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构思《温暖》
- 格式:ppt
- 大小:2.25 MB
- 文档页数:13
《温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暖”一词在生活中的不同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温暖一词进行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温暖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培养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温暖的不同含义,学会运用温暖进行交流和表达。
2. 教学难点:体验温暖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培养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温暖。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温暖的情感。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温暖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 教学道具:温暖的物品,如热水袋、毛毯等。
3. 小组讨论卡片:用于小组合作学习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温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温暖这一主题。
2. 初步感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温暖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思考温暖的不同含义。
3. 情境体验: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温暖,如用手触摸热水袋、毛毯等。
4. 小组合作学习:分发小组讨论卡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5. 情感共鸣:让学生举例说明温暖在哪里,温暖是谁给的,引导学生体验温暖的情感。
7.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温暖一词进行写作或表达,如写一篇关于温暖的作文,或与家人分享温暖的故事。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1. 活动一:温暖的故事分享让学生准备关于自己经历或听说过的温暖故事,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目的:通过分享故事,让学生感受温暖的情感,并培养倾听和表达能力。
2. 活动二:温暖的创作展示让学生创作一幅画或一篇短文,表达他们对温暖的理解和感受。
目的:通过创作展示,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七、课堂讨论与思考:1. 讨论一:温暖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温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的影响。
目的:让学生深入理解温暖的意义,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温暖》讲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暖”这个词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温暖的事物和温暖的行为。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温暖”的定义和运用。
2. 温暖的事物和温暖的行为。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温暖”。
2. 如何引导学生将温暖的情感付诸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案例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温暖,让学生举例说明。
2. 新课讲解:讲解“温暖”的定义,并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案例,让学生感受温暖的事物和行为。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温暖的行为对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温暖故事,并讨论如何将温暖的情感付诸实践。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温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爱他人和自然。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温暖的故事或感悟,下节课分享。
7. 板书设计:温暖的事物和行为。
教学反思: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温暖行为,鼓励他们继续传承和发扬温暖的精神。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故事或感悟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分享意愿。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温暖主题活动,如爱心义卖、探访孤寡老人等,让学生将温暖的情感付诸实践。
2. 邀请社区里的温暖人物分享他们的故事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关爱之心。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对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
2. 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感受,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温暖》讲课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暖的含义,认识到温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温暖的感知和体验,提高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温暖的含义,培养学生对温暖的感知和体验。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到温暖,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温暖。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温暖的理解和体验。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温暖的相关图片和案例。
2. 教学素材:关于温暖的故事、诗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温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温暖的含义。
2. 讲解温暖的概念:简要介绍温暖的概念,解释温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情境体验: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温暖事例,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关于温暖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温暖的意义。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温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温暖的来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温暖的来源,认识到温暖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温暖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温暖的来源,培养学生对温暖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到温暖的来源,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温暖的来源。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温暖来源,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温暖来源的相关图片和案例。
2. 教学素材:关于温暖来源的故事、诗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温暖的来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温暖的来源。
2. 讲解温暖的来源:简要介绍温暖的来源,解释温暖的重要性。
3. 情境体验: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温暖来源,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关于温暖来源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温暖的来源。
《温暖》讲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暖”的内涵,体会温暖对人的重要性。
2. 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温暖》的内容解析,理解文章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温暖”的理解和体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温暖》的内容,分析文章的主题和象征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对“温暖”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温暖的画面,引发学生对“温暖”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温暖》,分析文章的主题、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温暖”的理解和体会。
4. 分享感悟: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补充。
5. 写作练习:布置一道写作题目,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悟,写一篇关于“温暖”的作文。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分享和作文进行点评,总结课程要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文写作,评价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象征手法和表达感悟方面的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展现出的关爱他人、珍惜亲情的品质。
3. 结合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温暖”主题的理解和体会。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温暖》,总结文章的主题和象征手法。
3. 家长参与评价:请家长关注孩子的作文,了解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对“温暖”的体会和表达,给予评价和鼓励。
八、课程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等主题的文章,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上联:保俶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名联欣赏■综文文题展示温暖是黑夜中的一盏指路明灯,让迷失方向的人走向光明;温暖是雪地里的一个火堆,让寒冷的人们感到扑面的热气;温暖是沙漠中的一滴水,让口干舌燥的人感到甘甜。
请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思路点拨1.联想。
题中的“温暖”,指向的是我们的心灵,是一种让我们感到如身处于春日艳阳下般暖洋洋的感觉。
由此出发,我们要搜寻的,应该是自己在生活中感到“温暖”的情景、场景、片断。
2.选材。
让人感到“温暖”的情景,是与父母一起相处的某个瞬间?是与老师一起体验的一次经历?是与同学一起活动时的一个片断?还是在社会上收获的一份感动?这种温暖是你切身感受到的爱的温暖,还是你发现的别人身上洋溢出的幸福?或是你从不曾感受到温暖,于是倍加渴望温暖?总之,要选取一些让人触动的,予人关怀的,给人感染的材料。
3.变通。
“温暖”与“幸福”“感动”是比较接近的,一般来说,让人幸福或感动的时刻,通常也是十分温暖的。
将与“幸福”与“感动”有关的素材拿来运用也未尝不可。
4.定题。
一般情况下,如果题中未做要求,那么最好不要直接用话题当文题。
结合素材,我们可以如下定题:《暖暖的红风铃》(以线索为题)、《温暖六月》(以时间为题)、《温暖5•12》《温暖中国》(以故事为题)、《他们离温暖有多远》(以思考为题)等。
5.不落俗套。
温暖,可能是冬日里父母端上的一杯牛奶,也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师投来的一束鼓励的目光;可能是获得帮助后的那份感动,也可能是得到表扬时的那份惊喜。
写这类与情感相关的话题作文,我们要摆脱那些简单直白的局限于皮表的“爸爸关心”“妈妈呵护”类型的平常题材,要将素材进行延伸或写出新意,如学会从“遭遇挫折后意外获得的关心”“生活陷入贫苦时来自陌生人的无声关怀”等方面取材,或是学会挖掘新颖角度:如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写自己生日那天不同寻常的经历;用引出误会的方法,描写师生之间曲折的经历;用童话的形式,畅想动物对人类的感激;用日记的形式,展4C16下联: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国九州我来试对:名联欣赏现自己与父母一步步沟通的故事……佳作展示1今夜长明灯未亮晚自习后,我匆匆往家赶,和往常一样,穿过一条长而漆黑的过道,便来到了家门前的小巷里。
1 / 19·····谢阅。。。。。 中考满分作文《温暖》 中考语文作文《温暖》 优秀范文(13篇) 原题重现: 三、作文(40分) 请以“温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⑵字数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范文一(满分作文) 温暖的梦中 指尖的温暖渐渐地被一丝寒冷代替,就像宁静的早晨被一声巨响打破一般,自己终于挣扎地醒来了.带着一丝不愿和一丝无奈,从那个温暖的梦中悄然醒来....文档交流 仅供参
考... 其实,上天是不公的。自己渐渐地终于发现,不知何时
的自己终于这样执着地认为.有些事情在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深深地印上了一个印记,这个印记是一生都不会抹煞的。...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在我能够记得这个世界零碎的记忆中,自己的世界便
充满了别人异样的眼光。他们的不屑、鄙视,甚至到无视,我都懂得的,看得见。没办法,上天只给了我一个华丽的外表,却没有给我过多的实质,自己深知、轻叹,但无奈....
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其实,自己一直想改变。
小时候,其实有许多的梦想,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不再做徒有其表。于是自己渐渐地改变,虽然有时候会有挫折、网难,但一想心中那一个远大的理想,便有了更多的动力。2 / 19·····谢阅。。。。。
于是,便坚持着改变,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自己自信一笑,没关系,还有机会。...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那些有着美好憧憬的小时候,转瞬即逝。
我仍怀揣着那一份“伟大”的理想奋斗着.自己知道想改变,只要让自己发光,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实力,这样别人便会改变对自己的看法.但是现实却是一个牢笼,让我一次次放飞的梦想逐渐被囚禁,甚至都无奈地想变平庸.自己无奈一笑。...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我终于渐渐懂得现实与梦想是有差距的,而且这种差
距似乎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任凭再怎样努力,都无法缩短。...文档交流 仅供参考...
藏在角落里的温暖作文立意选材构思
本篇作文采用“五感法”的写作方式书写而成,“五感法”是一种通过描述这五种感受来写作文的方法,通过多种感官把景物的人和物的美好表现出来,本篇作文围绕“藏在角落里的温暖作文立意选材构思”为标题,把这五种感觉运用在作文中,作文内容会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欢迎大家编辑和下载。
在世界的喧嚣中,总有那么一方角落,承载着不为人知的温暖。
如泰戈尔所言,“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那些藏匿在角落里的温暖,便是这首歌谣中的乐章。
闭上眼(视觉),任由黑暗将世界包裹,却依然能感受到丝丝缕缕的光明。
那是母亲慈爱的目光,如一盏明灯,指引我穿过人生的迷雾。
聆听(听觉),风声呼啸,雨声滴答。
在这喧嚣之下,我捕捉到了一丝细微的声响——那是父亲稳健的脚步声,传递着踏实与可靠。
嗅一嗅(嗅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
这熟悉的味道唤醒了儿时的记忆,那是奶奶家的后院,一树一树的桂花在阳光下绽放,香气沁人心脾。
触摸(触觉),握住一只温暖的手,那是不经意间给予的安慰。
这双手曾牵着我长大,抚平我的伤痛,传递着无声的鼓励和爱意。
思考(大脑),回忆那些藏在角落里的温暖,心怀感恩。
这些微小的瞬间,也许不曾被注意到,却汇聚成我生命中的涓涓细流,滋养着我的灵魂。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被迷雾遮挡,看不到前方的路。
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那些藏在角落里的温暖,如同一盏盏星光,照亮我们的迷途,让我们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