕食和繁殖,而海冰融化使它们的生存变得困难。
5. 红毛猩猩:红毛猩猩是人类最近的亲属之一,但它们的数量正急剧下降。
森林砍伐和非法狩猎是导致红毛猩猩种群减少的主要原因。
目前,红毛猩猩被列为高度濒危物种。
6. 亚洲象:亚洲象是非洲象的近亲,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栖息地的丧失和非法狩猎使亚洲象种群锐减。
目前,亚洲象被列为濒危物种,并受到了国际保护组织的关注和保护。
7. 大猩猩:大猩猩是世界上最大的猿猴,但它们的数量正急剧下降。
森林砍伐、非法狩猎和疾病是导致大猩猩种群减少的主要原因。
目前,大猩猩被列为濒危物种,需要全球范围内的保护。
8. 南中国虎:南中国虎是中国的特有物种,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虎种之一。
非法狩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使南中国虎数量锐减至极低水平。
目前,全球仅剩下不到30只南中国虎。
9. 金丝猴:金丝猴是中国的珍稀动物,分布在云南和四川等地。
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非法狩猎,金丝猴的数量急剧减少。
目前,金丝猴被列为濒危物种,并受到了中国政府的严格保护。
世界上最能挨饿的动物地球上十大最耐饿动物大白鲨:几周大白鲨以独特的进食习惯而闻名,它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掠食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捕杀大量猎物,但同时它们也可以几周不进食。
海洋生物学家指出,有时大白鲨也会长达3个月时间不进食,仅以肝脏内存储的油脂维持生命活动。
而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它们越久没吃一顿饱饭,狩猎技能就越强。
骆驼:40天有人说骆驼的驼峰里装的就是水,身体渴的时候就吸取驼峰的水分。
但实际上骆驼的驼峰是一块大脂肪,骆驼的胃里才有水囊,能贮存很多水。
骆驼的两座驼峰,可储存100多千克脂肪,这些脂肪必要时也可以转变成水和能量,维持骆驼的生命活动。
因此,在沙漠里,骆驼可以一连40天不吃不喝,适于长途跋涉。
骆驼之所以在缺水的沙漠里耐渴,还因为它们平时喝水就很少。
不过,它们能在10分钟内喝下100多升水;同时它们排水也很少,一天只排出一升左右。
企鹅:120天冬季的南极大陆,气温通常都在零下40℃左右,中间还有极夜带来的漫长黑暗,犹如一块生人勿进的不毛之地,让人不寒而栗。
而企鹅就生活在地球上这一环境最恶劣的地方。
与一般生物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相反,在企鹅家族,雌性企鹅负责外出到零下40℃的气温环境里打猎,雄性负责待在巢中孵蛋。
在雌性企鹅外出2到4个月期间,家里的雄性企鹅为了坚守岗位,只能依靠皮下厚厚的脂肪生活。
为了不让企鹅蛋接触到冰冷的雪面,企鹅爸爸只能将它放在脚背上,利用育儿袋(腹部皱褶的皮肤)覆盖,将孵化温度维持在36℃左右。
蛇:1年蛇,这一类冷血的爬行动物虽然不能在寒冷的天气里调节它们的体温,却能放慢70%的新陈代谢,让它们可以长达一年不吃任何食物。
青蛙:16个月青蛙属冷血动物,体温不稳定,会随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环境对青蛙的影响比较大。
当冬季来临,气温下降时,青蛙就会因受不住寒冷而躲进泥土里去冬眠。
到了春季,气候变暖,气温回升,青蛙便会从泥土里爬出来,开始活跃起来。
因为青蛙依赖于潮湿的环境,它们的身体构造赋予了其依靠水分来补给养分的能力,以应对干旱的环境。
关于鳄鱼精选说明文5篇鳄鱼bai,属于爬行动物纲,鳄目,分为鳄科和短吻鳄科.最早和恐龙du一同出现于三叠zhi纪,是名副其实的活化石.性凶猛,能猎dao杀的动物从小鱼、小鸟到大型的哺乳动物和人都是它的食谱.半水栖,可以在水下憋气达两小时.背部有坚硬的骨质大鳞,很坚硬.体型大小不一,最小的侏儒鳄只有半米长,最大的咸水湾鳄长达七米.鳄鱼的代谢十分缓慢,吃一顿饱餐可以半年不吃东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鳄鱼的说明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写鳄鱼的说明文1有一天,我在家看电视,无意中,看到了《动物世界》这个节目,正在讲鳄鱼,我很感兴趣,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鳄鱼是一种爬行动物,大的身长可达六米,小的身长也有三米。
鳄鱼的头与身子都是扁平状,四肢短,尾巴长,全身布满灰褐色的硬皮和角质鳞片。
它擅长爬行,也会游泳,是水陆两栖动物,性格十分凶恶,经常偷袭到河边饮水的小动物,有时也伤人。
鳄鱼一般生活在水很深的河里,当有动物到河边喝水时,它就会悄无声息地游向它们。
鳄鱼游动时不会发出声响,而且它的硬皮和鳞片往往会让人误认为那是一段枯木。
鳄鱼正是利用这一点,偷偷“溜”到动物身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跃出水面,将猎物拖入水中。
猎物很快就会被淹死,鳄鱼将它们拖入洞穴,尽情分享。
鳄鱼吃东西的方法也与众不同。
它先咬开猎物的喉咙,把血一口喝完,再象撕东西一样,把猎物一条一条的撕着吃,最后把心吃掉,不留一点渣滓。
有时,猎物比较大,一顿吃不完时,鳄鱼也会把心脏,肝,胃等内脏留着当点心吃。
在西方还有一个传说,说鳄鱼在吃猎物时,会一边吃一边流泪。
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传说,用鳄鱼流泪来比喻那些假慈悲的小人。
有关写鳄鱼的说明文2鳄鱼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早在2亿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几乎是和恐龙同时出现的,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鳄鱼的两只眼睛长在头部的上端,它除了眼睑外还有透明的瞬膜,就像人潜水时要戴游泳眼镜一样,这种结构能使它适应水中的环境。
10种保护动物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保护自己,更重要的是要为世界上的动物着想。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动物的生活环境和栖息地持续受到破坏,许多动物处于濒危状态,它们在濒受灭绝的边缘挣扎求存。
作为人类,我们有责任保护这些濒危物种,下面介绍一些需要我们尽快保护和拯救的10种动物(按字母顺序):一、北极熊北极熊是我们唯一的纯白好吃的大熊类,因为它们完美的白色皮毛而被誉为“雪中的王子”。
日趋趋热的全球气候正在破坏它们的家园,北极海冰减少了数量,限制了它们的活动范围,导致它们无法正常繁殖及死亡率增加。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行动来保护它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有害污染物,并加强现有熊类保护措施。
二、白鳍豚白鳍豚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豚类,它们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及大西洋,过去曾被大量捕杀,被用来制作油脂和药材。
近些年来,它们的数量持续减少,主要是由于渔船的捕杀、污染和非法捕捞,以及因气候变化和海床开采而受到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种濒危物种,我们需要加强对渔船活动的监督,严厉禁止非法捕捞,减少污染,以及采取多项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
三、豹豹是一种美丽而又强壮的大型猫科动物,但它们正在遭受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它们受到游客扰乱、栖息地破坏、非法捕杀和严重的非法商业利用的威胁,导致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保护珍稀的豹种群,我们需要加强对非法捕杀的打击,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严厉禁止游客的破坏行为,并减少从事非法商业活动的机会。
四、金丝猴金丝猴是世界上非常可爱的猴科动物,它们以其可爱的外表和亲密的家庭关系而闻名。
但是,由于栖息地破坏、大规模猎杀和非法贸易,金丝猴的数量正在急剧减少。
作为保护金丝猴的一项措施,我们应该加强非法捕杀的禁止,加强对栖息地保护的投入,并加强非法贸易的打击。
五、海豹海豹科动物在自然界中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但它们却面临着各种威胁。
例如,渔船捕捞导致它们生存空间受到破坏,而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为了保护海豹,我们应该采取措施禁止渔船捕捞,尽可能减少水污染,保护它们的家园,并禁止非法捕捞。
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十种动物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的。
今天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十种动物。
1. 水熊这个名字是很多小动物都共同代表的一个名字,有大概900多种,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顽强的动物,可以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在。
特别恶劣的环境生存。
2. 灯塔水母灯塔水母的生存能力也是特别强的,而且它的体型相当小,只有4~5毫米,如果不仔细观察,几乎很难发现它。
3. 涡虫大家都知道虫子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越是小的虫子它的生存能力越强,这种窝虫长两毫米到10厘米不等,只有一个眼点和嗅觉器官生活在淡水的溪流石头下。
4. 轮虫轮虫一般生活在各种淡水海洋和内陆咸水当中一些,具有一定的耐盐碱性,可以在河口内部的潜水潜水等地生存,生命力相当顽强一般很难死亡。
5. 骆驼骆驼顽强的生命力大家都知道,他可以吃饱了之后,在沙漠里面一个月不吃不喝也能生存。
但一个月也是他的极限了。
6. 麻雀麻雀是一种生活环境能力特别强的鸟类,几乎在所有的环境都能看见,这种小鸟,可能只有在极寒的南极北极没有,其他的地方都有。
7. 蚯蚓蚯蚓的生存能力也是特别强的,有很强大的再生能力,把它从中间截段之后会变成两条蚯蚓。
8. 土狼这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动物,喜欢群体活动,因此他们的生存能力特别强,很多强大的野生动物,发现土狼群都会绕着走。
9. 蟑螂人们赋予了蟑螂一个名字叫做打不死的小强,这也证明了他们生命力的强大,几乎在有人居住的地方都可以看到这种生物。
10. 鮣鱼这种鱼是吸附在船底或者是其他大型鱼类身上,方便游泳和捕食,它采用寄生的方式生存,从来不会担心食物短缺。
乌龟多久不吃食会饿死乌龟一般1-2个月会饿死。
乌龟的耐饿性很强,尤其是在冬眠期,可以几个月不吃东西。
虽然乌龟抗饿,也不能长时间不喂,这样会导致乌龟相互打架,出现咬尾的现象。
1、乌龟的耐饿程度。
乌龟不但长寿,也很耐饿,乌龟是所有动物中比较能抗饿的,而乌龟耐饿的时长与年龄及是否冬眠有关。
乌龟在不同季节耐饿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温度越高,它吃的东西就会越多。
夏季乌龟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几天不吃可能就会感觉到饿了。
当乌龟到了冬眠期间会更加耐饿一些,可以达到4-5个月不进食任何食物。
越大的乌龟所能耐受的饥饿时间更久一些,而越小的乌龟饥饿时间太长会容易死,一般小乌龟可能在十几天就会饿死。
2、乌龟饥饿的表现。
乌龟在饿了时就会把脖子伸得很长并爬向主人,饥饿的程度越高,爬得动作越快。
这时它会啃咬同伴的四肢以及尾部。
还会在鱼缸里面拼命地划水,不时地往缸底寻找食物。
乌龟非常饥饿的情况下也会将龟箱的白色石头或乳白色的挂件等装饰物当做食物来啃咬。
放上食物的在缸里面,乌龟会马上把东西吃完,这就表明乌龟已经非常的饿了。
当把手指头放在它的嘴巴面前它会认为那是食物,马上就会咬上去,乌龟饥饿时尽量不要用手去试探,以防被乌龟咬伤。
3、如何喂食乌龟。
喂食乌龟要选用合适的饲料,可以喂一些小鱼、小虾、螺肉以及嫩叶、麦粒等。
给乌龟投喂食物前要进行处理,肉类要切碎再喂,鱼要除去鱼刺、虾要去头,冰冻的食物要化冻,并要与水温保持一致。
投喂乌龟食物的时间也要注意,正常情况下喂食乌龟每周2-3次即可。
通常在夏季要每天喂一次,秋季可以几天喂一次,冬季冬眠的话就可以不用喂食了。
夏季给乌龟喂食一般在早上或下午,其它季节一般在中午是乌龟最好的进食时间,此时在中午投喂是比较合适的,平时不喂食也要给乌龟提供干净的饮水。
乌龟的年龄不同,食量也不固定,不过可以以乌龟头部两倍大小的食物量为标准。
霜降冬季里的小动物们在冷风吹拂、天寒地冻的霜降季节,许多小动物们在如何应对严寒的气温以及寻找食物等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篇文章将为您介绍一些在冬季里生活的小动物们以及它们独特的生存策略。
北极熊首先我们来看北极熊,这是一种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大型陆地食肉动物。
在温度极低的冬季,北极熊会利用厚厚的毛皮来保暖。
以厚毛皮为隔离层,北极熊的体温能够在零下40摄氏度的环境下仍然维持在正常水平。
此外,北极熊还会在冬天捕捉海豹等海洋生物作为主要食物。
北极狐接下来是北极狐,它们是北极地区最常见的捕猎动物之一。
北极狐的体重相对较小,适应用浓密的毛团保护自己免受严寒的侵袭,并且进行有效的保温。
同时,北极狐还利用厚实的尾巴卷曲在身体周围来保暖。
它们凭借灵活的行动能力和敏锐的嗅觉,在冬季捕食鸟类、啮齿动物及海豹等。
山雀山雀是一种生活在寒冷山区的小型鸟类,它们在冬季的压力相对较小。
山雀通常借助群体的优势选择栖息在树丛或岩石缝隙中,利用彼此之间的体温相互取暖。
这种群体性的行为有助于山雀们避免冬季极端低温对自身造成的危害。
此外,山雀也会储存食物,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
松鼠在森林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顽皮的松鼠。
他们是典型的杂食性动物,以吃坚果、小型昆虫和树叶为主要食物。
为了在冬季储存食物,松鼠会将坚果等食物藏在树洞或地洞中。
松鼠还具有特殊的牙齿结构,可以轻松打开坚果的外壳,以获取食物。
这种储存食物的策略使松鼠能够在极寒的冬天找到足够的食物。
企鹅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在南极洲的可爱企鹅。
企鹅的身体上覆盖着厚厚的羽毛,在水中与外界保持一定的隔绝。
在冬季,它们会集结在一起形成大群,互相依偎以产生更多的体热。
此外,企鹅还会放慢新陈代谢的速度,减少能量消耗。
总结在霜降的冬季,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小动物们以各种独特的方式应对严寒的挑战。
无论是北极熊的厚毛皮,北极狐的尾巴保温,还是山雀的群体生活,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策略。
通过适应环境并灵活运用各自的生存技巧,这些小动物们能够在冰天雪地中生活,为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坚韧与智慧。
冬天的冰雪动物知识冬天,大自然的银装素裹给世界带来了一片寒冷和静谧。
而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我们会看到一些特殊的、与冰雪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
它们适应了严寒的环境,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存能力。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冬天常见的冰雪动物,并深入探讨它们的适应性和生活习性。
一、北极熊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也被誉为“北极之王”。
它们拥有厚厚的皮毛和一层脂肪,使得它们能够在极寒的环境中生存。
北极熊主要以海豹为食,它们会潜入水中捕食,也能长时间在冰层上等待猎物出现。
在冬季,当海冰形成时,北极熊会迁徙至海冰上,利用冰层上的洞穴休息和繁殖。
二、企鹅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以其笨拙的外表和特有的行走方式而闻名。
它们属于海洋鸟类,适应了极寒的气候和浸润着冰雪的环境。
冬天季节,企鹅会大量离岛,迁移到更远的海域寻找食物,同时也是为了逃避当地的寒冷和冰雪覆盖。
企鹅在寻找食物时会潜入水中,游泳速度快,捕食灵活。
此外,企鹅在冬天还会进行繁殖,它们选择在冰雪的平整面上筑巢,并交替承担孵卵和哺育雏鸟的责任。
三、雪兔雪兔是一种生活在高寒地区的小型哺乳动物,它们生长出白色的毛皮,以便更好地与冰雪环境融为一体,减少被捕食者发现的几率。
雪兔的毛皮具有很强的绝缘能力,能够保持体温,从而在严寒的冬季保持温暖。
这些适应性优势使得雪兔能够在雪地上活动,寻找食物并躲避天敌。
四、驼峰驼峰是世界上适应寒冷环境的哺乳动物之一。
它们拥有厚厚的皮肤和毛发,能够隔绝外界的低温。
在寒冷的冬天,驼峰会聚集在一起形成群体,以共同体温保暖。
此外,驼峰的体形比较庞大,可以储存大量的脂肪和水分,以应对干旱和寒冷的环境。
五、黑雁黑雁是一种典型的候鸟。
它们在夏季繁殖期结束后,会从北方迁移到南方温暖的地区过冬。
这是为了逃避极寒的冬季和食物的匮乏。
黑雁具有出色的飞行能力,能够长时间飞行并在适宜的地方寻找食物。
在温暖的南方地区,黑雁可以在湖泊或河流上觅食并休息,度过整个冬季。
霜降小动物们为冬眠做准备霜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标志着进入了霜降季节。
霜降的到来,意味着寒冷的冬天即将降临,对于一些小型动物来说,这是一个必须做好准备进入冬眠的时刻。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在霜降季节为冬眠做准备的小动物们。
一、松鼠松鼠是大家熟悉的小型哺乳动物,它们以其敏捷的动作和可爱的形象而受到广大人们的喜爱。
而在霜降季节,松鼠们会为即将到来的严寒天气做好准备。
它们会采集大量的食物,把它们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松鼠通常会选择将食物埋藏在地下或树洞之中,以避免食物被其他动物抢食。
二、蝙蝠蝙蝠是唯一一种真正会飞的哺乳动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食虫动物群体之一。
在霜降季节,蝙蝠会积极寻找适合冬眠的地点。
它们常常选择在洞穴、暗角或者树木的裂缝中冬眠。
为了保持体温,蝙蝠会进入冬眠状态,减缓心率和呼吸频率,以节省能量。
在冬眠期间,蝙蝠几乎不进食,依靠脂肪储备度过整个冬季。
三、蟾蜍蟾蜍是冷血动物,对温度的依赖性比较强。
在霜降季节,天气逐渐寒冷,蟾蜍会开始为冬眠做准备。
它们会选择在干燥的地方,例如洞穴、腐木下或者树洞中进行冬眠。
蟾蜍的身体会逐渐进入休眠状态,代谢速率减慢,以节省能量,并通过分解体内的储备物质来获取所需的能量。
四、刺猬刺猬是一种有着独特防卫机制的小型哺乳动物。
在霜降季节,刺猬会为冬眠做好准备。
它们会寻找一个安全且适合冬眠的地方,例如草丛、树洞或者堆积的落叶下。
为了应对寒冷,刺猬会吃更多的食物,以增加脂肪储备。
它们还会将身体卷曲成一个刺球形状,以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伤害。
五、河豚河豚是一种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中的鱼类,它们也会在霜降季节为冬眠做准备。
河豚会寻找适合的水域,减少活动并降低新陈代谢。
它们会在潜伏下的水底或水草中冬眠,以减少被寒冷水温影响的机会。
在河豚身体逐渐进入休眠状态之后,它们的呼吸和心率会减慢,以节省能量。
总之,霜降季节对于小动物们来说,意味着冬眠的开始。
极地冰虫——冻不死的动物作者:来源:《学苑创造·B版》2011年第11期极地冰虫是少数活跃在极地低温下的生物之一。
它们被生物学家称为冰封大地中最活跃的生物。
极地冰虫生活在终年积雪的冰川地带,它们个头非常小,在雪地里就像一根根细细的小黑线。
不过,它们可能是世界上最不怕冷的动物哟!在冰川地区刺骨的寒温下,其他动物几乎全被冻成冰棒了,然而这种低温对于极地冰虫来说却是最舒适的生活环境。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冰虫还非常耐饿。
科学家曾把几只冰虫放在冰箱里研究。
两年过去了,不吃不喝的冰虫在冷藏室里依然顽强地生存着。
不过,冰虫也有致命的弱点——怕热。
冰虫抵御高温的能力异常脆弱,只要温度高于4℃,冰虫体内的细胞膜就会溶化,细胞内的酶也会化成一堆干草模样的粘稠物。
穿冰之谜冰虫身上有许多难解之谜,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冰虫可以在固体冰块中自由穿行。
连科学家都不知道它们是怎么破冰而出的。
有的科学家猜测,冰虫可能是顺着冰中的缝隙钻出冰面的;还有的人猜测,冰虫有破冰术。
多名生物学家猜想,冰虫体内可能含有化冰物质:每当它们穿冰而行时,体内细胞可以释放出能量,把周围的冰块融化,进而在冰块中“开出”一条通道,就像是“滚烫的刀子切化了黄油”一样。
一名研究雪地动物的专家说,在众多雪地跳蚤、雪地线虫和雪地蜘蛛中,冰虫是最神奇的动物。
北极熊厚厚的皮毛使它与外界低温隔绝,自身又可以储存能量;南极鳕血液内有防冻剂,能让它在冰天雪地中正常生活。
然而浑身赤裸的冰虫靠什么来保暖,甚至穿冰呢?生物学家普策尔告诉我们:“当温度下降时,冰虫体内马上制造能量,就像往油箱里加汽油。
”或许这就是最好的解释吧?藏身之谜冰虫生活在终年积雪的冰川地带,行踪隐秘。
在寒带冰天雪地的夏季,夕阳西下,冰虫纷纷从厚厚的冰块下钻出来,成群结队地寻找它们的晚餐:海藻、花粉和其他可以消化的残渣,都是它们的美食。
这些小小的虫子拥挤在一起,为了生命的延续,伸着蓝色的鼻子,寻找着一切养分,互相咀嚼着彼此的尾巴,顽强地生活着……这时,如果有人一脚踩落下去,那么踩到的就可能是成千上万条绕在一起的冰虫。
史上10大最耐饿的动物,第一名可以10年不进食,神奇的大自然常言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但是呢在动物世界里,竟然有些动物可以保持不吃不喝长达十年之久仍然不会饿死!大自然真的是太惊人了。
10,骆驼(40天)骆驼背上的驼峰不是用来蓄水的。
我相信你小时候也听说过。
事实上,驼峰是为他们提供能量的脂肪,当他们徒步穿越沙漠时,它们可以持续40天左右而不吃不喝。
9、鲨鱼(几周)大白鲨可以持续数周不进食。
但最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越久不吃饭,他们的狩猎技能更强大。
8,北极熊(100天)过去人们认为熊在冬天冬眠是个大谎言,但是冬天它们实际上睡得更久,而且可以减少一半的新陈代谢以避免浪费精力。
当他们在圣诞节和新年醒来时,他们可以连续100天不吃不喝。
7、帝企鹅(120天)企鹅生活在地球上最糟糕的地方。
雄性和一般生物“雌性”相反,雌性企鹅负责在零度以下的温度下狩猎,雄性则负责留在巢穴中。
在雌性企鹅的2到4个月里,雄性企鹅只靠厚厚的皮下脂肪生活,以保持它们的位置。
6、加拉帕戈斯龟(1年)我们都知道龟的寿命很长,而加拉帕戈斯龟可以存活一个世纪,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中能不吃食物长达一年之久。
5、双斑肥腹蛛(1年)因为蜘蛛需要安静地等待它们的食物到达门前,所以有时它们不得不在下一顿饭之前等一会儿。
别担心,他们的身体可以连续几个月不吃东西。
如果是双斑腹蜘蛛,它会持续一年左右而不进食。
4、蛇(1 年)虽然这些冷血爬行动物不能在寒冷的天气调节体温,但它们能减缓70%的新陈代谢,因此它们一年不能吃任何食物也不会饿死。
3、青蛙(16个月)因为青蛙依靠潮湿的环境,它们的身体结构有一个功能,可以依靠水来补充营养以应付干旱。
当旱季来临时,有些物种可以长达16个月的睡眠。
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其他物种也会陷入休眠状态以节省能源。
2、帝王鳄(3年)世界上最古老的爬行动物,鳄鱼可以等待猎物来保存能量。
它们通常能持续几个月不进食,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也能持续三年不进食。
沙漠生存能力较强的十大动物大家都知道沙漠的自然条件是十分恶劣的,不仅天气炎热,而且十分缺水,很多动物植物都很难生存。
在这个样恶劣的环境下也有很多动物。
下面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沙漠生存能力较强的十大动物。
1. 沙漠蜥蜴沙漠蜥蜴独特的生存方式。
让人十分惊叹,这种只动物会通过皮肤取水能够防止水分流失,而且对水分的需求也不是特别大有。
2. 走鹃动物也是非常聪明的,作为人类在沙漠上最后的生存手段,是喝自己的尿液而走圈,也是通过粪便中取水吸收的方式生存。
3. 沙漠鳉这是一种特别神奇的与沙漠上的水在不断的变化缩小,这些鱼要适应极端恶劣的环境,但它们的寿命非常短,只能活6个月到一年左右。
4. 布氏雀鹀这种小鸟体型长得有些像麻雀,主要吃植物的种子,植物籽的含水量很小,但碳水化合物很高,这样的小鸟身体的效率很高,比那些大型的鸟更容易代谢水分。
5. 沙漠蟑螂这种蟑螂的体型不是特别大,是沙漠动物,但不是什么害虫,主要指沙漠植物的根部。
而且这种蟑螂不怕太阳食肉动物也不会吃它。
6. 沙漠地鼠龟沙漠地鼠龟,有着坚硬干燥的外壳,这种外壳能够帮他们机械出水,有一个超大的膀胱能额外的多携带水分。
7. 沙鱼所谓的沙鱼并不是一条鱼而是蜥蜴原产,北非地区的沙漠,棕色的外表,如果不看它的4条腿确实很像鱼,在沙漠当中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8. 仙人掌鸟这种鸟最大的特点是生活在沙漠的仙人掌当中,有时会吃些坚果,主要水分来源就是仙人掌。
也会吃一些小坚果或者是植物种子。
9. 沙丘猫这种猫和家猫比较相似。
体型不大,有着非常厚实的皮毛,能够帮助他们隔热保暖。
而且也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水分。
10. 肯尼亚砂蟒这是一种舌内他们可以说是征服了沙漠,能够在更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大部分生活时间都是在沙漠的沙地里面,能够不吃不喝,在沙漠里面活一年。
抗饿食物排行榜前十名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抗饿食物是我们的首选,比如遇到危机的时候,或者需要长途旅行的时候多准备一些抗饿食物就显得特别重要,今天我们一起看看那些公认的抗饿食物排行榜前10都有哪些?1. 压缩饼干要说到抗饿食物,第1个想到的就是压缩饼干这种食物虽然口感比较干,但是携带方便,虽然吃起来味道不是特别好,但是吃一小块就能够抗饿很长时间。
2. 牛肉干牛肉干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小零食。
在古代的时候,行军打仗是用牛肉干做储备粮食的。
风干的牛肉干特别有嚼劲,营养价值很高,有很强的抗饿效果。
3. 士力架士力架的热量比较高,这也是他抗饿的原因,用巧克力,花生糖等一些高热量的食物做成吃了以后能有非常好的饱腹感。
4. 巧克力巧克力的热量很高,它的抗饿能力和它的热量是成正比的,但是对于那些减肥的人来说,巧克力是特别容易发胖的。
5. 午餐肉午餐肉属于速食,开盖即食非常方便,主要颜料,猪肉,牛肉等肉类,吃起来口感比较细腻,抗饿性也比较好。
6. 柿子饼柿子饼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果脯味道非常好吃甜,甜的口感营养价值很高,抗饿效果也非常不错,在古代,有些士兵会把士兵当做干粮随身携带。
7. 杏仁酥杏仁酥是用面粉和杏仁做的一种点心,有非常强的饱腹感。
吃起来口感比较酥脆,但是吃多了容易上火,吃杏仁酥的时候最好配上水。
8. 豆干豆干本身是用大豆纤维制成,在单位上一些调料,吃起来味道非常好,也有不错的抗饿效果。
9. 八宝粥八宝粥里面的食材比较丰富,含有大豆纤维,脂肪,蛋白质等,而且随身携带也很方便,口感也非常不错。
10. 火腿肠火腿肠当中的脂肪含量和蛋白质都比较高,吃起来也容易增加饱腹感,而且它的味道也比较鲜美,也可以说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小零食。
介绍鳄龟的说明文鳄鱼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早在2亿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了,几乎是和恐龙同时出现的,被人们称为“活化石”。
鳄鱼的两只眼睛长在头部的上端,它除了眼睑外还有透明的瞬膜,就像人潜水时要戴游泳眼镜一样,这种结构能使它适应水中的环境。
鳄类中体形最大的湾鳄,体长平均为4米,体形最小的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扬子鳄,体长只有 1.25米。
鳄鱼一般栖息在淡水中,除了少数生活在温带地区以外,大多数都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河流、湖泊、沼泽或靠近海岸的浅滩中。
鳄鱼的猎捕方式也很有意思。
每次当它在水中游动时,辨认出猎物时,它并不急于马上抓取,而是可以先躲藏在水底,然后悄悄地朝猎物方向游过去,一动不动地盯着对方,趁其破门而入,忽然一跃而起,TNUMBERibm喉部,滚至河里溺死,再痛痛快快地饱餐一顿。
鳄鱼的卵最为有意思,它们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性别。
通常在28℃—31.5℃为雌性,在32.5℃—33℃之间的为雄性。
鳄鱼没有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比较耐饿,在2个月到半年之内可以不进食。
鳄鱼这种原始动物可以使科学家们更好地介绍史前生物,怪不得被誉为“活化石”呢。
我是一只鳄鱼,一只人人都惧怕的鳄鱼,我一直以来都和人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可是当我身边的同伴都一个个离我而去时,我真的要勇敢地站出来了,现在我要让你们好好的认识一下我们鳄鱼一族。
我们其实是古老、神奇、有价值的动物。
我们鳄鱼就是迄今辨认出活著的最早和最完整的动物之一,就是和恐龙同时代的动物,恐龙绝种了,而我们还存有着,这不就证明了我们生命的强悍。
现在我们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年的历史了。
你们学过生物,知道鸟是双重呼吸的动物,那你知不知道其实我们鳄鱼也是双重呼吸的动物,我们呼吸时空气会经由第二支气管、第三支气管、第一支气管,最后才会从气管呼出体内,使呼吸效能较高,较具竞争优势。
怎么样,厉害吧!那你们人类会流泪,有没有想过我们鳄鱼也会流泪呢?实话说吧,我们也会流泪,但那并不是真正的流泪。
动物节能有妙招动物是地球上的保护者,它们利用各种方式来节能环保,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随着人类不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动植物们也面临着生存环境的挑战。
我们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动物的节能妙招,共同保护和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们来看看动物节能的妙招之一:羚羊的奔跑。
羚羊是一种非常善于奔跑的动物,它们可以在高速奔跑中最大程度地节省体能。
当羚羊奔跑时,它们会形成一个大型的群体,相互之间呼应配合,形成一股圣滨飚,以期达到减小阻力,降低体能消耗的效果。
这就是羚羊节能的妙招之一,利用群体优势来降低奔跑时的体能消耗。
我们再来看看动物节能的妙招之二:企鹅的取暖。
企鹅生活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中,为了保持体温,它们会采取一些节能的方式来取暖。
在极寒的冬天,企鹅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密的群体,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体表的散热,减少能量的消耗。
企鹅还会利用它们的羽毛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稳定温度。
这就是企鹅节能的妙招之二,利用群体取暖和自身的保温能力来降低能量的消耗。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动物节能的妙招之三:松鼠的储存。
松鼠是一种非常善于储存食物的动物,它们会在丰收的季节储存足够的食物,以备不时之需。
这样一来,松鼠就可以避免在食物匮乏的时候因为寻找食物而浪费能量。
松鼠还利用地下的树洞和隧道来储存食物,以保证食物的新鲜和保存。
这就是松鼠节能的妙招之三,利用食物储存来避免能量的浪费。
我们再来看看动物节能的妙招之四:蝙蝠的代谢。
蝙蝠是一种夜间活动的动物,它们在白天会躲藏在洞穴或树洞中休息,以降低活动时的能量消耗。
而在夜间,蝙蝠会利用自身的代谢特点来降低能量的消耗。
蝙蝠在夜间飞行时,会采取滑翔的方式来减少能量的消耗,以达到节能的效果。
蝙蝠还会选择停歇在高处,利用向下风的力量来降低飞行时的能量消耗。
这就是蝙蝠节能的妙招之四,利用代谢特点和飞行技巧来降低能量的消耗。
通过了解和学习动物的节能妙招,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与生态环境和节能环保相关的智慧。
世界上最耐寒冷的动物,北极熊第三,第一的它在零下110℃生存!如果有人问你,世界上最不怕冷的动物有哪些?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北极熊还是南极企鹅?其实除了这两种动物,地球上还有一些耐寒冷的动物,一起来看看吧!一、麝牛麝牛栖息于气候严寒的多岩荒芜地带,群居性,主要吃草和灌木的枝条,冬季亦挖雪取食苔藓类。
它们比较耐饥渴,而且厚密的绒毛又能抵御北极-40~50℃的严寒。
麝牛身上的绒毛又厚又密,足以抗御任何寒气和湿气,而外面的一层粗长毛又适于防御雨雪和大风,因此麝牛是极不怕冷的动物。
二、企鹅有“海洋之舟”美称的企鹅,是一种最古老的游禽。
企鹅能在-60℃的严寒中生活、繁殖。
在陆地上,它就像身穿燕尾服的西方绅士,走起路来,一摇一摆,遇到危险,连跌带爬,狼狈不堪。
可是在水里,企鹅那短小的翅膀成了一双强有力的“划桨”,游速可达每小时25-30千米。
一天可游160千米。
主要以磷虾、乌贼和小鱼为食。
三、北极熊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
皮肤为黑色,由于毛发透明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也有黄色等颜色,体型巨大,凶猛。
北极熊能忍受最低零下80℃的寒冷环境。
因为在北极熊身上的毛皮就是他们,在一望无际的北极圈内,最好的保暖衣,它的毛皮可以实现太阳能量的转换。
四、海豹海豹是鳍足类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从南极到北极,从海水到淡水湖泊,都有海豹的足迹。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能忍受零下100℃的寒冷环境。
因为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能用厚厚的脂肪来御寒。
五、北极鸭最耐寒的动物冠军就是北极鸭,因为北极鸭能经受零下110℃寒冷的考验。
终年栖息在北极地带的鸭,长这一身黑白双色的丰满羽毛,一般体重为五六千克,在它的羽毛下有一层细毛绒,像毛毯一样裹在身上,既保温又御寒。
地球上十大最耐饿动物
作者:
来源:《新传奇》2018年第16期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但是在动物世界中,竟然有動物能够维持几年,甚至十年不吃不喝还饿不死。
来看看都是哪些动物?它们为何可以拥有这种匪夷所思的超能力?
骆驼:40天
有人说骆驼的驼峰里装的就是水,身体渴的时候就吸取驼峰的水分。
其实不是的,骆驼的驼峰就是一块大脂肪。
而骆驼的胃里有水囊,能贮存很多水。
骆驼两座高高的驼峰,可储存有100多千克脂肪,必要时也可以转变成水和能量,维持骆驼的生命活动。
因此,在沙漠里,骆驼可以一连40天不吃不喝,适于长途跋涉。
骆驼之所以在缺水的沙漠里能耐渴,还因为它们平时喝水就很少,不过,它们能在10分钟内喝下100多升水;同时排水少,在夏天一天只排出一升左右尿,而且不轻易开口,防止体内水分外出。
大白鲨:几周
大白鲨以独特的进食习惯而闻名,它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掠食者,能够捕杀大量猎物,但同时它们也可以几周不进食。
海洋生物学家指出,有时大白鲨也会长达3个月时间不进食,仅以肝脏内存储的油脂提供能量。
而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它们越久没吃一顿饱饭,它们的狩猎技就越强。
熊:100天
食肉目中只有熊科动物有冬眠习性,但它们睡的程度并不太深。
美洲黑熊、亚洲黑熊、棕熊和北极熊都能冬眠,跟其他动物相比,熊冬眠时体温和呼吸速率下降的幅度很小,而且可以随时醒来。
不过即便如此,熊冬眠也跟平常睡觉差别很大。
比如黑熊平时心跳速度是每分钟40-50次,冬眠时就下降到每分钟8次,所以可以在100多天里不吃不喝。
熊类冬眠的过人之处在于,冬眠时可以办很多事,比如有些熊能在冬眠期里产仔、哺乳。
企鹅:120天
冬季的南极大陆,气温通常都低到零下40℃,中间还有极夜带来的漫长黑暗,犹如一块生人勿进的不毛之地,让人不寒而栗。
而企鹅就生活在这一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地方。
与一般生物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相反,雌性企鹅负责外出到零下的气温环境里打猎,雄性负责待在巢中孵蛋。
在雌性企鹅外出2到4个月(120天)期间,雄性企鹅为了坚守岗位,只能依靠它们皮下厚厚的脂肪生活。
为了不让企鹅蛋接触冰冷的雪面,帝企鹅爸爸只能将它放在脚背上,利用育儿袋(腹部皱褶的皮肤)覆盖,将孵化温度维持在36℃左右。
加拉帕戈斯龟:1年
加拉帕戈斯象龟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龟。
一般的象龟体长可达1.2 米,成年象龟雄性比雌性大,成年雄性体重约272-320千克,而雌性136-180千克。
它们体重与4个成年男子相当,寿命更可达200岁。
加拉帕戈斯象龟行动非常缓慢,研究发现,这种龟每小时只能移动260米。
这个速度,相当于每分钟只能移动4米多。
据悉,加拉帕戈斯象龟只能依靠淡水生存,但由于群岛附近的淡水是稀缺资源,所以它们甚至可以一个月不喝水。
只有到了雨季,它们才会聚集在“淡水池”中解渴。
而在某些严酷的环境下它们可以不进食长达一年的时间。
蜘蛛:1年
因为蜘蛛需要静静地等待它们的食物上门,所以有时它们在下一顿饭之前必须等待一段时间。
不用担心,它们的身体可以持续几个月不进食。
如果是一只双斑肥腹蛛的话,更能持续大约一年的时间不进食。
蛇:1年
蛇,这一类冷血的爬行动物在寒冷的天气虽然不能调节它们的体温,但却能放慢70%的新陈代谢,让它们可以长达一年不吃任何食物。
比如,蝮蛇,既不给食又不喂水的蝮蛇,平均能活78.2天,活得长的达107天,活得短的也有34天。
如果让它们喝些水,其耐饿本领甚至提高一倍左右,平均活了148天,其中耐饿本领最强的活了392天,就是最不耐饿的也活了80天。
蛇在其生命过程中,不断地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通过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获取能量,用于维持各种生命活动。
对于能量的积聚和消耗,蛇类充分体现了“开源节流”的特点。
在平时,它们对食物虽有偏爱,但也因地因时制宜,广辟食源,并高效率地吸收其营养成份储藏于体内的能量物资库中,而动用时又以最为经济节约的方式进行。
每到秋季,蛇类就忙着觅食,扩充体内的能量物资库存,备冬眠“不食不动”时的需要了。
青蛙:16个月
青蛙属冷血动物,体温不稳定,会随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环境对青蛙的影响比较大,青蛙对环境的依赖性比较大。
当冬季来临,气温下降时,青蛙的体温也随着逐渐下降,当气温非常低时,青蛙就会因受不住寒冷而躲进泥土里去冬眠,来躲避冬季的严寒,同时节省能量。
到了春季,气候变暖,气温回升,青蛙便会从泥土里爬出来,开始活跃起来。
因为青蛙依赖于潮湿的环境,它们身体构造有一种能依靠水分来补给养分的功能,以应对干旱的环境。
所以,当旱季来临时,青蛙就可以进入长达16个月的休眠。
鳄鱼:3年
鳄鱼是某种陆生恐龙演变而成的。
几亿年过去了,鳄鱼还保持着史前的那副尊容,即使是人类——地球上迄今为止最强大的物种——也没能让23种鳄鱼中的任何一种灭绝。
鳄鱼之所以有着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们有挨饿的本事。
鳄鱼能够为了捕食而一动也不动地等待,以保存能量。
它们通常能持续几个月不进食时,有的还可以一整年甚至三年不进食。
它们会变得瘦骨嶙峋,但依然很活跃,当食物出现的时候照样能正常进食。
这也可能是鳄鱼比恐龙更具有生存优势的地方。
这当然与鳄鱼冷血动物的属性分不开。
鳄鱼的体温会随周围环境变化而改变,它们平时看起来很懒散,而一旦身上暖和起来,它们的活动就会变得非常敏捷。
洞螈:10年
洞螈这种看起来很像中国“龙”的两栖动物,生活在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的水下洞穴里。
洞螈没有眼睛、皮肤滑溜半透明,四肢细小,终身栖息在地下水形成的黑暗洞穴中。
它的身体呈灰色、粉红染色,所以民间又称它为“人鱼”。
在这种环境条件下,资源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洞螈可以不吃食物生活长达十年,这也让洞螈成为这个世界上最耐饿的动物。
(《科技知识动漫》2017年第11期、中国新闻网2017.6.1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