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的基本操作与重点技巧
- 格式:pptx
- 大小:4.61 MB
- 文档页数:27
气管切开技术流程及注意事项01 概述气管切开是气道管理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困难气道患者的管理,保证患者的通气与换气,这里主要阐述气管切开适应症、禁忌症、流程及护理措施。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用于急危重症手术,通过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和硅胶套管,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常见手术。
02 气管解剖结构呼吸道分为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
临床上将口、鼻、咽、喉部称为“上呼吸道”;将气管、支气管及其肺内分支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这里重点阐述的喉部解剖结构。
(一)喉头位置喉头位于颈前部、喉咽部的前方,上与喉咽部相通,下与气管相通。
喉藉韧带和肌肉,上与舌骨相连,下胸骨相连,后方与咽紧密连接。
喉于吞咽、发音或头部左右转动时,可随之向上、下、左、右移动。
喉头的位置于成人上界正对第4、5颈椎体之前,下界平对第6颈椎体下缘;女性略高于男性。
小儿比成人高,随年龄增长,喉的位置逐渐下降。
(二)喉头软骨喉头以软骨为支架,包括关节和肌肉,内衬粘膜。
软骨包括3块单个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会厌软骨,以及3块成对的杓状软骨、小角状软骨和楔桩软骨组成。
1. 甲状软骨甲状软骨形若僧帽,前面由两块板状软骨拼成,其前角的上端向前突出,称为“喉结”,喉结上端的中央呈凹陷状,叫“甲状软骨切迹”。
甲状软骨板的后缘呈游离,向上和下各形成突起,称“上角”和“下角”。
上角较长,借韧带与舌骨大角相连;下角较短粗,其尖端的内侧面有小关节,与环状软骨构成关节。
2. 环状软骨在甲状软骨的下方,构成喉头的底座,也是气管的开口,前部较狭扁,叫“环状软骨弓”,后部较宽,叫“环状软骨板”。
弓的位置平对第6颈椎,是颈部重要的体表标志。
板的上缘有一对小关节面,与杓状软骨相连。
环状软骨的下缘与气管相连,是气管软骨支架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对支撑气管上口的张开起着重要的作用,若受到损伤,可引起气管上口狭窄。
3. 杓状软骨是一对略呈三角形的软骨,尖向上,底向下,与环状软骨板下缘构成“环杓关节”。
气管切开的操作方法
气管切开(tracheostomy)是一种外科手术,用于在气管前壁或下部颈部开辟一个通路,直接连接到气管,以便通过该通道插入气管切开管维持通气。
下面是一般的气管切开操作方法:
1. 具备必要条件:手术需要进行在无菌条件下,所以手术室应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消毒器材。
患者应在全麻下操作。
2. 仔细选择切开位置:一般选择在第二、第三或第四气管软化环层之间的位置。
3. 准备患者:将患者放置在仰卧位,并保持头部后仰。
4. 局部麻醉:先使用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切开区域,以减轻患者疼痛感。
5. 皮肤消毒:在切开区域周围进行彻底的皮肤消毒,以减少术后感染风险。
6. 切开气管:医生在正确的位置上做一个横向切口,暴露气管。
切口的长度根据所需插入的气管切开管来决定。
7. 插入气管切开管:医生选择适当尺寸的气管切开管,并将其插入到切开的气管中。
确保气管切开管固定稳定,并且没有阻塞。
8. 固定完善:用带有绷带或者其他方法将气管切开管固定在患者的颈部。
9. 呼吸机连接:将呼吸机与气管切开管连接,以维持通气。
10.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对气管切开部位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更换敷料,以防止感染。
具体操作过程可能会因为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所以请在有经验的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该手术。
气管切开层次及注意事项气管切开是一种紧急的外科手术,用于确保病人的呼吸道通畅。
在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时,医生需要遵循一定的层次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一、气管切开层次气管切开手术的层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准备、切开和固定。
1. 准备在进行气管切开手术之前,医生需要充分准备。
这包括评估病人的呼吸状况、明确手术指征、准备所需的器械和药物等。
此外,还需要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并进行必要的消毒。
2. 切开气管切开手术的切开步骤是最关键的一步。
医生需要在病人的前颈部进行切口,并小心地切开皮肤和浅筋膜。
接下来,医生会找到喉结上方的甲状软骨,然后再切开甲状软骨下方的环状软骨,直到达到气管。
3. 固定在完成气管切开后,医生需要将气管插管固定在切开口。
这可以通过使用缝线或特殊的气管插管固定器来实现。
固定的目的是防止气管插管的脱落或移位,确保气道的通畅。
二、注意事项在进行气管切开手术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术前评估:在决定进行气管切开手术之前,医生应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这有助于确定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严格消毒:气管切开手术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医生应严格按照手术室消毒操作规范进行消毒,包括洗手、穿戴手术衣、戴口罩和手套等。
3. 安全插管:插管是气管切开手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医生需要掌握良好的插管技巧,确保插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此外,还应谨慎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尺寸,避免过大或过小造成不良后果。
4. 监测呼吸:气管切开后,病人的呼吸功能需要得到有效监测。
医生应使用合适的呼吸机或呼吸监护仪对病人的呼吸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呼吸通畅和气体交换正常。
5. 防止并发症:气管切开手术可能伴随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出血、气胸等。
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以减少不良后果。
6. 术后护理:气管切开手术后,病人需要接受相应的术后护理。
简述气管切开术的操作要点气管切开(tracheotomy)指的是开放气管前壁以便建立气道的手术方式。
当患者能够通过无阻塞的上部气道进行呼吸时这种手术方式通常是暂时性且可逆的治疗方法。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措施,用于维持或恢复呼吸道通畅。
其操作要点如下:1.术前准备。
确保患者的体位适当,通常是仰卧位。
给予吸痰或吸氧以保证通气不受阻碍。
准备好所需的手术器械和材料,包括切开针、导管、肌肉注射药、手套、无菌巾等。
2.麻醉。
给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全身麻醉适用于意识丧失的患者,局部麻醉适用于意识清醒的患者。
局部麻醉可通过皮肤和肌肉注射药物实现。
3.定位。
确定气管的位置。
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喉镜或手指插入患者口腔内进行触诊。
喉镜插入到喉部,观察气管位置,或者用手指触诊喉部,找到环状软骨下方的气管。
4.切开。
在确定好位置后,用手握持切开针,使其刺入皮肤和软组织,径直向气管方向刺入,直至气管膜跳为止。
刺入时要注意角度不要太倾斜,以免刺伤血管。
5.穿刺导管。
将预先准备好的导管通过切开针直接插入气管腔内。
插入导管时要同时用掌握导管的手指支撑气管,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6.固定导管。
当导管插入到位后,用绷带或其他固定物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脖子上,以防止导管脱出。
7.确认通气。
插管后,用呼吸机或手动通气袋等设备进行通气确认管道是否通畅。
8.监测和护理。
进行气管切开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定期更换气囊和导管,进行导管护理,防止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气管切开术是一个复杂的操作过程,需要由有经验的医生来进行。
在进行气管切开术前,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术前风险,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护理中的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操作要点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患者呼吸道管理和维持气道通畅。
在护理工作中,正确的操作和有效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操作要点。
气管插管操作要点气管插管是将一根可通气的导管插入患者的气管,以确保气道通畅和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
以下是气管插管操作的要点:1. 术前准备:操作前确认医嘱,检查仪器设备和导管的完整性。
准备所需物品,如气囊导管、插管架、吸痰器等。
2. 患者准备: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通常为头部后仰30度,利于气管插管。
告知患者操作的流程和可能的不适感。
3. 消毒和无菌操作:必须保持操作环境的洁净,使用无菌器械。
进行消毒前,请正确洗手并佩戴干净的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4. 麻药使用:麻醉师通常会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阻止喉反射。
协调好操作时间和患者的麻药效果。
5. 喉镜辅助插管:通过喉镜的引导,将插管缓慢导入气管。
操作时应细心,确保插管的顺利通过声门。
6. 固定导管:当导管插入气管后,利用插管架固定导管,防止脱落和误拔。
确保固定不过紧或过松,以免阻碍患者的呼吸。
7. 检查插管位置:通过听诊、胸片或其他相关检查方法,确保插管位置准确,一般为导管尖端置于气管裂或止于左主支气管。
气管插管护理要点在插管完成后,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气管插管护理,以保证气道通畅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气管插管护理的要点:1. 呼吸机联接:将呼吸机与气管插管管路连接,确保呼吸机工作正常且设置合适的呼吸参数。
定期检查管路的通畅性,避免积液或异物阻塞管腔。
2. 牙齿护理:由于插管后患者无法自主进食和进行口腔卫生,必须定期进行口腔护理,清洁牙齿和舌面,以减少细菌滋生。
3. 导管畅通与护理:经常进行吸痰,以保持导管通畅。
在吸痰过程中,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刺激气道和导致感染。
4. 皮肤护理:定期检查插管部位皮肤情况,防止皮肤压疮的发生。
气管切开操作规程气管切开操作是一种紧急复苏措施,用于维持气道通畅和正常呼吸,适用于严重的气道梗阻、呼吸道损伤和呼吸衰竭等疾病情况。
以下是气管切开操作的规程。
1. 准备:- 确定患者的状况需要进行气管切开,包括穿刺等有关资料;- 确定操作的场所,准备所需的器械和药品;- 让患者平卧,头部后仰。
2. 无菌操作:- 实施全身无菌操作;- 戴好手套、口罩和帽子,戴上护目镜;- 将盛有5%碘酒的皮融液倒入碗中;- 按照院内操作规范进行手部无菌处理。
3. 局麻:- 将1%利多卡因静注或皮下注射实施局麻;- 皮肤表面麻醉后,开始着手术台上的消毒步骤。
4. 用品准备:- 气管切开钳、口喉镜、气管导管、缝线、伸展器、外科剪刀、腹腔导管等。
5. 针刺测量:- 消过毒的采血针针孔可以测量压力;- 用无菌纱布闭盖。
6. 松弛肌肉:- 静脉注射肌松药物;- 保护颈部,松弛肌肉。
7. 皮肤消毒:- 用无菌皮刷或纱布蘸取含有氯己定的碘酒液进行皮肤消毒;- 对于无菌环境,可以在2%的皮融液上敷上无菌防护片。
8. 麻醉与选择外喉镜:- 禁止改变头部姿势;- 限制外喉镜的活动范围和部位;- 外科剪刀剪断过短的导管。
9. 选择气管切开点:- 确定气管切开点;- 用消过毒的皮肤标记仪进行标记。
10. 垫高肩部:- 下颌提高和前伸;- 同时抬起肩膀。
11. 气管切开钳:- 十分小心地闪光;- 用一只精确的手恢复闪加载入剪口;- 快速切下剪口。
12. 开问题:- 用气管钳插入重新包住的切开剪口。
13. 在气管切开下确认插管:- 开始吸出,使用充气和冲洗的显影剂;- 使用导管和气缸进行插管;- 在平躺位上暴露或将导管保持在气管上。
14. 气管引流:- 用痂面进行气氛表面引流,将防护装置装上。
15. 保护插管:- 将输送压力调至适宜水平;- 满足术前制定的呼吸策略。
16. 固定插管:- 用无菌绳索在插管上进行固定;- 用三角尖的与胸部稳妥地连续绳索进行扎结。
医院气管切开术操作规范导言:气管切开术是一种重要的外科手术,在医院和急诊科等环境中经常进行。
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和成功,规范的操作流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气管切开术的操作规范。
一、术前准备1.完整患者各项相关医学史;2.完善患者的体格检查,包括通气情况、呼吸音、颈部可切入程度等;3.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包括口咽导管、护目镜、尤金套管、切开套装、手术灯等;4.准备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所需药物;5.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取得知情同意。
二、操作流程1.选择合适的位置:根据患者的解剖结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切开位置,通常为颈部下1/3处;2.患者准备:采取合适的体位,保持患者颈部屈曲,远离颈部、脸部和胸部的其他器械;清洁操作区域;3.局部麻醉:常采用表面麻醉、喉咙喷雾等方式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疼痛感;4.固定定位:在切开位置处进行局部固定,包括带子绑定、手势固定等措施,确保手术操作稳定;5.切开套装安放:在切开位置上覆盖切口无菌巾和护理巾,将切开套装放置在切口位置;6.切口制备:用手术刀准确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避免损伤深部结构;7.切开气管:确认气管位置,用手术刀小心地垂直切开气管环,注意避开血管和神经;8.套管导入:将口咽导管插入气管切开口,将尤金套管通过口咽导管插入气管;9.套管固定:用线缝合或皮肤胶固定套管,确保套管的稳定和安全;10.呼吸机通气:连接呼吸机,调整适当的通气参数,对患者进行通气;11.检查套管位置:用胸片或X线检查套管位置是否正确,确保套管与气管相连。
三、术后处理1.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2.保持气道通畅:定期吸痰,注意避免分泌物阻塞套管;3.保持套管的固定:注意定期检查套管的固定情况,避免套管脱出或松动;4.定期更换套管:定期更换套管以避免细菌感染和管腔堵塞;5.进行康复训练:配合康复科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尽快脱离气管切开。
简述气管切开术的操作要点。
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紧急医疗技术,主要是在患有严重呼吸道问题的病人无法正常呼吸时使用。
该手术主要通过在患者颈部上方切开气管,使气道畅通,以便氧气进入肺部,确保患者康复。
在手术中,有几个主要的操作要点需要引起注意,本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操作前准备:在进行气管切开术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包括病史、身体检查、生命体征监测等。
患者应该处于无意识状态,一般情况下由麻醉师进行麻醉。
此外,还需要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设备,以确保安全进行手术。
操作要点:1.确定切口位置:气管切开术主要是在颈部上方进行的,通常是在声门上端以下2-3个环以下位置。
在操作之前,医生需要进行标志,帮助确定切口位置。
通常情况下,在颈部顶部两侧的环状软骨和下颈部的剑状突之间找到具有颈头静脉窝的位置,并在该位置进行手术切口。
2.消毒和巩固:在确认切口位置后,需要在手术区域进行消毒,确保手术区域处于清洁无菌状态。
在消毒完成后,需要将患者的头和颈部进行固定,防止外部干扰和移动。
3.取样和解剖:在切口位置的确定和巩固后,需要进行取样和解剖操作。
通过切开皮肤和软组织,找到气管。
在发现气管后,需要进行剖开,并通过不同的手术器械进行撑开。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保空气能够顺利进入肺部。
4.插入气管套管:在找到气管后,需要通过插入气管套管进行空气通道的确立。
该手术需要使用特定尺寸的气管套管,确保其能够完全适应所需深度。
在将管子插入气管时,注意角度和深度,以确保空气通道的建立。
5.确认空气通道:在气管套管插入气管后,需要确认空气通道,以确保氧气能够顺利进入肺部。
此时需要通过听诊器或其他专业设备,检测呼吸、心跳和其他生命体征。
另外,还可以通过放置压力释放阀或监视仪器等设备,确保空气通道畅通,以避免窒息和其他呼吸道问题的发生。
总结:气管切开术是一种高危和复杂的医疗技术,需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操作要点进行。
在手术之前,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病史、身体状况和生命体征之后进行手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气管切开术)【适应证】1.各种原因弓J起喉梗阻,造成呼吸困难。
2.各种原因引起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
3.各种原因引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需行人工机械呼吸。
4.某些头颈部手术,因口腔插管影响手术操作。
【准备工作】1.严重呼吸困难者,准备气管插管,若气管切开过程中出现呼吸停止时立即插管,或气管切开前先插管,以免术中出现意外。
2.器械准备:气管切开包、手套、治疗盘(碘酊、乙醇、棉签、2%普鲁卡因、1%地卡因)、抽吸器、橡皮导尿管、头灯、氧气等。
【操作方法】1.体位:①病人取仰卧位,肩下垫高,头向后仰,颈部伸直并保持正中位.使气管向前突出。
②不能仰卧位者,取半坐位或坐位,但肩下仍需垫高,头向后仰伸。
若头后仰伸使呼吸困难加重,可将头稍前屈,作切口后再后仰。
2.消毒:用碘酊、乙醇进行常规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20叮n。
打开气管切开包。
戴无菌手套,检查切开包内器械,选择适当大小的气管套管,并将内管取出,套人通管心,检查套管系带是否结实。
铺无菌巾。
3.麻醉:2%普鲁卡因加肾上腺索少许,自甲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作颈前正中皮下浸润麻醉,气管两侧也可注射少量麻醉剂。
若病人已昏迷或紧急情况下,可不予麻醉。
4.切口:术者用左手拇指、中指固定喉部,示指按喉结以定中线。
自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稍上作颈前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颈浅筋膜。
5.分离气管:用止血钳自白线处分离两侧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并将肌肉均匀地拉向两侧,暴露气管。
甲状腺峡部通常位于第2、第3气管环前壁,若甲状腺峡部较大,影响手术操作,则沿甲状腺峡部下缘与气管前筋膜之间分离,然后用甲状腺拉钩,将甲状腺峡部向上牵引,即暴露气管。
将气管前筋膜稍加分离,气管环即清晰可见。
在分离气管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气管居中,且经常用手指触及气管位置,以免损伤邻近重要组织。
6.确认气管:①视诊:分离气管前筋膜后可见到白色的气管环。
②触诊:手指可触及有弹性的气管环。
护士如何正确执行气管切开操作气管切开术是一种重要的紧急情况下的医疗操作,常用于解决气道阻塞、维持通气和继续氧合的问题。
它需要高度专业的操作技能和严格的操作流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的治疗结果。
本文将介绍护士如何正确执行气管切开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在执行气管切开操作前,护士必须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
首先,护士需要确认患者确实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术,包括仔细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气道的开放度和氧合水平。
其次,护士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如切开套管、气管导管、吸痰器、气球等。
还需要检查这些器械的完好性和使用前是否已经消毒。
二、操作步骤1. 术前沟通和无创辅助通气在执行气管切开操作之前,护士应与医生、麻醉师等进行沟通,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
同时,进行无创辅助通气,通过面罩给予高浓度氧气,以确保患者在切开过程中维持 adequate ventilation。
2. 皮肤消毒和麻醉首先,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以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然后,在麻醉师的指导下,护士向患者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3. 切开和插入导管在消毒好患者的颈部后,护士使用手术刀进行切开,注意掌握好深度和方向。
切口应足够大,以容纳大小适合的气管导管。
然后,护士将气管导管插入切开口,并注意观察导管是否正确进入气管,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
4. 固定导管和连接设备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颈部,可以使用胶布或专用的固定带。
固定时要注意导管的稳定性和舒适度,以防止移位或压迫导致不适。
然后,将导管与呼吸机或通气设备连接起来,并确保连接紧密、无漏气。
5. 确保通气和氧合完成切开和导管插入后,护士需要确认气管切开操作的效果。
通过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等手段,确保患者的通气和氧合水平达到正常范围。
同时,及时进行吸痰和护理,维持气道的通畅和清洁。
6. 监测和观察在气管切开术后,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的监测和观察。
包括气道和呼吸状态、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
气管切开的基本操作和技巧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在紧急情况下用于确保患者通气的手术技术。
气管切开术主要通过切开气管,并插入气管套管来实现呼吸气道的通畅。
本文将详细介绍气管切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巧,使读者对该手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1.术前准备:在进行气管切开术之前,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患者的气道处于最佳状态,如清除口腔内的异物和分泌物,并将患者置于仰卧位。
同时,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药物,并进行术前讨论和团队协作,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麻醉和局部麻醉:在进行气管切开术时,注射良好的麻醉和局部麻醉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以确保其能够无意识地接受手术操作。
此外,还需要在切口部位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以提供切口区域的疼痛缓解。
3.确定切开部位:确定气管切开的部位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切开部位应位于甲状软骨下方2-3cm处,以确保气管切开后的套管插入不会与其他结构相碰。
4.切开气管:在确定了切开部位后,进行气管切开。
使用手术刀切除皮肤和浅筋膜,并转位至深层筋膜,最终揭示出气管。
为避免损伤颈动脉和颈内静脉,切口时需要小心操作,确保只切开气管。
5.打开气管:在切开气管后,使用开气管钳等器械夹住气管上部,使气管张开,同时加强术野的暴露。
然后,用手术刀切开气管,使其与皮肤切口对齐,形成一个直径适合插入气管套管的开口。
6.插入气管套管:在打开气管后,将预先选好的气管套管插入气管内。
在插入套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沿着气管壁滑动,避免损伤气管。
当套管进入气管并定位到正确位置时,患者的通气将得到有效的保障。
7.固定气管套管:插入气管套管后,需要确保其牢固地固定在患者颈部。
可以使用结扎带或胶粘剂等物品将套管牢固固定住,以防其误抽或脱出。
8.验证通气效果:在进行气管切开术之后,需要立即验证患者的通气效果,以确保手术的成功。
可以通过听诊、观察胸廓起伏等方法来评估患者的通气情况。
如有需要,还可以进行肺功能检查等进一步的评估。
气管切开术技术操作规范一、传统气管切开术【适应证】1.喉阻塞,任何原因引起的3~4度喉阻塞,尤其是病因不能很快解除时,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2.下呼吸道阻塞,因昏迷、颅脑病变、神经麻痹、呼吸道烧伤等引起喉肌麻痹,咳嗽反射消失,以致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或呕吐物易进入气管不能咳出,可做气管切开术,便于通过气管套管吸出分泌物,减少呼吸道死腔,改善肺部气体交换。
3.颈部外伤,为了减少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口寸行气管切开。
有些头颈部大手术,为了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须做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1)气管切开部位存在感染。
(2)气管切开部位存在恶性肿瘤。
(3)解剖标志难以辨别。
2.相对禁忌证(1)甲状腺增生肥大。
(2)气管切开部位曾行手术(如甲状腺切除术等)。
(3)出凝血功能障碍。
【操作方法及程序】1.体位病人取仰卧位,颈肩部垫枕,使颈部处于过伸位。
2.切口自甲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窝处,沿颈前正中线纵行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3.分离颈前肌层用止血钳沿颈中线做钝性分离,以拉钩将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用相等力量向两侧牵拉,以保持气管的正中位置,并以手指触摸气管,避免气管偏离或将气管误拉于拉钩内。
4.暴露气管甲状腺峡部覆盖于第2~4气管环前壁。
若其峡部不宽,在其下缘稍行分离,向上牵拉,便能暴露气管,若峡部过宽,可将其切断、缝扎。
5.切开气管分离气管前筋膜,在气管第3-4软骨环“T”形或“Y”形切开气管。
切勿切断第一环,以防伤及环状软骨而引起喉狭窄。
切口亦勿超过第5环,以免发生出血和气肿。
6.插入气管套管用气管扩张器或弯止血钳撑开气管切口,插入已选妥的带管芯的套管,取出管芯,即有分泌物自管口咳出,用吸引器将分泌物吸净。
如无分泌物咳出,可用少许棉花置于管口,视其是否随呼吸飘动,如不飘动,则套管不在气管内,应拔出套管,重新插入。
7.固定套管以缚带将气管套管的两外缘牢固地缚于颈部,以防脱出。
缚带松紧要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