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
- 格式:doc
- 大小:245.50 KB
- 文档页数:7
气管切开术名词解释
气管切开术(tracheostomy)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通过在颈部或胸部切开气管环形部位,在此处常规植入气管导管来实现通气。
气管切开术主要用于改善有气道狭窄症的病人通气状况,或者改善气管内细菌感染、血栓形成和恶性肿瘤引起的气道狭窄等病变的患者。
气管切开术可以安全迅速地治疗气道狭窄症,并在恢复过程中减少病人护理时间,提高生存率。
气管切开术需要外科医生通过切开皮肤,经过气管内取样,在气管环形处切开气管,然后植入气管导管来完成。
气管导管可以就地制作,也可以使用工业制品,其中有完整的气管导管,也有简单的气管导管。
气管切开术的恢复过程也会有一定的风险,包括感染、气管导管堵塞、气管导管移位等。
因此,在气管切开术后,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监护,特别是在恢复期间,应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气管导管的正常使用。
气管切开的护理气管切开是指将气管从皮肤切开并插入一个金属或塑料管以便病人呼吸的一种手术。
气管切开通常是在患者由于一种疾病或外伤而需要呼吸援助时进行的。
由于气管切开是一个创伤性操作,因此在手术后需要进行一系列严密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避免感染的发生。
1.气管切开管的护理:气管切开管是患者维持呼吸的重要工具,护理时需要注意保持管路通畅,避免堵塞。
护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切开管的通畅性,清除分泌物和积液,以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同时,还需要注意管路的固定,以防止脱落或错位。
2.呼吸道护理:由于气管切开管的存在,病人的气道易受感染,因此需要加强气道护理。
护理人员需要经常清理患者口腔和气道内的分泌物,并定期更换湿化器内的湿化剂。
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查患者的气囊,确保其密封性良好,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3.皮肤护理:气管切开术后,切口周围的皮肤容易受到感染和损伤。
护理人员需要经常观察切口周围的皮肤情况,如果发现有红肿、渗液或感染迹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此外,还需要定期更换切口周围的敷料,保持切口干燥清洁。
4.导管护理: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往往需要吸痰,以保持气道通畅。
护理人员需要经常检查导管是否堵塞,并采取相应的吸痰措施。
此外,还需要定期更换导管,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5.食物和营养护理: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常常无法正常进食,因此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营养。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立适合的喂食计划,并进行定期补充营养的措施,以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在进行气管切开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技术和知识。
首先,需要了解气管切开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气道感染、出血、切口漏气等,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其次,需要掌握气管切开管的管理技巧,包括正确使用护理器械、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等。
最后,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护理记录和监测体系,随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总之,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
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术。
方法是在颈部切开皮肤及气管,将套管插入气管,患者可以直接经套管呼吸,并可经套管吸除痰液。
气管切开术分为常规气管切开和紧急气管切开两种。
正常人呼吸道阻力1/3~1/2来自上呼吸道,呼吸道死腔(解剖死腔)的气量约有150毫升,其中约100毫升在上呼吸道,因此气管切开后,气管内阻力减小,而有效通气量增加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另外气管切开后可及时吸痰及气管内给药,防止昏迷患者发生窒息,又可及时加压吸氧纠正呼吸衰竭。
因此气管切开术对于中毒、昏迷、呼吸衰竭、喉及上呼吸道梗塞病人的抢救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解剖气管位于颈部正中,长约11-13cm,由14-16个气管环组成,其上段较浅,下段逐渐变深。
气管前面由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和颈阔肌覆盖。
在浅筋膜和颈阔肌之间,有许多小静脉(颈前静脉丛)汇流入颈前静脉。
颈阔肌深层是深筋膜浅层,包绕两侧的颈前肌并在中线连成白色的筋膜线。
深筋膜浅层后面即为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和气管。
气管前筋膜附着在气管的前壁。
甲状腺位于气管的两侧,甲状腺峡部位于第3、4气管环的前面,被气管前筋膜包绕,手术时应将甲状腺峡部向上推开或切断后再切开气管。
气管两侧偏内有甲状腺最下动、静脉和甲状腺奇静脉丛,偏外有颈部主要血管,因此在行气管切开时,切口必须在颈部安全三角区内(三角的两上角各位于环状软骨与胸锁乳突肌交界点,下角位于胸骨切迹中点)。
适应症1.急、慢性喉阻塞:喉部疾病如急性喉炎,白喉,喉水肿,咽喉部肿瘤,瘢痕狭窄等。
(1)中枢性呼吸抑制:包括各种感染、脑炎、中毒、高热等致中枢性呼吸衰竭,颅内压过高,脑疝,颅脑及脊髓创伤,药物抑制等。
(2)外周性呼吸麻痹:包括脊髓、外周神经及肌肉疾病所致呼吸肌麻痹。
如上升性脊髓炎、高位截瘫、肌萎缩侧索硬化、格林-巴利综合征(GBS)、重症肌无力危象、胸外伤等。
2.意识障碍合并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造成的呼吸困难:颅脑外伤,颅内或周围神经疾患,破伤风,呼吸道烧伤,重大胸、腹部手术后所致的咳嗽、排痰功能减退或喉麻痹时。
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traceotomy)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目前,气管切开有4种方法: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微创气管切开术(minitracheotomy)。
临床医师均应掌握这一抢救技能。
目录1简介2历史起源3适应症▪喉阻塞▪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预防性气管切开▪取气管异物▪颈部外伤者4手术方法▪常规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微创气管切开术5术后处理6手术并发症▪术中并发症之一▪术后并发症之二7禁忌症1简介编辑气管切开术(tracheostomy)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一种常见手术。
目前,气管切开有4种方法:气管切开术;经皮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微创气管切开术(minitracheotomy)。
临床医师均应掌握这一抢救技能。
2历史起源编辑最早关类似气管切开术的治疗方法的记载见于公元前2000年至1000年中的一本印度宗教经典“Riveda"(Goodall,1934),公元2世纪时Galen和Aretaeus的著作中也提到过这种治疗方法。
但是,由于解剖知识和手术经验的匮乏,其疗效很差,以至气管切开术一度被称作“外科丑闻”(Goodall,1934)。
1546年一位意大利医师,Antonio MusaBrasavola为一位“气管脓肿”患者施行了有记载的第一例成功的气管切开术(Frost,1976)。
据Goodall(1934)统计,到1825年为止,医学文献中共记载了大约30例气管切开术。
适应证包括从上呼吸道中取出金币和血凝块,还有为逃避绞刑而建立秘密的第二条气道的失败尝试。
19世纪中叶Trouseau(1833)报告对大约200例频于死亡的白喉患者行手术区位气管切开术,拯救了其中1/4的生命。
手术等级分级标准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手术的等级分级标准通常是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风险来确定的。
以下是一个通用的气管切开手术等级分级标准:
1级:简单气管切开,包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的气管切开手术,如经口气管插管、经皮气管切开术等。
2级:中等复杂度气管切开,包括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气管切
开手术,如开放性气管切开术、病变部位切开术等。
3级:高复杂度气管切开,包括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复杂气管
切开手术,如伴有组织重建、病灶切除或重塑等操作的手术。
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具体的手术等级可能会因医院、医生和患者情况而有所不同。
对于气管切开手术来说,等级的提升通常意味着手术的复杂度和风险也相应增加。
在做出手术决策时,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手术的风险和预期效果等因素来确定手术的等级。
气管切开术一概述气管切开术是切开颈段气管前壁、经过新建立的与外界再通的通道进行呼吸的一种手术,主要应用于抢救喉阻塞患者,是耳鼻喉科住院医师需掌握的根本操作和临床技能。
二适应证1.喉阻塞任何原因引起的三~四度喉阻塞,尤其是病因不能很快解除时。
2.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昏迷,颅脑病变,神经麻痹,严重的脑、胸、腹部外伤及呼吸道烧伤等引起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为了吸出痰液,亦可行气管切开。
3.预防性气管切开对于某些口腔、鼻咽、颌面、咽、喉部大手术,为了进行全麻,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保持术后呼吸道通畅,可以先期施行气管切开。
烧伤、张口受限、口腔及咽喉肿瘤阻塞导致经口插管困难者,为实施全麻手术也需气管切开。
4.长时间辅助呼吸。
5. 其他:外伤或异物等。
对于极少数复杂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手术,由于异物特殊经内镜下取出困难,无法越过声门者,可考虑经气管切开途径取出异物。
复杂头颈部外伤,对于损伤后立即出现呼吸困难者,应及时施行气管切开;无明显呼吸困难者,应严密观察,仔细检查,作好气管切开手术的一切准备。
三禁忌症无绝对禁忌症,当有以下情况时,气管切开需慎重。
1、全身状况极差者。
2、呼吸道暂时性阻塞,梗阻因素可及时解除或保守治疗显著有效时。
3、有明显出血倾向时。
四术前谈话要点1、向患者/亲属告知患者目前病情、气管切开术的必要性。
2、告知潜在风险及对策。
3、因患者病情可能出现的特殊并发症。
4、手术医师、主管医师及患者/亲属分别签字,需注明时间。
五术前准备1、患者准备:假设为择期手术,需颈部备皮,术前4-6小时禁食,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
假设为急症手术那么无需特殊准备。
2、术者准备详细了解患者相关病历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对患者全身状况,引起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呼吸困难程度及手术适应症行充分评估。
对既往有头颈部手术病史者,应结合CT等影像资料,了解是否存在因既往手术或肿瘤等因素造成的气管受压、变形或移位等特殊状况。
3、用品准备气管切开手术包:含手术刀柄、刀片、血管钳、甲状腺拉钩、气管牵开器、针持等必需器械;同时备好氧气吸入设备、负压吸引器、吸痰管、型号适合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