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现象:北宋政府财政收入逐年减少,支出很大,到 11 世纪中期, 支出超过收入,出现财政危机。原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冗官”“冗 兵”“冗费”,财政支出大增;地主兼并土地,隐产逃税,农民贫困破产,政府 赋税收入减少。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材料二 由于宋初制度的针对性过强,“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 制定时主要从消极方面考虑,尽量预想可能导致动乱的各种因素,加以 事先防范,而并非从积极方面考虑使国家机器如何最有效、最合理地发 挥作用。久之旧弊虽防,新弊渐生,积重难返,国势不振,出现了严重的统 治危机,则又非宋初君臣始料所及。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一 积贫积弱的北宋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课程标准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 史背景。
学习要点 (1)掌握北宋体制弊端 的具体体现以及引发 的社会矛盾。 (2)了解“庆历新政”施 行的措施,并分析其破 产原因。
探究问题
从体制因素探究北宋 统治危机出现的必然 性及改革的迫切性。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1.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局面,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削
弱。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在于统治者实行( )。
A.养兵政策
B.“守内虚外”政策
C.更戍法
D.一职多官
解析:为了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北宋统治者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轮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2.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是什么? (1)新政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和诽谤, 这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2)最高统治者对改革者的怀疑,废止了新法。 (3)改革措施太激烈,规模太大,有些脱离实际。 (4)改革者没有做必要的、充分的思想动员,配套措施不到位。 (5)改革没有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一、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积贫——严重的财政危机 (1)原因: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把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 收归中央。 (2)表现:①冗兵:政府荒年募兵,把流民编入军队,在各地挑选强壮士 兵编入军队;②冗官:一职多官,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予官职,官僚 机构庞大;③冗费:冗官、冗兵之费激增,政府大兴土木,向辽和西夏交纳 岁币,造成财政危机。
材料二
(2)材料二中人物为挽救北宋统治领导的革新运动的中心问题是什 么?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中心:整顿吏治。启示: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要 做好充分的宣传和动员,获取大多数人的支持;改革者要树立坚定的改 革信心,克服阻力。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1.北宋中期面临哪些主要的社会危机? (1)社会矛盾激化 ①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 ②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③改革派和保守派引发的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北宋建国后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过于集中, 造成国家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战斗力削弱,国力衰退,导致积弱局面形成; 冗兵、冗官和冗费又造成了积贫局面。 (3)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预习交流 2
忧国忧民的政治家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最终昙花一现,有何启 示?
提示:(1)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并要做好充分的宣 传和动员。
(2)改革者要树立坚定的改革信心,改革才能成功。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一、北宋中期“内忧外患”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真宗天禧五年(1021 年) 仁宗皇祐元年(1049 年) 英宗治平二年(1065 年)
收入(贯) 15 085 万余 12 625 万余 11 613 万余
支出(贯) 12 677 万余 “所出无余” 12 034 万余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 的原因。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预习交流 1
下图反映了北宋中期哪一矛盾比较突出?北宋为解决这一矛盾采 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结果如何?
北宋形势示意图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提示:(1)矛盾:政权割据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2)与辽、西夏间发生战争,最后议和,每年送给它们大量的银两和布 帛。 (3)结果:冗费增加,形成“积弱”局面,加剧了统治危机。,分析“冗官”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 么。“冗官”现象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后果? 提示:原因:分化事权、一职多官政策;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授官的 规模扩大。后果:大批官员相互牵制,行政效率低下;形成日益庞大的官 僚机构,官费开支浩大,造成财政困难。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2.积弱——严重的边患危机 (1)原因:政府军事部署实行“守内虚外”政策,集中军权,造成“兵不识 将,将不知兵”的局面;官僚机构重叠,互相牵制,效率低下。 (2)表现:北宋在与辽、西夏的作战中败多胜少,签订盟约以求苟安, 形成积弱局面。 3.阶级矛盾激化——严重的政治危机 (1)原因:政府纵容土地兼并,大量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他们 拼命压榨农民。 (2)表现:各地农民、士兵纷纷起义。
北宋禁军数量示意图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概括北宋初年“旧弊虽防,新弊渐生”的具 体表现。
提示:旧弊:军阀(藩镇)割据、农民起义。新弊:北宋不断扩充军队数 量,军费开支浩大,造成“冗兵”问题。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二、庆历新政的背景、内容及启示
材料一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 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 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返回目录 按Esc键退出
二、北宋改革的序幕——庆历新政
1.背景:北宋与西夏的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迅速加深,范仲淹等大 臣纷纷要求改革。
2.方案:《答手诏条陈十事》。 3.推行:1043 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等人进行以整顿吏治为中心问 题的改革。 4.结果:因遭到贵族官僚的反对和诽谤而失败。 5.意义: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变法改革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