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贵州师范大学817诉讼法学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7
2013年的法律硕士(非法学)大纲已于2012年9月14日公布,新大纲涵盖了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试方向、考查重点,新东方在线专业课教研团队通过2013年考研法律硕士(非法学)大纲与2012年的大纲之间的变化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同学们更好更快的掌握到2013年考研的复习重点,及时的规划出自己的复习思路和方法,高效地进行复习,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
2013年综合课考试大纲出现的新变化相比专业基础课而言比较大,具体来说,首先法理学的变化表现增加了一整节知识点的增加,而在宪法方面进行了整章的结构调整以及新知识点的增加,只有法制史在新大纲中没有对知识点进行修订。
以下全面梳理罗列变化的知识点。
一、大纲新修
(一)法理学
(二)宪法学。
教育部法硕联考大纲
教育部法硕联考大纲是中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指导文件,详细列出了各科目的考试范围和内容。
大纲的内容主要包括考试性质、考试方式、考试时间与试卷类型、考试地点、考试内容和题型等信息。
法硕即法律硕士(简称JM)是专业学位之一,旨在培养高层次法律实践型专门人才。
自1996年试办,中国已有78所高等院校开展JM教育。
法硕联考大纲的制定涵盖了法学知识领域的广泛内容,旨在评价考生的法学基础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部法硕统一考试是一项为了选拔合格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全国性考试,在确保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教育部制订了法硕统一考试大纲。
考生可以登录教育部官网或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获取法硕联考大纲的详细信息。
同时,也可以参考考研机构、论坛等网站获取更多的考试信息和备考建议。
总的来说,教育部法硕联考大纲是考生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评价考生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考生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大纲的内容和要求,以便更好地备考和参加考试。
贵州师范大学全日制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初试大纲(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考查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目的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实践观、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等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如下:物质观:约30分实践观:约30分辩证法:约30分认识论:约30分历史观: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三、考试范围(一)物质观哲学的科学内涵、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物质运动与空间、时间的关系。
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意识是主客观的统一。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含义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二)实践观实践的本质含义。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自在世界(自在之物)与人类世界(为我之物)的关系。
(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
规律及其客观性。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
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贵州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科目: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考查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求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分析方法,测试考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水平和素质,考察考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立场、主要理论观点和科学方法综合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论述题: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三、考试范围(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历史根据、立论基础、现实依据、动力源泉、时代背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阶段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理论体系的新发展、理论体系的新境界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和确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科学含义(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2、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重要意义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其确立这一任务的依据。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法律硕士(法学)考试大纲上编专业基础课一、考试性质专业基础课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察目标专业基础课考试包括刑法学和民法学两部分,在考查刑法学和民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刑法学原理和民法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法律语言表达的能力。
考生应能: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刑法学和民法学的基本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刑法学和民法学的重要概念、特征、内容及其法律规定。
3.运用刑法学和民法学原理解释和论证某些观点,明辨法理。
4.结合社会生活或特定的法律现象,分析、评价有关案件、事件,找出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准确、恰当地使用法律专业术语,论述有据,条理清晰,符合逻辑,文字表达通顺。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考试内容结构刑法学75分民法学75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案例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四、考察内容第一部分刑法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刑法概述一、刑法的概念刑法的定义、形式和特征。
二、刑法的目的和任务三、刑法的体系和解释四、刑法与刑法学的意义第二节刑法的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二、刑法适用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与体现第三节刑法的效力范围一、刑法的效力范围的概念和种类二、刑法的空间效力刑法的空间效力的概念;确立刑法空间效力范围的学理根据: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管辖原则;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
2013考研法硕(非法学)综合课大纲详解法理学1、(1)第三章变动情况新增第三节法律移植与继承(2)第三章备考建议① 明确法律移植和法律继承的概念法律移植是指在鉴别、认同、调试、整合的基础上,引进、吸收、采纳、摄取同化外国法,使之成为本国法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本国所用。
法律继承是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继受,一般表现为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受。
② 明确法律移植和法律继承的区分法律移植强调一种横向的关系,是本国法对同时期的外国法的吸收和借鉴,注意法律移植的范围除外国的法律外,还包括国际法律和惯例。
法律继承强调一种纵向的关系,是指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受。
③ 明确法律移植和法律继承的必要性和根据,做好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准备。
例如,可能考查论述题“请论述法律移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则考生需要将考试分析所列明的四个概括知识点答上,并且在每一个点后还须通过联系实际或理论延伸来对知识点进行扩容,使之符合论述题的格式。
2、(1)第四章变动情况章目标题改为”第四章法的作用于法的价值”、第一节题目改为“法的作用”、删去“第四节当代中国法律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原第一、二、三、五节整合进入第一节“法的作用”,知识点不变,但大纲内容简化、新增“第二节法的价值”(2)第四章备考建议第四章的变动的四个点中,前四个点都属于形式性的大纲变动,对复习应考影响不大,考生仅需看过一眼,留有印象即可。
最重要的变动是第五点“新增第二节法的价值”,法的价值这一节内容扩充量多,涉及考试分析将近3-4页内容,且可考性巨大,在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中都有可能涉及。
具体的备考建议如下:① 明确法的价值和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的概念和特征法的价值是指人对于法律的需要和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法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
其基本特征包括法的价值是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科目代码:科目名称:运筹学)一、考查目标本考试大纲适用于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
运筹学是大学数学系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
要求考生了解运筹学的形成和发展,认识运筹学的性质和特点,掌握运筹学的工作步骤和模型,熟练地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通过相关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进一步掌握运筹学的建模方法、算法设计、程序编写,并在此基础上,能独立解决生产实践中相关的简单优化问题。
1考试目的《运筹学》是我校数学科学学院为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复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学生是否具备本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所要求的水平,为我校数学科学学院择优选拔硕士研究生提供依据。
2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能独立解决生产实践中相关的简单优化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所有题目全部为必答题。
(三)试卷内容结构线性规划与目标规划约占45%,整数规划约占15%,网络计划约占15%,存储轮约占10%,对策论约占:15%。
(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解答题。
三、考查范围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相关基本概念,图解法,单纯形法及运用线性规划求解相关实际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凸集、凸组合:识记(2)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及标准型:识记、理解(3)线性规划的几何意义:识记、理解(4)图解法:简单应用(5)单纯形法、人工变量法:简单应用(6)运用线性规划求解相关实际问题:综合应用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原问题和对偶问题之间的关系,对偶单纯形法,灵敏度分析及运用对偶理论和灵敏度分析求解相关实际问题。
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题(满分150分)代码:333―、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1、学校教育制度2、教学3、德育原则4、《大学》“三纲领”5、“苏格拉底法”6、反思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学记》中的教育教学原则。
2、简述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
3、简述《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4、简述杜威的“做中学”教育思想。
三、材料分析与论述题(共4题,每题20分,共80分)1、高老师今天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这样写到:“高老师,我今天很高兴,因为你终于给我回答问题的机会。
这可是我上初中获得的第一次机会啊!虽然这是你不经意的一次提问,但我心理有说不出的喜悦。
就在这一次,老师,你终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我想真诚地对你说一句:高老师,喊响每—个同学的名字吧!”问题: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好哪些方面?2、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 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问题:请谈谈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策略?3、李南是一位刚走上教育岗位的年轻教师。
上岗之前,他踌躇满志,想象着老师的那些活计: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是那样的简单。
而且作为物理教师,自己就教学生掌握应该学到的物理知识,不用操心思想工作之类,可省去许多麻烦。
总之对于自己这个大学的高材生来说,要驾驭教师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
然而,上岗两个月后,李南没有了往日的潇洒,他沮丧到了极点。
走进教室,他发现学生比想象中的差多了,有的简直不像学生,对老师没有礼貌,时不时抓住机会向他挑衅。
且不说教学内容他们不想听,即使讲轶闻趣事,有些学生也在另搞一套。
课堂上还经常出现相骂打架的事情,真叫李南烦不胜烦。
李南并不认为是他自己无能,而是学生太差。
他觉得,与其把时间花在这难见成效的工作上,还不如早点改行。
他想辞职去做生意,但是仔细想想,就此离开教育工作,他多少又心不甘。
贵州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初试)
(科目:817诉讼法学)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诉讼法学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内容包括刑事诉讼法学和民事诉讼法学两门法学学科,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的研究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并解决理论和实务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刑事诉讼法学75分
民事诉讼法学7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4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分析论述2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
三、考查范围
刑事诉讼法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刑事诉讼法学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础理论
2、系统掌握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法律法规及相关立法、司法解释。
二、考查内容
一、刑事诉讼法概述
(一)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法
掌握诉讼、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掌握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内容及其与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
(三)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任务和作用
二、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一)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
了解外国古代弹劾式诉讼制度和神示证据制度、外国中世纪纠问式诉讼制度和法定证据制度、外国近现代辩论式诉讼制度和自由心证制度的基本情况。
(二)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