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28
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素材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自然界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原理应用: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建设美丽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等。
此原理一般会和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一起考查。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其他表述: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块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原理应用:参考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的应用,在人类社会领域,一般用于分析各类社会改革要结合实际的原因等。
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于运动和变化之中,物质和运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不能脱离物质谈运动,也不能脱离运动谈物质,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对: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原理应用:分析提出新方案、新观点、新理念的理由等。
本原理在主观题的应用较少。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复习资料一、哲学范畴(概念)1.哲学: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思维等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学问。
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运动: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5.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具有能动性(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
6.实践: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性活动,即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现实性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点。
7.认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等特点。
8.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等特点。
9.联系: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等特点。
10.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永恒性等特点。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2.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它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克服与保留的统一,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人生价值观知识点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1、人的价值与评价
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即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自我价值)。
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价值观导向作用
【原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重要向导,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拆解】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评价与行为);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③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关系】立足实践,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特点】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差异性
【依据(如何)】①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4、价值创造与实现
【原理】人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求我们树立正确价值观,
第1 页共3 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唯物论知识点
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要求我们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原理】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遵循规律,同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拆解】①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③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第1 页共6 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V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I 人生观、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一)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一、基本原理部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主要是自然界的物质性)C 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物质和意识Y辩证唯物论]的辩证关系〔意识能动作用原理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1. 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 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即:自然界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
)【方法论】: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时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 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2.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原理内容】: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 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 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 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V社会历史观【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_生活与哲学(人教课标版)复习提纲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人教课标版)框架图与原理归类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基本问题基本形态自然界客观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怎样按客观规律办事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怎样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实践的特点真理的发展性原理——真理的属性总特征:1联系联系普遍性原理联系客观性原理联系多样性原理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系统优化法原理2发展发展普遍性原理发展是前进性曲折性的统一原理量变质变统一原理实质与核心:矛盾矛盾是对立统一原理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矛盾特殊性原理辩证关系原理主次矛原理(做事情)矛盾主次方原理(看问题)矛盾分析法要求:创新辩证否定原理——辩证法批判、革命、创新原理创新的作用(4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社会发展总趋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集体主义、两自觉)价值观导向作用原理注:1.所有内容均为必背知识点,提纲性质,方便背诵。
2.一般性知识点未列出。
3.右侧引出内容为注脚。
4.后附原理方法论资料。
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2.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3.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