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最新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白桦林的低语》资料:白桦(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白桦林的低语课文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
那森林边的草地上,野牡丹和野百合开过了,现在是什么样的野花在怒放?我的思念越过蜿蜓曲折的小溪,升到高高的冈峦上,在塔亭般的瞭望楼里,我要同你一起倚窗外望……窗下是茫茫林海,随着山峦起伏,绣出层层叠叠、浓浓淡淡的绿浪。
紧靠着瞭望楼的是一片白桦林。
银白的树干、灰绿的树冠,随着阵阵山风,摇曳着身躯和手臂,仿佛在向我们低吟浅唱……看林人啊,我的兄长,我们在那瞭望楼上只相聚了几个小时,但林业工人那颗纯洁的心,却永远涤荡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
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
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你最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音响——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我问你:“寂寞吗?”你笑了,笑得那么爽朗,那么豪壮。
你教我从各种鸟鸣中听出旋律,你教我从各种树姿中产生联想。
你对我说:“森林是大地的绿毯,我们要把这厚厚的绿毯,一直铺到北京城的边上!”怀念你啊,看林人!自从分别后,我又走过了那么多地方,你却日复一日,同你的伙伴们倒班守望在那同一塔亭上。
四面风来时,塔亭里发出轰轰的震响。
《白桦林的低语》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讨论交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感受作者对护林人深情的赞美,体会他们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语。
理解文章的大意。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看林人深情的赞美,体会他们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品质。
教学方法探究法,互动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电脑,投影仪,课件资源,投影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白桦林”是一种树的名字,哪位同学见过,能介绍一下吗?(此树产于东北,树皮为白色,树冠灰色,木材致密,可做木器)。
我国的大兴安岭是森林的海洋,有许多珍贵的树种,白桦林是其中的一种。
你听,他们在悄悄地说什么?揭示课文题目。
板书课文题目:白桦林的低语。
师问:由课文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二、新课学习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默默奉献?(4)理清文章脉络。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1)生字:“蜿蜒”的“蜒”的右边是“延”,而不要写成“廷”;“摇曳”的“曳”右上没有点。
新词:低吟浅唱:轻轻地吟唱,指白桦树发出的轻微的声音。
絮絮低语:轻轻地、不断地说。
倾诉衷肠:把心里的话全部说出来。
(2)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大兴安岭的看林人甘于寂寞,长年累月地精心看护森林的情景。
(3)作者重点从坚守岗位、甘于寂寞等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默默奉献的。
学生质疑问难:深入理解文章。
1.自由读课文。
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的看林人,并被他们感动的事。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是什么样的人或事使白话林低语吟唱呢?2.“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出示:白桦林的图片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树?你对它们有了解吗?(指名介绍)教师补充:白桦树是一种坚强、优美、自信、骄傲的落叶乔木。
树干耸立,上有线形横生的孔,远看好像生着无数眼睛在向四周了望。
枝叶疏散,枝条柔软,迎风摇曳。
树皮洁白,光滑细腻,有层白霜,像纸一样可以分层剥离。
叶片呈三角状卵形或菱状卵形,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
白桦幼树,直径20公分左右,10多米高。
成材后高达20米~30米,直径60厘米~70厘米。
它喜光抗寒,端直挺拔,白色的主干冰肌玉骨,素淡深邃,正如俄罗斯人纯正质朴的品格和不惧艰险、迎风而上的气概。
“白桦林的低语”他们在低语什么?请同学带这个问题自渎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二、整体感知1、小组交流自学的生字词2、全班交流3、指名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感情诵读,体味情感(一)第一段1、指名读,思考我回来后一直思念的是什么?2、指名交流,谈谈如果是你,你会怀念这里的什么?为什么?“怒放”什么意思?岗峦?3、感情朗读(二)第二段1、我真真正正怀念的谁?我为什么怀念他?请同学们带这个问题自学4-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作简单标注。
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课件出示:补充句子为了森林,------------------;为了森林,------------------;为了森林,------------------;为了森林,------------------;为了森林,------------------。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为什么怀念看林人?4、这时一名怎样的守林人?(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林木工人)(三)第三段1、齐读最后一段2、什么是平凡而伟大,什么是淳朴而可爱,白桦林可以作证,白桦林的低语就是回答。
在他的低语中,你们听到了什么?我为什么可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3、指名谈。
(一)《一夜的工作》:记录稿、宫殿、折叠、飞碟、审阅、陈设、蒙眬、咨询、浏览、劳苦、简朴《穷人》:渔夫、夫妻、桑娜、帐篷、波涛、怒吼、掀起、均匀、倒霉、忧虑、勉强、抱怨、保佑、张罗、眼帘、蜷缩、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魁梧、喃喃《白桦林的低语》:牡丹、起伏、纯洁、狂妄、岗位、火柴棒、爽朗、警惕、思念、摇曳、低吟浅唱、涤荡、忽略、激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二)《丑石》:卧倒、摊开、垒墙、河滩、庇覆、生锈、黑斑、咒骂、可耻、遗憾、黑黝黝、细腻、嫌弃、翘望、世俗、讥讽、怨恨、误解、寂寞《寓言二则》:捂住、皆是、屏息、东施效颦、胁息、期年、黧黑《做一个最好的你》:擅长、挺胸、测验、傻事、大厦、蓬勃、灰心丧气、一无所知、自信心、局促、担忧、捣乱、扭转、独一无二(三)《长江之歌》:哺育、挽起、荡涤、磅礴、风采、气概、甘甜、源泉、尘埃《三峡之歌》:陡峭、闪烁、呼啸、荡漾、光晕、摇曳、狭小、墨水、瀑布、素锦、显现、消逝、明丽、气息、偶尔、宛若、清冽、凌空《古诗二首》:淘米、颠簸、孤城、何须、天涯(四)《体育颂》:歌颂、卑鄙、和谐、厘米、肌肉、敏捷、耍弄、循环、沃地、匀称、协调、刚毅、关键、搏击、深思熟虑、荣誉、清晰、启迪、较量《把掌声分给她一半》:熊熊燃烧、胳膊、空旷、走廊、磁石、逆境、脉搏、虎将、房梁、幕布、机敏、聪慧、幽默、化险为夷、弱不禁风、不解之缘、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忍辱负重、默契、眼花缭乱的、惊心动魄、过关斩将、梦寐以求《学弈》:对弈、教诲、惟有、弓缴、俱全、弗若之矣、下棋(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鲁迅、嚼舌、嘴唇、玻璃、蹲下、枯瘦、咳嗽、追悼、爱戴、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悔恨、慈祥、饱经风霜、敷药、麻木《花脸》:绒花、鞭炮、渗透、臭胶、舅父、腔调、哄堂大笑、楼梯、砍刀、梳头、揪打、姨妈、缘故、俨然、凛然不可侵犯、庄重、艳羡、克制、惩罚、盛怒《荷塘旧事》:晶莹、镶嵌、点缀、荷苞、一株、喧闹、热烘烘、铁链、嘲笑、月良风清、浮光跃金、昏昏欲睡、炫耀、不可名状、恐惧、憨直、淳朴(六)《古诗二首》:松柏、葵花、肉羹、贻送、秦朝《小英雄雨来》:晋察冀、芦花、飘飘悠悠、笼罩、起码、瞎眼、剪发、行囊、戒指、劈开、尸首、扫荡、一骨碌、捆绑、推推搡搡、劫难、嘟囔、咧嘴、趔趄《夜莺之歌》:夜莺、白桦、削木头、俄语、杜鹃、乌鸦、愚蠢、磨坊、手榴弹、沉寂、耷拉、盘问、轻蔑、埋伏、聚精会神、阻击、兴致勃勃(七)《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第八届、凯旋、牺牲、殉难、摔跤、中央、鉴定、邀请、教授、肖邦、驻守、企盼、沉浸、维护、教训、继承、了如指掌、胜任、谢绝、未竟《黑孩子罗伯特》:救济、老鼠、纺织、无奈、攒钱、肺炎、治疗、葬礼、怦怦跳、喉头、哽咽、讨厌、霉臭、奚落、拒绝、惊恐、积攒《别挤啦》:容纳、尽情、压抑、善良、严峻、问心无愧、余地(八)《墨梅图题诗》:自喻、疏密相间、妥协、腐败、题诗、同流合污、卓尔不群、洒脱《墨竹图题诗》:萧条、官吏、仓库、疾苦、思绪、夜不能寐、毅然、得罪、特立独行、岿然不动《题长松图》:抒发、生生不息、应和、天籁之声、韵味。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白桦林的低语》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简介本次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白桦林的低语》,主要讲述了白桦林在秋天中的美丽景色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通过此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自然的美妙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了解北国的秋天景色,感受秋天的美丽。
2.了解白桦树和周围环境的特点。
3.理解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的意义。
4.发现、感悟、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1.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景色。
2.了解白桦林的特点以及与其他树木的区别。
3.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听读法:首先听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白桦林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白桦林所生长环境的特点。
3.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白桦树的特点。
4.指导法: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点拨,让学生明白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场景本次授课在普通教室中展开,教室内配有投影仪与音响设备,以便于展现图片和声音。
同时,也可以带领学生前往学校周围的公园、校内花园等自然景点,以便于学生深入了解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北国的秋天以及白桦林的美丽。
2.教师介绍本次课文的内容、主题以及学习目标。
3.课前征询学生对此篇文章的看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第二步:展现课文1.教师朗读本篇文章,展现《白桦林的低语》的美丽与和谐。
2.让学生在听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表达个人感触。
3.鼓励学生配合声音、节奏等方式自由表达个人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步:学习课文内容1.聚焦于课文的关键字词、句型,逐个讲解,给学生带来对课文的更深入了解。
包括白桦林、银白色、薄雾漫漫、山依旧如故等等。
2.从词语和文句入手,让学生从语言上了解自然生命的气息。
3.解释课文中的较难理解的文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第四步:感受自然美妙1.让学生组成小组,前往公园、校内花园等自然景观。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白桦林的低语北师大版《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白桦林,是茫茫林海的缩影,没有白桦林就不会有大森林;白桦林是守林人的象征,没有守林人的牺牲,哪会有大森林的安静。
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经年累月,默默奉献,甘做牺牲的伟大精神。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看林人的崇高品质,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赞美之情。
2、理解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看林人的崇高品质,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赞美之情。
难点:品味语言,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甘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2分)“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
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这是作者刘心武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的内心独白,那么他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呢,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1、默读5自然段,看看课文写了看林人的那些事儿,边读边在体会深刻的句子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小组内交流并做好发言准备。
过渡:刚才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很投入,相信各小组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哪一小组先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1)、为了森林,强忍烟瘾,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多么强烈的责任心。
(2)、为了森林,严控酒量,这是一种责任感。
(3)、为了森林,不看书报。
(4)、为了森林,拒听音乐。
有烟瘾,得控制,有酒量,得控制,不能看书,不能听音乐,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呀~多么了不起的看林人啊。
请同学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看林人为了森林,可能还做了哪些牺牲,(别人在都市里闲逛时,牺牲了享受生活的机会,在节日,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父母生病时,牺牲了孝敬父母的机会,在孩子生日,牺牲了给孩子过生日的机会……) 过渡:是呀,为了森林看林人失去了很多。
茫茫林海,看林人面对的只是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面对的还只是树,他的生活该是多么单调,多么乏味,多么寂寞,而看林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生活呢,五、指名读第6自然段,看林人怎样看待自己的生活,(3分)1、乐观,快乐,开心,富有诗意,乐在其中。
《白桦林的低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白桦林的低语》是北师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高尚”这个单元的课文。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白桦林是茫茫林海的缩影,没有白桦林,就不会有大森林。
白桦林象征看林人,看林人是林业工人的一个代表、一个缩影。
写看林人就是写林业工人,赞颂看林人就是赞颂林业工人,赞颂林业工人苛求自己、牺牲自己的一切所爱,心系大地、情系大地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
学情分析:对于这篇语句优美,情感炙热的抒情散文,学生一定会有朗读的兴趣,完全能够通过朗读,捕捉到作者对白桦林的眷恋以及对看林人的崇敬、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认字7个,写字10个,理“摇曳、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看林人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对看林人深情的赞美之情。
3.感受语言的优美,理解部分饱含感情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看林人深情的赞美,体会他们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饱含深情的语句。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感受作者对看林人深情的赞美,体会看林人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品质。
3.结合课文内容,能给看林人写一份颁奖词。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大兴安岭美丽的景色,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那阵阵山风,一起去倾听“白桦林的絮絮低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白桦林的低语》。
2. 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3.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在白桦林的低语中,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4. 你们听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渴望再次回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一直怀念着看林人。
)【随机板书:看林人】追问:作者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回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看林人的身上到底有怎样高贵的品质吸引着作者?让我们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吧!二、精读课文(一)出示“学习提示”,明确要求学习提示:1.自己默读4—6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看林人的高贵品质?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
《白桦林的低语》资料白桦形态特征。
白桦白桦树是乔木,高可达27米;树皮灰白色,成层剥裂;枝条暗灰色或暗褐色,无毛,具或疏或密的树脂腺体或无;小枝暗灰色或褐色,无毛亦无树脂腺体,有时疏被毛和疏生树脂腺体。
叶厚纸质,三角状卵形,三角状菱形,三角形,少有菱状卵形和宽卵形,长3-9厘米,宽2- 7.5厘米,顶端锐尖、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截形,宽楔形或楔形,有时微心形或近圆形,边缘具重锯齿,有时具缺刻状重锯齿或单齿,上面于幼时疏被毛和腺点,成熟后无毛无腺点,下面无毛,密生腺点,侧脉5-7(-8)对;叶柄细瘦,长1-2.5厘米,无毛。
果序单生,圆柱形或矩圆状圆柱形,通常下垂,长2-5厘米,直径6-14毫米;序梗细瘦,长1-2.5厘米,密被短柔毛,成熟后近无毛,无或具或疏或密的树脂腺体;果苞长5-7毫米,背面密被短柔毛至成熟时毛渐脱落,边缘具短纤毛,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中裂片三角状卵形,顶端渐尖或钝,侧裂片卵形或近圆形,直立、斜展至向下弯,如为直立或斜展时则较中裂片稍宽且微短,如为横展至下弯时则长及宽均大于中裂片。
小坚果狭矩圆形、矩圆形或卵形,长1.5 -3毫米,宽约1-1.5毫米,背面疏被短柔毛,膜质翅较果长1 /3,较少与之等长,与果等宽或较果稍宽。
科学分类。
该种是亚洲东部的一个广布树种,由于该种形态上的复杂变异,致使长期以来在命名上引起许多分歧意见。
Hara (1937) ,Rehder (1939)均对该种的分类做过专门的研究, C.A. Janson(1962)还专门著文讨论。
专家对产于中国的大量白桦标本进行了研究,认为,即使从地理上划分为区域性的种下等级,也是无法鉴别的。
因此把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分布在苏联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蒙古、朝鲜、日本等地的该类群植物均定为Betula platyphyllaSuk. 。
由于其分布区域很广,形态变异也大,各有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并对分类学上的划分进行检验。
《白桦林的低语》资料
白桦
形态特征。
白桦白桦树是乔木,高可达27米;树皮灰白色,成层剥裂;枝条暗灰色或暗褐色,无毛,具或疏或密的树脂腺体或无;小枝暗灰色或褐色,无毛亦无树脂腺体,有时疏被毛和疏生树脂腺体。
叶厚纸质,三角状卵形,三角状菱形,三角形,少有菱状卵形和宽卵形,长3-9厘米,宽2- 7.5厘米,顶端锐尖、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截形,宽楔形或楔形,有时微心形或近圆形,边缘具重锯齿,有时具缺刻状重锯齿或单齿,上面于幼时疏被毛和腺点,成熟后无毛无腺点,下面无毛,密生腺点,侧脉5-7(-8)对;叶柄细瘦,长1-2.5厘米,无毛。
果序单生,圆柱形或矩圆状圆柱形,通常下垂,长2-5厘米,直径6-14毫米;序梗细瘦,长1-2.5厘米,密被短柔毛,成熟后近无毛,无或具或疏或密的树脂腺体;果苞长5-7毫米,背面密被短柔毛至成熟时毛渐脱落,边缘具短纤毛,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中裂片三角状卵形,顶端渐尖或钝,侧裂片卵形或近圆形,直立、斜展至向下弯,如为直立或斜展时则较中裂片稍宽且微短,如为横展至下弯时则长及宽均大于中裂片。
小坚果狭矩圆形、矩圆形或卵形,长1.5 -3毫米,宽约1-1.5毫米,背面疏被短柔毛,膜质翅较果长1 /3,较少与之等长,与果等宽或较果稍宽。
科学分类。
该种是亚洲东部的一个广布树种,由于该种形态上的复杂变异,致使长期以来在命名上引起许多分歧意见。
Hara (1937) ,Rehder (1939)均对该种的分类做过专门的研究, C.
A. Janson(1962)还专门著文讨论。
专家对产于中国的大量白桦标本进行了研究,认为,即使从地理上划分为区域性的种下等级,也是无法鉴别的。
因此把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分布在苏联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蒙古、朝鲜、日本等地的该类群植物均定为Betula platyphyllaSuk. 。
由于其分布区域很广,形态变异也大,各有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并对分类学上的划分进行检验。
生长环境。
生海拔400-4100米的山坡或林中,适应性大,分布甚广,尤喜湿润土壤,为次生林的先锋树种。
中国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均有成片纯林,在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山区、西南山地亦为阔叶落叶林及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的常见树种。
喜光,不耐荫。
耐严寒。
对土壤适应性强,喜酸性土,沼泽地、干燥阳坡及湿润阴坡都能生长。
深根性、耐瘠薄,常与红松、落叶松、山杨、蒙古栎混生或成纯林。
天然更新良好,生长较快,萌芽强,寿命较短。
分布情况。
产于中国东北、华北、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东南部。
俄罗斯远东地区及东西伯利亚、蒙古东部、朝鲜北部、日本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