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水平对窒息新生儿心脑损伤的诊断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115.48 KB
- 文档页数:2
新生儿窒息患儿cTnT、CK、CK-MB水平的临床价值【关键词】新生儿窒息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心肌损伤诊断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高特异抗心肌肌钙蛋白T(cTnT) 血清含量的检测,对诊断心肌损伤具有高敏感、高特异性[1]。
因此,检测cTnT、CK、CK-MB、是判断心肌细胞损伤的较佳指标。
本文应用电化学发光技术对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清中cTnT定量测定,并与CK及CK-MB活性进行比较,探讨其对新生儿窒息程度与心肌损伤情度诊断价值。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患儿均为出生后12h内收治入我院新生儿监护室的窒息新生儿,新生儿窒息采用Apgar评分标准, 其中轻度组51例,男34例,女17例;重度组27例,男10例,女 17例。
1.2 分析方法:患儿于生后12h内经股静脉抽血送检。
cTnT 运用ELECSYS-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试剂均为罗氏公司提供。
CK及CK-MB检测由VITROS-95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试剂均为强生公司提供。
1.3 统计方法:组间比较用X2检验。
2 结果新生儿窒息患儿cTnT、CK及CK-MB浓度明显升高,新生儿窒息患儿重度组cTnT、CK及CK-MB浓度与轻度组相比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 新生儿窒息患儿重度组及轻度组cTn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K和CK-MB,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各组新生儿血清cTnT、CK、CK-MB水平见以下表1及表2。
表1 各组新生儿血清cTnT、CK、CK-MB水平比较略表2 窒息患儿cTnT、CK-MB、CK阳性率比较略 3 讨论目前临床上常将CK、CK-MB、乳酸脱氢酶(LDH)组成心肌酶系列来作为检测心肌损伤的血清学指标,然而心肌酶的升高并不是完全特异的,肌肉组织及血液中CK及CK-MB含有相当部分,即使是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阳性。
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对63例窒息新生儿的血清肌酸激酶(CK)、CK-MB和cTnI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轻度窒息组患儿的CK、CK-MB的水平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3例窒息新生儿入院后分为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
诊断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诊断标准[2],其中心肌损伤组26例,非心肌损伤组37例。
1.2 方法所有患儿均在入院后24 h内抽取静脉血3 ml;CK、CK-MB检测仪器为日本OLYMPUSAU 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按试剂盒说明要求进行操作;cTnI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试剂由美国德普公司提供,检测仪器为美国德普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按试剂盒说明要求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心肌损伤组患儿血清cTnI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肌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新生儿窒息因缺氧和酸中毒可导致多脏器损害,其中大脑和心脏是对缺氧最敏感的脏器。
窒息的本质是缺氧,短时间缺氧时心肌血流供应靠体内血流重新分布,冠状动脉扩张,使心肌受到保护,长时间缺氧时,虽然冠状动脉扩张,心肌血灌注量和氧释放仍不能满足耗氧需要,心肌呈相对缺血状态,因而产生一系列氧自由基反应,使心肌受损。
正常情况下心肌的糖代谢是以有氧代谢为主,故心肌细胞对缺氧非常敏感。
由于心肌缺氧,无氧酵解过程中酸性物质堆积,细胞内酸中毒,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三磷酸腺苷减少导致心肌损害[3]。
同时新生儿窒息后体内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物酶增高,还可直接损伤生物膜,使细胞膜结构破坏,细胞通透性增高,使心肌酶及其同工酶释放增多,窒息新生儿的心肌酶及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在心肌受损早期即因细胞膜不完整而快速释放入血,使其血清中浓度升高,一般在心肌受损6 h内急剧上升,持续24 h 以上,其增高程度与窒息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围产期窒息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的诊断指标。
CKMB和cTnT在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中的诊断意义作者:原春利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34期【摘要】目的探讨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血清肌钙蛋白T(cTnT)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免疫系统对窒息新生儿64例(轻度组42例、重度组22例),检测其血清CKMB和cTnT,并与对照组36例正常新生儿进行比较。
结果出生1 d窒息新生儿血清CKMB和cTnT水平在轻度组和重度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关键词】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心肌损害;窒息;新生儿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窒息所引起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可导致机体多器官功能损害,心脏是常常受到损害的器官之一。
本研究通过对窒息新生儿血清CKMB活性和cTnT水平测定,旨在探讨其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7年4月至2010年10月本院儿科收治产时有窒息新生儿64例,胎龄35~42周,均于生后24 h内收入新生儿监护室。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新生儿窒息诊断及Apgar评分标准[1],轻度窒息组(1 min Apgar评分为4~7分)42例,男22例,女20例;重度窒息组(lmin Apgar评分为0~3分)20例,男10例,女10例;出生体重均在2000~4000 g。
对照组为本院产科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正常新生儿30例,男16例,女14例,Apgar评分1 min8~10分,5 min 10分,出生体重2500~4000 g,胎龄37~42周,无围产期缺氧缺血病史、先天性心脏病,无肺炎、感染性疾病等。
窒息组64例中,心率<120次/min 34例,心电图示心率<100次/min 12例,窦性心律不齐24例,T波改变16例,心音低钝32例。
血清CK-MB、cTnT水平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及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邓香;董文斌【摘要】目的观察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T(cTnT)水平对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及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足月新生儿窒息(NA)患儿541例和237例无窒息足月新生儿进行研究,根据NA标准将患儿分为健康对照组(无NA足月新生儿)237例、非心肌损伤组(符合窒息诊断标准无心肌损伤)315例和心肌损伤组(符合窒息诊断标准有心肌损伤)226例.于出生后24 h内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2 mL,检测血清CK-MB和cTnT水平,心肌损伤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7d后评定疗效,观察CK-MB、cTnT水平对NA后心肌损伤和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组间CK-MB和cTn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损伤组水平高于其余两组(P<0.05),非心肌损伤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以CK-MB≥24 U/L和cTnT≥100pg/mL为参考标准诊断NA后心肌损伤,结果显示,CK-MB诊断NA后心肌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低于cTnT(P<0.01).CK-MB预测治疗无效的灵敏度为72.00%,特异度为76.12%,符合度为75.66%,最佳截断值为119.3 U/L,AUC为0.741;cTnT 预测治疗无效的灵敏度为80.oo%,特异度为90.55%,符合度为89.38%,最佳截断值为264.1 pg/mL,AUC为0.853,两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95,P<0.01).结论 CK-MB和cTnT可作为诊断NA后心肌损伤和预测治疗效果的生化指标,cTnT诊断价值和预测价值均优于CK-MB,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7(046)031【总页数】3页(P4416-4418)【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超敏肌钙蛋白;心肌酶【作者】邓香;董文斌【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四川泸州646000;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61113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四川泸州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2新生儿窒息(NA)指胎儿娩出后1 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1]。
心肌酶谱在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查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我院43例窒息新生儿分为重度窒息组17例,轻度窒息组26例,选择同期出生在本院产科无窒息正常足月新生儿38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患儿的心肌酶谱。
结果经过测定,窒息患儿的心肌酶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重度窒息组患儿的心肌酶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明显改变,且与窒息程度相关,心肌酶谱测定能够反映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程度,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有重要临床意义。
可作为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重要诊断指标。
【关键词】心肌酶谱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新生儿窒息后因缺氧可引起许多重要脏器的损害,包括脑、心脏、肾脏等。
其中最常见的损害相关后遗症为缺氧性脑病[1],而心脏缺氧性损害常影响窒息新生儿的早期存活[2]。
为了早期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作出诊断,我院自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对窒息新生儿做了心肌酶谱检查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3例患儿均为我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均诊断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2];男24例,女19例;顺产22例,难产21例;胎龄34~42周,出生体重2000~4200g,日龄10min~3d。
其中重度窒息17例,轻度窒息26例;孕母体健,无急慢性病;对照组选择同期出生在本院产科无窒息正常足月新生儿38例。
2组患儿胎龄、性别、出生体重比较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全部病例入院24h内采股静脉血3ml,离心分离血清。
留取无溶血标本用OLYMPUS 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测,试剂为日本OLYMPUS公司的原装试剂,方法为连续监测法。
全部操作过程均符合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
标本采血分离血清后于2h内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65例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一)【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与血清心肌酶谱的关系。
方法将65例窒息新生儿按窒息程度分为重度窒息组(21例)和轻度窒息组(44例),另外选取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正常对照组,对AST、LDH、α HBDH、CK及CK MB等多项心肌酶指标进行检测。
结果窒息新生儿组血清AST、LDH、α HBDH、CK、CK M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重度窒息新生儿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P0.01)。
结论血清心肌酶活性测定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监测和诊断的指标,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心肌酶;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通过对本院新生儿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65例有窒息的新生儿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 羟基丁酸脱氢酶(α HBDH)、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 MB)定量检测,以探讨心肌酶水平在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早期诊断的价值。
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65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均为足月儿,排除产前使用镇静剂、早产、多胎、先心病等可影响评分者,年龄全部小于24小时,其中男36例、女29例,根据出生时Apgar评分,其中重度窒息组(1分钟Apgar评分≤3分)21例,轻度窒息组(1分钟Apgar评分4分~7分)44例;对照组新生儿20例,均为足月正常新生儿。
各组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检测方法全部对象均于出生后24小时采集静脉血检测AST、LDH、α HBDH、CK及CK MB,所用仪器为日本东芝生产的TBA 40FR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潍坊三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以速率法测定。
比较各组观察指标的差异性。
3.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