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09.50 KB
- 文档页数:9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食品检测和分析、环境科学、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知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控制、监督、执法、管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遵纪守法的观念,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开拓创新、团结合作、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联系群众、严谨务实的作风;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而献身的精神。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各种基础化学、食品免疫及毒理学、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环境科学、食品工艺、食品感官科学、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质量管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食品微生物、免疫及毒理学的实验技能操作、食品安全分析检测、食品加工技术实验操作、食品感官评定、食品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实践技能训练,具有在食品生产、流通及消费领域从事分析检测、安全评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学、食品免疫及毒理学、动植物生产、食品卫生学、食品生物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2、掌握食品营养与功能成分及安全性检验的基本方法;3、具有在食品企业、市场和质检机构从事分析检验、质量控制和评价的能力;4、具有从事食品加工生产全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的基本能力;5、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具有在食品质量管理、卫生监督及国际贸易机构中从事检验工作的能力;6、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及安全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7、掌握1—2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8、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并初步掌握程序设计方法;9、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Food Quality and Safety)专业代码:082702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基本知识,具备食品加工、研发、安全评价与质量控制的技术和能力,熟知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与法规,能从事食品和原料分析检测、安全评价、安全预警、质量控制、食品认证、监督管理、产品销售、技术开发、标准和法规制定及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基本规格毕业生应该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数学、化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素养;2.掌握食品科学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发展动态;3.掌握食品分析、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毒理学和食品感官评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与评价方面的能力;4.掌握食品安全学、动物性食品检验检疫学、食品质量管理学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测、预警、控制、认证、标准和法规制定等能力;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相关外文专业文献,具有一定的国际化交流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6.熟悉国内外食品行业发展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7.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组织管理与决策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一定的语言沟通交流、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8年五、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六、专业核心课程食品营养学、食品分析、食品安全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动物性食品检验检疫学、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感官评定。
七、全学程时间分配内容本科备注全学程203周每学期在校学习20周假期43周考试14周入学教育、军训 1.5周毕业教育0.5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及论文(设计)答辩17周机动6周每届春运会,国家规定节假日八、毕业基本要求课程分类学分要求合计课程类通识课34.5148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84.5专业拓展课程(选修)22.0文化素质教育课8.0实践类入学教育、军训 1.039.5 俱乐部制体育 2.0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0.5毕业教育0.5专业或公益劳动 2.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3.0“专业”社会实践 1.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0.5 学分;《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创业基础》、《军事理论教育》实践教学各1.0 学分4.5科研训练与课程论文(设计) 2.0创新创业实践 2.0课程实习或专业综合实习10.0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10.0合计188.5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表Ⅰ必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类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各学期学时分配开课单位总学时理论实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通识课CB0910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 32 32 0 32 人文学院CB0910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 48 48 0 48 人文学院CB0920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32 32 0 32 人文学院CB09101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0 48 48 0 48 人文学院CB092018 大学语文 2.0 32 32 0 32 人文学院CB101001 大学英语Ⅰ 2.5 40 40 0 40 外语学院CB102023 大学英语Ⅱ 3.0 48 48 0 48 外语学院CB103026 大学英语Ⅲ 3.0 48 48 0 48 外语学院CB104029 大学英语Ⅳ 3.5 56 56 0 56 外语学院CB081001 计算机基础 1.5 24 24 0 24 理信学院CB081002 计算机基础实验 1.5 24 0 24 24 理信学院CB971001 体育Ⅰ 1.0 28 28 0 28 体育部CB972002 体育Ⅱ 1.0 36 36 0 36 体育部CB886001 形势与政策 1.0 16 16 0 16 宣传部CB901001 大学生就业指导Ⅰ0.5 8 8 0 8 招生就业处CB906002 大学生就业指导Ⅱ0.5 8 8 0 8 招生就业处CB902003 创业基础 1.0 16 16 0 16 招生就业处CB89200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5 24 24 0 24 学工部CB891001 军事理论教育 1.0 16 16 0 16 学工部小计34.5 584 560 24 148 220 136 56 16 84学科(专业)基础课CB083040 计算机应用 2.0 32 32 0 32 理信学院CB083041 计算机应用实验 1.5 24 0 24 24 理信学院CB961001 普通化学Ⅰ 3.0 48 48 0 48 化药学院CB962009 分析化学Ⅲ 1.5 24 24 0 24 化药学院CB962008 有机化学Ⅲ 3.0 48 48 0 48 化药学院CB962007 基础化学实验Ⅰ 2.5 40 0 40 40 化药学院CB963015 基础化学实验Ⅱ 2.0 32 0 32 32 化药学院CB962013 仪器分析Ⅱ 1.0 16 16 0 16 化药学院CB962014 仪器分析Ⅱ实验 1.0 16 0 16 16 化药学院CB081004 高等数学Ⅱ 4.5 72 72 0 72 理信学院CB082023 高等数学Ⅲ 4.5 72 72 0 72 理信学院CB082022 概率论 2.0 32 32 0 32 理信学院CB083043 大学物理Ⅱ 2.0 32 32 0 32 理信学院CB083044 大学物理Ⅱ实验 1.0 16 0 16 16 理信学院CB123022 生物化学 5.0 80 80 0 80 生科学院CB124039 生物化学实验 2.0 32 0 32 32 生科学院CB061003 食品微生物学 3.0 48 48 0 48 食品学院CB061004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1.5 24 0 24 24 食品学院CB065046 食品化学 2.0 32 32 0 32 食品学院CB065047 食品化学实验 1.0 16 0 16 16 食品学院CB066053 食品工程原理 3.0 48 48 0 48 食品学院CB066054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 1.5 24 0 24 24 食品学院CB066073 食品营养学 2.0 32 32 0 32 食品学院CB065215 食品营养学实验 1.0 16 0 16 16 食品学院小计53.5 856 616 240 120 240 224 152 1205专业课CB065051 食品毒理学 2.0 32 32 0 32 食品学院CB065052 食品毒理学实验 1.0 16 0 16 16 食品学院CB064007 食品工艺学 3.0 48 48 0 48 食品学院CB064008 食品工艺学实验 1.5 24 0 24 24 食品学院CB066059 食品安全学 2.0 32 32 0 32 食品学院CB066215 动物源食品原料学 2.0 32 32 0 32 食品学院CB065027 发酵工艺学 1.5 24 24 0 24 食品学院CB065028 发酵工艺学实验 1.0 16 0 16 16 食品学院CB064017 食品分析 3.0 48 0 48 48 食品学院CB067097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2.5 40 0 40 40 食品学院CB066080 食品微生物检验 3.0 48 0 48 48 食品学院CB066081 动物性食品检验检疫学 2.0 32 32 0 32 食品学院CB066082 动物性食品检验检疫学实验 1.0 16 0 16 16 食品学院CB066060 食品质量管理学 2.0 32 32 0 32 食品学院CB067216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1.5 24 24 0 24 食品学院CB067106 食品感官评定 2.0 32 24 8 32 食品学院小计31 496 280 216 48 152 240 56 必修课合计119 1936 1456 480 268 460 360 256 272 256 64选修课专业拓展课22 352 64 64 64 64 96 文化素质(自然科学素质)课8 128 32 32 32 32 课内学时、学分总合计149 2416 268 460 424 352 368 352 192实践教学学分23.5 1.5 0.5 0.5 2.5 8 10.5 周数34 3 1 1 3 8 18 各学期平均周学时19.1 28.8 26.5 25.1 21.6 20.7 21.36表Ⅱ选修课课程设置一览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类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分配开设学期最低选修学时学分开课单位总学时理论实验专业拓展课程(选修)学术型模块CX063129 食品工程材料 1.0 16 16 03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964142 物理化学Ⅴ 2.0 32 32 0 化药学院CX964143 物理化学实验 2.0 32 0 32 化药学院CX084256 线性代数 2.0 32 32 0 理信学院CX064143 预防医学 2.0 32 32 04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4142 食品免疫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124100 分子生物学Ⅱ 2.0 32 32 0 生科院CX124101 分子生物学Ⅱ实验 1.5 24 0 24 生科院CX014172 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Ⅰ 1.5 24 0 24 农学院CX065164 公共营养学 1.5 24 24 05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6169 食品生物技术 2.0 32 32 0 食品学院CX066170 食品生物技术实验 1.0 16 0 16 食品学院CX065165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英语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5153 风味化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6172 食品配料与添加剂(双语) 1.5 24 24 06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5149 食品物性学 1.5 24 16 8 食品学院CX066173 食品掺伪检验 1.0 16 0 16 食品学院CX067203 科技论文写作 1.0 16 16 0 食品学院CX067202 食品法规与标准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7209 食品机械与设备Ⅰ 1.5 24 24 07学时:96学分:6食品学院CX067210 食品安全保藏学 1.5 24 16 8 食品学院CX063128 调味品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7CX067211 食源性流行病学 2.0 32 32 0 食品学院CX066174 食品包装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应用型模块CX063129 食品工程材料 1.0 16 16 03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7199 饮食文化概论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84256 线性代数 2.0 32 32 0 理信学院CX064143 预防医学 2.0 32 32 04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7200 功能性食品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4133 食品酶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14172 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Ⅰ 1.5 24 0 24 农学院CX066169 食品生物技术 2.0 32 32 05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6170 食品生物技术实验 1.0 16 0 16 食品学院CX066171 食品认证 1.0 16 16 0 食品学院CX065166 酿造工艺学 1.5 24 16 8 食品学院CX065151 食品快速检验 1.5 24 12 126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6192 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生产 1.0 16 16 0 食品学院CX066173 食品掺伪检验 1.0 16 0 16 食品学院CX067202 食品法规与标准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7210 食品安全保藏学 1.5 24 16 87学时:96学分:6食品学院CX063128 调味品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6174 食品包装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4134 方便食品 1.0 16 16 0 食品学院CX067211 食源性流行病学 2.0 32 32 0 食品学院CX063129 食品工程材料 1.0 16 16 03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7199 饮食文化概论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84256 线性代数 2.0 32 32 0 理信学院8复合型模块CX964142 物理化学Ⅴ 2.0 32 32 0 化药学院CX964143 物理化学实验 2.0 32 0 32 化药学院CX064143 预防医学 2.0 32 32 04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4142 食品免疫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124100 分子生物学Ⅱ 2.0 32 32 0 生科院CX124101 分子生物学Ⅱ实验 1.5 24 0 24 生科院CX014172 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Ⅰ 1.5 24 0 24 农学院CX064133 食品酶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7200 功能性食品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5164 公共营养学 1.5 24 24 05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6169 食品生物技术 2.0 32 32 0 食品学院CX066170 食品生物技术实验 1.0 16 0 16 食品学院CX065165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英语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5153 风味化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6171 食品认证 1.0 16 16 0 食品学院CX065166 酿造工艺学 1.5 24 16 8 食品学院CX066172 食品配料与添加剂(双语) 1.5 24 24 06学时:64学分:4食品学院CX066193 食品分离技术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5151 食品快速检验 1.5 24 12 12 食品学院CX065149 食品物性学 1.5 24 16 8 食品学院CX066192 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生产 1.0 16 16 0 食品学院CX066173 食品掺伪检验 1.0 16 0 16 食品学院CX067203 科技论文写作 1.0 16 16 0 食品学院CX067202 食品法规与标准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7209 食品机械与设备Ⅰ 1.5 24 24 0 7 学时:96 食品学院9CX067210 食品安全保藏学 1.5 24 16 8 学分:6 食品学院CX063128 调味品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6174 食品包装学 1.5 24 24 0 食品学院CX064134 方便食品 1.0 16 16 0 食品学院CX067211 食源性流行病学 2.0 32 32 0 食品学院文化素质课和自然科学素质课学期:一二三四五六七合计学时:32 32 32 32 128学分: 2 2 2 2 8注:理科、工科和农科学生需修读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学分不得低于8学分。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概述随着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复杂化和食品质量标准的提高,需要大量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来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为此,我们制定了如下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
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知识、技能和素养,能在从业领域中胜任从事食品质量安全研究、检验、监督、管理、评价、咨询和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课程设置。
包括以下课程:1.食品质量学2.食品安全学3.食品检验技术4.食品微生物学5.食品添加剂6.食品毒理学7.食品卫生学8.食品法规与标准9.食品质量管理10.食品安全标准与质量体系实践环节为了让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得到应用,我们还会设置实践环节,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实训2.实习实训3.毕业设计这些实践环节会让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实际的应用,并且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更丰富的经验。
具体要求本专业培养方案还具有以下具体要求:1.培养出具有全面科学知识体系和创新精神的高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2.培养出能够在各类食品加工企业、检验机构、监管机构、研究机构从事食品质量管理、安全检测、研发和市场服务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3.培养出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适应国内外食品质量与安全群众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优秀食品质量安全技术人才。
结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为了适应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需要而开展的,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为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一)专业名称食品质量与安全(二)专业代码 590103二、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三、基本学制与学历(一)学制:全日制3年(二)学历:专科四、就业面向表1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方向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行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掌握各类食品生产、各类食品质量分析检验食品经营管理以及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英语和计算机技术基础能力;具备从事各类食品生产、各类食品质量分析检验、各类食品营销和行业管理的基本技能,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坚实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掌握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素质(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坚定的意志和牢固的专业思想和健全的人格,愿意贡献社会及服务人群。
(2)热爱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3)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能处理工作岗位的各种人员关系。
(4)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终身学习的精神,自尊自爱,谦虚正直,积极向上,有创新意识。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
(6)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团结、协调、配合团队成员,共同开展检验工作。
(7)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2. 知识(1)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包括疾病概要、微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知识。
(2)系统地掌握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学、食品分析和微生物检测技术等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学科门类:工学专业门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标准学制:四年适用年级:级所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专业负责人:蔡华珍方案制订人:蔡华珍方案审核人:柴新义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理工管结合、理实一体”的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掌握食品营养卫生、分析检测、食品生产技术与管理、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食品安全法规和食品标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有关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监督、管理与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在食品相关企业、市场管理、卫生、教育科研、外贸等部门从事标准制定、质量认证、安全评价、食品分析检测、食品质量控制、产品研发、企业管理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一)培养规格要求.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食品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制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从事食品质量全程控制管理和安全性评价的能力。
.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具有食品标准化、质量管理及监督的能力;.外语、计算机需达到学校规定的基本要求,能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的基本技能。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获得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政治文化素质、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食品检验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等相关部门从事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产品销售、分析检测、检验检疫、安全评价、监督管理、技术开发、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跨多学科门类、多学科交叉、覆盖范围广的专业,具有三大特色:1、链条长,环节多,涉及“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2、学科跨度大,涉及工、农、理、医、管、法等学科门类,至少包括食品科学、农业科学、检验科学、营养卫生、管理科学等五大知识板块;3、科技与管理并重,涉及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科学、技术、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的内容;三、培养要求及保障措施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2、具有相关的化学、公共卫生知识以及一定的管理学知识;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4、掌握扎实的食品科学基础知识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5、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提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解决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际问题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初步能力;7、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能力;8、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9、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10、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11、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四、主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管理学五、主要课程有机化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食品毒理学、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质量控制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标准与法规六、学习年限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七、毕业学分修满170学分,不超过174学分(不包括第二课堂的12学分)。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食品检测和分析、环境科学、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知国内外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控制、监督、执法、管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遵纪守法的观念,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开拓创新、团结合作、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联系群众、严谨务实的作风;具有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责任感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而献身的精神。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各种基础化学、食品免疫及毒理学、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环境科学、食品工艺、食品感官科学、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质量管理、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食品微生物、免疫及毒理学的实验技能操作、食品安全分析检测、食品加工技术实验操作、食品感官评定、食品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实践技能训练,具有在食品生产、流通及消费领域从事分析检测、安全评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生物学、食品免疫及毒理学、动植物生产、食品卫生学、食品生物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2、掌握食品营养与功能成分及安全性检验的基本方法;3、具有在食品企业、市场和质检机构从事分析检验、质量控制和评价的能力;4、具有从事食品加工生产全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的基本能力;5、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具有在食品质量管理、卫生监督及国际贸易机构中从事检验工作的能力;6、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及安全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7、掌握1—2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8、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并初步掌握程序设计方法;9、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和行企对毕业生的需求,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组先后以多种方式深入长三角地区多家知名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广泛调研,了解食品企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的需求情况、职业岗位能力及对毕业生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情况,通过对调研结果及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对照分析和研究,找出不足及需要改进、提升、完善要点,为“2019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使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更好地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宝贵思路。
一、调研概述(一)调研背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保证人民的食品质量与安全,让人们吃得放心、安全,食品企业和职能部门需要大量从事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的专业人才,培养出具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知识人才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始建于2012年,目前有三届毕业、两届在校生。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适龄教育人口的不断下降,如何在严重的生源数量短缺和质量较低的情况下培养出满足社会、行企业需求的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共同挑战。
另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满意的工作和行业企业招聘不到合适、满意的员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使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达到目前食品行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进行良好的匹配,必须了解社会行业企业对毕业生和专业教学目标和方法的需求,必须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掌握岗位需要的必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开展了本次人才需求调研工作。
(二)调研目的为进一步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和行企对毕业生的需求,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组深入长三角地区多家知名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广泛调研,全面了解本专业人才需求、职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等,通过分析调研结果, 确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结构和技能需求,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对本专业教学标准进行改革,最终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更符合食品企业需求, 为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食品加工与安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管理技能,能在食品生产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从事食品加工安全管理、食品分析检测、食品风险评估及控制等工作的专门人才,同时也为研究生教育输送合格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食品科学、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食品加工工艺、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在食品生产、流通及消费领域从事分析检测、安全评价、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加工技术;
2.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的基本方法,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具有在食品质量管理、卫生监督及相关职能机构中从事分析检验与质量安全管理的能力;
3.掌握食品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设备知识,具有从事食品生产全程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国内外食品质量及安全领域的发展动态:
5.掌握1~2门外语及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完成相关的专业工作。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
五、核心课程
生物化学、食品加工工艺学、食品分析、食品安全学、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标准与法规
六、学时与学分
学时学分结构表
七、教学进程计划表
表一: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
备注:形势与政策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体质监测由体育部统•安排。
表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表三:专业课程平台
修订人:陈海光审核人:刘长海。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代码专业名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代码:082702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开拓创新精神、发展潜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食品生产、质量检测等企业和部门从事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和检验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食品生产及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分析检验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熟悉食品法律法规,掌握食品生产质量标准及工艺,具有食品的生产管理、品质控制、分析检测、安全监管、审核认证及科学研究等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六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 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优秀的职业素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营养学和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肉、乳等食品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食品分析检测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和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内外相关食品标准与法规。
3. 具有食品质量与安全评价、控制、溯源预警、标准和法规、认证监管的能力,掌握食品的感官评价、理化分析、卫生检验、仪器分析等方法与技能。
4. 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开拓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具有食品的生产管理、品质控制、分析检测、安全监管、审核认证及科学研究等专业素养。
5. 具有比较扎实的外语、计算机知识及较强的应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组织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以及向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基本能力。
6.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四、主干学科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学。
五、主要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感官分析、食品理化分析、仪器分析、食品卫生检验学、样品采集与处理等。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食品、餐饮方面卫生与质量管理、检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食品领域及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生产、贮藏运销的管理、分析检测、品质控制、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人才。
具体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卫生规范、食品分析检验技术等专业知识,接受食品安全生产及检测技术、质量控制和管理、相关科研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餐饮业安全生产、质量监控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化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等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2、掌握食品、餐饮业生产、贮藏运销、相关农用化学品及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3、具有食品质量监控、管理、安全性分析和检测的技能。
4、熟悉我国有关食品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卫生质量标准,了解相关的国际法规。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6、计算机、体育、外语及语言文字达到学校相关要求。
二、学期与学制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期限为3-6年。
三、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毕业学分:174学分授予学位:工学士学位四、专业核心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安全学、食品营养学、卫生统计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导论、食品加工原理、食品毒理学、食品分析(包括仪器分析)、食品有害微生物检验、食品质量管理、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感官评价及食品风险分析。
五、课程结构及应修学分比例课程类别学分比例(%)备注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4733、91选修课12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38、522、13专业发展课程必修课26、533、62选修课32实践环节专业实习810、34学年论文1毕业论文8社会实践1自主创新学习创新实践学分六、教学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总计讲课实践其他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5454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A35454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B35454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636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54542大学外语Ⅰa472721大学外语Ⅰb472722大学外语Ⅰc472723大学外语Ⅰd472724大学计算机基础Ⅰ4724527 3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4724527 4文献检索118181体育a1361体育b1362体育c1363体育d1364形势与政策118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18186军训和军事理论23周1小计47通识教育课程选修课学校统一开设,学生按要求自主选择12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高等数学Ⅰa472721高等数学Ⅰb590902线性代数Ⅱ23636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54542大学物理Ⅱ590902大学物理实验236 36 2普通化学4725121 1分析化学4724428 2有机化学I4、5815328 2基础生物化学354543基础生物化学实验236 36 3小计38、5专业发展课程必修课食品化学3543816 4食品微生物学2、545454食品微生物学实验118 18 4食品毒理学3544014 5食品营养学23636 5食品加工原理3543915 5食品安全学236366食品分析(包括仪器分析)2、545456食品分析实验(包括仪器分析)236 36 6食品质量管理236365食品风险分析1、527276食品有害微生物检验2361818 6小计26、5专业发展课程选修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导论118182植物学Ⅱ236361植物学实验Ⅱ1、527 27 1人体生理学基础236364食品原料学236364 食品感官分析236306 7实验方法学236366食品添加剂236365动物检验检疫学236279 7保健食品原理236366食品贮藏原理与技术236366食品机械与设备3544212 6食品物流学236367食品工程原理3、5635112 5机械制图236xx 4机械设计基础3543915 5食品生物技术概论236365食品工厂设计236366食品法规与标准236365食品包装学1、527275食品质量专业英语1、527277果蔬加工工艺2362610 6粮油加工工艺2362610 7酿造工艺学23636 7畜产品加工学2362610 6软饮料工艺学2362412 6科技论文写作11818 7食品科技进展(讲座)118187专业发展选修课程应修32学分以上55教学实践环节专业实习8第 6、7、8学期学年论文1第 4、6学期毕业论文8第 7、8学期社会实践1小计18自主创新学习科研学分技能学分实践学分。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代码专业名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代码:082702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且能在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相关领域从事食品检验、品质控制、质量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适应新世纪食品工业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三、基本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学习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在食品加工过程、食品流通及消费领域从事分析检测、安全评价、品质监控、技术管理、企业管理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能力与素质: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2.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了解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理论前沿、国内外食品质量及安全领域的发展动态。
4.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仪器分析、食品工艺学、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5.熟悉食品法规与标准,掌握现代食品加工和食品检测的技术与方法;具备在食品企业、市场和质检机构从事分析检验、品质监控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具有在食品监控、卫生监督及食品国际贸易机构从事食品检验的基本能力。
6.熟练应用计算机辅助科研,较好地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与写作。
7.掌握文献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实际工作能力。
具有创造性的设计实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研究论文,参与学术交流及研究能力。
8.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1.基本学制为4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五、学分要求及授予学位条件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74学分,方能毕业。
授予学位条件:取得毕业资格,并符合学校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七、教育平台课程教学学分、学时分布1.通识教育平台(49学分,908学时)2.专业教育平台(88学分,1621学时)专业基础课(26学分,453学时)专业主干课(27学分,534学时)专业拓展课(至少选修35学分,约634学时)3.实践教学平台(37学分)八、主要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代码:2B070407课程内容: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任务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物体的化学组成、性质、在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及其调控规律等生命现象的本质。
主要包括(1)生物大分子的分子结构、主要理化性质,并在分子水平上阐述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物质的代谢变化,重点阐述主要代谢途径、生物氧化与能量转换、代谢途径间的联系以及代谢调节原理及规律;(3)阐明遗传学中心法则所揭示的信息流向,包括DNA复制、RNA转录、翻译及基因表达调控;(4)概要地介绍重组DNA和基因工程技术及其在工农业及各相关学科中的应用。
推荐教材:普通生物化学.王林嵩.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参考书目:[1]生物化学(第二版).沈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2]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3]生物化学导论(第二版).Trudy Mckee,James R.Mckee.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4]生物化学.B.D.Hames,N.M.Hooper等.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5]细胞生物化学.李亚南,邵建忠.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年.2.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代码:2B070414课程内容:食品微生物学从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原生动物以及单细胞藻类等)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食品发酵、食品加工等领域的科学。
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微生物的营养、代谢、生长繁殖及其控制,微生物的生态,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等。
推荐教材:食品微生物学.胡树凯,李彦宏.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参考书目:[1]微生物学(第二版).沈萍,陈向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微生物学(第三版).黄秀梨,辛明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微生物学(第三版).蔡信之,黄君红.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4]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版).何国庆.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5]现代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刘慧.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3.课程名称:食品毒理学课程代码:2B070416课程内容:食品毒理学是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以及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和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安全性的一门科学。
食品毒理学的作用就是从毒理学角度,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的外源化学物质对食用者健康的危害,检测和评价食品(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或安全范围,从而达到确保人类健康的目的。
研究的内容有:食品安全性评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食品外源化学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食品外源化学物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和危险度评价的概念和内容;食品中各主要外源化学物(天然物、衍生物、污染物、添加剂)在机体的代谢过程中对机体毒性危害及机理。
推荐教材:食品毒理学.单毓娟.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参考书目:[1]毒理学基础.周宗灿.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2]毒理学基础.王心如.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3]食品毒理学.王向东.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4]毒理学原理与方法.李寿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5]食品毒理学.刘宁.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4.课程名称:仪器分析课程代码:2B070417课程内容:本课程是高等院校生物、食品、环境等专业必须要开设的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课程,主要介绍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装置、定性定量方法及适用范围。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红外光谱分析法、极谱分析法、伏安分析法、电泳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分析法等。
推荐教材:仪器分析.田丹碧.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参考书目:[1]现代仪器分析.李晓燕.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2]生物工程分析与检验.王福荣.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3]仪器分析.张纪梅.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年.5.课程名称:食品工艺学课程代码:2B070418课程内容:本课程是食品科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食品基本原理和食品加工的角度,明确了一些重要的食品概及食品工艺学的范围,主要内容涵盖食品脱水、食品热加工、食品保藏及食品冷杀菌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同时又包括肉类制品、水产制品、乳制品、果蔬制品、饮料、糖果巧克力和谷物制品等典型食品加工工艺,注重介绍加工时工艺条件控制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明确工艺条件和方法的选择依据,进一步掌握工艺理论及应用。
推荐教材:食品工艺学(第一版).夏文水.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参考书目:[1]食品工艺学概论(第一版).孟宪军.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2]食品工艺学(第二版).周家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3]食品工艺学(第一版).汪志君.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2年.6.课程名称:食品分析课程代码:2B070420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研究食品感官评定、各种食品组成成分及食品安全指标的分析技术与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综合评价食品品质的方法。
理论性与技术性强,涉及内容主要包括食品感官评定、食品常规成分分析与食品安全检测三方面。
推荐教材:现代食品分析新技术.陈家华.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参考书目:[1]食品分析及实验.刘长虹.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2]食品分析. 孙平.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3]食品分析与感官鉴评.吴谋成.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2002年.[4]食品分析(第二版).大连轻工业学院等.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7.课程名称: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代码:2B070422课程内容:在食品安全行政管理体系方面重点介绍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以及法律法规、食品标准、食品认证、检验检测体系。
在食品生产质量控制体系中着重介绍了ISO9000、GMP、SSOP、HACCP等食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原理和方法,并结合生产实际介绍了肉类、乳类、果蔬类、粮油类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和质量控制以及转基因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求和质量控制。
推荐教材: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杨永杰.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参考书目:[1]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贝惠玲.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2]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刘先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年.[3]食品质量与安全.刘雄,陈宗道.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4]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王蕊,高翔.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