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周报-汇率为纲 中期流动性偏紧预期较强
- 格式:docx
- 大小:10.58 KB
- 文档页数:2
人民币汇率延续调整?人民币汇率延续调整,宏观审慎措施再度重启继9月份人民币汇率跌破7.0、7.10和7.20,10月份,人民币汇率继续承压。
当月,中间价、收盘价(指境内银行间市场下午四点半收盘价,下同)累计分别下跌1.1%、2.8%,二者均值较上月分别下跌2.3%、2.7%。
到10月底,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收盘价较3月初年内高点分别下跌了12.2%和13.5%。
上次人民币汇率从2018年4月初的6.28附近调整至2020年5月底的7.20附近耗时26个月时间,这次从6.30到7.30仅用了8个月时间。
10月10日-24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持续围绕7.10小幅波动,但收盘价震荡走低,到24日跌至7.2610,相对当日中间价偏离了1.9%;25日,收盘价进一步跌至7.3085,较中间价偏离程度触及±2%的波动区间上限(见图表1、2)。
10月10日-25日,CNH较CNY平均偏离+217个基点,24日偏离程度高达+633个基点;1年期NDF隐含的汇率贬值预期均值为2.3%,最强贬值预期为3.0%(见图表3、4)。
在此背景下,10月25日上午,央行、外汇局宣布提高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以鼓励资本流入。
迄今为止,在本轮人民币汇率调整过程中,调节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市场常见的外汇政策基本已经出台。
这些措施在前期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均有反向使用。
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在2020年10月宣布中间价报价行陆续主动将“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此后并未宣布重启“逆周期因子”。
但据市场观察,2023年9月份以来,实际中间价较报价模型计算出来的价格持续在偏强的方向。
受外汇政策影响,叠加美元指数回落,10月26日、27日收盘价升至7.2附近,较中间价偏离程度重新收窄至1%以内。
10月28日-11月3日,随着美元指数上升,人民币汇率再次转跌,收盘价最低降至7.3200,创2008年以来新低。
外汇市场周报本周,全球外汇市场整体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下面将针对主要货币对的走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美元指数方面,本周美元指数呈现出一定的震荡走势。
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数据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预期。
本周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表现不尽如人意,美国零售销售数据和通胀数据均低于预期,使得市场对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预期降低,导致美元指数走弱。
然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在一次讲话中表示,美国经济仍然稳定,未来将继续逐步加息,这对美元指数形成了一定的支撑。
欧元兑美元汇率方面,本周欧元兑美元汇率呈现出一定的上涨趋势。
主要原因是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在一次讲话中暗示欧洲央行有望在年底前结束资产购买计划,这引发了市场对欧元的乐观情绪。
此外,欧元区经济数据表现相对稳定,也对欧元兑美元汇率形成了一定的支撑。
英镑兑美元汇率方面,本周英镑兑美元汇率呈现出一定的下跌趋势。
主要原因是英国脱欧谈判的不确定性加剧,导致市场对英镑的避险情绪上升。
此外,英国经济数据表现不佳,英国零售销售数据和通胀数据均低于预期,也对英镑兑美元汇率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日元兑美元汇率方面,本周日元兑美元汇率呈现出一定的震荡走势。
主要原因是市场对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的担忧情绪上升,导致市场对避险资产的需求增加。
此外,美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对日元兑美元汇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体来看,本周全球外汇市场的波动性较高。
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预期、欧洲央行的政策信号、英国脱欧谈判以及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等因素都对主要货币对的走势产生了影响。
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以上因素的变化,并制定相应的交易策略。
同时,投资者应注意风险管理,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确保交易安全。
汇率变动影响总结1. 引言汇率是指一种货币兑换成其他货币的比例关系。
汇率的波动对国家经济和个人财务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总结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同时探讨汇率变动对个人的影响。
2.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2.1 出口和进口汇率的变动对出口和进口具有直接影响。
当本国货币升值时,进口商品变得更便宜,出口商品变得更昂贵,这将导致出口减少并增加进口,进而对国家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相反,货币贬值将促进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2.2 外国投资汇率的波动也会对外国直接投资产生影响。
一国货币升值将使得外国投资在该国投资的成本增加,降低投资的吸引力。
而货币贬值则会提高外国投资的吸引力。
2.3 通胀汇率的变动对通货膨胀率有直接影响。
当本国货币贬值时,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推高通货膨胀率。
相反,货币升值则会降低进口商品价格,对通货膨胀起到抑制作用。
2.4 资本流动汇率的波动还会影响资本的流动。
当本国货币升值时,国内投资对外可获得更高的回报,一些国内资本可能会流向国外投资项目的市场。
而货币贬值则会吸引外国资本流入本国市场。
3. 汇率变动对个人的影响3.1 出境旅游汇率的波动对出境旅游的成本和选择有影响。
当本国货币升值时,出境旅游变得更昂贵,人们可能会选择国内旅游。
而货币贬值则会使得出境旅游更加经济实惠。
3.2 进口商品价格汇率的变动对进口商品价格有直接影响。
当本国货币升值时,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个人购买进口商品的成本降低。
相反,货币贬值则会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3.3 外汇储备汇率的波动对个人持有的外汇储备也有影响。
当本国货币贬值时,个人持有的外汇储备相对增值。
而货币升值则会导致外汇储备相对贬值。
3.4 跨境投资汇率的变动对个人跨境投资的成本和回报有直接影响。
一国货币升值将增加个人投资海外项目的成本,而货币贬值则会使得个人投资海外项目的回报增加。
4. 结论汇率的变动对经济和个人都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国家经济来说,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出口和进口、外国投资、通胀和资本流动。
目前外汇交易的趋势
外汇交易的趋势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宏观经济数据、货币政策、全球政治局势、市场情绪等。
以下是目前外汇交易的一些趋势:
1. 美元走强:近期美元指数大幅上涨,主要因美国经济度过疫情低谷,复苏势头较强,以及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提升。
2. 欧元疲软:欧元兑美元汇率走软,受到欧洲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压力不断上升以及欧洲央行对宽松政策的维持压制。
3. 英镑承压:英镑兑美元汇率走弱,英国脱欧不确定性、全球复苏带来的通胀担忧以及市场对英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导致了英镑下跌。
4. 日元走软:日元兑美元汇率走软,主要因市场风险偏好上升,投资者寻求高收益资产而减少避险需求。
5. 澳元兑美元汇率走软:澳大利亚经济受到中国经济放缓和澳中贸易紧张关系的影响,澳元走弱。
6. 加元兑美元汇率强劲:加拿大经济复苏势头较好,原油价格上涨以及加拿大央行收紧货币政策预期提升,加元走强。
需要注意的是,外汇市场变化迅速,以上趋势只是目前的情况,未来可能会发生改变。
因此,在进行外汇交易时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风险管理。
行业报告|银行行业2020年10月16日证券研究报告一周观点银行板块本周(10.12-10.16)波动率较大,估值修复路径清晰,力度均匀,一路上攻。
本周银行板块走出独立修复背景,聚集全力带领大盘前进,无论从国内经济复苏背景来看,还是从整体估值水平来看,银行板块本周表现都可以称之为耀眼,而这种前进的动力并未熄灭,看好下周银行股持续优秀表现。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由于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累计开展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又因2100亿元到期,央行本周净回笼1100亿元。
周五公布DR007为2.19%,回落至日常水平。
银行业的发展需要深度与中国经济发展进行融合,本周公布的社融数据、进出口数据以及信贷数据超预期,这些方面的融合与汇聚将会直接体现在银行的业务发展和盈利水平上,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将有强力保障,银行反过来又会反哺经济,支持相关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小微企业逐步发展,抓住国内、国际双循环契机,筑牢十四五发展。
市场表现本周银行行业指数上涨5.8%,表现好于大盘。
本周上证综指上涨1.96%,深圳成指上涨1.83%,创业板指上涨1.93%,沪深300指数上涨2.36%,中信银行指数上涨5.8%。
维持银行行业估值修复观点,关注优质股份制银行、区域禀赋城市商业银行。
重点公司动态•兴业银行(601166)兴业银行10月16日发布公告称:经过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其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当年无固定期资本债券,于10月13日簿记建档,15日完成发行,规模300亿元,前五年票面利率4.73%,每五年调整一次,5年后每个付息日,发行人有条件赎回权,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公司其他一级资本,夯实资本充足率。
•光大银行(601818)光大银行10月16日发布公告称:本行控股股东光大集团股份公司通过可转债转股的方式增持本行股份,增持15.42亿股,增持后光大集团直接和间接持有本行普通股比例为49.999%。
增持动作将提升光大银行的吸引力。
中国汇率走势分析近年来,中国的汇率一直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汇率问题也成为了政府和市场的焦点。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汇率走势进行分析。
一、国际环境下的汇率波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的快速增加,使得汇率受到越来越多的外部影响。
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一度跌破7元关口。
同时,美联储加息和欧洲货币政策的宽松等外部因素也对中国汇率造成了一定影响。
因此,分析中国汇率走势必须时刻关注国际环境和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各国货币政策的调整。
二、中国经济的内在因素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汇率走势还与中国经济本身的多种内在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是中国出口贸易的情况。
由于出口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出口利润率和国际竞争力。
其次是外汇储备的变化。
外汇储备是中国国际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民币汇率有着显著的影响。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外汇储备规模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为人民币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央行干预与政策调控央行干预和政策调控是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央行干预通常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引导市场预期,二是通过增加或减少外汇交易来干预汇率。
政策调控通常使用的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等手段。
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贬值,央行采取了限制大额资本外流的措施,成功遏制了汇率的倒退。
这表明央行的政策干预相当具有针对性和效果。
四、未来汇率走势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受到亚洲和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总体健康程度、国际贸易政策、货币政策等因素,也是未来人民币走势的重要因素。
经过多年的波动与调整,人民币汇率逐渐回归到合理水平。
虽然国际贸易形势依然严峻,但中国持续推进改革和开放,于稳妥处置各类风险的同时,加强经济转型升级,同时稳定人民币汇率。
综上所述,中国汇率的走势与人民币本身的经济基本面、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外政策紧密相连。
2021年6月14日行业研究见微知著:流动性收敛的“三个细节”——流动性周报(2021.6.7-2021.6.13)银行业6月份跨月后的上旬时段,市场流动性延续了5月下旬以来的中性略偏紧格局,我们可以通过“三个细节”进行观察: 细节一:DR001一度持续高于GC001。
6月3-9日期间,我们观察到:(1)DR001上行幅度明显高于GC001,持续时间为5天,两者利差一度高达27bp 。
(2)DR001在6月7日为2.31%,创今年2月2日以来新高。
(3)6月1日-11日期间,DR001和DR007均值分别为2.08%和2.18%,其中DR001均值已创年内新高,DR007均值较4月份抬升7bp 。
综合今年以来DR001持续高于GC001的三段时期市场表现看,该现象:一是出现在政府债券供给量较大时点,银行作为一级市场政府债券承接的主要机构,其超储规模在此期间消耗力度较大。
二是DR001高于GC001期间,R001成交量会出现缩量,即前期偏高杠杆操作使得银行体系资金面脆弱性增强,叠加政府债供给放量影响,推高了DR 利率水平。
初步测算,5月末银行体系超储率已降至0.9-1%水平,6月份以来政府债券净融资量的加大,可能继续冲击超储率。
细节二:6月份隔夜利率跨月后回落幅度偏小。
我们观察到:(1)6月份DR001跨月后的最大回落幅度为43bp ,明显低于3月份和5月份,仅略高于4月份约5bp 。
(2)2019和2020年6月份跨月后,DR001的回落幅度分别约64bp 和63bp ,明显高于2021年6月份水平。
(3)3月份DR001月末冲高幅度不足,最后5天DR001均值仅为1.88%,4-5月份逐步抬升,最后5天DR001上行幅度分别为1.94%和2.14%。
从这些细节我们可以看到,6月份以来流动性正在出现微妙的变化,隔夜利率中枢已逐月抬升,6月份第一波回落幅度偏小的情况,随着后续政府债券供给的逐步加大,叠加分红缴税的来临,资金利率易呈现震荡上行态势。
人民币汇率变化调查关于人民币汇率变化的调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1.总体趋势近期,人民币汇率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这种波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经济形势、美元汇率、中国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以及市场情绪等。
2.具体数据以近期数据为例,2024年9月3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112,较前贬值85个基点。
而在之前的几天里,人民币汇率也经历了类似的波动。
例如,9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027,较前一日有所升值。
这些数据表明,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呈现出双向波动的特点。
二、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因素1.美元汇率美元汇率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美元走强时,通常会对非美货币形成压力,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反之,当美元走弱时,则有助于人民币汇率升值。
2.中国经济基本面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状况对人民币汇率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贸易顺差的扩大以及国际收支的平衡等因素都有助于支撑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和升值。
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整也会影响人民币汇率的走势。
例如,中国人民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影响市场流动性,进而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
4.市场情绪与预期市场情绪和预期也是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
当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时,通常会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反之,当市场担忧中国经济放缓或面临其他挑战时,则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贬值。
三、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1.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进出口企业具有重要影响。
当人民币贬值时,出口商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有利于出口企业扩大市场份额;但同时也会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对进口企业造成一定压力。
反之,当人民币升值时,情况则相反。
2.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也会对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例如,当人民币升值时,居民购买进口商品的成本会降低,有利于提升消费水平;但同时也会增加出境旅游和留学的成本。
2021年7月11日行业研究上调全年贷款增速目标,回调恰是捕捉中报行情好时机——银行业周报(2021.7.5-7.11)银行业A 股银行板块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本周银行指数下跌2.94%,跑输沪深300指数2.71pct ,全周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7月7日国常会提及“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引发市场对经济运行压力加大及银行进一步让利实体经济的担忧;7月8日银行指数单日跌幅2.7%,招行、平安、宁波等龙头标的领跌,跌幅达 4.5%-6%,表现出部分“非理性”。
本周涨幅居前的个股主要是苏州(+3.5%)、苏农(+2.7%)、成都(+1.7%)、厦门(+0.9%)等处于东南沿海或成渝经济圈的城农商行。
北向资金本周累计净流入83.19亿元,较上周显著增加;但持有银行股市值减少87.93亿元,净买入前三的银行股为平安(+6.56亿元)、招行(+6.33亿元)及成都(+2.30亿元),净卖出额前三的银行股为兴业、交行及工行。
“降准”有助银行降低负债成本,稳定净息差。
7月9日,央行宣布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1万亿。
降准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MLF ,还有一部分资金被金融机构用于弥补7月中下旬税期高峰带来的流动性缺口,降准后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130亿元。
结合降准释放1万亿资金来看,130亿资金成本节约可能由如下方式得到:(2.95%-1.62%)×10000亿=133亿,即通过降准置换MLF 来实现成本节约。
鉴于超量释放资金可能在后续陆续回收,对资金面影响可能为短期冲击。
对于本次降准而言,更宜从改善银行负债成本角度进行理解,通过对高成本资金的置换,有助于稳定银行体系净息差水平。
我们认为,后续仍会有降低银行体系负债成本的进一步举措。
6月新增贷款规模略超预期,上调全年信贷增速至11.5%,增量料超20万亿。
银行指数继续回落,银行间市场利率下降银行业 行业研究/行业周报行业评级:增 持报告日期: 2021-07-25分析师:刘超执业证书号:S0010520090001 邮箱:****************研究助理:戚星执业证书号:S0010121030010 电话:186****5520邮箱:***************主要观点:银行股:行业指数继续回落从申万行业指数看,银行业指数本周、本月、年初至今的涨幅分别为-2.14%、-6.47%、-0.56%,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分别为第18、25、16名。
从个股看,过去一周无锡银行和江苏银行涨幅较大,分别为5.46%和 4.69%。
平安银行和宁波银行回落明显,跌幅分别为 5.81%和4.08%。
月度来看,苏农银行、张家港行和无锡银行涨幅较大,分别为7.76%、6.4%和3.07%。
平安银行、杭州银行和宁波银行回落明显,跌幅分别达11.14%、8.95%和7.51%。
年初至今,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招商银行和成都银行实现了10%以上的涨幅。
央行操作及货币市场利率:资金净投放为零,银行间市场利率下降本周货币投放总额为500亿元,货币回笼总额为500亿元,货币净投放为零,与上周持平。
月初以来,货币净回笼350亿元。
本周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均有所回落。
7月23日,DR007、DR001分别为2.07%、1.9%,与上周五相比分别下降8bps 和19bps 。
隔夜拆借利率、7天拆借利率分别为2.1%、2.39%,与上周五相比分别下降5bps 和2bps 。
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下降本周1M 、3M 和6M 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均有所下降。
7月23日,1M 、3M 、6M 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分别为2.38%、2.6%、2.74%,与上周五相比变化分别是-3bps 、-4bps 、-9bps 。
中美国债收益率:中债期限利差上升,美债期限利差不变本周1Y 、10Y 国债收益率均有所下降,期限利差有所上升。
银行业周报:汇率为纲中期流动性偏紧预期较强
上周资讯回顾
行业动态。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5950 亿,7 天、14 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均分别为2.25%、2.40%;2017 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召开,再次明确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把汇率稳定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
公司公告。
中信银行拟筹建百信银行;无锡银行给予太湖学院贷款授信额
度20000 万元;中国银行将交割转让中国银行(泰国)已发行股本。
重点数据跟踪
行情回顾。
上周上证综指上涨1.63%,沪深300 上涨1.14%。
银行指数(中信)上涨0.59%,分别跑输上证综指、沪深300 指数1.04 和0.55 个百分点。
个股方面,17 家银行上涨,7 家银行下跌,涨幅最大的是中信银行(5.93%),跌幅最大的是吴江银行(-0.84%)。
A/H 股溢价率最低为建设银行(+1.87%),最高为中信银行
(+45.35%)。
融资融券。
上周两市融资融券余额下降至9365 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下降112 亿元,融券余额上升3.1 亿元;银行板块融资余额下降8 亿元,融券余额上升0.6 亿元。
个股而言,融资余额7 家银行上升,11 家银行下降,增幅最大为民生银行(+1 亿元),跌幅最大的是南京银行(-2.4 亿元)。
汇率与利率。
上周美元指数小幅下跌,人民币汇率小幅上升。
上周1 年
期、5 年期、10 年期国债利率较前一周分别上涨13BP、10BP、18BP。
上周
R001 下跌4BP,R007 下跌59BP。
上周shiborO/N 下跌12BP、shibor1W 下跌10BP,shibor1M 上升10BP。
资产证券化。
上周一共发行了1 只资产证券化产品(以计息日为准),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