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叶片营养分级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24.85 KB
- 文档页数:1
不同氮素水平对草莓生长的影响作者:宋曼曼夏俭利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11期摘要:通过研究5个不同氮素水平对草莓植株生长性状的影响。
结果表明:处理Ⅳ(四水硝酸钙含量为472mg/L,硝酸钾303mg/L,磷酸二氢铵57mg/L,七水硫酸镁123mg/L,硝酸铵330mg/L,N素水平为12.5mmol/L)的草莓生长情况最佳。
过高(处理V)或过低(处理I)的氮素水平对草莓生长均不利。
关键词:草莓;氮素;生长中图分类号 S66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1-55-02草莓(Fragaria ananssa Duch)是蔷薇科草莓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目前草莓已成为我区日光温室的重要栽培品种之一。
在实际生产中,一方面大量肥料尤其是氮肥偏重投入提高了产量;另一方面肥料的不当使用严重影响了果蔬的品质,并且目前人们对果蔬的品质有较高的要求。
目前有关不同氮素水平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的研究还较少。
为此,本研究通过对温室无土栽培的草莓设置5个不同的氮素水平梯度(低氮-中氮-高氮)处理,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处理对草莓生长势(株高、叶片数、不同器官干鲜重、产量等)的影响[1],以确定最佳的施氮方案。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的草莓品种为“全明星”品种。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于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温室内进行。
2011年9月18日,将草莓匍匐茎苗移植进入温室,采用槽培,株行距为5cm×10cm,栽培基质为珍珠岩:蛭石(1∶1)混合基质[1]。
营养液采用山崎草莓专用配方。
本试验通过调整配方中氮素用量,形成低氮-中氮-高氮水平,共设5个不同氮素水平处理(2.0mmol/L、5.0mmol/L、7.5mmol/L、12.5mmol/L、17.5mmol/L),见表1、表2。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株高(地表到最上部新叶的自然高度)用直尺测量;定植后1~2个月内,每处理组选定5株每隔2d统计单株叶片数;地上、根部生物量的测定:挖出植株,洗净根系,从根茎处分开,阴凉处晾干,用电子天平称量鲜重,然后在105℃烘箱内烘20min,最后75℃烘至恒温,称干重。
草莓缺素大汇总!当草莓出现五种颜色,真不是一件好事!!草莓俗称“水果皇后”,“水果皇后”自然对各种养分要求高,因此一旦管理不当,就很容易造成养分缺失,草莓生长不良。
缺磷:从基部老叶开始向上发展,最初表现为叶片叶色深,叶色暗绿或者灰绿,无光泽,比正常叶片小。
缺磷加重时,有些品种的上部叶片外观呈黑色,具有光泽。
下部叶片的特征为淡红色至紫色,近叶缘的叶面上呈现紫褐色的斑点。
花芽分化,分枝或者分蘖减少,植株矮小。
缺磷叶片变紫色原因:磷元素容易被土壤固定,草莓在含钙较多或者酸度高的土壤条件下,磷素不能被吸收时就会出现缺磷症状。
在疏松的砂土或者有机质也比较容易出现缺磷的现象。
缺钾:开始缺钾的症状发生在新成熟的上部叶片与老叶。
叶片边缘出现黑色,褐色和干枯。
继而发展为灼伤。
灼伤的叶片其叶柄常发展成浅棕色至暗棕色,有轻度损害,以后逐渐凋萎。
叶脉呈紫色,严重缺钾叶肉也是紫褐色。
果实颜色浅,味道差。
缺钾叶脉呈紫褐色,叶肉逐渐变紫来源:网络缺钾严重整个叶片变为棕红色上部叶片先出现缺素症状原因:砂土和有机肥少的土壤或者氮肥施用过量而产生拮抗作用时,会发生缺钾现象。
缺钙:草莓缺钙最典型的是叶焦病,硬果,果实发育着色减慢,幼叶叶缘坏死,根尖生长受阻和生长点受害。
叶焦病在叶片加速生长期,如开花前现蕾期频繁出现。
草莓前期缺钙黄化新叶及叶缘失水前期特征是叶片皱缩,或者成皱纹,有淡绿色或淡黄色的界限,叶片褪绿,病叶叶柄的棕色斑点上,常有糖浆状水珠溢出。
叶片失水干枯变褐新叶黄化,顶芽,叶片尖端坏死,幼叶叶缘失水,继而干枯。
果实病斑产生于果面,成熟后斑点褐变不腐烂。
缺钙果实后期褐变枯干原因:草莓缺钙主要跟品种及土壤基质有关。
栽培管理不当同样会引发和加重缺钙症状,如温度过高,氮肥施用过量,大水漫灌。
缺镁:草莓成熟叶片缺镁时,最初上部叶片的边缘黄化和变褐焦枯,进而叶脉间褪绿并出现暗褐色的斑点,部分斑点发展为坏死斑,形成有黄白色污斑的叶片。
缺镁叶肉黄化斑及僵化卷翘的缺镁叶片老叶叶片叶脉间黄化,伴有大的紫黑色不规则斑点。
草莓叶发黄、发红、卷叶,到底缺什么素?看看这篇对应一下!近期看大家发上来的照片,有很多草莓地里出现了缺素症状的,所以小编整理了一下在草莓在生长发育过程各种缺素症状和防治措施,大家可以以此为对照,及时预防治疗。
经过分析下面17种元素是必须的:大量元素:(C H O),N P K微量元素:Ca Mg S Fe B Mn Zn Cu Mo Cl Ni碳氢氧(C H O):主要来源于水、空气氮磷钾(N P K)::肥料三要素,土壤供应少,作物需求多,一般通过肥料获取。
植物和人一样,也是要吃饭的,植物的吸收的各种元素也像人补充各种维生素一样,缺少元素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草莓缺氮氮的作用:表现症状:叶片逐渐由绿色变为淡绿色或黄色,老叶的叶柄和花萼呈微红色,叶色较淡或呈锯齿状亮红色。
防治措施:每亩追施硝酸铵11.5千克或尿素8.5千克,并立即浇水;花期用0.3~0.5%尿素溶液叶面喷施1~2次,或用0.3%尿素溶液在头茬果坐果30天后每隔7~10天喷施一次。
草莓缺磷磷的作用:表现症状: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叶、花、果变小,叶片呈青铜色至暗绿色,近叶缘处出现紫褐色斑点。
防治措施:用1%过磷酸钙浸出液或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草莓缺钾钾的作用:表现症状:草莓开始缺钾的症状常发生于新成熟的上部叶片。
叶片边缘常出现黑色、褐色和干枯继而为灼伤,还在大多数叶片的叶脉之间向中心发展,老叶片受害严重。
光照会加重叶片灼伤,所以缺钾常与“日灼”相混淆。
灼伤的叶片真叶柄常发展成棕色到暗棕色,有轻度损害,后逐渐凋萎。
缺钾草莓的果实颜色浅、味道差。
小叶中脉周围呈青铜色,叶缘灼伤状或坏死,叶柄变紫色。
果实颜色浅、味道差。
防治措施:增施有机肥料,生长期每亩追施硫酸钾7.5千克左右;用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草莓缺钙表现症状:一般发生在新叶上,造成叶片顶端皱缩,叶尖焦枯,根系差,毛根少,顶部烧焦状,生长点损坏,叶片起皱,叶色浅,叶边变黄,叶尖焦枯,易僵果,成熟期果实易发软,耐储运性差,果实重量降低。
饲用植物营养价值分级标准
1. 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是动物生长和发育必需的营养成分,高蛋白质植物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一般来说,蛋白质含量超过15%的植物可以被视为高蛋白植物。
2. 纤维含量: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部分,对动物的消化和吸收有重要影响。
低纤维含量的植物更易被动物消化吸收,因此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3. 矿物质含量:矿物质是动物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无机元素,如钙、磷、铁等。
高矿物质含量的植物对动物的饲养和生长发育有积极影响。
4. 维生素含量:维生素是动物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对动物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高维生素含量的植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根据以上因素,可以将饲用植物的营养价值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1. 优质饲料:具有较高蛋白质含量、适中纤维含量、丰富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的植物。
常见的优质饲料包括苜蓿、大豆、鹿角苜蓿等。
2. 普通饲料:蛋白质、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相对较低,但仍能提供基本的营养需求的植物。
常见的普通饲料包括玉米、大麦、燕麦等。
3. 低质饲料:蛋白质、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都相对较低,营养价值较差的植物。
常见的低质饲料包括草木灰、稻草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饲料如饲草和精饲料,用于满足特定动物的饲养需求。
草莓植株形态指标草莓(学名:Fragaria × ananassa)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植物,其植株形态指标对于农业生产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草莓植株的各项形态指标。
一、叶片形态指标1. 叶片大小:草莓的叶片通常呈三角形或心脏形,大小因品种而异。
一般来说,叶片长度在5-15厘米之间。
2. 叶片颜色:草莓的叶片通常呈深绿色,但也有品种会呈现浅绿色或红色。
3. 叶柄长度:草莓的叶柄长度一般在2-10厘米之间,也会因品种而异。
二、茎干形态指标1. 茎高:草莓的茎高度一般在10-40厘米之间。
茎高度对于植株的生长和果实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2. 茎直立性:草莓的茎通常是直立生长的,这有助于提供足够的光照和空气流通。
3. 茎分枝情况:草莓的茎可以分为主茎和侧枝。
主茎通常较长,侧枝较短,数量和长度会因品种而异。
三、根系形态指标1. 根长:草莓的根长一般在10-30厘米之间。
根长与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密切相关。
2. 根形:草莓的根一般呈细长锥形,有利于在土壤中扎根并吸收养分。
四、花朵形态指标1. 花序高度:草莓的花序通常位于茎顶部,高度一般在5-20厘米之间。
2. 花朵数量:草莓的花朵数量会因品种而异,一般在3-10朵之间。
3. 花瓣颜色:草莓的花瓣颜色多样,包括白色、粉红色和红色等。
五、果实形态指标1. 果实大小:草莓的果实大小因品种而异,一般直径在1-5厘米之间。
2. 果实颜色:草莓的果实颜色丰富多样,包括红色、黄色和白色等。
成熟后果实呈亮红色。
3. 果实形状:草莓的果实形状一般呈圆锥形或心脏形,也有些品种呈不规则形状。
4. 果实质地:草莓的果实质地柔软多汁,口感酸甜可口。
六、其他形态指标1. 茎叶密度:草莓的茎叶密度影响着光合作用和通风情况。
茎叶密度高的植株更容易积累养分和产生更多的果实。
2. 植株整体形态:草莓植株通常呈低矮丛生状,具有较多的侧枝和叶片。
整体形态紧凑有助于节约空间和提高产量。
草莓缺素症最全汇总缺素是草莓种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一旦某种元素缺乏,草莓植株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直接导致草莓产量降低与品质下降。
氮元素草莓缺氮图片来源:oscar305营养功能氮是草莓生长的必需养分之一,它是每个活细胞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能促进细胞分裂和增长,叶绿素a 和叶绿素b中都有含氮化合物,还是植物体内维生素和能量系统的组成部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十分明显。
缺氮症状●缺氮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色缺绿发黄,花芽分化延迟,花芽数减少,果实小,坐果少或不结果,产量低,品质差。
●草莓植株开始缺氮时,生长盛期的叶子其颜色会逐渐变淡,呈淡绿色,随着缺氮症状的不断加重,叶片变为黄色且有部分枯焦。
●幼叶呈现出不同的症状,随着缺氮程度的不断增加其叶片颜色逐渐加深,至成熟早期呈锯齿状红色,老叶的叶柄和花萼呈微红色。
一般情况下,在土壤瘠薄、管理粗放且未正常施肥的土地环境下栽培草莓比较容易出现缺氮症。
应对措施要施足底肥,以满足春季生长期短而集中的生长特点。
发现缺氮时,每亩追施艾威克3-5公斤,施后立即灌水。
花期也可喷叶面肥0.3%~0.5%的硝态氮中微量元素(艾威克)溶液1~2次,每亩喷99%高纯磷酸二氢钾(磷钾极护)2~3次。
磷元素草莓缺磷图片来源:孟葆隆大农业营养功能磷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
磷还在ATP反应、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磷能够促进草莓各种代谢正常进行,生长发育良好,同时提高草莓植株的抗寒性和抗旱性。
缺磷症状●当草莓叶片中的含磷量低于0.2%时就会出现缺磷症。
●草莓初期缺磷时,症状表现为叶色深,近叶缘处出现紫褐色斑点。
●缺磷加重时,上部叶片外观呈现紫红的斑点,导致开花期和成熟期延迟,产量降低,抗性减弱。
●草莓缺磷时蛋白质合成也会受阻,引起细胞分裂素含量的降低,影响细胞分裂,抑制花芽分化,分枝或分蘖减少,植株矮小。
草莓叶子科学知识大全Strawberry leaves are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strawberry plant, playing a crucial role i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lant. 草莓叶子是草莓植物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They are not just green foliage that adorn the plant; they are responsible for photosynthesis, which is vital for the plant's survival.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植物的绿叶,还负责光合作用,这对植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One of the fascinating things about strawberry leaves is their unique shape and texture. 草莓叶子的独特形状和纹理是令人着迷的一个方面。
They are typically trifoliate, meaning they have three leaflets per leaf. 它们通常是三叶的,即每片叶子有三个小叶。
This distinctive feature sets them apart from many other plant leaves. 这一独特的特点让它们与许多其他植物叶子有所不同。
In addition to their aesthetic appeal, strawberry leaves also have numerous health benefits. 除了美学吸引力之外,草莓叶子还具有许多健康益处。
They are rich in antioxidants, which help to protect the body from harmful free radicals. 它们富含抗氧化剂,有助于保护身体免受有害自由基的侵害。
草莓种植,无氮不大,无磷不红,无钾不甜,了解一下矿质元素大家好,今天小编继续给大家带来每天都不一样种类的三农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关注一下我,这样想要找我的文章的时候就可以立马就找到了。
那咱们不说那么多,直接进入今天的正文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无氮不大,无磷不红,无钾不甜''咱们先围绕矿质元素进行分析。
氮:氮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同时还刺激赤霉素生长素等生长激素的合成,前期施用氮肥可以促进茎叶生长加速光合作用,使果实膨大加快。
但在后期会影响叶绿素的降解,促进枝条生长,促使大量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形成,增加了有机物的消耗,减少糖向果内转移,同时抑制了乙烯与脱落酸的合成,推迟了花青苷的合成,上色期施氮肥,不利花色素形成,后期应该减氮。
但适量的氮也会促进磷钾锌硼钼钙的吸收和生长素的合成,生长素提高了乙烯的合成与果实硬度,糖酸比更加合理,所以在增甜着色期应该减氮而不是不用氮。
磷:磷对果实着色有利,能够为花色苷的形成与稳定过程提供能量,更好的促进转色。
过多的使用磷容易造成土壤板结,根系活力差,而且对着色元素钙镁铁锌的吸收利用产生抑制,不利于果实着色。
磷过量的时候,会导致果实没有膨大完成就出现早熟现象,严重讲出现果实纤维增多,磷不是品质元素,但是在很多时候是能量转移的必须元素,缺磷会抑制叶片糖分的输出和转运,造成茎叶花青素积累。
果树在后期适度的磷胁迫,可以有效促进花青素的合成。
你就像低温引起根吸收障碍,叶片发红发紫等。
钾:钾可以促进糖分的转化和运输,被业界广泛定义为“增糖着色”的元素,这是没错的,但因各种原因促使大家形成了“钾越高越好”的思维定势,但却不知钾过多以后会造成镁、磷、锌的吸收量减少。
果实着色期之前使用过量的钾肥,容易造成茎叶过早老化,筛管木质素增加,直接影响到光合产物的合成和运输,形成内容物填充障碍造成果实有机酸含量增加,风味酸涩。
所以,说钾是膨果元素有点偏激。
怎么分辨买到的草莓苗是不是好苗?看这篇文章就够了对于种植新手来说,种植第一年还不会育苗,一般只能从别的地方买苗,那么怎么分辨买到的是不是好苗?1三级子苗性能最优草莓在育苗过程中,根据子苗在匍匐茎中产生的位置不同,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子苗,靠近母株的这端是末端,长出的叫一级苗,往后依次为二级、三级苗。
匍匐茎育苗在起苗前才切断匍匐茎是不太好的,这会让先长出的一级苗老化,而且如果一、二、三级苗混种,由于生长情况不一致,会造成后期的长势不均,不好管理。
三种子苗缓苗率比较把三个等级的苗拿来比较缓苗能力,三级苗>二级苗>一级苗,但是一级苗个头最大,叶片也多,所以大苗未必产量高,综合来看,三级苗的花期、产量等各个方面都是最优的。
各级子苗性能比较2大苗未必产量高大苗未必产量就高,育苗期过长,种苗会增大,褐色根增加,白色根减少,这就是传说中的老苗,通常一级子苗根系由于繁育时间过长,容易出现根系老化。
老化苗在第二个果序后产量下降,断档期逐渐加长,应该避免出现老化苗。
品质差的根老苗特点苗小茎矮,不容易发生新根。
根系老化不易再生新根,这就是说根系活力差,吸收营养慢,并且定植后缓苗慢,跟不上壮苗的生长速度,长势差。
后期还容易造成早衰,结果少,产量低,供给跟不上果期的营养,果实品质较差。
苗小茎矮根系老化经过高温生产的老苗,由于细胞生长和新陈代谢速度慢,所以抵抗病虫的能力比较差,病虫发生率比二、三级的壮苗高,老苗易感病,不利于之后的管理。
老苗形成原因1、育苗太早,育苗时期长,夏季容易老化2、没有及时切断匍匐茎,一级子苗出现根系老化现象老苗长势较差(上)3、草莓蹲苗是指缓苗期间为了提高种苗抗逆性,促使产生不定根,停用氮肥,不浇水,让根系下扎的行为。
草莓蹲苗时间过长,会起到抑制作用,影响植株正常生长,根系发育迟缓,造成老化。
提高育苗品质1、育苗不宜太早或太迟,育苗时使用展开2~3片叶的、株重8g 左右和白根较多的苗,育苗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移栽后避免长期高温,可以适当遮光、铺秸秆进行降温,保证成活。
草莓缺钙与肥害的区别关于草莓缺钙与肥害的区别,先从草莓缺钙说起,草莓中钙缺乏的最明显表现之一是植物中心迅速生长的新叶的“尖端燃烧”。
有些品种比其他品种更能体现这种症状。
钙是植物细胞壁和细胞膜成分的重要结构。
植物中钙的缺乏会导致膜和细胞壁结构的普遍崩溃,最终导致的多酚泄漏会在受影响地区造成坏死。
由于在这些区域组织破裂和死亡,因此经常导致微生物感染,但这是次要的作用。
科学文献说,草莓中的钙含量不足0.9%,叶片中的钙不足,并且有很大比例的植物表现出尖端烧伤症状。
此外,据称钙充足在干叶组织的1.5%左右。
植物中的钙缺乏症不一定是土壤中钙缺乏的直接结果,因此,仅通过增加钙肥的施用量就可能不容易解决。
钙通过植物的水传导元素(也称为木质部)通过蒸散作用从植物的根部转移到植物的其余部分。
如果有大量的蒸散作用,例如在炎热干燥的日子,钙将从根部向上移动到整个植物。
相反,漫长的凉爽潮湿的天气(蒸腾的雾气)不会促进蒸散作用,因此可以限制钙的移动。
植物器官(例如果实和正在发育的叶片)的蒸腾作用不如完全成熟的膨胀叶片那么大,因此倾向于首先定义成钙缺乏症。
肥害表现症状肥害发生初期,草莓大叶叶缘失水褐枯,如果肥害的不到缓解,草莓失水褐枯的面积会增大,植株下部叶片边缘焦枯,除叶缘干枯外,叶肉也出现黑斑。
肥害的主要原因1.施肥量太大,一些种植者认为必须使用大量肥料来增强幼苗和强壮的果实,但是过量的肥料通常会导致土壤溶液中盐分高,造成肥害;2.低温肥料不合理,冬季温度和地温低,草莓根系活性弱,叶片蒸腾力也低,根系养分吸收能力降低,耐盐性低,肥料施用不当。
容易造成损坏;3.水分太少,导致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低,导致土壤盐分含量高。
肥害后该怎么办?1.暂时停止使用化肥,及时打开薄膜的接缝,并迅速清除薄膜中的氨等有害气体,以避免进一步损坏。
在开膜的同时,适当释放温室膜的通风和通风,这不仅可以散发有害气体,而且可以控制肥料养分的快速释放。
2.用喷雾器喷水或用滴管喷水以稀释土壤中肥料的浓度,迅速恢复良好的土壤环境,使根的生长点尽可能活跃,并尽早培育新的根。
草莓植株形态指标一、引言草莓(学名:Fragaria × ananassa)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和食用价值的水果,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草莓植株的形态指标对于种植者来说非常重要,它们可以反映出植株生长的健康状况、产量预测和管理措施的效果等信息。
本文将详细探讨草莓植株的形态指标,希望能为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草莓植株形态指标的分类草莓植株形态指标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五叶期指标五叶期是草莓植株的重要生长阶段之一,此时草莓植株的形态指标可以反映出生长状态和植株的整体健康情况。
主要的五叶期指标包括:1.叶片数:草莓植株在五叶期时,通常应具有5片健康的叶片。
2.叶片大小:正常的草莓叶片应该饱满且有光泽,叶片大小一般以叶片宽度和长度的平均值来衡量。
3.叶片颜色:草莓叶片的颜色通常为深绿色,如果叶片呈现黄色或红色,可能表示植株存在病害或缺养等问题。
2.2 萌芽期指标草莓植株的萌芽期是指从播种或移栽后到植株开始出现新的叶片和根系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萌芽期的形态指标对于判断草莓植株的生长状况和幼苗质量非常重要。
主要的萌芽期指标包括:1.植株高度:草莓幼苗的高度可以反映出幼苗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态。
2.叶片颜色:幼苗叶片的颜色应为深绿色,如果叶片呈现黄色或红色,可能表示幼苗养分不足或存在病害。
3.根系发育:观察幼苗根系的发育情况可以了解植株的吸收能力和适应性。
2.3 开花期指标草莓植株的开花期是指从幼苗进入开花期到结实期之间的生长阶段。
开花期的形态指标可以反映出草莓植株的花芽分化状况、花序质量和开花数量等信息。
主要的开花期指标包括:1.花穗长度:花穗长度可以反映出花序的发育情况,通常应该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2.花序密度:花序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花序数量,较高的花序密度通常会导致花穗之间的竞争,从而影响果实的生长和发育。
3.花色:草莓的花色通常为白色,但也有其他颜色的品种,观察花色可以了解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
优质草莓生长各参数指标及管理要点,建议收藏!草莓植株地上部分生长适温为15~25度,其光合作用适温为20~25度,10度以下生长不良,30度以上光合作用和生长均受抑制。
地上部植株气温达5℃时开始生长,0℃低温时遭受冻害,-10℃以下时植株会冻死。
根系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15~23度,开花期低于0℃或者高于40℃,影响受粉受精和种子的正常发育,导致畸形果产生,花芽分化必须在5-17℃之间进行。
草莓对水分的要求草莓根系分布浅,叶片多而大,对水分反应敏感,喜潮湿又怕水涝。
不同生长期对水分的需要量不同,萌芽及开花期,土壤含水量不应低于最大持水量的70%,要求空气湿度40%-60%。
果实膨大期要求80%以上,花芽形成期应保持60%左右。
如长时间积水会影响根系及植株生长,严重时,叶片变黄、枯萎、脱落,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因此,浇水时应少浇勤浇。
草莓对光照的要求草莓虽是喜光作物,但比较耐阴。
光照强时,植株低矮粗壮果实含糖量高、香味浓。
光照不足或种植过密时,叶片薄,叶柄花柄细长,叶色淡,花小,果小,味酸,成熟期延迟。
草莓不同生育期对光照时数要求不同。
开花结果期与开始生长期通常需日照时数为12-15小时,花芽分化期的有利日照时数只需12小时,草莓进入休眠期的日照时数在10小时以内。
草莓对土壤的要求草莓适宜在疏松、肥沃、透气、透水性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
适宜的PH值为5.5-6.5之间。
粘土、盐碱土和沼泽地都不适宜种草莓。
草莓适合在地下水位不高于80-100cm的土壤中生长。
一生吸收氮和钾最多,钙和磷次之。
草莓从秋季定植到采收结束,植株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强度由小到大,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是在开花结果末期,此时植株吸收大量养分,为匍匐茎和子苗的发育奠定了基础。
草莓定植前的整地理墒草莓定植前要施足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00-50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30千克,在定植前半个月施入。
将肥料撒匀后全面翻耕园土2-3遍,使土肥充分混合,翻耕深度30cm,然后开沟理墒。
草莓营养“进补”有讲究!全面了解草莓每个时期的需肥特点老刀注:学农技,问专家,查病害,请下载农管家APP。
草莓属于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对肥料的需求较大,而且对肥料数量的需求也随着生长时期的变化而不同。
只有在全面了解草莓每个时期需肥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营养特点草莓的生长需要氮磷钾及钙镁、硼镁锌铁等多种中微量元素。
氮肥的作用是促进形成大量的叶片和匍匐茎,加强营养生长,增大果个,提高产量;磷肥可促进花芽分化和提高坐果率。
钾肥主要是促进果实成熟,提高果实含糖量,改善果实品质。
一般认为,每生产1000公斤草莓需要吸收氮(N)6-10公斤、磷(P2O5)2.5-4公斤、钾(K2O)9-13公斤,其吸收比例约1:0.34-0.4:1.34-1.38;钙(CaO)5.1公斤,镁(MgO)5.1公斤。
各时期需肥特点总体来说,草莓一生中对钾和氮的吸收特别的强,在膨果期和收获期对钾的吸收量要超过对氮的吸收量;而对磷的吸收,整个生长过程均较弱,但由于磷在土壤中容易固定,所以在施肥上应该适当增加磷肥的用量。
1、露地草莓在定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由于气温逐渐降低,日照变短而进入休眠期,此段时间植株个体生长缓慢,吸收的养分非常少,N:P2O5:KO2=1:0.34:0.30,此时期可在定植后冲施含腐植酸功能肥促进根系生长,增强草莓抗逆性。
随着后期气温的回升,露地草莓度过休眠期,生长加快,并进入现蕾阶段,养分的吸收量也有所增加。
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继续升高,露地草莓进入旺盛生长时期,开花、结果、果实膨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举,营养元素的吸收量迅速增加,N:P2O5:KO2=1:0.29:1.1,此期由于果实膨大,需要大量钾素,钾的吸收量超过了氮的吸收量;之后进入盛收期,营养生长减弱,转入生殖生长时期,氮的吸收逐渐减少,而钾的吸收进一步增加,至收获结束,N:P2O5:KO2=1:0.94:6.51,钾的吸收量达氮的6.5倍。
草莓叶片管理草莓叶片管理一、草莓叶的构造。
1.草莓叶。
草莓叶是植物制造有机养料的重要器官,也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草莓叶为基生三出复叶,紧密着生在新茎上呈螺旋状排列。
叶柄一般长10~20厘米,叶柄基部两侧各有一片托叶包于新茎上。
有的品种在叶柄中部还着生一对小叶。
草莓复叶上单叶形状有椭圆形、圆形或倒卵形等,叶缘有锯齿,叶片表面有细小茸毛。
2. 草莓叶的形态。
在生长季中草莓叶片不断从新茎上发生,一般8~12天就长出一片新叶。
每株草莓一年中能长出20~30片叶,新叶展开后约2周达到成龄叶,约30天达到最大叶面积,叶最厚,叶绿素含量最高,同化能力最强,其寿命为60~80天。
3. 叶的解剖结构。
叶柄组织的纵向疏导组织发达,木质部导管多于韧皮部导管,有利于水分疏导。
叶片由上表皮、下表皮及叶肉组成,表皮上有表皮毛和气孔。
叶肉上表皮处有栅栏组织,有许多叶绿体分布其中,栅栏组织下为海绵组织,细胞间隙较大,在气孔内有较大的孔下室。
二、草莓叶对太阳光的利用。
1. 落在叶片上的太阳光100%:①.不能吸收的波长,丧失能量:60%②.反射和透光,丧失能量:8%③.散热,丧失能量:8%④.代谢,丧失能量:19%⑤.转化利用,吸收贮存能量:5%、(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的能量。
)2. 生理功能:①光合作用。
②蒸腾作用。
③气体交换作用。
④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3.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交替。
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积累干物质。
蒸腾作用可以调节植物体90%的水分,在植物体内保持平衡和运转。
4. 叶片吸收营养的规律:①.双子叶:叶片面积大,角质膜薄,易吸收。
②.幼叶比老叶吸收能力强。
③.叶背面比叶正面吸收效果好。
三、草莓叶的分类。
1.功能叶:就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并把有机物运送到经济产量中心或生长中心的叶片。
2.非功能叶:叶片光合速率降低,白天积累的有机物少于或等于晚上呼吸消耗的,不能进行有机物积累的叶片。
大棚草莓施肥养分表需求我们吃的草莓都属于浆果类的水果,因为草莓的柔软与丰富的汁水,一旦上市就赢得人们的喜爱。
特别是近几年,大棚草莓因为市场需求正在快速的发展,使得草莓的供应期有明显的提高。
多多的了解草莓施肥养分表的需求,对提高草莓的产量与品质有些重大意义。
草莓施肥养分表需求特点根据多年的研究与经验表明,每1千公斤的草莓大概需要氮肥6-10公斤左右、磷肥2.5-4公斤左右、钾肥9-13公斤左右。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草莓对磷的需求量大大的低于钾跟氮。
与在外面生长的草莓相比,大棚草莓因为避开了休眠期,在营养特征上也有很大的改变。
在将草莓苗移动到固定生长位置的时候,花芽就已经处于分化期或者已经分化完毕。
大概在11月份的时候,草莓就会出现花蕾、并且开花。
因为在11月份过时已经膨大,生殖生长系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个时候能够逐渐的增加磷、钾的吸收。
12月份末期一直到第二年的1月中旬,就可以陆续的采摘草莓的。
在第二年的2月底,第一波草莓就已经采摘完毕。
除了氮、钾、磷之外,草莓的成长过程中也不能离开镁、锌、硼、钙等微量元素。
所以,在草莓的生长过程中也要适量的施入微肥。
但是,草莓对于氯元素是非常敏感的,所以不建议施加含有氯元素的化肥。
草莓施肥的时期1,在移植到固定位置的时期需要改良土地以及翻耕:在移植之前一周左右,需要在移植固定位置的地方施入一些腐熟的有机肥。
之后也要施入一些其他能够改良土壤的肥料,这是为了减少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
而且,在定植草莓之后一定要及时的浇水。
2,移植到固定位置之后在草莓移植到固定位置成活之后,就会进入草莓生长的旺盛期。
这个时候的肥料应该以氮肥为主要肥料,合理的搭配磷肥、钾肥施入。
目的是为了能促进草莓的生长以及花芽分化,增强草莓苗的抗寒能力。
但是,一定不能过分的使用氮肥,不然会影响到后期草莓的生长。
3,开花的时候在开花之前,应该是以水带肥,合理的使用氮、钾、磷肥,微生物肥料作为辅助。
这是为了促进新生的叶子以及新生根部的生长,能大量的增加花朵的数量,促进花开。
草莓叶片营养分级标准
草莓叶片营养分级标准是评估草莓植株生长状况和营养需求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草莓叶片营养分级标准示例,供您参考:
1. 一级叶片:颜色深绿,有光泽,叶片厚实,无病斑或虫害。
这表明植株营养充足,生长健康。
2. 二级叶片:颜色绿,但光泽度较低,叶片较薄,可能有少量病斑或虫害。
这表明植株营养基本满足需求,但可能存在一些生长问题。
3. 三级叶片:颜色黄绿,光泽度差,叶片较薄,病斑或虫害较明显。
这表明植株营养不足,生长不良,需要及时补充营养。
4. 四级叶片:颜色浅绿或黄白,无光泽,叶片薄弱,病斑或虫害严重。
这表明植株严重营养不良,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改善生长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草莓叶片营养分级标准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品种、生长环境、生长期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评估。
同时,结合其他植株生长指标和土壤分析结果,综合判断植株的营养状况,制定相应的施肥和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