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师试题教案编辑专用力学图库
- 格式:doc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15
高中物理教师面试:13篇试讲练习题本1. 标题:运动中力的分解与合成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运动中力的分解与合成原理。
通过实例演示和问题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以及如何将力分解成平行和垂直方向的分力,并进而学会将分力合成成合力。
本节课主要介绍运动中力的分解与合成原理。
通过实例演示和问题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以及如何将力分解成平行和垂直方向的分力,并进而学会将分力合成成合力。
2. 标题:力的大小与方向的测量内容概述:本节课旨在教授学生如何测量力的大小与方向。
通过设定实验以及利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示例,学生将了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以及特定装置来测量不同方向上的力,并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测量原理。
本节课旨在教授学生如何测量力的大小与方向。
通过设定实验以及利用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示例,学生将了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以及特定装置来测量不同方向上的力,并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测量原理。
3. 标题: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与表示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与表示方法。
通过以小车沿直线运动为例,教授学生如何绘制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以及加速度-时间图,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图象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本节课主要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与表示方法。
通过以小车沿直线运动为例,教授学生如何绘制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以及加速度-时间图,帮助学生掌握这些图象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4. 标题: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与特点内容概述:本节课旨在教授学生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与特点。
通过设立实验和实际物体的下落示例,学生将了解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以及如何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来解决相关问题。
本节课旨在教授学生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与特点。
通过设立实验和实际物体的下落示例,学生将了解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以及如何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公式来解决相关问题。
5. 标题:动能与功的计算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动能与功的计算方法。
专题七、实验(力学实验)【典型例题】一、基本仪器的使用:1.用某精密仪器测量一物件的长度,得其长度为1.63812cm.如果用最小刻度为mm的米尺来测量,则其长度应读为________cm,如果用50分度的卡尺来测量,则其长度应读为________cm,如果用千分尺(螺旋测微计)来测量,则其长度应读为________cm.2.图1甲为20分度游标卡尺的部分示意图,其读数为__________ mm ;图乙为螺旋测微器的示意图,其读数为________ mm.3.在某一力学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1所示,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T .测出纸带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 1、x 2、x 3、x 4,为了使由实验数据计算的结果更精确些,加速度的平均值为a =___ ___;打下C 点时的速度v C =__ ____.二、验证性实验:4.“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采用如图1甲或乙方案来进行。
(1)比较这两种方案, (填“甲”或“乙”)方案好些,理由是: 。
(2)如图2是该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测得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中所示,已知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 0.1s 。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 ;该纸带是采用 (填“甲”或“乙”)实验方案得到的。
简要写出判断依据 。
三、探究性实验:5.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1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
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cm 的A 、B 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 、B 时的速度大小。
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①测量________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 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②将小车停在C 点,______,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 、B 时的速度。
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①定义: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②机械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2.参照物:①定义: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作为参照物的物体均视为静止的。
②判断方法:看是否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
③两物体同速、同向,则两物体相对静止④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1.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随时间和路程的变化而变化。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s-t )图像: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①匀速直线运动中: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t s v =变形v s t =,vt s = 物理量国际制单位 常用单位 关系 速度(υ)米每秒(m/s) 千米每时(Km/h) 1m/s=3.6Km/h 路程(s)米(m) 千米(Km) 1Km=103m 时间(t) 秒(s) 小时(h) 1h=3600s意义物体在1s 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米②变速运动中:变速运动的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总时间总路程 (非匀速直线运动: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与对应的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若前一半路程中的速度为υ1,后一半路程中的速度为υ2:→21212υυυυυ+=若前一半时间中的速度为υ1,后一半时间中的速度为υ2:→221υυυ+=③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速度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三、长度、时间与其测量1.长度的测量①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②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③长度单位和符号: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住单位是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1km=103m、1m=10dm=100cm=103mm=106μm =109nm。
初中物理力学作图专题(2)(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中物理力学作图专题(2)(word 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中物理力学作图专题(2)(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图25 图26力学作图专题如图25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块重12牛,用力的示意图作出木块对地面的压力。
如图26所示,用20牛的力将重15牛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用力的示意图作出墙壁所受的压力.用50牛的水平向右的力F在P处推小车,在图27中用力的示意图法画出力F.一辆小车受到与水平地面成30º斜向右上方的15牛的拉力的作用,在图28中用力的示意图法画出这个拉力。
(作用点在A点)重5牛的皮球竖直向上抛出,在上升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在图29中作出该球受力的示意图.一物体重8牛,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请用力的示意图法在图30中画出该物体的受力图。
如图31所示,一辆重为240牛的小车受到60牛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请用力的示意图法在图中画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f的作用点画在O点)图29 图30 图31 V图27 图28如图所示,作出挂在墙上重为G的小球受力示意图。
作出斜面上匀速运动小木块的受力示意图。
如图下所示,物体A置于小车上随小车一起在平直路面上向右运动。
当小车遇物体B受阻停止后,物体A在小车上仍向右运动,且速度越来越慢,请在图中画出这一过程中物体A在水平方向受力的示意图(忽略空气阻力)。
如图1所示,重为500N的木箱静止在斜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木箱所受的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力学作图专题训练1. (2022徐州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2分)放风筝是我国的一项民俗。
如图为小亮放风筝时的情景,请画出风筝所受重力及风筝线对手中线轴拉力的示意图。
(O点为风筝的重心)2. 作出小球摆动到如图所示位置时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3.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排球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分别是谁?请在图中画出排球受力的示意图。
4. 如图所示用绳拴着一物体在水平面内,沿箭头方向做圆周运动,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不考虑空气阻力)。
5. 如图所示,一悬挂在空中的小球正在左右摆动,请画出其在A处所受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6. 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指压铅笔尖,请画出铅笔尖对手指弹力的示意图.7. 作出下列各力的示意图.(1)如图甲所示,小车A受到与水平面成45°角的斜向右上方、大小是25N的拉力,作用点在C点.(2)用细绳系住小球B挂在墙上,如图乙所示,球受到绳子的拉力是20N.试画出绳子对小球的拉力.8. 如图所示,质量为30kg的小明沿滑道下滑,所受滑道对他的弹力大小为250N,请画出小明受到的重力和弹力的示意图.(g取10N/kg)9. 如图所示,带支架的小车沿水平面向左做直线运动,小球A用细线悬挂于支架前端,物块B在表面粗糙的小车上,请画出此时物块B的受力示意图。
10. 如图甲,小丽站在商场的手扶电梯上,随梯匀速下楼,运动轨迹如图乙虚线所示。
在图乙中画出小丽的受力示意图。
(图中“⋅”表示小丽)11. 如图所示,一物块沿固定的光滑斜面下滑请画出物块的受力示意图。
12. 如图所示,竖直墙壁上用细线悬挂重20N的球,请画出球所受的拉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13. (1)如图甲,一个重2N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上,请作出木块对斜面的压力F及木块所受静摩擦力f的示意图。
(2)如图乙所示,车正在减速前进,A是悬挂在车厢内的物体,悬挂A的细线没有画出。
请画出悬挂A物体的细线,并画出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
8.2 重力力的示意图学点1 重力现象1:如图8-2-2甲所示,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
现象2:如图乙所示,苹果总是从树上竖直落到地面。
现象3:如图丙所示,撑竿跳时,运动员刚跳上去,又很快落回地面。
图8-2-2分析与论证:通过上面的实例可知,地球对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有吸引力的作用。
问题1:地球表面所有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__无__关,物体运动时与静止时所受重力是__一样的__。
问题2:重力是力的一种,它的施力物体是__地球__,受力物体是__地球附近__的物体。
问题3:重力是非接触力,抛出去的物体在空中__仍然__受重力作用。
学点2 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步骤1:如图8-2-3所示,把一个质量为100 g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钩码的重力,记录在表格中。
图8-2-3步骤2: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测出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钩码的重力,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钩码个数 1 2 3 4 5 6 7 8质量m/kg 0.1 0.2 0.3 0.4 0.5 0.6 0.7 0.8重力G/N 0.98 1.96 2.94 3.92 4.9 5.88 6.86 7.84 步骤3: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进行描点,连接这些点,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如图8-2-4所示。
图8-2-4分析与论证:由实验数据可知,当质量成倍增加时,重力也成倍增加,即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在每次实验中,Gm的值都等于一个定值,约为9.8 N/kg 。
问题1: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要注意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在__竖直方向__上。
问题2:本实验中,要等到钩码静止下来再读数,这样做的原因是:只有当钩码__静止__或__匀速直线__运动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的__拉力__大小。
学点3 力的示意图画力的示意图的作图步骤:步骤1:先确定研究对象,即受力物体,并要弄清画哪些力。
力学实验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在当前实验试题命制“一大一小”的情况下,力学实验多以小题的形式出现,并且试题多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所给的物理情景和要求通常跟教材内容有明显区别,是以教材中的实验为背景或素材,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或增加条件限制,加强对考生迁移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
具体特点如下:(1)力学实验中有多个实验都要用到打点计时器(如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验证牛顿运动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考查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并根据纸带进行正确的数据运算,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2)考查运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是历年高考实验题的命题热点,力学实验、电学实验中都可能出现。
这是考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3)结合光电门和传感器考查。
由光电门计算速度,由力的传感器直接显示力的大小,速度传感器直接显示速度大小,所以力学实验中往往结合这两种器材来考查。
(4)考查力学创新设计性实验,如测动摩擦因数、弹簧弹性势能。
创新设计性实验主要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这些对考生的能力要求都较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源于课本,不拘泥于课本”一直是高考实验命题的理念,考查实验的灵魂——原理是重中之重,预测2020年高考对力学实验的考查,是在《考试说明》规定的实验基础上进行重组与创新,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熟悉这些常规实验器材,是否真正动手做过这些实验,是否能灵活地运用学过的实验理论、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去处理、分析、研究某些未做过的实验,包括设计某些比较简单的实验等。
所以在复习过程中,应以掌握常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规范的操作程序、数据处理方法等为本,同时从常规实验中有意识地,积极地提取、积累一些有价值的方法。
逐步过渡到能灵活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设计新的实验。
实验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实验原理 (1)利用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设x 1、x 2、x 3、x 4、…为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假如Δx=x 2-x 1=x 3-x 2=x 4-x 3=…=常数,即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物理教师试题教案编辑专用力学图库
a →d →c →
b →a
图4A-1 图13
图4A-3 图4A-2 图4A-4
1'
图
2
N 图4
t /s
4 图
5
图6
图7
图
8
图9 图1
图
2 图
3
甲
乙
t /s
8 图4
图5
图6
甲
乙
图7
图1 图
1 图3
图3
图
5
A
图5 图
6
图9
R
图
12
图
13
图1
图
2
图
3
图4
图5
θ
a C
图8
图
9
图10
图11
图12
图7
图11
图10
A
B
图7
图12
南
图10
2
图1
图11
图1
图2
图3
1 2
v
图
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
10
图1
Q
图2
图6 图7
P1 n1 n2
P2
(a)
(b)
3 5
4
0 1 2
图8
图9 图10
图4
图8
P1 n1 n2
P2
(a)
(b)
3 5
4
0 1 2
图9
15
5
10
图1
图
3
图
4
图5
图2
图3
图6 (单位:cm)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 图2
15图
图4
图2-8 (单位:cm)图12
图6
图7
v0
m
图
8
图12
图1
图2
图4
图5
图6
图8
图9
5
45
图10
O
图12
图13
图5
图5
图8
图3
图9
5
45
图10
O x
图5 (单位:cm)图6
图16
图6B-2 图10
图1
图3
图
4 图5
图9
m1 2
图10
-
c球
A
-A
b球
12
-
c球
A
-A
图12′
图
13
t/s
图14
2 4
21题图
图7
图2
2003-1-8
图3
图
1
B
C A D
图3
B
C A
D
图
4 图6
图5
图8
图10
图12
图1
图2
图8
图
3 图
4
图5
E
图
6 图
7 F
图9
图10
图11 (a )
图12 (b )
图
13
图14
图15 C 图16
图17 图15′
C 球自 球赤
道平面 卫星 第17题图
图1
图4
图6
图1
图
3
图
4
图5
图6
3
5
4
(单位:
cm )
10 5 20
15
图7
图11
图
12
图13
图
15
-
第16图 A
B C
D
图1
图2
图4 图5
2003-3-23
图1 图
2 v 图3
图
4
图5
图6 图
7 图
8
图9
图10
图11
图
15
甲 乙
1 v
图18
图21 图
25 A
B C D
图
30 图36
图10
图1
图2
图3 图6
图9
图15
图9
图14
图A-19 t /s 1 2 3 4
5 图A-11′
6 7
8
0.0.0.图14
t /s
1.1.1.
1.图5
图1
图
3
图4 图5 图12
图13
O 图1-1
-
图
1-5 图1-6
x2/×10-2m2
20 40 60
图1-9
图1-11 图1-12
图
2-13
A
B
C
图1-1
图1-3
Q
图1-4
f
α
A
C
图1-5
α
B
f
f
D
f
B
A
图
1-10 图1-13
第18图图2-1
图3-5
图3-6
v′
图5-1
v
1
图5-2
F
–F图6
图3
图6
1 2
图13
图1
P
A
O
图2
B
A
-
图14
图2
图6 图8
图2
x
图11
图13
A
图1
B C
O x
图2
图4
图9
乙
甲
12
t/s
t 2t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