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城市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2框 以礼待人知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2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1.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2.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3.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4.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第1课时尊重他人一、知识目标1.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2.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
二、能力目标1.能够列举尊重他人的实例,说明尊重他人的价值和意义.2.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平等对待他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受尊重带来的良好心理体验,尊重每一个人。
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
难点:尊重他人的做法。
教师准备:有关不尊重人的图片,提前做好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故事导入一:《晏子使楚》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了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
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故事导入二:《纪晓岚的幽默》纪晓岚有一天去游五台山,走进庙里,方丈把他上下一打量,见他衣履还算整洁,仪态也一般,便招呼一声:“坐。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恪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尊敬他人教课设计尊敬他人1教课剖析【教课目的】知识知道尊敬的含义,懂得尊敬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和意目标义;知道在社会生活中怎样尊敬他人能力能够列举尊敬他人的实例,说明尊敬他人的价值和意目标义;学会换位思虑,赏识他人,同等对待他人感情培育学生尊敬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敬理念;态度与价能感觉尊敬带来的优秀心理体验,尊敬每一个人值观目标【要点难点】教课要点:尊敬他人的原由及做法。
教课难点:尊敬他人的做法。
2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现资料——鲁迅的故事)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第一要尊敬和理解孩子,“假如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 客人均说新鲜“爽口。
唯海婴说 :“妈妈,鱼圆是酸的!”认为孩子乱说乱闹的妈妈便责怪了几句,孩子老大不快乐。
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真不怎么新鲜,便很有感触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察,就扼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敬孩子的说的话啊!”教师总结:尊敬是人与人交往之间最重要的没美德。
尊敬他人对自己来说,是素质的表现。
对他人来说,则是必定意义上的礼貌。
希望大家能从小故事中,获取启示,尊敬每一个身旁的人!今日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第1 课时:尊敬他人。
二、新课讲解目标导学一:尊敬是交往的起点活动一:议论对于尊敬的几个看法设计企图:本活动给学生供给几个有争议的议题,指引学生在议论、反省中逐渐领会到受尊敬是每一个人的需要,获取他人的尊敬能够加强个体的自尊、自行,产生优秀的心理体验。
指引学生理解“尊敬比帮助更重要”的看法。
1.学生阅读教材 P33的“研究与分享”(1)小组议论:确立议题,小组内部睁开议论并作记录。
(2)分享沟通:各小组报告结果,并提出小组沟通存在的问题,全班议论沟通。
提示:可列举生活的案例论证自己的看法。
2.有人说:“尊敬比帮助更重要。
”你认可这个看法吗?谈谈你的原由。
《尊重他人》一、单项选择题(共8题,共80分)1.李浩与人交往时,常常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并且他只愿意与家庭条件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交往,从不与家庭贫困、学习成绩差的人交往,还经常讽刺嘲笑他们,慢慢地同学们都疏远了他。
李浩的经历说明()①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②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③交往中我们要平等待人,不要盛气凌人④李浩的同学没有宽容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有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被认为不太聪明甚至有点笨的小男孩,在其母亲的一次次鼓励和赞赏下,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成功地走出了阴影,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
这个故事说明()①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人,使其获得尊重、信任②对人要有关爱之心,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③我们可以只顾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④当我们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人和事时,便会看到许多优点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快餐店门口,走在前面的小明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后面的一位老大爷进去后才松手。
老大爷向他道谢,小明说:“我爷爷年纪和您差不多,我希望他这种时候,也有人为他开门。
”听了这话,人们纷纷为他点赞。
人们为小明点赞的主要原因是他()A.平等待人、真诚待人B.换位思考、为人着想C.尊重他人、诚实守信D.心胸坦荡、宽以待人4.某市一位女子随地乱扔鸡蛋壳,还口出狂言侮辱前来劝阻的环卫工:“我就是要丢在这里,你一个环卫工就该干这个,快给我扫了!”成都53岁的环卫工雷小明因未给迎面驶来的奥迪让路被打……近年来,被誉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屡屡受到这种不公正对待。
我们应该告诉这位女子和打人者()①金钱、地位等的差异,不能超越人格的平等②自己的某些优势不是自傲的资本③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④ 人生来平等,任何人无权歧视、侮辱他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5.生活中,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个性特点都不同。
第二框 以礼待人教学重点:文明有礼的意义。
教学难点:文明有礼的做法。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礼仪之邦》。
子曰:礼尚往来/举案齐眉至鬓白/吾老人幼皆亲爱/扫径迎客蓬门开 看我泱泱礼仪大国/君子有为德远播/江山错落人间星火/吐纳着千年壮阔教师导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我们希望得到尊重与友爱,首先自己就要以礼待人,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为什么要以礼待人、怎样做才是以礼待人,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懂礼、有礼的道德之人。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一待人礼为先1.展示材料: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可他不认识去张村的路。
半路上遇见一位老人,年轻人喊道:“喂,老头儿,这里离张村有多远?”老人脱口而出:“无礼!”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也没有找到张村。
年轻人停下来想了又想,似乎悟出了什么。
思考:年轻人哪个方面做得不好?他悟出了什么?提示:语言不文明。
他悟出了为人处世要讲文明,有礼貌。
教师总结: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2.学生阅读教材P37“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小岩的哪些行为体现了文明有礼?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3.阅读教材P38“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对文明小区的期望有哪些?提示:每个人都能做到文明有礼;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团结友好,敬老爱幼,亲如一家;小区车辆管理规范;居民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加社区各项创建活动;小区秩序良好;人人做到讲究卫生,自觉将垃圾放在指定地点;人人具有环保意识,小区环境整洁优美;等等。
教师总结: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
第三框 诚实守信教学重点: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践行诚信的做法。
教法:讲授法、情境探究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展示材料: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
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真的要杀猪?我是哄他的。
”曾子认真地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
”他果真把猪杀了。
思考: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过渡: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诚实守信》。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探究一诚信无价1.展示材料:暑假里,小童帮妈妈卖西瓜。
有个老板模样的人到小童的瓜摊前问:“你的西瓜甜不甜?”小童如实地说:“叔叔,这西瓜不太甜,今年夏天阴雨天多,日照少,导致本地西瓜都不太甜。
”听了小童的回答,周围的人都惊呆了。
有的人嘲笑说:“王婆卖瓜还自卖自夸呢,哪有说自家的瓜不甜的?真傻!”听了小童的回答,老板模样的人很感动,拍着小童的肩膀说:“真是个诚实的好孩子,你的瓜我全买了。
”思考:(1)“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给人什么感觉?(2)小童的实话实说体现了他具有哪一美德?你对这一美德了解多少?提示:(1)不诚信、不厚道、欺骗他人。
(2)美德:诚实守信。
了解:诚信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品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师总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现代社会注重信用体系和制度建设,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
2.阅读教材P42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思考:(1)从上面的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2)举一个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与同学分享。
提示:(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判断题)1-100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判断题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体现了中华民族匡扶正义的传统美德。
2.学校鼓励同学在校内的“道德银行”存入诚信“资产”,争当诚信标兵。
(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演员翟天临因学术论文抄袭,被有关部门撤销博士学位、取消博士后录取资格。
小亮认为这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
判断:理由:4.价值判断题(1)小广说: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规则,这些规则一旦形成,就不能改变。
判断:理由:(2)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仅代表着个人的形象,与社会和国家无关。
判断:理由:5.做人诚实,就应该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绝对尊重他人的隐私。
判断:(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说理。
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填“对”,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内填“错”,并说明理由。
学习《以礼待人》课文后,俩同学私下议论(1)张勇同学认为:讲不讲文明礼貌是我个人的私事,与他人无关,影响也不大。
(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陈文涛同学认为:生活中,讲礼无处不在,若不做好,有失人性。
(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尊重他人》◆教材分析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的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第一框。
教材通过设置“什么样的人值得尊重”等四个“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和尊重他人的做法,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拓展空间”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尊重大自然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懂得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需要,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2、了解尊重他人就应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3、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做到尊重他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及案例分析,学会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
【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做法。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尊重他人的典型事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思考:面对上述两种场景,你的感受有何不同?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随地吐痰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与对手握手表达了对对方的尊重。
不同的表现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喜欢与尊重他人的人交往。
下面我们来学习《尊重他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一)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含义活动一:讨论课——尊重(学生阅读教材P33的“探究与分享”)1.思考:你赞同哪位学生的观点?举例说明你支持的观点。
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讲述:1.我赞同第三位学生的观点。
例如:在超市里购物,你要想获得他人的尊重,首先必须遵守超市的购物规则,态度要谦和,说话要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以免耽误其他顾客购物,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
《待人礼为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之所以强调要做文明有礼的人,是因为()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④文明有礼能让别人高看一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中国自古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西方也有“礼节是通达四方的推荐书”之类的谚语。
这表明()
A.待人是否有礼貌,是无足轻重的小事
B.只要礼貌待人,就能通达四方
C.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
D.人人都能做到待人有礼貌
3.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谦虚恭敬的言行举止是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增进友谊、提高自身吸引力的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必要条件;而傲慢粗鲁的言行则会导致敌意、妨碍沟通、恶化关系、降低自身的吸引力。
这说明()
A.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B.交往都能完善自我
C.社会生活需要合作
D.人生离不开交往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