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感与上级的社会支持关系的实证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1.04 KB
- 文档页数:3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成因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近年来,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逐渐增加,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成因,并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旨在为高校教师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覆盖全国范围内的多所高校,涉及不同学科和不同级别的教师。
三、调查方式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邮寄和上线填写的形式,共有1000名高校教师参与了本次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情况、压力来源、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
四、调查结果1. 工作量过大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高校教师认为工作量过大是他们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
随着学校教学任务的不断增加和科研项目的压力,教师们面临着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务,导致工作时间的长时间加班和工作压力的增加。
2. 管理制度不完善约60的高校教师表示,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是他们工作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教学评估体系不合理、考核方式过于功利化等问题,都给教师带来了额外的工作压力。
3. 薪酬待遇不公平调查显示,有超过70的高校教师认为薪酬待遇不公平是他们工作压力的重要原因。
教育工作者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而教师们的付出未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回报,使得教师们普遍感到压力较大。
4. 学术压力和竞争部分高校教师表示,学术压力和同行之间的竞争也是他们工作压力的成因之一。
学术成果的竞争、项目申报的压力等都让教师们倍感压力重重。
五、调查结论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量过大、管理制度不完善、薪酬待遇不公平等因素。
2. 学校应该从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3. 教师个人也应该通过提升自身素质、保护自身健康,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来减少工作压力对自己的影响。
六、解决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以下一些解决建议:1. 学校应该合理分配教学和科研任务,增加教师的工作自主性和灵活性,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
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日益成为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来源及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为高校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其次,运用问卷调查获取教师工作压力的统计数据;最后,通过访谈深入了解教师工作压力的来源和影响。
二、研究结果1、工作压力现状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大学教师都面临着一定的工作压力。
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压力感受较为明显,女性教师压力水平略高于男性教师。
2、工作压力来源通过访谈发现,大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任务重,学生管理难度大;(2)科研压力大,学术论文发表要求高;(3)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4)家庭与工作平衡难度大。
3、工作压力影响长期的工作压力对大学教师的身心健康、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部分教师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三、讨论本研究发现,大学教师的工作压力来源多方面,且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相对而言,年轻教师和女性教师更容易受到工作压力的影响。
为缓解教师工作压力,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优化教学科研管理体制,减轻教师负担。
例如,提高教学工作量要求,降低科研任务指标,完善教师评价机制等。
2、教师心理健康,加强心理辅导。
高校可以建立心理辅导机构,定期为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教师解决心理问题。
3、促进家庭与工作平衡,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例如,制定灵活的工作时间安排,提供儿童教育和老人照顾支持等。
4、建立教师职业发展体系,提升教师职业满足感。
包括提供专业培训、职业晋升机会和表彰激励机制等。
四、结论本文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大学教师工作压力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大学教师普遍面临一定的工作压力,且压力来源多方面,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来源与测量实证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日益增加。
高校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角色,承担着教学任务、科研项目和学生指导等多项职责。
这些工作的压力源和程度对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动力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来源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实证方法进行测量,可以帮助高校管理者制定有效的工作减压策略,提升高校教师的工作质量和生活幸福感。
工作压力来源分析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源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
内部因素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和学生指导等工作过程中自身感受到的压力;外部因素是指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环境对教师工作的要求和影响所产生的压力。
内部因素的工作压力1.教学任务压力:高校教师需要完成各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包括备课、授课和评估学生等工作。
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教学任务,无疑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2.科研项目压力:高校教师一般需要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和承担。
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成果产出等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称、奖励和学术声誉,因此教师对科研项目的要求和压力也较大。
3.学生指导压力:高校教师承担着对学生的学术指导和学业辅导。
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个性化指导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工作压力。
外部因素的工作压力1.学校管理要求:高校的管理要求和教学评估体系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
高校教师需要按照学校制定的工作要求,完成各项考核指标,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外界施加的压力。
2.家庭压力:高校教师在工作之外还需要照顾家庭生活,这就需要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做出平衡。
如果家庭因素导致教师的时间和精力不能得到合理安排,会给教师带来额外的工作压力。
3.社会环境压力:社会环境的改变和对教师的社会评价也会给高校教师带来一定的工作压力。
例如,社会对高校教师的期望和评价标准的不断提高,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成果的要求也在不断加大。
工作压力的测量方法为了深入了解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源和程度,可以使用以下测量方法:主观评价法主观评价法是通过向高校教师提供问卷调查,让教师根据自身感受对各项工作压力进行评价。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心探究【第一章】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管理分析绪论【第二章】工作压力研究的理论基础【3.1】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现状【3.2 3.3】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第四章】减轻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建议与对策【结论/】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缓解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结论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问题,从调查我国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状况和工作压力源出发,深入分析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大对社会、高校发展和高校教师自身的负面影响。
之后根据管理心理学、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压力的相关理论模型中的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式,从社会、高校管理变革和教师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缓解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建议和对策。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与成果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理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现状的研究成果,系统地论述了管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工作压力的管理模式,选取了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式作为本文研究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压力管理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2.通过分析认为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大的原因来自于宏观因素,高校管理因素和自身因素三个方面。
其中宏观因素主要是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社会对高校教师期望高但支持低和高校教师高投入低回报三个方面。
高校在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中存在问题,高校不完善的激励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沟通机制和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也是造成高校教师工作压力。
自身性格特点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也是压力源之一。
其中,社会和高校组织的支持较少,高校教师对工作的可控性较低是工作压力产生的重要原因。
这些因素如果不加以处理,会对高校教师自身产生负面影响,更会制约高校的发展。
3.在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压力的相关理论模型中的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式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对高校教师的要求高,属于高压职业,根据工作需求-控制-支持模式,如果增加对高校教师的社会支持和工作的可控性则能减轻高校教师工作压力,还能激励高校教师更好的完成工作。
第34卷第5期2013年5月科研管理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Vol.34,No.5May ,2013收稿日期:2012-12-28;修回日期:2013-04-07.基金项目:浙江工业大学人文社科预研项目“工作压力和社会支持对科技人才自我效能感及行为表现的影响机制研究”(1103122023708)、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09YJC630206)、浙江省软科学项目(2011C35005)。
作者简介:方阳春(1974-),女(汉),浙江浦江人,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浙商信息中心、全球浙商创新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
文章编号:1000-2995(2013)05-008-0136工作压力和社会支持对高校教师绩效的影响方阳春(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浙商信息中心、全球浙商创新发展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摘要:本文通过实证调研工作压力和社会支持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后发现:(1)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较高,特别是高工作要求低收入、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而产生的压力;教师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多来源于家人和朋友,来自上级和组织的支持较少;社会支持形式多为情感支持,工具支持和信息支持较少。
(2)五种压力源与压力症状具有显著正相关;工作量大时间长压力源与关系绩效显著负相关;高工作要求低收入、工作量大时间长与任务绩效显著负相关。
(3)工作压力源、社会支持对压力症状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压力症状是工作压力源与社会支持作用于工作绩效的中介变量。
(4)社会支持对关系绩效有显著直接影响,对任务绩效没显著直接影响。
文章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从学校、主管领导、家人、朋友和自身等五个方面提出高校教师压力管理和社会支持对策建议。
关键词:工作压力;社会支持;高校教师;压力症状;工作绩效中图分类号:C962文献标识码:A1引言工作压力已被看成是“21世纪的流感”。
工作压力是损害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高压力会减弱幸福感[1]。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研究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得高校教师无论在教学、科研以及身心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适当的压力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压力过大就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本文主要针对高校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群体,对高校教师压力来源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压力的一系列策略。
标签:高校教师;压力源;压力应对策略1工作压力的含义一般来讲,压力是指当个体受到来自内外部环境的不同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
其中工作压力是从压力的含义中引申出的,是指在工作场合中产生的压力。
员工在完成工作任务时,由于各种原因如,工作量增加、工作时间超时、工作目标模糊、工作条件多变等所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2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源分析2.1高等学校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给教师带来的压力2.1.1职称评定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压力随着社会的急速变化,高等学校正在进行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改革。
学校职称评定对教师的教学成果及科研成果的要求越来越高,限制条件也越来越多。
即使教师具备职称评定所需的硬条件,在有的地方如果缺乏与评委的有效联系等软条件,要想获得职称也是有很大难度的。
一些高校为了增强科研实力,用定量的办法来衡量教师的业绩,如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多少文章、争取了多少科研经费等,给教师的压力十分明显的。
2.1.2分配制度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为了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了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一些高等学校在收入分配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拉开了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
专业课教师和公共课教师之间、行政管理人员和普通教师之间、有课题经费的教师和没有课题经费的教师、有职务消费的行政人员和没有职务消费的普通教师之间实际经济收入可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给普通教师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2.1.3教学改革和质量管理给教师带来的心理压力。
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了许多措施。
如成立督导团随机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师上课的意见、在教师职称评定中由学生给教师评等级、把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在职称评定中实行“一票否决”等。
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工作要求的日益增加,工作压力成为了许多人生活中的主要问题。
工作压力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个体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压力是由于工作任务的繁重、时间压力、工作需求和挑战变化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
工作压力会导致个体产生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感,如焦虑、抑郁、失眠等。
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社会支持对于缓解工作压力的重要性。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周围人群中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支持,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实质性支持。
研究表明,当个体感受到来自家庭、朋友和社会的支持时,可以有效地减轻工作压力的程度。
社会支持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提高自信心和积极性,减少工作压力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首先,家庭支持是缓解工作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和实质性支持,减轻个体在工作中的压力。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沮丧和疲惫时,能够回到一个关心和理解自己的家庭中,可以得到家人们的安慰和鼓励,从而缓解工作压力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其次,朋友支持也对缓解工作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朋友们可以为个体提供情感支持、理解和帮助,以及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朋友的鼓励和支持可以激发个体的积极态度,增加对困境的应对能力,降低工作压力的程度。
此外,社会支持网络也是个体缓解工作压力的重要资源之一。
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同事、上级和其他社会群体中的人。
与同事和上级之间的良好关系可以为个体提供情感支持和信息支持,分享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扰,共同分享经验和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从而减轻工作压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社会支持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与个体的需求和个体之间的匹配度相适应。
不同人对社会支持的需求和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和适应。
综上所述,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工作压力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无论是高强度的工作任务、长时间的工作加班,还是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都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心理压力。
面对这种情况,社会支持成为了缓解压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和资源。
社会支持是指通过亲密人际关系中的情感、资源和信息支持来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和适应能力的过程。
无论是来自家庭、朋友还是同事,社会支持都能够帮助个体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提升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首先,社会支持在工作压力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工作压力常常会导致一系列的身心问题,如焦虑、抑郁、疲劳等。
而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体提供情感上的安慰和支持,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朋友之间的交流和鼓励,甚至是同事之间的帮助和合作,都能够有效减轻工作压力,提升个体的情绪和工作状态。
其次,社会支持对于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在压力过大的工作环境下,个体常常感到疲惫和挫败。
然而,当他们得到来自家庭、朋友和同事的支持和肯定时,会感到被重视和安慰,从而提高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这种积极的反馈和认同能够激发个体的积极性和动力,促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工作,提升工作表现。
另外,社会支持还能够提升个体的适应能力。
在面对艰难困境时,有人支持和鼓励的个体更容易接受挑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比于缺乏社会支持的人,他们更有可能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压力,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被动和消极的情绪中。
因此,社会支持不仅能够帮助个体应对工作压力,还能够提高个体的抗压能力和适应性。
然而,社会支持的缺失也会给个体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缺乏社会支持的人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对工作充满厌倦和挫败感。
这种负面情绪的累积可能导致个体的工作表现下降,甚至出现身心健康问题。
因此,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和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工作发展都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工作压力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