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中半地下室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466.68 KB
- 文档页数:3
框架构造设计步骤及要点1. 构造设计说明:主要是设计根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考前须知,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 各层的构造布置图:包括:(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
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
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穿插, 宜采用程度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一样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
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
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
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
假如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
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
纯框架构造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
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
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
框架构造不宜使用长向板,否那么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
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道路的要求。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
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
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
(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
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钢筋多少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
板配筋一样时,仅标出板号即可。
高层建筑地下室规范及设计要点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而地下室作为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对于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功能性和经济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规范及设计要点。
一、地下室的功能高层建筑地下室通常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它可以作为停车场,满足居民和访客的停车需求。
其次,地下室可以用作设备用房,安置如配电室、水泵房、空调机房等重要设备。
再者,一些地下室还会被设计为商业空间、储物空间甚至人防工程。
二、地下室规范1、防火规范防火是地下室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相关规范,地下室应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有严格限制。
同时,应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疏散通道,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安全疏散。
疏散通道的设置要考虑到距离、宽度和坡度等因素,以保证人员能够快速、顺利地撤离。
2、防水规范地下室处于地下水位以下,防水要求极高。
防水规范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包括使用优质的防水材料、合理的防水构造以及严格的施工工艺。
同时,还应设置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下室可能出现的积水。
3、通风规范良好的通风对于地下室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通风规范规定了地下室通风系统的风量、风速和通风方式等,以确保地下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在安全范围内,为人员提供舒适的环境。
4、抗震规范在地震多发地区,地下室的抗震设计不容忽视。
抗震规范要求地下室的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能够在地震中保持稳定,不发生严重破坏。
三、地下室设计要点1、结构设计地下室的结构设计要考虑到上部建筑的荷载以及周边土体的压力。
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以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要注意地下室与基础的连接方式,确保整个建筑的整体性。
2、层高设计地下室的层高应根据其使用功能来确定。
如果作为停车场,要考虑车辆的通行高度和停车方式;如果作为设备用房,要满足设备的安装和维修空间需求。
此外,还要考虑通风管道、消防管道等设施的布置对层高的影响。
某带地下室多层钢框架结构设计A Multi-Storey Steel Frame Structure Design with Basement于澎涛(上海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72)YU Peng-tao(Shanghai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anghai 200072, China)【摘要】主要介绍上海某办公及质检楼的结构设计过程。
上部结构形式为多层钢框架,地下室采用桩承台+防水板的基础形式。
同时,对结构方案、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A bst 「a c 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ructural design process of a n office and quality inspection building in Shanghai. The superstructure is amulti-storey steel frame, and the basement is a pile cap with waterproof slab foundation,meanwhile, it gives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the structural scheme and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关键词】多层钢框架;桩承台+防水板;箱形截面【Keywords 】multistory steel frame structure; pile cap + waterproof p late; box section【中图分类号】TU 39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467(2021)02-0009-03[DOI ] 10.13616/j .cnki .gcjsysj .2021.02.203建筑与结构设计A rchitectural and Structural Design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上海市松江东部工业区书敏路以北、申港路以 西,单体名称为办公及质检楼。
城乡规划与设计幸福生活指南6幸福生活指南浅谈三边有土一边开敞的地下室结构设计司鹏敏江苏先行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多样,同时对建筑的形式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带地下室的建筑业越来越多。
为了满足使用的舒适性,地下室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其中就有一种地下室,三面有土约束,一面开敞,带有下沉广场。
本文针对此种地下室,结合本人所做项目,从结构设计过程中粗浅地分析下个人对此类地下室的做法的一些看法。
希望本文为类似地下室结构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设计;三面有土一面开敞;建筑结构一、项目概述: 该项目位于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南华镇,北至中江大道,南至现状农田,西至规划道路,东至现状农田,使用功能为学校教学用房、食堂及宿舍等。
项目包括综合楼、初中教学部、食堂、女生宿舍。
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1)。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 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为0.40s 。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的规定,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基本风压:wo= 0.30kN/m2(50年一遇),地面粗糙度:B 类。
基本雪压:So= 0.20KN/m2,(50年一遇)。
本文只针对综合楼做一些结构分析。
综合楼的情况:地下一层,地上五层,地下室层高3.65m ,地上层高分别为一层4.05m ,二层及以上均为3.65m 。
结构总高度23.6m ,平面尺寸地上为52.60mx19.80m ,地下平面尺寸为49.5mx62.2m 。
地下室内有报告厅,地上部分功能有办公,有教室。
主楼南侧与地下室南侧对齐,地下室北面挡墙外侧土回填至地下室顶,东西侧挡墙外侧土由北向南按照6%的坡度北高南低,地下室南侧为下沉广场,下沉广场东侧为看台,西侧为高于下层广场的学校内部道路。
建筑验收标准中的地下室设计要求地下室作为建筑中的重要部分,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满足一系列的验收标准以确保其设计与施工质量达到要求。
本文将就建筑验收标准中地下室设计的要求进行探讨。
1. 地下室可行性研究在进行地下室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以确保地下室设计与施工的可行性。
可行性研究应包括地质勘察、地下水位及水质状况的评估,以及与地下室相关的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分析。
2. 地下室结构设计地下室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土壤承载能力等因素,以确保地下室的结构安全。
设计时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并进行必要的结构分析和计算。
3. 地下室防水设计地下室作为位于地下的建筑部分,必须具备一定的防水措施。
地下室防水设计应包括地下室外墙防水、底板防水、墙体接缝处的防水等,以确保地下室在地下水位较高或降雨较多的情况下不受水分渗透的影响。
4. 地下室通风设计地下室通风设计是为了保证地下室内的空气流通,并有效避免湿气、异味等不良影响。
通风系统设计应符合相应的标准,使得地下室内的空气能够循环流通,保持空气的新鲜和干燥。
5. 地下室采光设计地下室采光是为了使得地下室内能够充分获得自然光线,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和使用效果。
采光设计应充分考虑地下室的布局和朝向,并采用合适的采光设备和材料,以提供足够的光照。
6. 地下室安全出口设计地下室安全出口设计是为了保障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迅速、安全地从地下室内逃生。
安全出口的数量和位置应满足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并配备相应的疏散标志和指示。
总结:建筑验收标准中,地下室设计的要求是十分关键的。
地下室设计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结构设计要注意地质条件和承载能力,防水和通风设计要符合标准,采光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光,安全出口设计要满足规范和标准要求。
只有确保地下室设计符合标准要求,才能保证地下室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半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论文•相关推荐建筑半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发展,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高峰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各个地区的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提升和扩大,建筑物结构逐渐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国家人口数量增多,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建筑物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随着建筑用地资源稀缺,地下建筑施工就成为提高土地利用资源的重要措施。
但是由于地下室使用有其独特技术要求,加上地下结构复杂,因此,在地下室结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科学合理。
对于建筑物来说,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重要环节,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就建筑物半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提升半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质量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建筑物施工;半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措施进入新世纪以来,建筑领域在国民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建筑逐渐向着多功能化,多样化和结构的复杂化角度转变,这主要是基于消费者对建筑需求多样性要求。
建筑功能和结构的复杂化,是基于科学合理结构设计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
最近几年,建筑框架结构的合理性就成为消费者高度关注的问题。
建筑物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对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建筑物半地下室框架设计,需要综合分析好各个方面优势和缺点,综合采取多样化的设计理念,保证整个框架结构设计和合理性和科学性。
1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分析在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就是整个地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做好抗震设计工作,避免地震对地下结构产生威胁和影响。
在地下室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计算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地质特点以及整个建筑物的整体性质,决定是采用刚性计算还是柔性计算,亦或者采用刚柔兼备的理论计算模式进行计算。
同时在对建筑物地下室框架结构性能计算过程中还要对建筑物地基类型进行充分考虑。
浅谈建筑半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摘要:为了满足工业建筑的生产功能需求,有时需按照设备布置要求在框架结构中设置半地下室。
结合工程实例,对半地下室框架结构的设计进行了介绍,提出了两种设计方案,并分别对计算结果和受力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优化设计的方法,希望能为半地下室框架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框架结构;半地下室;优化设计;悬臂式挡墙0引言在工业建筑的设计时,通常需要考虑设备数量多、体积大、设备间相互关联等问题。
为了满足生产功能需求,保证设备的合理布局,在设计时会根据设备布置要求,考虑在框架结构中设置半地下室。
本文以某工程水泵房为例,介绍该水泵房含局部半地下室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案,并探讨含半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1半地下室建筑方案设计分析该水泵房为地上一层,地下部分含局部半地下室,建筑高度为5.9m。
室内地坪标高±0.000m,室外地坪标高为-0.150m,地下室底板顶标高为-4.550m(图1)。
根据工艺专业的要求该建筑泵房部分地上一层需设置吊车梁对地下部分设备进行吊装,因此地上与地下应当相互贯通,则地下室无顶板。
地下室挡墙仅延伸至标高±0.000m,无法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6.1.14条规定,不能将顶板设置为上部建筑的嵌固端。
图1 建筑剖面图本文针对该工程实例,建立两种模型,并对这两个模型的数据进行了对比。
方案一,将建筑整体设置为2层框架结构进行建模,采用PKPM软件对结构进行弹性分析,将地下室层数设置为0,在建模时不考虑地下室外墙的作用,地下室外墙分开计算。
方案二,将±0.000m以下地下一层外墙输入为剪力墙,将SATWE 的地下室层数设置为1,并将剪力墙定义为地下室外墙。
1.1计算结果对比通过对两种方案的建模计算,得到以下计算结果:首先,对两种模型的层间位移角、层间位移、楼层侧向刚度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第二种方案各项数据均优于第一种方案。
浅谈建筑半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摘要:在众多的建筑设计中,开始注重对建筑构架的设计,而且这种设计的发展出现多样化的特点。
从建筑设计,更多的设计师对建筑的半地下室感兴趣。
这是因为半地下室有一定的自然光,而建筑人员将自然光采集,这样就可以将是室内的整体亮度提高。
对半地下室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将室内的空间得到利用;另一方面也建筑的造价成本降低。
这是由于这些特点,现在很多的半地下室都被使用。
本篇文章主要是探讨了半地下室的结构。
关键词:建筑设计;半地下室;框架结构;建筑一般都是指地表以上的建筑,但是从建筑的总体上看,地下室在建筑中占据的比例也很大,而半地下室也是建筑中的一种,但是它没有全部在地表以下,有一部分的空间是在地面上。
因为有一部分在地面上,因此是可以自然采光的,主要是通过窗口采光。
半地下室在设计中与地下室完全不同,而且造价低。
1.工程实例某市建筑一个工程,该工程在地上有5层,有一层半地下室,而建筑的总高度为20m。
建筑的结构属于框架结构,这种建筑的使用分两部分,一层以及二层用于办公,而三层至五层用于员工的住宿,这个工程的防裂度是7度,可是抵抗6级地震。
2.半地下室设计分析我国很多的半地下室建筑都是框架结构,这是因为这种结构相对而言没有约束性,因此在如果要对这个结构加固,就要把建筑的基础顶部,变为框架结构的嵌固端,这样做的目的是将结构的结算结构更加准确。
计算的过程不是只计算上部建筑,而是将半地下室与建筑上部一起计算,可见在计算中要重视半地下室结构。
如果在半地下室的计算中不准确,那么据算出来对结果会影响到整体的就算,对于文章中的过程计算的方法是弹性计算。
使用弹性计算的方法可以保证设计合理。
2.1常规设计及存在的问题在对半地下室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可分为两种,其中第一种方法为将地下室一侧的挡土设置为剪力墙,而建筑的采光主要是通过大窗,所以在对剪力墙进行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对剪力墙的高度进行更加科学的设置,一般而言,所设置的剪力墙高度要高于填土的高度,通常来说,高出的高度要控制在100mm-300mm之间,只有选取中间的高度数值,才能够保障剪力墙设置的合理性。
浅析框架结构半地下室设计摘要:随着建筑设计水平的逐步提升,建筑的框架结构体系逐渐变得多样化,本文通过实践的经验,结合相关资料,通过举例说明,对某建筑大的框架结构半地下室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在类似建筑结构中提供一种新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框架结构;半地下室设计引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将地下室作为整体范畴的内容来进行设计。
在地下室的良性设计中,一方面能有效降低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造成的一些影响,另一方面,对增强结构的承载力也有很大作用。
一、框架半地下室半地下室主要指的是低于房外平面高度,其净高始终在房间净高的1/3至1/2的区域。
半地下室在建设的过程中,合理有效地通过窗户进行自然通风、采光,不仅可以充分使用地下空间,同时,对减小工程的造价也有很大的作用。
近年来,因为地震等自然方面的负面影响,为保障施工的质量,对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建筑应用要求逐步提高。
根据现阶段用地紧张、地价高昂、空间拥挤、绿化缺乏等现状,尽快解决这些困扰我国城市开发建设的难题,就应该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的空间。
在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各种建筑形式中,结合地上建筑附建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以其具有地上地下建筑同步协调、功能互补且施工方便、造价经济等优势而成为目前城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量大面广的建筑形式,例如,在居住区规划建设中,越来越普遍地采用住宅建筑附建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用作车库(包括存放自行车、摩托车和小汽车)或贮藏室或商业服务空间,有些还利用半地下室作居住空间(如将地上一层与半地下室相结合形成跃层式居住空间等);大多数办公楼、科研建筑和教学楼也附建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用作车间、工作间或仓库。
这些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往往都是有人经常或长时间在其中活动的空间。
所以,其设计与施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工程概述某市某工程,地上4层,地下1层(半地下室),结构总高度1 9.1m,纯架结构体系。
本建筑的主要功能为办公、住宿以主。
本项目设防烈度为8度(0.20g),拟建场地类别II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第26卷第4期2010年8月结构工程师Structural EngineersVol .26,No .4Aug .2010收稿日期:2010-03-103联系作者,Email:guchengdong@浅析框架-核心筒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洪婷婷3(上海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120摘要某新建办公楼总高90m ,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
考虑到安全储备,严格按照考虑双向地震(X 向,Y 向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均小于50%进行设计;地下室顶板在满足嵌固的构造及刚度比要求的条件下,模型建立时计入地下室作整体分析,所得周期及位移比参数相比把地下室当作大底板更接近于实际情况;最后通过底部剪力墙截面面积与楼面面积之比判断剪力墙数量的合理性。
关键词框架-核心筒,倾覆力矩,剪力墙截面面积,合理性Analysis of So me Issues for Desi gn of Frame 2Sheari n g Wall StructuresHONG Tingting3(Shanghai A rchitectural and Engineering Consultants Co .,L td .Shanghai 200120,ChinaAbstract Some issues on design of fra me 2shear wall structures based on an actual building p r oject case are discussed .For the safety pur pose,the seis m ic overturning moments in X and Y directi on beared by fra mes are less than 50%for the studied case .Under the conditi on of the fixed conditi on of base ment fl oor slab and the conditi on that the stiffness rati o are satisfied,the calculated peri ods and dis p lace ment rati os will be more accurate than the model without the base ment structures when the base ment structures can be added int o the whole building calculati on model .Finally the rati onality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can be assessed by checking the rati o of shear 2wall cr oss 2secti onal area t o the fl oor area .Keywords fra me 2shearing wall structure,seis m ic overturning moment,shear 2wall cr oss 2secti onalarea,rati onality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对高层建筑的需求愈来愈大,高层建筑的应用愈来愈广泛,结构的形式也多种多样[1]。
地下室设计要点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地下室总结一、嵌固端选取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地质情况,嵌固端的选取主要有:1、一般情况下以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需要满足:抗规: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倍;高规:结构底部嵌固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高规: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 当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嵌固端下移,满足高规条,此时地下室顶板仍宜按嵌固部位要求设计,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
2、单层地下室的多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桩-筏基础时,通常采用基础底板作为嵌固端,充分发挥底板的无线刚度;3、只有地下室才具备对上部结构嵌固的基本条件。
上部其他楼层,即便满足刚度比要求也不能成为其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只能作为刚度突变楼层考虑(如大底盘、多塔楼裙房顶)4、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地下室顶板与室外地面的高差小于地下室层高的1/3,且不大于。
注: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部位时,嵌固端下移。
此时应考虑地下室实际存在的嵌固作用,对地下室顶板仍宜按嵌固部位楼层要求设计,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
二、地下室外墙1、地下室外墙计算简化模型地下室外墙工程做法:地下室底板与地下室外墙的连接为固接,楼板与地下室外墙的连接为铰接,沿竖向取1m宽的外墙按单、双(多跨)来计算地下室外墙的弯矩。
(实用工具:小虎工具箱、理正)注:1)当地下室顶板与墙身厚度接近时,可采用两端固接计算简图计算;2)地下室外墙相连的柱或墙刚度较大,且外墙板长高比小于2时,可按双向板设计;3)建筑尽量不要用重力式挡土墙。
2、参数选取1)土质情况:根据实际选取,粘性土:18KN/m3;水容重:m32)主动土侧压力系数:一般取;可根据地勘报告计算K0=1-sinφ(φ为土的有效内摩擦角)3)外墙尺寸:一层地下室:250-400mm;二层地下室:400-500;4)混凝土强度:一般为C25-C353、配筋要求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应双层双向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50mm,配筋率不宜小于%(高规)三、地下室底板设计标准规定:地下室底板结构体系应由设计单位提供两个或以上方案综合比选,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列原则选用:A、当建筑场地、地下水位、地下室底板标高和室外地坪标高等因素和条件适当时,地下室可不设结构底板,室内仅设置建筑地面。
地下室结构顶板优化设计规定(2012年版)1. 结构电算参数取值:(1)混凝土容重(kN/m³):框架结构,取25。
(2)地下室层数:取实际地下室层数。
(3)嵌固端所在层号:1(4)地下室楼板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是(5)刚性楼板假定:不勾选。
(6)墙梁跨中节点是否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是(7)结构材料信息:钢筋混凝土结构。
(8)结构体系:应选“框架结构”。
(9)恒活荷载计算信息:一般情况下选择“施工模拟加载1”。
(10)风荷载计算信息:不计算风荷载。
(11)地震作用计算信息: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12)是否计算人防荷载:根据工程情况选择。
(有人防时应勾选)(13)修正后的基本风压:不计算风荷载时,该项不显示(建议在PMCAD中填入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尽管不起作用,以免打印结果中的默认值与工程所在地的基本风压不符,有的时候,施工图审查也会提)。
(14)设防地震分组,设防烈度,场地类别,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依据工程情况填写。
(15)偶然偏心:不考虑。
(16)考虑双向地震:不考虑。
(17)计算振型个数:取 3 。
(18)周期折减系数:框架结构,取0.80。
(19)特征周期:一般为默认值;当地质勘察报告中提供的特征周期与规范中不一致时,按地质勘察报告中的特征周期输入(不能采用程序中的默认值)。
(20)按中震(或大震)设计:不考虑。
(21)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及相应角度: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与主轴的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程序允许最多5组多方向地震,附加地震数可在0-5之间取值,并填入相应的角度值,该角度是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逆时针方向为正。
无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该项附加地震数填为0。
当为圆、弧形平面或多边形时,可直接填入5组角度,分别为15、30、45、60、75度。
最不利地震方向:SATWE可以自动计算出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角,并在WZQ.OUT中输出,当方向角为±16~74度时,应在“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中输入相应角度并重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