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珍贵的教科书_生字词学习
- 格式:pps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25
《珍贵的教科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
理解“珍贵、处境、代替、振奋人心、完整无缺”等词。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教科书的珍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张指导员的舍身护书的牺牲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爱护书籍,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来领会和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从而懂得教科书的珍贵。
并理解教科书的珍贵。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教科书为什么是珍贵的。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讲授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导入:同学们,要想拥有一本崭新的教科书,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在1947年的春天延安小学的孩子们得到的一本教科书,却是用生命换来的。
这节课我们学习这个真实而悲壮的故事《珍贵的教科书》。
2. 介绍当时故事发生的背景。
课文叙述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在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破产后,为了挽救其垂死的统治,实行所谓的重点进攻,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国民党兵力达到23万多人,西北人民解放军在陕甘宁边区的部队只有两万多人,因而敌军曾先后占领过我军主动放弃的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所有的县城。
中国共产党转移了延安的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指挥官彭德怀按照中央军委制定的“蘑菇战术”出色地歼敌十多万。
在这段时间里延安小学师生在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解决本课生字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交流(1)我会读珍贵zhēn 转移yí环境huán jìng 顽强wán 艰苦jiān 桌椅yǐ 主席xí党派pài 情况qíng 悔恨h uǐ(2)词语解释顽强:坚强。
渴望:迫切希望。
节省:使可能被耗费掉的不被耗费掉或少耗费掉。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珍贵的教科书》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珍贵的教科书》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原文】1947年春天,我们延安小学转移到一个小山村里。
在那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我们仍然坚持学习。
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在墙上刷一块;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
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一天下午,老师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对我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都高兴得跳起来。
指导员接着说:“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亮开嗓门喊起来:“快把书发给我们吧!”“书还在印刷所呢!”指导员微笑着说,“因为情况紧急,印刷所准备转移,所以今天必须有一个人和我一块儿把书取回来。
“我去!”“我去!”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
最后决定让我跟指导员去印刷所取书。
书领到了。
我和指导员每人背上一捆,高兴地跨着大步往回走,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把书发给同学们。
正在这个时候,三架敌机从东北方向飞来,在村子上空盘旋着,嘶叫着。
突然一架敌机呼啸着向我们这边飞来,一个俯冲,投下了一颗炸弹。
“快卧倒……”指导员刚喊出口,轰隆一声,炸弹在我们身边爆炸了。
我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醒来,才发觉自己头部受了伤。
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
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指导员,指导员……”喊了好半天,指导员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书……”我扶他坐起来,激动地说:“指导员,书都在这儿。
走,我背你回村。
”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多少年来,那捆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第 1 页《珍贵的教科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
理解“珍贵、处境、代替、振奋人心、完整无缺”等词。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教科书的珍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张指导员的舍身护书的牺牲精神,教育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爱护书籍,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来领会和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从而懂得教科书的珍贵。
并理解教科书的珍贵。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教科书为什么是珍贵的。
【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讲授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导入:同学们,要想拥有一本崭新的教科书,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在1947年的春天延安小学的孩子们得到的一本教科书,却是用生命换来的。
这节课我们学习这个真实而悲壮的故事《珍贵的教科书》。
2. 介绍当时故事发生的背景。
课文叙述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在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破产后,为了挽救其垂死的统治,实行所谓的重点进攻,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国民党兵力达到23万多人,西北人民解放军在陕甘宁边区的部队只有两万多人,因而敌军曾先后占领过我军主动放弃的延第 2 页安和陕甘宁边区所有的县城。
中国共产党转移了延安的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指挥官彭德怀按照中央军委制定的“蘑菇战术”出色地歼敌十多万。
在这段时间里延安小学师生在炮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解决本课生字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交流(1)我会读珍贵zhēn 转移yí环境huán jìng 顽强wán 艰苦jiān 桌椅yǐ主席xí党派pài情况qíng 悔恨huǐ(2)词语解释顽强:坚强。
渴望:迫切希望。
节省:使可能被耗费掉的不被耗费掉或少耗费掉。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珍贵的教科书》原文及教案【导语】《珍贵的教科书》主要记叙了在1947年保卫延安的战争中,延安小学的学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坚持学习,张指导员为了保护教科书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说明教科书的珍贵及当时学习环境的艰苦,体现了革命先辈对后代的殷切希望。
以下是老师整理的(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珍贵的教科书》原文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原文】一天下午,老师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对我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都高兴得跳起来。
指导员接着说:“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亮开嗓门喊起来:“快把书发给我们吧!”“书还在印刷所呢!”指导员微笑着说,“因为情况紧急,印刷所准备转移,所以今天必须有一个人和我一块儿把书取回来。
“我去!”“我去!”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
最后决定让我跟指导员去印刷所取书。
书领到了。
我和指导员每人背上一捆,高兴地跨着大步往回走,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把书发给同学们。
正在这个时候,三架敌机从东北方向飞来,在村子上空盘旋着,嘶叫着。
突然一架敌机呼啸着向我们这边飞来,一个俯冲,投下了一颗炸弹。
“快卧倒……”指导员刚喊出口,轰隆一声,炸弹在我们身边爆炸了。
我两耳一阵轰鸣,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我醒来,才发觉自己头部受了伤。
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也不动。
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声喊:“指导员,指导员……”喊了好半天,指导员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书……”我扶他坐起来,激动地说:“指导员,书都在这儿。
走,我背你回村。
”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多少年来,那捆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