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本科教学新开课和开新课管理办法

本科教学新开课和开新课管理办法

本科教学新开课和开新课管理办法
本科教学新开课和开新课管理办法

本科教学新开课和开新课管理办法

为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本科教学改革,使课程体系更加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一、新开课

新开课是指任课教师第一次上课。新开课教师所讲授课程的范围为已列入全程专业教学计划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一)新开课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1.已取得教育部统一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

2.对拟讲授课程规定的辅导、答疑和实验等教学环节,经过一轮以上的实践锻炼且取得较好的效果。

3.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全面掌握拟讲授课程的基本内容并在接受审核前写出全部讲授提纲和至少2/3以上的讲稿,剩余1/3讲稿应在开课后三周内完成。

4.经过试讲程序并获得通过。试讲工作由各系(部)组织有关教研室具体实施。各系(部)应成立试讲工作小组,小组人员不得少于5人,其组成人员应包括系、教研室负责人,教务处1人和2名副高职称以上教师代表。试讲应有书面记录,试讲工作小组应对试讲情况作出客观评价。

(二)新开课审批程序

1.各系(部)严格按照新开课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于开学后五周内将下一学期拟新开课的教师审查情况,以书面形式报教务处。

2.教务处收到各系的书面报告后,对拟开课教师的有关条件逐条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报告说明理由,予以退回。

3.各系对经教务处审核通过的教师可按规定安排教学任务。

二、开新课

开新课是指教师讲授新的课程。开新课包括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是指教师本人在主讲一门或几门课程之外,开设新的课程;第二种含义是指所开设的课程在本院未开设过。

(一)开新课的标准和要求

1.第一种含义的开新课的标准和要求:

(1)必须具备讲师以上职称。

(2)必须系统地讲授一门必修课程并经过三轮以上教学实践,且教学效果良好。

(3)写出所开新课的全部讲授提纲和至少2/3以上的讲稿,剩余1/3讲稿应在开课后三周内完成。

(4)所开新课应有教学大纲及教材。

2.第二种含义的开新课的标准和要求

除具备第一种含义中的四个标准和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所开新课内容新颖,质量较高,不是现有某门课程的简单修改、补充、分解等。

(2)课程内容符合全程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3)必须先开设一个学期的讲座,视其讲座的实际效果按程序决定是否准予开新课。

(4)如所开新课无教材时,应在课程讲授2年内编写或指定教材,否则予以停开。

(5)面向全院开设的选修课,总学时一般不超过36学时(2学分),必修课总学时一般不超过54学时(3学分)。

(二)开新课审批程序

1.任课教师向所在教研室递交书面申请,提出开新课或讲座的设想、方案、开课(讲座)时间等,并提交所开新课的讲授提纲及2/3以上讲稿,经教研室研究同意后报所在系(部)批准。

2.各系(部)按照开新课的标准和要求审核同意后,于开学后五周内将下一学期拟开新课或讲座的教师审查情况,以书面形式报教务处。

3.教务处收到各系(部)的书面报告后,按规定进行审核,对不符合开新课或讲座条件的说明理由,并予以退回;教务处审核通过后,报主管院领导批准。

4.教务处接到主管院领导书面批复后,对所开新课登记备案,并通知有关系(部)落实教学任务,正式安排开课或讲座。

三、课程教学质量管理与经费资助

(一)课程所在系(部)应加强对新开课和开新课的教学质量管理。

1.系(部)应在第四周组织对教师的讲稿进行检查,确认其完成情况。

2.系(部)应在开课学期期初或期中对教师的新开课和开新课组织集中听课、作出讲评,并将评价材料存档及报送教务处备案。

3.系(部)应在开课学期期末对新开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与评价,并将评价材料存档及报送教务处备案。

(二)教务处有权根据本办法对教师新开出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师资、课程内容及教学质量等进行实质性的检查。

(三)鼓励和资助开新课的办法

1.开新课经教务处确认后,给予一定资助。该门课程的开课学时纳入岗位教学工作量考核,与老课课时管理挂钩。同时开新课给予课时补贴,标准为:第一种含义的开新课,按原有课时系数的1.3倍计算补贴;第二种含义的开新课,按原有课时系数的1.5倍计算补贴。

2.教务处每学期进行一次新课审批工作,课时补贴由教务处随课堂教学工作量同时报送人事处,由学院按月支付。

3.若在计划开课期内未开出新课,教务处将有权注销该新课。

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

成武镇中心学校 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为了加强学校教学管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真正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特制定成武镇小学日常教学管理实施细则。 一、落实课程计划。 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颁发的课程计划,是教育教学的法规性文件,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作了具体的规定,我校必须严格执行。 1、安排任课教师。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前由学校业务领导根据教师情况安排任课教师,再提交学校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确定任课教师,在开学前一周向全体教师公布。 2、制定课程表。任课教师公布后,由教导主任根据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制定学校课程表,于开学第一周开始试行,第二周确定落实并开始运行。教师不得随意串课、调课,不得无故旷课。 3、制定学校教学计划。开学前两周由教导主任根据区教研室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学校教学工作总体计划和目标,针对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任务、特点制定学校教学计划,并对其教学提出明确要求,对各项教学工作作出具体安排。交业务校长审查后,经过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审核通过,于开学前一周下发给各教研组,由各教研组教师集体学习讨论,最后形成公文在学校网上发布,并开始实行。教学计划在开学第一周上交到教研室一份。

4、制定教研组教学计划。教研组教学计划,由组长制定,计划要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本组工作目标,结合本年级、本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工作做出具体安排,计划须经本组教师讨论认可,由组长实施,计划确定后开学第一周交教导处审定。教导处根据各教研组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指导,最后确定落实计划,教研组留一份,上交教导处一份。 5、制定各科教学计划。各科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在制定教学计划前,首先要了解课程计划,学习新课标,在体现学校计划的前提下,要做到(1)熟悉新课程标准,明白本学期、本学科总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2)熟悉教材,通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结构和内部联系,理解各章节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教材重点难点。(3)熟悉学生,结合学生基本情况制定计划。各科教学计划应包括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的内容包括:学生情况分析;本册教材分析;本学期学科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教学时数和起讫日期:主要教具的选择。学期教学计划在开学前由各任课教师个人制订,一式两份,一份个人保存,一份交教导处。 单元教学计划必须做到“五个清楚”:即单元教学目标清楚;重点、难点清楚;课时划分清楚;课型选择清楚;主要教法清楚。根据新课改理念,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课前准备、课时分配。单元教学计划须在该单元教学之前拟定好。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已经10年多了。我市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标下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笔者从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市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还不容乐观,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进一步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树立教学新理念 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明确改革的方向。当前要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树立教学新理念。 (一)温习新课标。 国家教育部颁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在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取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新成果,分析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不仅具有开创性,而且具有时代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准绳,它的颁布使学科教学的许多问题明确起来了。例如,1、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明确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任务。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3、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观念。课标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4、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标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对各学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6、提出了新的教学评价理念。总之,这次的课程标准不仅指明了语文教学和改革的方向,还有明确的标准和方法。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静下心来,潜心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及其相关教育理论,在学习中亲近新课标,把握它的精要。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 (二)牢固树立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归根到底是由教育理念决定的。学习语文新课标,关键是要把握其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语文课程资源”这是语文新课标中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它回答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只有正确把握这些基本理念的内涵,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因此,各校必须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做到《语文课程标准》人手一册,定时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促进理念向行为转化。 二、把握新教材,探索新教法 教学改革与教材改革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还必须认真学习“新教材”(这里是指人教版实验教材),把握新教材特点,探索新教法。 (一)把握教材新特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修订的新教材,它全面、准确地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努力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改变教学方式,使教材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在教材内容的修订方面,主要有:(1)大量更新课文。增加了课文的篇数、丰富了课文内容、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2)重点训练项目作了适当调整;(3)课后的思考练习作了较大修改。减少了题量、思考练习,突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4)作文练习作了较大修改。一方面是丰富了作文训练的形式,既有写实作文,又有想象作文,还安排了一些常见应用文的练习;一方面是在训练要求上尽量为学生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办法与措施方案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办法及措施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现在全乡提出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学校应以此为契机,查摆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找出解决的办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几年我校教学质量一直列全乡倒数位置,其原因诸多,重点是我们校领导重视不够,教师在教学上引领、传授知识没有新颖,与家长沟通不足,教师获取新知和运用新知的能力不够,应用老方法讲授新教材,逐年累积使得学校教学质量下滑,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参考中心小学下发的“一评三考”实施办法和学校教职员工的意见,结合学校的实际,根据各级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特制定本措施。 一、切实加强课程管理。 要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课时计划,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决不随意加课减课。把教师在课程计划执行中有无违规现象,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并与奖惩挂钩。 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校长、教导主任、值班教师每天从早读、晨会开始到放学结束,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私自调课、不按教学常规上课,课堂环节脱节、不完整,随意上自习进行或未按规定时间放学等现象,都作为教学事故记录在案,并根据“一评三考”奖惩条例进行处理。 二、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把功夫下在课前。 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虽然我们备课是直接下载,但也要仔细研究备课,写好批注与反思。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必须严格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测验考试和教学目标。 第二、把力量放在课内。 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教导处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1)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2)对于不带教案,作业未批改上课的要按照“一评三考”的实施办法严肃处理。(3)组织教师评选优质课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第三、把补困加在课后。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修订版】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注意间架结构。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6.关心自然和生命,并乐于与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第二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三)习作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5~6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二)阅读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实行精细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泗阳县城厢中学陈军 教育质量是办学的根本目的,是学校与教师生存与发展的生命。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必须让全体教师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全体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提高教育质量是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是党和政府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我们的根本职责,是学校与教师发展的根本上来。其次是按加强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建立教育质量的目标与责任体系,形成学校—年级组—班级—班主任。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双向目标责任体系,根据实际确定质量目标。与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其三要建立教育质量的评价机制。其四要建立教育质量的奖罚机制。教育质量高的教师在评职、评先、评优按优先考虑。 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我校将推行教学工作“十字”方针,并把这“十字”方针作为我校强化教学中心意识,开发教师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形成规范化教学管理的重大举措,同时,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加以体现。 (1)、备课要“深”。即:深入学习课标,深入挖掘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深入探讨教法。 (2)、上课要“实”。即:上有充分准备课,不搞花架子,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3)、作业要“精”。即:作业要有针对性,有代表性,有目的性。 (4)、教学要“活”。即:不局限于教材,不局限于现成的模式,不死用教案,做到教有特色,教有风格。 (5)、手段要“新”。即:在创设情境方面,在学习方式、教学方式选择方面,在训练设计方面要突出“新”字。 (6)、反馈考试要“勤”。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7)、考核要“严”。即: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严把考核、考勤关。 (8)、批改辅导要“细”。即:所有学科作业或笔记类,都要详批、详改,班主任要建立后进生辅导记录,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 (9)、检查评价要“公”。即:公平公正地检验评价每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

如何理解新课标中的教学观5页

如何理解新课标中的教学观 这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是我国数学课程改革十年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进一步提高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质量的方向指引。标准的修订稿(以下简称修订稿)坚持了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与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相比,在教学观上有一些重要的特色。如何理解新的教学观,笔者认为可关注以下四个重要的方面。 一、明确了新的教学观,突出“参与”“互动”和“发展”三个基本要素 首先,修订稿提出,数学教学是师生双方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提法,明确了一种新的教学观。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包括三个要素。第一,师生双方的参与,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第二,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往过程。第三,通过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的发展。 二、提出“四基”思想,拓宽了数学教学的目标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从四个方面体现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体现数学教育固有的特点和基本要求。从课程目标上看,可以分成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等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基本要求。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要以知识技能为载体,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基本知识和发展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经历基本的数学活

动经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与实验稿相比,这次修订在教学目标上得到进一步拓宽。长期以来,如何落实基础和创新是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难点,有人甚至认为两者在实践中很难统一起来。修订稿在原来“双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在继承的基础上促进发展,很好地处理了基础和创新的关系,实现了“双基”与创新两方面目标的和谐统一。“四基”的基本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经验和基本思想。“双基”是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传统和基础。我国学生“双基”比较扎实,但在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方面比较薄弱。本次修订强调“四基”,强调对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这为在原来“双基”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找到了一条基本路径,对于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通过“四基”目标的达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活动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 三、着力培养“四种能力”和“两种意识”,使之成为数学教学的基本载体 本次修订在课程实施和载体方面形成重要特点。这就是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把这四种能力的培养看做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基本载体,作为培养数学思维的基本载体,也是作为实施数学课程的重要载体。 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灵魂。什么是应用意识?修订稿指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备课基本要求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不备课不得上课。 2、备课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 3、各学科提倡实行超前一周备课并写好教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板书设计、教学步骤、练习作业、时间安排等,课后要有教后反思。 4、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个人备课要做到“五备”。备课程标准,教案必须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备教材,三个层次结合: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备学生,做到三个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备方法,做到教法、学法两同步。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学法应与教法同步,在备教法同时,应围绕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基础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来指导学法;备教具,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从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 5、在集体备课中,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及老教师的作用,并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6、备课(写教案)必须在课前备好。学期备课要在开学上课前备好;单元备课要在教本单元新课前备好,课时备课要在上新课前备好。 7、自然科学应做的实验,备课时教师要亲自操作一次,并准备好必要仪器设备,以保证上课时实验成功与安全。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师需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要预先协调好,以免上课时手忙脚乱,耽误上课时间。 8、教导处将在每学期期中期末会同教研组长定期检查备课、作业;平时根据需要做不定时检查。 二、上课基本要求 1、按课表上课。课程调度权属教导处,教师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 2、教学目标要明确,教材处理要科学,教学方法要新颖、切合实际,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大力提倡电化教学,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上课前十分钟应准备好教材、资料、备课本、书写工具、演示仪器、教具等。教师一经进入教室,不许中途出入,不许在课中令学生出堂为教师提取教学用品。

浅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浅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课改已经实施好几年了,这是广大语文教师的期盼,更是广大学生的福音。但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1.教师怕影响自己的语文成绩,打着新课改的幌子,依旧老一套;2.对新课标研究不透,不知如何下手。这些原因产生,我认为主要是当前的语文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用繁琐的分析讲解、五花八门的语基知识、花样百出的练习题,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和领悟,重视技术训练而忽视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并且广大语文教师在思想上一时难以转弯。这些都非常不利于新课改的推进。 其实新课改不是对传统教学的批判和否定,不要以为新课程是脱离传统土壤的天外来客,新课程的新,是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吸纳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成果,反映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呼声与要求、理想与愿望。它是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的整合、发展,是对前人的教改成果的继承和运用。因此,我认为新课改实施下的初中语文应在传统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把握住以下几个原则。 一、贴近“生活”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要注重密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生活与语文的关系是源头与活水的关系。但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迫于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语文教改的关键在于如何把狭窄的课堂教学引入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从观念上讲就是树立“生活是语文源泉”的大语文观。从做法上讲,就是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二、放眼“全面”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育历来重视读写,听说往往被老师们所忽视。而新课改实施下的初中语文应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各方面的能力。首先课堂上重视的应该是“读”、“说”,二者紧密联系。认得表现欲望,认得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讲话能力,他会讲话,他就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课堂

小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小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为了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认真分析了我校教学工作的现状:根据上学期期末学校的统考情况和我校自己组织的其他年级的期末考试,我校教学成绩还不够理想,与其他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学校没有突出的优势科目,在科目各率方面与全区平行班级之间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全校整体教学质量中心学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尽快改变现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我校将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 一、强抓教学常规管理,向平时工作要效益。 建立健全各项常规管理制度,抓好落实。在做好各项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侧重对教师作业批阅,上课,教具使用,坐班办公,学生辅导几个方面的检查,对这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校长、教导处通过听课、抽查、突查、到班级调查等手段进行动态检查,对检查情况要详细记录,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依据。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学质量监督小组,许湘闽教导主任负责语文学科的督导,许幼珍副教导主任负责数学学科的教学督导,黄美兰副校长负责综合学科的教学督导。确定每周一下午是我校的语文教研时间,每周二下午是我校的数学教研时间,周五上午是综合学科的学校教研时间。各教研组组长能认真组织好教研工作。效果良好。学校教学常规按照期初,期中,期末3次进行教学

常规检查。每次检查在教师的教案上贴一张反馈表予以建议与表扬。个别经验不足的教师,教导处会私下交流。并在教师会议上予以反馈检查结果。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进行表扬,树立标兵,对工作不认真的教师大会上也予以不客气的批评。开学以来,我校开展了五次的教研组会议,研讨了师带徒的方案,培优补差的工作方案,如何提高课堂实效,如何备课,如何评价等的教研活动。 二、目前我校提升教学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确定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针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现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认真备课,把功夫下在课前。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必要时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 第二,立足课堂,把力量放在课内。教师每堂课尽可能做到优质高效,必须遵守几点原则: (1)必须明确本堂课教学目标; (2)必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必须当堂检查、反馈和巩固。

新课改教学观

精心整理新课程的教学观 一.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传统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认为课程是教学的方向,目标或计划,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设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着和传递着,学生则是课程的接受者。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 二.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只管学,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新课程 ) I 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 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 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I 三.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从教学角度来讲,教学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教学过程,即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或者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毋庸置疑,教学的目的 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质疑,比较,判断,结论就难以获 得。也难以得到真正的理解与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 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教学不仅要重结论, 更要重过程。

四.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精心整理 传统的学校教育以学科为本,重认知轻感情,重教书轻育人。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定

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规范我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促进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依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职业领域工作规律相一致原则。规范常规,注重过程,改革评价,推进工学结合、产教一体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现代化水平。 第三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为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服务,为教师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和“双师型”素质的提升服务,为企业职工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 第二章教学文件管理 第四条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重要依据。分为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指导性教学计划(指导性教学方案)是教育行政部门或有关行业部门统一制定和颁发的规范性教学文件。其中有关德育、体育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各学校必须遵照执行。 (二)实施性教学计划是学校依据指导性教学计划,结合区域经济特点、人才需求规格、社会发展要求和学校办学实际,所制定的具有区域特点、目标清晰、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 (三)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制定。一般由教务处(或教学处,以下均以教务处代称)会同专业部(科),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结合企业、行业、教育部门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进行修订,报主管教学副校长审核、校长办公会审议后确定并执行,同时上报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修订以学年度为单位,一经确定,认真执行,不得随意变更。 (四)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内容。通常由说明和表格两部分组成。说明部分包 括招生对象与学制;人才培养目标;所针对的职业岗位和培养规格要求: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等内容,各部分内容均应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描述。表格部分包括教学活动时间分配(按周)表、课程教学时间安排表(教学进程表)和实践教学时间安排表及学分计算等。 (五)实施性教学计划的变更,应根据市场需要,按本条第(三)项的程序执行。 (六)实行弹性学制的学校。其学制可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决定,对于从其它高中阶段学校转入的学生,要承认其相应的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管理办法

2018年提高教学质量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根据五教发(2005)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文件精神,扎实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扎实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领导机构 1、成立教学质量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教学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并全面负责全片的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副组长(副校长)负责全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以及三至六年级英语教学质量的管理,副组长(教导主任)负责一至六年级语文、英语及村小的教学质量管理,副组长(教科室主任)负责一至六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管理,成员(村小校长)负责本村小的教学质量管理,成员(副教导主任、后勤主任、大队辅导员)协助完成教学质量管理工作。 三、奋斗目标 1、力争18年毕业班语文进入前区前三名、数学进入全区前五名,英语进入全区前十名。 2、所辖村小XXX毕业班语文、数学力争得到全镇第一名,并进入全区前三名,英语力争得到全镇第三名;所辖村小XXX毕业班语文、数学、英语力争得到区平。 3、力争18年市调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进入市教科所联系学校(37所)前25名。 4、在年度办学水平评估中,保持“规范一级学校”称号。 5、一至五年级语文、数学、三至五年级英语力争年级平均分60%以上的年级超过镇内同类学校。

四、主要措施及具体做法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重视备课工作,认真钻研大纲(课程标准)、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编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辅助手段,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材处理恰当,教案设计层次清楚,重视学法,教师做到超周备课,各学科备课组坚持间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讲究备课实效。 备课的基本要求: 1、认真钻研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大纲(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认真学习领会大纲(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深入了解学生。了解所教学生的“双基”掌握情况、缺漏所在、心理特点,以便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认真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其内容应包教学内容 ( 或课题 ) 、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课时分配、授课时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后记等。 4、认真写好教学后记。教学后记重点写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把改进措施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与体会写于教案后,以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35岁以下的教师每周不少于1 篇教学后记。 5、坚持间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五备”:备大纲(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重点研究本学科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 认真上课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

1.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和新课改理论

一、教育观: 素质教育内涵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 二、学生观: 以人为本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具有自身独特性,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要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能搞一刀切 不平衡性,适时而教,把握关键期 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 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三、教师观: 教师劳动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教育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机智) 主体性和示范性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长期性和间接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角色观: 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促进者 教师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展 教师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生和反思的实践者 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教师 教师行为观: 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勤于反思,成为反思实践者 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 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甘为人梯,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某门学科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依据和基础)、教材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本理念: 三维目标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 内容联系观,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过程 校本课程观,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具体目标:

关于教学计划管理的规定

关于教学计划管理的有关规定 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它既要符合教学规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不断适合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适时进行调整和修改。教学计划一经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 一、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制订教学计划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市场与技术发展的趋势,努力使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要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2、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制订教学计划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3、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突出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能力的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 5、贯彻产学结合的思想 产学结合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教学计划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 6、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各专业应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特色。即使同一专业,也可根据生源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或在执行同一教学计划中,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一个专业可以开出多个专业方向。 二、教学计划的内容 1、各个专业应根据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要求毕业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20部编版

2019最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 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

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 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 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三)积极倡导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 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 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

关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1 江苏省射阳中等专业学校 关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教学质量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的意识,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现就今后 一段时期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完善职教体系,增强职教吸引力,满足人才多元发展、终身学习的必然需求;是挖掘办学内涵,深化课程改革,打造办学品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服务地方经济,推进富民强市,构建和谐盐城,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举措。学校要着眼长远发展,引领教职工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发展观,牢固确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强化“责任意识到位、举措落实到位、管理保障到位、质量彰显到位”这“四到位”要求,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我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来抓。 二、有效把握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质量为核心,以德育为先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抓手的职教办学方针。要着力推进专业结构与现代产业结构的衔接吻合,加强专业建设,创建品牌(特色)专业;要进一步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开发项目课程,

优化课程建设;要充分发挥校公共实训基地的功能,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试点推行“现代学徒制”,对接我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加 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全面推行学校学生综合评价制度,加快形成具有我校本土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测体系,为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条件。 三、切实推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举措 (一)切实增强学生管理工作实效 1.要确立“德育为首”的理念,认清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增强责任感。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把行为规范教育与礼仪诚信教育相结合,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把防差转差教育与优化学生素养相结合,把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相结合,把社会核心价值教育与敬业精神、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创新、创优精神的同时,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要创新德育工作举措,首先是要继续坚持实施“三全管理原则”,即:全员参与管理,全程监控管理,全方位实施管理,形成人人育德、事事育德、处处育德的新机制;其次是要发挥德育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开齐上足教好德育课程,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其三是要在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社会实践教学等环节中,注重渗透德育内容;其四是要继续组织开展自我管理实践、辩论赛、演讲比赛、广播操比赛、创业策划方案比赛、“四帮一”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课程指导书

现代远程教育 《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 课 程 学 习 指 导 书 作者:王献玲 2008年 9 月

课程学习方法指导 本课程以教材《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为准。在学习教材时,要搞清楚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历史背景、意义及有关的政策;要熟识课程中出现的概念;要注意将新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进行比较;要深刻认识国家对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在学习的方法上一定要理论结合实际,要结合着我们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感受来了解教材中的内容。本课程网络课件中的讲授内容是对教材的辅导性解说,是归纳、总结,多为知识点,这些都必须是要掌握的。在课程学习指导书中,每章节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具体的章节重点、要点,对这些一定要熟练掌握、能运用。指导书的每章节的后面都附有练习题,作为学员学习成绩考查的基本标准。 课程学习进度安排及课时分配 本课程学习共有课程讲授二十五讲,具体分配为第一章二讲、第二章三讲、第三章三讲、第四章四讲、第五章五讲、第六章二讲、第七章二讲、第八章四讲。要求每星期应学习一讲 每讲学习2个课时。

第一章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一、章节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机,了解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了解当今整个时代发展的特征以及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要弄清楚为什么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到 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熟悉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特点。 3.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育课程体系。 4.深刻认识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意义。 二、本章重点 1、要把握整个当今整个时代发展具有的特征以及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时代特征:(1)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2)国际竞争空前激烈;(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由此上述三个特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具有重要意义。而这种新时代的人才必须依靠课程与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