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共体竞争法的实施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621.30 KB
- 文档页数:8
协同治理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协同治理是指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并协同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治理模式。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社会各种挑战的增多,协同治理的理念和实践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实践。
本文将通过对国际协同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探讨其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国际协同治理模式的比较在国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协同治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民主参与型协同治理模式在一些西方国家,协同治理模式主要体现在民主参与型治理中。
政府、企业、市民社团等各方都被鼓励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共同协商、共同决策,形成多方参与、多方协商的治理模式。
在北欧国家,政府与工会、企业主、民间组织等形成“三方协商”模式,共同决定劳动政策和社会政策。
2. 社会合作型协同治理模式在一些发达国家,协同治理模式体现在各种社会组织的合作中。
社会企业、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组织等各种社会力量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共同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在美国,许多社会企业和非营利组织通过合作创新模式,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向。
3. 政府市场合作型协同治理模式在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协同治理模式主要体现在政府与市场各方的合作中。
政府采取引导和服务的方式,推动市场主体加强自律合规,同时市场主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承担起社会责任,共同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
在中国的一些特色小镇建设中,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建,促进了小镇旅游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
二、对中国的启示1. 推动政府社会协同治理中国政府需要积极推动政府与社会各方的协同治理,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和利益之争,形成政府与市民社会、企业之间相互协调、协商、合作的社会治理模式。
政府需要更多地倾听民意、接纳市场智慧、吸收社会力量,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
2. 强化市场主体责任中国市场主体在发展经济的也需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同时更多地回馈社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多的力量和资源支持。
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解析一体化的动力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其中涉及众多的动力和推动因素。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安全以及历史和文化等方面解析欧洲一体化的动力。
首先,经济一体化是欧洲一体化的主要动力之一、二战之后,欧洲国家为了消除战争带来的经济破坏并实现重建,开始加强经济合作。
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和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建立,为欧洲实行共同市场打下了基础。
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欧洲国家实现了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促进了欧洲经济的融合和发展。
其次,政治一体化也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动力。
欧洲联盟(EU)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推动成员国在政治方面的深度一体化。
成员国通过合作和协商,制定共同的政策和法规,建立统一的政治决策机构。
欧盟的建立对成员国的国家主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也增强了欧洲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
此外,欧盟也通过建立共同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政策,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安全合作和互信。
安全问题也是欧洲一体化的动力之一、在冷战时期,欧洲国家之间存在严重的分裂,导致了军事竞赛和紧张局势。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欧洲国家开始推动共同安全政策的发展。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的成立和欧洲防务合作的加强,使得欧洲国家能够更好地应对安全挑战,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历史和文化因素也对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欧洲历史上多次出现战争和冲突,使得欧洲国家意识到通过合作和一体化来避免战争的必要性。
此外,欧洲共有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共同价值观、文化交流和历史遗产的共享,使得欧洲国家之间能够更好地合作和理解,推动一体化的进程。
第五讲:欧盟竞争法及其执法体系t钾舞各垄鹳棼》≈f镑第五讲:欧盟竞争法及其执法体系一,欧盟竞争法的演变欧盟竞争法是欧盟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是由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创立的.1951年4月18号,他们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又在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65年4月8日,这六个国家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1年l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早~,a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中第60条,第65条,第66条就有保护竞争的规定.该条约中的第60条关于禁止歧视的规定,第65条关于反竞争协议的规定和第66条关于控制企业合并的规定就是现在欧盟竞争法的雏形.但是因为这个共同体只是局限在煤钢领域他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1955年6月在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之前,共同体的创建者们感到要推动整个欧洲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把多国相对分割的市场逐步变成超国界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排除国界及经济组织对于市场竞争的限制和不'-3影响,实现商品,人员,劳动力和资本在成员国之间的自由流通.于是在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简称《欧共体条约》)的时候.欧共体创始国把建立公平的竞争制度作为主要的课题之一.因此,《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共同市场和协调各个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该条约的第85条关于禁止反竞争协议的规定和第86条关于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定便成为欧盟竞争法最核心的内容.在此之后,欧盟立法机构又颁布了一系列的调整竞争关系的单行法规.欧盟委员会的执行实践和欧洲二级法院的司法判例与解释也逐渐发展起来,并最终形成了欧盟较为完善的竞争法律制度欧盟竞争法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欧共体条约》中的第8l至89条(在1997年《阿姆斯特丹条约》以前是第85至94条).根据这些条款制定的有关法规, 指令,以及在并购领域的欧盟《合并法规》.实施欧盟竞争法的主要目的,一是保持欧盟内部市场上的公平竞争,二是促进欧盟单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二,欧盟竞争法的主要内容(一)反托拉斯和反卡特尔.该领域涉及的主要对象包括限制性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欧共体条约》第81条以及相关一系列法规禁止瓜分市场,限定价格,限制产量等类型的协议;第82条及相关法规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二)合并控制.考虑到企业合并后对市场竞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欧盟对企业的并购行为也进行控制.该领域的主要法规是欧盟《合并法规》(4064/89号).(三)市场开放.在原来具有垄断性质的经济部门(如电信,邮政,能源等)引入竞争.《欧共体条约》第86条以及根据此条制定的一系列指令和法规对如何开放这些领域进行了规范.(四)国家补贴.《欧共体条约》第87~89条及相关法规.对成员国各级政府所提供的各种补贴措囝|每垄施进行了限制.以使这些措施不至于扭曲欧盟共同大市场中的竞争.例如,欧盟明确禁止成员国拨款给一家亏损且没有扭亏为盈希望的企业.同时.也对部分给予中小企业,以及用于促进就业,加强培训,缩小地区差异,研发和环保等目的的补贴进行豁免三,欧盟竞争法执行机构欧洲委员会竞争总司(简称"竞争总司")是欧盟竞争法的主要执行机构.其成立可以追溯至1962 年.1962年,欧洲理事会通过了《理事会关于执行第85条和第86条(现第81条和第82条)的第17号条例》,首次对竞争法公共执行主体的权能进行了划分,形成了以委员会为核心的集权化的实施机制.竞争总司负责调查涉嫌损害市场公平竞争的垄断行为,并可以对相关企业处以罚款(最高可到该企业世界范围内年销售额的10%).在有关国家补贴的案件中,竞争总司还有权要求接受补贴的企业向有关政府部门退回补贴款.目前,欧盟竞争总司下设9个司,2009年度财务总预算为1234.68万欧元.其中专门负责查处卡特尔案件的卡特尔司(相当于反价格垄断执法中的"价格垄断协议"部分)下设六个部门,包括:卡特尔1 组,卡特尔2组,卡特尔3组,卡特尔4组,卡特尔5 组,卡特尔和解工作组.2010年,卡特尔司工作成员共90名,竞争总司反垄断调查人员共316名.欧盟竞争总司机构组织图匹四,欧盟竞争法与成员国竞争法的关系在欧盟内部存在两套竞争法律体系,一套是欧盟层面适用于所有成员国的竞争法,主要是《欧共体条约》,另一套是各成员国国内的竞争法.相应地,欧盟委员会设立了竞争总司,各个成员国也有自己的反垄断执法机构.这两套法律体系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一般来说,欧盟竞争法适用于损害欧盟共同利益的行为.而只发生在一国境内,未涉及到欧盟整体利益的行为.由成员国国内竞争法约束. 但是,如果两套法律体系出现冲突.则按照欧盟法优于成员国法的原则,优先适用欧盟竞争法.(价监局市场价格监管处张炜提供)第六讲:英国\德国反价格垄断法律制度和执法情况一,英国反价格垄断法律制度和执法情况(一)英国反垄断机构设置英国的反垄断主管机构主要包括公平交易署,竞争委员会,竞争上诉法庭以及商业,创新及技术部.(二)英国反垄断执法的策略手段英国公平交易署作为英国反垄断的主要执法机构,在反垄断执法方面具有广泛的民事和刑事调查处罚的权利.其调查处理的案件一般要经历:发现线索初步调查决定是否立案一调查取证裁决处理(或移交)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英国政府部门经实践总结并通过立法创设了一系列独特的策略手段,提高了政府部门反垄断的成效.1.自首免责及鼓励举报策略.对卡特尔参与者中第一个与公平交易署配合者.可以免于经圈。
欧洲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自2012年以来,欧洲联盟一直处于财政危机的漩涡中。
经济衰退和政治不稳定使得欧洲区域一体化失去了一定的动力。
然而,在欧洲经济状况逐渐恢复,并通过各种改革措施增强联合体一体性的努力下,欧洲区域一体化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欧洲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1. 欧洲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历程欧洲区域一体化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各国之间出现了一定的紧张局势。
于是,人们开始寻求减少这种紧张局势的方法。
1951年,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和德国签署了《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联盟。
该联盟旨在加强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最终实现欧洲一体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区域一体化逐渐加深。
1957年,欧洲共同市场成立,标志着欧盟进入了一个真正的区域一体化阶段。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欧洲联盟不断扩大,1995年加入欧盟的国家共有15个,2004年扩大至25个。
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成为了欧盟的新成员。
如今,欧洲联盟已经成为一个包括28个成员国的大联盟,涵盖了整个欧洲的大多数地区。
2. 欧洲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欧洲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始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近年来,欧洲联盟的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深化区域一体化欧洲联盟一直致力于深化区域一体化。
例如,在2012年到2013年间,欧洲联盟通过《"兑现承诺、发挥合作和增进信任的路线图"》来加强一体化。
该路线图旨在深化欧元区的一体化,加强金融监管,增强财政一体化,建立欧洲银行联盟等机构,以建立一个更加紧密、更有弹性、更具协同性的欧洲联盟。
(2)建立联合国家和多边机构欧洲联盟还通过建立联合国家和多边机构,促进区域一体化。
例如,欧盟发展基金会(EDF)、欧洲稳定机制(ESM)和欧洲投资银行(EIB)等机构帮助加强欧盟成员国的统一规划,并提供资金来支持成员国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