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的七大原因
- 格式:docx
- 大小:16.09 KB
- 文档页数:5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大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在正常情况下,预拌厂应事先做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试验,以选择适应性较好的减水剂,并根据混凝土运距、气温等情况调整混凝土初始坍落度,以保证到达现场的混凝土满足要求。
即使如此,有时也会发生坍落度损失较大的情形,其原因多是原材料质量发生变化、材料称量不准,或混凝土初始坍落度不合要求。
在水泥改变时,即使是同一生产厂的同一品种水泥,有时与减水剂的适应性也是不同的。
此外,由于计划不周、浇筑不顺利气温很高时,搅拌车等待时间过长也会造成坍落度损失过大。
因此,预拌厂必须在搅拌站测定初始坍落度,并在施工现场测定经时坍落度,当材料有变化,或怀疑坍落度失控时应及时测定。
为保证质量,与施工现场联系,使供货与浇筑紧密配合。
搅拌车还可携带少量减水剂(水泥用量的0.5%)在超过规定的运输时间后加入,以恢复混凝土要求的坍落度。
为掌握坍落度损失的规律,预拌厂应做以下试验:
1.对经常使用的水泥分别做各种常用减水剂适应性试验,以便在更换水泥或减水剂时,能预测期适应性,并准确地确定初始坍落度;
2.做气温对坍落度损失的影响试验,当气温升高时据以调整初始坍落度;
3.对到达现场的混凝土及时做坍落度试验,掌握在不同运距的情况下坍落度损失数据。
混凝土塌落度及了泌水离析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一、泵送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坍落度不稳定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1产生原因(1)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好引起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快。
(2)混凝土外加剂掺量不够,缓凝、保塑效果不理想。
(3)天气炎热,某些外加剂在高温下失效;水分蒸发快;气泡外溢造成新拌混凝土塌落度损失快。
(4)初始混凝土塌落度太小,单位用水量太少。
(5)工地现场与搅拌站协调不好,使罐车压车、塞车时间太长, 导致混凝土塌落度损失过大。
(6)混凝土搅拌称量系统计量误差大,不稳定。
(7)粗、细骨料含水率变化。
(8)水泥混仓存放,混合使用。
2解决途径(1)调整混凝土外加剂配方,使其与水泥相适应。
施工前,务必做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试验。
(2)调整硅配合比,提高或降低砂率、用水量,将混凝土初始塌落度调整到200mm以上。
(3)掺加适量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
(4)适量加大混凝土外加剂掺量,外加剂中调整缓凝成份(尤其在温度比平常气温高得多时)O(5)防止水分蒸发过快、气泡外溢过快。
(6)选用矿渣水泥或火山灰质水泥。
(7)改善混凝土运输车的保水、(8)计量设备的精度应满足有关规定,并具有法定计量部门签发的有效合格证,加强自检,确保计量准确。
(9)加强骨料含水率的检测,变化时,及时调整配合比。
(10)进库水泥应按生产厂家、品种和标号分别贮存、使用。
3总结经验针对泵送混凝土特别是泵送混凝土以及水下灌注桩基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问题。
通过学习摸索试验总结出了一套结合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沟通外加剂厂家改善和调整外加剂中的缓凝成份;调整混凝土的施工时间,尽量避免不在高温情况下施工;在施工便道路况差路途远的情况下采用外加剂的二次投料;使用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施工等。
使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这一棘手问题彳导到较大缓解。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坍落度变小造成无法泵送或是满足不了施工要求的坍落度的情况我们都能用外加剂进行调节使之达到所需坍落度, 杜绝随意加水增大坍落度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确定了混凝土的质量!二、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离析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1产生原因(1)水泥细度大时易泌水,水泥中C3A含量低易泌水,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小易泌水。
坍落度损失快1.现象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口倒出,运至浇筑地点,常温条件下约30min左右,坍落度损失值即达20mm以上,给施工操作带来了不便和困难。
2.原因分析(1)用于混凝土的减水剂品种很多,它们都有减水效能,在保持相同坍落度的情况下,可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但是,由于性能上的差别,某些减水剂分子的憎水基团定向极不理想,随着时间的延长,混凝土所获得的增大的流动性又较快地损失了。
(2)混凝土外加剂拌合混凝土时,拌合场所的温度要保持在(20±5)℃,同时还要求拌制混凝土的各种材料应与拌合场所的温度相同,且应避免阳光直射。
但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往往与规定差别很大。
夏季酷热期间,外界气温可达30℃或35℃以上,而太阳暴晒的骨料表面温度则可达40℃以上,在此条件下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必然会更快、更大。
(3)水泥熟料中一般都有一定量的碱存在,如果碱含量过高,则会缩短凝结时间,也就会加速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4)减水剂的掺入方式有先掺法、后掺法和同时掺入法之分。
不同品种的减水剂,有不同的适宜掺入方式,它们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及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等方面的影响各不相同。
3.防治措施(1) 减水剂施工时掺加的方式,应与试验时一致。
为使减水剂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减少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一般宜采用后掺法。
当采用搅拌车运送混凝土时,减水剂可在卸料前2min加入搅拌车,并加决搅拌速度,拌和均匀后出料。
(2) 使用前应了解有关减水剂的性能,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并在试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坍落度的稳定性。
如果某种减水剂虽有减水效果,但坍落度损失大而快,则在选择确定减水剂掺量时,应予充分认真考虑并采取防止补救措施,如适当加大减水剂掺量,或更换减水剂品种。
(3)掺用建工I型减水剂或MF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其坍落度损失明显较快,使用时应采用后掺法,以减小坍落度损失。
(4) 施工用水泥应与试验时所用水泥属于同一厂批,因为即使同一品种水泥,由于批次不一,其矿物组成亦会有差异,而减水剂的减水效应,一般与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又有关联,所以必然会影响到混凝土拌合物的物理力学性能。
混凝土坍落度不稳定的原因混凝土坍落度不稳定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混凝土坍落度不稳定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它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效果。
那么,混凝土坍落度不稳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1.1 原材料原因1.1.1 水泥质量不稳定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坍落度。
如果水泥质量不稳定,可能会导致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无法充分反应,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
水泥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可能与骨料发生反应,导致骨料的活性降低,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
1.1.2 骨料质量不佳骨料是混凝土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坍落度。
如果骨料质量不佳,可能会导致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无法充分反应,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
骨料中的某些杂质可能与水泥发生反应,导致水泥的反应速率降低,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
二、2.1 拌合工艺原因2.1.1 搅拌时间不足拌合过程中,水泥、骨料和水需要充分混合才能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如果搅拌时间不足,可能导致水泥、骨料和水之间的反应不充分,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稳定,应确保搅拌时间足够长。
2.1.2 搅拌速度过快虽然搅拌时间足够长可以保证水泥、骨料和水之间的反应充分,但如果搅拌速度过快,可能导致水泥、骨料和水之间的反应不充分,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
因此,在拌合过程中,应控制好搅拌速度,使其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三、3.1 施工环境原因3.1.1 温度过低或过高温度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有很大影响。
当温度过低时,水泥的反应速率会降低,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当温度过高时,水泥的反应速率会加快,但由于骨料的质量可能受到影响,因此也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不稳定。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控制好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稳定。
3.1.2 湿度过大或过小湿度对混凝土的坍落度也有很大影响。
当湿度过大时,水分会与水泥发生反应,导致水泥的反应速率降低,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当湿度过小时,水分无法充分渗透到骨料中,可能导致骨料的质量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
水泥混凝土材料是当今世界上使用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建筑材料之一,已普遍应用于各类土木建筑工程及水利建设中。
随着建设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混凝土工艺要求流态混凝土(FLC)和高性能混凝土(HPC)具有良好的性能,以满足集中搅拌、远距离运输、泵送、不振捣、自流平、自密实等过程的要求。
目前商品混凝土的使用越来越多,坍落度损失过大的问题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
特别是泵送预拌混凝土,在高温炎热天气条件下,此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有必要对泵送预拌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机理作深入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
一、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原因分析影响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这些因素相互关联。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水泥方面,如水泥中的矿物成分种类、SO3含量与C3A和碱含量的匹配、细度等;二是高效减水剂的化学成分、分子量、交联度、磺化程度、平衡离子浓度以及缓凝剂的种类、用量等;三是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运输时间等;四是混凝土的水灰比大小、减水剂掺入时间次序、掺和料的品种及掺加比例。
(一)水泥中矿物成分的种类及其含量的影响水泥中的主要矿物成分是C3A,C4AF,C3S,C2S。
不同矿物成分对减水剂的吸附作用大小不同。
减水剂的主要作用是吸附在水泥矿物的表面,降低分散体系中两相问的界面自由能,提高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在相同条件下,水泥成分中对减水剂的吸附性大小依次为C3A>C4AF>C3S>C2S。
若水泥中C3A,C4AF含量较大,则大量减水剂被其吸附,占水泥成分较多的C3S和C2s就显得吸附量不足,动电电位显下降,导致混凝土坍落度损失。
这是造成掺减水剂的混凝土坍损的根本原因。
所以水泥中C3A,C4AF含量较高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大,反之较小。
(二)水泥中调凝剂的形态及掺加量的影响水泥生产中,石膏的掺量与C3A含量比和表面积有关,为了使石膏与C3A反应生成足够的钙矾石,沉淀在C3A土延缓C3A的水化。
石膏加入硅酸盐水泥,不仅是为了调凝,更重要的还是加速阿里特的水化。
影响混凝土坍落度的原因影响混凝土坍落度的原因:1.影响混凝土坍落度之水灰比水灰比是指水泥混凝土中水的用量与水泥用量之比。
在单位混凝土拌合物中,集浆比确定后,即水泥浆的用量为一固定数值时,水灰比决定水泥浆的稠度。
水灰比较小,则水泥浆较稠,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亦较小,当水灰比小于某一极限值时,在一定施工方法下就不能保证密实成型;反之,水灰比较大,水泥浆较稀,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虽然较大,但粘聚性和保水性却随之变差。
当水灰比大于某一极限值时,将产生严重的离析、泌水现象。
因此,为了使混凝土拌合物能够密实成型,所采用的水灰比值不能过小,为了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所采用的水灰比值又不能过大。
由于水灰比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实际工程中,为增加拌合物的流动性而增加用水量时,必需保证水灰比不变,同时增加水泥用量,否则将显著降低混凝土的质量,决不能以单纯改变用水量的办法来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在通常使用范围内,当混凝土中用水量一定时,水灰比在小的范围内变化,对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影响不大。
2.影响混凝土坍落度之水泥特性水泥的品种、细度、矿物组成以及混合材料的掺量等都会影响需水量。
由于不同品种的水泥达到标准稠度的需水量不同,所以不同品种水泥配制成的混凝土拌合物具有不同的和易性。
通常普通水泥的混凝土拌合物比矿渣水泥和火山灰水泥的工作性好。
矿渣水泥拌合物的流动性虽大,但粘聚性差,易泌水离析。
火山灰水泥流动性小,但粘聚性最好。
此外,水泥细度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亦有影响,适当提高水泥的细度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减少泌水、离析现象。
水泥对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泥细度和化学参数两个方面。
水泥的比表面积越小,颗粒形状越接近球形,混凝土的和易性将越好,坍落度经时损失也越小。
影响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水泥化学参数中,C3A和C4AF的含量、C3A的形态、硫酸钙含量及形态、碱含量等是影响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的主要因素。
(1)混凝土离析有混凝土离析引起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倒大”现象,主要是因为坍落度试验时混凝土状态有差变好引起的。
当混凝土拌合物初始状态发生离析,在做坍落度试验时,混凝土浆体较骨料流速快,造成骨料堆积,使得测量的坍落度值偏小。
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拌合物在水泥水化作用下,有一定的坍落度损失,拌合物的离析现象消失,再次做坍落度试验时,浆体带动粗骨料一起流动,粗骨料堆积现象消失,测量的坍落度值大于初始离析时的状态。
这种现象引起的坍落度“倒大”现象,一般有以下原因:一种情况是在用水量一定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外加剂掺量过大造成离析;另一种情况是在外加剂用量的一定的情况下,用水量偏大,如砂石含水率突然变大。
其次是砂质量发生变化,如含泥量降低、砂变粗。
针对这种原因引起的混凝土坍落度“倒大”,只要加强生产控制很容易避免。
(2)搅拌时间短混凝土企业进行混凝土生产时,过分追求生产效率,造成混凝土搅拌时间均偏短。
搅拌时间短对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拌合物状态不太明显,但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由于水胶比低,浆体粘稠受搅拌时间影响较大。
生产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时,往往水胶比较低,外加剂用量大或使用高浓型减水剂,需要较长的搅拌时间才能搅拌均匀。
但生产过程中,有时忽略搅拌时间对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拌合物状态的影响,搅拌时间短,造成搅拌不均,外加剂的效能不能充分发挥。
经过一段时间搅拌运输后,外加剂通过长时间搅拌,更加均匀,功效充分发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变大,出现坍落度“倒大”现象。
由此可见,在生产低水胶比、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在使用高浓型外加剂时更应该注意延长搅拌时间。
(3)使用缓释型聚羧酸减水剂外加剂厂家为了满足混凝土企业对混凝土拌合物保坍性能的要求,往往采用缓释型聚羧酸复合减水型聚羧酸减水剂使用。
过分追求较好的保坍效果往往使得外加剂厂家使用具有较强的缓释作用或者加入过多的缓释组分,这些组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混凝土拌合物中缓慢释放出来,起到保坍的作用。
浅谈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原因分析及其预控措施前言随着建设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混凝土工艺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商品混凝土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土木建筑工程及水利建设中,为满足运输等条件的限制,故商品混凝土比自拌混凝土坍落度要大。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常常因坍落度损失过大,从而影响到施工进度及工程质量。
特别是泵送混凝土,在高温炎热天气条件下,此问题更加突出。
1 引起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原因坍落度主要是指混凝土的塑化性能和可泵性能,影响混凝土坍落度主要有级配变化、含水量、衡器的称量偏差,外加剂的用量容易被忽视的还有水泥的温度几个方面。
坍落度是指混凝土的和易性,具体来说就是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其中包括混凝土的保水性、流动性和粘聚性。
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是否易于施工操作和均匀密实的性能,是一个综合性能,其中包含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
影响和易性主要有用水量、水灰比、砂率以及包括水泥品种、骨料条件、时间和温度、外加剂等几个方面影响,且这些因素相互关联。
1.1 单位体积用水量和水灰比单位体积用水量是指在单位体积水泥混凝土中,所加入水的质量,它是影响水泥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最主要因素。
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主要是依靠集料及水泥颗粒表面吸附一层水膜,从而使颗粒间比较润滑。
而粘聚性也主要是依靠水的表面张力作用,如用水量过少,则水膜较薄,润滑效果较差;而用水量过多,毛细孔被水分填满,表面张力的作用减小,混凝土的粘聚性变差,易泌水。
在相同条件下,增大水灰比可有效减小坍落度损失率,其主要原因是用水量的增大,部分弥补了由于高温蒸发而失去的水分,使其在一定时间内坍落度值变化较小。
但水灰比的增大要以保证强度为前提。
1.2 集料集料的特性包括集料的最大粒径、形状、表面纹理(卵石或碎石)、级配和吸水性等,这些特性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卵石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较碎石的好。
集料的最大粒径增大,可使集料的总表面积减小,拌合物的工作性能也随之改善。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坍落度损失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主要的因素。
经过大量试验和查阅相关资料和咨询专业人士对造成坍落度损失的主要原因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点,即减水剂的化学性能、水泥、砂石原材料的质量、环境温湿度等。
同时以上因素互相影响,因此坍落度损失是一综合问题,解决之需综合考虑。
要由水泥厂、外加剂厂、搅拌站共同配合解决。
对搅拌站来说,单纯从一使用方很难促使水泥厂改变配方,做出完全有利于外加剂适应性和混凝土拌和物性能的巨大调整。
因为它也要考虑其原材料来源、生产工艺和成本等问题;单纯从外加剂厂,其调整也是有限度的,那种不管何种原材料、任何环境都能完全适应和满足的神奇功能也不可能拥有,只能是综合程度上的尽量满足。
因此搅拌站要根据这些原材料配制砼后,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对砼实际性能进行了解和判定后结合生产供应的工程特点进行有效控制。
经过大量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水泥和不同厂家不同品种的外加剂的正交试验对比研究,通过请教专业人士,对坍落度的损失归纳以下几点:1、减水剂的化学性能影响所有外加剂与水泥都存在适应性问题,减水剂的适应性尤为重要和明显。
因此减水剂的选择要考虑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烧成工艺等因素、季节等影响。
比如易县和易太行山水泥厂生产的水泥采用无水石膏做调凝剂,配置泵送剂从化学反应考虑就不宜加入过多木钙和萘系高效减水剂。
本站经过多次试验发现,使用萘系减水剂配置的泵送剂损失明显偏大。
这应该与水泥成分和萘系产品生产过程的磺化程度有关。
萘系减水剂如果磺化过程中温度、时间、水解过程控制不好,磺化产物中β-萘磺酸所占比例小,则高效减水剂的效果就差,如分子量低即聚合度低则损失大。
由于水泥的铝酸盐含量高、细度大对外加剂的吸附量大就要求提高外加剂的掺量,否则损失偏大。
在配制泵送剂的过程中,缓凝保坍组分价格相对都比较高,从成本考虑不能盲目过量掺加。
另外缓凝保坍组分的过量掺加会造成强度损失、泌水等负面影响。
2、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是最主要的因素水泥的细度,熟料矿物组成,石膏调凝剂的含量及形态,水泥碱含量,水泥的原材料及掺合料以及水泥匀质性都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
1外加剂经时损失引起的问题混凝土是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在混凝土中使用高效减水剂,这样就可以用常规的方法生产低水灰比和大流动性的混凝土。
这些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很高的强度和耐久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近几年,由于外加剂经时损失引起的问题归纳如下:1)混凝土现场加水,或添加过量外加剂调整混凝土坍落度,造成混凝土强度下降或凝结时间不正常。
由于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引起新拌混凝土流动性变差,混凝土运输到施工工地时,坍落度变小,无法泵送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加入外加剂使混凝土重新获得大流动性,但由于增加外加剂掺量使混凝土凝结时间延长,造成混凝土凝结时间的不确定。
有的工作人员,直接往混凝土里加水,改变混凝土水灰比,造成混凝土强度下降、离析、开裂等质量问题。
2)过量使用缓凝组分,造成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或无法凝结。
由于混凝土经时损失的存在,一些工作人员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加入大量的缓凝剂,使得混凝土的初凝、终凝时间大幅延长,给施工、养护等带来麻烦,甚至出现混凝土长时间不凝,最终拆除的质量事故。
3)新拌混凝土发生离析,泌水和滞后泌水的现象,缓凝组分使用较多或不当时会出现以上问题。
4)混凝土早期开裂。
由于使用的缓凝组分较多,混凝土受温度的影响敏感,早期强度发展缓慢,在没有达到一定的抗拉强度时,撤掉养护,这时干缩裂缝就会出现。
5)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很快,混凝土浇筑后很难振捣密实,或来不及振捣就凝结,这种情况在夏季高温季节最易发生。
针对这一问题,近些年,混凝土领域开始提出: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混凝土第一性能的观点。
保持混凝土的坍落度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和质量措施。
2混凝土外加剂和水泥的适应性的原理在掺加高效减水剂的水泥混凝土中,高效减水剂在低水灰比的混凝土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坍落度经时损失快的突出问题,我们称为外加剂和水泥不适应。
而另一种情况,水泥和水接触后,在开始的60min~90min内,坍落度仍能保持,而且没有离析和泌水现象,这种情况下外加剂和水泥是适应的。
影响混凝土坍落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混凝土的骨料级配。
由于水和水泥对等体积的粗集料和细集料的包裹率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同等含水量的情况下,细集料混凝上坍落度远远小于粗集料混凝土坍落度。
因此,骨料级配的波动,会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
(2)混凝土的含水量。
混凝土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砂中含水量变化大,混凝土搅拌时如果不考虑砂中含水量的变化,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
(3)水泥的温度。
水泥温度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往往被施工人员所忽视。
水泥温度高,不仅会使混凝土温度升高,而且坍落度会因水泥温度高,吸水较大而变小。
(4)计量秤的误差。
水秤和水泥秤的称量偏差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很大,如果水秤和水泥秤的称量偏差不稳定,坍落度则不易控制。
(5)外加剂的用量。
外加剂用量的多少直接对混凝土坍落度起作用。
在生产过程中,外加剂的用量应相对稳定才会起到较好的作用。
(6)水泥中石膏的脱水。
水泥在粉磨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高,容易造成水泥中的二水石膏脱水变成半水石膏。
半水石膏在水泥混凝上加水后,很快与水反应重新形成二水石膏,从而使混凝土的流动性下降,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
(7)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
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与水泥品种之间存在适应性问题,如果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不好,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造成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
(8)水泥的粉磨细度。
水泥的细度会影响水泥的标准稠度需水量。
通常,水泥的比表面积越大,需水量越大。
特别是掺有火山灰类混合材的水泥,往往比表面积很大,水泥标准稠度需水量很高,在混凝土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会使混凝土的坍落度降低。
如果水泥的细度波动大,就会造成混凝土坍落度的波动。
(9)水泥凝结时间异常。
在水泥熟料锻烧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往往会造成水泥熟料中的某些快凝矿物含量的变化,使水泥的凝结时间不正常,或波动很大(时快时慢),从而导致混凝土的坍落度变化很大。
如何有效解决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的问题新拌混凝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坍落度损失过大的问题,如天气温度过高、风大造成水分蒸发过快;减水剂与胶凝材料、砂石骨料等不适应;混凝土运输距离过长等等,严重影响施工及混凝土结构质量。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的问题呢?1、减水剂后掺法即在砂、石、水泥、水拌合之后再掺减水剂。
这种方法对抑制坍落度损失有明显效果。
主要是因为水泥遇水后,在有石膏的环境中水泥中的C3A、C4AF能迅速生成钙矾石,C3A、C4AF在体系中明显减少,这时再加入减水剂,被C3A、C4AF吸附消耗的减水剂量显著减少,大量减水剂能比较充分地被C2S、C3S吸附,水泥颗粒的动电电位明显提高,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直接表现为混凝土和易性好,坍落度损失较小,这种方法简单便于应用。
2、掺缓凝剂法缓凝剂对水泥缓凝的作用理论有吸附理论、生成络盐理论、沉淀理论和控制氢氧化物结晶生长理论。
多数有机缓凝剂有表面活性,它们在固—液界面产生吸附,改变固体粒子表面性质,即亲水性。
由于吸附作用,它们分子中的羟基在水泥粒子表面阻碍水泥水化过程,使晶体相互接触受到屏蔽,改变了结构形成过程。
缓凝作用机理的另一种观点认为,缓凝剂吸附在Ca(OH)2上,抑制了其继续生长,在达到一定饱和度之前,Ca(OH)2的生长将停止。
这个理论重点放在缓凝剂在Ca(OH)2上的吸附,而不是在水化产物土吸附。
但是研究表明仅仅抑制或改变Ca(OH)2的生长和状态不足以引起缓凝,而更重要的是缓凝剂在水化C3S上的吸附。
有机缓凝剂使水泥中的C3A水化减慢,选择性地与Al2O3表面吸附的减水剂进行交换,被交换下来的减水剂显著提高了溶液中减水剂浓度,为C3S,C2S的吸附提供了充足减水剂,有效地抑制了坍落度损失。
3、调整混凝土外加剂使用高分子量的减水剂,并与适量的保水组分配合使用,在不增加用水量的同时增加了混凝土中的游离水含量,可缓解坍落度损失。
混凝土坍落度不稳定的原因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坍落度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坍落度不稳定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麻面等质量问题,影响工程的美观和使用寿命。
那么,混凝土坍落度不稳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一、原材料质量问题1.1 水泥质量问题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坍落度。
如果使用的水泥质量不过关,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坍落度不稳定。
例如,水泥中的早期强度降低过快,或者存在不合格的混合材料等。
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坍落度不稳定。
1.2 骨料质量问题骨料是混凝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同样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坍落度。
如果骨料中含有过多的杂质,或者粒径分布不均,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坍落度不稳定。
骨料的含泥量过大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
二、施工工艺问题2.1 搅拌时间不足搅拌时间是影响混凝土坍落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搅拌时间不足,可能导致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未能充分分散和水化,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搅拌时间充足,以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稳定。
2.2 浇筑振捣不到位浇筑振捣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果浇筑振捣不到位,可能导致混凝土中的骨料无法充分密实,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浇筑振捣到位,以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稳定。
三、环境因素问题3.1 温度变化温度是影响混凝土坍落度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随着气温的变化,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温度的变化,以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稳定。
3.2 湿度变化湿度同样是影响混凝土坍落度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可能导致混凝土中的水分无法充分挥发,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湿度的变化,以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稳定。
四、其他原因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可能导致混凝土坍落度不稳定。
混凝土搅拌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的应用已成为混凝土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搅拌站的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常容易出现或这或那的问题,给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带来麻烦。
现就搅拌混凝土常出现问题的原因加以分析,并给出一系列解决途径。
一、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坍落度不稳定问题产生原因1、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好引起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
2、混凝土外加剂掺量不够,缓凝、保塑效果不理想。
3、天气炎热,某些外加剂在高温下失效;水分蒸发快;气泡外溢造成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
4、初始混凝土坍落度太小,单位用水量太少。
5、工地现场与搅拌站协调不好,使罐车压车、塞车时间太长,导致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
6、混凝土搅拌称量系统计量误差大,不稳定。
7、粗、细骨料含水率变化。
8、水泥混仓存放,混合使用。
解决途径1、调整混凝土外加剂配方,使其与水泥相适应。
施工前,务必做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试验。
2、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或降低砂率、用水量,将混凝土初始坍落度调整到200mm以上。
3、掺加适量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
4、适量加大混凝土外加剂掺量, 外加剂中调整缓凝成份(尤其在温度比平常气温高得多时)。
5、防止水分蒸发过快、气泡外溢过快。
6、选用矿渣水泥或火山灰质水泥。
7、改善混凝土运输车的保水、降温装置。
8、计量设备的精度应满足有关规定,并具有法定计量部门签发的有效合格证,加强自检,确保计量准确。
9、加强骨料含水率的检测,变化时,及时调整配合比。
10、进库水泥应按生产厂家、品种和标号分别贮存、使用。
二、混凝土易出现泌水、离析问题产生原因1、水泥细度大时易泌水,水泥中C3A含量低易泌水,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小易泌水。
2、水泥用量小易泌水。
3、低标号水泥比高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易泌水(同掺量)。
4、同等级混凝土,高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比低标号水泥的混凝土更易泌水。
5、单位用水量偏大的混凝土易泌水、离析。
6、混凝土混合物温度过高,尤其夏天,气温高,水化反应快,坍落度损失大。
谈谈混凝土坍落度损失问题混凝土从拌制后到浇筑,总需要一段运输、停放时间,这往往会使混凝土和易性变差,或称为坍落度经时损失。
坍落度损失过快是目前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
因此,通过适当的技术手段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减小混凝土坍落度的经时损失是目前混凝土科学中需要解决的中心技术问题之一。
1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机理1.1物理机理1.1.1用水量的影响水泥完全水化大约需本身质量的23%的水,标准稠度用水量一般在25%~28%之间,但实际上混凝土拌和时加入的水量远大于此数,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于改善浆体的流动性。
新拌混凝土中水的存在有3种形式,即结合水、吸附水和自由水。
对混凝土的流动性真正起作用的是自由水。
在水泥水化过程中,自由水的不断减少导致坍落度损失。
自由水减少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泥水化。
水泥水化导致结合水和吸附水的增加,必然引起自由水的减少。
(2)水分损失。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中水分损失的主要原因是蒸发,水分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有关。
(3)骨料吸水。
由于粗细骨料的吸水性,吸附了部分自由水。
1.1.2含气量的影响新拌混凝土是固-液-气三相组成的体系,其中空气的含量约为1%~3%。
空气以球形微细气泡的形式存在,吸附在固体颗粒的表面,如同摩擦很小且颇具弹性的细骨料,起到了“滚珠” 或“轴承”的作用,减小了颗粒之间的摩擦阻力,使新拌混凝土容易流动。
根据资料介绍,空气含量每增加1%,对坍落度的影响相当于增加用水量3.0%-3.5%。
1.1.3高效减水剂的影响高效减水剂的加入可以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高效减水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当高效减水剂掺入水泥混凝土中后,通过搅拌,水泥颗粒表面吸附高效减水剂分子,使得水泥粒子的Zeta电位提高。
带电粒子之间存在静电斥力,阻止了带电水泥颗粒的凝聚,使得被包裹在水泥颗粒之间的自由水被释放出来,从而增大了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
1.2化学机理水泥水化产生Aft、Ca(OH)2、CSH等水化产物,使新拌混凝土粘度增大是引起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主要原因。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的七大原因
坍落度损失原因
坍落度损失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原材料影响
所用水泥和泵送剂是否匹配、适应,必须通过适应性检测得出,泵送剂掺量要
通过与水泥胶凝材料的适应性检测,确定最佳掺量。
泵送剂中的引气、缓凝成
分的多少,对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影响较大,引气、缓凝成分多,混凝土坍落度
损失慢,否则损失快。
萘系高效减水剂配制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在低正温
+5℃以下时,损失较慢。
水泥中的调凝剂如果用的是硬石膏,就会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加快,水泥中
早强成分C3A含量多,使用“R”型水泥,水泥细度很细,水泥凝结时间快等都会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加快,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慢与水泥中混合材料的质
量和掺量多少均有关联。
水泥中的C3A含量宜在4%~6%内,含量低于4%时,应减少引气、缓凝剂成分,否则会造成混凝土长时间不凝固,C3A含量高于7%时,应增加引气缓凝成分,否则会造成混凝土坍落度很快损失或假凝现象出现。
混凝土所用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超标,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超标等都
会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加快。
如果粗骨料吸水率大,尤其是所用碎石,在夏
季高温季节经高温暴晒后,一旦投入到搅拌机内它会在短时间内大量吸水,造
成混凝土短时间内(30min)坍落度损失加快。
2 搅拌工艺影响
混凝土搅拌工艺对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亦有影响,搅拌机的机型和搅拌效率都有关,因此,要求搅拌机要定期检修,搅拌叶片要定期更换。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
能少于30s,如低于30s混凝土坍落度不稳定,造成坍落度损失相对加快。
3 温度影响
温度对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影响要特别关注。
炎热的夏季气温大于25℃或30℃以上时,相对于20℃时的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要加快50%以上,当气温低于+5℃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又很小或不损失。
因此,泵送混凝土生产和施工时,要密切关注气温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
原材料的使用温度高,会造成混凝土出现温度提高和坍落度损失加快。
一般要求混凝土出机温度应在5~35℃内,超出此温度范围,就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加冷水、冰水、地下水以降温和加热水和原材料使用温度等等。
一般要求水泥、掺合料的使用温度最高不能高于50℃,冬期泵送混凝土加热水的使用温度不宜高于40℃,否则,不但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加快,甚至会造成混凝土速凝,在搅拌机内出现假凝状态,出不了机或运到现场卸料困难。
所用胶凝材料使用温度越高泵送剂中的减水成分对混凝土塑化效果越差,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会加快。
混凝土温度与坍落度损失成正比,混凝土每提高5~10℃,坍落度损失可达20~30mm左右。
4 强度等级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与混凝土强度等级大小有关系,混凝土等级高的相对于低等级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碎石混凝土比卵石混凝土损失快,其主要原因是与单位水泥用量的多少有关。
5 混凝土状态
混凝土静态比动态坍落度损失快。
动态时,混凝土不断的受到搅拌,使泵送剂中的减水成分与水泥不能充分反应,阻碍了水泥水化进度,从而使坍落度损失小;静态时,减水成分与水泥接触充分,加速了水泥水化进程,因此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加快。
6 运输机械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距离和时间越长,混凝土熟料由于发生化学反应、水份蒸发、骨料吸水等多方面原因,自由水份减少,造成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混凝土皮带运输机、串筒还会造成砂浆损失,这也是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重要原因。
7 浇筑速度与时间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熟料到达仓面内的时间越长,会因为发生化学反应、水份蒸发、骨料吸水等多方面原因使混凝土熟料中的自由水份迅速减少造成坍
落度损失,特别是混凝土暴露在皮带运输机上时,表面与外界环境接触面积较大,水份蒸发迅速,对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影响最大。
根据实际测定当气温在25℃左右时混凝土熟料现场坍落度在半小时内损失可达4cm。
混凝土浇筑时间不同,也是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早上和晚
上影响较小,中午和下午影响较大,早上和晚上气温低,水份蒸发慢,中午和
下午气温高水份蒸发快,水份损失越快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越大,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等越差,质量越难保证。
坍落度损失控制
损失不可避免,重要的是如何将损失值降到最小,损失速度降到最慢、最小,
以利施工顺畅。
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技术措施是多途径的、多方面的,应据混凝土坍落度损
失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主要应采取以下
措施。
1
在不可预测的情况下造成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而无法泵送时,可采取泵
送剂后添加法加以解决。
加入泵送剂后,混凝土运输车必须快速运转2min后,测定混凝土坍落度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后加法的掺量,应预先通过试验确定,但不可多次任意采用,如掺量超过界限后,会造成混凝土数日不凝固。
2
水泥颗粒越细,需水量就越多,需水量增大必将加剧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要缓
解坍落度损失,必须通过泵送剂适应性试验,确定泵送剂最佳掺量。
必须优选泵送混凝土用原材料,水泥、掺合料、骨料、泵送剂等必经符合标准所要求的质量,并对其品质、性能有所了解,增加复检频率,应用的生产厂家相对稳定,混凝土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和通过生产实践不断进行优选和总结,做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优,骨料级配最佳,含泥量最少,坍落度损失最小。
4
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会随时间的延长而损失加快,随温度的提高而加大。
混凝土出机后应在60~90min内浇筑入模,混凝土在60min后坍落度损失会加快,特别在高温季节施工更为明显,日平均气温<25℃时,宜在出机后90min内入模,>25℃时宜在60min内入模,混凝土生产、施工双方应加强联络、调度和指挥,应据运距远近、浇筑速度发车,不要压车过多、过长,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的混凝土要废弃,不能再用,即使加了减水剂变稀后也不能用,一般不加缓凝剂的混凝土,超过5~8h就不能再使用了,掺加缓凝的混凝土,根据缓凝时间确定。
5
混凝土搅拌时间要严格控制,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可有效地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
泵送商品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宜按混凝土等级进行控制,C10~15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少于30s;C20~25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少于40s;C30~40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少于50s;C45以上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少于60s。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要按不少于60s控制。
6
混凝土内掺入引气剂或引气缓凝剂,可有效地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掺入量通过试验确定。
掺入引气剂后,产生的大量细密气泡,可将大量分散的水泥粒子隔离,是减少水泥二次吸附降低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有效途径,适宜的混凝土含气量也是提高混凝土和易性、粘聚性、保水性、可泵性的有效途径。
7
在夏季高温季节,通过试验可加大掺合料的掺量,可有效地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损失。
碎石混凝土一般要比卵石混凝土增大20~30mm的坍落度;不靠泵送剂的混凝土坍落度每增加一个等级(20~30mm)需提高1%以上的砂率外,用水量需相应的增加5~10kg/m3,水泥增加10kg/m3左右。
有人认为,混凝土坍落度越大越好,越易于泵送,这是错误的。
众所周知,增加坍落度必然要多加用水量,用水增多W/B增大,必然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如果无限制的增加用水量,必然造成混凝土离析、泌水、堵管、堵泵的现象发生。
一般C15~C45混凝土坍落度最大不宜超过220mm,否则必然出现混凝土离析、不宜施工。
因此,泵送混凝土要严格控制用水量。
当混凝土拌合物在没加水之前,各种原材料之间无任何联系,加入水之后,就将各种材料进行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这时水泥的水化开始,水的多少对混凝土的作用很大,它主宰着泵送混凝土的质量优劣。
有时从混凝土外观观察,看似混凝土坍落度不算大,经实测,混凝土坍落度很大,尤其是C40以上混凝土,造成人为的错觉,主要原因是因C40以上混凝土胶凝材料多,粘度较大,扩展度较小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