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演变(欣赏课)
- 格式:doc
- 大小:3.98 MB
- 文档页数:8
民间剪纸艺术中发展历程的研究一、民间剪纸艺术的起源与演进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之一,根据文献记载,民间剪纸最早出现于汉代。
在元代,民间剪纸艺术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成为可供庶民消遣的一种艺术形式。
随着历史的演进,民间剪纸被引入婚庆、寿宴等寓意吉祥的重要场合,因此剪纸艺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一种传统的中国文化艺术形式。
二、剪纸艺术在各地的发展差异由于地域文化差异的关系,中国各地的剪纸艺术在形式、造型、样式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例如,温州地区的剪纸以其柔和、流畅为特点;山东地区的剪纸则偏重于粗犷、雄浑的风格。
另外,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剪纸艺术中,还与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原始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而言之,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和所处环境,使得当地的剪纸艺术在样式和表现形式上都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
三、民间剪纸在现代的创新与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民间剪纸艺术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并且在艺术创新与文化融合上不断发展。
例如,随着纸艺技术的日益提高,现代剪纸也逐渐从传统的手工制作过渡到机械制作。
此外,一些传统剪纸艺术家也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3D打印、激光雕刻等,将民间剪纸发扬光大,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
四、民间剪纸艺术的市场前景与商业化发展与此同时,在经济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民间剪纸艺术也被赋予了新的市场价值,成为了一种商业化的发展趋势。
例如,在当下国内一些旅游景区、文化展览馆、艺术博物馆以及一些商业交易会上,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商品,经常成为人们收藏、赏玩的对象,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总之,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富有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的民间工艺品。
其发展历程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未来,民间剪纸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将会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复苏与传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剪纸在民间发展历程剪纸是中国传统的一项手工艺,起源于汉朝,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
剪纸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民间,是民间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剪纸最早起源于农耕社会。
在寒冷的冬季,中国农民离开田地,纷纷回到家中。
为了打发时间,他们开始通过剪纸来娱乐自己。
最初,剪纸是简单的手工艺,直接用剪刀剪出各种形状的图案,以装饰家居。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逐渐演变成了一门艺术。
农民们开始在剪纸上运用更多的创作技巧和创新设计。
剪纸的图案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花、草、鸟和动物,而是展现了丰富多样的元素,如人物、传统民俗、神话传说等。
剪纸的发展受益于文化交流和传播。
随着交通和经济的发展,不同地方的剪纸艺术相互影响、交流,进一步推动了剪纸的创新和发展。
例如,北方的剪纸以纸质细腻和线条简练为特点,而南方的剪纸则更加注重细节和色彩的运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剪纸逐渐走入了城市和宫廷。
剪纸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的表现形式,开始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城市人群。
剪纸艺人也开始通过展览和展销活动来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今天,剪纸已经成为一项文化艺术,拥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和技巧。
传统的剪纸艺术仍然在农村和民间流传,但同时也有一些艺术家开始将剪纸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剪纸的发展历程是一段民间创造和智慧的历程。
它不仅仅是一种手工艺,更是一种表达和传承文化的方式。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剪纸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展示着中国人民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
在未来,我们相信剪纸将继续发展,不断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热爱。
随着科技的进步,也许会有更多的创新技术应用到剪纸艺术中,使其更加生动和多样化。
剪纸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将继续照亮人们的生活,并为世界展示中国的优秀文化。
剪纸艺术历史与发展1. 简介剪纸艺术是一种流传已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主要通过剪刀或雕刻刀在纸上进行创作,表现出丰富的图案和寓意。
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艺形式,剪纸在我国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 历史渊源剪纸艺术起源于汉代,据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发现的汉代陶俑上的剪纸图案推测,剪纸艺术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早期的剪纸主要用于宗教仪式和民间习俗,如春节、婚庆、祭祀等场合,用以驱邪避凶、祈福迎祥。
唐代时期,剪纸艺术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剪纸作品和剪纸艺术家。
同时,剪纸开始用于装饰宫廷和民间建筑,以及制作书签、扇子等日常用品。
宋代以后,剪纸艺术逐渐传入民间,成为民间岁时节日、婚丧嫁娶等场合的重要装饰品。
此时,剪纸艺术在寓意上更加丰富,形式上也更加多样,出现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风格。
明清两代,剪纸艺术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南方细腻秀丽、北方粗犷豪放的两种不同风格。
此外,剪纸艺术在这一时期也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喜爱。
3. 艺术特点剪纸艺术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寓意丰富:剪纸作品通常富有深厚的寓意,如鱼跃龙门、龙凤呈祥、福寿安康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2. 形式多样:剪纸艺术形式多样,有单幅、组画、墙花、窗花等,既可以独立成篇,也可以组合成篇。
3. 线条流畅:剪纸作品的线条流畅优美,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4. 构图讲究:剪纸作品在构图上注重对称、平衡和对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5. 地域特色:剪纸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剪纸作品在风格、题材和技法上各有千秋。
4. 传承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剪纸艺术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
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和传承剪纸艺术的传统技艺和独特魅力,使之不被时代淘汰;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保持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使剪纸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部门、文艺团体和民间艺人纷纷采取措施,如开展剪纸艺术培训、举办剪纸展览、出版剪纸作品集等,弘扬剪纸艺术。
传统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它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至今依然在中国乡村和城市中继续传承。
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创意、精湛的技艺和寓意深远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究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
剪纸艺术起源于汉朝,当时人们使用剪刀剪出来的纸片来祭祀祖先和神灵。
剪纸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避邪,人们相信通过剪纸可以驱除邪恶和疾病,保护自己的家人和财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并传播到不同的地区和民族。
在中国不同的地方,有着各具特色的剪纸形式,如河北的窗花、山东的金雕剪纸、陕西的剪窗花等。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寓意深远。
每个剪纸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例如,中国人喜欢在春节期间贴窗花,这是为了祈求新年里幸福快乐和吉祥如意。
窗花通常由红色纸张剪成,红色象征着中国人的喜庆和祝福。
另外,剪纸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动植物形象,也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
如剪纸中的鱼代表富贵,剪纸中的蝴蝶代表幸福和自由。
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民间文化的传承和艺术家的创新。
传统剪纸艺术一直以来都是千家万户的民间手艺,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代代相传。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剪纸艺术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推动剪纸艺术的发展,许多剪纸艺术家开始创新,将传统剪纸与现代元素结合,创作出更具创意和时代感的作品。
他们探索不同的创作材料,如彩色纸张、丝绸和金银箔等,同时也尝试将剪纸艺术融入到设计和室内装饰中。
随着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在国内外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欣赏到了剪纸的独特魅力。
剪纸艺术既可以作为一种装饰品,也可以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在中国,许多博物馆和艺术展览都会展示剪纸艺术作品,并举办相关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
剪纸艺术也逐渐走出国门,受到国际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传统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精选)传统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作为一种独特而精美的手工艺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精湛的剪刀技艺和精心构思的设计,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文化的传承。
本文将简要介绍传统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探讨其在不同时期的演变与应用。
一、起源和初期发展剪纸艺术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而其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则是在唐代。
据史书记载,唐代时期,贵族闲暇之余会将彩纸剪成各种花鸟虫鱼的形状,作为装饰品供人欣赏。
这可谓是剪纸艺术的原初形式,在当时并不普及。
随着时间的推移,剪纸艺术开始渗透到民间,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装饰和表现方式。
民间艺人通过学习、实践和创新,使剪纸艺术在宋代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宋代,剪纸作品多以寓意吉祥图案为主,如“喜鹊双鸣”、“三节鹧鸪”等,人们常用这些剪纸装饰在窗户上,以驱除厄运。
可以说,剪纸艺术在宋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二、明清时期的繁荣明清时期,剪纸艺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尤其是在明代,剪纸艺人纷纷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学徒,扩大了剪纸艺术的影响力。
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剪纸艺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西方的飞禽走兽等元素开始融入传统形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在清代,剪纸艺术逐渐形成了若干派系,各派系在题材、技法和审美观念上各不相同。
以山东泰安的剪纸为例,其以线形剪纸和硬纸剪纸为主要形式,其中线形剪纸以中空线条的剪裁技巧为特色,而硬纸剪纸则以纹样和形式的简洁性而闻名。
三、现代剪纸艺术的发展20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介入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剪纸艺术逐渐式微。
然而,在20世纪中叶,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重新点燃,剪纸艺术也重新焕发出光彩。
现代剪纸艺术家们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剪纸艺术与绘画、摄影等相结合,创造出更富现代感的作品。
现代剪纸艺术的发展与传统剪纸艺术不同,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创新。
艺术家们常常通过研究当代的社会现象和文化表达,将其融入到剪纸作品中,使剪纸艺术更具时代感和艺术性。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演变
永川区板桥镇初级中学校官莲琼
艺术的历史演变
永川板桥中学
官莲琼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
2、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
3、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演变过程
课型:欣赏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情景引入
师:有幸在这里认识大家,我非常的高兴,为此特意带来了一段见面礼
【播放剪纸动画片<张飞审瓜>】
师:片里的画面使用的形式是?水粉?国画?电脑制作?还是…
生:剪纸
师:对!剪纸!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演变》
出示课题: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演变》
三、新授
师: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从发生到发展一系列的演变过程。
现在就让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中国剪纸在历史长河中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吧!
(一)、萌芽阶段(新石器时代——汉代)
师: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的象牙雕片就为剪纸艺术的产生奠定
了基础。
【课件展示:河姆渡象牙雕片】
师:自从有了剪刀刻刀后,就开
始有了“剪影”这种艺术形式。
人们
在皮革、树皮、树叶上剪或刻制镂空
影像。
如: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约
前1200~前650年)时期的产物—
—太阳神鸟。
【课件展示:金箔太阳神鸟】
师:我们知道太阳里面有一种鸟,他
叫。
?
生:金乌
对,金乌!它生动的再现了远古人类“金
乌负日”的神话传说故事。
有研究认为其外
层4鸟代表四鸟负日,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轮回
师:内层为太阳的光芒,看,共有。
?
生:12道!
师:他们又代表。
?
生:12个月
师:对!内层12道芒纹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周而复始。
它已成为成都的标志,现存于四川省成都博物院金沙遗址博物馆。
师:这种带有原始民俗文化的表现手法,开创了民间剪纸艺术的先河。
师:辗转到了汉代,在这里产生了剪纸的雏形。
当时汉代流行一种习俗,在立春的这一天祭祀青苗神,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剪彩为幡,就用丝织品剪刻成镂空的小旗相互赠送,并且戴在头上。
从现在我们掌握的资料看,汉代的“幡彩剪纸”是剪纸的雏形,只不过它的材料是丝绸。
师:大家想一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纸张诞生,我们的剪纸艺术会将怎样?
生:。
师:真聪明!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了剪纸艺术。
(二)产生阶段(汉代——南北朝)
师:那剪纸艺术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你们知道吗?
生:。
师:想知道吗?
生:想!
师:相传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帝思念不已,卧不安度,食不甘味,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象为其招魂,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
师:那有证可考的剪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师:目前发现最早而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课件展示;对猴团花和对马团花】
(三)、发展阶段(唐代至今)
1、唐代剪纸
《鞭牛迎春》
民间剪纸甚为普遍,人们对新年、立春
极为重视,“一
年之计在于春”,人们会把春牛贴在门楣
上,并相互赠贺。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唐代剪纸除了在节令的时候,像立春、像新年春节使用剪纸装饰环境,庆贺节日之外,
师:还出现了室内装饰剪纸。
我们在敦煌发现的室内的贴花纸,一共有6件,只可惜这些作品在外国入侵时都流失到国外了。
现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
师:唐代还有一种信仰习俗的活动——招魂。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逃到山里去投奔一个朋友,这个朋友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且为了安抚他所受到的惊吓,就剪了一个“人胜”替他招魂,所以杜甫在他的诗词里写到,“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
”——唐·杜甫《彭衙行》。
现在北方也流行这种习俗,比如一个小孩子受到惊吓,昏迷不醒了,大家会认为可能他的灵魂走失了,于是,用剪纸剪一个娃娃,或者把它烧掉,或者是把这个纸娃娃挂在树上,或者是挂在门前,希望它能够把走失的灵魂召唤回来。
从杜甫的诗歌里我们可以看到,这种习俗在唐代已经很发达。
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杜甫的这句诗,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生:剪纸
师:这就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最早的“剪纸”的一词
【课件展示;唐代剪纸】
《五毒图》唐代
端午节人们常吧《五毒图》剪贴在门上。
一表示“祛疫”,二表示“继嗣”。
这种剪纸图案也常用于香包、肚兜、刺绣上
《厌胜纸虎头》唐代
人们把《厌胜纸虎头》剪好贴于门楣上,认为可驱邪镇宅,
使百鬼远离,贴虎头在山西、陕西一带普遍流行至后世。
2、宋代剪纸
关于剪纸宋代的很多文献都有记载,周密《志雅堂杂钞》载:当时京城沛梁“向旧天都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
又中瓦有余敬之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
忽有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
”我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记录下来的剪纸艺人,是北宋的余敬之。
“忽有少年之类”——周密《志雅堂杂钞》
师:“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怎么讲?(动作提示:古人的袖子…… ?)生:就是在袖子里剪出作品
师:真棒!我们称盲剪。
只可惜!宋代剪纸的主要的实物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
但发现了印在陶瓷上的宋代剪纸的纹样。
让我们洗起来欣赏
【课件展示;纹样陶瓷】
3、元明清剪纸
在清代,因满族人有剪纸的习俗,致使剪纸进入宫廷。
在故宫,历代皇帝举行婚礼作洞房的神宁宫,就能见到。
据说有人用纸剪成有鹿、鹤、松的“六合春”图案,加以彩绘,贴于朝服上,连西太后都以为是绣出来的。
【课件展示;元明清民间剪纸】
《马上做官》
《门神》明清广大地区流行张贴门神剪
纸驱鬼风俗,唐后期改为张贴剪纸秦琼和尉
迟公。
一般正门张贴秦琼后门张贴钟馗
明清时期,流行年节祀鼠活动,日期因
地而异。
剪纸“老鼠娶妻”表示:一是
鼠为“子神”,很会生子;二是娶亲送走
老鼠,消灭鼠害;三是腐败如同鼠害,民间深恶痛绝,赶快送走之意。
4、近现代剪纸
师:1941年——1942年,由于日寇对根据地的“扫荡”,加上自然灾害等原因。
物资供应十分困难,以野菜、树皮充饥。
掀起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大生产运动。
【课件展示;近代剪纸】
这就是反映当时生产自救的《织布》、《兄妹开荒》
这是题为《收获》的反映合作社时期的剪纸转眼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2007年2月17日,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主席,来到甘肃省,与农民一起欢度春节,看到农家窗户上贴满了剪纸时,惊叹道,真美!同时又拿起剪刀剪出了名为“回娘家”的剪纸。
【课件展示:《回娘家》】
《回娘家》胡锦涛
2007年2月17
日甘肃省定西市青岚
乡大坪村
同学们平时有没有留意到身边的剪纸呢?
【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归纳:出现在千家万户的窗口、衣服;电视剪纸动画片、剪纸连环画、书籍封面、广告包装、花裙时装、邮票、藏书票、贺卡等
【同时大屏幕展示相关内容】
邮票藏书票
剪纸历经一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作为民间文化形式和民众生活审美心理的历史积淀相互渗透的产物,它早就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成为具有历史纵深感和独特功能的艺术。
三、小结
剪纸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她是一种实用性强、表现力丰富、流行最广泛的民间艺术。
她历史悠久,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她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础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本土艺术特色。
看看不如剪剪:人人都能进入剪纸天地。
动口不如动手:个个都能成为剪纸高手!
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继承和发扬我们的剪纸艺术,用我们灵巧的双手,把我们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更加绚丽多彩!
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演变
汉代●剪彩为幡——剪纸的雏形
一、萌芽阶段(新石器时代——汉代)
●招魂李氏——传说中最早的剪纸
二、产生阶段
(汉代——南北朝)
——有证可考的最早剪纸
●南北朝剪纸汉代
南北朝三、发展阶段唐代●最早出现“剪纸”一词
宋代●余敬之——史料记载的第一位剪纸艺人
元明清●福禄寿喜财神剪纸流行,以表达人们希望改变贫穷
生活,求取功名利禄和富贵的愿望
近现代
(唐代——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