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家建构中权力运作析论——以权力的IEMP模式为视角
- 格式:pdf
- 大小:172.06 KB
- 文档页数:5
现代社会中的权力结构探析在现代社会,权力结构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
权力是指对他人行为或资源的控制能力,而权力结构则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权力关系网络。
权力结构涉及政府、组织、企业、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探析权力结构对于理解社会运行机制、平衡权力关系、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 权力结构的来源与类型权力结构的形成离不开各种因素。
首先是个人能力与地位的差异。
某些人由于天赋、教育、技能等方面的优势,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控制他人的能力。
其次是经济资本的积累与分配。
财富的集中与分配不均导致了富者愈富的现象,财富与资源的集中也形成了一种权力结构。
再者,政治力量和组织结构的建立也会带来权力的形成与分配。
权力结构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政治权力结构指的是国家政府、政党和政府机构的组织结构与权责关系。
经济权力结构是指企业、金融机构和产业组织等在经济领域中的权威和影响力。
社会权力结构则是指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如宗教团体、媒体、非政府组织等。
2. 权力结构的运作机制权力结构的运作机制是指权力关系如何建立、巩固和转移的过程。
在政治权力结构中,常见的机制包括选举、任命、派系斗争等。
通过选举,公民可以通过记名投票的方式选择自己的代表,从而影响和改变政治权力结构。
政府中的派系斗争也会通过权力争夺来制约和平衡权力。
在经济权力结构中,市场机制是主要的运作机制。
供需关系、价格机制和市场竞争会对企业和行业的权力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政府的市场监管和经济政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和调整经济权力结构。
社会权力结构的运作机制更为复杂,包括意识形态传播、媒体舆论引导、社会组织活动等。
宗教团体通过宗教仪式和教义传播来建立权力结构。
媒体舆论的引导能够改变公众的认知和意识形态,影响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
3. 权力结构的影响与挑战权力结构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权力结构能够塑造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政治权力结构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对于社会公平、民主和法治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
权力与人类社会的权力结构人类社会是由各种各样的权力关系所构建而成的。
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能够影响他人行为和决策的能力。
在人类社会中,权力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社会和个人层面。
权力的分配和结构对于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权力与人类社会的权力结构之间的关系。
一、权力与政治结构政治结构是指组织和管理政治权力的方式和机构。
在人类社会中,政治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权力在政治结构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决定了政治机构的组织和运作方式。
政治权力可以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
在集中式政治结构中,权力主要集中在少数人或一个实体手中。
这种结构下,决策的过程通常由少数人或实体掌控,产生一种权威式的统治形式。
例如,在专制政权中,权力通常由统治者单方面决定。
相反,在分散式政治结构中,权力被分配给多个参与者,决策的过程较为民主,权力的制衡更加有效。
代议制民主国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权力通过选举来分配,政府和立法机构的权力相互制约。
二、权力与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是指一国或一社会中生产、分配和消费经济资源的方式和机制。
同样,权力在经济结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不同的经济结构中,权力的分配方式也不同。
在集权经济结构中,经济的控制权通常由政府或集体机构拥有,并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进行资源的分配。
在市场经济结构中,个体和组织可以通过市场交换来取得和行使经济权力。
市场经济结构下,政府通常通过监管和经济政策来调整和制约市场行为,以维护公平和稳定。
三、权力与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个体和群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
权力的分配和运行方式直接影响社会结构的形成和演化。
在垂直分层的社会结构中,权力通常由少数精英掌控,这些精英群体可以通过经济、政治或社会地位来表现其权力。
这种结构下,社会中的权力和资源分配存在不平等现象。
相反,在水平结构的社会中,权力较为平等地分散给社会各个层面的个体和群体。
这种结构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多元和公平,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权力链条、意义图景与展演:一种现代性政治的解析路径编者按历史社会学者如何对现代政治之生成展开因果分析?文章根据伊萨克· 里德将对“过程”与“关系”的分析路径与对权力结构的研究相结合的最新著述,围绕意义图景、权力过程的展演维度和权力链条三大要素的交织、互动,通过其对历史的因果叙事和理论分析解释,展现了一条关于西方现代性民主政治的形成之路。
同时,文章结合“威士忌起义”与“格林威尔谈判”的例证,更加具体地呈现了里德的独特叙事与分析视角,使得一个现代民主政治生成历史机制中的“消极性空间” 呈现出来。
该文具体如何,尚待诸君评议。
(政治学评介编辑部)作者介绍罗祎楠,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张浩东,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与关键词伊萨克·里德在他新近出版的《现代性中的权力:代理关系与国王两个身体的创造性破坏》一书中发展了实用主义社会学对“过程”与“关系”的强调,将研究扩展到“政治想象”问题,从一个新的角度回答了西方现代性政治的生成问题。
作者分析了领导者-行动者-他者的权力链条结构,并分析了意义图景与展演的纠葛过程。
围绕这三大要素,他叙述历史、构建理论,将现代民主政治生成历史机制中的“消极性空间”照亮。
关键词:消极性空间;意义图景;展演;权力链条;正文现代政治如何生成?历史社会学者又该如何对此展开因果分析?伊萨克·里德(Isaac Reed)在他新近出版的《现代性中的权力:代理关系与国王两个身体的创造性破坏》(Power in Modernity: Agency Relations and the Creative Destruction of the King's Two Bodies)(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一书中,对这些问题给予了新的回答。
里德发展了美国实用主义(pragmatism)历史社会学传统,并将此学术脉络拓展至对现代政治宏大想象(imagination)生成过程的探讨,同时聚焦于历史宏观意义结构的变迁,将视域深入现代民主政治出现的关键时刻。
政治学研究权力与政府的运行机制在政治学领域中,权力与政府的运行机制被视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本文将探讨权力的本质、权力的来源、政府的角色以及权力与政府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政治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运作的原理与机制。
一、权力的本质权力作为政治学中的核心概念,通常被定义为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
然而,该定义过于简单,无法完全揭示权力的层面和复杂性。
权力可以分为形式权力和实质权力。
形式权力是指在组织结构中所拥有的地位和职位所赋予的权威,而实质权力则是对资源、信息和决策过程的控制能力。
权力的来源广泛且多样化。
政治学家认为,权力可以来源于法律、传统、魅力、影响力等多种因素。
例如,在法律体系下,政府作为一种强制性的组织形式,具有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手段来行使权力的能力。
二、政府的角色政府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扮演着管理社会事务和权力分配的角色。
政府的职责包括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利等。
政府的职能通常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方面,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公正。
1. 立法: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社会行为,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立法过程中政府需要考虑公众的需求和利益,平衡各方利益关系,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2. 行政:政府通过行政机构来管理和执行法律,并提供公共服务。
行政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政策和处理公共事务,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3. 司法:政府通过司法机构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司法部门负责解决纠纷、保护人权和处理犯罪行为等。
政府的运行机制与权力息息相关,政府通过权力行使来实现其职能和责任。
三、权力与政府的相互关系权力与政府是紧密相连且相互依存的。
政府是权力的机构化表达和实践,而权力则是政府运行的基础和动力。
权力通过政府来行使,政府则通过权力来实现其职责和使命。
在民主制度下,政府的产生和运作必须经过公众的授权和监督。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公众的选举和支持,而公众则通过选举和舆论监督来制约政府的行为。
这种权力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使得民主政府能够实现公众的权益和需求。
人类社会的权力结构与社会运行规律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而权力结构是组织这个体系的核心。
权力是一种能够引导和控制其他人行为的力量,它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权力的存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权力滥用、不平等和腐败等。
因此,了解人类社会的权力结构以及相关的社会运行规律对于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在人类社会中,权力结构呈现出多样性和分层性。
首先,社会的基本权力结构通常由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组成。
政府作为整个社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拥有最大的权力和资源,并承担着维持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责任。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要组织形式,拥有一定的经济权力,并能够通过生产和服务为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社会团体则代表着不同利益群体的权力,如工会、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等,他们通过联合行动来保护自身权益。
其次,权力在这些组织内部也存在分层结构。
政府机构通常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权力范围和职责。
企业则按照管理层级进行组织,高级管理层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和资源分配权,而基层员工通常处于较低的权力地位。
社会团体也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决策和权力通常掌握在核心成员手中,而普通成员则以自愿参加等方式参与。
权力结构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运行规律的制约和影响。
首先,平衡与制约是权力结构运行的重要规律。
各个权力机构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是确保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关键。
政府在行使权力的同时受到法律、监督和舆论等多方面力量的制约。
企业则需要遵守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以保证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社会团体的活动在法律框架下进行,受到公众舆论的监督。
其次,透明与参与是权力结构运行规律的重要方面。
透明度是确保权力运行公正和合法的基础,对于政府和企业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决策应该公开透明,对公众负责,并接受公众监督。
企业应该公开财务信息和生产流程,提供真实、可靠的产品和服务。
社会团体要注重会员参与和决策透明,以确保代表多数人的利益。
人类社会的权力结构现状与未来趋势人类社会的权力结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紧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现今的社会,权力分布不均,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加速发展,未来的权力结构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和趋势。
权力分布不均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不同社会群体的权力分配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方面,少数人拥有绝对的权力,他们可以通过资源和财富的控制来影响整个社会的走向。
另一方面,广大的群体并没有获得参与决策的机会,他们的权力被剥夺。
这种不平等的权力分配,容易导致社会动荡和不满情绪的高涨。
然而,现代社会中一些新兴的力量正在不断涌现,试图改变这种现状。
科技的进步是改变权力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变得更加透明和共享,使得权力的掌握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和网上众筹,个人有了更多的方式和途径来发声。
这使得社会的权力愈发分散,个体的影响力也得到了提升。
人们可以轻松地与政府和企业进行沟通和互动,他们的声音逐渐被重视。
此外,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改变了社会权力的格局。
随着科技企业的崛起,像亚马逊、苹果和Facebook这样的跨国公司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
这些公司不仅持有庞大的财富和资源,还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
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已经成为驱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社会对这些企业权力的掌控和监管已经成为全球议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未来的权力结构将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充满未知的时代。
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颠覆传统的产业结构,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新的权力角色将会诞生,原有的权力关系将会受到冲击和重构。
一种可能的未来趋势是权力更加分散化。
随着人们的社交网络的扩大和虚拟社区的增多,个体将更容易形成集体行动。
这将进一步增加社会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减少权力的集中程度。
个体和群体会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来参与决策,并对社会变革产生影响。
[作者简介]佀传振,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王飞麟, 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中共武汉市委党校《长江论坛》杂志常务副主编。
[摘要]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意识形态权力、军事权力是现代权力网络的四大维度。
在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权力运作的特点突出表现为集中化与局部化—扩散化的运作类型、科层化的组织型态、可持续性财政体制和市场化与货币化同步的制度安排以及内部规训、内部靖绥与反思性监控的运作机制几个方面。
[关键词]现代国家;权力运作;IEMP[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980(2007)05-0054-05现代国家建构是指在新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按照民主和法治的政治原则,建立起新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政权组织网络,有效地行使其征收赋税、维持治安、兴办教育、多种经营、发展经济、合理配置资源等基本职能[1]。
权力与政治存在天然的共谋关系,现代国家建构过程实质上也是权力运作逻辑的演绎史。
印裔美籍汉学家杜赞奇(Prasenjit Duara)指出,现代国家建构是一个国家权力对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各方面控制逐渐加强,公民权利和义务逐步扩大的过程。
[2]( 第2页)本文正是以此为背景,以迈克尔·曼(M·Mann)的IEMP 模式(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意识形态权力、军事权力)为视角,试图对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权力运作的特点进行初步的梳理。
一权力是一种社会资源。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权力学说和权力理论、韦伯(M·Weber)的多元主义权力主张和多元主义权力理论以及经典精英理论和现代权力精英理论构成了权力的理论渊源及由此产生的权力理想类型。
但是,一种权力要想转化为国家意义或政治层面上的权力需要两大条件:一是权力的制度化,“使持续运转的强制性政治组织成功地垄断合法使用暴力的权力,并以此维持秩序”[3]( 第31页);二是把居民、地域禁闭起来,形成权力集装器,实现国家最基本要素——领土、居民、主权三者的有机契合。
专断性权力和基础性权力是政治权力的一体两面。
在西欧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现代国家的建构过程实质上是由一个分散、互不联系的且以族群为基础的地方性社会走向一个整体、相互联系并以国族为基础的现代国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长期的军事战争逐渐摧毁了分散的庄园共同体,并将一个个族群和政治单位粘连起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拥有明确边界的领土上的集体。
”“它是统治的一系列制度模式,它对业已划定边界(国界)的领土实行行政垄断,它的统治靠法律以及内外部暴力工具的直接控制而得以维护。
”[4]( 第147页)国家精英正是通过这种专断性权力的上收与垄断使其凌驾于市民社会之上,并支配整个社会。
“国家权力在现代的扩展涉及一个双面的过程:一是渗透与扩张的过程,一是证明此种渗透与扩张过程的现代国家建构中权力运作析论——以权力的IEMP模式为视角佀传振1,王飞麟2(1.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79;2.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收稿日期:2007-03-02合法性。
”[5]( 第86页)因为,“即使是最强者也绝不会强得足以永远做主人,除非他把自己的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
”[6]( 第12页)也就是说,正是基于庞大的组织网络以及知识、技术条件使国家权力运作的渗透性得到空前强化,而这一权力的渗透过程也是国家的一体化、同质化过程,以民族——国家为边界的社会从机械的共同体转变为有机的社会。
福柯(M·Foucault)称之为现代国家权力运作的局部化——扩散化,其特质是弥散性。
这种微观的基础性权力是国家得以透过社会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后勤学技术与知识的发展,渗透其疆域或市民社会并且型塑制度化的运作,广泛调节社会生活,或掌握个人活动的权力,它具有某种“扩散 ”的性质。
[7](第229页)因此,作为基础性权力的网络运作,并不能视为市民社会的国家化,而是国家在自身权力机制的边缘不断进行着吸纳、挪用、转化及再生产社会权力组织的过程。
可以说,以国家为名义的政治权力运作,形成了其在特定机制中的“集中化”与“局部——扩散化”现象,从而构成了现代国家权力的实践形态及运作类型。
[8]现代国家是政治社会的理性化产物。
在哈贝马斯看来,合理的国家机构表现为:依据一种集中的和稳定的税赋体系;控制一种集中领导的军事权力;垄断立法和法律的权力;通过一种专职官员统治的形式组织行政管理,[9](第137页)而这一合理化的机构建设有赖于“科层制”与“行政科层化”的发展。
韦伯曾指出官员制度的科层化(或官僚化)是国家现代化“明显无误的尺度。
”[10](第736页)“近代初期欧陆诸国的国家权力,通常都集中在那最大胆迈向行政官僚化之途径的君主的手中,显而易见的,大规模的近代国家在技术上是极端依赖官僚制之基础。
国家愈大,愈是强权,对官僚制的依存就愈绝对。
”[11](第42页)这一科层制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点:第一,各部门有依据规则、法律或行政章程而确定的权限;第二,官职层级制与审级制有一套明确制定的上下关系,上下级必须遵循法律秩序的一般原则及由其设置的行政程序;第三,职务运作以原本草案形式保留下来的文书档案为基础,以幕僚与各种书记所组成的部门为平台;第四,职务活动以专业训练为前提;第五,科层制支配制度具有严格的可操作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12]概括而言,其特征为层级制、连续性、非人格性、专业化,并内含“技术性知识”以及其它奠基于社会领域的“技术”要件。
“精确、迅速、明确、熟悉档案、持续、谨慎、统一、严格服从、防止摩擦以及物质与人员费用的节省,所有这些在严格的官僚制行政里达到最理想状态。
”[11](第45页)韦伯的观点打开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视野,特别是关于权力运作的“知识”与“技术”基础 ,确实足以彰显出现代国家有别于过去的特殊条件与权力运作的形态。
二就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经验来看,其基本构件有五个要素:核心的能动者、现代行政科层制的建立、可持续的财政、社会成长(市民社会)和宪政[13]。
然而,真正推动民族—国家建构的基本动力是经济暴力——以市场为领地的资本。
韦伯指出,经济社会的合理化,首先起自于家庭与经营活动的分离,其次是经营活动中的合理算计,而这种算计又服从于追逐利润的经营目的。
追逐利润是现代经济组织的终极目的和永不竭止的动力。
这便是资本的逻辑。
[14]支撑这一逻辑运作的体系则是统一的可持续性财政体制建立和市场化与货币化同步的制度安排。
中世纪后期的西欧是一个分散的且互不联系的文化共同体,长期混战的生存理性迫使各国建设一支对内有足够防御能力和对外有较强扩张能力的军事力量。
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国家必须开发新的、稳定的税源,建立新的筹资渠道,这推动了现代财政税收制度的建立。
正如戈德切德(Rudolf Goldcheid)所说,战争是“公共财政得以全面发展的不断推动者”[4](第197页)。
因此,可持续财政体制建立的首要目的是维持国家执行的军事职能。
由于这些军事活动在数量和范围上的扩大,要求国家必须统一税收,并开辟更多的税源,维持税源的稳定和增加。
这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取消了各种地方性征税与关卡,统一了税收体制;二是通过法律形式保护产权,避免了政治权力对经济活动的恶意和无度干预。
市场的发展和经济领域独立性的增强,使得国家必须按照量入为出的明智方法安排国家支出,并通过税收、债务等诸多方面的改革以增加收入。
关税的统一征收、中央银行的设立以及国债的发行等制度创新为人口和地理规模的合理结合提供了必要的理性管理手段,使得民族国家能够有效地运转起来。
[15](第84-88页)市场是资本运转与配置的场域。
资本的私人性要求作为公共性权力的国家界定国家、市场、社会三者特定的领域边界并加以长期维持。
波拉尼曾经将人类社会中的经济体制划分为三种类型,即互惠经济、市场经济和再分配经济。
在传统互惠型经济模式下,权力不仅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力量手段,而且还是社会资源进行配置的依据,权力成为攫取资源的理想工具。
但是,随着远程贸易的恢复和短途贸易范围的扩展,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转变,一种具有现代性的国家——市场——社会框架开始形成。
王权维持下的国家——市场——社会的均衡关系是短暂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流向仍是权力的附属物。
而市场体制的相对独立与发展则不失为打破这种非均衡框架逻辑,实现三者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有效途径。
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君主开支主要来源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后者通过向君主借债、购买官职逐渐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并且在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面前未被同化,保持着生产性本色。
二是市场的发育为市民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土壤,防止了王权从上而下的全面渗透与控制,成为制约国家权力的根本力量。
因此,市场体制的发育、发展成为制衡权力任意汲取社会资源的软力量。
与传统经济权力相比,现代经济权力是市场化权力与货币化权力同步运作的状态。
在由战争与竞争、技术创新、市场化与货币化、阶级分化与阶级斗争构成的现代国家构建基本动力中,货币是市场交易的中介,市场化的扩展是货币使用范围的扩大。
“经济的货币化对政治具有革命性影响,因为它深化和扩展了市场。
货币化的市场极大地加速了财富的积累、国际商业的扩展和政治权力的集中,溶解了传统社会关系,鼓励创造更大更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组织形式。
它使更广泛的、更有效的劳动分工成为可能。
它为聚集财富从事战争提供了便利,从而提高了军事力量和战争规模。
”[16](第131页)因此,建立与市场化和货币化相适应的管理机构成为克服现代国家构建中财力紧缺问题的当务之急。
可以说,统一财政税收体制的建立、市场与权力对社会资源的共同支配、市场化与货币化共存共同构成了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经济权力的三大特征,并且赋予经济权力以整合全社会的能力。
三作为一种权力化形式存在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支配人们生存方式的文化体系,是人们言行中自觉遵守的价值准则和思维方式,体现在神话、哲学、历史、文学等文化形态之中。
意识形态权力既是一种特定的文化信仰,又是政治权力操作的行动纲领。
如果说经院哲学是现代西方文化的先导,那么意识形态则是非西方民族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文化阶梯。
[17]而这一阶梯又是在“臆想共同体”基础上通过权力的规训演变逐渐形成的。
现代国家通常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结构和原则的溶合,一种是政治的和领土的,另一种是历史的和文化的。
”[18](第490页)。
它是以民族共同体为组织基础的臆想共同体。
滕尼斯(F·Tonnis)曾指出,“共同体是一种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
”[19](第54页)传统民族实质上是以血缘为主的种族概念,群体的归属感和道德意识的内化,是民族成员的感情基础和联系纽带,成员之间有血缘和人类解剖学的关系,有着共同的语言、宗教、文化传统和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