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解决“教室里乱跑”讨论会
- 格式:docx
- 大小:15.88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热门12篇)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第1篇观察日期:5月8日观察对象:王xx性别:男年龄:3岁观察时间:全天观察地点:教室活动内容:一日生活观察记录、解释与评价自由活动时,他主动地承担起“椅子小班长”的责任,帮助椅子小班长摆放凌乱的椅子。
午饭的时候,他会安静地用餐,当吃到一半的时候,他会停下来说不想吃,当老师说到“班长要给大家做出好样子。
”他会继续开始用餐,直到把饭菜全部吃完。
午睡醒了,他安静地躺着,不说话,不影响身旁的小朋友休息。
要知道,在他不是班长身份的时候,他会在大家都睡觉的时候唱歌,不停地起来小便。
最明显的是,他的.心情好于往日,与同伴的交往也趋向正常,对小朋友不再怀有敌意。
从他当上小班长那天开始,班里由挑起的矛盾次数为零。
王xx对“班长”的这块牌子是情有独钟,当我给他挂上班长牌子那刻起,他就像了一个人一样:玩玩具、洗手、吃饭、与人交往都和善、斯文了许多,即使发现他有不守规则的时候,只要一说“哎呀,王佳晨表现不好,当不了班长了,‘班长’牌子要跑掉了。
”他就会立刻表现得很乖。
于是我们三位老师就商量决定,一直由王佳晨来担任班长一职,让他一直以“班长”的特殊身份来约束和要求自己。
通过这样的尝试,王佳晨的表现终于有了可喜的进步。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第2篇观察记录:泽泽、杰杰两人选择结构区。
脱了鞋子,两人就开始抢大的积木来搭建房子了:他们两人各自管各自,分开着搭建。
基本上是在垒高。
因为在取积木时,一项要求他们能用一个拿一个,所以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泽泽搭的房子就在积木框旁边,他就位于房子和积木框当中,还是比较方便的。
杰杰稍微远一些,但他取积木必须经过泽泽的房子,一不小心,将他的房子碰倒了,泽泽很生气,向老师告状,建议并帮助他们将积木框放到两个房子中间,两人又开始搭建起他们的房子了。
两人一边搭建,一边比赛谁的房子高,谁的房子大,气氛还是很好的。
教师提醒他们:是给谁搭的.房子?他们这才想起小猪,杰杰将小猪图片放到墙顶上,泽泽也学他的样子,将另两张图片放到自己的房子上。
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15篇)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1幼儿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回应过程:区角活动时,杨晨曦和何梓炀一起玩搭积木,杨晨曦不答应:“你很笨的,什么都不会,我才愿意和你一起玩!”说完还冲着杨晨曦瞪眼。
杨晨曦委屈极了。
陈樽岳走过来拉了拉杨晨曦的手说:” 何梓炀你怎么这么骄傲,这样说别人是没有礼貌的老师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优点的,晨曦吃饭就比棒!而且他很有爱心,经常帮老师做事情,我愿意和他做朋友!”说完陈樽岳拉着杨晨曦走了,留下何梓炀站在积木旁边发愣。
评析与反思:5岁的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必须适当客观公正任何过高,过低或其他不恰当的评价都是对孩子有害的,设计情景,给幼儿以表现自己的能力,特长的机会,让孩子们通过竞赛,如叠被子比赛、跳绳比赛、折纸比赛等,看到自己别人好的、强的一面,从而增进对自我的积极体验,增进对自己的认识,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特别是要帮助那些做事不积极主动,总是跟在别人后面,经常被别人忽视的孩子。
给予机会展示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到自己在同伴中是很有地位的。
同时也让那些过分自信的幼儿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学会正确地评价他人,发现别人的优点并虚心向他人学习。
幼儿园幼儿个案观察记录2冉冉小朋友是本学期刚刚入园的小朋友,入园以来他不喜欢和小班小朋友交流玩耍,但他喜欢跟大班小朋友一起玩耍。
观察记录:镜头一:入园以来,他总是坐不住,时不时的就跑到大班教室去跟大班的小朋友玩耍,不论老师怎么叫他他都不愿意回来或者是回来一会会就又跑了。
镜头二:有一次早操时间,我就注意观察,别的小朋友都乖乖的站着做操,只有冉冉,他一会在这位小朋友的头上动一下,一会又在把前边小朋友的帽子拽住往后拉,更甚的是他还将小朋友的哑铃一脚踢飞。
镜头三:他不会正确跟小朋友交流,在他的意识里,把别人推一下或打一下就是和他们玩的方式。
幼儿园中班我不在教室乱跑教养笔记
我带着孩子们从户外活动回来。
刚一进活动室就听到有小朋友和我说“老师,梓逸跑步摔倒了!”我吓了一大跳,连忙过去查看。
梓逸是在活动室的木地板上摔跤的,所以并没有哪里摔破了或是摔伤哪里了,不是很严重。
因为小孩子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最喜欢跑来跑去,不管是在活动室或是在户外活动场地,做什么事情都喜欢跑。
每次看到我们3位老师都是胆战心惊的。
从小班孩子们入园以来我们就和孩子们说过在幼儿园里做事情不可以跑来跑去,否则摔跤了就会受伤,有些摔伤了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
可是到了中班下学期,就在我们天天的强调下有些孩子还是记不住。
在组织孩子们离园前整理衣物后我带孩子们上了一节健康课,主题内容,就是跑步摔跤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我找了张摔跤后头摔破需要包扎的图片;胳膊摔破了和摔断了需要缠绷带还有摔断胳膊、腿的X光片;摔跤后牙齿掉了这几张图片。
我请孩子们说出图片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我们怎样做可以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孩子们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回答说做事情不可以跑来跑去。
我说“你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不可以随便乱跑,否则一个不小心就会让自己摔跤,甚至可能让自己摔伤。
可是总是有很多小朋友不听或是记不住,如果真的是摔跤受伤了怎么办呢?。
幼儿乱跑心理咨询记录幼儿乱跑是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或注意缺陷障碍。
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
小儿多动症是由什么引起的?1.与轻微脑组织损害有关,如母亲妊娠时遭到病毒感染,服用一些对胎儿脑组织有损伤的药物,婴幼儿颅脑外伤,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缺氧、缺血、中毒等;2.与遗传因素有关,认为遗传因素是导致发病的基础;3.与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有关,认为小儿多动症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递质多巴胺系统(特别是去甲肾上腺素)代谢障碍有关;4.与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糖代谢障碍有关;5.家庭环境不良及教育方法不当也是小儿多动症的诱因。
此外,铅污染(如含铅玩具)或微量元素的缺乏(如铁、锌)也是导致本病的原因。
小儿多动症的家庭治疗小儿得了多动症应该及时去医院治疗,除了医生的药物和心理治疗等,家庭的日常治疗也非常关键。
家庭治疗是通过改变父母、教师及社会对患者的态度来改善环境,达到治疗效果。
这包括以下几点:(1)父母既不能歧视、责骂或殴打他们,也不能以“病”为借口而过分迁就,使他们更加任性和好斗;既要耐心教育,又要严格要求。
父母要主动与学校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相互反馈信息,共同促进患儿的好转。
(2)逐步矫正多动行为,鼓励孩子的安静行为。
用口头表扬、鼓励等强化方法逐步培养他们养成能静坐、能集中注意力学习和做事的习惯。
(3)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社会活动,使他们能有机会渲泄过剩的精力。
(4)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应该让他们从小养成按时作息、起居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从有规律的生活中培养他们形成一心不二用的好习惯,例如,吃饭时不看电视等。
不迁就孩子的某些兴趣,例如,不能无限制地让他们长时间看电视或电影等。
(5)消除家庭中导致多动症的不良刺激或精神紧张因素,协调家庭关系,缓和家庭气氛,防止因家庭因素使孩子心神不宁、焦虑紧张和兴奋。
个案观察记录:好动的孩子观察人:观察时间:观察地点:大四班教室观察对象:XX观察记录:XX小朋友极其好动,上课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
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
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在上分享阅读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XX老是站起来,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
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总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打扰其他小朋友,当我提醒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
XX吃饭比较快,但是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用勺子靠近旁边陈丁杨的头发,有时把不爱吃的东西放在别人的碗里,他还是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饭粒经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
XX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游戏,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就到处望望,打扰其他的小朋友。
在玩玩具时,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静的靠墙坐着玩,他总是喜欢一个人站着在窗前把玩具摆上去。
每次收玩具时他从不会主动交过来,而且老师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后来不想玩了他就随便乱放个地方跑了。
1措施:1.对父母的指导方案:孩子多动不是有意的顽皮而是对自己的行为难以控制,因此要对孩子有耐心,对缺点要反复帮助改正,对优点要及时表扬巩固。
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平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也要关心孩子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尤其是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方面。
要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安全感。
同时及时的与老师联系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
2.对教师的指导方案:老师的教育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仔细耐心的帮助他,对他微小的进步要加以肯定。
幼儿园观察记录表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与分析^p 措施10篇篇1: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与分析^p 措施幼儿观察记录:幼儿处理的方法不恰当观察时间:20__年12月28日观察地点:教室观察对象:恒恒和寒寒观察记录:本学期,幼儿升入中班后,比原先活跃了许多,孩子们在班里经常跑来跑去,或者学奥特曼互相打着玩。
恒恒就是这些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他喜欢帮教师做事,可是他经常会与周围小朋友发生矛盾,也常常有小朋友跑来向教师告状,说寒寒打了他等等之类的话。
在我观察了寒寒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寒寒爱打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
例如:早上活动时寒寒在玩搭积木,他搭了一个个性漂亮的游乐场,而这时恒恒正巧跑到寒寒搭的建筑物旁,不留意把他的建筑物弄倒了,于是寒寒就大声地说‘你干嘛啊’,恒恒哭着向我告状说寒寒打他了。
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过去把寒寒叫了过来,对他说:“你对他怎样了啊?”寒寒说:“恒恒把我的积木弄倒了,我没有骂他”我又问他:“你知不明白他为什么哭呢”寒寒摇摇头,我又告诉他:“你想想,如果你用很重的口气对他说话,那他以为你就生气了,不和他玩了,那他就会哭。
对吗”寒寒想了想,对我说:“我明白了,我此刻就去和他一齐玩。
”我笑了,摸着他的头说:“对,你是最棒的!”反思:中班幼儿的行为问题增多,更多的是于中班幼儿社会交往潜力的缺乏。
作为教师,要不断观察幼儿的社会交往状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使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不断改善,从而减少行为冲突问题发生,保证幼儿顺利进入“社会化”。
篇2: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与分析^p 措施幼儿观察记录:帮忙幼儿多开口说话观察幼儿:张璐观察时间:20__.10.12观察目的:帮忙幼儿多开口说话观察过程:张璐是九月底来我们班的,性格很内向,在班上很少和教师小朋友说话。
观察一:有一天,吃完饭,我让吃完饭的小朋友端着椅子坐到操场上,只见她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在一旁的卞琦小朋友就对她说:“你怎样不出去啊?”张璐看了一眼卞琦,不做声,把头低下去。
第1篇一、背景小明,男,7岁,活泼好动,好奇心强。
近期,小明在户外活动时,经常出现乱跑的行为,不仅让家长和老师担忧,也给小明自己带来了安全隐患。
为此,我们开展了一次关于孩子乱跑的教育案例。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表现(1)在户外活动时,小明经常离开队伍,独自一人玩耍。
(2)过马路时,小明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穿越马路。
(3)在学校走廊、教室等场所,小明经常跑来跑去,影响他人。
2. 原因分析(1)好奇心强:小明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但缺乏安全意识。
(2)缺乏自律:小明在行为上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容易受到外界诱惑。
(3)家庭教育缺失: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
3. 教育目标(1)提高小明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乱跑的危害。
(2)培养小明的自律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意识。
三、教育措施1. 安全教育(1)组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讲解乱跑的危害,让小明明白安全的重要性。
(2)邀请交警叔叔为小明讲解交通安全知识,让他了解如何正确过马路。
(3)开展户外安全演练,让小明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安全知识。
2. 自律教育(1)制定班级公约,明确班级纪律,让小明学会遵守规则。
(2)开展自律之星评选活动,鼓励小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与家长沟通,共同引导小明树立自律意识。
3. 家庭教育(1)邀请家长参加家长会,共同探讨如何进行安全教育。
(2)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安全教育意识。
(3)鼓励家长陪伴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引导孩子遵守规则。
四、实施过程1. 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小明认识到乱跑的危害。
2. 邀请交警叔叔为小明讲解交通安全知识,他学会了如何正确过马路。
3. 制定班级公约,小明开始遵守纪律,不再乱跑。
4. 家长参加家长会,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孩子的安全教育。
5. 小明在家长的陪伴下,参加户外活动,学会遵守规则。
五、教育效果1. 小明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不再乱跑。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10篇】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冉冉是本学期刚刚入园的小朋友。
他不喜欢和小班小朋友交流玩耍,但喜欢跟大班小朋友一起玩耍。
观察记录:入园以来,他总是坐不住,时不时的就跑到大班教室去跟大班的小朋友玩耍,不论老师怎么叫他他都不愿意回来或者是回来一会会就又跑了。
有一次早操时间,我注意到他不乖乖站着做操,而是一会在这位小朋友的头上动一下,一会又在把前边小朋友的帽子拽住往后拉,更甚的是他还将小朋友的哑铃一脚踢飞。
他不会正确跟小朋友交流,认为推或打别人就是一种玩耍方式。
老师提醒他要友好地跟小朋友打招呼,但他很少记得老师的话,总是回到原来的状态。
一天下午快放学的时候,我看见他无缘无故的将旁边一小女孩的手抓破,当时我让他向女孩道歉,但他事后却否认自己干过这件事。
采取措施:冉冉的行为让老师很头疼,因此我们和其他老师一起探讨了解决方法,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和教育他。
平时我们会单独和他的家长交流,告知他在幼儿园的情况。
我们还进行了一次家访,与孩子的妈妈深入沟通。
妈妈告诉我们,孩子从小到大都是由她一个人带,平时不经常出门,孩子一直跟着她自己玩。
在XXX,孩子得到了老师的宠爱,导致他变得自由散漫,再加上家里人的宠爱,导致孩子的行为问题。
我们会继续关注冉冉的行为,帮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我向家长说明,孩子是慢热型的,因为之前很少与同龄孩子接触,所以需要多带他出去与其他孩子玩耍,同时在家中也要多陪伴他玩游戏等活动,并且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但也要有严格的要求。
既然上了幼儿园,就要融入集体,养成好的生活惯。
在幼儿园里,老师也会严格要求他,表扬和批评都会及时给出。
我们一起帮助孩子改掉不良惯,家长也不要过于着急,共同改进,相信孩子会变得更好。
经过老师的关注和家访,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情况。
经过两个月的适应,孩子能够安静地坐上十分钟,并学会与同龄孩子友好地交流,不会破坏别人的东西。
他还帮助其他孩子拉拉链,做起了大哥哥的角色,这让我非常欣慰。
大班坐不住往教室外跑的观察记录今天带小朋友进行户外活动,来到了活动场地上,我交代了今天户外活动玩的内容与规则,“今天,我们玩平衡木、布包、毛球。
请你们自由选择,喜欢玩什么就去拿什么玩,拿了哪种器械就要跟着负责这种器械的老师那里,不可以乱跑……”孩子们对于户外活动特别感兴趣呢!他们一个个都玩得很高兴。
忽然,听见传来了哭声。
我赶紧寻着声音望去,只见淘淘正站在一个小朋友那里哭。
我马上跑过去了解原因:“妞妞,你怎么了?”并安慰他不要哭了,妞妞抽搐着说:“我刚刚在玩布包,可是一会儿不想玩了,我把布包放在这里,去走了一下平衡木,可是回来就不见了……”说着说着妞妞又开始哭了起来,听了他的讲述后,我明白原来是因为有人抢了他的小布包玩具。
妞妞刚才把布包放在一边,去走了一会儿平衡木,回来后就不见了,也不知道是谁拿走的,找来找去又找不到,想想就哭起来了。
我安慰他说:“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玩玩的,布包不见了,可能是其他小朋友拿去玩了啊,你可以玩其他的玩具嘛,那边还有毛球、皮球都可以玩啊。
”听我这么一说,他倒也不怎么伤心了,他说可是那个大布包是我先看见的。
我告诉他说:“好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谦让,你玩会儿我玩会儿才高兴嘛。
如果你真的很想玩布包,你也可以找一个好朋友,跟他一起玩布包呀。
”说到这里,我马上问身边玩布包的小朋友:“哪个大方的小朋友愿意与妞妞一起来玩布包呢?”马上就有很多小朋友积极举起了小手说:“我愿意、我愿意、我也要愿意的……”“妞妞,你看,这么多小朋友都很谦让,都愿意与你一起分享,你找个好朋友,你们两个互相合作玩游戏,你抛给我我抛给你,看看谁本事最大,每次都能接住布包,不让布包掉到地上。
”淘淘听了似乎明白了,擦擦眼泪高兴地去玩去了。
分析措施:1.幼儿心理的占有欲是很强的,他觉得这件玩具是他先看到的话,就一定要自己一个人先玩得尽心了才肯让给他人玩。
这时,我们应该及时地引导他们,愿意与他人一起分享玩具。
2. 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奔跑少年 10.16 (周一) 案例:休息时间到了,小朋友们依次排队小便、喝水、休息,谢亚俊小朋友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正好撞向接水回来的艾明轩,艾明轩水杯里的水差点洒出来,还看着艾明轩笑。请他坐坐好,刚坐会小椅子上,就开始用脚踢旁边的蔡昊哲,还去弄前面吴悠小朋友的头发。 分析:谢亚俊小朋友自控能力比较差,喜欢在教室跑来跑去,冲撞别人,不向别人道歉。经过提醒坐回小椅子,显然也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又开始弄别的小朋友。 10.17 (周二) 案例:下午点心时间,阿姨正在组织小朋友依次洗手、吃点心,陈昊喆小朋友脸上被蚊子叮了一个包,老师转头去钢琴上拿蚊子咬,帮陈昊喆小朋友涂药,短短几秒钟时间,就不见了谢亚俊的身影,请阿姨去帮忙寻找,转了一圈都没找到,最后在二楼办公区找到。 分析:谢亚俊小朋友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本能很好的约束自己,遵守班级规则,为了更好的帮该幼儿遵守班级规则,放学后跟他妈妈进行了沟通、讨论,也反映了该幼儿最近在园情况,并进行讨论今后如何引导幼儿、如何帮助该幼儿养成良好的自控能力。 10.18 (周三) 案例:由于今天起床后,潘老师要组织幼儿上白板展示课,所以今天午睡起床提前了十分钟,有的小朋友还有没睡醒就被叫起来,看上去没精打采的,帮女生梳好头后,简单地讲述了一些接下来的事情,以及规则,带孩子们来到教室前的操场上,小跑几圈。大家都在认真、安静跑步的时候,谢亚俊小朋友在小朋友跑步的圈圈里做着危险的动作,而且大声的喧闹着,为了不影响其他班级孩子的午睡,请他安静,但效果并不明显,反而更兴奋了。 分析:为了帮助幼儿提高精气神,组织幼儿进行小跑,每位幼儿都能遵守规则,而谢亚俊小朋友由于自控能力比较弱,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当老师提醒时,该幼儿感觉受到了关注,更加兴奋起来。 10.19 (周四) 案例:午睡时间到了,小朋友们以此从走廊将小椅子搬进教师,坐在小椅子上与胖版的小朋友小声的讨论着,等待午睡前的小结。在老师帮张宸俊擦药的时候,谢亚俊自己跑出教室,在游戏区大跑一圈跑回来。 分析:该幼儿的自控能力不是很强,你跟他讲他也听不进去,为了更好的让他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今天采用了冷处理的方式,先请他在旁边冷静、反思一下,等其他小朋友睡下后,感觉他也冷静的差不多了,再请他讲一讲今天的表现、这样做的危险、并跟他进行一个约定。 10.20 (周五) 案例:游戏结束,小朋友们坐在小椅子上与旁边的小朋友轻轻地讨论着今天区域玩的情况。只见夏亚俊小朋友站起来往教室门口跑,当听到:“谢亚俊,你还记得我们昨天的约定吗?”立刻停下脚步,坐回小椅子上,跟我说:“老师,我只是想出去看看植物。” 分析:通过今天的行为可以看出,昨天与谢亚俊小朋友定的约定,还是有点效果的,但由于该幼儿的自控能力比较弱,一时间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毒刺还需进一步监督、引导。
个案观察记录:解决“教室里乱跑”讨论会
观察人: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中二班教室
观察对象:中二班全体幼儿
观察记录:
课间自由活动时间,我先在桌子中间放了一个大贝壳,在贝壳下面粘了一张纸条,纸条上面写了一个问题。
孩子们看到贝壳后,先是谈起了夏天怎么在河滩上捡贝壳。
在他们谈论了一两分钟后,我说:“你们想让代老师读一读贝壳下面的问题吗?”孩子们都说好。
“这一周一直有小朋友在教室里到处乱跑,我们很担心有人会受伤,我们需要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知道你们有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们认为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读了纸条上的问题。
周洁最先回应了老师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告诉大家不要乱跑。
”王俊杰说:“我想可以建一个围栏。
”我边听边记,对孩子们说:“代老师正在把你们的办法记下来。
教室里走动是可以的,我非常想知道如果有了围栏会不会在教室里走动变得困难呢?”朱钰琪说:“如果有人乱跑的话,就让他们坐在图书区。
”我问:“那要他们在图书区呆多久呢?”有的孩子说:“2分钟”有的孩子说:“2分钟不行,让他们出来又要乱跑了”有的孩子接着说:“那就让他们呆到上课为止”······孩子们给出了不同的时间,我都一一作了记录。
这时余家强突然说:“我有个办法,我们可以做一个制止标志。
”在老师的询问下,余家强继续说:“我们可以做一个制止标志,就像在路上见过的那种。
”我问:“那个标志是什么样子的呢?”有小朋友说:“是红色的。
”我又问:“做好之后,我们怎样使用它呢?在什么时候用上它?”余家强说:“可以一看到有人乱跑就举起它!”很多孩子点头。
我请孩子们听听刚才记下来的办法,接着我让孩子们讨论接下来我们应该尝试哪个方法。
孩子们讨论决定“做制止标志的办法。
”我把纸和红色记号笔准备好,放在美工区,并商量分组制作带手柄的制止标记,那一组的小朋友做得最好我们就选用那一组的。
接着,孩子们分组讨论-制作制止标志。
有了带手柄的制止标志,接下来教室里很少有孩子乱跑的现象发生,甚至对一些稍微快些的行为孩子们也会大声说“停”。
反思:
孩子总喜欢在教室里乱跑,这个问题困扰着中二班的三位老师。
老师采取了一些办法,比如每次发现有孩子乱跑,就会耐心提醒他们不能乱跑,会告诉他们乱跑有哪些危险。
老师也制定了一些规则,但当出现一些易引起激动的事情时,乱跑的现象又会再次发生。
让孩子们一起参与讨论制定班级规则,给幼儿提供了交流的机会,锻炼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也是非常有效的建立常规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